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产化替代
icon
搜索文档
索辰科技(688507):“天工+开物”驱动成长,物理AI贡献收入
华创证券· 2025-09-04 16:43
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目标价111.65元 当前价95.15元 [2][4] 核心观点 - "天工+开物"双产品线驱动成长 物理AI贡献新收入 [2] - CAE和物理AI业务协同发展 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推动盈利水平提高 [8] - 坚持高研发投入 战略性并购完善产业生态 [8] - 物理AI前瞻布局 在低空经济、具身智能、新能源电池等战略性新兴领域应用取得初步进展 [8] - 国产化替代趋势下持续受益 [8] 财务表现 - 2025年H1实现营业收入0.57亿元 同比增长10.82% [2] - 2025年H1归母净利润-0.46亿元 亏损同比收窄 [2] - 2025年H1扣非归母净利润-0.48亿元 亏损同比收窄 [2] - 2025Q2实现营业收入0.19亿元 同比减少6.65% [8] - 2025Q2归母净利润为-0.30亿元 亏损同比收窄 [8]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5.23/7.39/10.71亿元 对应增速分别为38.0%/41.4%/44.8% [4][8]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0.86/1.25/1.69亿元 对应增速分别为107.8%/45.1%/35.4% [4][8] - 2025年H1毛利率增至41.89% [8] - 研发投入5,062.09万元 研发投入营收占比高达88.27% [8] 业务发展 - 天工系列2025H1实现收入4948万元 [8] - 工程仿真软件收入达1682万元 同比增长近一倍 [8] - 开物系列2025H1实现收入375万元 [8] - 物理AI业务2025年收入目标为3000万元 [8] - 流体、结构、电磁、光学等仿真软件发布R2025a、R2025b等新版本 [8] - 推进对力控科技的并购重组事宜 [8] - 与科大讯飞、中国信通院等建立战略合作 [8] - 与绍兴市越城区交通运输局、杭州市实业投资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8] 估值指标 - 当前市盈率98倍(2025E) 预计2026-2027年降至68倍和50倍 [4] - 当前市净率2.9倍(2025E) 预计2026-2027年降至2.8倍和2.7倍 [4] - 总市值84.79亿元 [5] - 流通市值46.85亿元 [5] - 每股净资产31.36元 [5]
财报季大盘点!一文带你掘金机器人产业链
搜狐财经· 2025-09-04 10:09
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行业进入业绩兑现期 板块整体营收和净利润显著增长 零部件企业表现突出 量产释放和国产化替代成为核心驱动力 [1][4] 财报表现 - 板块110家上市公司中95家盈利 15家亏损 合计营收1.23万亿元同比增长17.78% 净利润988.29亿元同比增长45.14% 净资产收益率7.2%提升3.15个百分点 [1] - 奥比中光人形机器人相关营收同比增长120% 拓普集团机器人业务营收12亿元同比增长200% 汇川技术机器人业务营收同比增长68% 埃斯顿海外营收同比增长45% [5] - 零部件企业通过技术突破实现国产化替代 汇川技术布局关节驱动 大族激光研发第四代半导体技术 夏厦精密实现0.05mm最小模数齿轮加工 双环传动覆盖6-1000KG减速器 [6] 核心零部件分析 - 无框力矩电机占比31% 行星滚柱丝杠占比19% 减速器占比16% 六维力矩传感器占比8% 为价值量最高部件 [10] - 空心杯电机是灵巧手核心方案 无框力矩电机输出力矩大且结构紧凑 [11] - 行星滚柱丝杠具备体积小精度高特点 是实现高精度作业的关键 [12] - 减速器兼具力量放大和精度控制功能 谐波减速器/RV减速器/精密行星减速器为主要类型 [15] - 六维力传感器提供完整空间力学反馈 显著提升机器人定位精度和安全性能 [18] - 灵巧手复现二十余种精细动作 由驱动/传动/感知三大系统构成 [20] 投资机遇 - 中证机器人指数包含73只成分股 前十大占比50.36% 涵盖汇川技术(权重9.65%)/科大讯飞(权重9.00%)/石头科技(权重5.76%)等龙头企业 [22][23] - 指数前十大成分股中7只营收增长 6只净利润增长 汇川技术净利润增40.15% 科大讯飞净利润增40.37% 2025年预测净利润增速42.00% [23] - 机器人ETF规模达170.32亿元 年内增长128.95亿元 份额166.53亿份 年内增长113.3亿份 规模与流动性居市场首位 [25]
同宇新材(301630):新股介绍专注中高端电子树脂国产化供应商
华西证券· 2025-09-03 19:56
