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

搜索文档
丰茂股份(301459) - 301459丰茂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23
2025-06-23 18:10
分组1: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和现场参观 [2] - 参与单位为德邦基金、易方达基金 [2] - 时间为2025年6月19 - 20日 [2] - 地点在公司会议室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董事会秘书吴勋苗、投资者关系经理杨凡 [2] 分组2:非车板块业务情况 - 非车板块是公司重点培育的业绩增长极,呈高速发展态势 [2] - 公司将通过“技术 + 管理 + 市场”三驱动模式提升核心产品在非车领域渗透率,优化产品结构,扩大高毛利品类占比 [2] 分组3:产品研发核心优势及壁垒 材料配方与专利壁垒 - 橡胶制品性能差异主导因素是材料配方,公司依托橡胶材料技术积淀形成炼胶配方核心技术,拥有国际化材料领域专家团队 [2][3] 技术、工艺优势 - 公司深耕精密橡胶零部件行业多年,积累丰富行业技术经验,积极追踪前沿技术,进行技术创新与工艺改进 [4] - 围绕三大技术平台对工艺过程逐步优化完善,在多方面掌握多项核心技术 [4] 丰富的研发经验 - 公司建立多个研发中心,通过CNAS国家认可实验室认证 [5] - 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及核心技术人员参与制定或修订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34项、行业标准11项和团体标准2项,实施1项“国家火炬计划”及多项宁波市科技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软件著作权1项 [5] 完善的研发体制 - 研发模式分为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自主研发有完善管理制度,合作研发加强与高校和整车厂合作 [6] - 合作研发可了解客户需求,掌握行业动态,完善技术水平和产品功能 [7] 分组4:融资计划情况 - 公司将综合考量多方因素,动态评估融资工具,确保资金匹配战略需求,后续安排将依规披露 [7] 分组5:泰国项目情况 - 泰国生产基地今年下半年正式投产,厂房分期建设,产能分阶段释放 [7] - 初期满足东南亚本地化订单需求,后覆盖欧美等海外市场 [7] - 泰国工厂依托“米其林”品牌授权及自动化生产模式,降低关税与物流成本,订单可见度较高,业绩贡献关注后续定期报告 [7]
东方雨虹三十年人文故事:热血征程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23 13:46
公司发展历程 - 东方雨虹从1995年成立至今已发展30年,从区域性企业成长为服务全球的建筑建材系统服务商 [1] - 公司发展过程中建成首个智慧工厂、完成首个海外项目、建立行业博物馆等重要里程碑 [1] - 30周年之际发起"相信奋斗的力量"故事征集活动,展现公司发展历程中的奋斗精神 [1] 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 - 技术团队开发196种行业新材料,包括高标号沥青、速溶SBS等创新材料 [3] - 成功研发32个先进产品,涵盖高铁专用卷材、被动式建筑专用卷材等专业领域 [3] - 攻克易熔膜、产品密实性、短边收缩等多项技术难题 [3] - 2009年技术团队月完成350多组试验,单个项目创造经济效益2000万元 [3] 生产线建设与产能突破 - 2013年建成3000型无胎生产线,改写传统无胎自粘卷材竞争格局 [5] - 生产线投产初期技术团队连续48小时不眠不休攻克技术瓶颈 [5] - 12年间该生产线累计产量突破1.2亿平方米,奠定无胎卷材业务基础 [6] 项目经验与技能提升 - 齐齐哈尔"一拖东方红"大型屋面项目展现一线施工的艰苦条件 [7] - 技术人员从2013年技能大赛失利到2020年获得全国冠军的成长历程 [7] - 2020-2022年间技术骨干最长连续6个月在外提供技术支持 [7] 人才培养与传承 - 资深员工带徒弟、编教材、办培训,培养行业人才 [8] - 技术团队通过师徒制传承经验,编写培训教材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8] - 公司形成技术传承体系,为行业持续输送专业人才 [8]
中国CIS崛起,索尼带头反击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23 10:08
