Workflow
双碳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南华期货:新品种铸造铝合金期货及期权上市前瞻
搜狐财经· 2025-05-06 07:31
铝合金期货期权上市 - 上期所就铸造铝合金期货合约、期权合约和业务细则公开征求意见,意味着铝合金期货、期权上市提上日程 [1] - 铝合金期货及期权的上市是我国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铝产业链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一步 [1] - 此前上期所已上市电解铝、氧化铝期货及期权合约,铝合金期货期权合约上市后将使有色金属期货衍生品序列更趋完善 [1] 铝合金基础及分类 - 铝合金是以铝为基,添加镁、硅、铜等合金元素的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耐腐蚀、可塑性佳、导热导电性良好等特点 [2] - 按原料来源分为原生铝合金和再生铝合金,原生铝合金性能更优但成本高,再生铝合金成本低且环保但性能稍逊 [2] - 按加工工艺分为变形铝合金和铸造铝合金,变形铝合金强度高但成本高,铸造铝合金生产效率高且成本低 [3] - 铝合金按加入元素不同可分为1XXX至7XXX系列,各系列具有不同特性和应用领域 [4] 再生铝合金概况 - 上期所即将上市的期货为再生铸造铝合金期货,标的为再生铸造铝合金ADC12 [5] - 再生铝合金产业链分为上游废铝回收、中游再生铝生产、下游终端应用三个环节 [5] - 再生铸造铝合金在铸造铝合金中产量占比约20%,再生铝中约80%用于生产再生铸造铝合金 [5] ADC12铝合金 - ADC12是最具代表性的再生铸造铝合金,在铸造铝合金中市场占比达70%以上 [8] - ADC12属于Al-Si-Cu系合金,具有强度高、耐压性好、热脆性小等特性 [8] - ADC12广泛应用于汽车、3C产品、机械制造等领域 [8] - ADC12成本构成中废铝占比88%-92%,硅占比3%-5%,人工和能源成本占比3%-5% [10] 废铝回收产业 - 2024年中国废铝产量达750万吨,较2023年增长约22% [16] - 国内废铝回收率从2010年70%提升至2023年84% [19] - 2024年废铝进口量180万吨,为2018年以来最高水平,主要来自泰国、马来西亚、日本等 [21] - 废铝回收企业集中度较低,大型企业市场份额约60%,中小型企业占40% [14] 再生铝生产 - 2024年中国铝合金产量1614万吨,同比增长9.6%,再生铝合金产量704.5万吨,同比增长2.8% [24] - 再生铝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浙江等地,三地企业数量占比合计达39.5% [23] - 行业开工率约50%,企业扩张速度快导致利润空间受挤压 [24] 下游应用 - 再生铸造铝合金占再生铝产量超60%,应用于交通、机械制造、家电、五金、电子等领域 [29] - 汽车领域是ADC12核心需求来源,用于制造发动机缸盖罩、变速箱壳体等关键部件 [31] - ADC12还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外壳、机械零部件、家电产品、摩托车及电动车部件等 [32] - 未来随着汽车轻量化、新能源汽车、5G通信等发展,ADC12应用前景广阔 [33]
镇海炼化创建“无废石化基地”
经济日报· 2025-05-06 06:11
公司绿色发展实践 - 镇海炼化打造无废无异味绿色示范基地,白鹭园占地1.5万平方米,栖息鸟类近50种,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 - 公司拥有4000万吨级炼油能力和250万吨乙烯年产能,是中国石化4000万吨级炼油基地[1] - 2024年获得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称号,入选全国第一批新四类环保设施开放单位[1]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 公司创建"无废石化基地"试点项目,推动产业链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技术创新[2] - 生化污泥转化为生物质燃料技术预计每年减少1000吨固废外委处理量,降低煤炭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2] - 自主研发大型废碱液湿式氧化装置,将有毒物质转化为可用资源,创造效益近百万元[3] 