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药主题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翻倍基”超百只!行情还能维持多久?
国际金融报· 2025-08-19 21:45
市场表现 - A股市场持续反弹 上证指数突破近十年新高并稳定在3720点附近 成长风格表现优异[1] - 北证50指数和科创200指数年内涨幅均超过50% 中证2000指数年内涨幅超过30% 科创50指数年内涨幅超过10%[1] - 近一年净值涨幅超100%的权益类基金达到上百只 北交所主题基金领跑全市场[1][3] 基金业绩 - 近一年有3只北交所主题基金净值涨幅超200% 分别是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 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和汇添富北交所创新[3] - 137只基金近一年净值涨幅超100% 另有10只基金涨幅在99%至100%之间[3] - 主动权益类基金数量达103只 被动指数型和指数增强基金仅34只 偏股混合型基金弹性更强[3] 投资方向 - 科技成长领域受青睐 包括AI应用 半导体等板块[7] - 中国制造方向受关注 涵盖高端机械 汽车 军工和医药等优质公司[7] - 新消费领域表现突出 部分公司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且海外拓展顺利[7] 资金动向 - 市场成交额持续保持高位并创出阶段性高点 资金主要来自个人投资者通过ETF 行业主题基金和两融入市[6] - 国内储蓄余额接近161万亿元 较2015年末增加105万亿元 较去年末增加近10万亿元[6] - 7月份出现明显储蓄搬家情况 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额高于季节性[6] 市场展望 - 短期市场风险偏好或仍有波动 但下行空间相对有限[6] - 流动性充裕下交易拥挤度压力消化后 市场或再度上攻[6] - 无风险收益下沉和资本市场改革提速将推动指数中枢逐级抬升[6]
超2000只含权基金净值创新高 “2元”俱乐部成员持续壮大
中国证券报· 2025-08-18 07:28
A股市场表现 - 上周A股股指持续走高 全市场超过2000只含权类公募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创成立以来历史新高 [1] - 市场成交额连续三个交易日超过2万亿元 逾百只公募基金上周回报率超过10% [4] 基金净值表现 - 上周创净值新高的基金中 复权单位净值超过2元的产品数量已超过200只 [2] - 华商优势行业净值上周涨超10% 复权单位净值首次突破10元 [2] - 截至8月15日 全市场含权类基金中仅剩约两成复权单位净值在1元以下 迈入2元俱乐部的基金数量超过1300只 约占含权类基金总数的17% [2] - 10元基数量超过50只 复权单位净值最高的华夏大盘精选达到35.5元 [2] 创新药主题基金表现 - 今年以来全市场回报率居前十的公募基金中 九只主要投向创新药领域 [3]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 中银港股通医药今年以来的回报率均超过120% [3] - 三只基金二季度末均重仓科伦博泰生物 信达生物 三生制药 诺诚健华 石药集团 [3] 机构观点 - 长城基金建议关注大科技+大金融的配置思路 AI硬件和应用 军工是非银金融与银行板块是底仓配置优选 [4] - 摩根士丹利基金看好科技成长 制造 新消费三大方向 认为AI应用 半导体等领域投资性价比更高 [5] - 景顺长城基金建议围绕风险偏好提升关注AI 创新药 有色金属 军工 大金融等方向 [5]
主动权益基金又行了?
