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态电池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德尔股份(300473) - 德尔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05
2025-06-06 09:04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是全球化布局的综合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主要生产销售汽车降噪、隔热及轻量化、电泵电机及机械泵、电控及汽车电子产品,国内外主要客户包括奔驰、宝马等车企 [2] - 近 70%营业收入来自全资子公司卡酷思,其在汽车降噪等领域有 20 余年积累,已形成全球化产研基地布局 [2] 固态电池研发进展 - 2018 年设立日本德尔,开始开发固态电池,对多种技术路线深入研究后选择氧化物为主、复合有机材料的电解质方案 [3] - 2023 年,日本研发的固态电池样品通过第三方机构针刺、加热和过充电实验 [3] - 2024 年,固态电池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 月与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3][4] - 2025 年 1 月,在上海建成固态电池试制线,2 月携最新样品参加日本东京国际二次电池与储能展会,目前具备各类样品试制能力 [4] 固态电池投资计划 - 2025 年 5 月 30 日,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人民政府签订协议,拟投资约 3 亿元建设固态电池中试及产业化项目和智能电机产业化项目 [5] - 拟整合固态电池核心技术和资产,加快中试线建设,跑通后规划实施 1GWh 固态电池量产线建设 [5] 智能电机产业化项目 - 合作协议中的智能电机产业化项目主要进行智能伺服电机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开发 [7] - 目标是升级现有电机生产制造能力,满足机器人、汽车及其他工业场景市场需求 [7] 卡酷思情况 - 主要生产销售隔热、降噪和轻量化产品,分为内饰、外饰、动力系统和新能源汽车四类,与欧洲、北美主要整车厂有超 20 年合作关系 [8] - 产研基地分布在主流整车厂聚集地,建立标准化生产工艺流程和质量管控体系,研发中心设备配置一流,可提供一站式产品开发服务 [11] - 未来一方面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新能源汽车产品收入占比;另一方面匹配国内头部整车厂海外配套需求 [12][13] 经营情况 - 2024 年和 2025 年一季报经营情况持续向好,原因是提升经营管理效率使期间费用率下降,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品收入增速较快 [9][10] - 卡酷思隔热、降噪和轻量化产品收入保持稳步增长 [10] 液力缓速器产品 - 2023 年成功开发复合型液力缓速器并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产品具有单位质量制动力矩大等优势 [13] - 2024 年度市场开拓取得成效,量产交付规模上升 [13]
大哥“向下”,兄弟们迎难而上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6-06 07:40
固态电池行业动态 - 全球车企和电池厂商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上出现明显分化 丰田集团转向插混和发动机研发 宁德时代发布钠离子电池和双核电池技术[4] - 宝马、比亚迪、长安、奔驰、广汽、上汽等车企积极推进固态电池路测和量产计划 能量密度普遍达到400Wh/kg 续航突破1000公里[5] - 电池企业如孚能科技、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动力等加速固态电池中试线建设和量产准备 宁德时代预计2027年小批量生产[7] 国轩高科技术突破 - 发布全固态金石电池和准固态G垣电池 建成0.2GWh中试线 开发2GWh量产线 样车已开始路测[10][12][13] - 金石电池采用超高镍单晶正极(240mAh/g)和三维介孔硅负极(1800mAh/g) 能量密度达350Wh/kg 系统能量密度280Wh/kg 良品率90%[15] - 通过针刺、热箱等安全测试 中试线设备改动达60% 主要挑战在固态电解质涂布和高温化成工序[16][17][18] 技术路线与商业化前景 - 固态电池存在6条技术路线 硫化物路线因离子电导率接近电解液最受关注 但商业化仍需8-10年[19] - 当前固态电池电芯成本是锂离子电池10倍 预计2030年产能60-100GWh 占市场需求1%即算成功[19] - 半固态电池可沿用现有工艺 能量密度达350-360Wh/kg 预计5年内可快速落地推向市场[20][27] 