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轮储能系统

搜索文档
以未来产业塑造产业未来(人民时评) ——从展会感受中国经济脉动①
人民日报· 2025-06-11 06:14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 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制造、商业服务、医疗卫生等领域展示应用潜力,具身智能成为未来产业新赛道[2] - 飞轮储能系统、朱雀二号火箭、生物制造等技术突破推动储能、航天、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从0到1发展[3] - 安徽合肥聚集全国近1/3量子科技企业,形成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4] 未来产业发展趋势 - 前沿技术驱动的未来产业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代表国际竞争制高点[2] - 科技创新突破产业化应用是形成全球竞争护城河的关键,决定产品话语权与产业定义权[3] - 低空智能飞行器、虚拟数字人、外骨骼等科幻场景正在加速商业化落地[5] 产业生态与要素支持 - 政府引导基金、新兴产业投资母基金及金融机构支持为未来产业提供资金活水[5] - 技术转化需搭建平台促进"书架"与"货架"对接,实现科技成果向新产品新产业的转化[4] - 协同攻关机制帮助解决卡脖子难题,加速技术路线验证与产业化进程[4]
用足用好新型“充电宝”
经济日报· 2025-05-29 02:41
行业动态 - 行业首款液冷一体式移动储能车、可提前15分钟预报燃爆火灾事故的新型储能安全监测平台、能毫秒级响应的飞轮储能系统等前沿解决方案在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亮相 [1] - 新型储能行业朝着多元化、高安全、快响应的方向加速演进 [1] - 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必备基础设施,可平衡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 [1] - 2024年"发展新型储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规定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 [1] 市场规模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突破7000万千瓦,约为"十三五"时期末的20倍 [2] - 我国年均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2亿千瓦,预计"十五五"时期将延续快速增长态势 [2] 行业挑战 - 新型储能项目实际利用率与快速发展态势不成正比,呈现"一边新能源利用率下滑,一边新型储能调用不足"的矛盾局面 [2] - 区域发展不均衡导致储能电站建设与系统需求缺乏匹配,部分地区过剩或不足 [3] - 市场规则不健全导致盈利模式单一,储能在不同时段电量与容量价值无法体现 [3] - 技术储备不完善,长时储能经济性不足,部分储能技术循环寿命和效率有待提升 [3] 发展建议 - 应科学引导新型储能发展规模、布局和建设时序,确保满足系统调节需要 [4] - 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完善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品种,研究完善新型储能价格机制 [4] - 加强技术创新,扩大电池单体容量、提高系统能量密度、延长电池寿命周期 [4] - 重点推动大容量、长周期、构网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 [4] 政策导向 - 《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出台,明确取消新能源强制配储政策 [4] - 新型储能正从政策驱动向市场主导转变,有望从"奢侈品"变成"日用品" [4]
泓慧能源邀您相聚第13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3-23 12:04
公司背景与技术实力 - 北京泓慧国际能源是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飞轮储能行业领跑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和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 [2] - 飞轮技术溯源自航天,拥有20多年研究与应用经验,突破磁悬浮飞轮储能关键技术,掌握系统控制技术并形成系列化产品,填补国内多项空白 [3] - 已授权知识产权证书百余项,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北京市知识产权示范单位 [3] 核心业务与产品线 - 飞轮储能产品包含功率型、飞轮关键电源、能量型、脉冲功率型、MW级功率型五大类 [13] - 功率型应用于轨道交通、石油石化等领域;飞轮关键电源服务于数据中心、半导体等场景;能量型聚焦电网调频;脉冲功率型针对钢厂、高铁等大功率需求 [14] 重大里程碑项目 - 2017-2018年交付成都半导体晶圆工厂16MW动态UPS系统(64台飞轮,6000万元订单),实现国内飞轮储能首次大批量生产 [3] - 2019年向中石油交付钻井能量回收装置,实现日充放电300次,技术获院士专家组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4] - 2022年为中核集团二连浩特风电场提供3台1MW飞轮(国内单体最大并网功率),用于一次调频 [8] - 2024年山西运城200MW/9MWh独立调频储能电站开工(总投资13亿元),孝义100MW智慧储能电站奠基 [9][18] 标准制定与行业影响力 - 牵头制定国内首个飞轮储能系统标准《飞轮储能系统通用技术条件》(2020年发布) [5] - 主导两项飞轮储能国家标准进入报批阶段,2024年发布钢铁行业专用技术规范 [5] - 产品出口欧洲天文台,完成智利项目发货,实现国际突破 [10][18] 研发创新与荣誉 - 2021年开发单台5MW超大功率飞轮产品,2023年通过科技部"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评审 [8] - 荣获2017年"创客中国"全国总决赛一等奖、2018-2020年储能国际峰会技术创新/应用创新TOP10等多项大奖 [11] 行业展会动态 - 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 2025)将于2025年4月举办,展览面积超16万平米,预计800+企业参展,发布500+新品 [1][20] - 公司展位位于A2馆(宁德时代馆),重点展示运城全球最大飞轮调频电站、新疆混合储能示范项目等案例 [1][18]
喜报!储能联盟两项标准入选2024年工信部百项团体标准应用推广典型案例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3-11 17:17
储能行业标准化进展 - 工业和信息化部2025年1月公布2024年团体标准应用推广典型案例名单,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钠离子蓄电池通用规范》和《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系统火蔓延测试方法》2项标准入选[1] - 《钠离子蓄电池通用规范》填补国内钠离子电池领域标准空白,推动钠离子电池在储能、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广泛应用[2] - 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安全性高等优势,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补充和替代[2] - 2023年至2024年,赛西实验室依据该标准完成54个型号钠电产品测试,推动钠离子电池标准化进程[2] - 《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系统火蔓延测试方法》参考美国UL 9540A标准,针对锂离子电池系统火蔓延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为储能系统安全设计提供关键数据支持[3][4]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 成立于2010年,是中国首个聚焦储能领域的社团组织,致力于搭建储能产业创新服务平台[5] - 已形成产业研究、政策推动、活动交流、联盟标准、金融服务五大服务平台[5] - 联盟构建覆盖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飞轮储能、重力储能等多种技术的团体标准体系[6] - 截至目前,联盟已正式发布23条团体标准,另有31条标准正在编制中[6] 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 2025) - 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 2025)将于2025年4月10-12日在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召开[11] - 展览面积超16万平米,预计800+头部企业参展,500+新品发布,吸引专业观众超20万人次[11] - 同期规划40+主题论坛,邀请400+核心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企业及100+国际合作单位参与[11] 储能行业标准化工作 - 联盟在编标准包括电化学储能系统火灾抑制装置、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状态在线监测与评价导则等31项[8] - 已发布标准包括电化学储能系统评价规范、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系统火蔓延测试方法等23项[9] - 标准覆盖储能电站验收、储能系统消防等重要环节[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