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

搜索文档
8月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6%,2025Q2汽车板块营收同比增长9%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16 11:26
国信证券近日发布汽车行业2025年9月投资策略暨中报总结:根据中汽协,2025年8月, 汽车产销分别281.5和285.7万辆,环比增长8.7%和10.1%,同比增长13%和16.4%。8月,乘 用车产销分别250万辆和254万辆,环比增长9%和11.1%,同比增长12.5%和16.5%。8月,新 能源汽车销量139.5万辆,同比增长26.8%,占比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8.8%。 以下为研究报告摘要: 核心观点 2025年中报总结:2025H1,CS汽车营收18335.59亿元,同比+7.96%,归母净利润760.76 亿元,同比+2%。2025Q2,CS汽车营收9813.21亿元,同比+9.14%(CS汽零同比+11%), 环比+16.58%(CS汽零同比+14%);归母净利润386.23亿元,同比-6.64%(CS汽零同比 +18%),环比+7.61%(CS汽零同比+17%)。 销量跟踪:根据中汽协,2025年8月,汽车产销分别281.5和285.7万辆,环比增长8.7%和 10.1%,同比增长13%和16.4%。8月,乘用车产销分别250万辆和254万辆,环比增长9%和 11.1%,同比增长12.5%和1 ...
智驾政策法规有望加速落地,推进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
长江证券· 2025-09-16 07:30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维持[7] 核心观点 - 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从供需两端推动汽车行业质效提升和合理增长,重点推动智能网联技术产业化应用,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2][4] - 政策法规落地将催动高阶智驾加速增长,智驾平权趋势下智能驾驶成为继电动化后新一轮行业格局重塑机遇,强智驾整车企业有望获取更高市场份额并加速数据积累提升AI能力[2][9] - 2025年目标汽车销量3230万辆(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同比增长约20%),汽车出口保持稳定增长[9] 政策内容 - 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推动道路交通安全保险等法律法规完善[4][9] - 鼓励前装V2X、5G等高性能通信模块,加快北斗系统规模化应用,促进物流、环卫、出行服务等多场景应用[9] - 支持汽车、信息通信、交通等行业企业以数据为纽带探索新型商业模式[9] 智驾发展趋势 - L2+高阶智驾渗透率有望迎来10-30%提速阶段,驱动产业链新机遇[9] - 功能向上:"端到端"和VLA技术加速智驾体验提升,实现从"全国都能开"向"车位到车位"升级[9] - 价格向下:纯视觉方案推动城市NOA下探至15万以下价格带,高速NOA下探到10万价格带[9] 投资机会 - 整车领域重点推荐小鹏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小米集团、零跑汽车、理想汽车、上汽集团、长安汽车[9] - 零部件领域重点推荐拓普集团、伯特利、星宇股份,重点关注德赛西威、科博达[9]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崛起“智驾”新坐标
新华日报· 2025-09-16 07:22
投资动态 - 耐世特投资10亿元人民币在苏州工业园区新建亚太总部、研发中心及智能制造基地 聚焦新能源汽车转向系统与自动驾驶技术 计划2026年7月完工 投产后年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 [1] - 博世计划未来5年内在苏州工业园区投资100亿元人民币 开展智能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领域深度合作 推动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落地 [1] - 长城汽车苏州工业园区智能平台研发中心投入运营 深耕汽车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等技术研发和应用 [3] 产业规模 - 苏州工业园区已集聚汽车产业链规上企业140余家 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 高新技术企业68家 [2] - 2024年园区汽车产业链营收规模超1400亿元 [2] - 苏州金龙2024年产销量超1.4万台 销售额突破100亿元 同比增长29% 其中出口额52.25亿元 同比增长26% [1] 产业链布局 - 新能源整车领域:苏州金龙具有年产2万台大中轻型客车等整车及底盘能力 产品远销以色列、韩国、冰岛、乌拉圭等国家和地区 [1] - 