清洁能源与低碳发展 - 公司开展全流程VOCs排放识别,大气绩效以A级通过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审核[3] - 2021年建成加氢站,2024年扩建为浙江省氢源供应中心,具备日供氢4000公斤充装能力和2500公斤加氢能力[3] - 应用氢能重卡进行聚烯烃产品运输,打通长三角氢能重卡跨城际物流应用场景[3] 未来发展战略 - 公司加速打造"低成本+高附加值+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竞争新优势[4] - 建设"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绿色石化基地,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4]
浙江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5-06 04:06
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0.74亿元,同比有所下降,主要受电价下降及参控股企业效益下降影响 [2] - 2024年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合计13.04亿元,资产减值未来不可转回,信用减值在收回账款后可转回 [3][4] - 2024年参股核电公司投资收益下降4.9亿元 [3] 成本与价格 - 2025年一季度火电入炉煤价同比下降10%以上,煤炭消耗价格呈逐步下降趋势 [4][9] - 2025年中长期电价较2024年下降0.053元/千瓦时,中长期电量占比约70% [5] - 2025年一季度电价下降3分,火电价格受全社会用电及外来电供给综合影响 [3][5] 行业前景 - 煤电装机占比不到40%,提供约60%发电量、70%顶峰能力和80%调节能力,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任务之一 [8] - 煤电是现阶段最经济可靠的热力供应主体,为民生采暖和工业用热提供重要保障 [8] - 电力现货市场规则已出台,公司将积极参与现货市场报价 [5] 未来增长点 - 在建工程包括滨海热电9号机组、嘉兴电厂9号机组、台二电厂3号4号机组,嘉兴10号机组已核准 [6] - 参股可控核聚变公司,具体占股比例将根据批复披露 [10] 行业对比 - 各省电力市场情况不同,公司与其他同类型电力上市公司不完全可比 [7]
又一化工龙头,布局生物基α-烯烃
DT新材料· 2025-05-05 22:31
生物质基长碳链α-烯烃合成项目 - 山西煤化所与四川泸天化签约"生物质基长碳链α-烯烃合成"中试项目,以生物质路线替代传统石油路线,开发高端化学品技术 [1] - 长链α-烯烃(碳原子数≥5)目前主要依赖乙烯齐聚技术,C₆以上对外依存度达90%,C₈以上几乎完全进口,导致价格居高不下 [1] - 项目产物覆盖高端润滑油(粘度指数>150)、油田助剂(耐温>200℃)、环保增塑剂(迁移率<0.5%),对标埃克森美孚、壳牌垄断市场 [1] 技术路线与优势 - 采用生物质油脂(棕榈油、废弃油脂)为原料,通过三级催化体系实现碳链精准调控(C10-C18),较石油基路线碳排放降低60%以上 [2] - 山西煤化所技术积累包括:油脂加氢脱氧制备生物航煤/柴油(万吨级示范)、油脂衍生化学品(选择性>95%)、生物质基聚合物单体等 [2] - 项目攻克中间体过度裂解(甲烷生成<5%)和副产物控制(选择性>85%)难题,中试装置连续运行周期>1000小时 [3] 产业协同与布局 - 采用"院所研发+工程转化+产业落地"模式:山西煤化所负责基础研究,中国化学赛鼎工程负责工程放大,泸天化负责产业应用 [3] - 泸天化将项目与现有"脂肪醇→α-烯烃→高端润滑油"产线协同,形成生物基精细化学品产业集群(酸、醇、胺、表活、润滑油五大品类) [5] - 泸天化产业基地横跨四川、宁夏、广西、重庆,具备年产能400余万吨化工产品,包括合成氨100万吨、尿素147万吨、油脂化学品5万吨等 [4] 行业背景与市场 - 生物质基化学品技术是全球"双碳"战略下科技竞争与产业升级关键领域,直接替代石油基高附加值化学品 [1] - 项目瞄准风电齿轮箱、航空航天液压系统用高端润滑油,以及环保增塑剂(替代邻苯类有毒产品)两大高增长市场 [3] - 第十届生物基大会(2025年上海)将聚焦生物基材料全产业链,涵盖汽车、鞋服、包装等终端品牌需求对接 [8][9][13]
本周六签到!第四届气体分离产业大会丨膜分离/吸附/吸收、CCUS/特种分离工艺、材料与装备!