宁德时代技术布局 - 重点发展钠离子电池 商用车型已量产 乘用车应用将于12月量产 纯电续航超500km[30] - 推出骁·遥双核电池 钠-铁双核续航700公里 铁-铁/三元铁续航超1000-1500公里[31] - 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充电倍率12C 续航800公里 钠离子电池有望取代磷酸铁锂电池[32] 市场格局与未来展望 - 磷酸铁锂电池当前占新能源汽车装车量70% 日韩欧美企业也开始转向该路线[33] - 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或为固态电池创造增量空间 预计2030年需求约300GWh[33] - 2030年电动汽车装车需求预计3500GWh 不同技术路线市场份额有待时间验证[34]
诚邀 200 位终端用户,共享固态电池大未来 | 7.3-5日 浙江·宁波
DT新材料· 2025-06-06 00:13
固态电池与硅基负极技术 - 固态电池与硅基负极构成能源技术迭代的双核引擎,正推动产业升级与商业化加速[2] - 应用领域覆盖汽车、eVTOL、人形机器人、无人机、消费电子、智能穿戴设备等[2][5] - 固态电池优势包括更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寿命、快充性能及宽温域适应性[9] 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升级 - 技术瓶颈聚焦低成本与高性能化,涉及原料选材、结构调控、界面设计、工程化技术等[11] - 产业链升级方向包括固态电解质、硅基负极新材料及干法电极等新技术[9] - AI技术被应用于电池微观表征、仿真及制造流程优化[17][26] 终端应用行业分布 - **消费电子领域**:智能手机、平板、笔记本、可穿戴设备制造商[5] - **交通运输领域**:新能源汽车、电动两轮车、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及储能系统[5] - **智能制造领域**:未具体展开但列为重点方向[3] 2025大会核心议程 - **固态电池专场**:涵盖固态锂电池产业化、钠电池/锂金属电池进展、制造技术与电解质开发[25] - **硅基负极专场**:讨论硅基负极产业化、低成本多孔炭制备及高性能工艺[16][25] - 特色活动包括AI赋能电池制造、产业链闭门对接及新品发布[26][28] 参会与产业合作 - 终端应用企业(如汽车、消费电子厂商)可申请200个免费参会名额(每单位限2人)[2][18] - 普通代表注册费3000元(早鸟价2500元),学生1500元(早鸟价1000元)[18] - 赞助单位涵盖设备制造商(如北京精微高博)、材料供应商(如元力新能源)等[12][13] 学术与产业界参与 - 学术机构如四川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分享固态电解质、硅基负极材料研究成果[15][16] - 企业代表包括广汽埃安、万向一二三等整车及电池产业链头部公司[12] - 报告主题涉及卤化物电解质、硅碳负极一步法制备、锂合金负极界面设计等[15][16][17]
德尔股份拟投3亿元扩产锂电池及智能电机 首季净利暴增276%锚定新能源赛道
长江商报· 2025-06-05 03:10
新能源赛道布局 - 公司与浙江湖州吴兴区织里镇签署3亿元投资协议,建设新型锂电池中试及产业化项目、智能电机产业化项目,加速向新能源领域转型 [1] - 投资计划涵盖固态电池等新一代动力电池技术,并配套建设智能电机产线,形成"电池+电驱"协同布局 [1] - 计划通过A股定增募资扩建固态电解质材料产线,目标2027年实现固态电池年产能10GWh [3]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深耕多年,2018年成立日本全资子公司开展研发,已完成氧化物基复合材料技术路线验证 [1] - 产品能量密度达260Wh/kg,计划通过中试线建设将量产成本降低40% [1] - 固态电池试制线已在上海建成,并通过针刺、过充、加热等第三方安全测试 [1] 智能电机业务拓展 - 依托电液转向泵、电子油泵等现有产品线,拓展新能源车型电驱系统配套能力 [2] - 为奔驰、宝马等国际车企提供轻量化部件及电控产品,强化新能源零部件领域垂直整合能力 [2] - 智能电机将与电池业务形成协同,为新能源车型提供"三电"系统解决方案 [3] 财务表现与业务增长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2.20亿元,同比增长15.13%;归母净利润2274万元,同比暴增276% [2] - 新能源汽车业务爆发,全资子公司卡酷思(德国)贡献近七成营收 [2] - 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提升3.2个百分点,得益于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 [2] 全球化产能布局 - 传统零部件依托欧美亚三地产能网络,为奔驰、宝马等国际车企提供降噪、轻量化及电控产品 [2] - 卡酷思在美国、墨西哥及欧洲的工厂可精准匹配中国车企海外建厂需求 [2] - 目标抢占2030年全球614.1GWh的固态电池市场 [1] 行业前景与战略规划 - 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3] - 公司计划拓展固态电池在无人机、机器人等多元场景的应用 [3] - 构建"技术-场景"双轮驱动的竞争壁垒 [3]
