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

搜索文档
警惕,ToB AI 产品上线 “见光死”
36氪· 2025-07-09 12:00
AI产品落地的核心挑战 - AI产品成功的关键在于理解客户业务场景和融入行业Know-how,技术反而不是主要门槛[2][10] - 产品经理需深入一线围绕客户业务场景开发,并根据反馈快速迭代(北森AI面试官实现两周一次迭代)[6][9] - 50%的AI产品研发工作与大模型无关,重点在于填补客户业务需求空缺[9] 产品开发与交付策略 - 将研发流程调整为快速迭代模式,周期缩短至2-3周,分"0到1"和"1到N"两阶段交付[4] - 必须选择能端到端解决高价值场景的独立产品(如AI面试官),而非原有功能叠加[7][8] - 需通过50-100家客户验证市场空间、价格和交付方式后,才进入规模化销售[4] 行业Know-how的数字化 - 人力资源领域经验需通过专家知识萃取输入大模型,形成动态可理解的产品[12] - 北森将测评顾问转型为提示词工程师,基于行为面试法训练AI实现三层智能追问[11] - 行业Know-how的可数字化程度决定AI产品价值,但部分领域(如心理学评估)难以量化[21] 商业化验证路径 - 原型产品需经6个月可用性验证(覆盖8-10家客户),再进入6个月商业化验证[31] - 定价采用订阅制(按席位/对话量)或效果付费(如AI面试官按面试人数收费)[34] - AI产品销售链条比SaaS更短,客户试测后即可决策且常绕过IT部门[29] 实施与服务转型 - 实施服务分轻量级配置和深度定制两类,成本低于传统软件实施[21] - 需配备专业实施顾问(如心理学背景)和客户成功经理体系[23][24] - AI陪练等产品需要销售能力建模专家参与,普通IT人员无法独立完成[22] 技术应用边界 - 避免强求大模型处理精确性任务,重点发挥其自然语言优势[16][17] - 客户对AI幻觉的容忍度有限,需明确技术短板并规避相关场景[15] - 2023年推出的7个Agent有1个失败,2024年新增4个并持续拓展[18]
AI六小虎,胜利大逃亡?
投中网· 2025-07-09 10:12
核心观点 - AI六小虎(月之暗面、智谱AI、MiniMax、阶跃星辰、百川智能、零一万物)面临上市压力,但各自存在不同挑战 [4][7][9] - 大厂竞争和资本压力迫使六小虎寻求上市续命,但高估值和商业化难题使前景不明朗 [7][20][28] - 行业政策为未盈利AI企业上市提供便利,但技术护城河和盈利闭环仍是长期挑战 [11][12][27] 行业政策环境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允许特专科技公司以秘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 [11] - 科创板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覆盖人工智能等领域 [12] - 政策松绑精准适配六小虎高估值、未盈利的特点 [13] 公司动态与挑战 百川智能 - 砍掉B端金融、教育业务,聚焦AI医疗赛道但面临技术验证难题 [15] - 赛道竞争激烈,技术资源不占优势难以支撑上市估值 [15] 零一万物 - 战略摇摆不定,从通用大模型转向To B业务导致标签模糊 [15] - 部分团队被阿里收购,反映业务调整压力 [22] 月之暗面 - 受DeepSeek冲击,需重塑资本故事以支撑上市 [16] - 长文本处理技术可能成为大厂人才收购目标 [23] 智谱AI - 明确IPO计划,已完成16笔融资累计超160亿元 [16][18] - 最新估值400亿元,但受DeepSeek估值压制影响上市前景 [16] - 获多地国资战略投资,需平衡多方利益 [17] MiniMax - 依靠海外和C端产品获取营收,但面临软件公司定位天花板 [17] - 强化基础模型投入以提升技术属性 [17] 阶跃星辰 - B轮融资后估值20亿美元(约150亿元),在六小虎中体量较小 [17] - 多模态技术团队可能被大厂关注 [23] 市场竞争格局 - 大厂抬高行业门槛,六小虎估值过高导致收购困难 [20] - 六小虎技术优势不明显,更新速度落后于阿里、字节等大厂 [21] - 大厂对垂类数据和核心人才的收购需求仍存 [23][24] 商业化与技术挑战 - 开源模型冲击技术护城河,闭源模型需强化垂类优势 [27] - To B业务依赖定制化项目和政府补贴,收入规模有限 [28] - 算力短缺和训练不确定性加剧研发风险 [21] 历史参照 - AI四小龙中商汤累计亏损546.31亿,云从亏损42.93亿 [29] - 旷视科技上市失败后技术被大厂替代 [30] - 六小虎可能重蹈估值泡沫和技术归零覆辙 [32]
苹果AI正在“失血”?大模型负责人跳槽Meta,年薪高达千万美元
36氪· 2025-07-09 08:17
