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质量充分就业
icon
搜索文档
稳就业,抓好存量、增量、质量(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5-19 06:02
就业形势分析 - 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08万人,同比增加5万人,快于时序进度 [2] - 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3%,低于预期控制目标 [2] - 福建一季度职业供求分析显示"快递员""营销员"需求缺口大,而"会计专业人员"供大于求,反映结构性矛盾 [2] 重点人群就业支持 - 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增长,需加强就业指导和供需适配 [3] - 确保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收入稳定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至关重要 [3] - 农村转移劳动力需通过就业实现"出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3] 稳就业政策举措 稳住存量 - 外贸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容量大,需解决其因外部不确定性导致的经营困难 [3] - 广东深圳发布"稳外贸十条",资助展位费并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 [3] - 综合运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政策协同发力 [3] 扩展增量 - "四好农村路"建设创造管护需求,交通运输部计划稳定农村公路管护岗位85万个 [4] - 广东、贵州、云南等地推动以工代赈应对重大工程用工需求 [4] -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领域岗位需求旺盛,平台企业加大招聘力度 [4] 提高质量 - 需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以匹配产业需求,完善培训项目 [4] - 推出全链条就业服务机制,衔接校内校外支持体系 [4] - 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破解"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矛盾 [4] 行业潜力与政策工具 -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带来就业潜力 [5] - 政策工具箱充足,需稳住存量、扩展增量、提升质量应对内外环境变化 [5][6]
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经济日报· 2025-05-15 06:24
新就业形态的定义与特征 - 新就业形态是指依托互联网等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实现灵活性、平台化的组织用工和劳动者就业形态,区别于正式稳定就业和传统灵活就业 [2] - 表现出三大特征:就业形式多元化与管理数字化、组织方式平台化与用工规模化、兼职便利化与零工全时化 [2] - 目前规模占灵活就业人员的一半,劳动者总数达84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预计2025年突破1亿人 [2] 新就业形态的经济与社会作用 - 作为就业"蓄水池",支撑就业形势稳定向好,提供大量岗位且超六成劳动者有长期工作意愿 [2][3] - 促进就业结构多元化,分为创作创意型(如网络写作)、技术技能型(如小程序开发)、生活服务型(如网约车司机)三类 [3] - 提升就业质量,通过数字技术打破时空限制,增加就业机会便利性,为劳动者提供多样化选择 [3][4] 当前发展短板与挑战 - 宏观层面:就业结构失衡,生活服务型占比过高(如货车司机占主导),劳动者以男性青壮年及农业户籍为主 [5] - 平台算法控制导致劳动时间、收入、强度不透明,70%劳动者未接受就业公共服务,2024年涉新就业形态民事案件达8万件 [5] - 微观层面:劳动者月均收入7000元但不稳定,专职者周工时超城镇平均水平,17.5%参保率低且保障水平不足,40%未接受职业培训 [6] 规范发展的政策建议 - 构建统计监测制度,标准化界定新就业形态并纳入职业目录,建立全国统一登记平台 [7] - 实施扶持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优化网络服务平台功能 [7] - 创新劳动保障制度,制定非标准劳动关系体系,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8] - 完善职业培训政策,推动数字技术成为必修课,建立数字化能力评价体系 [8] - 形成多元治理格局,加强平台协同监管,取消户籍限制,明确平台权责 [8]
马卫光调研协商履职课题
杭州日报· 2025-05-09 10:44
高校毕业生就业 - 浙大城市学院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创新举措包括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信息共享、供需对接,做细做实就业指导服务 [1] - 需要紧密对接城市、企业和学生发展需求,更好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1] 家政服务行业 - 三替集团在家政服务标准化、职业培训等方面有实践 [1] - 家政行业是民生工程和就业"蓄水池",需要紧跟多样化消费需求,持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 [1] - 应加强服务培训,提升服务品质,做优服务品牌,更好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 [1] 青年创业支持 - 凯旋街道创业陪跑空间实施"春雨计划",加强政企联动,建好服务平台 [1] - 需要助力解决青年创业痛点,拓展创业创富空间,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充沛支持 [1] 数字文化产业 - 时光坐标影视传媒是专业从事数字影视技术的科技型文创高新技术企业 [2] - 数字文化产业是就业新蓝海,应发挥"数字杭州"优势,持续深耕该赛道 [2] - 企业发展应与人才引育有机贯通,为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贡献力量 [2] 农文旅融合 - "后陡门·种地星球"项目打造包括农业研学、农耕体验、青年助农等的影视拍摄平台基地 [2] - 需要持续挖掘沉浸式农文旅融合新场景新业态,培育更多农文旅"爆点" [2] - 应让"流量"变"留量",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乡村振兴行列 [2] 青年人才发展 - 西湖区国际青年人才发展服务中心需要紧密结合创业就业需求端和供给端 [2] - 应整合资源,优化生态,打造高质量的产业和人才孵化空间 [2] - 目标是让青年"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更好发挥人才吸附、就业带动作用 [2]
