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化替代
搜索文档
沐曦股份IPO成功过会:三年研发投入约24亿元,新一代国产GPU开发进度曝光
华夏时报· 2025-10-24 21:56
IPO与估值 - 公司于10月24日成功通过科创板IPO审核,以210亿元估值申请上市,募资计划为39.04亿元 [2] - 公司致力于在英伟达主导的GPU芯片领域推进国产化替代 [2] 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42.64万元飞速增长至2024年的7.43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达3.2亿元 [2][3] - 公司尚未盈利,2022年至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达32.9亿元,其中2024年亏损14.09亿元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累计净流出43.61亿元,2024年现金流净流出为21.48亿元 [4] - 公司预计最早在2026年达到盈亏平衡点 [4] 研发投入与产品进展 - 公司持续高额研发投入,报告期内累计研发支出约24.65亿元,2024年研发费用为9.00亿元 [2] - 核心产品训推一体芯片曦云C500系列于2024年2月量产,当年实现收入7.2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7.28% [3] - 新一代产品曦云C600系列已于2025年7月回片点亮并进行功能测试,C700系列已于2025年4月立项开发 [5] 客户与股东结构 - 2025年第一季度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合计占比达88.35%,其中第一大客户超讯通信占比39.95% [9] - 公司存在多名关联股东共同构成持股5%以上的重要股东群体,包括上海曦骥、混沌投资及其实际控制人葛卫东等 [6][7] - 公司第二大客户上海源庐加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加佳科技)同时也是公司股东,持有0.55%股份,2025年一季度贡献销售收入9100万元,占比28.39% [8][9] - 加佳科技为公司申报前12个月内引入的新增股东 [9] 行业对比 - 行业巨头英伟达2025财年营业收入达1304.97亿美元,其中数据中心业务收入为1151.86亿美元,净利润为728.80亿美元 [3] - 国内同行寒武纪2024年营业收入为11.74亿元,净亏损4.57亿元;2025年1-3月营业收入11.11亿元,净利润3.55亿元 [3]
上海合晶:第三季度净利润比增长47.02% 12英寸客户需求增加带动销量提升
新浪财经· 2025-10-24 17:4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3.80亿元,同比增长25.85% [1] - 2025年第三季度净利润4508.40万元,同比增长47.02% [1]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0.06亿元,同比增长19.05% [1] - 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32.86% [1]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行业景气度回升,下游客户库存水位回归合理 [1] - 产品销量增加,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 [1] - 12英寸客户需求增加带动销量提升 [1] 产品与技术布局 - 积极布局12英寸大尺寸硅片的研发与建厂扩产 [1] - 12英寸55nm CIS外延片实现量产,并开展28nmP/P-外延片研发 [1] - 8英寸产品差异化策略进一步落实,推动功率器件领域外延片高端国产化替代 [1]
沃顿科技(000920) - 2025年10月2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24 17:16
证券代码:000920 证券简称:沃顿科技 沃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202512 该均价变化主要源于产品结构优化。公司销售了更多高附加值的工业 膜产品,此类产品单价较高,从而拉高了计算出的平均单价。 6、2023 年膜元件销售支数为何出现较大幅度减少? 主要原因是产品结构变化,工业膜占比提升。 7、公司销售市场的主要区域分布如何?国内外销售比例是多少? 国内市场方面,业务重点集中于水资源相对紧缺及重工业集中区域, 如华北、华中、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从全球市场看,出口业务占 比约 30%,国内销售占比约 70%。 8、海外销售具体集中于哪些地区?美国关税政策变化对公司是否有 显著影响? 公司海外市场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亚、中东、北非、中欧、东欧、 南美等地区。由于对美国市场依赖度低,中美贸易环境变化对公司影 响较小。 9、产品价格长期呈现下降趋势,未来是否存在提价可能性? | 投资者关 | 特定对象调研 ☑ | □分析师会议 | | --- | --- | --- | | 系活动类 | □媒体采访 | □业绩说明会 | | 别 | □新闻发布会 | □路演活动 | | | □现场参观 ...