核心零部件领域:集聚博世、安波福、博格华纳、泰科等外资龙头 培育知行科技、海格电控、智绿科技等创新企业 产品涵盖底盘电子系统、智能驾驶座舱、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BMS管理系统等领域 [2] - 智能车联网领域:形成"车路云一体化"发展体系 部署路测基础设施1300套 覆盖道路里程114公里 打造区域级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平台 [2] 技术创新 - 园区积极推动企业向"智""绿"转型 加大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投入和产业投资 [2] - 元创·智行天地预计2026年投入使用 将打造苏州首个实现汽车上楼的"空中展厅"兼"高级会客厅" [3] - 全区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平台集成数据共享、出行服务、数据分析和数据监管等功能 实现应用场景统一监管 [2] 国际化发展 - 知行科技在马来西亚成立合营公司 引入表面贴装生产线和组装测试生产线 开展印刷电路板组装产品设计和生产 [3] - 九识智能与阿联酋邮政达成合作协议 提供基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城市配送服务 [3] - 苏州金龙产品出口额52.25亿元 同比增长26% 再创新高 [1]
中汽股份:公司主要聚焦于智能网联汽车及自动驾驶测试领域
证券日报网· 2025-09-15 21:45
业务聚焦 - 公司目前主要聚焦于智能网联汽车及自动驾驶测试领域 [1] - 长三角(盐城)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已建成涵盖智能网联汽车及自动驾驶能力测试的全部场景要求 [1] - 试验场可直接承接车企L3研发中的封闭场地验证需求 [1] 标准制定与验证 - 公司作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景标准验证创新中心 [1] - 依托试验场支撑多项智能网联国家标准的验证工作 [1] 业务规划 - 目前尚未有汽车机器人测试业务规划及可行性研究 [1] - 尚未有芯片算力服务中心的规划及可行性研究 [1] - 将密切关注智能驾驶技术迭代带来的机遇 [1] - 不断评估和探索新的业务领域和发展方向以实现持续发展和业务新突破 [1]
碳酸锂数据日报-20250915
国贸期货· 2025-09-15 20:3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受宁德时代召开与舰下窝锂矿复产相关会议影响,市场情绪消极,再度讨论930是否会出现8大矿山同时停产情况;从基本面看,若停产对供给端总量影响有限,其余来源可形成补充,从情绪面看,若停产会刺激市场多头情绪;短期内,预计期价或震荡运行,留意月底时间节点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锂化合物 - SMM电池级碳酸锂平均价72450元,较之前跌400元;SMM工业级碳酸锂平均价70200元,较之前跌400元 [1] 期货合约 - 碳酸锂2509收盘价71180元,涨跌幅0.54%;碳酸锂2510收盘价71020元,涨跌幅0.62%;碳酸锂2511收盘价71160元,涨跌幅0.71%;碳酸锂2512收盘价71360元,涨跌幅0.56%;碳酸锂2601收盘价71260元,涨跌幅0.48% [1] 锂矿 - 锂辉石精矿(CIF中国)平均价842美元,较之前跌2美元;锂云母(Li20:1.5%-2.0%)平均价1075美元,锂云母(Li20:2.0%-2.5%)平均价1775美元;磷锂铝石(Li20:6%-7%)平均价5770美元,磷锂铝石(Li20:7%-8%)平均价6845美元 [1][2] 正极材料 - 磷酸铁锂(动力型)平均价33375元,较之前跌95元;三元材料811(多晶/动力型)平均价146300元,较之前涨400元;三元材料523(单晶/动力型)平均价119350元,较之前涨600元;三元材料613(单晶/动力型)平均价123800元,较之前涨250元 [2] 价差 - 电碳 - 工碳现值2250元;电碳 - 主力合约产现值1290元,较之前变化 -560元;近月 - 连一现值 -140元,较之前无变化;近月 - 连二现值 -340元,较之前涨100元 [2] 库存 - 总库存(周,吨)138512吨,较之前减少1580吨;冶炼厂(周,吨)36213吨,较之前减少3262吨;下游(周,吨)58279吨,较之前增加3072吨;其他(周,吨)44020吨,较之前减少1390吨;注册仓单(日,吨)38625吨,较之前增加234吨 [2] 生产利润 - 外购锂辉石精矿现金成本73410元,利润 -2019元;外购锂云母精矿现金成本76792元,利润 -7378元 [2]
宁德时代大涨9%创新高!新能源政策利好+固态电池技术创新,智能电动车ETF(516380)上探4.6%创3年新高
新浪基金· 2025-09-15 20:27
