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

搜索文档
固态电池大会密集召开 产业或迎爆发拐点
证券日报网· 2025-06-26 22:06
固态电池行业动态 - 近期固态电池领域大会密集召开,包括第五届中国国际固态电池科技大会、首届硫化锂与硫化物固态电池论坛等,显示产业化正在提速并迎来爆发拐点 [1] 政策支持 - 2025年2月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将固态电池列为重点攻关方向,支持锂电池、钠电池向固态化发展,目标2027年前打造3-5家全球龙头企业 [2] - 2025年3月工信部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新国标,聚焦热扩散、底部撞击和快充循环安全性,将于2026年7月1日实施,有望推动固态电池发展 [2] - 2025年4月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和《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将固态电池写入全局规划,提出建立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 [3] - 2025年5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推出《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首次明确全固态电池定义,解决行业界定模糊问题 [3] 企业进展 - 宁德时代在全固态电池上持续投入,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预计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 [4] - 国轩高科发布第二代金石全固态电池及G垣准固态电池,金石全固态电池处于中试量产阶段,G垣准固态电池已向客户送样和整车测试 [4] - 龙蟠科技子公司江苏三金锂电开发固态电池三元前驱体,部分材料已小批量送样头部企业并通过测试 [4] - 天际新能源子公司江苏泰瑞联腾获得硫化锂材料专利授权,正在推进产业化 [5] - 诺德新材料推出适配半固态/固态电池技术的双面镀镍铜箔,已小批量送样头部电池企业测试 [5] 行业展望 - 专家预计未来3-5年全固态电池将迎来产业化拐点 [3] - 华龙证券研报认为2026-2028年是全固态电池量产关键阶段,硫化物路线有望2026年率先量产,2029年后随着价格下降产业将进入成熟期 [5]
2025年5月锂电投资风向:固态电池热、回收扩能、出海持续
高工锂电· 2025-06-26 19:58
锂电产业链投资动态 - 2025年5月中国锂电产业链新签约项目29个,计划总投资额约400亿元 [4] - 锂电池回收和固态电池及材料成为主要投资方向,各占7个项目,合计占比近50% [7] - 5月锂电产业链平均单个项目投资额约13.8亿元,较2024年同期有所下降 [7] - 投资区域主要集中于长三角江苏、湖北、江西及广东等锂电产业集聚区,海外布局项目3个 [7] 固态电池投资热点 - 5月固态电池领域新增投资超70亿元,涉及材料、电芯等环节 [9] - 电将军在广东佛山投资15亿元建设低空经济用固态电池基地 [9] - 2025年前4个月固态电池扩产规模超50GWh,总规划产能已逾450GWh [9] - 固态电解质规划超10万吨,已投产万吨级 [9] - 预计到2030年,高镍+硅基材料需求超5万吨,电解质+导电剂超5000吨 [10] 锂电池回收行业 - 金晟新能源黄冈项目投资103亿元,年处理40万吨退役电池,为当月最大单体项目 [11] - 格林美投资2.2亿元、香港邦兴投资5.04亿元加速布局拆解与资源再生 [11] - 行业核心竞争焦点转向稳定的电池回收渠道建设与资源整合能力 [12] 海外布局 - 东南亚、欧洲成为锂电产业链企业出海战略地 [13] - 马来西亚吸引亿纬锂能、珠海冠宇、蔚蓝锂芯、海四达等企业布局 [13] - 比亚迪欧洲总部落地匈牙利,聚焦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与下一代汽车电气化技术研究 [13] 产业链其他环节 - 钠电池领域,苏州固能签约10亿元建设3GWh电池及微网集成项目 [8] - 锂电池及PACK项目6个,包括海四达马来西亚圆柱动力电池项目、比亚迪欧洲总部和研发中心 [7] - 正极材料领域,六国化工投资11.94亿元建设28万吨精制磷酸项目 [8] - 锂盐领域,天齐锂业投资2亿元建设2.6万吨碳酸锂项目 [8]
区域、单位均可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工作启动
机器人圈· 2025-06-26 18:46
9大期刊联合征文|投稿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年底正刊发表! 详细会议介绍参看往期文章: (点击蓝字跳转) 报名开启|顶流期刊征+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盛会将至! 展览展示|抢位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高曝光商务合作虚位以待,共赴解锁新机遇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工作。将聚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 进制造、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成果,以试点工作为牵引,强化产业供需对接、活化创新主体动力、优化产业化服务保障, 充分撬动人才、资金、政策等资源,通过中试熟化、孵化、市场推广、产业链整合等途径,加快推动科研成果向规模化生 产、市场化运营阶段转化,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支撑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按照自主申报、兼顾不同主体、先进带动示范的原则,分试点区域和试点单位两大类申报。试点单位按照在成果产业化工 作中承担的角色不同,分为产业化实施类、第三方服务类、金融服务类等三类主体申报。 关 于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工作的通知 工信厅高新函〔2025〕2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兵团工业和信息化、高新技术 ...