集成电路ETF(562820)盘中涨近3%,普冉股份涨超18%领涨成分股
搜狐财经· 2025-10-24 10:37
集成电路ETF表现 - 盘中换手率达6.11%,成交金额为778.70万元 [2] - 近16个交易日内资金净流入2988.83万元 [2] - 近一年净值上涨54.14%,在指数股票型基金中排名前5.62% [2] -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31.86%,最长连涨月数为4个月,期间涨幅达58.99% [2] 指数成分与权重 - 中证全指集成电路全收益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5.71% [2] - 前三大权重股为中芯国际(9.96%)、海光信息(7.45%)、寒武纪(7.13%) [2][4] - 澜起科技单日涨幅显著,达5.64% [4] 行业驱动因素 - AI驱动的"超级周期"带动数据中心大容量存储需求高速增长 [4] - 智能终端渗透率提升推动存储器技术创新与市场扩容 [4] - 国产存储迎来替代窗口,国内厂商在利基市场到主流应用份额提升 [4] 设备与制造环节机遇 - 国内先进产线未来扩产需求持续存在,半导体设备为晶圆代工扩张基石 [5] - 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家迎发展机遇,有望逐步渗透高端设备领域 [5] - 需关注半导体前后道设备和相关设备零部件企业 [5]
2025年中国CPI膜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判:受益于折叠屏手机加速放量,CPI膜需求不断增加[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24 09:15
行业概述 - CPI薄膜是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双向拉伸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具备化学稳定性好、耐热性佳、阻燃性好、不易破碎、延展性好等优势 [1][2] - 按单体种类可分为脂环型、含氟型,以及大体积侧基或平面扭曲结构型,不同类型在透明性、热稳定性和力学强度上各有差异 [1][3] - 产业链涵盖上游原材料(如PMDA、ODA)、中游加工制造及下游应用(如折叠手机、新能源、航空航天)三个环节 [1][8] 市场需求 - 2024年中国CPI薄膜需求量接近400万平方米,增长得益于电子、航空航天等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1][5] - 折叠屏手机是主要应用场景,2024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916.7万台,同比增长30.8%,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498.4万台,同比增长12.6% [8] - 在光伏领域,CPI薄膜可作为太阳能电池基板材料,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从2019年1.29亿千瓦增长至2024年6.85亿千瓦,年复合增长率达39.7% [10] 竞争格局 - 行业技术壁垒高,生产厂商较少,主要集中在日、韩两国,已实现量产的企业包括韩国可隆、日本住友化学、SKI等 [1][5] - 中国厂商起步较晚,主要企业包括瑞华泰、长阳科技、中天电子等,国产化替代市场潜力巨大 [1][5] - 在折叠屏手机盖板领域,CPI膜与UTG存在竞争,UTG良率较低且实现稳定量产厂家较少,短期来看两者共存格局将持续 [9] 技术发展 - 生产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流延-双向拉伸法、流延法、双轴定向法等,其中流延-双向拉伸法生产的薄膜具有拉伸强度高、耐高低温性好等优势 [8] - 未来性能提升方向包括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和有机/无机杂化改性等技术,提高薄膜的透明度、柔韧性、耐热性和机械强度 [10] - 降低生产成本是重要发展方向,需优化生产工艺、提高效率、降低原材料消耗,并加强原材料研发和国产化替代 [11] 融资动态 - 2025年以来多家CPI膜企业获得融资,例如宁波惠之星新材料科技完成5990万元定向增发,无锡顺铉新材料完成C轮融资,中科玖源完成B++轮融资 [7] - 一系列融资完成标志着资本市场对公司技术研发实力及产业落地能力的认可,为我国关键基础材料的自主可控注入新动能 [7] 未来趋势 - 应用领域将持续拓展,在5G通信领域有望成为基站天线、射频器件等理想材料,在物联网领域可用于柔性传感器、可穿戴设备等 [12] - 在医疗、环保等领域也展现出潜在应用价值,未来有望实现商业化应用 [12]