DT新材料· 2025-05-05 22:31
气体分离产业大会核心内容 - 2025第四届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将于5月11-12日在江苏扬州举办,聚焦MOF、COF等新型分离材料量产突破及《巴黎协定》6.4条款下全球碳市场机遇 [1] - 大会设置主论坛、应用专题、青年科学家论坛等环节,涵盖气体分离宏观分析、新型材料研发、CCUS工艺应用等主题 [2] - 将组织参观江苏油田CO2驱油现场和华电句容电厂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项目 [1] 技术发展趋势 - CCUS技术成为焦点,涉及低能耗捕集、吸附转化、源汇匹配等方向,国家能源集团已建成50万吨/年全流程示范项目 [3][47] - 膜分离技术取得突破,包括分子筛炭膜、钙钛矿陶瓷膜、聚酰亚胺基膜等,应用于天然气提氦、酸性气体分离等领域 [4] - 吸附分离技术不断创新,新一代碳分子筛实现烯烃/烷烃高效分离,MOF材料达到吨级量产水平 [2][55] 产业化进展 - 多家企业实现技术转化:广东碳语新材料实现MOFs规模化生产,北京美斯顿开发相变法低能耗CO2捕集技术 [54][55] - 工程应用案例丰富:华电句容电厂万吨级CCUS项目产出食品级CO2,中石油完成千吨级催化裂化烟气碳捕集装置 [50][53] - 产学研合作紧密,如中科院过程所与企业合作建立天然气提氦工业试验装置 [41] 学术研究前沿 - 青年科学家在混合基质膜、MOF膜、聚酰亚胺材料等领域取得进展,多篇成果发表于Nature Materials等顶刊 [5][65] - 国际前沿研究包括电驱动碳捕获、柔性多孔框架材料等,新加坡国立大学团队开发可逆空气碳捕集技术 [66] - 多所高校建立专业团队,如浙江大学电子化学品研究所、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先进功能膜团队等 [31][32] 行业生态 - 参会机构覆盖全产业链,包括国家能源集团、中石油、华电等业主单位,以及精微高博、金宏气体等设备/气体供应商 [10][56] - 高校科研力量雄厚,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20余所院校参与学术委员会 [10][13] - 企业展示需求明确,聚焦CO2捕集装备、塔器内件、检测分析设备等细分领域 [15]
中国天楹2024年财报:营收增长6.46%,净利润下滑16.99%,新能源业务成亮点
搜狐财经· 2025-05-05 21:59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56.67亿元,同比增长6.4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0亿元,同比下降16.99% [1] - 扣非净利润2.52亿元,同比减少20.17% [1] 环保业务 -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20个,日处理规模合计21,550吨 [4] - 生活垃圾入库量约849万吨,同比增长20% [4] - 上网电量21.97亿度,同比增长15% [4] - 供汽供热业务蒸汽销售170万吨,同比增长177.35% [4] - 9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开展供汽供热业务 [4] 新能源业务 - 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加速推进,包括400兆瓦离网风电、400兆瓦上网风电等 [4] - 电解水制氢1.95万吨/年及甲醇10万吨/年 [5] - 辽源市签约214.5兆瓦离网风电、514.8兆瓦上网风电及17万吨绿色甲醇项目 [5] 海外布局 - 越南河内项目日处理生活垃圾超4000吨 [5] - 越南富寿、清化及新加坡大士等项目加速建设 [5] 科技创新 - 研发智能分选机器人与无人清扫机器人,降本增效30%以上 [5] - 大吨位机械炉排炉、等离子熔融、智能机器人等技术迭代升级 [5]
