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投资

搜索文档
51只基金定档本月发行 被动投资与债基配置成双主线
证券日报· 2025-05-07 00:15
基金发行概况 - 截至5月6日已有51只基金定档本月发行 涵盖股票型28只 债券型12只 混合型8只 FOF 3只 [1] - 权益类产品占比超七成 被动指数基金与主题ETF成为发行主力 [1] - 中长期纯债基金密集上新 低风险资产配置需求显著升温 [1] 权益类产品布局 - 本月拟发行36只权益类产品中被动指数基金达21只 [2] - 富国基金 天弘基金 永赢基金 浙商证券资管等集中布局宽基产品 覆盖科创50 中证A50 科创综指 中证A500等核心指数 [2] - 行业主题ETF发行活跃 数字经济 航天航空 低空经济等政策扶持领域成为重点 嘉实基金 工银瑞信 富国基金旗下3只中证诚通国企数字经济ETF认购期均为5天 [2] 主题ETF增长逻辑 - 主题类ETF增长基于低费率 持仓透明 交易灵活特性 契合投资者配置需求 [3] - 结构性行情下主题ETF可精准锚定赛道 同时分散个股风险 [3] -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数字经济 高端制造等领域获资金青睐 [3] 中长期纯债基金特点 - 已定档拟发行12只债券型基金中8只为中长期纯债型产品 包括圆信永丰兴和60天滚动持有债券A 工银稳健丰利120天滚动持有债券A等 [3] - 中长期纯债基金以低波动 稳健收益特征 成为风险偏好下行周期中的配置优选 [3] - 收益稳定性高 主要配置中长期债券 提供稳定收益且波动较小 [4] - 资产配置压舱石效应 可有效对冲权益资产波动 [4] - 流动性管理优势 滚动持有期设计兼顾收益与赎回便利性 [4] 差异化优势分析 - 与短期纯债基金相比 中长期纯债基金久期更长 收益潜力更高 [4] - 与混合债基相比 零权益配置使得净值曲线更平滑 [4] - 与可转债基金相比 收益来源聚焦债券利息 受权益市场影响更小 [4] - 与债券指数基金相比 主动管理更易捕捉超额收益 [4] 配置建议 - 建议构建核心加卫星配置组合 以中长期纯债基金为底仓 搭配行业主题ETF捕捉结构性机会 [5] - 宽基ETF具有长期定投价值 [5]
36只公募基金同日首发,权益类占比超六成
快讯· 2025-05-06 11:57
公募基金发行情况 - 36只公募基金同日开启首发 权益类基金占比超60%达24只 [1] - 多数权益类基金为被动投资的指数产品 指数型基金数量达20只 [1] 权益类基金产品结构 - 新发ETF共6只 覆盖港股通汽车产业 航空航天 数字经济等行业主题 [1] - ETF还涵盖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 上证科创板成长等细分领域 [1] - 场外基金挂钩中证A50 中证A500 深证100 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等基准指数 [1] - 部分场外基金跟踪中证红利低波 港股通高股息投资 中证全指公用事业等策略指数 [1]
200亿险资精准加码中证A500成份股 多只中证A500流动性领跑
财经网· 2025-04-30 15:51
新华保险与中国人寿联合投资 - 新华保险与中国人寿拟各出资100亿元认购国丰兴华发起设立的私募基金份额,合计规模200亿元 [1] - 投资范围明确为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该指数成分股主要集中于总市值1000亿元以上的大盘股 [1] - 中证A500指数发布于2024年9月23日,从各行业选取市值较大、流动性较好的500只证券作为样本 [1] 中证A500指数产品发展 - 中证A500跟踪产品数量191只,规模达2381.14亿元,其中场外产品规模958.19亿元 [2] - ETF产品数量32只,整体规模2121.10亿元,国泰基金等10家基金公司旗下中证A500ETF规模均超百亿 [2] - 私募方面共有216只私募A500指增产品完成备案,百亿私募备案产品达174只,占比80.56% [2] - 宽德私募、黑翼资产、世纪前沿备案数量位居前三,分别备案58只、39只、17只 [2] 市场表现与机构观点 - 中证A500指数4月30日小幅上涨0.09%,收报4435.891点,成分股中272家上涨 [3] - 摩根基金宣布3000万元自购摩根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 [2] - 中证A500指数被视作A股宽基指数"新名片",有望持续吸引资金关注 [3] - 该指数纳入较多新兴行业龙头公司,有望捕捉产业结构转型的增长红利 [3] ETF市场发展 - 32只跟踪中证A500指数的ETF中,15只当日成交额超1亿元,4只超20亿元 [4] - 中证A500ETF南方、A500ETF基金、中证A500ETF、A500指数ETF成交额分别为26.21亿元、24.28亿元、21.69亿元、20.13亿元 [4] - ETF客户超过千万,提升资产配置能力和服务能力是未来建设重点 [4] - ETF规模迅速上涨是政策支持、长期资金入市、投资者加大配置的共同结果 [4]