索尼2024财年业绩与CIS市场格局 - 索尼2024财年CIS市场份额与上一年持平,原计划2025年实现60%市场份额的目标被迫推迟,主要因主要客户销售额不及预期及中国高端CIS厂商竞争加剧 [1] - 索尼影像与传感解决方案部门2024财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2%至1.799万亿日元,营业利润增长35%至2611亿日元,市场份额53% [13] - 索尼预测2024-2030财年CIS业务复合年增长率达9%,预计2025财年销售额增至1.96万亿日元,营业利润增长7%至2800亿日元 [15] CIS行业发展历程 - 早期CIS市场由索尼、三星等日韩厂商垄断,2022年索尼市占率42%,三星19% [7] - 中国厂商如韦尔股份、思特威、格科微等崛起,2023年CIS国产化率从2018年8%提升至25% [8] - 智能手机多摄趋势推动CIS需求激增,2010-2019年全球CIS销售额增长三倍 [5] 索尼技术战略布局 - 索尼推进五大技术方向:灵敏度/噪声、动态范围、分辨率、读出速度和功耗 [15] - 采用尖端与成熟工艺并存策略,引入28nm至22nm设备组提高前端工艺精度 [44] - 开发三层堆叠技术,增强像素和逻辑间性能,拓展高清高帧率视频应用 [30][33] 索尼市场布局与投资 - 车载业务定位战略重点,2024财年市占率37%,目标2026财年达43% [38] - 计划投资规模接近上一中期计划的9300亿日元,聚焦移动传感器尖端工艺 [47] - 与台积电合作引入12nm工艺,提高数字信号处理集成度 [44] 佳能技术突破 - 开发4.1亿像素35mm全画幅CMOS传感器,支持每秒3280万像素读出速度 [51][54] - 推出2/3英寸SPAD传感器,动态范围达156dB,解决传统SPAD高照度失效问题 [57][62] - 坚持自主研发战略,维持产品差异化优势 [50] 松下技术创新 - 开发基于垂直雪崩光电二极管的CMOS图像传感器,实现无保护环像素设计 [65] - 传感器具备对电压和温度不敏感特性,在强光照射下稳定工作 [67] - 技术适用于工业检测、安防监控等对稳定性要求高的领域 [68] 行业竞争趋势 - 中国厂商从中低端向高端市场渗透,挤压传统巨头份额 [9] - 三星将部分CIS产能转向存储芯片,市场份额逐年下降 [10] - 未来竞争聚焦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成本控制 [10][72]
36氪X尼尔森IQ|寻找「国货未来超级品牌」
36氪· 2025-06-22 21:27
中国消费市场升级 - 中国消费市场正经历从"量"到"质"的结构性升级,未来十年有望诞生具备全球影响力的超级品牌 [1][16] - 国货品牌通过"技术创新+文化赋能"突破传统成本优势路径,实现从产品力到品牌价值的跃迁 [4] - 本土快消品牌数量爆发式增长,76%快速增长的中小型快消品牌来自本土,但具备长期价值的超级品牌仍稀缺 [16] 中国品牌全球化案例 - 《黑神话:悟空》凭借文化底蕴和视觉效果在全球游戏市场掀起热潮 [2] - DeepSeek R1推理模型以低算力高性价比重新定义AI商业化路径 [3] - 《哪吒2》采用自主研发"伏羲"渲染技术创159亿元票房,位列全球影史第5 [4] - 泡泡玛特LABUBU在纽约、伦敦等国际都市引发抢购热潮,展现文化创意产品吸引力 [4] 品牌价值演进历程 - 19世纪品牌作为质量承诺和身份标签出现,解决工业革命带来的同质化问题 [6] - 20世纪70年代后品牌转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载体,如耐克"Just Do It"和星巴克"第三空间"概念 [7] - 中国企业品牌意识觉醒,1985年海尔砸毁缺陷冰箱成为质量立命标志性事件 [8] 当前品牌建设挑战 - 直播电商GMV达5.86万亿元(2024年+19.1%),但存在虚假宣传、数据注水等问题 [9] - 每年超2万款新品涌入市场,同质化严重且缺乏权威评估标准 [17] - 中国品牌在全球高端市场认知度和溢价能力不足 [18] 国货超级品牌评选 - 评选设置6大类别:影响力品牌、新势力品牌、科技创新品牌、文化共鸣品牌、用户忠诚品牌、Gen-Z Favorite品牌 [18] - 定量指标包括品牌认知度、推荐度、溢价能力及尼尔森IQ零售数据(销额份额、价格指数等) [25][27] - 定性指标涵盖生态力、智能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25][28] - 尼尔森IQ监测覆盖全球90多国97%GDP及7.2万亿美元消费者支出,涉及1800多个品类 [19] 品牌建设战略方向 - 需从流量驱动转向价值建设,平衡短效增长与长期品牌资产 [13] - 数字化基建降低国际化门槛,国家文化自信为"Brand from China"提供依托 [13] - 向上突破的企业需构建技术壁垒和文化叙事,避免陷入价格战同质化 [13]
DT产研丨一场基于材料迭代的产业升级在氢能产业“打响”
