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智慧应急行业产业链、相关政策及市场规模分析:智慧应急乘数字化东风强势崛起,中国方案借"一带一路"赋能全球安全治理[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3 10:06
行业概述 - 智慧应急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紧急事件进行预测、响应、处置和恢复重建的全过程管理,核心在于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应急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强调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合作[2] - 智慧应急主要分为培训演练类、辅助决策类、监测预警类、灾后重建类、救援处置类、指挥调度类[2] - 行业正从单一技术应用转向全链条生态构建,从"经验式"向"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转变[2][6]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芯片、传感器、电子元器件、服务器、无人机、机器人等硬件设备,以及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软件与技术[4] - 产业链中游为智慧应急系统集成与服务环节[4] - 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政府与公共事业、工业、社区与城市等领域[4] 相关政策 - 政策框架以《"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为核心,明确提出到2035年全面实现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新格局[8] - 2025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出健全自上而下的应急指挥平台体系,推进立体化监测预警网络、大数据支撑、智慧应急等数字化能力建设[8][11] - 2025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要求完善城市医疗应急服务体系,加强临时安置、应急物资保障[11]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智慧应急应用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48亿元,同比增长13.76%[1][12] - 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对智慧应急解决方案的需求持续增长,应用行业涵盖传统应急设备制造商、信息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及垂直领域专业企业[1][12] - 中国智慧应急方案通过"一带一路"输出至东南亚、非洲等地区,为全球公共安全治理提供新范式[1][12]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联通数科在智慧应急平台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其承建的全国应急管理云平台已接入78%的省级行政区[14] - 辰安科技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00亿元,同比增长55.76%;归母净利润为-0.34亿元,同比增长41.32%[15] - 太极股份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3.96亿元,同比下降15.96%;归母净利润为0.16亿元,同比下降0.42%[17] - 华为技术推出"智慧大应急"解决方案,在2024年台风"海燕"期间救援效率提升300%[15] 行业发展趋势 - 前沿科技融合深化,如元宇宙、量子计算等将为行业注入新动能,推动应急管理从"经验决策"向"数据驱动"转型[19] - 服务模式创新,应急保险、社会化救援等新业态将不断涌现,涵盖应急培训、保险服务、灾后重建等衍生领域[20] - 全球化布局加速推进,中国应急企业将输出监测预警系统、救援装备标准等,提升中国在全球应急管理体系中的话语权[21]
2025年中国固态继电器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产量、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12.49亿元,未来将朝着小型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3 10:06