智能电动车ETF表现 - 智能电动车ETF(516380)场内价格盘中飙涨超4.6%,收涨2.93%,刷新2022年8月以来高点 [1] 成分股涨幅及市值 - 电池龙头天赐材料涨停,湖南裕能涨超10%,宁德时代涨逾9%股价创历史新高 [3] - 汽车龙头均胜电子涨超7%,拓普集团涨逾6%,德赛西威、赣锋锂业、三花智控等个股跟涨 [3] - 湖南裕能涨幅10.77%,总市值337亿,成交额22.64亿;天赐材料涨幅9.99%,总市值2006亿,成交额18.06亿;宁德时代涨幅9.14%,总市值16281亿,成交额255.87亿 [3] - 均胜电子涨幅7.74%,总市值387亿,成交额37.48亿;拓普集团涨幅6.75%,总市值1246亿,成交额85.45亿;德赛西威涨幅6.69%,总市值708亿,成交额26.21亿 [3] - 赣锋锂业涨幅4.49%,总市值926亿,成交额51.59亿;三花智控涨幅3.36%,总市值1475亿,成交额82.13亿 [3] 政策支持 - 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 [3] - 发改委、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 [4] - 工信部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全固态电池基础研究 [4] 行业趋势与机构观点 - 国内汽车市场呈现电动化加速渗透、自主品牌强势崛起特征,竞争重心转向智能化领域 [4] - 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孚能科技等头部企业预计2026年实现GWh级别产能 [4] - 锂电池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设备厂商作为产业链上游有望最先受益于技术突破和产能扩张 [4] - 智能网联汽车新周期下,汽车零部件板块得到智能化拓展,整个汽车板块有望迎来全面估值提升 [5] - 2025年智驾功能进一步升级成熟,智驾系统上车门槛降低,高阶智驾下沉至中低端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 [5] - 车路云一体化成效显著,未来有望进一步扩大示范范围,相关产业链规模预计进一步扩张 [5] 智能电车指数特点 - 智能电动车ETF(516380)及其联接基金跟踪的智能电车指数覆盖较多汽车智能化龙头标的,包括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摄像头、汽车电子等板块核心龙头 [7]
A股走势分化,汽车股拉升,储能概念崛起
证券时报· 2025-09-15 18:08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市场走势分化 沪指跌0.26%报3860.5点 深证成指涨0.63%报13005.77点 创业板指涨1.52%报3066.18点[1] - 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23034亿元 较前一日减少2452亿元[1] - 港股恒生指数尾盘探底回升 恒生科技指数涨近1%[1] 汽车产业链板块 - 汽车产业链股强势拉升 豪恩汽电涨约12%盘中20%涨停续创新高 万向钱潮 浙江世宝 征和工业 路畅科技等均涨停[2] - 八部门联合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推动智能网联技术产业化应用[3] - 政策提出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 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3][4] - 智能化将成为车企重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智能网联长期成长逻辑强化[4][5] 储能概念板块 - 储能概念发力走高 腾亚精工20%涨停 天宏锂电涨约13%[6] - 宁德时代涨超9%盘中一度涨逾14%创历史新高 阳光电源盘中大涨超11%创历史新高[6] - 新型储能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三年新增装机超1亿千瓦 2027年底达1.8亿千瓦以上 带动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7] - 2024年累计装机7376万千瓦 三年实现2.44倍增长 2030年装机或达近300GW[7] - 上半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达240GWh 同比增长106%[8] - 预计2025-2027年国内储能新增装机达130GWh 160GWh 210GWh[8] 半导体板块 - 半导体板块走势活跃 圣邦股份20%涨停 纳芯微涨超10% 上海贝岭涨停[9] - 美国将23家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 其中13家为半导体企业[10] - 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10] - 反倾销调查聚焦通用接口和栅极驱动芯片 本土厂商有望迎来更好市场环境[11] 个股表现 - 药捷安康尾盘飙涨超110% 近4个交易日累计暴涨近500%[1][12] - 公司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联合氟维司群治疗乳腺癌Ⅱ期临床试验获药监局临床默示许可[12] - 替恩戈替尼在HR+/HER2-乳腺癌患者中展现鼓舞临床效果[12]
尾盘,突然暴涨!
