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
搜索文档
中国人民银行:做到金融监管“无事不扰”而又“无处不在”
北京商报· 2025-10-21 20:36
监管原则与导向 - 坚持风险为本的监管导向并加强执法检查统筹 [1] - 推进法人监管、综合执法与精准检查 [1] - 实现金融监管无事不扰而又无处不在 [1] 执法重点与标准 - 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1] - 遵循过罚相当原则健全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1] - 对违法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1] 执法能力建设 - 强化行政执法人员管理以提高执法专业化水平 [1] - 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并大力开展金融法治宣传教育 [1] - 常态化开展金融为民送法下乡活动 [1]
美股异动|瑞银盘前跌近2% 遭香港证监会谴责 并处以罚款800万港元
格隆汇· 2025-10-21 17:08
瑞银(UBS.US)美股盘前跌1.75%。消息上,香港证监会对瑞银作出谴责,并处以罚款800万港元,原因 是UBS的内部系统及监控措施存在缺失,导致其在逾十二年间未能确保对客户的专业投资者身分作出准 确分类。 | UBS 瑞银 | | | | --- | --- | --- | | 38.360 4 -0.130 -0.34% | | 收盘价 10/20 15:59 美东 | | 37.690 ↓ -0.670 -1.75% | | 盘前价 10/21 04:52 美东 | | = 7 24 15 m + 日 = = 日 = | | ● 快捷交易 | | 最高价 38.360 | 开盘价 38.130 | 成交量 284.58万 | | 最低价 38.070 | 昨收价 38.490 | 成交额 1.09亿 | | 平均价 38.221 | 市盈率TM 20.30 | 总市值 1215.7亿 (m) | | 振 幅 0.75% | 市盈率(静) 25.24 | 总股本 31.69亿 | | 换手率 0.09% | 市净率 1.361 | 流通值 1209.74亿 | | 52周最高 42.565 | 委 比 ...
特朗普干预下美联储政策将出现哪些变化?
期货日报网· 2025-10-21 09:15
文章核心观点 - 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8月起通过施压美联储主席及推动理事人事变动等方式干预美联储,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控制美联储理事会及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以推动快速降息、扩张资产负债表购买国债以及放松金融监管等政策,这可能显著削弱美联储的政策独立性 [1][3][4][15][18] 美国经济与就业市场背景 - 2025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市场疲软,截至8月失业率升至4.3%,非农就业人数降至2.2万人,显示劳动力市场极度紧张 [1] 特朗普对美联储的干预行动 - 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初便开始公开施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要求降息,并多次以解职相威胁,但未能迫使鲍威尔在7月议息会议上降息 [2][3] - 2025年8月起,特朗普干预重点转向美联储理事人事变动,先是理事库格勒意外提前离职,特朗普随即提名幕僚米兰接任;随后对理事库克发起刑事指控并宣布解除其职务,但库克通过诉讼暂时保住了职位 [4][11] -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将美联储理事划分为“Trump”阵营(鲍曼、米兰、沃勒)和“Biden”阵营(巴尔、杰斐逊、鲍威尔),并单独标记库克,意图通过控制理事会多数席位来影响决策 [5][11] 美联储的权力架构与职能 - 美联储核心决策机构是理事会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理事会负责制定货币政策、监管银行等,由7名理事组成,主席在投票中仅有一票 [7][9] -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由理事会所有理事、纽约联储主席及4名轮值地方联储主席共12人组成,通过简单多数票决定利率等政策 [9] - 理事会对地方联储主席拥有任命批准权,理论上可通过影响地方联储主席人选来把控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投票权 [10] 特朗普干预美联储的潜在路径 - 当前美联储理事会中已有3位理事(沃勒、鲍曼、米兰)与特朗普立场一致,特朗普只需再争取一票即可控制理事会,潜在目标包括巴尔、库克、杰斐逊或鲍威尔 [11] - 理事巴尔因在退出绿色金融网络、放松银行监管等投票中与特朗普导向相悖,且曾主动辞去监管副主席以避免冲突,可能成为下一个施压目标 [12] - 若特朗普在2026年2月底地方联储主席集体换届前控制理事会,便可安插盟友担任有投票权的地方联储主席,从而掌控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投票格局 [13] - 即便未能及时控制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通过对理事会的控制仍可间接影响货币政策,例如设定“加强美联储与政府协同性”等议题 [14][17] 