锂电池产业链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修复向好,聚焦固态
东莞证券· 2025-06-26 17:07
报告核心观点 - 锂电池产业链维持超配评级,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聚焦固态电池 [2] - 锂电池下游需求动储双驱有望快速增长,产业链盈利或延续边际改善,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 [7] - 建议关注电池和材料环节优质公司,以及固态电池材料和设备环节有先发优势的公司 [7] 行情与估值复盘 行业指数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25日,锂电池指数年初以来累计涨2.25%,跑赢沪深300指数1.61个百分点;固态电池指数涨24.86%,跑赢24.22个百分点 [7][15] 板块估值 - 截至2025年6月25日,锂电池板块整体PE(TTM)为24倍,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 [16] 锂电池下游需求:动储双驱,有望维持快速增长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增长,国内市场是最大驱动力 - 中国市场:2025年1 - 5月销量560.8万辆,同比增44%,渗透率达44%;出口85.5万辆,同比增64.6%,占比34.3% [20][22][29] - 欧洲市场:2025年1 - 4月销量113.1万辆,同比增23.3%,渗透率25.4%;下半年或面临挑战 [31][32] - 美国市场:2025年1 - 4月销量51.7万辆,同比增9.9%,渗透率9.4%,前景具不确定性 [36] - 全球市场:2025年1 - 4月销量556.4万辆,同比增25.5%,渗透率约20%;预计2025年达2240万辆 [38][43] 动力电池需求保持快速增长 - 2025年1 - 4月,中国装车量184.3GWh,同比增52.8%;全球308.5GWh,同比增40.2% [47] - 2025年1 - 4月,中国出口52.3GWh,同比增41%,月度环比持续增长 [48] - 预计2025年全球装车量约1142GWh,同比增约28%;中国约807GWh,同比增约47% [50] 全球储能电池需求有望维持高速增长 - 2025年1 - 5月全球出货量196.5GWh,同比增118%,预计全年达530GWh [53] - 中美欧及新兴市场需求有望快速增长,中国预计2025年出货467GWh,同比增42% [55][57] - 2025年Q1中国出口占比60.5%,全球占比达97% [58] 产业链盈利有望延续边际改善 净利润2024年降幅收窄,2025Q1同环比大幅改善 - 2024年营收9679.92亿元,同比降9.92%;净利润592.09亿元,同比降11.09% [61] - 2025Q1营收2353.66亿元,同比增12.62%;净利润183.40亿元,同比增27.44%,环比增63.06% [64] 库存触底回升,资产减值损失趋缓 - 2024年末存货余额2014.36亿元,同比增9.52%;2025Q1末2162.90亿元,较2024年末增10.07% [69] - 2025Q1资产减值损失环比减少64.5亿元 [69] 资本开支持续缩减,产能扩张节奏放缓 - 2024年资本开支1216.73亿元,同比减17.88% [73] 落后产能持续出清 - 产业链价格低位和政策引导推动落后产能出清 [75] - 2024年工信部修订规范条件,2025年发布电池安全新国标 [75][78]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关注受益环节 固态电池高性能优势显著,下游需求持续催化 - 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是下一代锂电池 [80] - 主流车企公布装车时间表,大多计划2027年左右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上市 [82] - 低空经济驱动固态电池需求,应用场景有望拓宽 [85] 半固态电池量产启航,全固态电池曙光初现 - 半固态电池2024年进入量产阶段,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小批量生产 [89][92] - 2023 - 2024年固态电池出货量从1GWh增至7GWh,预计2030年超600GWh [93]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及材料体系变革趋势 - 固态电池分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路线,硫化物潜力最大 [94] - 中国确立硫化物为主流路线,2025 - 2035年分三代发展 [98] - 固态电池材料体系升级,固态电解质、正负极、导电剂均有变化 [101] 固态电池产业化推进催生设备新需求 - 2025 - 2026年中试线设备需求将起量,市场扩大将带动设备需求增长 [109] - 全固态电池生产工艺与传统电池差异大,设备价值量更高 [109][110] - 固态电池产业化推动设备升级,新增干法电极、等静压、高压化成设备 [110] 投资策略 - 关注电池和材料环节优质公司,以及固态电池材料和设备环节有先发优势的公司 [124][125] - 重点标的: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11家公司 [125]
2027-2028固态电池上车倒计时:小米日产比亚迪抢跑,其他车企能否搭上‘技术快车’?
鑫椤锂电· 2025-06-26 15:22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 - 小米公布固态电池复合电极与制备方法专利 比亚迪计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批量示范装车 日产汽车计划2028年推出首款固态电池车型 [2] - 固态电池产业化从单一技术突破转向全产业链协同 上游加速布局硫化物电解质原料 中游设备商如赢合科技已交付首批固态电池设备 下游车企通过"股权投资+订单绑定"锁定产能 [2] - 固态电池从"技术选项"变为"生存刚需" 行业竞争焦点转向量产良率 成本控制 供应链韧性和整车验证能力 [2] 行业竞争格局 - 车企高层警告若2028年前无法实现固态电池上车将面临市场份额断崖式下跌 未入局车企时间窗口仅剩18个月 [2] - 雷诺 大众 保时捷等传统车企将参加鑫椤资讯2025峰会 目标为技术路线校准 供应链资源整合和商业化路径验证 [3] - 鑫椤资讯2025峰会成为资源争夺战 车企需通过会议寻找技术盟友 锁定供应链和验证商业化路径 [4] 行业活动信息 - 鑫椤资讯2025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与市场应用高峰论坛将于2025年7月8-9日在上海浦东举行 目前席位仅剩5% [4] - 会议对提前报名者免费 现场报名需缴纳2600元费用 不接受空降参会 [4]
招商证券: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 设备与材料端迎变革机遇
智通财经网· 2025-06-26 11:47