主被动基金表现对比 - 2023年以来主动权益基金市场份额被被动指数基金蚕食,A股定价权在2023年底被超越[4] - 2024年7月超过70%主动权益基金跑赢基准,较2023年"924"行情时的30%大幅提升[5] - 截至2024年7月,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14.05%,显著高于沪深300(3.58%)和中证500(8.74%)[7] - 同期被动指数基金平均收益率10.94%,正收益占比90.38%,略低于主动基金的92.33%[7] 创新药赛道表现 - 主动权益基金中5只"翻倍基"全部押注创新药,长城医药产业精选以127.05%涨幅领跑[7] - 被动指数基金中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实现年内收益翻倍[7] - 创新药主题基金在主动和被动产品中均展现出强劲势头[7] 资金流动情况 - 2025年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总规模减少366.62亿至3.27万亿,份额减少866.98亿份[9] - 业绩优异产品仍获资金青睐,如汇添富创新医药份额增长19.82亿份,规模增加43.57亿元[9] - 财通资管数字经济A成为券商资管子公司旗下唯一份额增长产品,单季净增9.39亿份[11] 差异化投资策略 - 包斅文管理的财通资管创新成长采用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结合的策略[12] - 重点配置互联网金融和半导体国产替代龙头,关注AI产业链To B端应用[12] - 该基金过去一年收益率62.63%,是业绩基准(14.85%)的4倍多[13] 投资者行为分析 - 投资者存在"解套即赎回"现象,2022-2024年表现不佳导致信任缺失[15] - "固收+"基金规模从1.38万亿增至1.48万亿,配置型FOF也获市场认可[15] - ETF因交易效率高成为投资者参与市场的主要工具[16] 行业发展趋势 - 主动权益基金擅长挖掘萌芽到快速扩张期的行业,如2013年TMT、2020年新能源、2024年创新药[18] - 行业正从"明星驱动"转向"回报驱动",需通过持续超额收益重建投资者信任[18]
赢了业绩输了规模!绩优主动权益基金遭ETF“偷袭” 什么情况?
证券时报网· 2025-08-04 10:05
主动权益基金与ETF表现对比 - 主动权益基金在创新药、人形机器人等板块凭借个股挖掘能力阶段性跑赢ETF,年内17只业绩翻倍基金中10只为主动权益产品 [1][2]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长城医药产业精选等5只主动权益基金占据年度业绩榜前列,但规模增长显著落后于ETF [2][3] - 7只创新药主题ETF二季度规模增加129亿元至284亿元,7月至今再增近100亿元,而10只翻倍主动权益基金同期规模仅增58亿元至94亿元 [3] ETF规模扩张驱动因素 - 创新药、人形机器人等热点板块行情与ETF规模扩张高度绑定,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规模达154亿元,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年内净流入超80亿元 [3][4] - ETF凭借透明持仓、T+0交易机制和低管理费率吸引资金,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一个月规模翻倍吸金超百亿元 [6][8] - 被动跟踪机制使ETF能精准捕捉行业贝塔收益,资金偏好通过ETF快速布局高景气赛道而非依赖主动选股 [4][6] 行业结构变化与竞争格局 - ETF产品数量、规模及覆盖领域持续扩张,2025年新成立ETF中科创板人工智能、通用航空等贝塔产品占比显著提升 [6] - 基金公司战略重心向被动投资转移,汇添富基金同时在主动权益和ETF领域布局港股创新药 [3][6] - 主动权益基金新发市场依赖绩优基金经理挂帅,但资金流入动能不足,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是少数规模超30亿元的主动产品 [3][6] 市场行为特征 - ETF短期投机属性明显,人形机器人主题ETF资金追涨杀跌,稳定币行情中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单月涨幅超40%但近期回撤逾7% [8][9] - 港股券商因流动性较差,资金集中涌入导致股价波动加剧,多家券商披露易方达基金持股超5% [8] - ETF自动调仓机制可能强化助涨助跌,而主动权益基金可通过布局低估个股平滑波动 [6][7]
赢了业绩输了规模!绩优主动权益基金遭ETF“偷袭”,什么情况?