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投资评级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3][24][25][26][27][28][29][30][31][32][34][35][36][37][38][39][40][41][42][43] 核心观点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专注于中高端电子树脂国产化 核心技术实力行业领先 [1] - 公司是中高端覆铜板行业电子树脂供应商 在内资企业中具有领先优势 [1] - 全球PCB市场规模预计从2022年817亿美元增长至2026年1015亿美元 为电子树脂行业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2][19] - 公司拥有19项授权发明专利 攻克DOPO改性环氧树脂等关键技术 打破国外垄断 [2][29] - 产品成功导入建滔集团 生益科技 南亚新材等龙头客户供应链 应用于计算机 通信 汽车电子等高端领域 [3][25][29] - 公司拥有DCS自动化生产线 通过直销模式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3][30] 行业分析 - 电子树脂主要用于制作覆铜板 全球刚性覆铜板产值2021年达188亿美元 2023年降至127亿美元 [10] - 中国大陆刚性覆铜板产值从2014年61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139亿美元 占全球比例达73.9% [11] - 2022年用于覆铜板生产的电子树脂全球市场规模约30.4亿美元 其中中国大陆市场规模22.4亿美元 [11] - 中国大陆PCB产值规模占全球50%以上 且比重将持续提升 [16] - 中高端特种电子树脂供应紧张 高度依赖进口 存在巨大国产化空间 [1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93亿元/8.86亿元/9.52亿元 增速依次为25.95%/-25.70%/7.47% [1][26]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80亿元/16.45亿元/14.33亿元 增速依次为38.98%/-12.51%/-12.87% [1][26]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17亿元 同比增长19.98% 归母净利润0.66亿元 同比减少11.81% [26] - MDI改性环氧树脂是核心收入来源 2024年收入3.28亿元 占总营收34.40% [26] 公司产品与竞争优势 - 主要产品包括MDI改性环氧树脂 DOPO改性环氧树脂 高溴环氧树脂 BPA型酚醛环氧树脂 含磷酚醛树脂固化剂等系列 [25] - 产品具备高性能(高耐热 低介损)和环保特性(无铅无卤) [2][29] - 荣获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近三年内资企业销量名列前茅 [1][29] - 具备5个细分产品品类同时生产的高效率生产能力 [20]
源杰科技:如市场发展不及预期 公司数据中心市场销售收入将受较大影响
证券时报网· 2025-09-03 19:41
公司股价表现 - 公司股票连续3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30% [1] 行业与业务特征 -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光通信领域 [1] - 光芯片行业位于光通信产业链上游 [1] 潜在经营风险 - 下游电信市场及数据中心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可能导致公司经营业绩波动 [1] - 数据中心市场发展不及预期将显著影响公司在该领域的销售收入 [1] - 国产化替代进程受阻可能对公司业务产生负面影响 [1] - 数据中心领域产品迭代速度加快或行业竞争加剧将冲击公司销售收入 [1]
骏鼎达(301538) - 骏鼎达: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年9月3日)
2025-09-03 18:0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境外销售收入占比营业收入约20% [3] - 2025年上半年各应用领域营收占比:汽车行业68%、工程机械10%、通讯电子12%、轨道交通3% [2][3] 行业格局与竞争 - 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分为技术领先跨国公司、国内领先企业和小规模生产企业三大梯队 [2] - 主要竞争对手为技术领先的跨国公司 [2] - 国内大部分企业在技术研发投入、产品质量稳定性、品种丰富程度、企业规模等方面与公司有差距 [2] - 公司是国内少数同时进入国产、合资与外资品牌主机厂供应链体系的功能性保护套管企业之一 [3] - 公司产品在竞争中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定价策略根据客户技术要求、采购规模和市场竞争等情况确定 [3] 技术优势与壁垒 - 公司竞争优势包括技术和研发优势(如改性配方开发能力)、垂直一体化优势(如自产单丝)、专业服务(如制造基地布局完善快速响应交付需求)、客户资源优势 [3] - 