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质量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6-16 05:51
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定位 -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旨在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辐射作用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1] - 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推动成为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 [1][2] - 通过"先试验,后推广"的渐进式改革方式,以"小切口"实现"大突破",为后续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撑 [2] 首创性探索方向 - 针对扩大开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监管与服务理念、模式、路径等方面率先探索可复制推广的举措 [3] - 围绕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发展新质生产力、畅通双循环等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创新 [3] - 重点领域包括:扩大服务业高水平开放、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推进新产业规则标准制定 [4] - 具体措施包括开放部分服务领域业务、探索数据要素跨境流通机制、参与国际规则标准制定等 [4] 集成式探索路径 - 围绕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跨境要素流动、创新发展等领域加强资源政策整合 [5] - 包括制度集成、关键领域集成、平台集成和全产业链集成等多种形式 [5] - 浙江舟山片区案例:聚焦油气全产业链,创新保税燃料油供应、跨境人民币结算等 [5] - 需要形成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等组成的创新联合体,打破各类壁垒 [6] - 因地制宜开展差异化探索,如沿边省份重点探索跨境经济合作模式 [6] 制度保障措施 - 加大综合改革授权力度,加强纵向"综合赋权",鼓励部门协同 [7] - 健全创新容错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重点防控数据跨境、金融开放等高风险领域 [7]
强化“五个导向” 推动“十五五”规划高质量编制
人民网· 2025-06-15 08:50
战略规划 - "十五五"规划是我国实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的承上启下关键节点,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1] - 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等目标,需在"十五五"期间加快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等专项规划[2] - 保持战略定力是实施强国战略的关键,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3] 高质量发展 -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需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4] - 《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要求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十五五"时期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完善相关指标体系、政策体系和考核机制[4] 深化改革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需在2029年前完成300多项重要改革任务[5] - 改革开放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招,需将改革任务有机融入"十五五"规划,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和动力支撑[5] 民生导向 - 中国式现代化以民生为核心,需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领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7]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要求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7] 系统协同 - 编制"十五五"规划需坚持系统观念,加强规划衔接,实现"多规合一"和"一张蓝图干到底"[8] - 需强化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等重要规划的协同,确保各级规划互相联动、形成可操作的科学规划体系[8]
持续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作用
经济日报· 2025-06-15 05:58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升级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赋予深圳在更高起点推进改革开放的新使命[1] - 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深圳为加快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累了宝贵经验,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1] - 5年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成果和典型经验[1] -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需要深圳在要素流动、产业协同等方面实现进一步突破[1] 改革关键维度与举措 - 《意见》聚焦4个关键维度: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金融技术数据赋能实体经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健全科学化精细化法治化治理模式[2] - 提出探索依托电子提单开展抵押融资等业务、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领域的适用性、深化国际航行船舶相关配套制度改革等首创性举措[2] - 明确深圳在破解教育科技人才领域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等方面的先行先试任务[2] - 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资源整合,提升区域产业协同与创新能力[2] 改革实施路径 - 改革需各方协同配合,从政策蓝图到发展实效需建立精准科学的落实机制[3] - 需持续完善配套政策与举措,扎实推进改革事项,及时跟踪总结[3] - 形成"制度创新—动能转化—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让深圳经验转化为更多城市的发展动能[3]