行业聚焦:全球激光焊接监控系统市场头部企业份额调研(附Top 10 厂商名单)
QYResearch· 2025-10-23 17:43
激光焊接监控系统技术概述 - 系统是用于实时检测和控制激光焊接质量的智能设备,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如CCD视觉、红外测温、等离子监测)结合AI算法实现全方位监控 [2] - 系统可精准识别焊缝缺陷(气孔、裂纹等),监测熔深精度达±0.05mm,并自动调整激光功率/速度参数以确保焊接一致性 [2] - 系统支持数据追溯和MES系统对接,符合ISO 13919-1等国际标准 [2] 市场驱动因素与趋势 - 市场发展处于快速上升期,驱动力来自汽车、航空航天、动力电池、医疗器械等行业对高精度、高一致性焊接工艺的需求 [3] - 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需求是核心驱动力,激光焊接广泛应用于电池组、模块和电池单元制造,对可靠性要求极高 [4] - 系统可对焊接过程进行100%实时、客观和全面的检查,相比传统人工抽检能大幅提升生产稳定性和良率,降低成本和减少对劳动密集型检查的依赖 [4] - 未来三大趋势是智能化(AI算法实现缺陷自动识别与自适应工艺调节)、集成化(监控系统嵌入整机方案降低导入成本)和国产化替代(中国本土企业在传感器和工业软件上突破) [3] 全球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预计2031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3.2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2.73% [7] - 全球市场前五大生产商占有大约52.8%的市场份额,主要厂商包括Coherent、IPG Photonics、Trumpf等 [8] - 竞争格局呈现国际龙头技术领先(如德国、美国、日本厂商Precitec、IPG、TRUMPF在高端市场占主导)、本土厂商加速追赶(依托激光整机和本地化优势抢占新能源市场)和专精企业差异化突破的特点 [19][20][21] - 未来竞争焦点集中在AI智能算法融合、系统集成化程度、国产化核心器件突破三大方向 [21] 产业链价值链分析 - 价值链分为上游(核心部件和基础技术)、中游(系统集成和产品制造)、下游(应用和最终用户)和支持(服务和渠道)四个关键环节 [8] - 上游包括光学元件(光学头、扫描镜等,供应商如Jenoptik、RAYLASE)、传感器和探测器(高速摄像机、红外传感器等,供应商如Xiris、Basler)以及信号处理芯片和算法软件(如NVIDIA、Intel的GPU/FPGA) [9] - 中游为监控系统开发商,负责集成光学头、传感器和算法,形成完整系统,集成方式包括直接集成由设备制造商内置或第三方模块由专业厂商提供 [10][11][12] - 下游最大市场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车身制造、动力电池焊接,客户包括大众、特斯拉、比亚迪),其他重要应用包括动力电池及储能(客户如宁德时代、LG)、航空航天(空客、波音)和医疗器械(美敦力、强生医疗) [13][14][15] 产品类型与应用领域 - 主要产品类型包括视觉监控(摄像头+图像处理)、光信号监控(激光反射、红外热辐射)以及其他多技术融合方案 [22] - 核心应用领域涵盖汽车制造、电池生产、电子、医疗设备等 [22] - 重点关注的地区市场包括北美、欧洲、中国、日本、东南亚和印度 [22]
新开普:公司多品类硬件产品研发,芯片应用较为广泛
证券日报网· 2025-10-23 15:43
