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化
icon
搜索文档
汽车新消费研究框架:悦己需求加速,技术驱动供需共振
长江证券· 2025-07-01 07: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电动智能化赋能自主品牌崛起,叠加Z世代成为当前汽车消费主力,需求侧消费者更注重个性化需求,供给侧电动智能化创造更多供给个性功能,供需侧共振,汽车新消费理念加速 [9] - “以用户为中心”的需求升级与技术创新将成为汽车新消费趋势下的核心,电动化、智能化、个性化与服务生态化的深度融合将成为长期以来汽车行业的主流趋势 [9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传统汽车模式单一,制约情绪价值赋能 - 传统汽车产品设计路径单一,缺乏情感连接,燃油车时代产品端竞争围绕“硬件性能”展开,各品牌车型参数差异小,难形成品牌认同,智能电动车时代“情感交互”成核心卖点 [14] - 传统车企以硬件销售为核心,售前售中体验环节薄弱,销售流程以硬件交付为核心,服务流程聚焦转化效率,缺乏系统性体验支撑,新势力车企客户服务体系更完整,传统4S店模式满意度仅36% [19] - 传统主机厂售后服务链路分散,难以构建持续体验,售后以经销商为核心触点,渠道结构单一,数字化程度有限,新能源主机厂多维触点覆盖更高,服务能力更强 [24] - 消费者价格敏感度下降,品质追求取代刚需导向,购车热情和信心增加,注意力向更高价位车型转移,“提高生活品质”成主要购车驱动力,非理性因素在购车决策中权重上升 [27] 从技术到服务,Z世代悦己个性需求得到充分释放 - Z世代成为车市消费重要力量,预计2025年销量提升至四五百万辆,占比超20%,助推车市消费向新型需求升级 [33] - Z世代强化“悦己”新消费理念,个性需求加速释放,新消费注重情绪价值,消费者更愿为“情绪”买单,新消费趋势影响汽车消费市场 [37] - 电动化下,差异化的根本技术要素不复存在,电动车核心零部件门槛相对较低,同级电动车难进行差异化竞争,电机输出特性与发动机不同,可提供独特低速段加速度 [44] - 智能化成为差异化核心抓手,电动化后半场智能化接力,L2+渗透率加速上行,推动汽车产业变革,智能汽车发展遵循特定路径和逻辑,拥有OTA能力 [45] - 智能化在消费决策中愈发重要,超半数汽车消费者将智能化水平作为购车关键考量因素,追求先进自动驾驶体验、智能座舱环境和个性化驾驶乐趣 [48] - 新消费注重个性化表达和外观,部分车型可自定义日行灯语、尾灯情绪表达,满足情感需求,部分车型外观设计对年轻群体有吸引力,颜色搭配丰富满足个性化需求 [53] - 场景探索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部分车型推出会议模式、打造亲子娱乐空间、满足越野和露营需求等,拓展汽车第二空间可能性 [57] 新消费驱动产业变革,主机厂从“硬件制造商”到“科技公司+服务商” - 商业模式转型,直营模式取代传统4S店,特斯拉引领汽车直营模式,省去经销商,简化购买流程,降低用户成本,电动车新势力纷纷采用 [67] - 盈利结构升级,软件和服务收入提升,以特斯拉为例,软件服务收入稳定增长,递延收入是衡量FSD软件收入的重要指标,软件功能交付带动递延收入变化 [72] - 新消费时代,主机厂铸造三重核心壁垒,以小米汽车为例,技术壁垒方面电机电控技术领先,生态壁垒方面智能座舱实现人车家全生态体验,用户壁垒方面借助广大小米生态用户打开市场 [73][77][81] 投资建议 - 主线一为智能化与电动化的核心部件(技术驱动型),重点推荐伯特利等 [97] - 主线二为用户运营与服务增值的创新型企业(模式创新型),重点推荐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等 [97] - 主线三为场景融合与生态协同的综合型企业(场景融合型),重点推荐小米集团、赛力斯等 [97]
企业竞争图谱:2025年E-bike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头豹研究院· 2025-06-30 20:5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E-bike行业以蓄电池为辅助能源,是城市短途和环保出行选择,技术创新推动产品智能化和性能提升,但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和产品差异化明显,未来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将驱动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6] - 