核心人才流动 - 苹果AI模型负责人Ruoming Pang将离职加入Meta,成为其"超级智能"团队的一员 [1] - 这是继OpenAI、Google、Anthropic之后,Meta挖到的又一位重磅AI人才 [1] - Pang在苹果负责领导约100人的团队,专注于Apple Intelligence背后的模型研发 [8] - Pang的离职可能只是苹果AI团队人事动荡的开始,已有多位工程师计划跳槽 [11] 人才背景与成就 - Ruoming Pang博士毕业后职业路径干净利落:先后在Google和Apple工作 [3] - 在Google Brain部门工作15年,是语音识别和人机交互领域的技术中坚 [4][6] - 论文总引用次数达46,364次,近五年占92%,h-index为55 [7][8] - 是Tacotron 2项目的关键贡献者之一 [6] - 在苹果期间,其团队支撑了WWDC上发布的一系列AI功能 [9] 公司战略对比 - Meta正在热火朝天地组建"AI超级战队",提供数千万美元一揽子计划吸引人才 [12][13] - 近期从OpenAI、Anthropic等公司招募了多位AI领域顶尖人才 [13] - 苹果试图将AI纳入"设备优先"的哲学框架,在大模型时代显得保守 [15] - 苹果的基础模型技术实力被认为与OpenAI、Anthropic、Meta有差距 [11] - 苹果考虑引入第三方大模型支持AI版Siri升级,反映自研瓶颈 [11] 团队变动与影响 - 苹果AFM团队已由Zhifeng Chen接手,架构调整为更分布式管理模式 [11] - Pang的副手Tom Gunter也在上月离开苹果 [11] - 人才流失可能影响Apple Intelligence的技术提升 [15] - AI大战中,头部玩家比拼的不仅是技术和产品,还有人才争夺能力 [15]
关注AI算力机遇,通信板块大涨,通信ETF(515880)收涨超4.6%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8 22:51
通信板块表现 - 7月8日通信板块大涨 通信ETF(515880)收涨超4 6% [1] 行业驱动因素 - 高速光模块需求提升有望带动行业盈利能力提升 大模型兴起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显著提升带动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带动高速光模块需求快速增长 [1] - 根据Lightcounting预测 2025年800G以太网光模块市场规模将超过400G 预计2029年800G和1 6T光模块的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160亿美元 [1] 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光模块厂商在全球市占率持续提升 2024年全球光模块TOP10榜单显示中国厂商占据7席 主导地位 [1] 通信ETF产品特性 - 通信ETF(515880)跟踪通信设备指数 选取A股涉及通信设备制造、通信技术服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反映行业整体表现 [1] - 该ETF在同类中流动性好 标的指数光模块权重占比近30% 本轮AI浪潮下充分受益 [1] 相关基金产品 - 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全指通信设备ETF联接A(007817)和国泰中证全指通信设备ETF联接C(007818) [1]
拓展数学、英语科目,豆神教育再压注AI赛道
北京商报· 2025-07-08 22:43
公司AI教育业务布局 - 公司于2024年明确将AI教育业务作为核心发展战略 强化AI技术研发并拓展应用场景 2024年该业务实现营收2730 91万元 [4] - 2023年推出轻AI美育通识课程 2024年10月发布端模一体教育产品"豆神AI" 多模态新版上线20天内下载量达19万 [3][4] - 2024年7月推出超能训练场和学伴机器人新产品 采用3D模型多视角教学 AI双师实现个性化训练 覆盖科目从语文拓展至数学 英语 [1][3][5] 产品技术特点 - 超能训练场通过3D建模解构作文构思过程 以镜头语言重构写作画面 实现多机位可视化操作 [3] - AI双师系统解决课中万人万面训练难题 提供实时语言训练和个性化思路点拨 [3] - 产品已覆盖安卓 iOS 鸿蒙及微软AIPC系统端 突破语言文字限制实现多模态交互 [3][5] 行业竞争格局 - 猿辅导2024年4月推出"小猿AI"系列产品 包括App 学习机和通识课 学而思5月发布搭载双核大模型的三大系列学习机 [4] - 行业面临技术迭代挑战 需保持3D建模 多模态交互 知识图谱等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5] - 高中以下课程内容有限 但需持续同步教学产品更新与技术迭代速度 [5] 战略转型方向 - 公司计划2025年完成从科技支撑型教培公司向AI教育公司的彻底转型 [5] - 董事长判断2025-2034年AI双师将成为教育行业主流形态 [3] - 通过加强与其他顶尖AI公司合作 提升教学内容准确性和生产效率 [4]
