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被动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华安基金权益投资承压:新帅履新面临多重挑战
观察者网· 2025-09-05 20:17
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变化 - 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从2020年末4617.27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6503.19亿元 2025年二季度末达7018.15亿元 [2] - 货币市场基金净资产从2020年末1939.21亿元增至2024年末2796.31亿元 债券型基金从650.42亿元扩张至1349.67亿元 指数型基金从629.61亿元跃升至1402.97亿元 [2] - 股票型基金净资产从2020年末37.05亿元下滑至2024年末25.9亿元 混合型基金从1330.05亿元缩减至864.98亿元 五年缩水幅度近35% [2] 产品结构特征 - 截至2024年末货币型基金占比43% 债券型占比20.75% 指数型占比21.57% 混合型占比13.3% 股票型仅占0.4% [3] - 权益类指数产品在2025年9月首周新发基金中占比超六成 同期42只新发基金集中募集 [1] 投资业绩表现 - 约13只股票型基金近三年收益率未跑赢沪深300指数11.6%涨幅 占成立超三年股票型基金总数35.14% [4] - 混合型基金近三年平均收益率仅7.95% 显著落后沪深300指数 [4] - 旗下基金2022年净利润-339.44亿元 2023年-91.53亿元 2024年扭亏为盈达345.7亿元 [10] - 2025年上半年产品净利润合计215.75亿元 延续盈利态势 [10] 股票投资能力短板 - 2022-2024年股票投资收益连续三年为负 分别亏损253.24亿元/143.42亿元/39.53亿元 [10] - 同期债券投资收益保持正增长 分别实现65.39亿元/67.82亿元/84.27亿元收益 [10] 管理费收取情况 - 2022-2024年管理人报酬合计33.59亿元/29.48亿元/26.31亿元 三年累计近90亿元 [10] - 巨额亏损期间仍收取可观管理费用 [10] 高管及人事变动 - 2025年8月26日原董事长朱学华退休 徐勇接任董事长职务 [4] - 2020年8月原总经理童威离任 同年10月张霄岭出任总经理 [5] - 2021年2月杨牧云担任督察长 2024年3月范伊然加入任副总经理 [5] 基金经理违规事件 - 前任基金经理张亮被没收违法所得1566.26万元并处等额罚款 实施十年证券市场禁入 [5] - 违法行为发生于2018年10月31日至2022年8月5日基金经理任职期间 [5][6] 投资管理架构问题 - 3名基金经理同时管理超15只产品 苏卿云管理19只/刘璇子管理18只/倪斌管理18只 [7] - 刘璇子管理6只基金成立以来收益率均为负值 近三年平均收益率-5.62% [7] - 万建军管理7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5只任职回报率为负 亏损幅度16.99%至27.32% [7] - 蒋璆管理9只基金中6只近三年收益率为负 亏损幅度2%至13.21% [7] 投资组合风险集中 - 蒋璆管理的两只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共同持有7只相同股票 [8] - 万建军管理的两只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共同配置7只相同股票 [8] - 投资组合高度相似增加风险集中度 [9]
2000亿公募,副总转任高级专员!
中国基金报· 2025-09-02 22:24
公司高管变动 - 鑫元基金副总经理王辉因工作安排离任 转任公司高级专员岗 该变动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并完成备案 [1][2][4] - 王辉自2013年公司成立初期加入 历任首席市场官、总经理助理 2016年升任副总经理 任职超9年 [1][4] - 公司当前高管团队包括董事长龙艺、总经理于景亮、督察长李晓燕及三位副总经理(吴菊、张鹏飞、杨晓宇) [5] 资产管理规模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 公司总资产管理规模达2117.84亿元 行业排名第36位 [1][6] - 较2022年同期规模897.04亿元增长136.1% 行业排名从第55位提升至第36位 [7] 产品结构特征 - 债券型基金规模1368.1亿元 占比64.6% 货币基金规模716.89亿元 占比33.85% 两者合计占比超98% [9] - 权益类产品规模较小 股票型基金3.89亿元(5只) 混合型基金26.58亿元(17只) 合计占比不足2% [9] - 近三年规模增长主要来自固收产品 债券基金贡献767.29亿元增量(占比62.85%) 货币基金贡献440.46亿元增量(占比36.08%) [9] 业务发展战略 - 2025年下半年新成立9只基金 包括FOF、混合型及指数股票型产品 [10] - 公司推进被动投资布局 指数产品覆盖宽基/行业/主题/策略等多类型 完善量化/FOF/固收+产品体系 [10] - 拓展QDII投资工具及黄金等另类资产配置 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增强组合适应能力 [10]
2000亿公募,副总转任高级专员!