中国E-bike市场规模受政策、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等因素影响,2020 - 2023年持续增长,2024年下滑,未来年轻消费者需求和外卖、快递等行业需求将推动市场规模扩大 [6][33][34][35] - 行业产业链上游为核心零部件制造,中游为整车制造,下游为销售与服务,各环节有不同特点和关键因素 [19] - 行业竞争格局分为两个梯队,市场趋于饱和进入存量竞争,消费需求分化,政策、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影响格局变化,出海成为重要增长方向 [41][44][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E-bike行业概况 - E-bike指以蓄电池为辅助能源,具备脚踏骑行能力,能实现电助动或电驱动功能的两轮自行车,是短途出行灵活便捷选择,顺应环保趋势 [6] - 按外观和用途可分为标准型、折叠型、越野型和载货型,各有适用场景 [7][8][9][11] - 行业特征包括技术驱动、市场竞争、需求多样化,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智能化和性能,市场竞争激烈,需求场景和用户群体广泛 [11][12][13][14] E-bike发展历程 - 萌芽期(1881 - 1998年):E-bike初步问世,技术摸索,市场接受度有限 [16] - 启动期:技术进步使行驶里程增加,受“禁摩令”“非典”等因素影响,市场需求大增,形成三大产业集聚地,市场成熟,产品种类丰富 [17] - 高速发展期:蓄电池和电机性能提升,成本下降,“新国标”实施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共享电动自行车出现但受规范 [18] E-bike发展现状 - 产业链上游为核心零部件制造,中游为整车制造,下游为销售与服务 [19] - 上游零部件制造中电池是关键,锂离子电池逐渐占主导,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成本和竞争力,供应安全受关注 [20] - 下游销售渠道包括线上平台、线下实体店和共享出行平台,完善的售后服务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 [21] E-bike行业市场规模 - 2020 - 2023年:受政策、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等因素影响,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新国标”落地释放红利,海外市场成为驱动力 [33] - 2024年:受竞争压力和产业升级转型影响,市场规模下滑,保有量高,需求稳定,安全隐患降低购买意愿,政策刺激减缓下滑趋势 [34] - 未来:市场消费群体年轻化,偏好智能化产品,城市交通拥堵使E-bike在多领域需求增长,智能化技术和电池技术突破推动市场规模扩大 [35][37] 政策梳理 - 《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鼓励和支持低碳交通工具普及,推动交通系统绿色化 [39] -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促进经济结构绿色转型,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39] - 《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推动交通运输装备低碳转型,降低碳排放,提升能源效率 [40] - 《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鼓励消费者购买高能效、节能产品,促进节能减排 [40] - 《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传统产业进行绿色低碳优化和重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40] 竞争格局 - 第一梯队以中国头部品牌主导,包括雅迪、爱玛、台铃等,销量超200万台,雅迪年销量超千万台;第二梯队新势力品牌崛起,九号2024年销量突破200万台 [41] - 市场层面:市场趋于饱和,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消费需求分化,企业需推出差异化产品 [41] - 政策层面:“新国标”和“禁摩限电”政策影响市场,安全监管促使格局变化,以旧换新政策影响市场份额 [42][43] - 技术层面:智能化成为差异化竞争关键,锂电池普及促使企业加大电池技术研发投入 [44] - 出海成为重要增长方向:本土市场增长空间变小,海外市场需求增加,“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机遇 [45] 上市公司速览 - 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存续,注册资本10000万人民币,法人王家中,经营范围广泛,竞争优势在于技术研发投入大,市场运营和产品质量获消费者信任 [50][51] - 爱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存续,成立时间为938361600000,经营范围包括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制造、销售及相关服务,竞争优势显著,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品牌建设、销售与服务、产业链等方面表现出色 [53][57]
商用车的“智电革命”全面提速,中集车辆发力纯电动头挂列车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6-30 15:01
商用车智电革命提速 - 2025年1-5月国内新能源重卡累计销售6.12万辆,同比大涨195%,5月单月销量1.51万辆创同期新高,同比增190.7% [1] - 行业电动化布局完成后,智能化将成为下一阶段竞争焦点,政策支持"车路云一体化"发展 [1][14] - 中集车辆作为半挂车龙头,在第三次创业中重点布局纯电动头挂列车,探索全价值链推广 [1][10] 纯电动头挂列车市场前景 - 2025年新能源重卡销量预计18万-20万辆,2030年或达65万辆,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 [4][8] - 纯电动头挂列车(EV-RT)通过优化头挂协同设计,实现能耗降低37.7%,经济性、安全性显著提升 [6][10] - 2024年BEV重卡上险7.7万辆,渗透率13%,2025年预计达23%,长期顶点或为30-35% [7][8] 中集车辆战略布局 - 国内首家将新能源技术应用于"牵引车+半挂车"领域,2023年推出纯电动搅拌车,2024年推出J-RT1.0批量投入西安市场 [10] - 2025年成立"汉诺威计划",完成EV-RT2.0顶层架构,开发工程型与物流型两大产品线,适配不同场景需求 [12] - 通过主挂一体化技术解决制动响应差等行业难题,在四大技术领域建立竞争优势 [17] 智能化与产业协同 - 商用车智能化聚焦效率提升与成本降低,政策推动20个城市开展"车路云一体化"试点 [13][14] - 投资卡尔动力和眸迪科技,布局无人驾驶与智慧物流,签订1000辆智能编队卡车订单 [19][21] - 规划纯电动头挂列车+无人驾驶挂车的智能化物流模式,构建"人-车-路-云"生态 [23]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电动牵引车带动挂车轻量化、智能化需求,挂车价值量显著上升 [25] - 中国智慧交通市场规模2024年达2564亿元,2031年或达4344亿元,潜力巨大 [14] - 中集车辆凭借研发与渠道优势,有望在纯电动趋势下提升市占率与单车价值 [25]
跨界收购亦高光电,秦安股份停牌前股价异动引关注
IPO日报· 2025-06-30 13:49
公司停牌与收购计划 - 公司股票自6月30日起停牌,预计不超过10个交易日,因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亦高光电99%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 [1] 公司主营业务与业绩表现 - 公司成立于1995年,2017年上市,主营汽车发动机核心零部件(气缸体、气缸盖、曲轴等),客户包括长安福特、长安汽车、中国一汽、吉利汽车、理想等主流车企 [2] - 2024年营收16亿元(同比下滑8 04%),净利润1 73亿元(同比下滑33 7%),创2018年后首次双降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 97亿元(同比下滑28 59%),净利润3279万元(同比下滑32 73%),主因行业竞争加剧、铝铜等原材料涨价(铝+4 87%、铜+11 