证券时报· 2025-09-15 17:49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市场走势分化 沪指跌0.26%报3860.5点 深证成指涨0.63%报13005.77点 创业板指涨1.52%报3066.18点 [1] - 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23034亿元 较此前一日减少2452亿元 [1] - 场内近3400股下跌 保险、银行、酿酒、券商等板块疲弱 [1] - 港股恒生指数尾盘探底回升 恒生科技指数涨近1% [1] 汽车产业链表现 - 汽车产业链股强势拉升 豪恩汽电涨约12%盘中20%涨停续创新高 万向钱潮、浙江世宝、征和工业、路畅科技等均涨停 [4] - 八部门联合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推动智能网联技术产业化应用 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 [6] - 政策端对L3车型松绑 智能化将成为车企重要差异化竞争优势 [6] 储能概念股表现 - 储能概念股崛起 宁德时代一度涨逾14% 阳光电源盘中大涨超11% 均创历史新高 [1] - 宁德时代全日成交255.9亿元 阳光电源成交213.6亿元 分别位居A股成交额第一、第二位 [1] -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三年内全国新增装机容量超1亿千瓦 2027年底达1.8亿千瓦以上 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8] - 2024年累计装机7376万千瓦 三年或实现装机2.44倍增长 [8] - 上半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达240GWh 同比增长106% [9] - 预计2025-2027年国内储能新增装机达到130GWh、160GWh、210GWh [9] 半导体板块表现 - 半导体板块走势活跃 圣邦股份20%涨停 纳芯微涨超10% 上海贝岭涨停 思瑞浦涨近10% 海光信息涨超5% [10] - 美国商务部将23家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 其中13家为半导体企业 [13] - 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13] - 反倾销调查聚焦通用接口和栅极驱动芯片 本土厂商有望迎来更好市场环境 [13] 个股异动表现 - 药捷安康尾盘飙涨超110% 近4个交易日累计暴涨近500% [2][15] - 公司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联合氟维司群治疗乳腺癌获临床默示许可 [17] - 公司于9月8日调入港股通标的名单 [16]
每日收评创业板指冲高回落涨1.52%,游戏、无人驾驶概念联袂领涨,低价股板块反复活跃
搜狐财经· 2025-09-15 17:37
智通财经9月15日讯,市场走势分化,沪指窄幅震荡,创业板指冲高回落。沪深两市成交额2.28万亿, 较上一个交易日缩量2458亿。盘面上,市场热点快速轮动,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3300只个股下跌。 从板块来看,游戏板块集体上涨,星辉娱乐20cm涨停。汽车产业链板块上涨,浙江世宝等多股涨停。 储能概念股表现活跃,宁德时代、阳光电源双双创历史新高。下跌方面,文化传媒大跌,果麦文化跌超 10%。截至收盘,沪指跌0.23%,深成指涨0.63%,创业板指涨1.52%。 板块方面 板块上,游戏板块涨幅居前,星辉娱乐、完美世界涨停,巨人网络、三七互娱、恺英网络、冰川网络等 个股涨幅居前。 随着出海、人工智能成为游戏公司"反内卷"、降本增效、实现高毛利的关键力量,公募基金对游戏赛道 的重仓力度也不断强化。今年第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对传媒股的配置主要指向游戏赛道。一方面AI所 带来的科技产业周期的快速发展,行业未来改善的增量空间更大。另一方面,国内游戏厂商通过出海, 抢占市场份额,寻求第二增长逻辑。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虽然游戏板块没有AI算力方向那么令人瞩目,但像巨人网络、吉比特等个股年内 涨幅均实现翻倍。故在配置性资金持续涌入 ...
影视股龙头,涨停,“7天4板”
中国证券报· 2025-09-15 16:40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指数下跌0.26% 深证成指上涨0.63% 创业板指上涨1.52% 市场全天成交额23031亿元 较上日缩量2452亿元 [1] - 前期热点算力板块调整 新能源板块表现强势 储能概念股活跃 [1] - 游戏 影视院线 汽车零部件等板块涨幅居前 [1] 汽车零部件板块 - 板块整体大涨 浙江世宝 朗博科技等近10股涨停 [1][3] - 开特股份上涨13.56%至36.60元 豪恩汽电上涨11.96%至178.15元 安徽凤凰上涨10.34%至23.68元 山子高科上涨10.11%至3.05元 索菱股份上涨10.06%至5.58元 万向钱潮上涨10.05%至8.65元 浙江世宝上涨10.02%至13.51元 [4][5] - 主要受两大政策催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获多家车企响应 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年汽车销量目标3230万辆(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1550万辆(同比增长约20%)[5][6] - 政策推动缩短货款账期 促进产业链规范发展 同时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 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 [6] - 智能化成为车企重要差异化竞争优势 智能网联长期成长逻辑强化 [7] 影视院线板块 - 板块表现活跃 中国电影涨停(成交额34.27亿元 总市值395.4亿元)实现"7天4板" 幸福蓝海涨超10%至32.20元 捷成股份上涨5.95%至6.05元 横店影视上涨4.07%至18.68元 万达电影上涨3.18%至12.32元 [1][8][9] - 受国庆档期催化 《只此青绿》《731》《同甘共苦》等多部影片集中上映 其中《731》预售票房超6400万元 猫眼想看人数超440万人 [12] - 2025年大盘票房突破400亿元(历时256天 比2024年提前76天) 8月全国电影票房和观影人次同比分别增长48.6%和66.9% [12] - 国庆假期共8天(10月1日至8日) 历史档期票房表现可观 文旅消费券和政策支持有望刺激观影需求 推动行业复苏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