中国基金报· 2025-09-02 22:18
高管变动 - 鑫元基金副总经理王辉于2025年8月29日离任,转任公司高级专员岗,离任原因为工作安排 [4][5] - 王辉是公司元老,自2013年公司成立之初加入,曾担任首席市场官、总经理助理,并于2016年4月升任副总经理,任职超过九年 [6] - 公司当前高管团队包括董事长龙艺、总经理于景亮、督察长李晓燕,以及三位副总经理吴菊、张鹏飞和杨晓宇,其中张鹏飞和杨晓宇于2025年6月新任 [6][7] 公司规模与行业地位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资产净值总规模为2117.84亿元,在行业中排名第36位 [8] - 相较于2022年上半年末的897.04亿元(行业排名第55位),近三年公司规模增长显著,排名提升 [8] 产品结构与规模驱动 - 公司产品结构以固收类为主,债券型基金规模1368.10亿元,占比64.60%;货币基金规模716.89亿元,占比33.85%,两者合计占公司总规模98%以上 [9] - 近三年规模增长主要由固收产品驱动,债券型基金规模增长767.29亿元,贡献总增量1220.75亿元的62.85%;货币基金规模增长440.46亿元,贡献增量的36.08% [9] - 权益类产品占比较小,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合计规模约30.47亿元,占比不足2% [9] 产品布局与发展战略 - 2025年下半年以来,公司新成立9只基金,包括1只FOF、3只混合型基金和5只指数型股票基金 [10] - 公司战略方向为在巩固主动管理能力的同时加速被动投资布局,指数产品线已涵盖宽基、行业、主题、策略等多种类型,并推进ETF产品落地 [10] - 产品布局从单一资产向多资产、多策略拓展,积极发展量化、FOF、固收+等策略,并拓展QDII及黄金等另类资产配置选项 [10]
重磅回归!德意志银行(DB.US)时隔七年重返欧洲斯托克50指数
智通财经网· 2025-09-02 07:41
指数成分调整 - 德意志银行 西门子能源公司 比利时生物科技企业Argenx SE共同进入欧洲斯托克50指数 取代诺基亚 Stellantis NV和保乐力加三家公司 [1] - 此次调整是继6月德国国防企业莱茵金属快速纳入指数后 斯托克50指数的又一次重大变动 所有变更将于9月22日欧洲交易时段开盘后正式生效 [11] - 斯托克600指数同步调整 法国生物科技公司Abivax与法兰克福机场集团等企业新晋入围 而Gerresheimer等公司被剔除 [11] 新晋成分股表现 - 德意志银行自2018年因业绩承压被移出指数后 历经七年沉浮终于回归 股价在过去12个月内实现翻倍 [1] - 西门子能源股价自去年9月以来累计上涨超200% 燃气轮机与电网设备订单增长显著 全年业绩有望达到预期上限 [11] - Argenx SE过去一年股价上涨30% 癌症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研发取得积极进展 持续获得分析师买入评级 [11] 被剔除成分股表现 - 诺基亚因美国关税政策与美元疲软影响 过去一年股价下跌7% 并于7月下调利润预期 [11] - Stellantis股价12个月内缩水46% 首席执行官更迭与美欧市场销售疲软加剧困境 [11] - 保乐力加因全球贸易摩擦拖累 股价自上次评估以来下跌24% 不过8月业绩仍超出预期 [11] 欧洲银行业整体态势 - 欧洲银行股自2009年以来最强劲的涨势面临挑战 斯托克600银行指数上周下跌4.5% 创下4月以来最大单周跌幅 [2] - 此次回调源于法国政局动荡 英国再次讨论对银行征收暴利税的提议 以及意大利潜在税收政策调整的担忧 [5] - 尽管出现回调 但一些市场参与者仍然相信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以及美国和欧洲的乐观商业活动 欧洲银行将能够抵御主权风险的上升 [5] 市场观点分歧 - 德意志银行策略师马克西米利安·乌莱尔强调除法国政局等短期因素外 银行业基本面强劲的逻辑未变 仍将其列为最看好板块之一 [5] - 美国银行策略师警告若全球经济放缓 债券收益率下行及风险溢价扩大可能对金融股形成压制 历史数据显示该板块在此类环境中往往表现疲软 [5] - 瑞士盈丰银行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丹尼尔·默里认为信贷需求与息差水平仍具韧性 银行吸引力能否维持关键在于应对税收挑战的能力 [5] 调整背景与影响 - 此次调整源于美国关税政策对部分企业盈利的冲击 以及欧洲能源与金融板块的强势表现 [1] - 随着被动投资基金规模扩大 指数成分股地位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愈发显著 [12] - 调整反映市场对欧洲金融与能源板块的信心回升 也凸显全球贸易政策波动对跨国企业估值的深远影响 [12]
重磅!证监会监管最新表态定调A股!