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展 - 近两年全固态电池研发明显提速,产品逐渐从实验室走向中试线,容量提升到60-70Ah [1][2][3] - 国内头部电池企业如宁德时代、弗迪电池、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已实现中试线级别生产 [1][3] - 硫化物路线成为主流技术方向,宁德时代预计2027年实现硫化物全固态小批量生产 [1][3] - 弗迪电池研发硫化物复合电解质体系,预计2027年小批量装车、2030年大规模量产 [3] - 上汽、广汽、奇瑞、比亚迪、东风等车企计划2026年开始陆续实现固态电池装车 [1][3] - 工信部2024年5月成立60亿元固态基金推动行业发展,指定6家企业进行研发 [1][3] 设备端工艺变化 - 设备是固态电池量产的关键,需解决电极与电解质界面接触、电极高效制备的难题 [4] - 前段干法电极工艺通过直接压延正负极粉末形成自支撑薄膜,全程无溶剂参与 [4] - 中段叠片+软包路线是主要方向,对叠片机精度要求更高,激光裁切可能是未来发展方向 [4] - 后段等静压设备和高压化成分容是增量,等静压压力达60t,对结构件要求更高 [4] - 软包能更好缓冲固态电解质柔韧性差、锂金属负极膨胀收缩等特性 [4] 设备厂商技术突破 - 头部干法电极设备厂在车速、宽幅、压实等性能明显提升,最新设备可媲美湿法产线效率 [5] - 干法电极设备已可实现GWh级别产线 [5] - 叠片设备厂家积累较深,配套软包叠片设备已有订单 [5] - 等静压设备目前还较为早期,节拍等问题需要解决 [5] - 部分企业布局整线设备并已实现出货 [5]
专用设备行业点评报告:QS高性能固态电池隔膜导入电池产线,全球固态电池有望加速产业化
东吴证券· 2025-06-26 11: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固态电池企业QuantumScape(QS)先进的Cobra隔膜工艺集成到基线电池生产 标志生产能力规模化迈出重要一步[5] - Cobra陶瓷隔膜热处理速度提升约25倍 能更高效生产 代表陶瓷隔膜制造重大进步 其推出有望加速QS B1样品中试&上车[5] - 斯坦福团队孵化的QuantumScape获大众两度投资 2024年与大众集团签订技术授权 对应100万辆电动车电池需求[5] - 中国锂电设备商在固态电池设备领域有先发优势 部分企业打通全固态电池制造工艺环节 2024年多家设备商固态电池设备订单已过亿元 未来有望受益产业化进程[5] - 重点推荐固态电池设备整线供应商【先导智能】、激光焊接设备商【联赢激光】、化成分容设备商【杭可科技】 建议关注干/湿法电极设备商【赢合科技】等多家企业[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美国固态电池企业QuantumScape(QS)宣布先进的Cobra隔膜工艺成功集成到基线电池生产 标志生产能力规模化迈出重要一步[5] Cobra隔膜优势 - Cobra是QS高通量、连续流隔膜生产平台核心 是氧化物电解质 相比早期工艺 能以更小设备占地实现更快、更节能生产 与上一代Raptor工艺相比 热处理速度提升约25倍 每次薄膜启动所占物理空间大幅缩减 对设计可扩展的GW级超级工厂生产线至关重要[5] 产业化合作 - QuantumScape由斯坦福大学团队孵化 获大众两度投资并成为最大股东 2024年与大众集团签订技术授权 授权大众子公司Powerco使用其固态电池技术年产最高40GWh电池 预留扩展至80GWh潜力 对应100万辆电动车电池需求[5] 国内设备商情况 - 中国锂电设备商在固态电池设备领域有先发优势 部分企业打通全固态电池制造工艺环节 形成覆盖全固态电池制造关键设备的整线解决方案 2024年多家设备商固态电池设备订单已过亿元 未来有望受益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5] 投资建议 - 重点推荐固态电池设备整线供应商【先导智能】、激光焊接设备商【联赢激光】、化成分容设备商【杭可科技】 建议关注干/湿法电极设备商【赢合科技】、干法电极&模组PACK【先惠技术】、整线供应商【利元亨】、干法电极设备商【曼恩斯特】、干法辊压机【纳科诺尔】、干法电极设备商【华亚智能】等[5]
何猷君买下王思聪的公司,都不愿继承父业的两人为何走到一起?
