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达峰
icon
搜索文档
次新股说(2025第7期):本批海博思创、华之杰、中力股份等值得重点跟踪
开源证券· 2025-10-20 16:43
核心观点 - 本报告重点跟踪本批次新股中的三家行业龙头企业:海博思创(电化学储能)、华之杰(电动工具零部件)和中力股份(电动叉车)[1] - 三家公司均在其各自领域占据领先市场地位,并受益于行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具备显著的成长潜力 [1][2][3] 海博思创 (688411.SH) 总结 - 公司是国内电化学储能系统解决方案的头部企业,为“源-网-荷”全链条客户提供产品 [1][12] - 公司在国内储能系统集成市场占据领先地位,2021年、2022年国内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一,2023年排名第二 [12][75] - 储能系统是公司核心产品,2022至2024年营收占比均超过93% [13]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0年的3.70亿元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82.7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7.38% [16] - 全球储能市场前景广阔,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全球储能装机容量将突破270GW,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40% [1] - 公司拥有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线,并致力于通过数字化和AI技术赋能储能解决方案 [1][69] 华之杰 (603400.SH) 总结 - 公司是电动工具零部件市场的领先企业,并基于核心技术向锂电园林机械、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新领域拓展 [2] - 2025年1月以来,全球电动工具行业需求持续复苏,公司海外订单量持续增长,在客户中的采购份额得到提升 [2] - 公司凭借“一体化交付能力”优化客户服务和新产品布局,竞争力不断增强 [2] 中力股份 (603194.SH) 总结 - 公司是中国电动叉车行业龙头,连续12年电动仓储叉车产销量第一,连续6年锂电叉车产销量第一 [3] - 公司正朝机器人搬运方向推进,2025年上半年智能搬运业务快速突破,已补全机器人十大系列51款智能产品 [3] - 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已完成泰国曼谷工厂建设规划,并与德国永恒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出联合品牌 [3]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电化学储能行业:行业逻辑正从价格导向转向价值导向,新型储能从配套角色转向主动支撑电力系统 [1];政策环境利好,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发布约2160余项储能相关政策,26省市制定的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目标总规模达86.6GW,远超国家30GW的目标 [38];电化学储能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快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是行业焦点 [52][55] - 电动工具行业:全球需求处于复苏过程,智能化程度提升促进零部件行业发展 [2] - 电动叉车行业:行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物流行业发展和海外市场需求广阔 [3];中国锂电叉车销量从2017至2023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86.93% [41]
能源资产证券化空间持续拓展
中国能源报· 2025-10-20 11:26
文章核心观点 - REITs正成为清洁能源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拓宽融资渠道的重要金融工具,并为投资者提供参与绿色转型的稳定收益通道 [1][3] - 清洁能源REITs市场扩容提速,已发行产品展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现金回报 [4][5][6] - 市场投资逐渐理性,二级市场表现承压,投资者关注经营性现金流的可持续性及风险补偿 [7][8][9] - 行业处于由“试点探索”迈向“规范扩容”的关键阶段,未来绿色空间广阔,将强化连接产业发展与资本支持的桥梁功能 [10][11][12] 市场扩容与规模 - 国内能源基础设施REITs已达8只,总募资额约200亿元 [3] - 2024年以来清洁能源REITs领域迎来密集发行期,类型涵盖风力、光伏、水力及燃气发电 [5] - 2025年8月华夏华电清洁能源REIT上市使产品总数扩大至8只 [11] 市场表现与盈利能力 - 能源REITs溢价率在19.36%—98.08%之间,反映出市场高估值和对行业前景的看好 [5] - 2024年中信建投国家电投新能源REIT实现营业收入9.03亿元、净利润2.89亿元,位列全市场首位 [5] - 华夏特变电工新能源REIT全年结算电量2.5亿千瓦时,电价和收益均高于发行评估水平 [5] - 明阳智能新能源REIT基础项目风电场设备可利用率达99.61%,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5] 收益分配与现金流 - 中信建投国家电投新能源REIT在2024年三次实施收益分配,累计分配金额约6.77亿元,超额完成目标值111.1% [6] - 截至2024年底,多数清洁能源REITs二级市场价格较年初实现较大涨幅,流动性指标位居全市场前列 [6] - 远景能源ABS的底层资产河北魏县恒朋风电项目上网电量1.5亿度,收入可利用率高于95% [11] 二级市场动态与风险关注 - 立新能源成功发行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规模12.26亿元,以2.45%的低发行利率获得全额认购 [8] - 二级市场整体承压,例如工银蒙能清洁能源REIT全月下跌7% [8] - 对能源REITs投资需关注经营性现金流的可持续性,以及资源与市场消纳的波动性影响 [8] 政策与运营管理支持 - 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明确鼓励加快清洁能源类REITs申报,释放持续支持信号 [8] - 多家券商与基金管理人探索通过运营管理优化提升底层资产效率,如中信建投明阳智能新能源REIT建立监督与激励制度 [9] - 中信建投明阳智能新能源REIT 2024年基础设施项目发电量约3.88亿千瓦时,设备可利用率达99.61% [9] 行业前景与发展趋势 - 能源环保REITs正成为资本市场助推实体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创新实践 [11] - 远景能源ABS的扩募计划已提上日程,有望年内完成 [11] - 未来能源环保REITs将围绕资产质量提升、规模有序扩大、运营模式创新及投资者结构完善等领域持续深化 [12]
总书记的关切·落地的回响 | 久久为功,“APEC蓝”成为“北京蓝”
人民日报· 2025-10-20 11:13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通过长期系统性的污染治理和绿色转型,成功将“APEC蓝”这一短暂现象转变为“北京蓝”常态,空气质量实现显著改善 [3][4][5][9] 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 北京采用PM2 5源解析 实施煤改电 煤改气 整治散乱污企业 淘汰老旧车辆等精准举措 [5] - 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感知网络和大气走航监测车进行实时机动监测 [5]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启动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机制 覆盖城市从2+26个调整为2+36个 [7] 污染治理成效 - 北京PM2 5平均浓度从2013年水平降至2024年的30 5微克每立方米 下降65 9% [9] -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 5平均浓度2024年降至29 3微克每立方米 连续5年稳定达标 [7] - 2013年以来全国重污染天数减少超90% [7] 绿色转型与产业发展 - 中国构建全球最大 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7] - 累计淘汰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 钢铁产能3亿吨 水泥产能4亿吨 [7] - 新能源公交车占比提升至80%以上 [7] - 中国向全球提供60%的风电设备和70%的光伏组件设备 [9] 国家战略与全球合作 - 中国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 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8] - 与40多个发展中国家签署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 [9] - 在联合国宣布到2035年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的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 [9]
无锡鼎邦总经理王凯:专注石化换热设备 以技术锚定多元化未来
