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

搜索文档
36.33亩吸金7983万!肥西连续2天狂拍3宗商业地,泛经开区地块溢价17.5%
搜狐财经· 2025-06-03 23:45
土地市场表现 - 5月29日至30日肥西县成交3宗商业地块,总面积36.33亩,成交金额7983万元,分别位于肥西经开区、上派镇与花岗镇 [3] - 截至5月底肥西县今年累计成交9宗经营性用地,总面积185.38亩,成交金额6.6亿元,涉及桃花镇、花岗镇、丰乐镇等区域 [3] - FX202515号地块7.88亩商业用地由安徽祥源花海旅游开发以151万元/亩竞得,总价1189.88万元 [4] - FX202516号地块4.42亩商业用地由合肥信城建设以132万元/亩竞得,总价583.44万元 [6] - FX202513号地块25.75亩商业用地由安徽建徽城市开发以242万元/亩竞得,溢价率17.5%,总价6231.5万元 [6] 地块区位价值 - 新成交商业地块均临近城市主干道如金寨路高架、杭埠河大道,且规划地铁9号线与3号线覆盖,交通优势显著 [6][8] - 地块周边配套包括安医大新医科中心、祥源花世界等产业项目,与经开明珠广场商圈形成互补 [6][8] - 肥西经开区地块周边成熟小区密集,商业需求旺盛 [8] 人口与产业动能 - 2024年末肥西常住人口达101.5万人,新增1万人,总量居合肥五县市首位,十年累计增长23.2万人 [9][10]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0.93%,超出安徽省13个地级市水平 [10][12] - 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制造、大健康三大产业集群吸引福耀集团、TCL、江淮汽车等头部企业入驻 [10] - 2024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6家(全省县域第一),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达44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家 [10] 房地产市场反馈 - 2025年1-5月肥西新房成交18.44万方,合肥九区三县排名第三,成交量同比上涨5.75% [12] - 新房成交均价14250元/㎡,市场以年轻化、高收入群体驱动的改善型需求为主导 [12]
地产经纬丨“日光”与“滞销”并存 上海新房分化格局何解?
新华财经· 2025-05-29 23:25
上海新房市场分化格局 - 上海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已环比连续上涨35个月,市场呈现高端项目热销与郊区项目滞销的两极分化现象[1] - 高端项目如上海壹号院三批次开盘64套房源均价18.5万元/平方米,总价4347万元至2.49亿元,当日售罄,2025年两次开盘销售额达108.71亿元,成为全国首个破百亿项目[1] - 上海外环以外可售住宅套数4.82万套,占全市79%,郊区项目如浦东阳明花园(均价6.2万元/平方米)和璟澜湾(均价3.8万元/平方米)出现"0认购"[2] 高端住宅市场表现 - 上海核心区域高端项目集中入市,如金陵华庭、潮鸣东方、上海壹号院等,刷新单日销售金额和套均总价纪录[2] - 上海壹号院非沪籍买家占比70%,其中浙江籍17%、江苏籍13%,山东和安徽籍买家也较多[3] - 潮鸣东方项目非沪籍买家占比68%,金陵华庭非沪籍买家过半,显示全国购买力持续涌入[3] 高端项目推盘策略 - 采用"少量多批"推盘策略减缓购买力消耗,加推房源备案均价较前批次上涨,部分涨幅超20%[4] - 翡雲悦府首开均价10.72万元/平方米,认购率412%,二批次均价升至10.74万元/平方米,认购率318%[5] 郊区新房去化措施 - 上海外环外土地供应缩减,2025年商品住房用地整体缩减13%,远郊板块如金山、临港供应降至10公顷以内[6] - 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LPR下调0.1个百分点至3.5%,降低购房成本刺激郊区刚需[7] - 部分开发商启动降价、送车位等策略,但产业导入和基础设施完善被视为根本解决郊区库存压力的途径[7]
【风物郑州】熊耳河:碧水含芳润绿城
郑州日报· 2025-05-29 11:18
【风物郑州】——见山见水见城郭系列报道 第二篇章:郑之水 熊耳河:碧水含芳润绿城 提起郑州,你会想到什么?是飞驰的通衢高铁、深潜的大国重器,还是繁华的商业中心,闪烁的城市霓 虹?人们沉醉于郑州吞吐万物的现代性,却鲜有关注到这条斜卧郑州"掌心"的熊耳河。 熊耳河沿线风景秀丽 本报记者 马健 摊开地图,熊耳河宛如一条隐秘的掌纹,载着郑州的城市烟火一路东去。 它始于沟渠,却终于磅礴。 它安卧市井,也蛰于幽微。 它不是最长的蓝线,却在时光中,伸展出城市新的动脉。 市井长歌河畔飘 资料显示,熊耳河是郑州市区"两河一渠"中的重要一条城市河渠。它起源于郑州西南郊铁三官庙村北地 处,由西南至东北,进东风渠,入贾鲁河,蜿蜒23.5公里,流域面积22.78平方公里。 漫步于熊耳河与东风渠交汇的南岸,粉白的夹竹桃花墙如瀑垂落,隐隐约约的提琴声,将《白桦林》的 旋律揉进五月的风里。 一年四季,这里都交错着樱花的雪浪、合欢的绯云、桃夭灼灼、垂柳织烟。而此刻,是属于鸢尾和凌霄 的时节。 鸢尾蓝紫色的花瓣在熊耳河的河湾舒展,凌霄花橙焰如浪,三三两两的露营帐篷,像彩贝一般散落在岸 边草地……这是熊耳河畔,郑州人专属的馈赠。 沿河西行,碧绿的 ...
