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化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玛莎拉蒂品牌竟然也要被出售,国外市场豪华车开始“退潮”?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30 16:46
豪华品牌面临挑战 - Stellantis集团考虑出售旗下奢华汽车品牌玛莎拉蒂,麦肯锡正在探索出售选项 [3] - 2024年玛莎拉蒂销量暴跌逾50%,全年仅售出11300辆,营业亏损约2.98亿美元 [4] - Stellantis董事会内部对品牌命运存在分歧,部分董事认为应果断出售,另一部分则认为品牌仍具长期价值 [4] 玛莎拉蒂业绩下滑 - 2024年玛莎拉蒂销量同比跌幅超50%,调整后运营亏损为2.6亿欧元 [6] - 2025年前3个月销量同比下跌48% [6] - 2017年玛莎拉蒂全球销量达4.9万辆,但近年销量持续走低 [7] 产品与市场问题 - 玛莎拉蒂产品线单一,依赖总裁、Ghibli和Levante等几款主要车型,更新换代速度缓慢 [7] - 部分车型内饰质感不佳,塑料感较强,与豪华定位不符 [7] - 外部因素如关税调整、新能源汽车崛起(如特斯拉)挤压传统豪华燃油车市场空间 [8] 豪华品牌整体趋势 - 保时捷2024年全球销量同比下滑3%,凯迪拉克下滑28.1%,林肯下滑19.3% [9] - 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消费者购车更加谨慎,减少对豪华车的消费 [9] - 消费者观念转变,更注重性价比和实用性,而非单纯追求品牌 [10] 行业转型与未来 - 豪华品牌需加大新能源车型研发投入,加快电动化转型 [11] - 智能辅助驾驶等技术将更广泛应用,市场竞争加剧 [11] - 传统豪华品牌与新能源品牌之间的市场争夺将进一步加剧 [11]
奥迪躺回舒适区
36氪· 2025-06-26 17:33
战略调整 - 奥迪撤回2033年停售燃油车计划,不再设定明确时间表,未来10年燃油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车型将并行发展[1] - 推翻2020年制定的激进电动化战略(2026年起全球只发布纯电车型,2033年停止内燃机研发销售)[1] - 2026年后将继续开发燃油车平台,推出全新A5、A6、Q7等多款换代燃油车型[16][19] 电动化进程 - 过去5年推出Q8 e-tron、e-tron GT、Q4 e-tron、Q6L e-tron等纯电车型[1] - Artemis纯电项目首款车型因软件问题从2025年延迟至2027年发布[2] - 2024年纯电车型销量占比仅9.8%,全球销量被特斯拉超越[9] - 2025年计划推出20款新车型中10多款为纯电动车[4] 中国市场表现 - 2020-2022年中国销量连续下滑:72.6万辆→70.1万辆→64.3万辆[6] - 2024年Q1中国销量14.5万辆同比下滑7%[15] - 建立双合资体系(一汽奥迪+上汽奥迪)并推出专供中国市场的新品牌AUDI[1][10] - 长春PPE工厂2024年底投产,年产能15万辆,生产Q6L e-tron和A6L e-tron[10] - 主力电动车型Q5 e-tron月销不足千辆,Q4 e-tron月销最高2000辆[13] 组织架构与研发 - 关闭布鲁塞尔电动车工厂并计划裁员7500人[9] - 大众集团将研发重心转向中国:成立VCTC(3000人团队)和CARIAD中国(1000人团队)[10][11][12] - 与中科创达、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开发智能座舱和驾驶技术[12] - 联合小鹏开发CEA电子电气架构,2026年应用于中国产大众纯电车型[12] 财务与运营 - 2024年全球销量167万辆同比下滑11.8%,营业利润暴跌38%至39亿欧元[9] - 2024年中国市场燃油车销量55万辆,助力一汽奥迪重回燃油豪华车市场份额第一[16] - 大众安徽首款电动车ID与众上市三个月降价4万元,销量仅数百辆[12]
GNEV2025上海|王静:通用汽车要保持全球领先,必须充分参与中国市场竞争