行业概述 - 固态继电器是一种全部由固态电子元件组成的新型无触点开关器件 利用半导体元件实现无触点无火花接通和断开电路 又称无触点开关 [3] - 相比传统机械式继电器具有更高开关速度 更长寿命 更高可靠性 无物理触点设计减少机械磨损和电磁干扰 [1][3] - 按使用场合可分为交流型和直流型 按开关方式分为电压过零导通型和随机导通型 按输出开关元件分为双向可控硅输出型和单向可控硅反并联型 [5]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固态继电器行业市场规模达112.49亿元 同比增长6.6% 2015-2024年呈现平稳上升趋势 [1][11] - 2024年行业产量达7.38亿只 同比增长3.9% 2015年以来持续上涨 [15] - 中高端产品需求量占比达40.10% 低端产品占比59.90% 2016-2024年中高端产品占比呈上升趋势 [13]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电子元器件 塑料件 钢铁件 有色金属配件等 国内供给充足 [9] - 下游应用领域涵盖电子电器 机床 航天 航海 化工 自动化等 [9] - 风电 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行业及汽车充电桩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有望进一步拉动市场规模 [1][11] 竞争格局 - 参与者包括中国 美国 日本 德国等企业 美日德企业占据中高端市场主要份额 [17] - 国内企业产品以中低端为主 主要应用于家电 电力领域 正逐步向高端领域发展 [17] - 主要上市企业包括宏发股份 正泰电器 航天电器 美硕科技 众业达等 [1][17] 重点企业 - 宏发科技主营继电器研发生产销售 产品包括电磁继电器 固态继电器等 2025年上半年继电器收入76.14亿元 同比增长17.26% [19] - 航天电器主营高端连接器 微特电机 继电器等产品 2024年继电器收入2.49亿元 同比下降23.66% [21] - 正泰电器布局智能电气 绿色能源等产业板块 形成发电至用电全产业链优势 [18] 技术发展 - 发展历程分为技术萌芽阶段(20世纪50-70年代) 快速扩张阶段(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 智能化融合阶段(21世纪初以来) [7] - 半导体技术突破推动性能提升 新型半导体材料应用使产品能在高温高压等恶劣环境下稳定工作 [7][24] - 产品向小型化 集成化方向发展 通过新型封装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实现多继电器集成 [23] 应用领域 - 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 汽车 通讯等领域 [17] - 在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中与智能传感器 通信模块结合实现家电远程控制功能 [26] - 在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用于控制服务器电源开关和散热系统 保障设备稳定运行 [26]
上海直播零售规模全国城市第一,两位数增速背后有何支撑
第一财经· 2025-08-23 10:04
行业政策与规划 - 上海2024年支持建设4个产业特色鲜明的直播经济集聚区并创建20个直播电商基地[1][5] - 上海推出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直播平台创新发展并鼓励拓展海外市场[5] - 长宁区发布专项计划以平台经济、时尚消费和直播人才为核心推进五大任务[6] - 目标到2026年直播电商零售额达6000亿元并培育10个头部直播平台[6] 市场规模与表现 - 2024年上海直播零售额约4937亿元同比增长12.9%居全国城市首位[1] - 容么么直播间月总销转化比达10%~15%[5] - 去年双十一期间助力奢品包袋品牌达成GMV同比增长超100%[3] 企业运营与创新 - 容么么每日运营150个直播间服务120多家国际中高端品牌[3] - 公司构建全链路服务体系涵盖直播电商、内容创意及整合营销[3] - 自主研发直播运营管理系统获1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5] - 通过AI技术生成主播能力画像和转化指标提升培育精准度[5] 业态发展与模式创新 - 创新推出直播间脱口秀、轻综艺及户外运动等直播形式[3] - 采用视频画中画和分屏技术构建沉浸式产品展示场景[3] - 设立主播中心赋能部培养300多名全职主播聚焦品牌销售转化[3]
中国保险资管协会调查:股票是保险机构下半年首选
环球网· 2025-08-23 10:02
投资资产偏好 - 股票是保险机构下半年首选的资产类别 其次是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1] - 多数保险机构预期下半年资产配置比例与年初基本保持一致 部分机构可能适度或微幅增加股票和债券投资[1] 调查覆盖范围 - 调查覆盖宏观环境、市场判断、配置计划和收益预期四个方面[4] - 共有122家保险机构参与 包括36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和86家保险公司[4] 宏观政策预期 - 多数保险机构预期下半年货币政策将适度宽松 重点关注适时降准降息和保持流动性充裕[4] - 财政政策预期将更加积极且偏向扩张 可能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或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4] A股市场展望 - 多数保险机构对下半年A股市场持较乐观态度 预计上证综指大概率维持在3200点至3800点之间[4] - 更看好沪深300相关股票 重点关注医药生物、电子、银行、计算机、通信和国防军工等行业[4] - 关注人工智能、红利资产、新质生产力、高分红高股息和创新医药等投资领域[4] - 认为企业盈利增速是影响下半年A股市场的主要因素[4] 债券市场预期 - 多数保险机构对下半年债券市场持中性偏乐观态度[4] - 预计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在1.4%到1.6%区间 中高等级信用债收益率在1.5%到2.0%区间[4] - 下半年看好超长期特别国债、银行永续债、可转债以及10年期以上信用债[4] - 认为经济基本面、货币政策宽松力度和市场流动性将是影响债券市场的主要因素[4]