搜狐财经· 2025-06-26 07:28
公司股权变更 - 北京寰聚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发生股东变更,何猷君成为新任董事长,武汉星竞威武文体发展有限公司持股40%成为大股东 [1][3] - 变更前王思聪通过杭州艾亢和杭州杯盏持有70%股份,变更后彻底退出 [3] - 武汉星竞威武文体发展有限公司由何猷君控股的星竞威武(香港)有限公司100%实控 [3] 业务布局与战略 - 寰聚商业将电竞元素引入原有文旅版图,在山东泰安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 [1] - 项目包括华北最大室内四季滑雪场、国内首家商圈室内动物园主题公园等,总投资37亿元 [15][16] - 何猷君计划通过收购整合电竞与文旅资源,打造更丰富的消费场景 [21] 财务与市值表现 - 收购消息公布后,星竞威武单日股价上涨13.27%,市值达9440万美元 [8] - 星竞威武2024年登陆纳斯达克,发行价9美元/ADS,但已跌破发行价82% [20] - 何猷君在星竞威武持股14.2%,对应身家约1340万美元(1亿元) [20] 创始人背景 - 王思聪曾是何猷君在电竞行业的引路人,何猷君公开表示视其为榜样 [6] - 两人均拒绝接班家族企业,选择自主创业 [11][12] - 王思聪多次创业受挫,包括熊猫直播等,累计负债约20亿元 [11][15] 项目进展 - 泰安寰聚文旅中心原计划2025年5月开业,但延期50天后仍处招商阶段 [16] - 王思聪退出或因资金压力,万达集团和王健林个人财富大幅缩水 [16][18] - 何猷君接手后举行产品发布会,展示改造后的项目规划 [16] 财富对比 - 王健林家族财富从1408亿元缩水至300亿元 [18] - 何猷君母亲梁安琪个人资产约23.2亿美元,何猷君个人财富约1亿元 [20] - 赌王家族总资产约5000亿港元,但分配不均 [20]
百洋医药: 青岛百洋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债券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26 02:16
评级结果与财务表现 - 主体信用等级维持AA-,评级展望稳定,百洋转债同样维持AA-评级[4] - 2024年营业收入80.94亿元,同比下降1.96%,净利润7.67亿元,同比下降0.52%[4][5]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54.36%至1.10亿元,主要因计提存货减值及销售费用增长[4][7] 业务发展与结构调整 - 品牌运营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68.68%,毛利润占比达92.84%,持续优化业务结构[5] - 迪巧系列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0.73%,占公司总收入25.95%,毛利润占比49.28%[5][19] - 批发配送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3.00%,占比降至26.39%,聚焦高毛利业务[17][24] 重大投资与产业链延伸 - 以8.80亿元收购百洋制药60.199%股权,评估增值率249.68%,延伸至医药制造领域[6][10] - 百洋制药2024年实现扣非净利润1.77亿元,超额完成业绩承诺[6][10] - 投资5000万美元认购ZAP公司19.14%股权,布局高端医疗器械领域[28][29] 财务风险与流动性 - 总债务同比增长56.44%至29.22亿元,短期债务占比58.34%,偿债压力加大[7][36] - 资产负债率升至62.84%,净债务/EBITDA达1.07倍,杠杆水平显著提升[5][36] - 截至2025年3月末未使用银行授信额度18.97亿元,备用流动性充足[38] 行业环境与竞争格局 - 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提升,形成"1超4强+N"格局,五大龙头市占率过半[13] - 品牌运营行业竞争加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如国药、上药等布局相关业务[16] - 医保控费政策下医药制造行业盈利承压,需关注集采产品价格压力[22][23]
月薪4000,身价10亿!一个城投公司融资部长的自述
搜狐财经· 2025-06-25 23:21
来源:正儿八经聊城投 作者:葛大爷 我,一个县级城投公司的融资部长,江湖人称"债务防火墙守护者""资金链急救中心主任",实际上就是个拿着月薪4000块,干着身家10亿项目的"大冤 种"。 每天上班都像在玩一场刺激的生存游戏,左手要防着债务炸弹突然爆炸,右手得变出真金白银填补窟窿,关键游戏奖励还只有那点可怜巴巴的工资,妥妥 的"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 有时候我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楼下人来人往,心里特别迷茫。别的公司融资部,那是"财神爷"般的存在,吃香的喝辣的。我们呢,简直就是"背锅 侠",融资任务完不成是我们的错,债务风险防控不到位也是我们的错,连项目推进不顺利都能怪到我们头上。 我现在每天都在纠结,是继续在这个"坑"里挣扎,还是趁早另谋出路?可一想到城投公司在我们县的重要性,又有点不甘心。万一哪天我们真能成功转 型,说不定还能成为"英雄"呢!但看着眼前这重重困难,我又觉得自己像个堂吉诃德,拿着长矛挑战风车,注定是一场徒劳。 以前,城投融资市场就像一个大方的"提款机",只要我们稍微包装一下项目,各种资金就哗啦啦地流进来。可现在倒好,风向一变,金融机构个个都成 了"铁公鸡",把钱袋子捂得严严实实,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