稳住就业基本盘 新一轮政策“组合拳”加速落地
上海证券报· 2025-05-07 02:40
加大岗位释放力度 - 央地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消费新热点打造、重点工程项目实施、基本民生服务提供等重点领域出台激励政策以加大岗位释放力度 [3] - 重点工程项目具有工期紧迫性强、投资量较大等特点 在实施过程中可吸纳多类型就业岗位 例如云南宣威市龙场镇以工代赈项目带动300余名群众参与 人均获得5000多元务工收入 [3] - 人工智能工程师、机器学习、AI工程师岗位需求同比增长均超过30% 在线生活服务、交通物流、养老看护和居民服务行业招聘需求同比分别增长43%、35%、17%和10% [3] 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 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 同比增加43万人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提出17条政策举措全力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4] - 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困难人员三大群体提供就业公共服务 包括对高校毕业生进行技能培训 对农民工提供以工代赈和就业信息服务 对困难人员加大贷款优惠、税收优惠和培训补贴等支持 [4]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启动"1131"实名服务 为未就业毕业生和登记失业青年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培训或见习机会 并多措并举拓展农民工就业渠道 [5][6] 稳定就业基本盘 - 全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为企业减少成本456亿元 58.8万户次企业获得35.2亿元稳岗资金支持 [7]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部下拨667亿元中央就业补助资金 对企业加大扩岗支持 对个人加大就业补贴支持 对受关税影响较大企业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 [7] - 针对受关税影响较大企业 大型企业预计获得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为40%至45% 中小微企业获得返还比例为70%至75% 以确保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 [7]
探索新时代就业工作新机制新路径
经济日报· 2025-04-29 06:24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也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 总书记围绕就业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阐释就业的重要意义,系统回答事关就业的一系列方 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战略指引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眼下,我国面临着经济增长、人口 结构、技术变革等诸多方面的新形势新变化,必须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丰富高质量充分就业的 内涵,探索新机制新路径,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 支撑。 聚焦新形势新变化 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经济短期与长期因素交织、国 内与国外因素缠绕,人口结构与规模因素联动,技术替代与创造因素交错,就业客观与主观因素互动, 呈现出复杂多元、动态多变的新特点新变化,形成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新条件新形势。 先看经济增长。短期经济增长压力加大是首先要面对的问题。眼下,我国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业 生产经营困难,风险隐患较多,经济运行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
投资于人,促高质量充分就业(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4-28 06:11
就业服务质量提升 - 核心观点是提升就业政策与服务的精准性,实现人岗高效匹配,形成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1][2] - 3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就业市场呈现平稳向好态势 [1] - 需通过系统化培训模式(如"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提升劳动者技能,覆盖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 [2] 就业服务创新实践 - 陕西宝鸡市总工会通过招聘会现场设立"劳动法律监督服务岗亭",提供法律咨询以降低劳动争议 [3] - 强调政策设计需从求职者角度出发,注重执行细节与温度,例如精准推送岗位信息、纠正违法招聘行为等 [1][3] 产业发展与就业联动 -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同时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提出新要求 [2] - 政府推动资金资源"投资于人",重点支持职业技能培训,以匹配现代服务、新职业等领域的需求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