全文发布!“媒体+”赋能广东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
南方农村报· 2025-08-23 10:01
行业背景与战略定位 - 畜牧业是保障国计民生、丰富"菜篮子"供给的战略性基础产业 [5] - 广东作为全国重要的畜牧生产与消费大省,产业规模庞大、链条完整、特色鲜明,在智慧养殖、产业集群建设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6] -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数智浪潮深刻重塑产业生态,省委创新性推出《"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 [6] - "媒体+"模式推动生产与消费对接、乡村与城市连接,为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提供核心支撑 [6] 总体目标 - 以推动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媒体+"融合创新为路径,全面提升广东畜牧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7] - 打造"粤牧优品"区域公用品牌体系,培育细分领域10个以上年产值百亿级和100个以上年产值十亿级的特色畜牧知名品牌 [8] - 构建覆盖全省70%以上畜牧业主产县的"云端牧场"直播、电商矩阵,线上交易额占比逐年提升 [8] - 在重点品类实现全流程可追溯,打造"透明牧场"等可视化信任工程 [8] - 推动AI技术在畜牧领域应用,培育一批智慧标杆企业和示范养殖场 [8] - 建立省级"牧播客"孵化基地,培育一批善用新媒体营销方法的新农人 [8] - 推动"畜牧+文旅"融合项目规模化发展,积极培育畜牧主题文创、畜产品美食文旅等新业态 [8] 品牌塑造与信任工程 - 牵头建立"企业申请一协会评审一媒体公示"认证机制,制定并发布"粤牧优品"公用品牌标识、标准体系和准入认证规则 [9] - 开展"潮汕牛肉火锅节""认领一头广东年猪""中华百鸡宴品鉴""世界鸽王美食大赛"等系列活动 [9] - 举办广东生猪、家禽、蛋业、奶业等产业博览会 [9] - 推动制定《广东畜牧产品全流程追溯信息规范》团体标准,实现从补栏、养殖、动保、屠宰加工到冷链物流的全程可追溯 [9][10] - 鼓励龙头企业率先建设"透明牧场"可视化系统,对关键环节进行直播或录播 [10] - 联动媒体记者、消费者代表及行业专家开展"透明牧场探访行"实地活动 [10] - 发布《广东畜牧产品质量白皮书》,以专业视角解读与实证报道提升"绿色安全"共识 [10] - 发动会员单位挖掘整理畜牧产品菜谱、民俗故事及品牌内涵,引导企业入驻《广东畜牧美食地图》电子导览 [10] - 发布"岭南家宴畜牧菜谱"并摄制粤菜视频,推广产品文化价值与食材标准 [10] - 整合特色餐饮及畜牧主题生态游资源,编制三产融合链条导览 [10] 产销对接与市场开拓工程 - 协同科研院所、畜牧企业,联合媒体共同建设"牧播客"实训基地 [11] - 针对企业骨干、返乡青年及涉农院校毕业生三类群体,实施"牧播客"新农人培育行动 [11] - 设置"产业、市场、融媒"三维课程体系,建立分层级认证考核标准,设立"十大畜牧网红"奖项 [12] - 联合电商平台共建省级"云端牧场"公共服务平台,推广可视化云养殖、产地直发等新型产销模式 [12] - 依托媒体传播矩阵,积极参与"南品北上"营销活动,构建畜产品产销全国对接长效机制 [13] - 重点开拓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核心消费市场 [13] - 联动媒体创作短视频宣传粤菜烹饪技法,展现"粤牧优品"食材的独特魅力 [13] - 推动"粤牧优品"纳入学校营养餐食材采购目录 [13] - 举办广东省畜牧业国际博览会,组织拥有出口意愿、具备出口资质企业参与重点国际展会 [14] - 制作多语种宣传资料,支持会员企业在自贸区培育跨境电商新业态 [15] - 联合媒体策划"黄鸡出海""鹅忆粤乡"活动,通过短视频、短剧、微小说等形式在海外平台进行文化输出 [15] 科技赋能与产业升级工程 - 联动科研院所筛选并推广适用于不同规模养殖场的智能化养殖和绿色低碳技术 [15] - 评审并发布省级智慧畜牧标杆企业(牧场)名单 [15] - 利用"媒体+"赋能,策划"广东智牧实践"系列短视频,推广标杆企业智能化应用场景与实践成效 [15] - 举办"畜牧科技创新与媒体传播峰会" [15] - 开展广东"秀美牧场"评选活动,基于智能生产、无抗养殖、绿色生态、产品质量等多维度制定评选标准 [16] - 借助媒体对"秀美牧场"进行宣传,重点推广种养循环模式,分享无抗养殖、绿色低碳等生产经营成功案例 [16][17] - 将"粤牧优品"深度融入丹霞山、罗浮山、开平碉楼等经典旅游路线 [18] - 支持"粤牧优品"认证企业打造集养殖观光、科普教育、互动体验于一体的"秀美牧场体验游"或"畜牧文化研学路线" [19] - 开发一批以清远鸡、狮头鹅、马冈鹅等"粤牧优品"动漫IP为原型的盲盒、潮玩和文创周边 [19] 实施步骤与机制保障 - 启动部署阶段(2025年8月-12月):发布行动方案,召开全省"媒体+畜牧"大会,启动"粤牧优品"标准制定、"牧播客"首期培训、"秀美牧场"首批遴选 [22] - 重点突破阶段(2026年):全面推进各项行动计划落地,建成广东"云端牧场"公共平台并上线运营,实现"粤牧优品"品牌首批认证和推广 [22] - 深化推广阶段(2027年):总结推广成功模式,扩大覆盖范围和深度,重点推动国际拓展和融合业态创新 [22] - 成立由各发起协会会长/秘书长和媒体机构组成的"广东媒体+畜牧融合推进委员会" [19] - 设立"媒体+畜牧发展基金",协会自筹为主,争取政府专项、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 [19] - 建立"媒体+畜牧"发展的关键绩效指标评估体系,定期发布《广东"媒体+畜牧"融合发展报告》 [20] - 设立"媒体+畜牧"创新奖,表彰在品牌建设、产销创新、科技推广、文化赋能等方面成效突出的先进单位 [20][21]
华宝基金换帅!黄孔威三年打造“硬科技”ETF矩阵,非货规模增长超百亿,宝武系老将夏雪松接棒
新浪基金· 2025-08-23 09:46
公司高层变动 - 华宝基金董事长黄孔威因任职年龄原因离任 离任日期为2025年8月22日 [1][4] - 夏雪松接任董事长职务 任职日期为2025年8月22日 其现任华宝基金党委书记 具有基金从业资格 [1][3] - 这是华宝基金三年来第二次董事长更迭 黄孔威于2022年7月接替朱永红出任董事长 任期三年 [1] 管理层背景 - 新任董事长夏雪松出生于1970年12月 今年55岁 具有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 [9] - 夏雪松曾长期任职于宝钢体系 包括宝钢集团 宝钢股份和宝信软件 在宝信软件历任财务总监 董事会秘书 总经理 党委书记和董事长等职务 [3][9] - 离任董事长黄孔威曾任职于宝钢集团计财部和资产经营部 宝武集团下属公司 并曾兼任中国太保非执行董事 兴业银行监事和董事等职务 [8] 任期业绩表现 - 黄孔威任期内华宝基金管理公募资产规模从2022年7月的3577.19亿元增长至2025年8月的3647.26亿元 增长70.07亿元 [5][6] - 非货币资产规模从1345.78亿元增至1875.54亿元 增长529.76亿元 行业排名从30位提升至28位 [5][6] - 产品数量从126只增至155只 产品布局更加完善 [5] - 股票型基金规模从624.46亿元增至1207.98亿元 增长583.52亿元 指数型基金从751.94亿元增至1270.68亿元 增长518.74亿元 [6] - 货币市场型基金规模从2231.41亿元降至1771.73亿元 减少459.68亿元 [6] 战略发展与业务特色 - 黄孔威任内强化"平台式 一体化 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 构建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 [6] - 公司已形成15只精品ETF组成的"硬科技"多元化ETF矩阵 资产管理规模合计达429亿元(截至2025年5月12日) [6] - 2024年12月以来重点布局全市场首只"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和"科创人工智能ETF" 成为少数同时拥有创业板和科创板人工智能ETF产品的公募基金公司 [6] - 金融科技ETF在此轮"科技牛"行情中涨幅领先 最大规模已超50亿元 [6] - 截至2025年二季度 华宝基金管理公募资产规模达3482亿元 货币型基金占比52.36% 权益类产品占三成 [9][10] 公司发展展望 - 华宝基金正致力于成为"受投资者信赖 在业内具有独特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特色化精品资管公司" [10] - 三年前提出的"万亿华宝"战略目标仍是公司的长期追求 [9] - 夏雪松深厚的财务背景和科技行业经验可能帮助公司在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融合中寻找新的增长点 [9][10]
合肥博泽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68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8-23 09:4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名称为合肥博泽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1] - 法定代表人为赫红莉 [1] - 注册资本为68万元人民币 [1] 业务经营范围 - 公司业务涵盖智能机器人及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制造与销售 [1] - 公司从事通用设备制造及机械设备的研发与销售 [1] - 公司业务包括智能车载设备及移动通信设备的销售 [1] - 公司提供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及各类技术服务 [1] - 公司涉及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的制造与销售 [1] - 公司业务包括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及应用系统集成服务 [1] - 公司提供人工智能硬件销售及通用应用系统 [1] - 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及网络设备销售 [1] - 公司提供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及工业设计服务 [1] - 公司提供5G通信技术服务 [1] - 公司从事技术进出口及货物进出口业务 [1]