29%)导致采购成本增加575 84万元 [3] 收购标的与战略转型 - 标的公司亦高光电成立于2020年,注册资本6862 15万元,专注触摸屏、镀膜导电玻璃及真空镀膜产品研发,涉及玻璃深加工和镀膜技术开发 [4] - 标的股东结构:深圳市远致星火私募股权基金(深圳市国资委实控)持股20 13%为第二大股东,法定代表人饶亦然关联多家企业,总经理李俊华持股1 22%,研发总监尤俊衡持股0 40% [4] - 收购意图为切入汽车智能化领域,标的技术可与公司现有客户资源互补,拓展车载显示屏等增量市场 [4] 市场反应与交易疑点 - 公告前6月27日公司股价异动,盘中涨停,收盘16 48元/股(单日涨7 85%),创七年新高 [4] - 交易疑点包括:未收购100%股权、传统汽车零部件商跨界光电领域的协同性、业绩压力下的收购动机 [5]
日本汽车零部件行业2025年投资持续增长,背后原因何在?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30 11:05
日本汽车零部件行业投资增长 - 日本30家主要汽车电子零部件企业2025年度设备投资总额达1.3477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4%,显示出行业对AI、电动化等领域的强劲信心 [1] - 村田制作所2025财年设备投资额提升至2700亿日元,较上年增长50%,目标是实现2027财年2万亿日元营业收入 [2] - 丰田集团旗下7家主要零部件供应商2025财年研发总投入预计增长6%至1.22万亿日元,资本总投入超1万亿日元,电装、爱信等公司研发投入创历史新高 [3] 行业增长驱动因素 -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推动日本零部件需求,2023年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2.33万亿美元,2024年增至2.4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3% [2] - 日本零部件企业与本土汽车制造商深度绑定,如丰田与电装、爱信精机的合作,形成高度协同的产业生态,保障投资稳定性和持续性 [4][5] - 新兴市场如印度乘用车销量达400余万辆,电装、爱信等企业通过本地化生产响应需求,降低物流成本 [8] 新能源汽车市场机遇 - 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中国、欧洲等主要市场销量攀升,带动相关零部件需求 [9] - 日本企业在电动化领域技术优势明显,如松下电池为特斯拉提供高性能电池产品,并计划新建工厂扩大产能 [9] - 行业在技术创新驱动下积极投入电动化、智能化研发,政策支持降低研发成本并引导投资方向 [9] 未来竞争力展望 - 行业需强化技术创新能力、拓展新兴市场、优化产业结构,以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保持竞争力 [10] - 日本零部件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技术积累和创新优势是关键,市场需求变化和政策利好为投资提供动力 [9][10]
揭秘安全密码—东风本田电动科技体验营点亮泉城济南
齐鲁晚报· 2025-06-29 15:06
产品展示 - 东风本田纯电家族全阵容亮相济南世茂广场,包括东风本田S7、猎光e:NS2、灵悉L三款车型,完整呈现品牌纯电产品体系 [2] - 东风本田S7采用"光影之刃"设计理念,打造极具辨识度的锋锐车身 [2] - 猎光e:NS2采用猎装轿跑造型,低趴车头与溜背式车顶勾勒运动姿态 [2] - 灵悉L以"数字座舱"为核心,配备多屏联动系统与智能语音助手 [2] 技术性能 - 东风本田S7具备50:50黄金车身配重比,提供流畅操控感 [4] - 配备ADS全时自适应减震系统和"零晕感调校技术",提升驾驶舒适性 [4] - 采用电子外后视镜,有效解决传统后视镜眩光问题 [4] - 2930mm轴距提供宽敞座舱空间,配备零压感麂皮座椅和加热通风功能 [6] - 1.85㎡可调光天幕可智能调节透光度 [6] 安全性能 - 车身结构中1500MPa航空航天级热成型钢占比达25%,应用于AB柱、门槛梁等关键部位 [7] - 980MPa高强度钢应用占比超50% [7] - A柱采用5层钢板结构,车身扭转刚度达4万+N・m/deg [7] - 碰撞测试显示:正面100%碰撞仅使铝合金防撞梁形变,正面小偏置碰撞前舱纵梁不变形 [9] - 侧面碰撞后B柱无损伤,5吨钢卷砸向A柱未造成形变 [9] - 配备11个安全气囊,碰撞时自动弹开车门把手、切断高压电、接通SOS系统 [9] 市场活动 - "实不相瞒,实力不想瞒"电动科技体验营已先后在武汉、太原、济南三地举办 [11] - 活动通过解剖车展示、试驾体验等方式,向消费者直观展示产品技术实力 [11] - 未来将继续在其他城市开展该系列体验活动 [11]