公募下半场:解码国投瑞银的“多元+人才”双重护城河
中国基金报· 2025-04-30 11:49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变革,竞争转向综合能力较量,国投瑞银基金契合趋势,多领域布局并构建人才梯队,满足投资者收益与防御需求 [1][7] 行业现状 - 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长,投资者结构机构化、居民财富“净值化”转型加速,权益投资需求提升 [1] - 市场波动、风格切换,投资者关注风险控制和长期收益,行业竞争转向“全市场、全场景”综合能力较量 [1] 国投瑞银基金策略布局 主动权益 - 主动权益基金面临短期排名压力和“风格漂移”问题,“均衡持有优质资产,追求可持续收益”是竞争力标尺 [2] - 綦缚鹏以“绝对收益为导向”管理产品,国投瑞银瑞源A近五年回报率83.17%,同类排名前8%,回撤控制能力优秀 [2] 被动投资 - 被动投资因透明性与低成本优势成居民资产配置核心品类,国投瑞银构建“分层布局、策略互补”被动产品体系 [3] - 国投瑞银量化投资团队有完善框架,国投瑞银500指数增强A近五年收益62.13%,同类排名前8%,超额收益46.13% [3] 多元产品 - 针对A股周期波动和资产配置工具不足,国投瑞银构建跨市场、多资产投资解决方案,优化风险收益平衡 [3] - 国投瑞银港股通6个月定开基金近三年回报率18.46%,同类排名前1/3,聚焦港股低估值资产 [4] - 国投瑞银白银期货A近五年回报率44.38%,可平衡组合波动,是境内唯一以白银期货为投资对象的公募基金 [4] 人才团队 - 资管行业新生代基金经理有经验不足问题,国投瑞银践行“传帮带”模式,打造老中青兼备团队 [6] - 中生代周思捷有独特投资框架,国投瑞银境煊A近五年回报70.28%,同类排名前16% [6] 基金经理信息 綦缚鹏 - 有22年证券从业、15年公募基金管理经历,2009年4月加入国投瑞银基金,管理多只混合基金 [11] 殷瑞飞 - 有17年证券从业、11年公募基金管理经历,2011年6月加入国投瑞银基金,管理多只股票基金 [13] 刘扬 - 有11年证券从业、5年公募基金管理经历,2013年10月加入国投瑞银基金,管理国投港股通混合A/C [16] 赵建 - 有21年证券从业经历,2010年6月加入国投瑞银基金,管理国投瑞银白银A/C [18] 周思捷 - 有13年证券从业经历,2017年8月加入国投瑞银基金,管理多只混合基金 [19]
美股常见投资陷阱:4个对策,避免踩坑
搜狐财经· 2025-04-29 23:14
明智投资的核心原则 - 成功投资始于扎实的金融基础知识,包括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资产配置和分散投资 [3] - 风险承受能力分为进取型、保守型和均衡型,影响投资策略选择 [3] - 资产配置包括股票、债券、房地产和另类投资,结构完善的投资组合需平衡增长与稳定性 [5] 被动投资与主动投资 - 被动投资通过指数基金或ETF追踪市场表现,成本较低且注重长期增长 [5] - 主动投资涉及频繁买卖和研究,追求跑赢大市但费用较高 [5] - 混合策略结合被动投资的稳定性与主动投资的增长潜力 [5] 长线投资工具 - 股票分为增长股、派息股和蓝筹股,如苹果和微软等知名企业 [6] - 债券包括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和市政债券,风险与回报各异 [6] - 房地产投资可通过出租物业、REITs和商业地产实现长期增值 [6] 市场波动管理策略 - 定期定额投资可降低市场波动影响,低位时买入更多股份 [6][8] - 投资组合再平衡通过调整资产配置维持目标比例,锁定利润并控制风险 [8] - 坚持长线投资策略,避免短期波动干扰,市场往往能迅速反弹 [8] 常见投资陷阱及规避之道 - 情绪化投资易导致高买低卖,需制定明确策略并坚持执行 [9][10] - 分散投资不足增加风险,需配置股票、债券、房地产及另类资产 [11][12] - 忽视手续费及税务影响会侵蚀回报,选择低成本工具和税务策略优化收益 [13][14] - 试图择时入市风险高,定期定额投资可降低时机选择错误的影响 [15][16] 长期成功之道 - 结合股票、债券和房地产的多元化投资组合最适合长期财富增值 [18][19] - 被动投资成本低且注重长线,主动投资可能带来更高回报但需更多投入 [19] - 每年至少一次再平衡投资组合,市况变化明显时及时调整 [19]
月内基金发行已达363亿份 11只产品均超10亿份
