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
搜索文档
昆山获得百强县“21连冠” 苏州四个县级市全部跻身前十
苏州日报· 2025-09-22 08:41
县域经济排名 - 苏州所辖四个县级市全部跻身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榜单前十 昆山连续21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榜首 常熟 张家港 太仓分别位列第3 4 7名 [1] - 昆山包揽综合实力 绿色发展 投资潜力 科技创新 新型城市化质量五个第一 [1] 经济发展表现 - 昆山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2637.62亿元 同比增长6.0% 增速高于苏州和全省平均水平 [1] - 上半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5852.31亿元 增长5.5% 总量占苏州全市四分之一 增量贡献苏州近三分之一产值 [2] 产业投资布局 - 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25个 总投资633亿元 投资规模居苏州首位 [2] - 推进立讯智能终端及精密声学耳机 食·尚东大门 维信诺全球创新中心 协鑫钙钛矿等百亿级和五十亿级重大项目 [2] - 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 聚焦核心产业+ 人工智能+ 绿色低碳+三大领域 [2] 企业生态体系 - 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345家 专精特新企业1097家 规上工业企业2816家 [2] - 上市企业达50家 总量稳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方阵 [2] - 集聚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超1万个外资项目 形成开放型经济高地 [2]
行业周报:新型储能行动方案落地,需求景气度有望上行-20250921
信达证券· 2025-09-21 13:39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 [2] 核心观点 -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落地 明确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 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15] - 2024年新型储能市场装机78.3GW 同比增长126.9% 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首次超过抽水蓄能 [21] - 2025年1-7月储能采招落地总规模超过200GWh 7月采招规模达9.64GW/27.1GWh 同比增长45% [24] - 政策驱动储能需求提升 2025-2027年全国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超过1亿千瓦 [15] - 储能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 现货市场峰谷价差拉大增加储能收入 容量补偿机制为储能提供稳定收益保障 [16][17][20] 本周市场表现 - 截至9月19日收盘 环保板块下跌1.42% 表现劣于大盘(上证综指下跌1.30%至3820.09) [8] - 涨跌幅前三行业:煤炭(3.5%)、电力设备(3.1%)、电子(3.0%) [8] - 涨跌幅后三行业:银行(-4.2%)、有色金属(-4.0%)、非银金融(-3.7%) [8] - 环保子板块表现分化:环卫板块上涨9.50% 检测/监测/仪表板块上涨2.64% 水治理板块下跌4.47% 大气治理板块下跌4.21% [10] 专题研究:新型储能发展 - 内蒙古、新疆等地新型储能发展迅速 截至2024年底内蒙古新型储能装机1023万千瓦 新疆857万千瓦 山东717万千瓦 [28] - 磷酸铁锂电池为主导技术 2025年7月新增投运项目中功率占比86.02% 规模达3.4GW/9.31GWh [29] - 压缩空气(7.6%)、液流电池(5.5%)、飞轮储能(0.8%)等技术路线加速落地 [29][31] - 重点关注企业:中国天楹已签署15个重力储能项目合作协议 规模近5GWh 远期规划超8GWh [32];西子洁能积极探索熔盐储能 参建17个光热发电示范项目 [36] 行业动态 - 交通运输部发布《氢气(含液氢)道路运输技术规范》 为液氢储运提供统一技术标准和安全指引 [37] - 西安一九零八新能源研制5千瓦级常温常压固态氢能应急电源 标志固态储氢技术应用取得重要进展 [38] - 多地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实施办法 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 [41][42][44][45] 投资建议 - 节能环保及资源循环利用维持高景气度 水务&垃圾焚烧板块作为运营类资产盈利稳健上行 [55] - 重点推荐:瀚蓝环境、兴蓉环境、洪城环境 [55] - 建议关注:旺能环境、军信股份、武汉控股、英科再生、高能环境、青达环保 [55]
这里有一份令人“新”动的邀约
南京日报· 2025-09-21 10:22
"公司选择落地南京,原因之一是本地科教资源丰富。"李凯指着一位本地高校学生简历上的项目经历 说,"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就参与绿色化、数字化项目,让我们能快速组建技术'梦之队',让企业'跑起 来'。" "不到两个小时,我们已经收到约200份简历,其中很多都有留学背景。"隔壁展位上,宝马诚迈信息技 术有限公司首席人力资源官梁宗泰一边查看简历,一边在微信群中向董事会其他成员分享现场招聘的热 度。此次参会,公司带来近50个岗位,希望寻求具备国际化视野、良好语言能力且能将信息技术专业与 实际应用结合的技术人才。 宝马先后在宁布局落地宝马领悦、宝马诚迈等企业,宝马(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其前身为领悦数 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2021年设立至今,员工规模已较设立初期增长超4倍,会聚600多名具 备全球视野的数字化专业人才,技术栈涵盖AI、Java、SAP、云平台、大数据等核心领域。宝马诚迈同 样成立于2021年,目前拥有近700名工程师,专注研发下一代信息娱乐平台、AI智能个人助理、导航解 决方案、自动驾驶等。 南京星辰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林同样忙得不亦乐乎。展台前,一位求职者刚起身,另一位马上 迫不及待地递上 ...