券商中国· 2025-08-04 09:40
主动权益基金与ETF的业绩与规模对比 - 主动权益基金凭借个股挖掘能力阶段性跑赢ETF,但ETF凭借多重优势实现规模碾压 [2] -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创新药等板块演绎极致上涨行情,主动权益基金业绩一骑绝尘,长期占据年内业绩榜前列 [3] - 10只业绩翻倍的创新药主动权益基金二季度末规模仅94亿元,二季度期间规模仅增加58亿元,而7只ETF产品二季度规模增加129亿元,总规模达284亿元 [4] 创新药主题基金表现 - 7月29日创新药行情达到巅峰,年内基金业绩翻倍产品总数达17只,均为创新药主题基金,其中10只为主动权益基金,7只为ETF [3]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长城医药产业精选等5只主动权益基金占据年度业绩榜前列,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等ETF产品业绩紧随其后 [3] -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年内获资金净流入超80亿元,成为此轮创新药行情中吸金最多的产品 [4] ETF的优势与吸引力 - ETF的被动跟踪机制能精准捕捉行业贝塔收益,投资者更倾向于通过ETF快速布局高景气赛道 [6] - ETF凭借透明持仓和灵活交易特征吸引大量投资者和量化资金,部分ETF实现T+0交易机制 [8] - ETF管理费率普遍低于主动权益基金,具有明显的成本与效率优势 [8] ETF对主动权益基金的挤压 - ETF产品数量、规模及覆盖领域不断扩张,对主动权益基金形成全方位挤压 [8] - 基金公司将战略重心转移至被动投资,进一步挤压主动权益基金空间 [8] - 2025年新成立的ETF中,科创板人工智能、通用航空主题等贝塔产品占比显著提升 [8] ETF的市场波动风险 - ETF短期投机属性可能加剧市场波动,部分高频投资者倾向短期波段操作 [11] - 人形机器人主题ETF在行情火爆时吸引大量资金,一旦行情熄火规模就止步不前或大幅缩水 [11] - 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在稳定币行情中规模几乎翻倍,但近期回撤已超7% [11] 主动权益基金与ETF的互补关系 - ETF与主动权益基金面向对象不同,收益风险特征迥异,都是重要资产配置工具 [9] - ETF是基金公司的规模引擎,主动权益基金能保证公司在深度研究、差异化策略上实现突围 [9] - ETF对资金的吸引力现状能倒逼主动基金加快寻找差异化生存路径 [9]
年内“翻倍基”清一色创新药主题主动权益赢得业绩主题ETF赚足规模
证券时报· 2025-08-04 05:37
行业表现 - 人形机器人和创新药板块今年以来演绎极致上涨行情,带动相关基金业绩显著提升 [1] - 创新药主题基金中17只实现年内翻倍,其中10只为主动权益基金,7只为ETF产品 [1] - 主动权益基金凭借精准选股和集中持仓实现业绩领先,超额收益明显优于指数基金 [1] 基金规模动态 - 创新药主动权益基金二季度末总规模94亿元,当季增量58亿元,而7只ETF同期规模增加129亿元至284亿元 [2] - 7月以来创新药ETF规模再增近100亿元,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最新规模达154亿元,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增至120亿元 [2][3] - 业绩榜首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因QDII额度限制暂停申购,仅永赢医药创新智选主动基金规模超30亿元 [2] 产品结构变化 - ETF凭借被动跟踪机制精准捕捉行业贝塔收益,资金更倾向通过ETF快速布局高景气赛道而非依赖主动选股 [3] - ETF透明持仓、T+0交易机制及低管理费率吸引量化资金,2025年新发ETF中科创板人工智能等主题占比显著提升 [4][5] - 主动权益基金新发市场依赖绩优基金经理历史业绩,资金流入动能不足,发展空间受被动产品挤压 [4] 市场工具定位 - ETF与主动权益基金面向不同投资者需求,前者为规模扩张引擎,后者在价值发现和差异化策略上具备优势 [5] - 主动基金可通过布局低估个股平滑市场波动,而ETF自动调仓机制可能强化助涨助跌效应 [5] 资金行为特征 - 人形机器人ETF年初规模激增后随行情降温缩水,稳定币相关港股券商ETF单月吸金超百亿元但近期回撤7%,显示资金追涨杀跌属性 [7] - ETF高频交易放大跟踪指数波动,需警惕短期投机属性对市场稳定性的影响 [7]