擎起首都AI发展新高地,中关村4.0版科技园落子京西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28 22:47
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竣工 - 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一期正式竣工 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 全面投用后预计引入人工智能企业超200家 实现年产值超百亿元 [1] - 园区是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和中关村发展集团联合打造的"两区"重点项目 总投资约100亿元 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 连续三年列入北京市3个100重点工程 [3] - 园区以"1+3+7+N"产业体系为主导 聚焦人工智能产业领域 重点发展智能制造 智能医疗 智能视听 智能教育 智能文旅 智能机器人和智能交通七大细分产业 [3] 园区特色与定位 - 园区建立算力 算法 数据 云等专业技术平台 重点服务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企业 建设"办公+试验+试制"功能于一体的人工智能产业化基地 [3] - 作为中关村发展集团首个4 0版本科技园区 标志着北京产业园区进入"4 0"时代 强调产城融合和创新驱动 注重产业生态和跨界要素链接 [4] - 园区融合数智园区 低碳园区 工业上楼等要素 形成"孵化-加速-研发-转化-制造-办公"的全产业链空间布局 [5] 园区规划与服务 - 园区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需求 提供产业孵化大厦 企业独栋 研发办公楼和新型工业楼宇 实现"工业上楼" 满足企业办公 研发及小试中试需求 [5] - 园区在平面布局 建筑层高 楼层荷载等方面进行灵活设计 让企业不出园区就能同时实现研发办公和轻型化生产 [5]
推进产城融合,苏皖交界处这个“综合体”形成新模式
第一财经· 2025-05-28 17:34
跨界社会综合治理新模式 - 苏皖交界处的"两省一街"形成融合公安警力、司法调解、政务服务的示范性跨界"综合体",覆盖江宁、博望约16万居民 [1][2] - 警务室实现两地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类业务互办互认,调解委员会处理跨省纠纷200余件,服务中心政务窗口累计办件1504件 [2] - 跨界司法调解采用"首接负责制",调解周期最短当天完成,最长约1个月 [3] 产城融合与产业协同 - 综合体规划涵盖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产业促进等6方面重点工作,推动宁博创智谷、宁博一体化高新区产业园等产业主体发展 [3] - 未来将聚焦生态环保共治(如水质优化)、基础设施共通(如S446省道连接)、科技产业共创(如电力供给平衡) [3] - 差异化发展逻辑下,一体化综合治理为产城融合提供基础,避免同城竞争 [3] 跨界纠纷类型与处理机制 - 两地纠纷主要集中在建设施工(如排水沟堵塞)、工伤理赔、公共事务(如水表拆分需跨省协调)等领域 [2] - 务工人员跨界人身损伤事务需依赖跨省调解机制介入 [2] - 调解委员会协调涉事主体面对面沟通,实现矛盾化解 [3]
广德2025土地供应大曝光!长三角“黑马”如何抢占万亿风口?