中国经济网· 2025-06-26 16:49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重组高端进口车业务道朗格,将资源重新集中到在华核心合资业务以保证产品竞争力 [1] - 公司在中国市场采取精简业务规模、减少库存、按需生产等措施,使盈利状况逐渐企稳并实现连续三个季度市场份额环比提升 [3] - 公司战略从"在中国,为中国"升级为"在中国,为世界",提升在华出口业务竞争力 [4] 市场表现 - 2024年公司全球销量超过600万辆,其中美国销量约270万辆,在华销量约180万辆 [3] - 公司在中国市场经历2023年第一至第三季度亏损后,第四季度成功扭亏为盈 [3] - 2024年五菱品牌出口达22.5万辆(同比增长6.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超4万辆(同比增长72%) [5] 行业竞争环境 - 中国汽车品牌市场份额大幅攀升,外资品牌面临激烈竞争 [3] -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和创新前沿阵地,在电动智能化转型速度和技术竞争力方面远超预期 [4] - 外资整车厂商在中国面临地缘政治、贸易关税、宏观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 [5] 电动化转型 - 公司新能源车型销量贡献创历史新高,加速电动化转型 [3] - 中国在电动汽车生态系统、关键技术、供应链等方面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 [3] - 中国在整车、零部件、供应链、基础设施等方面引领全球电动汽车发展 [4] 未来规划 - 公司将继续拓宽加深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 [3] - 公司将与合资伙伴上汽集团保持密切沟通,共同探索2027年以后的合作新篇章 [5] - 参与中国市场竞争被视为保持公司全球领先地位的必要条件 [4]
谁能接过复兴雷诺的接力棒?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6 09:24
公司管理层变动 - 卢卡·德·梅奥宣布卸任雷诺集团首席执行官职务 将于2025年7月15日正式离职 下一步将担任开云集团首席执行官 [2] - 梅奥的离职消息突然 给雷诺电动化转型 Alpine品牌重塑及与日产关系带来不确定性 [2] - 雷诺已开始物色新任首席执行官 可能内部提拔或外聘 法国政府将参与人选确定 [2][10] 公司历史业绩与转型 - 梅奥2020年接任时 雷诺面临严重危机 2019年亏损1.41亿欧元 2020年亏损扩大至80亿欧元 [3] - 梅奥推出"Renaulution"5年战略 将重心从销量转向价值创造 推动电动化转型与品牌重塑 [4] - 雷诺业绩显著改善 2022年亏损收窄至3.54亿欧元 2023年实现净利润21.98亿欧元 2024年净利润7.52亿欧元 汽车业务净财务状况达71亿欧元 [5] 战略实施与业务发展 - 梅奥推动雷诺5 E-Tech电动车型成为欧洲市场黑马 复兴Alpine品牌并参与F1赛事 [4] - 雷诺与中国企业建立广泛合作 包括东风 吉利 宁德时代等 梅奥主张欧洲应向中国学习电动化经验 [8] - "Renaulution"战略进入第三阶段 目标转向科技 能源和出行领域 [8] 行业影响与未来挑战 - 消息公布后 开云集团股价上涨11% 雷诺股价下跌8% 显示市场对雷诺未来信心受挫 [7] - 分析师认为梅奥离职是重大打击 雷诺面临行业竞争加剧 欧洲需求停滞及电动化转型压力 [7] - 继任者需处理三大挑战:巩固中国市场合作 持续支持Alpine品牌发展 维护与日产联盟关系 [9] 潜在继任者情况 - 主要候选人包括雷诺执行副总裁丹尼斯·勒沃特 Stellantis全球采购负责人毕高诚 [11] - 勒沃特为雷诺资深高管 曾执掌达契亚品牌 毕高诚有中国工作经验 负责Stellantis亚太业务 [11]
当奥迪、奔驰开始“倒车”
和讯· 2025-06-25 18:17
核心观点 - 奥迪、奔驰、宝马等跨国豪华车企集体推迟电动化转型计划,重新重视燃油车和混动技术 [4][6][12]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崛起是促使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 [4][8] - 传统车企电动车型销量占比低(10%-17%),难以支撑全面转型 [10][11] - 混动技术成为新战略方向,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将形成纯电、混动、燃油三分天下的格局 [15][17][18] 战略调整 - 奥迪放弃2033年停售内燃机计划,延长Q7燃油版生产至2027年 [4][12] - 奔驰继续开发内燃机平台,暂停EQ品牌新车型 [12] - 宝马重启增程式电动系统开发 [16] - 