中国证券报· 2025-10-20 08:43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石化换热设备细分赛道的龙头,拥有20余年的行业经验,客户包括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国内外石化巨头 [1][3] - 公司产品包括换热器和空冷器两大系列,主要应用于原油制备成品油及基础化工原料制备的装置,起到热量交换、余热回收和安全保障作用 [2] - 公司已形成从产品研发、设计到制造、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并与下游头部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品牌效应不断提升 [3] 技术实力与研发创新 - 公司掌握了油浆蒸汽发生器制造技术、全自动管头焊接技术等一系列自主研发的专业技术,保证产品在超高温、剧毒等多种特殊工况中稳定运行 [4] - 高效换热是公司研发的永恒主题,公司还与华东理工大学、常州大学及国内各大石化设计院保持合作,借助学界力量 [4] - 公司正积极扩展新的应用场景,研发应用于多晶硅制备、生物油制氢等领域的产品,其底层技术共通于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 [4][5] 海外市场拓展 - 公司自2014年起跟随项目出海,产品应用于中亚、非洲、东南亚等多地石化项目,并逐步打开了壳牌、埃克森美孚、道达尔等企业的大门 [3] - 2024年公司独立境外业务有较大提升,海外销售收入超过了1000万元,未来将持续发力,加速与英国石油、雪佛龙等海外大型炼化企业建立合作 [3] 发展战略与企业文化 - 公司秉持长期主义,稳扎稳打,在巩固石化设备领域的同时,准备基于自身能力把握其他行业的发展机遇 [5] - 公司将人才视为核心竞争力基石,拥有极低的人员流动率,通过稳定的团队和“宽严相济”的企业文化降低管理成本,确保经营目标执行到位 [5] - 公司于2024年4月成功登陆北交所,通过上市夯实管理、新建厂房、更新设备,为未来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5] 行业背景 - 石油石化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 [2] - 中国换热设备产业起步较晚,1963年制造出国内第一台管壳式换热器,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自主开发传热技术的趋势,21世纪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
无锡鼎邦总经理王凯: 专注石化换热设备 以技术锚定多元化未来
中国证券报· 2025-10-20 06:29
公司定位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石化换热设备细分赛道的龙头,产品得到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国内外石化巨头的青睐[1] - 公司专注于石化领域换热设备,产品包括换热器和空冷器两大系列,主要应用于原油制备成品油及基础化工原料制备的装置[2] - 公司已与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并成功开拓海外市场,2024年独立境外业务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3] 行业发展与技术背景 - 中国换热设备产业起步较晚,1963年制造出国内第一台管壳式换热器,21世纪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 - 换热设备在石油石化行业中起到热量交换、余热回收和安全保障作用,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助力节能降碳[2] 核心竞争力与技术优势 - 公司掌握了油浆蒸汽发生器制造技术、全自动管头焊接技术等一系列自主研发的专业技术,保证产品在特殊工况中稳定运行[4] - 公司注重技术创新,研发永恒主题是高效换热,并与华东理工大学、常州大学等学界力量合作[4] - 公司凭借深厚的研发积累,正积极扩展新的应用场景,研发应用于多晶硅制备、生物油制氢等领域的产品[4] 发展战略与未来规划 - 公司在国内市场稳固的基础上,正加码开拓海外市场,加速与英国石油、雪佛龙等海外大型炼化企业建立合作[3] - 公司秉持长期主义,在明确下游市场前重心依然在石化设备领域,对新领域的拓展基于自身已有能力[5] - 公司于2024年4月登陆北交所,通过上市夯实管理、新建厂房、更新设备,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5] 企业文化与人才管理 - 公司将人才视为核心竞争力的基石,营造“宽严相济”的企业文化,人员十分稳定,流动率极低[5] - 公司不通过裁员、降薪应对行业周期变化,拥有一支充分磨合的队伍,能有效执行经营目标并降低管理成本[5]
专注石化换热设备 以技术锚定多元化未来
中国证券报· 2025-10-20 04:13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无锡鼎邦,专注于石化领域换热设备,是该细分赛道的龙头[1] - 公司产品得到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国内外石化巨头的广泛认可[1][2] - 公司于2024年4月成功登陆北交所,成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4] 核心产品与技术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换热器和空冷器两大系列,应用于原油制备成品油及基础化工原料制备装置[2] - 产品功能包括将原料加热或将反应后介质冷却,以实现热量交换、余热回收和安全保障[2] - 公司掌握油浆蒸汽发生器制造技术、全自动管头焊接技术等一系列自主研发的专业技术,保证产品在超高温、剧毒等特殊工况中稳定运行[3] - 高效换热是公司研发的永恒主题[3] 发展战略与市场拓展 - 公司初期凭借进入一家石化巨头配套供应商的供应链,正式进入石化换热设备领域[2] - 