证券日报· 2025-04-29 02:45
基金发行市场概况 - 4月份新发行基金合计达127只,发行份额达363亿份 [1] - 今年前3个月分别发行基金82只、95只、133只,4月发行数量保持平稳 [2] - 4月发行份额较前三月(694亿份、882亿份、973亿份)明显下滑 [4][5] 基金类型分布 - 股票型基金数量居首,达84只,占比66.14% [2] - 被动指数型基金在股票型基金中占比69%,达58只,占全部基金发行数量的45.67% [2] - 债券型基金发行份额最多,达205亿份,占4月总发行份额的56.47% [4] - 混合型基金发行份额仅4亿份,公募REITs发行5亿份 [4] 指数基金发行特点 - 被动指数基金主题策略包括19只自由现金流ETF、12只宽基产品、4只航天主题ETF [2] - 58只新发行被动指数基金中,14只发行份额超1亿份,合计81亿份 [4] - 3月份47只被动指数型基金发行份额超1亿份,显示持续热度 [5] 市场驱动因素 - 国内经济企稳回升带动市场信心恢复,为基金发行创造有利环境 [2] - 被动指数基金因分散风险、成本低、透明度高等优势受市场青睐 [2] - A股市场有效性提升导致主动权益基金超额收益难度增大,被动指数基金优势凸显 [3] 行业挑战与策略 - 产品同质化问题需持续关注 [1] - 公募机构加速布局与投资者风险偏好未完全修复存在矛盾 [5] - 需通过差异化产品(如主题ETF、固收+)、降低费率等方式提升产品质量 [5]
ETF一季报:四大沪深300ETF再获汇金增持
华创证券· 2025-04-28 20: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本周资金主要流入商品ETF及跨境ETF;一季度中央汇金增持四大沪深300ETF,其他ETF未出现份额减少;中央汇金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预计在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注入增量资金;预计2025年ETF市场规模有望继续突破,成为市场增量资金重要来源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行情复盘 - 本周主要指数整体收涨,沪深300涨0.38%,中证A500涨0.68%,科创50跌0.40%,中证500涨1.20%,上证50跌0.33%,创业板指涨1.74%,中证1000涨1.85%,中证A50涨0.84% [1] - 本周股票指数型基金涨1.12%,跑赢上证指数0.56pct,跑输普通股票型基金0.54pct;债券型指数基金跌0.03%,跑输上证指数0.59pct [1] 本周动态 - 截至4月22日,135只中证A500指数相关基金发布一季报,总申购875.04亿份,总赎回1343.68亿份,净赎回468.64亿份;102只基金被净赎回,占比75.56%;国泰中证A500ETF净赎回份额最大,为51.57亿份 [2] - 亚洲最大黄金ETF——华安黄金ETF首次实现日交易量突破100亿元,达120亿元 [2] - 多家私募机构旗下产品现身自由现金流ETF前十大持有人名单,有私募旗下产品持有金额达4000万;自由现金流ETF兼具抗跌和成长属性,受机构投资者青睐 [2] ETF一季报情况 - 一季度被动权益基金规模略高于主动权益基金;截至2025Q1,全部基金规模31.6万亿,较24年末下降2.1%;被动权益基金合计规模3.50万亿元,较上年末降1.8%;主动权益型基金规模3.4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1.7% [3] - 一季度中央汇金资管继续增持4只沪深300ETF,持有华泰柏瑞、易方达、华夏、嘉实沪深300ETF份额分别增加3.63、5.02、1.57、1.17亿份,持有4只市值总计6826亿元 [3] 场外投资者入市跟踪 - 截至2025Q1,ETF联接基金规模约6338亿元,较2024Q4增2.3%,占ETF基金比例约为17%,较2024Q4持平;持有人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导,规模排名前15名包括7只宽基ETF、4只商品(黄金)ETF、2只跨境ETF、1只行业主题ETF以及1只债券ETF [4] ETF重仓股跟踪 - 截至2025Q1,ETF重仓股中,基金合计持有比例占流通股比例大于10%的公司有10家,较2024年末增加2家;大于20%的公司有2家,较2024年末增加1家,为澜起科技(20.12%)、海光信息(20.04%);ETF基金“话语权”持续提升 [4] 本周ETF市场数据跟踪 ETF市场概览 - 截至4/25,ETF市场总规模4.07万亿元,环比增1.3%,较年初增9.2%;总份额2.81万亿份,环比增0.1%,较年初增5.9% [5] 股票型ETF - 