DT新材料· 2025-06-22 21:19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氢能产业从燃料电池车先导逐步向"大氢能"转变,当前进入政策指引与技术创新双驱动阶段[3] - 燃料电池车产业链作为技术相对成熟的环节,有望率先实现升级[3] - 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增量应用场景拓展和技术创新,如氢能矿卡、无人机、钻井平台发电等新应用涌现[10][12][13] 技术迭代方向 - 燃料电池核心材料成为本届FCVC展会最大焦点,国外材料巨头(世索科、3M、AGC、圣戈班)集中参展[4][7][9] - PEM制氢领域已开始采用世索科短支链全氟磺酸树脂,燃料电池端材料迭代加速,运行温度将提升至105℃[6] - 3M展出薄膜金属铱催化剂,AGC展示全氟磺酸树脂及隔膜,显示材料创新成为性能突破关键[5][7] - 材料与设备间存在信息鸿沟,"选材+用材"能力成为发展难点[8] 市场动态 - FCVC展会规模收缩但技术含量提升,测试设备企业(如博世)迎来需求增长[8][11] - 空冷燃料电池从初步放量发展为行业标配,近10家企业展出氢能无人机[13][19] - 国企参与度显著提升,华电氢能、国氢科技、上海申能、中联重科等首次展出燃料电池/电解槽产品[18] - C端产品体验增加,如氢能两轮车赛道活动,制氢领域热度持续[21][25] 行业活动 - DT新能源将于2025年7月举办第五届可再生能源制氢论坛,聚焦ALK/PEM/AEM制氢技术及关键材料创新[23] - 论坛设置五大特色活动,邀请世索科等材料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参与技术对接[26][29][30] - 博世、世索科等企业将展示电解槽测试系统、短支链离聚物等解决方案[26][29]
重磅!2025年中国及31省市铝型材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政策引导国内铝企业高质量发展”
前瞻网· 2025-06-22 15:14
铝型材行业政策发展历程 - 铝型材政策发展跟随铝加工行业宏观政策演变,从限制产能无序扩张转向研发新材料、实施阶梯限电、加强信息化融合和提高再生铝技术 [1] - 2011年《铝工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严格限制氧化铝产能无序扩张,控制电解铝产能盲目扩张,淘汰落后产能 [1] - 2013年《铝行业规范条件》对铝工业企业布局、规模、质量、工艺和装备提出要求 [1] - 2017年《"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重点研发先进铝合金等轻质高强材料 [1] - 2024年《关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取消铝材相关产品出口退税,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1] 国家层面政策汇总 - 国家强调绿色环保和低碳发展基调,"十四五"规划明确推动铝工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 [3] - 2025年《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目标:2027年国内铝土矿资源量增长3%-5%,再生铝产量1500万吨以上,产业链全球领先 [4] - 2024年《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推动10项以上强制性国家标准立项,制修订500项以上基础标准 [4] - 2024年取消24个税号铝材产品出口退税,涉及铝板带、铝箔、铝管等,短期冲击出口利润但长期优势仍在 [6][7] - 2024年《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目标:2025年能效标杆产能占比30%,再生铝产量1150万吨,2024-2025年节能量250万吨标准煤 [11][12] 地方层面政策汇总 - 浙江省2024年推动铝加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2021年规划发展整车轻量化技术 [14] - 上海市2024年方案提出加大镁钛铝基轻合金布局,增强战略领域支撑 [14] - 河北省2022年规划重点发展航空铝材等关键新材料,打造全国重要研发基地 [14] - 广东省2024年节能降碳方案目标:2025年铝制品能效提升5% [16] - 江苏省2024年计划:2027年前完成70台以上铝加工设备更新改造 [16] - 山东省2023年计划打造滨州、聊城、烟台世界高端铝精深加工产业基地 [16] 行业发展目标 - 广东省:2025年铝制品能效提升5% [18] - 江苏省:2027年完成铝加工设备大规模更新 [18] - 河北省:2025年铸造锻压行业国内领先 [18] - 河南省:2025年形成铝基新材料千亿级产业链 [18] - 山东省:202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7% [18]
首批“种子贷”产品落地龙岗 首日放款170万
深圳商报· 2025-06-22 00:21