电动车5月报:关税缓和需求小幅向上,固态新技术如火如荼
2025-06-04 23:25
电动车 5 月报:关税缓和需求小幅向上,固态新技术如火 如荼 20250604 摘要 2025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同比增长强劲,4 月销量同比增 44%,渗透率超 50%,但结构向经济型车倾斜,8 万元以下及 10-15 万元车型增长最快,20 万元以上车型增速放缓,纯电动汽车占比提升, 得益于低价新车型推出。 全球电动车市场预计 2025 年增长超 20%,总销量达 2000 多万辆。中 国市场增速放缓,海外市场略快。欧洲市场表现超预期,4 月主流国家 销售同比增长超 30%,美国市场个位数增长,新兴市场表现不一,全球 动力端销售乐观。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超预期,4 月出口量同比增长近 80%达 20 万辆。 比亚迪出口快速提升,预计全年出口目标超 80 万辆。奇瑞、上汽通用 五菱、吉利及小鹏等企业出口增长良好,预计全年出口增速可达 40%左 右。 储能市场整体预期 2025 年增长约 30%,虽较年初预期下修,但仍健康 发展。美国电网级储能受关税影响显著,欧洲和新兴市场需求强劲,国 内因强制配额取消后需求减弱,但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Q&A 今年电动车市场的销量趋势如何? 今年(2025 年)国 ...
港股概念追踪|固态电池出货量放大 产业趋势确定性强(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6-04 10:49
智通财经APP获悉,新能源汽车领域普遍预期全固态电池在2026年装车、2027年小批量生产。 中国民用航空局预估,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 同时,固态电池还能为人形机器人提供更持久的续航能力、更高的安全性,以及更灵活的内部空间布 局。 固态电池相关产业链港股: 龙蟠科技(02465):龙蟠科技近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披露,公司下属的印尼锂源一期3万吨项目 已于2025年年初投产,并已成功量产出货至海外客户的海外工厂,目前保持较高的产能利用率。印尼锂 源二期9万吨项目目前已启动建设工作,预计会在今年年底完成建设以及设备调试工作。公司始终坚持 国际化战略,会利用好海外磷酸铁锂需求迅速爆发的时间窗口,后续会继续进行海外产能的扩张以及海 外订单的获取。龙蟠科技表示,公司一直保持与固态电池厂商展开合作,同时与头部高校也有产学研共 同开发。 赣锋锂业(01772):赣锋锂业(01772)联手杭州政企共建高比能固态电池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加速产业链 一体化布局。在固态电池方面开发的高比能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20Wh/kg,循环寿命超过700次,并开发 出能量密度达到500Wh/kg的样品,可通过 ...
奔驰、上汽、长安汽车,固态电池最新进展
DT新材料· 2025-06-03 23:34
据悉,今年2月,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已开始对搭载固态电池技术的 EQS原型车进行道路测试,目标续航超过1000公里 。 【DT新材料】 获悉,近日, 奔驰、上汽集团 和 长安汽车 等多家车企相继发布固态电池领域的进展。 (1)奔驰,固态电池已在量产车型上测试,充电一次行驶1000公里 5月31日,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研发和采购负责人庄睦德表示, 梅赛德斯-奔驰全新固态电池技 术已在量产车型开展测试,能量密度高达450Wh/kg,满电续航超过 1000km。 该电池由 奔驰、英国AMG 和 美国Factorial Energ y联合开发,采用 Factorial的FEST准固态技术 ,后续升级为更先进的 Solstice全固态电池 , 能 量密度达450Wh/kg,预计续航提升80% 。奔驰计划 2030年 前实现该电池的大规模量产。 (2)上汽集团,官宣2026年量产全固态电池 近日, 上汽集团 宣布,公司研发的全固态电池将于2026年实现量产。 据悉,该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过 400wh/Kg ,超过传统动力电池一倍以上;该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超过 820wh/ ...