在国内市场稳固后,公司正加码开拓海外市场,2024年独立境外业务有较大提升,海外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2][3] - 公司计划加速与英国石油、雪佛龙等海外大型炼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3] - 公司积极扩展新的应用场景,正在研发应用于多晶硅制备、生物油制氢等领域的产品,但当前重心仍在石化设备领域[4] 研发合作与核心竞争力 - 公司拥有从产品研发、设计到制造、销售的完整链条[2] - 公司与华东理工大学、常州大学及国内各大石化设计院均有合作,借助学界力量[3] - 客户、产品、技术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而人才被视为这些竞争力的基石[4] - 公司人员十分稳定,流动率极低,拥有一支充分磨合过的队伍,极大降低了管理成本[4] 行业背景 - 石油石化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1] - 中国换热设备产业起步较晚,1963年制造出国内第一台管壳式换热器,21世纪后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 - 换热设备能够提高能源利用率,有效助力下游行业节能降碳,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
北京PM2.5浓度四年再降近两成
北京商报· 2025-10-19 23:40
空气质量改善 - PM2 5年均浓度从2020年的38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的30 5微克/立方米,四年内下降19 7% [1][3] - 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0天,为历年最多,重污染天数降至2天,较2020年减少8天 [3] - PM2 5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大气污染治理成效被誉为“北京奇迹” [1][3] 水环境与生态多样性 - 2024年全市I—Ⅲ类水质河长占比87 2%,相比2020年提升23 4个百分点,增加730公里 [3] - 2020—2024年累计记录各类物种7121种,丹顶鹤、大鸨等野生动物从“稀客”变“常客” [1][5] -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达71 4,生态系统质量稳中有升 [4] 能源结构优化与能效提升 - 2024年万元GDP能耗降至0 163吨标煤,为全国最优,能源利用效率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 [1][8] - 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达17%,相比2020年提高6 6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300万千瓦,增长42% [7] - 外调绿电规模提升至350 4亿千瓦时,实现翻倍增长,绿电占全社会用电量近三成 [7] 工业与交通绿色转型 -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30 8%,万元增加值水耗下降11 3% [7] - 新能源及国五标准以上汽车占比超八成,累计推广新能源车达120万辆 [9] - 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6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0家,国家绿色数据中心18个 [8] 未来发展规划 - 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培育绿色工厂、零碳工厂 [9][11] - 在高精尖产业发展资金中设置绿色低碳发展专项,对工业企业绿色低碳项目给予奖励 [10] - 加快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动建筑绿色发展 [11]
氟化工行业周报:制冷剂趋势不变,积极把握回调后的布局机会-20251019
开源证券· 2025-10-19 16:43
好的,我已经仔细阅读并分析了这份氟化工行业周报。以下是根据您的要求总结的关键要点。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看好(维持) [1] 报告核心观点 - 氟化工产业链已进入长景气周期,从资源端的萤石到制冷剂及高端氟材料等环节均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22] - 制冷剂行业景气远未结束,三代制冷剂(HFCs)趋势不变,平均成交价格或将保持长期上行态势 [49] - 尽管本周板块指数出现回调,但建议积极把握回调后的布局机会 [4][22] 行业行情与指数表现 - 本周(10月13日-10月17日)氟化工指数下跌8.97%,收于3789.69点,跑输上证综指7.50%,跑输沪深300指数6.74%,跑输基础化工指数2.30%,跑输新材料指数3.77% [6][24] - 氟化工板块13只个股中,仅1只周度上涨(占比7.69%),12只下跌(占比92.31%),多氟多周涨幅为+7.08% [30][31] 萤石市场行情 - 本周萤石97湿粉市场均价为3,620元/吨,较上周下跌0.44% [7][19] - 