美联储未来政策走向推演 - 若特朗普成功控制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美联储可能快速降息,目标是在2026年年中前完成150个基点的降息,将利率从4%以上降至1%左右 [15][16] - 另一核心政策变化是扩张资产负债表以购买美国国债,甚至可能实施收益率曲线控制,以缓解特朗普“大而美法案”可能加剧的美债供需失衡 [16][17] - 在非货币政策领域,特朗普掌控理事会后将大幅放松金融监管,包括削减消费者金融保护局权力、放宽银行资本缓冲和压力测试,这可能刺激短期金融市场活跃度但增加长期系统性风险 [18] - 政策变化概率排序:放松金融监管和减弱消费者保护力度概率最高,其次是通过理事会推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若在2026年2月前控制理事会,则快速降息和扩表购债等重大政策变化概率显著提升 [19]
FDR’s Wall Street watchdog: Why the SEC’s role remains vital nearly 90 years on
The Economic Times· 2025-10-21 01:24
The Great Depression popped the bubble of falsehoods on which the Roaring 20s floated. The magic formula for prosperity - give the rich what they want, and they will share the booty with the rest - was exposed as the fraud it had always been.FDR offered to put rules in place that will give everyone a fair chance. In 1932, a distressed nation agreed to try this new recipe... of regulation. Voters elected FDR to deliver exactly what he promised.FDR's primary tool for this transformation was SEC, a watchdog ag ...
1.4万亿元河南最大城商行换帅!中原银行打法瞄准何方
搜狐财经· 2025-10-20 21:41
管理层变更 - 周锋被聘任为中原银行新任行长,任职资格尚待监管批准[1][3] - 原行长刘凯因工作调整辞任,不再担任任何职务[3] - 周锋拥有17年金融监管机构工作经验及地方政府任职经历,形成复合型背景[4] 公司概况与规模 - 中原银行是分支机构覆盖河南省的省级法人银行,于2017年在港交所上市[5] - 2022年吸收合并三家银行后资产规模显著增长,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资产规模超1.4万亿元[1][5] - 公司下辖18家分行、600余家营业网点,员工超1.8万名[5]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5.63亿元,同比下降3.1%[6]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0.34亿元,同比减少0.8%[6] - 非利息收入多项指标下滑,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3.2%,交易净收益同比下降30.5%[6] 资产质量与风险 - 截至2025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为2.01%,虽较年初微降但仍高于城商行1.76%的平均水平[1][6] - 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从2024年末的4.42%升至5.03%[1][6] - 住宿和餐饮业不良率最高达5.53%,但较2024年末的6.09%有所下降[6] - 截至上半年末有45.56亿股内资股被质押,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的12.46%[7] 战略方向与举措 - 公司提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并提升数智化水平的发展方向[8] - 作为“政府银行”深度参与河南省财政金融协同工作,服务覆盖全省18个地市[9] - 公司类贷款余额达4197.48亿元,其中科技金融贷款余额675.8亿元,重点支持新兴产业[9] - 近年来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多元化渠道补充资本[9]
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上海苏河湾大会举行 专家建言“世界变革下的未来之路”
经济观察网· 2025-10-19 10:59