车企采取"燃油+混动+纯电"并行策略,奥迪计划2025年推出10款插混车型 [15] 市场表现 - 奔驰2023年纯电销量18.5万辆(占比10%),奥迪16.4万辆(10%),宝马42.7万辆(17%) [10] - 宝马在中国市场纯电车型占比15%(约10万辆) [11] - 2024年5月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维持在50%,燃油车仍占半壁江山 [13] 技术路线 - 混动市场份额已达40%,预计2025年插混份额将从30%提升至40% [17] - 混动发动机热效率达46%以上,电机功率密度超7000W/kg,较2020年提升近50% [18] - 专家预测2030年全球市场格局:纯电30%、混动30%、燃油40% [18] 行业趋势 - 欧盟环保法规和中国新能源车爆发(2021年渗透率突破10%)曾推动车企电动化承诺 [6] - 当中国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后,车企反而开始回调战略 [7] - 麦肯锡测算全面电动化需投入年营收15%-20%的资金,传统车企负担沉重 [11]
当奥迪、奔驰开始“倒车”
和讯网· 2025-06-25 15:27
战略调整 - 奥迪宣布放弃原定2033年停售内燃机车型计划,同时搁置2026年前停止研发新一代内燃机的想法[1] - 梅赛德斯-奔驰、沃尔沃、宝马等跨国汽车巨头集体推迟电动化目标,重回燃油车赛道[2] - 传统豪华车企曾在2021年集体高调宣布"拥抱电动化",但四年后风向改变,当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后反而开始反思与回调[2] 市场表现 - 奔驰去年纯电车销量18.5万辆,占比约10%;奥迪纯电销量16.4万辆,占比约10%;宝马纯电销量42.7万辆,占比17%[3] - 宝马去年在中国交付约71万辆车,其中纯电车型占15%,约10万辆出头;奥迪和奔驰未公布在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销量数据[3] - 新能源渗透率在中国市场保持在50%左右,油车还有近一半的市场生存空间[5] 转型挑战 - 麦肯锡测算全面电动化转型需持续投入相当于车企年营收15%-20%的资金,对多数传统车企构成沉重负担[4] - 电动业务占比尚未突破关键的20%门槛,强行切换增长引擎会动摇根基[3] - 在中国市场,BBA的电动汽车销量表现很难与中国本土新能源品牌形成有效竞争[3] 技术路线 - 奥迪计划在2025年推出10款插电混动车型,覆盖A3、A6、Q5等主力产品线,2035年前保持燃油、混动、纯电三条技术路线并行[9] - 奔驰正为中国市场筹备一款"油电同驱、超长续航"的插电混动产品[9] - 宝马将重启增程式电动系统开发,丰田计划把汉兰达、赛那变成"中国工程师主导"的增程车[11] 行业趋势 - 2024年纯电、插混、增程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0%、30%、10%,混动市场份额达40%[11] - 中国科学院院士预测2025年插混市场份额有望从30%提升至40%,增程维持在10%[11] - 业内专家预测2030年全球市场或形成纯电、混动、燃油分别占据"30%、30%、40%"的格局[12]
豪掷千金 美最大车企要“更美国”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5 09:31
通用汽车本土化投资计划 - 公司宣布未来两年投资40亿美元扩大美国本土生产规模 涉及密歇根州 堪萨斯州和田纳西州的3家工厂 [2] - 投资旨在规避美国汽车关税 反映跨国车企增加美国投资的趋势 [2] - 首席执行官表示将继续坚持美国本土制造 支持就业并提供多元化产品 [2] 通用汽车本土化现状 - 2024年在美国销售268.93万辆汽车 同比增长4.3% 保持销量冠军地位 [3] - 本土化率仅52% 处于行业中游水平 30%在加拿大和墨西哥组装 18%从其他国家进口 [3] - 部分小型跨界SUV严重依赖墨西哥和韩国进口 如雪佛兰探界者 开拓者和创酷 [3]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关税 加拿大和墨西哥组装车辆适用15%税率 [4] - 钢铁和铝征收50%关税 预计将使公司损失40-50亿美元 [4] - 公司计划通过增加本土生产抵消至少30%关税影响 [4] 投资分配与产能调整 - 将墨西哥生产的雪佛兰开拓者和探界者转移至美国工厂生产 [5] - 密歇根州闲置工厂改造生产燃油SUV和皮卡 2027年投产 [5] - 到2027年每年在美国组装超过200万辆汽车 [5] 墨西哥产能调整 - 墨西哥是主要生产基地 2024年产量84.2万辆 [6] - 经济部长表示工厂不会关闭或裁员 探界者将继续生产供应北美以外市场 [7] - 墨西哥2024年生产399万辆乘用车 80%出口美国 [7] 加拿大产能调整 - 加拿大安大略省工厂从三班制缩减为两班制 影响约700名员工 [7][8] - 减少向美国出口 重新定位为加拿大市场生产 [7][8] - 美国印第安纳州工厂新增250个岗位 提高皮卡产量 [8] 生产重点转向燃油车 - 密歇根州工厂原计划生产电动皮卡 现改为生产燃油SUV和皮卡 [9] - 堪萨斯州工厂推迟电动车型生产 改为生产燃油版探界者 [9] - 田纳西州工厂将同时生产燃油和电动车型 [9] 政策环境变化 - 特朗普政府撤销多项电动汽车政策 鼓励燃油车生产 [9] - 撤销加州"禁燃令"和放宽燃效标准 [9][10] - 公司曾反对加州燃油车禁售令 认为电动化转型面临挑战 [10] 电动化战略调整 - 采取更务实灵活策略 稳住燃油车基本盘保证现金流 [11] - 2025年第一季度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94% 达3.2万辆 [11] - 电动车型仍集中在密歇根州工厂生产 [11]
奥迪,撑不住了
商业洞察· 2025-06-23 17:04
奥迪电动化战略调整 - 奥迪正式撤回2033年全面电动化目标,不再设定燃油车终止时间,将继续生产燃油车型至2035年甚至更久[1] - 公司将在2024-2026年推出全新内燃机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保持燃油、混动、纯电三条技术路线并行[1] - 奔驰和宝马也调整了全面电动化计划,BBA三大德系豪华车企均发生集体转向[2] 财务表现与市场困境 - 2024年奥迪总营收645亿欧元同比下降7.6%,营业利润39.03亿欧元同比大跌37.8%,营业利润率6%下降3个百分点[3] - 2024年奥迪全球销量下滑11.8%至167万台,欧洲和美国市场交付量分别下滑11.1%和14%[9] - 中国作为最大单一市场销量同比下滑10.9%至65万辆,与宝马奔驰差距拉大至10万辆级[9] 电动化转型挑战 - 2022-2023年奥迪纯电动车全球销量分别为11.82万辆和17.8万辆,在总销量占比不足10%[5] - Q6 e-tron 2024年交付量仅1.5万辆,在纯电动车型中占比不到10%[5] - 布鲁塞尔电动车工厂关闭导致2023年5.3万辆电动车产能损失,占全年交付量约30%[9] 中国市场问题 - 奥迪在华电动车型表现惨淡,Q4 e-tron全年仅售1.5万辆,Q2L e-tron月销不足百台[9] - 双合资公司结构失衡,一汽奥迪占比超93%,上汽奥迪未能成为新增长引擎[14] - 豪华品牌新能源车型定价虚高问题突出,消费者对品牌溢价接受度下降[10] 改革措施 - 计划2030年前累计削减80亿欧元材料成本和100亿欧元人力成本[13] - 新车型开发周期将缩短一半至36个月,目标2030年实现11%-13%利润率[13] - 2025年在中国推出8款新车型,包括Q6L e-tron和搭载华为ADS的A5L[14] - 多款车型大幅降价促销,Q5L最高降幅达39%,Q7入门款低至45.99万元[15] 管理层变动 - 前CEO杜斯曼因CARIAD软件研发滞后等问题被罢免[6] - 新任CEO高德诺上任后推行中国市场换帅、更换全球设计主管等系列改革[7] - 2023年尝试的"偶数命名电动车型"规则因市场负面反馈于2024年2月取消[8]
中国汽车市场一周行业信息快报——2025年6月第3期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23 16:04
零跑汽车 - 累计交付量突破80万台,5月交付创新高达45067台,1-5月累计交付173658台,其中出口超17200台 [1] - 2026款零跑C16上市,推出全新5座版本,后排座椅支持一键电动下沉前移,放倒后可形成2米纯平大床,配备后备厢观影模式 [3] - 六座版车型进行70余项升级,在智能、续航和舒适方面实现突破 [3] 尊界S800 - 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的首款百万级旗舰轿车,售价70.8万元—101.8万元,上市19天累计大定超5000台 [4] - 尊界超级工厂配备超过1800台智能机器人,实现冲焊涂总全面自动化与数字化 [6] - 江汽集团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企业数智化转型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6] 