高票通过!这家A股,转型AI
搜狐财经· 2025-08-23 09:36
核心交易进展 - 狮头股份股东大会高票通过收购利珀科技97.44%股权的交易议案 包括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等25项议案 [1] 战略转型方向 - 公司通过并购利珀科技从传统电商主业转型至人工智能机器视觉赛道 目标成为国内机器视觉行业龙头 [1][3][4] - 收购基于对制造业智能升级趋势的长期洞察 利用利珀科技人工智能算法优势抓住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制造的机遇 [3] 标的公司技术实力 - 利珀科技核心团队含多位浙江大学博士 研发人员占比约40%(总员工400人中研发人员150人) [4] - 技术方向涵盖3D视觉、深度学习及多模态融合 核心产品为以人工智能算法为核心的软件解决方案 坚持"软件为核、硬件为辅"战略 [4] - 主要服务新能源、半导体、消费电子等先进制造业 在光伏行业市占率第一 与头部制造企业深度绑定 [4]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超50%份额被美国康耐视和日本基恩士垄断 国内尚未形成行业龙头企业 [3] - 公司计划通过工业与消费级市场双轮驱动 拓展人工智能在传统制造领域的应用 [4] 财务业绩承诺 - 利珀科技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08.7万元和3314.6万元 [6] - 业绩承诺2025-2027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3300万元、4600万元和6200万元 其中2025年承诺业绩较2024年调整后经常性利润2508万元增长31% [6][7] - 业绩考核以经常性利润为核心指标 排除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收益影响 [7] 股东结构变化 - 交易完成后半导体投资机构元禾璞华将持有狮头股份2.11%股权 [4]
Meta(META.US)与Midjourney合作 将AI美学技术融入未来产品
智通财经网· 2025-08-23 09:34
核心合作内容 - Meta Platforms与Midjourney签署协议 将在未来模型和产品中使用后者的"美学技术" [1] - 合作将连接两家公司的研究团队 由Meta首席人工智能官Alexandr Wang对外宣布 [1] - Midjourney的软件可根据文本提示生成图像 通过订阅模式向用户授权工具 [1] 战略意图 - Meta通过提升产品视觉效果实现差异化 试图加强人工智能研发工作重振竞争力 [1] - 面临来自OpenAI和谷歌等对手的激烈竞争 [1] - Midjourney图像生成技术可帮助Meta加速为用户和营销人员提供创意功能 [1] 预期效益 - 可能降低内容制作成本并提高用户参与度 [1] - Meta正在整合顶尖人才、强大计算路线图及行业领先企业合作以提供最佳产品 [1] 组织背景 - Meta正将人工智能工作整合至"超级智能实验室" 这是一项高风险举措 [2] - 公司近期经历高级员工离职 最新开源Llama 4模型市场反响平平 [2]
高票通过!狮头股份转型AI
中国基金报· 2025-08-23 09:32
公司战略转型 - 狮头股份股东大会高票通过收购利珀科技97.44%股权的议案 标志着公司正式转型人工智能机器视觉赛道 [2] - 公司旨在通过并购行业隐形冠军利珀科技快速切入人工智能赛道 并发展成为国内机器视觉行业龙头 [2][3] - 未来战略路径延续软件为核、硬件为辅 通过多元化客户布局形成工业+消费双轮驱动业务格局 [3] 标的公司技术实力 - 利珀科技创始团队包含多位浙江大学博士 研发人员占比达40%(150人/总员工400人) [3] - 公司技术方向已从2D向3D、传统算法向深度学习、单一成像向多模态融合转变 核心产品为以AI算法为核心的软件解决方案 [3] - 目前主要服务新能源、半导体、消费电子等先进制造业 在光伏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 [3] 财务业绩表现 - 利珀科技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08.7万元和3314.6万元 2024年调整后经常性净利润为2508万元 [5] - 业绩承诺2025-2027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300万元、4600万元和6200万元 以2024年为基准2025年增长至少31% [5] - 最新财务数据剔除非核心业务及偶发性因素影响 较早期预案披露数据(2023年2864.7万元/2024年4109.5万元)有所调整 [5] 行业竞争格局 - 机器视觉作为智能制造的眼睛正迎来爆发期 全球超50%市场份额被美国康耐视和日本基恩士垄断 [2][3] - 国内机器视觉行业目前尚未出现龙头企业 [2] - 知名半导体投资机构元禾璞华作为重要股东 交易完成后将持有狮头股份2.11%股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