2025年中国绿色保险行业产业链、累计保额、赔付额、重点险企及发展趋势研判:保险业加快支持绿色发展,绿色保险行业持续扩容[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05 10:40
绿色保险行业概述 - 绿色保险又称生态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环境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最具代表性的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以企业污染事故对第三方造成的损害赔偿责任为标的 [3] - 绿色保险产品体系包括三大类:绿色保险产品(涵盖污染环境、绿色资源、绿色产业等9个类别)、绿色保险服务(含风险管理、无害化处理等3类)、保险资金的绿色应用(普惠金融支持绿色项目)[4] - 行业功能体现在促使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减少污染事故、快速应对事故及补偿受害者权益 [3] 行业发展历程 - 我国绿色保险始于2007年环境责任保险试点,2013年明确强制保险企业范围,2016年首次在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中单设篇章 [5] - 2021年国务院强调发挥保险费率调节机制作用,2024年金融监管总局提出到2027年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的目标 [5][7] 政策体系 - 中央层面构建"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五篇金融大文章框架,2024年出台《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要求绿色保险风险保障和投资增速高于行业整体 [7][10] - 标准化建设加速:2023年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绿色保险分类指引》,国家标准委牵头制定绿色金融术语等11项基础标准 [10] - 地方试点特色突出,如北京要求金融机构5-10年内绿色业务占比超50% [10] 市场现状 - 2023年行业保费收入2297亿元(占行业总保费4.5%),累计保额709万亿元,赔付额1214.6亿元,产品数量超3600个 [13][15] - 头部险企2024年保额:中国人保184万亿元、中国太保147万亿元、中国人寿18万亿元、阳光保险16万亿元 [17] - 保险资金绿色投资规模显著,如中国平安1247亿元绿色投资、中国人寿5350亿元绿色投资存量 [20] 企业格局 - 差异化布局特征明显:中国太保主导环境污染责任险(147万亿元保额)、中国平安创新新能源车险(586亿元保费)、中国人保聚焦清洁能源(承保1159万辆新能源车)[19][20][22] - 科技赋能案例:众安在线运用大数据开发绿色农业保险,中国再保险构建绿色再保险风险分担体系 [19] - 细分领域突破:阳光保险探索碳汇保险(8万亿元保额),新华保险发展绿色债券信用增级服务(2900亿元保障额度)[19][20] 发展趋势 - 法规体系完善方向:修订《保险法》纳入绿色条款,建立跨部门数据交换机制,实施保费补助/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 [26] - 产品创新路径:提升传统产品"含绿量"(如财产险加入环境损失条款),重点开发交通/建筑/生态领域专属产品 [27] - 资金运用机制:监管层拟试点绿色债权优先受偿,险企需制定"双碳"投资路线图并建立ESG风险管理体系 [28]
本周六签到!第四届气体分离产业大会丨膜分离/吸附/吸收、CCUS/特种分离工艺、材料与装备!