摩尔投研精选· 2025-09-01 18:17
市场表现与结构分化 - 9月首个交易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但出现明显结构分化 创业板表现强势而大金融板块拖累沪指 [1] - 市场成交额较前一交易日缩量但个股涨多跌少 显示情绪总体偏向谨慎乐观 [2] 监管政策与市场预期 - 证监会召开"十五五"规划座谈会 肯定"十四五"政策成效特别是新"国九条"实施以来市场基础制度优化和信心增强 [3] - 座谈会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培育长期资本 完善法律制度并扩大高水平开放 [4] - 监管层将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 加快推进改革开放 增强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 倡导长期投资理念 [4][6] - 会议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提振投资者信心 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构建长效机制 [5][6] 中央汇金与ETF资金动向 - 中央汇金明确类"平准基金"定位 上半年大举增持ETF累计耗资超2100亿元 [7][8] - 截至6月末中央汇金持有ETF市值达1.28万亿元 较去年底增加近23% 创历史新高 [7][8] - 持仓以宽基指数ETF为主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仓1420.62亿元(占比37.91%) 易方达沪深300ETF持仓1065.49亿元(占比39.98%) [10] - ETF总规模超5万亿元 被动投资成为市场重要力量 对纳入指数的公司产生正向价格推动作用 [10] 行业业绩与投资主线 - AI方向多家公司业绩亮眼 寒武纪上半年净利润10.38亿元(同比扭亏) 中际旭创净利润同比增长69.40% 胜宏科技净利润同比增长366.89% [11][13] - 9月重点关注三大投资主线:消费复苏(节假日带动旅游家电需求)、科技创新(半导体国产替代和AI应用)、政策受益与行业景气回升(基建氢能源稀土等) [12][13] - 稀土永磁板块8月价格单月上涨超10万元/吨 多家企业半年报净利润增幅超100% [13] - 科技成长板块仍是市场主线但部分估值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需关注真正具备技术突破和业绩兑现能力的公司 [13]
ETF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大关
中国基金报· 2025-08-30 17:33
卫星通信产业政策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深化准入制度改革和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1] ETF市场发展 - 全市场ETF总规模达到5.07万亿元 较4月份突破4万亿元后仅用4个月再次增长万亿级规模 [2] - 易方达创业板ETF规模突破千亿元 成为全市场最大创业板ETF 全市场千亿级股票ETF达7只 覆盖沪深300、上证50等核心指数 [3] - 华泰证券以10.80%成交额占比蝉联沪市ETF成交额榜首 华宝证券从第7位跃升至第4位 [4] 金融机构人事变动 - 黄德良任兴银基金董事长 原总经理易勇不再代行职务 黄德良具备金融行业实战经验和集团化管理能力 [5] - 招商基金任命谭智勇为副总经理 为年内高管团队优化的重要举措 [10] - 李永兴任苏新基金副总经理 具备18年证券从业经验 曾任永赢基金总经理助理等职 [11] 香港金融发展动态 - 香港IPO数量及规模重回全球第一 推动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并设立家族办公室管理资产 [6] - 企业家及高管参与香港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 投资科技创新行业 赋能科技发展 [7] - 大型央企和国企在香港设立财资中心 香港中国企业协会财资中心委员会于4月成立以更好对接服务 [7] 券商业绩与动态 - 中信证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30.39亿元同比增长20.44% 归母净利润137.19亿元同比增长29.80%创历史最好中期业绩 总资产1.8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5.67% 归母净资产突破3000亿元增长4.20% ROE达4.91%同比上升0.95个百分点 [8] - 东方证券H股遭上海宁泉资产以每股8.75港元减持32万股 中银证券股东拟减持不超过8333万股占总股本3% 财达证券、方正证券等券商亦发布股东减持公告 [9] - 国信证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获证监会核准 万和证券变更主要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获批复 [13][14] 理财业务发展 - 法巴农银理财上半年规模增幅超60% 高盛工银理财、贝莱德建信理财规模亦显著增长 [10] 投资策略与市场观点 - 新发FOF和"固收+"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涵盖债券、A股、港股、美股、黄金等多类资产 体现管理人多重考量 [12] - 私募机构认为A股处于牛市前半段 积极加仓布局科技、消费、生物医药等方向 沪指突破3800点 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8日超2万亿元 [15]
一周基金大事件|ETF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大关