五天培训“大礼包”,助力江门市“三支一扶”离岗人员再启新程
南方农村报· 2025-06-14 20:39
培训概况 - 江门市举办为期5天的2023届"三支一扶"在岗暨离岗培训班,141名学员参与[3][5] - 培训采用"集中授课+实地考察+实操互动"模式,涵盖10门精品课程[5][6] - 由江门市人社局指导,联合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及南方农村报社共同举办[4] 课程内容 - 宏观政策课程解读"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百千万工程"等热词,提供职业方向指引[11][12] - 就业指导课运用霍兰德职业定位测试分析企业用人标准及创业注意事项[15][16] - AI课程教授图文/视频/海报生产技能,强调与AI协同提升效率[18][31][36] - 职称评审政策课系统讲解申报流程及跨行业职称应用问题[21][23][27] 技能培养 - 数字技能培训覆盖AI工具调教指令、PPT制作、流程图设计等实操内容[30][31][35] - 核心能力课程强调关注国家政策、传统文化学习及文字表达能力[39][40] 精神建设 - 组织参观林基路故居等红色基地,结合音乐党课强化使命担当[43][44][48] - 心理咨询课程教授腹式呼吸法、情绪日记等压力管理技巧[51][53] 培训成效 - 学员反馈课程涵盖AI技术、时政解析、就业指导等多元内容,明确职业规划[55][56] - 江门市累计培育1297名"三支一扶"人才,2024年开展8期培训覆盖861人次[57][58]
央媒看青岛 | 《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共同关注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
搜狐财经· 2025-06-14 14:58
4 2025年6月14日 星期六 因权威发布 本担士演6月19日电 《记者王 网)国务院新闻办 13日非学新版发布 会,介绍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 解会有关情况。商务部国际贸易议判 副代表李詠 管说,第六届跨国公司领 琴人青岛峰会将于6月18日至20日 在春热岸行。 本福峰会将举办1场开幕式赞购 国公司高速量发展论坛 , 3场主题语 动和语言四大板块的多场平行活动 班有聚焦政费解读的团门会议,也有 官在共商开放合作的平行论坛 ,峰会 还将继续发布(整国公司在中国)系列 研究假信。 "今年以来,歌们出台稳外资行动 方案 , 推出 20 项名 实举 播 , 图 美 推动 服务业扩大开放舞会试点, 标定 155 项 试点任务;也依托国家级级法技术开 发区 , 自贸试验区 等开放平台推出有 吸引力的外面投资层进推测 ,为外贸 企业打造技资,业的沃土 , "李冰量 以,举办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 舞台 基礎實業維強所黨大學的所有 放和高層量发展的多支举措 ,有闻世 界投邀出中国将梁扩大开放 ,发国外 英的权题信号,本届峰会的主要是 "群国公司与中国一链家世界 合作 共赢",就是要为期因公司指建政策划 话-产业对接- ...
人民财评: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 2025-06-13 16:15
食品工业数字化转型政策背景 - 七部门联合印发《食品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1] - 2024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资产占全部规上工业4.7%,贡献6.6%营业收入和8.7%利润总额 [1] - 食品工业在稳增长、保供给、惠民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1] 数字化转型现状与目标 - 当前食品行业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3.3%,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72.8% [2] - 存在内生动力不足、细分行业差异大、要素供给不充分等制约因素 [2] - 目标设定:2027年重点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80%,规上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均达75% [2] - 203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规上企业实现全链条应用,培育国际竞争力数字产业集群 [2] 数字化转型技术应用价值 - 智能调度排产与精益生产管理可提升生产效率 [2] - 物联网/区块链技术构建全生命周期可追溯体系保障食品安全 [2] - 消费大数据驱动产品设计迭代创新满足多样化需求 [2] 企业实施路径 - 需加大数字化技术研发投入,应用物联网/大数据/AI实现智能化生产管控 [3] - 建立原料采购至销售的全链条可追溯体系提升供应链透明度与韧性 [3] 政府支持措施 - 通过专项基金、税收优惠降低企业转型成本 [3] -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标准制定 [3] - 规范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保障有序发展 [3]
中共南京市委十五届十一次全会举行
南京日报· 2025-06-13 09:51
全会核心内容 - 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南京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省会担当的决定》,强调以高质量发展坚决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的省会担当 [1][2] - 全会指出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的省会担当是南京提升中心城市能级的重要机遇,是打好"十四五"收官战的内在要求,是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迫切需要 [2] 重点任务部署 -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建设"两城两区两港两中心"创新枢纽,服务全省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试验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造产业竞争优势 [3] - 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加快改革突破,加强开放支撑,大力提振消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3] - 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加强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和南京都市圈城市的协同联动,链接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高端要素,抓好"一带一路"交汇点重要枢纽城市建设 [3] - 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突出抓好就业优先,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大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 [3] 当前工作重点 - 更大力度紧抓当前、抓好当前,在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上下功夫,在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上求突破,在谋划"十五五"发展上出实招 [5]