海博思创张剑辉分享储能系统集成数字化实践,共谋金砖合作新机遇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9-20 23:02
文 | 海博思创 9月16日至17日,2025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在厦门举办,本次论坛紧扣"释放大金砖合作潜力,实现包容可持续工业化"这一核心 主题,重点关注人工智能、绿色低碳、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等领域,为全球政、产、学、研各界搭建高端交流平台,促进产业政策协同共进,拓 展企业合作新机遇。 在此次行业盛会上,海博思创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张剑辉应邀出席新能源制造业分论坛,并发表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 的应用与实践》的主题演讲,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储能市场规模扩张与政策转向并行不悖 近年来,全球新型储能市场规模持续高速扩张,为新能源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新增储能预 计达72GW/193GWh,中国凭借庞大市场需求,稳居最大单一市场地位,全年预计增量超过38GW。 政策层面亦迎来重大调整。年初,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136号文,推动新能源上网市场化电价改革,新型储能发展模式从政策导向 型向市场驱动型加速转变。 与此同时,两部门还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大力倡导人工智能与能源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储能智能化运 行。 " 新型储能产业在 ...
每天超2亿人绿色出行,各地如何深化“公交+”?
新华社· 2025-09-20 21:02
北京通州区日光清城公交站,T11路公交车缓缓停靠。车内干净整洁,车尾没有黑色烟尘排出,乘客们 乘车准备前往目的地。 "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共有71条公交线路、537辆公交车,全部为新能源车。"北京公交集团城市副中 心客运有限公司运营生产中心副主任樊磊说。 自2017年以来,北京公交集团快速发展纯电动、增程式混合动力、氢燃料等不同形式的新能源车,新能 源公交车占比达78%,纯电动公交车突破1万辆,实现了由柴油车为主到电驱动车为主的绿色低碳发展 转型。 绿色、低碳是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年来,多地交通运输部门结合"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 交出行宣传周"等活动,以公共交通绿色转型全面助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吉林梅河新区购置242辆纯电动公交车,建设占地6.4万平方米的集充电、维保、调度功能为一体的公交 综合停车场站,并配套115台充电桩、340个充电枪位,完成全域新能源车辆+超前充电网络布局,形 成"车、桩、站"一体化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福建厦门地铁App上线碳积分体系,为乘客设立个人碳积分账户,积分由按乘车里程累计的碳里程与按 乘车实付金额及签到累计的碳币构成,乘客可通过"碳币兑换"与"碳币抽奖"方式获取 ...
以绿色出行,享美好生活——各地公共交通发展扫描
新华社· 2025-09-20 20:58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题:以绿色出行,享美好生活——各地公共交通发展扫描 吉林梅河新区购置242辆纯电动公交车,建设占地6.4万平方米的集充电、维保、调度功能为一体的公交 综合停车场站,并配套115台充电桩、340个充电枪位,完成全域新能源车辆+超前充电网络布局,形 成"车、桩、站"一体化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福建厦门地铁App上线碳积分体系,为乘客设立个人碳积分账户,积分由按乘车里程累计的碳里程与按 乘车实付金额及签到累计的碳币构成,乘客可通过"碳币兑换"与"碳币抽奖"方式获取地铁周权益卡、云 闪付乘车立减券等奖励,形成"低碳行为—碳币交易—权益回馈"的良性循环。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拥有城市公共汽电车65.8万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54.4万辆、占比 82.7%,城市公交运营线路总长度达175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1.1万公里、居世界首位。 "目前,全国每天有超2亿人次选择绿色方式出行,其中,每天有1亿人次乘坐轨道交通高效通勤,1亿人 次乘坐公交穿梭街巷,2400万人次选择共享单车骑行,'优选公交、绿色出行'逐渐成为人民群众日常出 行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说。 公共交通不仅 ...