【重磅深度】2025H2汽车投资策略——破旧立新
2025H1汽车行业复盘 - 汽车基本面韧性依然足,AI成长风格标的表现超出预期 [2] - 汽车机器人板块表现最佳,其次乘用车/两轮车/重卡表现可圈可点 [2] - 红利风格相比AI成长风格标表现相对不足 [2] - 乘用车板块中零跑汽车/小鹏汽车/比亚迪/吉利汽车/江淮/理想录得正超额涨幅 [24] - 零部件板块中人形机器人相关标的涨幅居前 [88] 2025H2汽车行业展望 - 电动化行业红利接近尾声,智能化行业红利正在努力衔接 [3] - 商用车/两轮车等子版块成为好的投资补充领域 [3] - 选股思路为寻找穿越周期α品种和坚定拥抱下一轮产业趋势(智能化+机器人) [3] - 预计2025年乘用车内需销量2366万辆(同比+3.9%),新能源内需销量1432万辆(同比+33%) [5] - 预计2025年具备城区NOA功能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可达26%,同比+15pct [63] 2025H2投资策略调整 - 增加红利风格品种权重 [4] - 红利&好格局风格优选包括客车(宇通客车)+重卡(中国重汽H)+两轮车(春风动力)+零部件(福耀玻璃+星宇股份) [4] - AI成长风格优选包括乘用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华为(赛力斯+上汽集团)),零部件(地平线机器人+拓普集团) [4] - 相比2025H1,下半年核心调入3个标的【理想汽车/星宇股份/春风动力】,调出3个标的【德赛西威/伯特利/新泉股份】 [17] 智能化发展趋势 - 国产芯片加速上车,降本增效推动新一轮智驾平权 [94] - 优选智驾相关度高且壁垒高的智能化赛道标的:芯片+算法【地平线机器人】/【黑芝麻智能】,域控制器【德赛西威/知行科技】,底盘【伯特利/耐世特】 [94] - 小鹏汽车下半年看点包括自研图灵芯片上车+超大参数大模型上车,智驾体验效果大幅提升 [67] - 理想汽车下半年看点包括纯电系列SUV:18+16陆续新车上市和VLA大模型上车的效果 [73] 人形机器人产业 - 人形机器人0-1阶段,行情极致演绎 [100] - 优选环节/客户卡位标的:拓普集团、北特科技、福达股份、蒙能股份、均胜电子、中鼎股份等 [100] - 增长较为明显的主要在灵巧手+轻量化方向 [103] - 特斯拉机器人GEN3发布为机器人板块下一个重要节点 [103]
雷克萨斯新能源项目在沪正式开工 预计2027年下线投产
证券时报网· 2025-06-27 21:28
项目概况 - 雷克萨斯新能源项目在上海市金山区正式开工 预计2026年8月竣工 2027年下线投产 年产能10万辆 [1] - 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时两个多月 体现高效率推进 [1] - 项目由丰田汽车独资设立 涵盖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生产 [1] 战略意义 - 项目是丰田汽车在中国市场布局的重要战略举措 有助于实现电动化、智能化战略转型 [2] - 将为上海市及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 - 金山区正努力承接项目的辐射带动效应 推动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 [2] 本地化布局 - 项目计划实现95%以上零部件本地采购率 [2] - 丰田中国智能电动部门加速本地研发体系建设 应对中国智能驾驶技术快速发展趋势 [2] 区域产业基础 - 金山区拥有159家汽车产业链企业 涵盖研发设计、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等环节 [3] - 金山区依托长三角地理中心区位优势 加快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 [3] 品牌背景 - 雷克萨斯是丰田旗下豪华汽车品牌 2019年在华累计销量突破100万辆 [1] - 品牌曾用十几年时间在北美销量超越奔驰、宝马 [1]
惠州3家企业上榜2025中国汽车供应链百强
南方都市报· 2025-06-27 18:28