搜狐财经· 2025-08-30 17:14
卫星通信产业政策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深化准入制度改革并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2][3] ETF市场发展 - 全市场ETF总规模达5.07万亿元 时隔4个月再次突破万亿级整数关口 [4] - 易方达创业板ETF规模突破千亿元 成为全市场规模最大的创业板ETF [6] - 全市场已有7只千亿元级股票ETF大单品 覆盖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创业板指等核心指数 [6] 券商经纪业务 - 华泰证券以10.80%的当月成交额占比蝉联沪市ETF成交额榜首 华宝证券从第7位跃升至第4位 [7] - 沪市ETF持有规模中 中国银河和申万宏源持续领跑 [7] 金融机构人事变动 - 黄德良任兴银基金董事长 总经理易勇不再代行董事长职务 [8] - 招商基金任命谭智勇为公司副总经理 [13] - 苏新基金任命李永兴为副总经理 其具备18年证券相关从业经验 [13][14] 香港金融发展 - 港股IPO数量及规模重回全球第一 推动金融行业商机增长 [9] - 内地企业家在港设立家族办公室管理资产 并通过CIES计划投资香港创新科技行业 [9] - 香港中国企业协会财资中心委员会成立 服务内地大型企业在港设立的财资中心 [10] 券商业绩表现 - 中信证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30.39亿元同比增长20.44% 归母净利润137.19亿元同比增长29.80% [11] - 中信证券总资产规模突破1.8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5.67% 归母净资产突破3000亿元较去年末增长4.20% ROE达4.91%同比上升0.95个百分点 [11] 券商股东减持 - 东方证券H股被上海宁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每股均价8.75港元减持32万股 [12] - 中银证券遭股东减持不超过833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3% 财达证券和方正证券等券商亦发布股东拟减持公告 [12] 合资理财业务 - 法巴农银理财上半年规模增幅超60% 高盛工银理财和贝莱德建信理财规模亦显著增长 [13] 基金产品设计 - 新一批多资产组合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涵盖债券、A股、港股、美股、黄金、存款等多类资产 [15] 券商行业并购 - 证监会核准国信证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注册 并核准万和证券变更主要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16] 私募市场观点 - 私募机构认为当前市场处于牛市行情前半段 重点关注科技、消费、生物医药等方向 [17] - 沪指突破3800点 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8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 [17]
一周基金大事件|ETF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大关
中国基金报· 2025-08-30 17:05
卫星通信产业政策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深化准入制度改革并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3] ETF市场发展 - 全市场ETF总规模达到5.07万亿元 较4月份突破4万亿元后仅用4个月再次增长超万亿 [4] - 易方达创业板ETF规模突破千亿元 成为全市场规模最大的创业板ETF 全市场千亿级股票ETF大单品已达7只 [7][8] - 华泰证券以10.80%的当月成交额占比蝉联沪市ETF成交额榜首 华宝证券从第7跃升至第4位 [9] 指数表现 - 上证基金指数涨0.09%收报7102.09点 深证ETF涨0.74%收报1763.84点 乐富指数涨0.73%收报8774.52点 [6] 金融机构人事变动 - 黄德良任兴银基金董事长 总经理易勇不再代行职务 [11] - 招商基金任命谭智勇为公司副总经理 [16] - 李永兴担任苏新基金副总经理 具备18年证券相关从业经验 [18] 券商业绩与动态 - 中信证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30.39亿元同比增长20.44% 归母净利润137.19亿元同比增长29.80% 总资产突破1.8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5.67% 归母净资产突破3000亿元较去年末增长4.20% ROE达4.91%同比上升0.95个百分点 [13][14] - 东方证券H股被上海宁泉资产管理以每股均价8.75港元减持32万股 [15] - 国信证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获证监会核准 万和证券变更主要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获批复 [20] 香港金融发展 - 港股IPO数量及规模重回全球第一 内地企业家赴港上市后推动家族办公室设立及财资中心发展 [12] - 香港投资推广署通过财资中心委员会服务内地大型企业在港机构 [12] 理财业务增长 - 法巴农银理财上半年规模增幅超60% 高盛工银理财与贝莱德建信理财规模亦显著增长 [17] 产品创新与市场观点 - 多资产组合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涵盖债券 A股 港股 美股 黄金 存款等多类资产 [19] - 私募机构认为市场处于牛市前半段 积极加仓科技 消费 生物医药等方向 沪指突破3800点 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8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 [22]