搜狐财经· 2025-05-27 12:53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广德市发展 - 广德市作为皖苏浙三省交界的枢纽城市,正以"黑马"姿态崛起,被赋予建设"长三角产业合作典范城市"和"生态绿色康养名城"的使命 [1] - 2025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协同推进,土地供应总量达1615公顷,涵盖工矿仓储、交通运输、住宅等多类用地 [3] - 城市定位为长三角产业转移"桥头堡",通过"航天+康养"产业双轮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1][3] 土地供应与产业升级战略 - 工矿仓储用地占比104.16公顷,重点投向经开区及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广德片区,推动工业用地集聚化,亩均投资强度提升至长三角先进水平 [3][4] - 住宅用地31.6公顷优先布局产业园区周边(如城北片区、祠山岗片区),通过旧城改造和中小套型商品房供应实现"职住平衡",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为0 [4][5] - 交通运输用地106.95公顷用于G318广德段改建、宁杭高铁二通道等工程,加速融入上海、杭州"1小时经济圈",同步推进通用机场和铁路物流中心建设 [5] 生态保护与资源转化 -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349.12平方千米(占全域16.5%),重点保护黄山余脉、天目山余脉及凤凰山水库等水源地 [8] -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如新杭镇、邱村镇)引入"生态修复+文旅康养"模式,打造"时空长广、鎏金矿城"治理品牌 [8] - 卢村乡、无量溪河周边规划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开发温泉度假、田园疗养项目,通过"竹乡画廊"风景廊道等工程转化生态资源为高端消费场景 [9] 土地集约化与存量改革 - 实施工业用地"亩产倍增计划",新建工业项目投资强度不低于300万元/亩,低效园区通过"腾笼换鸟"优先支持PCB产业园、汽车零部件基地 [17] - 老城更新以鼓角楼、天寿寺塔为核心打造历史文化街区,限制建筑高度保护传统风貌,同时改造迎春街、景贤街等旧街区植入文创商业功能 [17] - 乡村整治通过增减挂钩政策复垦30平方公里闲置宅基地和废弃坑塘,腾挪建设用地指标,允许利用农房发展乡村旅游试点"点状供地"新模式 [17] 发展机遇与挑战 - 区位优势显著:地处三大都市圈交汇点,受益于"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航天基地等国家级平台用地指标倾斜 [14] - 产业培育风险:航空航天、康养产业尚处早期阶段,需防范"地产化"倾向,住宅用地供应有限(31.6公顷)可能制约人才引进 [15] - 差异化供地策略建议:对航天、康养等战略产业实行"定向出让+弹性年期"制度 [16]
成都:推动轨道交通深度融入城市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5-27 07:14
轨道交通建设进展 - 成都已开通16条轨道交通线路,线网规模位居国内第一方阵 [1] - 2024年开通四川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路资阳线,截至2024年底都市圈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670公里、车站423座 [2] - 轨道交通800米覆盖通勤比重达34%,在超大城市中位居全国第二,市民平均通勤时间缩短到38分钟 [3] 轨道营城与城市发展 - 成都实施以轨道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形成"商业中心—居住中心—生产中心"圈层分布的建筑群落 [2] - 轨道交通带动周边地块高强度开发与市政设施配套建设,推动"人、城、产"融合发展 [2] - 轨道交通站点附近布局建设2.8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首个轨道站点综合开发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轨道城市·寓见"2024年运营 [6] 轨道交通商业价值 - 成都地铁日均客运量超600万人次,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达63% [4] - 商业项目开工建设面积达376万平方米,年均开工量近100万平方米 [4] -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联合成都轨道集团打造辐射全国的港铁车站商业平台 [4] 轨道交通产业生态 - 成都轨道交通相关产业园区汇聚570余家上下游企业,全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 [5] - 构建"一校一总部三基地"空间发展格局,产业集聚度位居全国前列、西部地区之首 [5] - 轨道交通产业被纳入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5] 轨道交通服务创新 - 高峰期最小行车间隔压缩至2分钟,准点率达99.99% [6] - 打造儿童友好车站、无障碍卫生间等全生命周期品质服务 [6] - 首个未来社区生活中心"隔壁子·未来社区生活中心"和首批"地铁驿站"上线 [6] 轨道经济综合效益 - 轨道交通串联城市产业带,成为激发经济活力的"发展线" [4] - 创新布局零售商业、精品酒店、城市康养等业态,推动"首店经济""名店经济"转型 [4] - 形成"交通圈、商业圈、生活圈"三圈合一的业态格局 [6]
壹探轨道|最新进展!济南高新东区云巴全线贯通
齐鲁晚报· 2025-05-26 21:26