年内“翻倍基”清一色创新药主题 主动权益赢得业绩主题ETF赚足规模
证券时报· 2025-08-04 03:32
行业表现与基金市场动态 - 人形机器人和创新药板块今年以来演绎极致上涨行情,带动相关基金产品业绩显著提升 [1][2] - 创新药主题基金中17只实现年内业绩翻倍,其中10只为主动权益基金,7只为ETF产品 [2] - 业绩领先的主动权益基金包括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长城医药产业精选等,ETF产品如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等紧随其后 [2] 主动权益基金与ETF规模对比 - 10只翻倍主动权益基金二季度末规模94亿元,增量58亿元,而7只创新药ETF同期规模增加129亿元至284亿元 [3] - 7月以来ETF规模再增近100亿元,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规模从134亿元升至154亿元,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从78亿元升至120亿元 [3] - 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增长受限,仅永赢医药创新智选规模超30亿元,部分产品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甚至出现规模下滑 [3] ETF优势与资金偏好 - ETF被动跟踪机制精准捕捉行业贝塔收益,资金更倾向通过ETF快速布局高景气赛道而非依赖主动选股能力 [4] - ETF凭借透明持仓、灵活交易(如T+0机制)及低管理费率吸引量化资金和交易型投资者 [5] - 基金公司战略重心向被动投资倾斜,2025年新成立ETF中科创板人工智能、港股通科技等主题占比显著提升 [6] 主动权益基金的差异化价值 - 主动权益基金可通过提前布局低估个股平滑市场波动,发挥价值发现作用 [6] - ETF与主动投资面向不同投资者需求,前者为规模引擎,后者保障深度研究和差异化策略 [6] - ETF竞争倒逼主动基金加快寻找差异化路径,如强化个股挖掘能力 [7] ETF短期投机风险案例 - 人形机器人主题ETF年初规模激增后随行情降温停滞或缩水,资金追涨杀跌特征明显 [8] - 稳定币行情推动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规模一个月翻倍,涨幅超40%,但回调后回撤逾7% [8]
罕见大爆发!狂飙100%
天天基金网· 2025-07-30 13:09
市场表现 - 7月29日沪指登上3600点,创新药板块指数单日涨幅达3.23%,近20只相关概念股涨停或涨超10% [1][4] - 截至7月29日,年内16只基金净值增长率超100%("翻倍基"),较7月28日的4只显著增加 [1][3] - 多只基金年内净值涨幅超90%,接近翻倍 [2] 翻倍基构成 - 主动权益类:华安医药生物A、诺安精选价值A等5只基金净值增长率超100% [4] - 指数类: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等7只ETF净值增长率超100% [5] - 翻倍基主要布局创新药领域,受益于行业强势表现 [5] 创新药行业分析 - 行业进入黄金发展阶段:短期有研发成果落地带来的业绩支撑,中期有全球市场补位空间,长期受益于人口老龄化与健康需求升级 [5][6] - 爆发原因:海外MNC面临专利悬崖BD需求上升、中国药企创新药2.0时代进入收获期、政策全方位支持 [6] - 企业层面:A股/H股创新药企业进入产品放量期,报表端收入呈现爆发式增长 [5] 估值水平 -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及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均超111%,市盈率TTM约42倍,处于历史50%分位左右 [8] -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市盈率TTM为58.38倍,处于历史89.72%分位 [8] - 机构观点:龙头公司估值合理偏低,成熟药企PS约3-5倍,当前A股/H股估值约4倍PS [8] 投资建议 - 短期保持乐观谨慎,上涨趋势未现明显拐点,但需避免过分追高 [10] - 建议分散投资、基金定投平滑成本,将创新药作为卫星仓位配置 [10] - 行业属高风险高收益,需结合基本面控制波动风险 [10]