固态电池:锂电发展新阶段,产业化加速中
材料汇· 2025-06-03 23:04
固态电池性能与优势 - 固态电池采用固体电解质替代有机液体电解液,安全性极高,可解决传统锂离子电池自燃爆炸问题[11][12] - 全固态锂电池具有宽电化学窗口,可拓展电池材料选择范围,能量密度高[12] - 固态电池可简化外壳与电池组装工艺,通过层叠电极可制造12V及24V大放电电压电池单元[12] - 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环寿命等方面优于传统液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达900Wh/kg以上[8][37]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 -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分为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四种,硫化物布局企业占比约40%,氧化物占比35%[29] - 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最高,但制备环境苛刻,日本企业布局较早,丰田拥有68%硫化物专利[29][33] - 卤化物电解质综合性能优秀,近1年进展较快,能克服氧化物界面接触差和硫化物电化学窗口缺陷[29] - 氧化物电解质稳定性最好,发展进度较快,较多新企业和国内企业选取此路线[35] - 聚合物电解质易于合成加工,但常温电导率低,需加热至60℃工作,性能上限较低[35] 固态电池市场前景 - 全固态电池有望2028年进入GWh级应用阶段,2030年全球出货量预计达614.1GWh,市场规模超2500亿元[20][21] - 2024年半固态电池已实现10GWh级别出货量,固态电池已有产能超15GWh,规划产能超400GWh[20] - 新能源汽车领域预期全固态电池2026年装车,2027年小批量生产[14] - 低空经济为固态电池打开新市场,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达1.5万亿元[14] 固态电池产业链 - 固态电池产业链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集流体等环节[25] - 正极材料向超高镍、富锂锰基、高压尖晶石等新型体系迭代,能量密度可达1100Wh/kg[36][37] - 负极材料从石墨负极向硅基负极发展,硅基负极理论比容量达4200mAh/g,金属锂负极理论比容量3860mAh/g[39] - 导电剂主要使用碳纳米管(CNT)和碳纤维(VGCF),天奈科技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市场份额46.7%[42] 固态电池生产工艺 - 固态电池生产工艺需新增干法电极设备、等静压设备、高压化成分容设备[46] - 干法电极工艺能有效降低成本,离子导电率高,产业有从湿法向干法转变趋势[46] - 固态电池更适合叠片工艺,需使用等静压技术消除电芯内部空隙[46] - 先导智能具备全固态电池整线解决方案能力,纳科诺尔在干法电极设备具有先发优势[47]
江苏盐城10GWh电池项目更新动态
起点锂电· 2025-06-03 19:11
项目进展 - 盐城东投光谷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的埃克森储能电池一期项目总占地面积超1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0亿元,规划建设年产10GWh电芯制造中心,包含15个单体建筑 [1] - 目前一期桩基施工、综合楼主体结构施工、原材料库成品库基础施工已完成,下一步将推进综合楼内外装施工及其他单体主体结构施工 [1] 公司背景 - 埃克森新能源成立于2021年10月,专注于锂离子和钠离子电池研发,具备高安全、低成本储能电池技术能力 [1] - 公司产品覆盖集中式储能、分布式储能、工程机械及特种车辆领域,提供方形磷酸铁锂、全极耳大圆柱和钠离子电池等 [1] - 