中国石化塔河炼化一体化项目开工
新华财经· 2025-09-20 15:23
项目概况 - 中国石化塔河炼化公司炼化一体化项目于9月20日在新疆库车开工[1] - 项目采用中国石化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低碳工艺技术[4] - 初步计划于2029年全部建成[4] 产能提升 - 项目建成后原油加工能力将达850万吨/年[1][4] - 目前原油加工能力为500万吨/年[5] - 新建16套炼化生产装置包括240万吨/年加氢裂化、150万吨/年连续重整、80万吨/年乙烯裂解和80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4] - 改造现有350万吨/年2号常减压等4套装置[4] - 将150万吨/年1号常压装置扩能改造至5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4] 经济效益 - 每年可新增产值约202亿元[4] - 每年可新增税收约35亿元[4] - 带动就业约1万人[4] 战略意义 - 项目是中国石化推动在疆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项目[4] - 对优化南疆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 实现新疆资源就地转化利用[4] - 助力油气生产加工、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发展[4] - 中国石化将高质量谋划"十五五"在疆产业布局[4] 公司背景 - 塔河炼化公司是中国石化在西北地区唯一的炼化企业[5] - 近20年来向新疆、甘肃、青海等地区供应产品7000多万吨[5] - 目前生产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沥青、石油焦、硫黄、二甲苯、液化气等产品[5] - 拥有铁路专用线、公路运输、成品油输送管道等配套系统[5]
遇见零碳产业国际合作新机遇,跨国公司江苏行走进盐城“碳”索未来
扬子晚报网· 2025-09-20 09:49
活动概况 - 活动于9月19日举行 主题为“引领绿色转型、共创零碳未来” [1][3] - 活动由盐城市人民政府与江苏省商务厅联合主办 [3] - 吸引了来自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的20家世界500强企业、50家跨国公司及绿色低碳行业领军企业代表参加 [3] 盐城的战略定位与优势 - 盐城是江苏沿海地区重要增长极、绿色低碳发展样板区域、对韩合作重要窗口 [5] - 盐城是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 积极落实“双碳”战略 先行先试零碳园区建设 [5] - 盐城具备“6+1”比较优势 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与公司发展战略高度契合 [6] 产业发展与合作机遇 - 合作聚焦于共同打造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5] - 盐城抢先布局“绿电+氢能”等多元路径 致力于构建“绿电+”产业生态圈 [5] - 活动发布了盐城市“绿电+”应用场景 并有15个重大项目现场签约 [6] 跨国公司参与与表态 - 参与企业包括韩国现代汽车集团、美国泰森食品、SK On、巴斯夫、道达尔能源、通用电气医疗等 [3][6] - 跨国公司代表分享绿色发展经验 一致认为盐城优势得天独厚 愿意与盐城持续深入合作 [6] -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和中国欧盟商会均表示将发挥桥梁作用 推动更多跨国公司共享盐城绿色发展红利 [6]
市中区:以“新引擎”引领“新格局”,打造先进电网产业高地
齐鲁晚报网· 2025-09-19 23:41
核心观点 - 济南市市中区凭借其产业基础和集群优势 正迅速发展为先进电网产业的创新高地 重点发展微电网 换电服务等绿色低碳技术 [1] 产业规模与集群 - 济南市市中区汇聚了国网山东电科院 铁塔能源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等29家骨干企业 产业规模占全区能源互联网整体产业规模90%左右 [1] 技术创新与示范工程 - 国网山东电科院打造了国内首个柔性互联海岛微电网群工程 应用于烟台长岛县砣矶岛等北方五岛 成功应对外部海缆故障和极端天气挑战 [2][3] - 微电网群整合了光伏 储能与国内首台110千瓦振荡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通过智能调度算法实现能源最优配置 [2][3] - 公司建设了国内首个全电压全电磁仿真平台 省级电网输变电设备状态健康评估系统等多个领先试验平台 [6] 换电服务与基础设施 - 铁塔能源山东分公司建成换电柜4800余个 月换电次数达400万次 服务超过7万名外卖骑手和快递小哥 [13] - 公司运营35万个低速电动车充电端口 年充电次数超过3000万次 并计划在2025年推进汽车充电桩施工总承包采购项目 [13] - 业务拓展至电动三轮车租赁服务 为邮政 顺丰等企业提供解决方案 并为工商业用户提供光伏+储能方案 [13] 产业链协同与发展策略 - 市中区实施链主企业领航工程和链上企业倍增工程 引导上下游企业集聚 鼓励通过并购 参股等方式延链补链强链 [16] - 区域加快建设山东大学能源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 聚焦海上风电并网 电力电子 储能等关键技术攻关 [16] - 通过精准招商和常态化企业联系机制 引进高成长性优质项目 提升产业链韧性 [16] 政策支持与要素保障 - 市中区以电力战新产业集群 储能检测等重点项目为引领 加快谋划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群重大项目 [17] - 政府在项目审批立项 建设用地 生态能耗 政务服务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确保项目早建成 早投用 早达效 [17]
(活力中国调研行)绿色“含金量”赋能“常州造”“出海”
中国新闻网· 2025-09-19 22:41
核心观点 - 绿色战略推动常州外贸强劲增长 2025年1月至8月进出口总额达2448.2亿元 同比增长14.7% 其中绿色低碳产品出口增长111.4% [1][2] - 企业通过环保认证和高能效设计提升产品附加值 绿色能效标志成为国际市场竞争力关键要素 [1][2] 企业绿色创新实践 - 友奥智能采用环保冷媒和高能效设计 符合国际节能标准 2025年1-8月跨境电商销售收入达1.2亿元 同比增长31.89% [1] - 博瑞电力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助力巴西清洁电力输送 天合光能光伏产品输出全球绿色能源 [2] - 常州制造实现从绿色产品出口向绿色解决方案输出的升级跨越 [2] 政策支持体系 - 武进区2025年推出绿色贸易护航行动等十大举措 通过碳服务机构引入、绿色认证推动和绿色金融支持降低企业转型成本 [2] - 政策加速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 20家企业入围2024年度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 含12家绿色工厂和6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2] - 推进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工厂试点建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