DT新材料· 2025-05-04 21:17
行业趋势与政策 - 《巴黎协定》6.4条款推动全球碳市场启动,为气体分离产业带来新机遇 [1] - 2025(第四届)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将聚焦产业发展趋势、产业化难题及最新科研进展 [1] - 会议涵盖气体分离宏观分析、新型高性能材料、CCUS工艺等热点话题 [2] 技术突破与材料创新 - MOF、COF等新型分离材料实现量产突破,广东碳语新材料公司已具备MOFs吨级量产能力 [1][55] - 中科院团队开发出天然气提氦和脱碳用国产化膜材料及组件,并建立工业试验装置 [41] - 浙江大学团队在电子特气吸附分离纯化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 [31] - 华南理工大学开发出新一代碳分子筛,实现次埃米级精度烯烃/烷烃分离 [11] 应用场景与示范项目 - 江苏油田CO₂驱油现场和华电句容电厂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将作为实地参观项目 [1][53] - 国家能源集团建成亚洲最大规模(50万吨/年)CCUS全流程示范项目 [47] - 中国石油首个催化裂化烟气千吨级碳捕集装置通过验收 [48] - 华电句容发电CCUS项目产出99.9%食品级液体CO₂,填补集团技术空白 [53] 企业动态与产业化 - 精微高博作为中国氮吸附仪开拓者,推出多款高端分析仪器 [54] - 北京美斯顿开发出MCO2C相变法和水合物法低能耗CO₂捕集技术 [54] - 金宏气体拥有电子气体研发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特种气体产品线丰富 [56][57] - 四川天人在变压吸附气体分离领域实现理论突破,提供全流程技术服务 [58] 科研进展与人才 - 南京大学团队在Science发表酸性天然气膜分离研究成果 [62][63] - 西安交通大学开发柔性多孔框架材料,实现乙烷乙烯高效分离 [60] -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发聚酰胺酰亚胺等新型聚合物材料 [59] - 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在Nat. Mater等刊发表碳分子筛膜研究成果 [64]
穗恒运A2025年一季报简析:净利润增210.36%,短期债务压力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5-01 07:4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0.2亿元,同比下降7.79% [1] - 归母净利润9745.84万元,同比大幅上升210.36% [1] - 扣非净利润7511.44万元,同比增长151.37% [1] - 毛利率提升至14.69%,同比增长30.0% [1] - 净利率显著改善至10.05%,同比增幅达204.24% [1] - 每股收益0.09元,同比上升209.93% [1] 财务健康状况 - 货币资金大幅减少至12.07亿元,同比下降61.07% [1] - 应收账款增至5.79亿元,同比增长10.56% [1] - 有息负债降至100.38亿元,同比减少11.46% [1] - 流动比率仅为0.76,显示短期债务压力上升 [1]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为-0.05元,同比下滑127.92% [1] - 三费占营收比12.28%,同比增加2.97% [1] 业务评价 - 2024年ROIC为2.74%,资本回报率较弱 [3] - 2024年净利率4.57%,显示产品附加值不高 [3] - 上市以来累计融资28.68亿元,累计分红22.89亿元,分红融资比0.8 [3] - 商业模式依赖研发、股权融资及资本开支驱动 [3] 财务风险 - 货币资金/总资产仅6.26%,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仅33.45% [3] - 有息资产负债率达51.6%,流动比率0.76 [3] - 财务费用/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高达81.17% [3] - 应收账款/利润达347.73% [3] 战略与社会责任 - 公司积极向绿色清洁能源转型,实施"双碳"战略 [4] - 对煤电机组进行环保改造,实现超洁净排放 [4] - 注重社会责任,包括保民生、促乡村振兴等 [4] - 通过参股公司参与地方债务化解,助力区域经济稳定 [4] - 已披露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ESG)报告 [4]
三项橡胶工厂标准修订工作会召开
中国化工报· 2025-04-30 23:15
行业标准制定进展 - 中国化学装备科技公司所属企业中化桂林主编的国家标准《橡胶工厂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修订送审稿通过审查 审查专家组认为该标准编写规范 内容科学合理 可操作性强 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 [1] - 同期召开国家标准《橡胶工厂节能设计规范》修订开编会及行业标准《橡胶工厂低碳设计规范》开编会 与会专家对标准修订大纲 技术内容及进度安排达成一致意见 [1] - 三项标准制修订工作由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 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共同指导 [1] 标准制定的战略意义 - 标准修订旨在满足橡胶行业创新驱动 绿色智造 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2] - 是推动国家"双碳"战略在橡胶行业落地的重要举措 将有效促进行业节能减排和低碳转型 [2] 公司标准化建设成果 - 中化桂林公司作为《橡胶工厂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主编单位 已累计主编参编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 [2] - 公司通过标准化建设工作持续助力橡胶行业绿色化 标准化发展进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