行业趋势与变革 - 汽车产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转型,重塑行业面貌和全球供应链格局 [3] - 新四化趋势催生三电、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新价值高地,零部件产业链价值分布重塑 [5] - 整零协同模式变革,零部件企业需具备系统级解决方案能力和灵活合作模式 [5] - 全球汽车供应链Top10企业相对固化,仅3家实现正增长,增长主要依靠并购、新型业务和区域机会 [5] 中国汽车供应链表现 - 2025年1-5月中国汽车整车出口249万辆同比增长7.9%,新能源汽车出口85.5万辆同比增长64.6% [6] - 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结构变化,整车出口首次超过零部件出口 [6] - 全球汽车供应链Top100中中国企业新增3家,长三角区域集群显现 [5] - 德赛西威2024年供应链收入276.18亿排名中国第14位上升7位,全球排名93位下降32位 [3] - 亿纬锂能2024年供应链收入191.67亿排名中国第30位下降15位 [3] - 华阳集团2024年供应链收入93.08亿排名中国第55位上升9位 [3] 全球供应链研究 - 《2025全球汽车供应链核心企业竞争力白皮书》覆盖全球350多家供应链企业数据 [3] - 白皮书提供全球Top100和中国Top100供应链榜单,揭示产业竞争格局 [3] - 白皮书为国际企业了解中国供应链优势和寻找合作伙伴提供重要信息 [3] 企业发展战略 - 领先零部件企业加快全球布局,紧跟汽车出海大势开拓新增长空间 [5] - 中国企业增长主要依托智能化和国际化布局 [5] - 零部件企业需应对地缘政治影响,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寻找新机遇 [6]
新任CEO上任就审查长期战略计划,“第一把火”能否“烧”出发展新思路?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7 16:40
新任CEO战略调整 - Stellantis新任CEO Antonio Filosa宣布对公司长期战略规划"Dare forward 2030"进行审查,该规划由前CEO唐唯实提出,目标是2030年实现净销售额翻倍并保持两位数营业利润率[2] - 公司2024年在美国和欧洲遭遇重大商业困难,被迫放弃年度目标并导致前CEO离职,新任CEO的战略审查被视为扭转局面的关键举措[2] - 新CEO提出四大优先事项:战略规划审查、优质产品推出、质量管控和执行力提升[3] 电动化战略调整 - 原计划在欧洲实现100%电动化销量、美国50%电动化销量,但近期克莱斯勒和阿尔法·罗密欧放弃2030全电动化目标,电动版Ram1500上市时间从2024年推迟至2027年[3] - Jeep Compass电动版生产因加拿大工厂改造暂停而前景不明[3] - 2025年Q1美国市场电动车型表现疲软:Jeep Wagoneer S销量仅2595辆,道奇Charger Daytona EV销量下滑49%,插混车型Wrangler 4xe和Grand Cherokee 4xe销量分别下降48%和12%[7] 市场表现与挑战 - 2024年全球销量568.5万辆(同比下降4.99%),欧洲销量257.7万辆(同比下降5.01%,市场份额从17.5%降至16.4%),北美销量152.7万辆(同比下降14.31%),营业收入635亿欧元,调整后营业利润率4.2%,市场份额7.8%[7] - 中国市场销量4.6万辆(同比下降29.23%)[7] - 电动车型因软件开发问题延迟上市导致产品线空档期[7] 品牌与成本战略 - 可能对旗下14个品牌进行深度评估,资源向Jeep、标致、雪铁龙等高潜力品牌集中,边缘品牌或面临出售/停产[8] - 此前激进成本削减(裁员/精简平台/剥离资产)短期改善财务但长期抑制市场份额增长,高定价策略影响消费者接受度[8] 未来发展方向 - 需加大电动化研发投入,突破电池技术(能量密度/成本/续航),加快推出覆盖细分市场的电动车型(如小型电动SUV/电动MPV)[9] - 智能化是核心方向,建议与谷歌/英伟达合作开发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系统[9] - 需构建统一企业文化,消除"前FCA/前PSA"标签,建立尊重和开放沟通的文化机制[4] 高管背景与任命 - Antonio Filosa拥有25年汽车行业经验,曾领导Jeep品牌(推动Avenger等畅销车型)和巴西工厂项目,使巴西成为Jeep海外最大市场[6] - 2025年6月23日正式就任CEO,此前担任北美/南美首席运营官兼首席质量官[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