行业技术壁垒包括技术和工业壁垒(如产品配方、过程控制、工艺精度)、资质认证壁垒(如满足行业质量体系认证要求并通过主机厂认可)、规模壁垒(产品有"型号多、小批量、多批次"生产特点)、人才壁垒(如需要多年实践经验和高行业应用能力) [4] 业务布局与客户 - 生产基地分布在深圳、东莞、江门、重庆、武汉、苏州(昆山)、墨西哥 [3] - 公司一般作为二级供应商对接一级供应商供货,客户包括国际、国内领先的线束系统或流体管路制造商,多家下游客户为境内外上市公司,部分主机厂也会直接通过旗下采购中心向公司直接采购 [4] 新兴领域与未来发展 - 产品可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的灵巧手、线束系统等,如功能性保护套管产品、腱绳和腱绳保护管等 [3] - 已对接部分知名客户(包括本体厂商和灵巧手厂商等),在研产品仍处于测试和验证阶段,部分样品交付下游客户后处于验证阶段,相关在研项目具有较高不确定性,暂不会对公司经营产生重要影响 [3] -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围绕高性能保护材料进行产品品类扩展(依靠自身增长或考虑并购和参股),坚定执行"出海"战略,积极推进摩洛哥子公司建设,并进行越南、泰国等设立制造工厂的可行性研究,完善海外布局,不断开发新客户并提升存量客户销售金额 [4] 活动信息 - 投资者关系活动时间为2025年9月3日13:30-14:00和15:00-15:30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董事、董事会秘书刘亚琴 [2]
沃顿科技(000920) - 2025年9月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03 17:32
财务表现 - 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 [2] - 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0% [3] - 膜分离工程业务因项目竣工验收推动营收增长 [2] 业务发展 - 海水淡化膜、耐酸耐碱膜等高端膜产品销售收入显著增长 [3] - 膜业务营收增长主要受益于国产化替代和高端产品需求提升 [2] - 海外市场覆盖东南亚、中东、东欧及南美洲等130余个国家和地区 [3] 战略与运营 - 通过上游关键原材料国产化实现降本增效 [2] - 持续关注与主营业务协同的技术及产业链投资机会(暂无明确并购计划) [3] - 植物纤维业务通过商用工程市场挖掘、全渠道运营及智能家居品类拓展应对行业压力 [3] 风险与挑战 - 膜分离工程业务毛利率因项目差异大、周期长、成本结构复杂存在波动 [2] - 植物纤维业务受房地产交付量影响增长疲软 [3]
2025年中国电子气体尾气回收市场规模分析[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03 17:23
电子气体尾气回收概述 - 电子气体尾气回收是对工艺环节排放的废弃电子气体进行捕获、纯化与再利用的技术与管理过程 核心目标是将尾气转化为可再次用于生产的高纯度气体 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多重价值 [2] 电子气体尾气回收核心环节 - 电子气体尾气回收包括气体收集、预处理、提纯分离等核心环节 [3] 各类电子气体尾气回收特点 - 电子气体尾气回收涉及惰性/稀有气体、易燃易爆气体、剧毒/腐蚀性气体、温室效应气体四大类 不同性质气体采用回收方式差异较大 [4] - 剧毒/腐蚀性气体回收需严格密封和专业工艺 高燃爆风险气体回收需控制氧含量和温度 [4] - 市场上常见尾气回收提纯电子气体包括N₂O、氦气(He)、氩气(Ar)、氨气(NH4)、氢气(H2)、二氧化碳(CO2)等 [4] 中国电子气体尾气回收行业政策分析 - 电子气体尾气回收是集成电路、光伏等高端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关键环节 2020年后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驱动下政策体系加速完善 推动行业向规范化、高技术化方向转型 [6] 电子气体尾气回收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 2024年中国电子气体尾气回收行业市场规模达51.1亿元 同比增长17.7% [1][7] - 电子气体价格昂贵 回收后可降低企业采购成本 如光伏企业通过氩气回收系统大幅减少采购量 半导体企业回收三氟化氮等温室气体可避免高额排污费并通过碳交易获利 [7] - 技术进步推动设备成本降低 如膜分离技术使氦气回收运营成本下降 提高用气企业采用尾气回收装置意愿 [7] - 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与气体供应商合作开发定制化回收方案 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技术迭代和国产化替代 [7] - 集成电路制造及光伏产业产能快速扩张直接增加尾气回收设备需求 [7] - 预计2025年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56.6亿元 韩国SK海力士通过氖气回收技术实现72.7%回收率 每年节省400亿韩元采购成本 该模式正被国内企业借鉴 [8]