创新药再度爆发!今年创新药主题基金太香了,中欧葛兰旗下产品夺冠
私募排排网· 2025-07-30 11:33
创新药行业表现 - 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超70%,行业出现重大价值重估 [3] - 恒瑞医药与葛兰素史克达成120亿美元合作协议,带动A股涨停、港股涨超24%,总市值达4118亿元 [3] - 政策层面持续优化,国家医保局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构建多元支付体系并提高可及性 [3] 创新药主题基金表现 - 265支创新药主题基金年内全部正收益,152支收益率超30%,最高达82.55% [4] - 基金按规模划分为四类区间,分别统计收益率TOP10: - **1000万-1亿元**:华宝大健康混合A以82.55%收益居首,成立以来累计收益171.16% [5][6] - **1-5亿元**:长城大健康混合A收益率74.64%,中银大健康股票A以73.61%紧随其后 [7] - **5-20亿元**:鹏华医药科技股票A收益率81.85%,成立以来收益83.07% [8][9] - **20亿元及以上**:中欧医疗创新股票A(葛兰管理)收益率58.65%,规模48.74亿元 [10][11] 行业与基金驱动因素 - 医保支付压力缓解,国产创新药国际多中心临床数据推动价值重估 [5] - 政策支持研发效率提升,海外授权预期增强(如ADC、双抗领域) [10] - 基金经理普遍看好创新药中长期景气度,但高估值个股可能择机兑现收益 [9]
投顾周刊: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4万亿元
Wind万得· 2025-07-27 06:23
公募基金市场动态 - 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4万亿元,截至6月底资产净值达34.39万亿元,债券型基金增长5100亿元,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均增长超1200亿元,货币型基金下降1600亿元,反映投资者对稳健收益偏好增强及权益类基金信心恢复 [1] - 第二批12只浮动费率基金获批,最快下周开售,设置1.2%、1.5%和0.6%三档费率,部分产品降档阈值上调至跑输基准2个百分点,旨在通过费率与业绩挂钩激励管理人提升能力 [1] 基金经理与产品表现 - 百亿级基金经理二季度业绩显著回暖,"成长派"聚焦AI算力、创新药板块,"价值派"深耕大金融、资源品,"哑铃型策略"兼顾科技成长与高股息品种,部分观点认为国内市场将迎来全面重估 [2] - 券商资管公募赛道中创新药主题基金领跑,东方红医疗升级A年内净值增长71.54%,排名前三均为医药主题产品 [2] 全球市场与资产表现 - 美股风险预警升级,高盛指出市场投机指标达历史高位,德银称6月保证金债务突破1万亿美元,美银警告散户规模扩大加剧泡沫风险 [4] - 贝莱德私募基金主要投资者Arch考虑减持至少3.5亿美元份额,因业绩不佳及高管离职 [4] - 全球股市多数上涨,日经225指数周涨4.11%表现最强,中国深证成指、恒生指数、中证500涨幅均超2% [5] - 国债市场分化,中国1/5/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上涨3.45/7.92/6.72个BP,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跌4个BP [7][8] 基金与理财市场数据 - 万得基金指数整体上涨,股票型基金总指数周涨2.35%领跑,可转债基金指数年内涨幅达12.41% [10][11] - 银行理财市场固收+型产品主导,数量占比43.57%,规模占比66.49%,纯债固收型产品规模占比20.93%,反映低风险偏好 [13][14] - 银行理财子公司占据74.42%新发产品数量及98.54%规模,城商行产品以中小型为主,农商行规模占比仅0.26% [14][16] 机构策略观点 - 华泰证券建议A股关注三条主线:低估值高分红品种(建材、煤炭)、产能出清行业(风电、普钢)、反内卷受益板块(光伏) [18] - 中信证券认为债市短期调整但长期趋势未逆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后长久期利率债性价比修复,信用债套息空间安全垫约40bps [19] - 中金公司预计美元贬值压力未完全释放,美债净供给增加或推动十年期收益率升至4.8%-5.0%,美元指数可能下降2-3个点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