2023年6月引入珠海格力金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战略投资,支持珠海项目建设 [1] 产能布局 - 已规划四川绵阳、云南大理、广州珠海、江苏盐城四大基地,每个基地规划产能18GWh [2] - 江苏盐城项目总投资100亿元,拟投产18GWh储能电池生产线及配套设施,2024年1月开工且一期工程加速推进 [2] 产品技术 - 发布"五岳系列"7MWh储能系统和"南山系列"625Ah长循环储能电芯,625Ah电芯能量密度达430Wh/L以上,循环寿命≥15000次 [2] - 7MWh储能系统较主流5-6MWh系统降低每瓦时成本10-20%,提升50%经济效益 [2] - "南山系列"314L长循环电芯已量产并批量出货,循环寿命15000次,适配工商储能、船舶储能等场景 [2] - 推出320Ah固态储能电池(能量密度≥182Wh/kg,循环寿命超6000次)和56Ah固态软包电池(支持3C充电/5C放电),应用于低空经济、AI智算中心等领域 [3] 产业化进度 - 2024年建成首条GWh级半固态电池产线,2025年半固态产能预计突破3GWh [3] - 与多家央国企及全球头部储能集成商达成战略合作,推动固态电池规模化落地 [3]
电动车行业2025年5月策略:关税缓和需求小幅向上,固态新技术如火如荼
东吴证券· 2025-06-02 15:33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4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亮眼,欧美略超预期,全球销量预计增长,关税缓和使行业排产小幅向上,固态电池产业链进展迅速,行业稳健增长,具备投资价值 [2] 电动车:4月国内销量同比增速亮眼,欧洲销量开始恢复 国内销量情况 - 2025年4月新能源车销量123万辆,同环比+44%/-0.9%,渗透率47.3%,1-4月销量430万辆,同增46%,渗透率42.7% [10] - 4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13.3万辆,同环比+40%/+0.3%,渗透率52%,零售90.5万辆,同环比+34%/-9%,渗透率49.5% [10] - 4月纯电销72万辆,同环比+56%/+2%,占比63%,插电式混动汽车销32万辆,同环比+40%/-4%,占比28%,增程式混动汽车销9万辆,同环比+15%/+7%,占比8% [11] 国内车企表现 - 2025年4月头部自主品牌和新势力车企保持强劲增长,吉利、奇瑞、小鹏、零跑等销量同增亮眼,目标销量均为40%以上增长 [20] - 比亚迪4月销量38.0万辆,1-4月销量138.1万辆,市场份额32.1%,吉利汽车4月销量15.3万辆,1-4月销量55.0万辆,市场份额12.8%等 [21] 国内爆款车型 - 纯电车型中,吉利星愿销量排行第一,销售3.6万辆,比亚迪海狮05销量0.9万辆,环增1042%,插电车型中,比亚迪秦L销量排行第一,销售1.7万辆 [25] 国内出口情况 - 2025年4月新能源车出口20.0万辆,同增76%,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8.9万辆,同环比+44%/+32%,特斯拉出口3.0万辆,同降3%,比亚迪出口7.2万辆,同增77% [26] 国内新车发布 - 主流车企4月密集发布新车型,价格战是主旋律,小鹏X9内地7天大定超6000台,零跑B10上市1小时内大定订单突破1万台,比亚迪新发汉L、唐L等车型 [31] 国内商用车情况 - 2025Q1电动商用车销16万辆,同+66%,电动化率20%,3月销7.8万辆,同环比+50%/+56%,电动化率22.3%,预计25年超90万辆,同比增50% [34] 国内销量预测 - 2025年国内电动车销量预计1670万辆,同增30% [35] 欧洲市场情况 - 2025年4月欧洲主流9国新能源注册量21.73万辆,同环比+31%/-25%,渗透率27%,环比+1.3pct,德国增长明显恢复,英法德三国合计销售14.36万辆,占主流9国66%销量 [40] 欧洲车企表现 - 特斯拉25年3月在欧销售2.7万辆,同环比-31%/+73%,1-3月累计销量5.3万辆,同比-39%,欧洲本土品牌25年3月销售20.4万辆,同环比+30%/+41%,1-3月累计销量49.5万辆,同比+31%,中国品牌25年3月在欧销售5.4万辆,同环比+35%/+74%,1-3月累计销量11.9万辆,同比+22% [43] 