航天控股盘中涨超11% 上半年收入同比增超10% 科技工业业务产能进一步增长
智通财经· 2025-09-03 14:18
股价表现 - 盘中涨幅超11% 截至发稿涨8.33%至0.65港元 成交额2169.2万港元 [1] 中期财务业绩 - 收入20.23亿港元 同比增长10.89% [1] - 股东应占亏损4233.7万港元 同比扩大48.15% [1] 业务板块表现 - 注塑产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32% 带动科技工业整体经营溢利上升 [1] - 线路板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42% 主要受光电模组和国内载板业务强劲增长驱动 [1] 产能建设进展 - 南通康源集成电路封装载板土建工程已完成 生产线有序建设中 计划2025年上半年小批次试运行 [1] - IPM封装业务年初正式投产 实现部分产品国产化替代 [1] - 越南志源注塑业务达满产状态 正筹划二期项目建设 [1] - 新产能建设预计提升整体生产能力约40% [1]
半导体强势翻红,科创芯片ETF指数(588920)红盘向上
新浪财经· 2025-09-03 11:26
指数表现 - 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000685)上涨0.38% [1] - 科创芯片ETF指数(588920)上涨0.36% 最新价报1.39元 [1] 成分股表现 - 成都华微(688709)上涨20.00% [1] - 源杰科技(688498)上涨15.97% [1] - 东芯股份(688110)上涨10.64% [1] - 杰华特(688141)上涨8.48% [1] - 天岳先进(688234)上涨6.09% [1] 行业驱动因素 - 半导体持续受益于国产化替代 [1] - 2025年全球半导体增长延续乐观走势 AI驱动下游增长 [1] - 政策对供应链中断与重构风险持续升级 [1] - 二季度各环节公司业绩预告亮眼 [1] - 三季度半导体旺季期 建议关注存储/功率/代工/ASIC/SoC业绩弹性 设备材料 算力芯片国产化替代 [1] 指数构成 - 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选取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涉及半导体材料和设备 芯片设计 芯片制造 芯片封装和测试的证券作为样本 [1]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2.02% 包括寒武纪 海光信息 中芯国际 澜起科技 中微公司 芯原股份 东芯股份 沪硅产业 晶晨股份 恒玄科技 [2]
福莱新材拟募资不超7.1亿元 用于材料扩产升级等项目
证券时报· 2025-09-03 01:55
融资计划 - 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1亿元[1] - 募集资金净额拟用于标签标识印刷材料扩产项目、电子级功能材料扩产升级项目、研发中心升级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1] 业务布局 - 公司为国内喷墨打印复合材料行业首家实现基膜、胶水、涂布一体化的企业[1] - 产品主要包括广告喷墨打印材料、标签标识印刷材料、电子级功能材料、功能基膜材料、胶粘材料等工业消费品及高端智能装备[1] 行业前景 - 功能性涂布复合材料行业受到多项政策鼓励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核心技术不断突破 未来市场潜力巨大[1] - 电商发展和消费者购物习惯转变推动快递业务量持续攀升 薄膜类标签需求增长[1] - 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行业向轻薄化、柔性化发展 电子级胶粘材料需满足优异粘性、耐候性和绝缘性要求[1] - 电子级保护材料需具备卓越抗划伤、抗冲击及耐化学腐蚀性能[1] - 部分高端产品仍被国外供应商垄断 国产化替代进程亟待加快[1] 发展战略 - 公司通过深化与下游客户合作挖掘需求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实现相关业务收入持续高速增长[2] - 公司积极布局电子级功能材料领域 紧抓消费电子与汽车电子行业快速发展及国产替代加快的重要机遇[2] - 本次发行将有助于公司充分发挥产业链协同与多元化应用优势[2] - 为公司把握行业趋势、扩大市场份额、推动产业升级提供重要的资本保障[2] 研发投入 -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公司需要持续保持研发投入以保证产品竞争力[2] - 紧跟行业技术延伸方向 布局下一代产品研发[2] -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括研发中心升级项目 将从研发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等多方面改善研发条件[2] - 提升技术开发实力 为新产品研发提供更好的创新平台[2] - 有利于把握行业技术革新趋势 保持研发创新优势 引领行业技术变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