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十四五规划
icon
搜索文档
透过“洋女婿”“中国通”视角看外国人“方便来、留得住、融得好”
央视网· 2025-10-23 16:24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即将收官,这五年,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老王见到了加拿大"洋女婿"杰米,网上大家更喜欢叫他"大胖媳妇儿"。杰米2023年开始在北京定居,短短两年多,让他感触最深的 是各种免签政策带来的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外籍教师杰米・穆赫兰表示,首先中国推出了过境免签政策,这真是很棒,他的父母也来看他。起初他们 很紧张,不过上次他父母来的时候,他父亲学会了使用微信、支付宝和滴滴打车。他工作的时候,父母自己出了门,还成功去餐厅 给自己点餐,这是巨大的改变。 杰米说,不光是亲朋好友来看他越来越省事,他在中国生活也越来越方便。当然,最让他心动的,还是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了 他创业的土壤,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在中国长期生活的决心。 杰米・穆赫兰表示,他想申请"五星卡",这会让他在中国作为永久居民安定下来。他2025年和中国人民大学签订了一份更长的合 同,他对此非常感激,中国就是他的家。 除了生活,在中国工作的体验如何?老王还见到了另一位"中国通"——伊拉克小伙方浩明。之前他在阅兵现场落泪的视频让他在网 上火出了圈。这次见到他时,他没哭,正带着10位阿拉伯朋友参观中国的智能汽车工厂。 中阿卫视记 ...
财经老王丨生活在中国 老外如何 “不见外”?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3 11:10
政策环境与市场准入 - 中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缩短 制造业领域准入限制已彻底清零[10] - 服务业开放试点稳步推进 涵盖电信 医疗 金融等常见领域的155项任务[10] - 国家移民管理局推出50多项新举措 旨在让外国人方便来 留得住 融得好[10] 个人体验与商业机遇 - 过境免签等政策便利外籍人士亲友探访 并使其能快速适应使用微信 支付宝和滴滴打车等本地服务[3] - 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外籍人士提供了创业土壤 增强了其长期定居的信心[3] - 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为外籍记者创造报道机遇 如报道中非论坛 采访奥运冠军 视频获得破亿流量[6] 行业趋势与人才流动 - 近五年愿意来中国的外国人数量增多 许多人选择回国宣传并带动更多朋友来华创业和发展[8] - 针对外国人的政策和工作机遇持续增加 吸引了更多国际人才[8]
省份“三季报”陆续出炉,湖北暂以GDP增速6.0%领跑
搜狐财经· 2025-10-23 10:10
与此同时,湖北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3%,快于全部投资1.8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1—8月)增长8.9%,比 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 在需求端,电脑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锂离子蓄电池"新三样"成为出口主力军,增速分别达到20.7%、35.2%、1.2倍,合计拉 动出口总额增长4.5个百分点。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各省份落实"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冲刺之年。 就在几天前,湖北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三季度市州党委书记座谈会召开,会上强调,要交好"十四五"收官的历史答卷,对 照"十四五"规划,全面梳理查找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 10月21日,湖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湖北省实现生产总值44875.62亿元,按不变价格 计算,同比增长6.0%。据当地媒体报道,这一增速,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2个、0.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同期0.8个 百分点,保持了好于同期、高于全国、大省领先、中部领跑的竞进态势。 眼下省份前三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出炉,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415.9亿元,同比增长5.6%;上海市实现地区 ...