截至4/25,股票型ETF总规模2.96万亿元,环比增0.4%,较年初增2.6%;总份额2.04万亿份,环比持平,较年初增3.7% [5] - 宽基ETF:资金主要流入科创综指ETF;截至4/25,规模2.20万亿元,环比增0.2%,较年初增0.8%;份额1.13万亿份,环比降0.4%,较年初降1.7%,占股票ETF规模74%,较年初降1pct;本周申购排名前5的为易方达上证科创板综合ETF等;收益率排名前5的为招商中证2000增强策略ETF等 [5][9] - 行业主题型ETF:资金小幅净流出;截至4/25,规模0.64万亿元,环比增0.5%,较年初增6.4%;份额0.81万亿份,环比增0.1%,较年初增9.3%;本周资金主要流入华夏机器人ETF等;收益率排名前五的为富国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ETF等 [10] - 风格策略型ETF:资金整体净流出;截至4/25,规模1234亿元,环比增3.6%,较年初增20.5%;份额1005亿份,环比增4.4%,较年初增29.0%;本周资金主要流入南方红利低波50ETF等 [10] 跨境ETF - 截至4/25,跨境ETF规模5196亿元,环比增4.4%,较年初增22.5%;份额5586亿份,环比增0.3%,较年初增12.9%;本周恒生指数涨2.74%,恒生科技指数涨1.96%,资金整体净流入;资金流入排名前5的为景顺长城港股通科技ETF等;收益率排名前5的均跟踪港股通创新药指数 [11] 商品ETF - 截至4/25,商品ETF规模1667亿元,环比增11.8%,较年初增120.3%;份额238亿份,环比增11.0%,较年初增59.9%;资金持续流入黄金ETF,本周净流入183亿元 [11] ETF上市进程 - 未来一周,主要是自由现金流ETF集中上市;易方达中证红利价值ETF等将于4月28日上市,华宝国证通用航空产业ETF将于4月29日上市,华泰柏瑞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等将于4月30日上市 [11]
指数化投资提速扩容 ETF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
经济日报· 2025-04-28 14:39
ETF市场规模与增长 - 全市场ETF规模于4月24日达到4.06万亿元,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 [1] - 股票ETF是规模增长主力军,自2004年首只产品问世后,突破1万亿元耗时16年,而2020年后加速明显:2023年8月突破2万亿元,2024年9月突破3万亿元,2025年4月突破4万亿元 [1] - 规模扩容持续提速,反映出投资者对指数化投资工具的认可度增强 [1] ETF产品优势与投资者需求 - ETF具备交易便捷、费用低廉、风格稳定、风险分散等优点,满足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银行理财、社保基金)和个人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需求 [2] - 覆盖股、债、商品等多资产类别的ETF产品池提供系统化组合风险管理工具,帮助实现更优风险收益平衡 [2] - 首批9只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于4月14日开始募集,自由现金流作为企业财务健康核心指标,适合大类资产配置 [2] 政策支持与市场发展 - 新"国九条"明确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监管部门出台多项政策,包括《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丰富产品体系、优化注册发行、完善运作机制等举措 [2] - ETF市场有望持续扩容,跨资产、跨市场的多元化产品体系将进一步完善,涵盖宽基、行业、主题等策略型指数,ESG、碳中和等新兴主题ETF加速布局 [3] ETF投资策略与注意事项 - 个人投资者需了解ETF类型(宽基、行业、主题等)、基础资产、管理费、流动性等要素,选择适合自身投资目标的产品 [3] - 分散投资可降低单一ETF风险,需关注跟踪误差、流动性风险(低成交量导致高买卖价差)及跨境ETF的汇率波动影响 [4] 行业专家观点 -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指出,ETF标准化、透明化的工具属性成为资产配置新范式,"ETF通"等创新渠道助力全球资产配置 [1][3] - 南开大学教授田利辉强调,ETF为个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市场参与途径,但需具备相关知识以优化选择 [2][3]
这边卖不动,那边“小爆款”!基金发行“跷跷板”,什么信号?