产品推出背景 - 深圳市财政局统筹指导推出"种子贷"产品 由市融担基金、深圳征信、龙岗金控辖属兴业担保公司、微众银行合作打造 [1] - 产品旨在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种子期项目 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1] 产品特点 - 主要面向"两有两无"企业(有高水平专家团队、有核心技术 无资质、无稳定现金流)[2] - 通过政策性担保贷款精准匹配初创企业融资需求 [2] - 上线当日即有5家种子期企业获得170万元资金支持 [1] 业务开展情况 - 某新能源技术开发企业凭借46个注册商标和7个专利信息 通过手机申请10分钟内获得80万元贷款 [2] - 龙岗金控辖属兴业担保公司预计年度内为1000家(次)"两有两无"企业提供近10亿元资金支持 [2] 政策意义 - 展现政策创新与金融服务的高效协同 [1] - 助力破解种子期项目资金瓶颈 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2]
“618”全渠道销售额破33.5亿元,九号公司全面领跑行业
证券之星· 2025-06-21 12:19
618销售业绩 - 全渠道销售额达33.5亿元,其中电动两轮车品类贡献32.4亿元,同比增长93%,智能短交通全渠道销售额达1.06亿元,同比增长27% [1] - 电动两轮车包揽京东、抖音电商、抖音本地生活、快手电商、快手本地生活、美团六大电商平台二轮车类目销售额与市场占有率双第一 [1] - 线上渠道销售额达21.5亿元,同比增长90%,线下渠道销售额为10.9亿元,同比增长98% [2] 产品表现 - 电动旗舰车型M95c+登顶京东电动摩托车成交金额榜第一,N385c居京东电动摩托车成交量榜第一 [1] - 电摩产品包揽京东电动摩托车热销商品榜前7,电动自行车产品在抖音电商电动自行车成交榜前10中占8席 [1] 渠道策略 - 线上线下双渠道快速增长,得益于全渠道协同效应 [2] - 在超百座城市、7000多家门店开启"百城千店"直播联动,为终端门店持续引流 [2] 技术创新 - 自研RideyLONG系统将续航提升20% [2] - 自研RideyGo智能车机系统实现"无钥解锁"等功能,推动两轮车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迭代 [2]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1.1亿元,同比增长9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4.6亿元,同比大增236% [2] - 电动两轮车单季度中国区销售突破100万台,同比增长141% [2]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隔热涂料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分析:技术革新与环保赋能双轮驱动,隔热涂料行业迈向550亿蓝海[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1 10:17
行业概述 - 隔热涂料是一种具备阻挡、反射或辐射太阳光近红外热量功能的功能性涂料,通过降低物体表面温度实现隔热降温、节能降耗的效果,广泛应用于建筑、工业设备等领域 [2] - 根据隔热机理的不同,隔热涂料主要分为三类:阻隔型、反射型和辐射型,部分产品结合多种机理形成复合型隔热涂料 [2] - 阻隔型隔热涂料通过添加低导热系数材料或形成封闭孔隙结构阻碍热量传导,适用于高温窑炉、管道等场景 [3] - 反射型隔热涂料通过添加高反射率填料反射太阳光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常见于建筑外墙、屋顶及储罐表面 [3] - 辐射型隔热涂料利用特定材料将吸收的热量以长波形式辐射到空气中,多用于航空航天等高温特种领域 [3] 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隔热涂料行业经历了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历程,20世纪80-90年代行业处于萌芽期,以传统阻隔型涂料为主 [4] - 2000-2010年在建筑节能政策推动下进入初步发展期,反射型涂料开始普及 [4] - 2011-2020年伴随绿色建筑标准实施和纳米技术应用,行业迎来快速发展,国产企业实现技术突破 [4] - 2021年"双碳"战略实施后,行业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复合型、智能型涂料成为研发重点 [4] 产业链分析 - 上游涵盖树脂、颜填料、溶剂和助剂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生产设备制造商 [6] - 中游为隔热涂料生产企业,大型企业凭借品牌、技术和资金优势占据高端市场,中小企业则通过细分市场和差异化竞争寻求发展 [6] - 下游应用市场包括建筑、工业、交通运输等领域,建筑领域是主要需求方 [6] 市场规模与需求 - 预测到2030年中国隔热涂料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50亿元,其中高端功能性产品与定制化解决方案将成为驱动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 [1][8] - 2023年全球辐射隔热涂料市场规模已达78亿美元,预计2025年突破百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2%以上 [10] - 建筑领域以67%的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工业领域占比约26%,特种应用等其他领域合计贡献7%的市场需求 [12] 竞争格局 - 外资巨头(PPG、巴斯夫等)凭借技术优势主导高端工业市场,本土龙头(三棵树、亚士创能等)通过差异化创新占据建筑领域主导地位(市占率超60%) [14] - 行业呈现"技术+渠道"双维竞争态势,外资企业平均持有专利超300项并绑定大客户资源,本土企业则通过工程渠道覆盖和性价比优势实现突围 [14] - 亚士创能2024年功能型建筑涂料业务收入同比下滑46.30%至11.25亿元,但正通过深化绿色建材布局等战略举措巩固市场地位 [16] - 三棵树2024年营业收入达121.05亿元(同比微降2.97%),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91.27%至3.32亿元,2025年一季度延续增长势能 [18] 发展趋势 - 技术革新与绿色转型双轮驱动,加速纳米材料、智能调温等前沿技术突破,推动产品向高效节能与环保化升级 [20] - 绿色环保型隔热涂料将成为市场主流,企业将加大在生物基材料、水性涂料等环保领域的研发投入 [22] - 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除了传统的建筑外墙、屋顶等部位,还将深入到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 [23]
中国PVD镀膜服务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QYResearch· 2025-06-20 17:30
PVD镀膜服务市场概况 - PVD镀膜服务是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在基材表面沉积高性能薄膜的工业服务,广泛应用于提高工件的耐磨性、耐腐蚀性、装饰性和功能性 [1] - 2024年中国PVD镀膜服务市场销售收入达8.90亿美元,预计2031年可达11.48亿美元,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为5.04% [2] - 溅射镀膜在产品类型中占据重要地位,预计2031年份额将达52.71% [13] - 工具和模具是主要应用领域,2024年市场份额约32.70%,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3.99% [13] 市场格局与竞争 - 中国市场核心厂商包括森科五金、纳峰真空镀膜、艾瑞森等,2024年前三大厂商市场份额约14.13% [10] - 国内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快速响应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升,在工具模具、消费电子、汽车制造等领域提供关键支持 [10] - 市场竞争加剧,企业数量增加导致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21] 技术发展与应用 - PVD镀膜技术在新材料和工艺参数优化下,能够保持高硬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同时提供多样化外观效果 [14] - 技术复杂性较高,需要高精度设备和专业操作技能,研发投入和技术门槛较高 [22] - 下游应用广泛,包括工具模具、消费电子、汽车制造、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 [13] - 技术创新推动镀膜质量和效率提升,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16]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消费电子产品需求增长推动高质量表面处理需求,PVD镀膜成为消费电子产品重要组成部分 [15] - 汽车行业智能化和个性化需求提升,对PVD镀膜技术要求提高 [17] - 环保优势显著,相比传统电镀减少有害物质使用,符合可持续发展趋势 [18] - 航空航天领域对高性能材料需求增加,PVD镀膜在关键部件应用广泛 [19] 市场挑战与应对 - 中美贸易摩擦导致2025年行业增速预计下滑3.94%,工具模具与电子行业受影响显著 [9] - 企业积极转向国内市场,加大与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产业合作 [9] - 拓展"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降低对美国市场依赖 [9] - 原材料价格波动对行业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20] - 关键行业需求变化可能对PVD镀膜服务需求造成显著影响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