苹果大模型团队负责人叛逃Meta,华人AI巨星+1,年薪飙至9位数
创业邦· 2025-07-08 17:12
核心观点 - Meta通过高薪策略从苹果挖走AI核心人才Ruoming Pang,并持续吸引其他顶尖AI研究员[3][6][23] - 苹果AI战略受挫,内部团队士气低落,面临人才流失危机[7][9][20] - 苹果可能转向依赖第三方AI模型,削弱了自研大模型的重要性[17][18][42] 人才流动 - Meta以每年数千万美元薪酬挖走苹果AFM团队负责人Ruoming Pang[6] - Meta同时挖走OpenAI研究员Yuanzhi Li和Anthropic的Anton Bakhtin[23] - 苹果AFM团队副手Tom Gunter已于6月离职,多名工程师考虑跳槽[20] 苹果AI团队现状 - AFM团队近百名工程师负责开发支持苹果AI和Siri的大模型[10] - 团队面临新领导层的严格审查和内部压力[16] - 公司讨论引入OpenAI、Anthropic等第三方模型替代自研成果[17] 组织架构调整 - AFM团队将由Zhifeng Chen接管,重组为多层管理结构[34][36] - 潜在新管理人员包括Chong Wang、Zirui Wang等[37] - 苹果AI战略由Craig Federighi和Mike Rockwell主导[38] 技术成果 - Ruoming Pang参与开发的苹果多模态大模型MM1具备300亿参数[32] - 苹果在WWDC展示的AI功能主要依赖合作伙伴技术[42] - 新版Xcode通过接入Claude和ChatGPT实现代码补全[43] 行业竞争 - Meta采取激进人才策略,扎克伯格亲自参与招聘并举办高端社交活动[22][24] - 苹果在AI人才争夺战中逐渐失去吸引力[25] - 苹果WWDC展示的AI技术中自研成果占比有限[41]
海能投顾与腾讯云达成合作
快讯· 2025-07-08 16:04
公司与腾讯云合作 - 上海海能证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与腾讯云达成合作,接入DeepSeek模型 [1] - 合作基于腾讯云的大模型知识引擎基座平台,赋能AI智能质检、客服GPT助手、AI投顾协同等业务 [1] - 公司产品技术负责人表示,此次合作将通过技术驱动提升服务效率,全面升级客户服务体验 [1] 技术应用与业务升级 - DeepSeek模型的落地将应用于AI智能质检、客服GPT助手、AI投顾协同等领域 [1] - 公司旨在为客户提供更智能、更便捷的金融服务体验 [1] - 技术驱动将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优化客户服务流程 [1]
上海给软信业发礼包,这几类企业都达标
第一财经· 2025-07-07 20:19
上海市支持软信业发展政策 - 上海发布《若干措施》包含四大类17项举措:奖励性政策、人工智能激励政策、培育新动能政策、减负制度性政策 [4] - 建立梯度式企业奖补机制:对营收超20亿元且增速超全市平均1.2倍的优质企业给予奖励 对中小企业按规模分档奖励500万-3000万 对小微企业按增速分档奖励30万-50万 [4] - 人工智能激励措施包括发放"算力券"支持模型应用 对行业深度应用项目给予最高30%资金补助 [4] 细分赛道支持措施 - 高端软件领域给予国产软件早期应用最高80%补偿 [5] - 数字内容领域创新"阶梯式"服务模式 试点版权质押融资 [5] - 数字技术领域支持"首应用""首方案"培育原创产品 [5] - 数据要素领域培育医疗/教育/金融等"用数"场景 试点语料作价入股 [5] 行业运行数据 - 1-5月上海软信业营收6900亿元(+20.4%) 高于全国14.3%增速 [6]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3600亿元(+27.1%) 集成电路设计/智算云服务增速超预期 [6] - 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营收3300亿元(+13.7%) [6] - 13家重点平台企业营收2900亿元 占比超40% [6] - 规上企业利润总额811亿元(+55.3%) 利润率近12% [6] - 上半年完成98笔融资 占全国总数16% [6] 浦东新区专项政策 - 对新引进企业最高给予5000万元支持+3年租金减免 [7] - 发放"模型券"给予最高50%补贴鼓励大模型应用 [7] - "明珠计划"高端人才最高可获1亿元项目补贴 [7] - 对营收超20亿元且增速超全市1.2倍企业加大支持力度 [7]