大国五年丨“十四五”,改变你我生活
新华社· 2025-10-23 09:54
民生服务与基础设施 - 建设551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超过1.25亿居民 [7] - 超过95%的行政村实现快递直达,物流从田间到餐桌更加畅通 [7] - 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达到40.6万个,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24万户 [13] - 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万多个,惠及4000多万户、1.1亿人,加装电梯12.9万部,增设停车位340多万个 [32] - 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改造安置住房1100多万套(间),惠及3000多万群众 [30] - 累计销售新建商品住宅面积约50亿平方米 [30] 医疗健康与社会保障 -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总数达到125个,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4亿多人次 [11] - 402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11] - 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较“十二五”时期每5年增长1岁 [13] 消费市场与商业发展 - 消费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二,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达到46.1% [9] - 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新型消费蓬勃发展,新业态新场景丰富多样 [9] 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 - 义务教育全国2895个县域实现基本均衡,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9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8% [15] - 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职业教育供给现代产业70%以上新增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17] - 高校获得75%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 [17] 科技创新与高端制造 -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超95%,上市国产创新药是“十三五”时期的2.8倍 [24] - C919大飞机安全运送旅客超过300万人次,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接待中外旅客超过53万人次 [24][25] - 单台大型风电机组每转一圈可满足一个三口之家一天用电 [25] 粮食安全与农业生产 - 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粮食生产实现“21连丰” [22]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谷物、肉类、花生、蔬菜、茶叶、水果等产量位居世界首位 [22] - “十四五”支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6亿亩,累计已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 [23] 文化体育与公共服务 - 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48个、群众文化机构近4.4万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4万多个,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云端化 [27] - 成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大国,电视大屏用户超10亿,网络视听用户达10.9亿,“村超”、“村歌”等群众文化活动活跃 [28] 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 - 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至29.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87.2%,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90% [19] - “十四五”淘汰高排放车辆近2000万辆,全国2573个河湖水体列入国家清单,推出94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21] - 打造“口袋公园”1.8万多个 [32]
城市24小时 | 三季度“出分”,湖北暂时“领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2 23:40
每经记者|杨欢 每经编辑|刘艳美 10月21日,湖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湖北省实现生产总值44875.6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据当 地媒体报道,这一增速,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2个、0.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同期0.8个百分点,保持了好于同期、高于全国、大省领先、中部领 跑的竞进态势。 眼下,各地前三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公布,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415.9亿元,同比增长5.6%;上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721.17亿元, 同比增长5.5%;河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867.57亿元,同比增长5.6%;湖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240.56亿元,同比增长5.4%;江西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5680.2亿元,同比增长5.4%。 解读:在目前已公布前三季度经济数据的省份中,湖北经济增速暂时处于领先地位。作为中部经济大省,湖北动力何来?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 —— 前三季度,湖北社消零总额19533.95亿元,同比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5%;出口4351.0亿元,增长30.8%。对比全国"平均线",分别高出0. ...
“十四五”·答卷|文脉赓续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央视网· 2025-10-22 21:5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显著扩大,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3248个、群众文化机构近4.4万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4万多个 [3] - 服务效能超预期完成目标,2024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人次达13.4亿,提前并超额完成2025年预期目标10亿到11亿人次 [3] - 服务体系持续下沉,已建成图书馆、文化馆分馆和基层服务点9万多个,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 [5] 文化产业发展规模与增速 - 文化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024年全国文化产业营业收入达19.14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37.7% [7] - 企业数量显著增加,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达到7.8万家,比2020年增加1.3万家 [7] - 产业增速领先国民经济,近五年文化产业营收年平均增速超过8%,增速高出GDP增速1.32倍 [10] 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 技术驱动成为核心引擎,数字技术是文化产业保持高于GDP平均增速的最重要动力 [10] - 新业态成为主导力量,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等文化科技融合新业态重塑产业格局 [10] - 催生沉浸式体验产品,文旅与科技融合推出互动性强、体验感足的沉浸式数字文旅产品 [15] 国潮经济兴起 - 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景德镇陶瓷产业年产值突破900亿元,每年吸引超过6万名"景漂" [13] - 汉服产业形成完整链条,山东曹县汉服年产能超5000万件,带动就业10余万人 [13] - 国潮经济实现文化与商业双赢,通过文创产品、非遗美食等既创造收入也提升文化软实力 [13] 文旅融合新业态 - 文旅融合催生新消费风尚,2024年演唱会、音乐节跨城观演率超60% [15] - 文化遗址旅游热度高涨,良渚、殷墟、三星堆等文化遗址带动旅游人次大幅增长 [15] - 融合模式升级,从简单的"文+旅"升级为"文商体旅"综合业态,为旅游产业注入新活力 [13][15]