资管机构拥抱被动投资浪潮 共同破局低利率时代“资产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11:47
被动投资发展趋势与驱动因素 - 国内ETF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 不断刷新历史新高 [1] - 被动投资崛起由政策引导 投资者需求 产品供给端加码 指数产品自身优势等多重因素驱动 [1] - ETF市场呈现增长快 品类广 空间大特征 资金驱动效应显著 供给端公募基金投入大量资源 [2] 被动投资产品优势与挑战 - ETF具有持仓透明化 可交易性 容量大 便捷的特点 是理财公司参与权益市场投资最佳工具之一 [2] - 被动投资市场存在同质化严重 供给集中问题 宽基类指数产品集中 缺乏Smart Beta等策略型指数 [3] - 头部效应显著 一款优秀指数出现时有30-40家公司参与竞争 许多参与者以迷你产品退出收场 [3] 资管机构产品策略布局 - 银行理财子公司关注低风险偏好客户需求变化 从刚性兑付转向绝对收益 强调稳健收益 [5] - 中邮理财聚焦低波固收+产品 坚持固收+而非固收- 以固收资产为核心仓位控制波动与回撤 [6] - 浦银安盛基金推进指数家战略 划分ETF与量化两大板块 重点关注被动主动化和主动被动化趋势 [7] 多元化资产配置实践 - 券商资管运用固收+ETF 固收+场内衍生品对冲等多资产配置模型参与ETF投资 [7] - 鹏华基金固收指数投资包括机构客户场外指数申赎产品票息2%以上 及场内科创债ETF产品 [8] - 万得基金加强策略型指数产品研发 倡导投顾+ETF模式 并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 [8] 低利率时代应对策略 - 资管机构通过多元资产配置 投研能力建设提升竞争力 解决收益不匹配问题 [9] - 纳入商品 黄金 海外资产等低相关性品种改善投资组合绩效 多元配置型FOF接受度快速提升 [10] - 债券ETF通过PCF清单每日穿透公布成分券 帮助投资者规避信用风险 [10]
年内第四次创下新高 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5万亿元
金融时报· 2025-08-28 09:40
公募基金总规模 - 截至7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达35.08万亿元 首次突破35万亿元大关 较6月增加6829.93亿元 [1][2] -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规模第4个月创下新高 4月突破33万亿元 5月增加6255.33亿元 6月突破34万亿元 [2] - 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4家 包括149家基金管理公司和15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 [2] 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 - 封闭式基金变动较小 7月末共有1333只 较上月增加1只 份额下降367.85亿份 净值下降276.19亿元 [2] - 开放式基金增长明显 7月末共有11681只 较上月增加108只 份额增加1588.99亿份 净值增加超1.95万亿元 [2] 开放式基金类型规模 - 股票基金规模4.92万亿元 混合基金规模3.83万亿元 债券基金规模7.24万亿元 货币基金规模14.61万亿元 QDII基金规模0.6万亿元 [2] 产品数量变化 - 股票基金增加72只 债券基金增加24只 混合基金增加12只 货币基金和QDII基金各增加2只 [3] 净值规模变化 - 货币基金规模增幅最大 增加3813.84亿元 股票基金增加1925.94亿元 混合基金增加1385.56亿元 QDII增加462.71亿元 债券基金减少481.92亿元 [3] 基金份额变化 - 货币基金份额增加3796.88亿份 QDII基金份额增加221.76亿份 债券基金份额减少1944.42亿份 混合基金份额减少370.59亿份 股票基金份额减少114.65亿份 [3] ETF规模发展 - 截至8月25日全市场ETF总规模达5.07万亿元 继4月突破4万亿元后时隔4个月再创新高 [4] - 国内ETF总规模2020年10月突破1万亿元 2023年8月突破2万亿元 2024年9月突破3万亿元 2025年4月突破4万亿元 2025年8月突破5万亿元 [4] - 突破4万亿元关口用时6个多月 突破5万亿元关口仅用4个多月 ETF发展提速明显 [4] ETF增长驱动因素 - 4月ETF规模快速增长受"国家队"出手稳定市场波动影响 8月突破5万亿元主要受债券ETF及港股ETF规模增加驱动 源于产品创新和港股行情 [4] - ETF产品不断创新 首批自由现金流ETF 科创综指ETF 科创债ETF在年内相继获批 均获得不错募集成绩 [4] ETF发展机遇 -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推进 ETF市场建设不断完善 产品线持续完善 [5] - ETF产品聚焦先进制造 数字经济 绿色低碳等支持国家战略发展的重点领域 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 [6] 行业展望 - ETF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被动投资时代已经到来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