10月均价(截至10月17日)为3,631元/吨,同比上涨3.12% [7][19] - 2025年至今均价为3,512元/吨,较2024年均价下跌0.95% [7][19] - 市场在前期冲高后呈现偏稳偏弱运行,供需双方博弈偏强,价格触及下游心理与成本承受极限 [19][34] 制冷剂市场行情 - **三代制冷剂价格整体强势**:截至10月17日,R32、R125、R134a、R410a价格分别为62,500、45,500、53,000、53,000元/吨 [8][20][46] - **价格同比大幅上涨**:相较于2024年,R32、R134a、R410a价格分别上涨64.5%、55.9%、45.2% [46] - **二代制冷剂R22价格大幅回调**:本周价格16,000元/吨,较上周下跌51.52%,较2024年下跌47.5%,剧烈博弈或趋近尾声 [8][20][46] - **出口市场量价齐升**:2025年8月,HFCs单质制冷剂出口额同比+72.8%,其中R32出口量同比+53.7%,出口均价同比+96% [91] 重点公司动态与业绩 - **三美股份**: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5.24-16.46亿元,同比+171.73%-+193.46%,并投资3090万元布局四代制冷剂中试装置 [10] - **东阳光**: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8.47-9.37亿元,同比+171.08%-+199.88% [10] - **永和股份**: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56-4.76亿元,同比+211.59%-+225.25% [10] 投资建议与受益标的 - 推荐标的:金石资源(萤石)、巨化股份(制冷剂、氟树脂)、三美股份(制冷剂)、昊华科技(制冷剂、氟树脂、氟精细) [11][22] - 其他受益标的:东阳光、永和股份、东岳集团、新宙邦等 [11][22]
以废代原”减碳更实在 | 大家谈 如何当好“碳路先锋
中国化工报· 2025-10-17 12:30
行业核心理念 - 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应成为节能降碳主力军 通过“以废代原”方法可将工业废物转化为替代原料资源 兼顾减碳和发展 [1] - 化工企业变废为宝场景无处不在 立足企业实际让“废”替代“原”可避免废物浪费 使减碳变得轻松自如 [2] 华昱能源化工山西有限公司实践案例 - 作为年转化无烟煤200万吨的大型煤化工企业 每年产出同等体量气化粗渣 [1] - 将气化粗渣预处理后替代传统制砖依赖的红黏土 节省处理废渣费用并解决粗渣长期堆放难题 切断红黏土开采运输加工全链条的间接碳排放 [1] - 该项目每年可节省1万吨标准煤 对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5万吨 [1] - 将低甲含硫废醇、精馏废气、干化污泥等废料引入锅炉掺烧 此项年可节约能量1000吨标煤 [1] 潞安化工丰喜集团临猗分公司实践案例 - 年产5万吨三聚氰胺装置每小时副产7吨低品位蒸汽 此前一直处于放空状态 [2] - 通过实施“副产蒸汽发电+冷凝液回收”技改 发电机组将蒸汽转化为电能 每天可发电9600千瓦时 [2] - 用这部分电替代火电 每天能减排二氧化碳约7.06吨 [2] - 利用发电替代外购电节约电费 回收冷凝液回用装置补水减少脱盐水制备量 实现双重降本 [2]
“以废代原”减碳更实在 | 大家谈 如何当好“碳路先锋”
中国化工报· 2025-10-17 11:43
行业核心观点 - 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应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构建绿色低碳经济体系的主力军 [1] - 通过“以废代原”将工业废物转化为替代原料,可以兼顾减碳和发展,打破减碳与发展对立的传统认知 [1] - 化工企业变废为宝的场景无处不在,立足企业实际让“废”替代“原”可避免废物浪费,使减碳变得轻松自如 [2] 华昱能源化工山西有限公司实践案例 - 作为年转化无烟煤200万吨的大型煤化工企业,每年产出同等体量的气化粗渣 [1] - 将气化粗渣预处理后,用其中的细砂替代制砖所需的红黏土,节省废渣处理费用并解决堆放难题 [1] - 该做法切断了红黏土在开采、运输、加工全链条过程中的间接碳排放 [1] - 该项目每年可节省1万吨标准煤,对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5万吨 [1] - 将低甲含硫废醇、精馏废气、干化污泥等废料引入锅炉掺烧,仅此一项年可节约能量1000吨标煤 [1] 潞安化工丰喜集团临猗分公司实践案例 - 三聚氰胺(一期)项目年产5万吨,装置每小时副产7吨低品位蒸汽,此前一直放空 [2] - 通过实施“副产蒸汽发电+冷凝液回收”技改,发电机组将蒸汽转化为电能,每天可发电9600千瓦时 [2] - 用自发电替代火电,每天能减排二氧化碳约7.06吨 [2] - 利用发电替代外购电以节约电费,回收的冷凝液回用装置补水,减少脱盐水制备量,实现双重降本 [2] 减碳与发展的协同路径 - 从身边废物入手,通过合理利用副产品,可实现减碳和降本同步落地 [1][2] - “以废代原”的方法能有效解决废物处置难题,并减少原材料获取过程中的全链条间接碳排放 [1] - 利用副产能源替代外部采购能源,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产生经济效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