券商中国· 2025-04-20 22:25
基金发行市场动态 - 4月18日多只原定停止募集的指数基金宣布延长募集期,同时FOF产品出现20-30亿元规模的"小爆款",形成"跷跷板"现象 [2] - 6只指数基金同日延长募集,涉及半导体、科创板、自由现金流等热门指数,募集期普遍延长1-2周 [3][4] - 前海开源康悦稳健养老FOF募集规模达22.59亿元,创近三年养老FOF募集纪录;招商稳健策略优选FOF预计募集30亿元 [5] 资金配置偏好变化 - 指数基金近期普遍募集规模偏小,如鹏华自由现金流ETF(2.04亿元)、泓德中证500增强(2.12亿元)、华夏中证A500增强(4.82亿元) [7] - FOF产品受追捧,除前海开源和招商产品外,富国盈和臻选FOF募集60亿元,银华华丰FOF、华夏聚益优选FOF均超10亿元 [8] - 市场波动导致资金转向稳健类资产,FOF和"固收+"产品受青睐,配置偏好变化是主要原因 [6][8] 市场策略观点 - 公募基金认为A股处于战略配置区间,建议通过多资产配置FOF应对股债轮动 [10] - 指数投资生态已具备产品多样性、机构主导性等特征,被动投资将重构市场定价逻辑 [11] - 科技板块中半导体、AI算力、智能驾驶等产业趋势确定性高,自主可控科技、内需消费等被视为中期核心方向 [11] 行业产品动态 - 延长募集的指数基金包括:华夏上证科创板半导体ETF、博时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大成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等 [4] - 中证A500相关产品如安信中证A500增强、广发中证800自由现金流ETF也出现延募 [5] - 万家国证航天航空ETF、汇添富科创板ETF联接等产品此前已多次延长募集期 [7]
申报数量同比增长超两倍!这一基金产品彻底火了
券商中国· 2025-04-07 07:13
指数增强基金行业趋势 - 2025年开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掀起指数增强基金布局热潮,年内共有52只增强指数型基金上报,较去年同期17只大增206%,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1][2] - 年内已有32只指增基金成立,合计发行规模达170.88亿元,远超2024年同期的18亿元 [2] - 参与主体从13家管理人扩展至37家,中小公募占比显著提升 [3] 市场驱动因素 - A股市场波动加剧,投资者对兼具透明性与超额收益潜力的工具需求上升 [3] - 中小公募选择以场外指数增强产品为突破口,避开与头部机构的直接竞争,发挥量化模型构建的差异化优势 [3] - 政策与产品创新推动申报热潮,3月以来包括科创综指增强基金、中证A500指数增强策略ETF在内的多只产品集中获批 [4] 量化技术发展 - AI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使得多因子模型、机器学习算法逐渐成为行业标配 [5] - 天弘基金的指数增强策略在传统多因子策略基础上深度融合机器学习算法,并构建跨时域集成模型以捕捉不同时期的超额收益 [5] - 海富通基金使用树模型和神经网络处理非线性信息,基于5到10年历史数据借助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算法预测股价走势 [6] 未来市场展望 - 随着被动投资持续火热,指数增强型基金有望不断扩容,全市场指数增强基金规模占比仍很低,相较于成熟市场存在显著提升空间 [7] - 基金公司加速布局多元化标的指数,除传统宽基指数外,主题型、策略型指数的增强产品陆续涌现 [7] - 2024年全市场71%的指数增强基金跑赢了指数,整体平均超额收益为2.13%,其中中证500指增平均实现超额2.36% [8] 行业竞争格局 - 指数增强基金更多是靠长期业绩取胜,各家基金公司比拼的是长期超额收益能力 [8] - 布局指数增强基金是中小基金公司差异化发展的思路之一,相较于完全被动的指数投资,指数增强产品若能提高超额收益的持续性将成为被动投资的重要补充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