半年196个DeepSeek大单梳理,这5个省份热钱最多
36氪· 2025-07-07 19:36
DeepSeek政企项目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国内至少有196起预算金额超10万元以上的DeepSeek政企项目,累计项目金额超11亿元 [1] - 项目金额以中小型为主,10-100万元项目80个,101-200万元项目55个,201-300万元项目19个 [1] - 最大项目为4.5亿元的国家生物安全监测预警信息平台项目,已完成竞标的最大金额项目为1694万元的中远海运科技智算集群建设项目 [3] 项目类型与技术应用 - 196个项目大多数为软件和硬件结合的集成性项目,几乎没有纯软件项目 [3] - 主要涉及DeepSeek一体机或大模型算力集群部署,部分项目提出将DeepSeek与具身智能机器人结合 [3] - 部分项目同时提及可采用Qwen(千问)大模型,Kimi大模型也被个别项目提及 [3] 中标企业格局 - 中标企业分布分散,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运营商中标项目相对较多 [3] - 阿里云、腾讯云、百度、火山引擎、浪潮、京东等厂商频繁出现在竞标和中标候选人名单中 [3] - 云巨头与AI独角兽企业多次在竞标中直接竞争 [3] 典型项目案例 - 国家生物安全监测预警信息平台项目(4.5亿元)将基于DeepSeek、Kimi等处理海量异构数据 [8] - 中远海运科技集团DeepSeek智算集群建设项目(1694万元)由中国电信中标 [17] -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采购DeepSeek-R1满血版(671B)大模型服务器及高性能集群管理软件(210万元) [6] 行业应用分布 - 医疗健康领域项目占比显著,涉及医院智能诊断、电子病历生成等场景 [6][19][27] - 教育科研机构积极部署,用于教学辅助、科研计算等 [6][21][68] - 政府机关在政务云、智慧城市等领域推进DeepSeek应用 [9][24][73] - 金融行业开始探索OA系统智能问答、风险管理等应用 [54][106][127]
迎接AI——理性看待变革,积极布局未来
创业邦· 2025-07-07 18:27
AI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 大模型进入能力边界与不确定性并存阶段,单纯追逐参数规模意义有限,需与产品深度融合创造可持续场景价值[1][5] - 模型核心能力源自预训练而非后训练,高质量训练数据已大部分耗尽,模型解析能力提升将趋于平稳[6][7] - 模型不具备真正智能且存在"幻觉"问题,需理解其不确定性特点才能有效融入产品[5] - 模型结构化数据处理能力增强,可能替代传统数据库功能[10] AI应用落地实践 - APUS在代码生成领域实现70%代码由模型生成,旧代码维护33%由模型辅助完成[11] - 设计团队规模缩减85%,AI可基于爆量素材日生成数千个同类素材[12] - 圣经类产品升级为多媒体形式并引入AI牧师功能,覆盖美国10%人口[13] - 医疗大模型已在三甲医院应用,累计服务超100万人,实现初步诊断与分诊[14] - 开发具备情报分析能力的Agent系统,应用于商业与政治情报领域[15] 企业AI战略与组织变革 - 企业常见误区是高估AI短期价值而低估长期潜力,需围绕"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构建战略路径[19] - AI不仅是生产资料更是生产力,需重新定义生产关系以适配新型生产力[23] - 组织需培养复合型AI项目负责人,需同时理解AI原理、知识流转机制和业务细节[22] - 生产力释放后需重新规划人员技能方向和组织架构,如客服岗位裁减80%后团队结构调整[23] CEO实施AI的建议 - 从上而下定义AI应用场景,从公司P&L价值和长期战略角度思考[26] - 从下而上推动文化变革,通过细微效率提升促进组织对AI的理解[26] - 从后往前做建设,以终为始明确场景再倒推技术需求[26] - 避免在大模型主航道上构建壁垒,否则会被快速迭代的技术碾压[27] - CEO需明确适合引入AI的业务环节,避免空喊口号[27] - 面对AI要巧思而非硬来,发挥人类创造力找到适配应用方式[28] 行业展望 - AI将如同移动互联网深刻影响每家企业业务形态,需全力以赴拥抱[29] - 全球大模型企业已从两年前的众多竞争者缩减至不超过10家具备持续发展能力[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