货币政策框架 - 货币政策在中国经济运行中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结构性矛盾突出使得总量调控难以单独有效[1]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计为激励相容机制 商业银行自主决策发放贷款 中央银行将基础货币投放与商业银行向特定领域贷款数量挂钩[1] 人工智能对金融业影响 - 人工智能技术令金融产品研发和生产成本大幅下降 使产品多样化和触达远端客户在经济上更可行[2] - 技术应用使得服务小众需求在成本收益上更可持续 产生长尾效应[2] - 金融监管鼓励金融机构运用科技优化服务并降低营运成本 同时需遵循金融基本原理并把握好安全与效率等动态平衡[2] 宏观政策与债务管理 - 面对全球公共债务持续攀升和利息负担加重 中国相关部门需充分利用宏观政策空间 增加有效益的举债[2] - 建议借助投资基金等市场化工具 加大对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新型基础设施投入 释放数据要素对经济的放大效应[2] - 中国通过深化国企改革从源头上改善财政收支 将政府负债率控制在与经济韧性相匹配的可持续水平[3] 全球经济挑战与中国应对 - 全球经济深陷多重结构性矛盾 增长动能疲软 自由贸易体系面临高关税冲击 债务规模高位攀升[3] - 面对全球保护主义和产业链碎片化 中国未选择脱钩断链而是以更开放姿态坚定拥抱全球化[3] - 中国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探索安全与效率并重的增长模式 未固守传统发展路径[3]
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AI对金融五大领域产生重要变革
国际金融报· 2025-10-19 09:09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正推动重大而根本性的变革,其影响涵盖金融供给、金融集中、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金融生产最大可能性边界及金融监管五个方面 [1] 金融供给 - 人工智能将大幅降低金融产品的研发、转化与生产成本,使产品多样化和触达远端客户在经济上更可行 [1] - 过去被认为不经济的小众需求在成本收益上变得更可持续,产生“长尾效应” [1] - 金融机构与客户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体验将产生不同变化 [1] 金融集中 - 金融行业因对稳定性、可靠性要求高,更倾向于与拥有科技、研发和应用推广优势的科技公司合作 [2] - 大型金融机构在资源技术投入、客户数量、数据积累方面拥有天然优势 [2] - 中小机构需调整发展战略和业务结构以适应科技革命,以维持合理均衡的金融结构 [2] 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 - 资本实力、客户基础、风控能力等传统要素仍然重要,但数据与算法的重要性上升 [2] - 将“可用数据”转化为“可信数据”并识别整合有价值信息变得非常关键 [2] - 数据与模型选择的差异会导致结果天差地别,坚持“选择中性”原则是竞争力的体现 [2] - 在保险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提升精算假设的合理性与可实现性构成核心竞争力要素 [2] 金融生产最大可能性边界 - 人工智能有助于更好更有效率地配置资源,使资源“恰到好处”地分布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完成最优配置 [3] - 人工智能作为重大科技进步,推动金融最大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 [3] 金融监管 - 国际金融监管组织长期密切关注人工智能科技发展及其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实践 [3] - 金融监管鼓励支持金融机构运用最新科技优化服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加强风险管理 [3] - 需遵循金融基本原理,把握好集中与分散、特色与同质、安全与效率等方面的动态平衡,构建具有韧性的金融体系 [3]
金监总局肖远企谈AI与金融:五大领域重大变革
搜狐财经· 2025-10-19 07:46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作为重大科技进步 正对金融行业产生根本性影响 推动金融最大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 [1][5] 金融供给 - 人工智能大幅降低金融产品研发和转化成本 使产品多样化和触达远端客户在经济上更可行 [1] - 过去不经济的小众需求在成本收益上变得更可持续 产生长尾效应 [1] - 金融机构与客户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体验将产生不同变化 [1] 金融集中 - 金融行业对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高 更倾向于与拥有技术优势的科技公司合作 [2] - 大型金融机构在资源技术投入 客户数量 数据积累方面拥有天然优势 [2] - 大型机构的海量实时数据可训练更精准的预测和风控模型 形成数据-模型-客户-数据的正向反馈 [2] - 巨大的资本投入和顶尖科技人才吸引可能对中小机构形成竞争壁垒 产生马歇尔冲突 [2] 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 - 人工智能使数据和算法重要性上升 将可用数据变为可信数据及整合有价值信息变得关键 [4] - 面临更多选择 选择不同的数据和模型会产生很大差别的结果 [4] - 以保险为例 应用人工智能提升精算假设合理性可降低偏离度 构成核心竞争力要素 [4] 金融生产最大可能性边界 - 人工智能有助于更好更有效率地配置资源 潜力可充分挖掘 [5] - 更多资源可能恰到好处分布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 完成现有资源最优配置 [5] - 人工智能作为重大科技进步 推动金融最大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完全可期 [5] 金融监管 - 鼓励支持金融机构运用最新科技优化服务 降低营运成本 提高管理效率 同时加强风险管理 [5] - 需遵循金融基本原理 把握好集中与分散 特色与同质 安全与效率的动态平衡 构建韧性金融体系 [5] - 金融监管本身要加大资源投入 完善监管方法与流程 提升监管科技能力 [5]