奥迪电动化战略 - 奥迪回应取消全面电动化目标传闻,重申致力于达成全电动化产品阵容的长期目标 [7] - 未来几年将提供差异化的产品组合,涵盖纯电动车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以及内燃机车型 [9] - 在2026年之后继续让内燃机车型对客户保持吸引力,直到产品生命周期结束 [10] 理想汽车 - 第2500座理想超充站落地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拥有3组双枪5C超充桩,6个充电车位 [11] - 历时2年2个月,上线2500座理想超充站,13701根超充桩,覆盖31个省份,241个城市 [13] - 即将上市的理想i8和i6将全系标配5C三元锂电池,支持大功率持续充电 [13] 别克纯电E5 - 新别克纯电E5焕新上市,共推出3款车型,一口价14.99万元—16.99万元 [14] - 基于奥特能2.0多元驱动平台打造,全系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续航最高可达620km [14] - 全系标配30英寸一体弧面6K屏和高通骁龙8155芯片,搭载最新版本的V5.0车机系统 [16] 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 - 三部门联合召开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工作视频会,研究部署本年度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工作 [17] - 要求企业自觉扛起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坚决守牢安全底线 [17] - 下一步将推进信息共享,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缺陷调查,严肃查处企业违规行为 [17] 乘用车市场 - 6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预计200万辆左右,同比去年增长13.4%,环比上月增长3.2% [18] - 新能源零售预计可达110万,渗透率提升至55%左右 [18] - 6月中旬整体车市折扣率约为24.8%,头部厂商本月零售目标同比去年5月增长15% [18]
观点湃|“扭扭捏捏”难成合力,“貌合神离”搞不好联盟
新浪财经· 2025-06-22 17:12
汽车行业整合趋势 - 2025年汽车行业面临近十年来最激烈竞争,主旋律为整合、淘汰和系统性变革[1] - 东风、长安两大汽车央企已开始运作加强合作,江铃福特与长安福特合并传闻及雷诺-日产联盟变动反映行业整合趋势[1] - 行业整合案例包括长安马自达与一汽马自达合并,通过资源整合实现降本增效[3] 福特在华合资企业现状 - 长安福特2024年销量24.7万辆,2025年前5个月同比下滑16.43%[3] - 江铃福特乘用车销量连续三年下滑,2024年仅3.5万辆[3] - 福特在华整体销量从2016年顶峰下滑,2020-2021年短暂回升后2022-2023年再次低谷[3] - 产品更新滞后是销量下滑主因,未能跟上市场快速变化需求[3] 江铃福特与长安福特合并传闻 - 江铃汽车6月18日声明否认合并计划,称无资产重组相关安排[2] - 长安福特主打轿车和SUV市场,江铃福特以商用车起家,2021年后发力SUV及皮卡[2] - 合并理论优势包括完善产品布局、避免重复投入、集中研发资源及整合销售网络[3] - 福特全球CEO吉姆·法利2025年提出中国市场战略调整,聚焦商用车、电动汽车及出口业务[4] 雷诺-日产联盟变革 - 日产2025年6月宣布计划减持雷诺股份至10%以下,雷诺CEO卢卡·德·梅奥同期辞职[5] - 双方互持股比从1999年联盟初期的43.4%逐步降至2025年10%底线[5] - 日产减持资金将用于新车开发,支持"Re: Nissan"复兴计划(目标2026财年正营业利润)[6] - 雷诺电动化车型欧洲销量占比达33%,但CEO离职引发股价单日暴跌8%[6] 汽车产业联盟模式转型 - 资本纽带弱化趋势明显,合作转向技术共享、产能协同等实质性领域[7] - 联盟治理从"股权对等"转向"能力互补",如雷诺电动化与日产混动技术互补[7] - 日产计划将减持所得1000亿日元投入电动化及自动驾驶技术[7] - 行业整体向"实质合作"蜕变,探索电动化、智能化下的韧性生存法则[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