项目概况 - 高新东区云巴工程全长30.7公里,设站32座,综合车场1座,均为高架线,可与轨道交通2号线、4号线、8号线换乘 [3] - 线路沿世纪大道、春暄路等主干道走行,建成后将实现高新东区产业空间与大运量轨道交通的融合,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 [3] - 5月25日全线轨道梁贯通,最后一榀轨道梁长22米 [1][3] 工程进展 - 自2024年6月28日首榀梁架设至贯通仅用11个月,施工高峰期5处架梁点同时作业 [6][11] - 目前32座车站全部封顶,正进行装饰装修和机电设备安装,逐步启动单系统调试与动车调试 [13] - 计划2025年底通车,下一步将推进供电、通信信号设备安装及全线调试 [13] 施工技术 - 采用桥梁轨道一体化设计,防落梁锚杆精度要求为90米内高度偏差≤10mm、水平偏差≤20mm [7] - 创新使用"防落梁锚杆定位工装",最终控制水平偏差15mm内、垂直偏差8mm内 [9] - 单月架梁最快达11500吨,远超国内同类项目5000吨水平 [9] 施工挑战 - 最长轨道梁达60米/120吨,最短22米/32吨,需双吊车协同作业 [4] - 5次跨越河道、2次下穿500kV高压线及8号线桥梁,高压线施工需在防护网下进行 [4] - 采用《轨道梁架设巡检清单》精细化管控,实现"墩成梁到"和梁体不过夜 [6][11]
第五代产业园的“智变”
经济观察报· 2025-05-26 18:03
第五代产业园区核心特征 - 从"空间提供者"转变为"生态赋能者",通过股权投资、技术共享、市场对接等多元化服务助力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 [6] - 智能化管理贯穿全流程,采用招商前置模式、数据分析精准匹配需求,实现"标准化厂房"与"定制化产线"灵活组合 [6] - 强调"六要素融合"(产业、学校、科研、金融、用户、政府),形成开放协同的创新网络 [6] 技术驱动与产业变革 -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实现设备远程监控、预测性维护,降低生产成本30% [3] - 数字孪生技术缩短研发周期,区块链提升供应链透明度与安全性 [3] - 聚焦半导体装备、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构建"三链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生态体系 [4] 产城融合与空间优化 - 完善教育、医疗、商业设施,打造"15分钟生活圈",如珠海三溪科创城建成33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配套人才公寓 [7] - "工业上楼"优化建筑容积率,上海汇禾医疗通过该设计降低单位能耗 [6] - 中德合作园区整合国际资源,如青岛中德生态园结合"德国质量"与"中国速度" [7] 创新服务与政策支持 - 上海"免申即享"政策自动匹配企业奖励,哲弗智能未申请即获50万元补贴 [8] - 共享实验室节省中小企业设备投入,如南海"五代"园区提供中试平台 [8] - 专业化园区配备甲类仓库、双回路供电等设施,满足医疗器械等特定产业需求 [8] 新兴领域布局与绿色实践 - 前瞻布局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珠海规划低空经济产业园,上海徐汇滨江聚集400家AI企业 [9] - 绿色建筑技术降低能耗,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处理废弃物 [9] - 应用场景驱动技术落地,如珠海海洋牧场智能养殖平台提升渔业产值30% [9] 发展挑战与应对 - 算力与数据高成本问题突出,北京门头沟区采用国产化算力集群降低依赖 [10] - 跨行业模型协同开发存在技术壁垒,武汉探索"多模态大模型+垂直领域应用"模式 [10] - 数据开放与隐私保护矛盾待解,需通过立法和技术创新平衡安全与创新 [10] 前沿技术竞争 - 深圳计划2026年实现AI终端产业万亿规模,重点发展AI手机、智能穿戴设备 [11] - 生成式AI、人形机器人技术成熟度影响园区赛道抢占能力 [11]
杭州外国语学校新校区正式落地
杭州日报· 2025-05-26 11:19
浙大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 "金手指"城市综合体 天元公学西站校区、浙大超重力实验室 世界级科创枢纽公园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浙大成果转化基地 近日,杭州云城传来好消息:杭州外国语学校新校区正式落户云城,并启动建筑概念设计征集,以 前瞻性的设计托举高品质教育旗舰。 杭州外国语学校作为我省名校,是少数没有设分校或校区的学校之一。为助力教育强省、科技强 省、人才强省战略,杭州外国语学校选址云城,具体位于云城双铁上盖区域东南侧。杭州外国语学校新 校区落子云城,不仅将赋能云城实现美好教育,更将以"名校引力",集聚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城西 科创大走廊及余杭区教育软实力,涵养区域科技文化竞争力,进一步助力云城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地", 推动"站、产、城、人"融合发展,加快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 在教育生态持续优化的同时,作为杭州城西科创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也是新一轮城市建设的重点发 展区块之一,云城正加速兑现发展蓝图:西站枢纽能级不断跃升,客流屡创新高,地铁、快速路四通八 达,城市综合体如青竹拔节,浙大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全面投用,"国之重器"浙大超重力场实验大楼建 成交付,浙江人才大厦拔地而起,杭州资本云城科创中心加速布局,高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