欧洲新车周期 - 预计2025-2026年欧洲将迎来新车发布高峰期,Stellantis将率先推出新车型,大众、现代起亚、雷诺日产、宝马及奔驰将在2025年下半年发布全新纯电动平台及相关车型,预计26年销量将明显回升 [44] 欧洲销量预测 - 2025年欧洲销量预计352万辆,同比增长20% [47] 美国市场情况 - 2025年4月美国新能源车销量13万辆,同增1%,渗透率8.7%,1-4月累计销55.2万辆,同增8.0%,渗透率9.5% [49] 美国车企表现 - 2025年4月特斯拉在美销4.0万辆,同环比-20%/-20%,1-4月市占率43%,较24年同期下降9.58pct,Stellantis销0.3万辆,同环比+10939%/-6%,1-4月市占率2%,现代销量下滑明显,日韩车企销量整体下降 [54] 美国政策情况 - 5月23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美丽大法案》提案,IRA补贴抵免到期时间提前至2025年12月31日,取消后短期销量将回落,后续增长依赖新车型推出,若补贴取消,或有利于中国供应链进入美国 [57] 美国销量预测 - 综合考虑,中性预期2025年美国销量177万辆,同增10% [58] 其他国家情况 - 2025年3月其他国家新能源汽车销10.3万辆,同环比+20%/+30%,渗透率4.74%,1-3月累计销量19.9万辆,同比增25.7%,日韩、泰国、澳大利亚等传统市场销量放缓,巴西、印尼、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开始起量 [60][63] 其他国家销量预测 - 预计2025年其他国家销量110万辆,同增20% [65] 新能源车需求总结 - 预计2025年全球销量2077万辆,同增22%,全球电动化率25% [67] 储能:美国对等关税缓和,短期发货恢复,长期不乐观 美国关税情况 - 25年5月14日起美国暂停实施对等关税,中国出口美国的动力电池累计关税税率将达到58.4%,储能电池关税58.4%,储能模组/电柜/集装箱40.9%,26年将提升至58.4% [75] 美国电芯情况 - 美国本土缺乏铁锂电池产能,且生产成本高,宁德在美国储能份额近60% [75] 美国发货情况 - 24Q4和25Q1已抢发美国储能近半年需求,5月关税缓和,已恢复对美储能发货,但仅近补发4月需求,未出现大幅抢装,此前预计25年美国储能下滑50%,目前看可上修至持平或微降左右 [75] 美国补贴情况 - 5月23日美国众议院通过提案,清洁电力投资税收抵免提前至2029年退坡、并设置Feoc限制,新法案从29年开始逐步退坡,相比原政策提前3年,好于市场此前担心,但由于Feoc限制,低于预期 [77] 美国装机情况 - 2025年1-3月美国大储累计装机1734MW,同比+38%,对应5743MWh,同比+164%,3月末备案量65.9GW,较2月末增1.1%,较年初增9%,预计全年美国储能装机仍可维持40%-50%增长 [84] 储能需求预测 - 预计2025年美国市场储能电池需求为62GWh,同比下滑20%,全球储能电池需求为402GWh,同比增26% [87] 产业链:排产小幅向上,价格底部盘整 - 产业链排产3-4月受关税冲击有所下调,5-6月小幅回暖,美国恢复正常发货,尚未抢装,增量来自国内动力和欧洲及新兴市场储能,Q2行业排产环比增10%-20%,二线电池增速好于龙头 [89] 新技术:固态电池技术聚焦,产业化进展加快 - 固态电池技术聚焦硫化物,近半年产业链发展迅速,电芯端比亚迪、国轩高科、一汽集团60Ah车规级电芯已下线,能量密度可达350-400Wh/kg,充电倍率1C,循环寿命1000次,预计25H2-26H1进入中试线落地关键期 [2] 投资建议 - 首推格局和盈利稳定龙头电池(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结构件(科达利),看好具备盈利弹性的材料龙头(湖南裕能、尚太科技等),关注固态电池产业方向(厦钨新能、有研新材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