赵伟:“十四五”规划回顾与“十五五”规划前瞻(《中国外汇》8月第16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10-22 14:56
“十四五”规划回顾 - 经济发展模式从速度优先转向质量优先,不再设定具体GDP增速目标,而是强化全员劳动生产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等质量指标[6] - 民生福祉权重显著提升,规划设置7项民生类指标占比超三分之一,涵盖居民收入增长、婴幼儿托位数、人均预期寿命等[6] - 安全维度全面强化,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安全保障指标,产业发展更注重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6]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万亿大关,预计2025年达140万亿元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30%[7] -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增至2.68%,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期末增长近50%,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5%以上[8] - 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每年1200万人以上,但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进度滞后于预期[8] - 节能减排政策从行政指令向市场导向转型,2024年6大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达4.2个百分点,用电量增速仅2.6%[9] “十五五”规划前瞻 - 为实现2035年经济总量比2020年翻一番的目标,需保持年均4%左右名义增速(实际GDP增速约4.5%)[12] -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需从2025年20%提升至2030年2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13]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300多项改革任务要求2029年前完成,涵盖经济体制、科技人才、绿色转型等15个领域[14] - 规划核心围绕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例如半导体领域加大芯片制造、设计等核心环节投入[16] - 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社会保障水平释放内需潜力,强化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16] - 国家发改委2024年分两批发布研究课题,聚焦世界经济走势、全球科技产业变革、产业链供应链变化等外部环境[17][19] - 第二批课题着力战略落地,涉及交通运输体系、职业教育改革、医药卫生体制、金融风险防控等重点领域[19][20] - 工信部聚焦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国资委强调新兴产业培育,交通运输部推进智慧交通与多式联运体系建设[20][21] - 关键时间节点包括2025年10月二十届四中全会反馈建议,2026年3月全国人大审议通过规划纲要[22]
野村首席观点 | 陆挺:中国“十五五”规划前瞻
野村集团· 2025-10-22 12:26
十五五规划背景与重要性 - 二十届四中全会于10月20日至23日召开,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该规划将为2026至2030年的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蓝图,最终草案将于明年三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4] - 按名义GDP计算,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则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和大多数主要商品的最大消费国[4] - 与十四五规划时期房地产行业表现良好不同,中国政府此次需更认真应对自2021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对经济的影响[4] 经济增长目标与政策方向 - 中国政府可能不会为十五五规划设定具体增长目标,而是更注重高质量发展,强调韧性、安全性和包容性,并每年分别设定年度增长目标[5] - 预计政府可能为2026年设定约4.5%的增长目标,并在2030年前逐步转向约4%[5] - 政府将继续通过大力投资和产业政策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特别是在半导体、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领域[5] 房地产与财政体系 - 在向新经济转型过程中,以房地产行业为核心的传统经济仍将继续作为增长支柱[5] - 政府可能会加大力度清理房地产市场的债务问题并修复财政体系[5] 社会福利体系改革 - 中国政府可能会努力改革社会福利体系,尤其是养老金制度,以实现经济收入的重新分配[5] - 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大幅提高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养老金支付和增加基本医疗保险补贴,被认为是促进消费和减少不平等最有效的长期政策[5]
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出新的历史伟业——从“十四五”看中国力量
新华网· 2025-10-21 23:20
宏观经济表现 - 国内生产总值接连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三个大台阶,前4年平均增速达5.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2] - 经济总量逼近140万亿元,经济增量预计规模超35万亿元 [3] - 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达86.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接近60% [6] 产业发展与制造业 - 制造业增加值5年增量预计达8万亿元,总体规模连续15年领跑全球 [3]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长42% [3]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0%左右 [5] 科技创新投入与成果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 [5] - 实现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第一座中国空间站、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飞行等多个"国产"和"第一"突破 [5] - 人工智能、5G、生物技术等领域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力 [5] 国内市场建设与改革 - 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提出"五统一、一开放"基本要求 [6] - 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再次"瘦身",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9]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300多项改革举措渐次推出 [8] 对外开放与贸易 - 货物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速达8.1%,累计进口消费品7.4万亿元 [9] - 海南自由贸易港成型起势,全岛封关运作于12月18日启动 [9] - 从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制度型开放,通过服贸会、广交会、进博会等平台深化合作 [9] 农业与粮食安全 - 2024年粮食总产量突破1.4万亿斤,较2020年增产740亿斤 [3]
田轩、连平等解读中国经济“秋季报”|全球财经连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1 22:42
宏观经济核心数据 - 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达到1015036亿元 [1] - 按不变价格计算,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较上年全年加快0.2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 [1] - 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三季度增长4.8% [1] 经济运行态势评估 - 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的主基调没有改变,持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1] - 前三季度经济增长表现为判断全年5%左右预期增长目标能否实现提供重要支撑 [1] -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经济数据对判断年度目标具有关键意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