肖远企:监管鼓励支持金融机构运用最新科技,同时确保稳定有序
贝壳财经· 2025-10-18 22:03
人工智能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 人工智能等科技成果已在金融领域广泛应用,预计将对行业产生重大而根本性的促进作用[1] - 人工智能技术支持金融产品研发、转化和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使产品多样化和触达远端客户在经济上更可行[1] - 人工智能使得服务小众需求在成本收益上更可持续,产生"长尾效应"[1] 金融机构与科技的合作 - 金融行业因对稳定性、可靠性要求高,更倾向于与拥有科技研发和应用优势的科技公司合作[1] - 大型金融机构在资源技术投入、客户数量、数据积累等方面拥有天然优势[1] 中小金融机构的适应与发展 - 中小机构需通过调整发展战略和业务结构以适应科技革命变化,确保可持续商业模式,这对维持合理均衡的金融结构至关重要[2] - 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包括资本实力、客户基础、风控能力、人才队伍等多因素,在人工智能时代这些要素是否变化需业界思考[2] 数据与算法的关键作用 - 人工智能使数据和算法重要性上升,将"可用数据"变为"可信数据"以及整合识别有价值信息非常关键[2] - 人工智能时代面临更多选择,选择不同数据或模型会产生很大差别,坚持"选择中性"原则对金融机构竞争力体现很重要[2] 人工智能优化资源配置 - 人工智能发展有助于更好更有效率地配置金融资源,潜力可充分挖掘,使更多资源"恰到好处"分布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完成现有资源最优配置[3] - 人工智能作为重大科技进步,推动金融最大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完全可期[3] 金融监管与科技应用 - 国际金融监管组织长期密切关注人工智能科技发展及其在全球金融领域的运用实践[3] - 金融监管鼓励支持金融机构运用最新科技优化服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加强风险管理确保稳定有序[3] - 金融监管需加大资源投入,完善监管方法与流程,提升监管科技能力[3]
数字金融周报|银行黄金定投进入“千元时代”;238家保险机构明确最新归口
搜狐财经· 2025-10-17 17:55
银行业动态 - 四大行积存金起购价普遍上调,工行和建行起购价调整为1000元,中行起购价为950元,银行黄金定投进入“千元时代” [1] - 多家银行密集发布贵金属投资风险提示,光大银行和建行均提示价格波动加剧,建议合理控制仓位 [1] - 中小银行合并重组加速,截至2025年10月15日,全国已有超300家银行通过解散、合并或注销等方式退出市场,数量大幅超过去年全年的198家 [1] - 农业银行在吉林整合192家农商行、农信社等分支机构,大行参与农信社改革呈现系统性推进特征 [2] - 工商银行于2025年7月收购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并设立支行,开启大行参与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序幕 [2] - 西安银行新行长张成喆任职资格获批,该行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实现“双增”,净息差逆势提升34个基点至1.7% [2] - 西安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降至9.16%,不良贷款率降至1.6%但不良贷款余额仍在上升 [2] 保险业动态 - 金融监管总局公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238家保险机构法人监管归属,监管权普遍下放至地方局,北京局、上海局、深圳局负责监管的法人数量明显增加 [3] - 泰康人寿4名员工因利用业务便利为个人牟取不正当利益,被禁止10年进入保险业 [3] - 中国财险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40%到60%,2024年同期净利润为267.5亿元人民币 [4] - 新华保险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727.05亿元,同比增长19% [4] 消费金融与金融科技 - 海尔消费金融总经理周文龙及副总经理俞文佳任职资格获批,周文龙曾在中信银行总行任职8年并曾任中原消金总经理 [5] - 杭银消费金融副总经理段美宁、江磊任职资格获批 [5] - 中银消费金融副总裁彭旭华任职资格获批,其曾担任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副行长等职务 [5] - 拉卡拉支付董事变更,孙宇丹获准担任董事,其注册资本由约7.88亿元减至约7.77亿元,联想控股持股比例由23.54%提升至23.88% [6] - 小赢科技任命Noah Kauffman为首席财务战略官,其在金融市场领域拥有超过20年经验 [6] - 海尔云贷“云易花”APP因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被通报,其隐私政策中列出的个人信息授权共享机构达58家 [7] - 蚂蚁集团收购耀才证券获香港证监会批准,尚需国家发改委审批,该批准有效期为六个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