公司产品与技术路径 - 公司多品类硬件产品研发中芯片应用广泛 涵盖智能POS 物联网终端 智能传感等系列产品[1] - 产品所用芯片的性能梯度跨越较大 以采购成熟通用芯片解决方案开发应用为主[1] - 在超声波流体计量应用领域 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核心算法[1] 国产化技术战略 - 公司坚持自主国产化技术路径 致力于核心计量方案实现国产化替代技术突破[1] - 为实现自主国产芯片计量 公司已开始与国内多家有实力的专业芯片团队接洽[1] - 公司正评估与芯片团队联合研发定制专用超声波计量芯片的可行性[1]
精测电子准分子激光器核心模块将批量验证
巨潮资讯· 2025-10-22 20:54
(文/罗叶馨梅)10月22日,精测电子(300567.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自主研发的准分子激光器核心模块性能指标已获客户认可,近期将送至 客户端进行批量验证。该产品标志着公司在半导体精密设备核心光源领域取得阶段性突破。 公司介绍,准分子激光器是半导体光刻及显示检测设备的重要核心部件,对精度、能量稳定性及寿命要求极高。公司研发团队经过多轮设计迭代与性能测 试,已实现核心模块的量产验证条件。 据悉,公司半导体核心零部件已获得多个重复性订单,目前正处于整机集成验证阶段,预计将在下游晶圆厂及面板厂的多场景中逐步应用。此次验证若顺 利推进,有望加快公司产品导入客户供应链体系的进程。 精测电子近年来持续加大在高端检测设备及关键核心模块的研发投入,产品覆盖半导体检测、显示检测及新能源检测三大业务板块。公司不断完善从核心 部件到整机系统的布局,推动国产化替代进程。 业内人士认为,准分子激光器核心模块的客户验证将成为公司拓展高端半导体装备市场的重要里程碑。若批量验证顺利通过,精测电子有望进一步增强其 在国产光源装备领域的竞争优势。(校对/秋贤) ...
中国石油大庆石化:聚乙烯生产常用复合助剂实现国产化
中国发展网· 2025-10-22 16:15
公司技术突破 - 公司采用国产氟弹性体配制的复合助剂成功生产长链支化茂金属聚乙烯树脂 其膜料加工性能获得华北地区用户高度认可[5] - 公司聚乙烯树脂生产所需的15种常用复合助剂全面实现国产化 显著降低生产成本[5] - 此次国产复合助剂的应用实现产品质量稳定 达到与进口助剂同等的应用效果[5] 公司运营与战略 - 公司拥有6套聚乙烯装置 年产量约120万吨 每年消耗催化剂 助剂等化工"三剂"近万吨[5] - 公司将化工"三剂"国产化作为保障产业链安全与提升经营质效的重要举措 在严守安全底线前提下稳步推动国产化替代[5] - 技术团队针对国产复合助剂特性制定详细生产方案 明确关键参数并开展专项技能培训 生产期间全程跟踪优化调控[5] 行业影响 - 公司复合助剂全面国产化为提升聚乙烯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提供重要支撑[5] - 行业面临复杂市场环境与降本增效压力 国产化是应对挑战的重要路径[5]
中证500ETF平安(510590)资金持续流入,布局高成长高景气赛道优秀工具!
新浪财经· 2025-10-22 10:29
中证500ETF平安主要覆盖中证500指数成分股,该指数聚焦于中小市值企业,行业分布广泛,涵盖工业、信息技术、材料 等多个领域。 伴随着存储芯片市场的涨价潮,A股存储芯片相关公司的盈利预期改善、股价一路高涨,存储芯片"超级周期"来临。业内 人士认为,这轮"超级周期"由AI驱动,数据中心大容量存储需求高速增长,叠加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渗透率提 升,共同推动本轮存储技术创新与市场扩容。展望后市,分析人士预计AI服务器存储产品的涨价潮或延续至2026年。国内 存储公司有望继续受益于"价格回升+国产化替代"的双重驱动。叠加消费电子需求提升,国内存储芯片公司开工情况稳中向 好。 费率方面,中证500ETF平安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0%。 流动性方面,中证500ETF平安盘中换手0.14%,成交120.85万元。拉长时间看,截至10月21日,中证500ETF平安近1周日均 成交2357.41万元。 规模方面,中证500ETF平安最新规模达8.50亿元,创近1年新高。 份额方面,中证500ETF平安最新份额达1.12亿份,创近半年新高。 从资金净流入方面来看,中证500ETF平安近6天获得连续资金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