同心·大调研|聚焦发挥“两重两新”政策效能 台盟中央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09:21
两重两新政策效能 - "两重"政策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政策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旨在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推动高质量发展 [1] - 政策实施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一年,目标是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和稳定锚 [1] 两重建设进展 - 南宁国际铁路港2025年一季度始发中越班列累计发运货物9376标箱,同比增长4882%,成为中越班列重要集结点 [3] - 平陆运河全长1342公里,直接连通西江与北部湾,计划2026年底建成,将为中国西南地区货物提供出海通道 [3] - 上海临港新片区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生产线自动化系统高效运转,推进国产大飞机制造 [3] - 上海浦东新区"浦发·零碳绿谷"构建固废资源循环利用全产业链,固废资源利用率达989% [4] 两新政策实施 - 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依托新能源产业布局,在铝合金材料研发和生产工艺方面提升,成为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供应商 [6] - 美团上海总部非餐饮品类即时零售日单量突破1800万单,通过新技术新场景激活消费新动能 [6] - 上海耀雪冰雪世界通过全年龄段体验设计推动冰雪经济与休闲旅游融合,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6] 两岸产业合作 - 上海台资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发展态势良好,广西面向东盟近7亿人口市场,与台企管理经验形成互补 [9] - 建议在人工智能、文化创意、电子信息制造业等领域开展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与内需市场对接联动 [9] 政策建议 - 建议完善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机制,围绕基础设施、制造业升级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4] - 建议综合运用财税、信贷、价格等手段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创新消费场景 [7] - 建议加快推进"两重"项目扩大有效投资,持续做好"两新"工作推动消费提质增效 [9]
千年古运河 扬波新时代 ——江苏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经验与启示
人民日报· 2025-06-13 06:02
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 - 江苏扬州三湾片区从工业区转型为生态文化公园,搬迁89家企业包括年销售收入100亿元的扬农集团,放弃1500亩商品住宅开发转为文化展示用地,追加30亿元建设投入[2][3][4] - 江苏省成立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母基金规模20亿元,形成"1母基金+11区域子基金+9行业子基金"体系,支持遗产保护、生态修复等重大项目[6] - 京杭运河苏北段年货运量达5亿吨(莱茵河2倍),江苏段常年有2万艘船舶航行,水运能耗仅为公路1/10,推进2000吨级航道升级工程[13] 文化IP开发与产业融合 -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2021年开放后累计接待超1000万人次,获"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称号,带动当地旅游从瘦西湖等传统景点向新地标转移[8] - 苏州系统提升"运河十景"文化地标,包括虎丘塔灯光秀、枫桥夜泊实景演绎等项目,串联9个古典园林和6项非遗[14][15] - 运河题材电视剧《北上》央视收视峰值达3.5367%,通过三代人命运折射运河文化当代价值,推动IP影视化开发[9][10] 城市更新与民生改善 - 扬州投资30多亿元完成671户居民搬迁,将农药厂等污染企业关停,湿地公园面积从规划1500亩扩展至3000亩[4] - 常州整理39处工业遗产建成大运河工业展览馆,无锡打造滨水空间并举办毕加索亚洲首展,形成文化体验新场景[15] - 运河沿线建成宿迁皂河龙运城、徐州窑湾古镇等项目,通过微改造保留历史街区原貌,创造复合型公共空间[15]
5只主题基金涨超60%,创新药板块起飞
搜狐财经· 2025-06-12 19:35
创新药ETF及指数表现 -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6月12日收涨4.73%至998.248点,年初至今累计上涨71.64% [1][3] -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同日收涨4.98%,年内累计涨幅达74.33% [1][3] - 6只创新药ETF单日涨幅超5%,其中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领涨5.57% [3] 场外创新药基金业绩 - 截至6月11日,39只名称含"创新药"的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率33.03% [4] - 5只创新药主题基金年内收益率超60%,最高达62.31%(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 [1][4] - 另有7只产品年内收益率超50% [4] 行业政策与研发进展 - 产业政策持续引导创新药行业发展,支付端改革有望落地 [1][5] - 中美创新药首次获批时间差从2005年的12年缩短至2024年的-1.2年,中国企业具备先发优势 [5] - 2022年进入医保的创新药品种预计未来三年进入放量周期,肿瘤新药临床普及需3-4年 [5] 行业长期发展前景 - 研发实力提升推动产业景气度持续数年,商业化盈利和国际化(License out)是关注主线 [6] - 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研发成为市场重要方向 [6] - 港股风险偏好短期偏强,但中期可能面临调整压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