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智化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联通(600050):经营效率提升,加速数智化转型
华泰证券· 2025-10-23 10:44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维持中国联通A股“增持”评级,H股“买入”评级 [1][5][6] - A股目标价为人民币7.56元,H股目标价为15.57港元 [5][6] - 目标价基于A股1.31倍2025年市净率和H股1.15倍2025年市净率 [5][12] 核心业绩表现 - 公司9M25实现营业收入2929.9亿元,同比增长0.99% [1] - 9M25实现归母净利润87.72亿元,同比增长5.20%,符合预期 [1] - 单季度3Q25营业收入为927.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4%至24.23亿元 [1] -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9M25净利率同比提升0.26个百分点至6.8% [4] 传统通信业务 - 移动用户数达3.56亿户,净增1248万户;固网宽带用户数达1.29亿户,净增679万户 [2] - 融合套餐用户ARPU保持在百元以上,用户规模价值持续拓展 [2] - 公司持续推动网络升级,传统业务稳中有进 [2] 算网数智业务 - 联通云9M25实现收入529亿元,同比增长20.6% [3] - 数据中心业务9M25实现收入214亿元,同比增长8.9% [3] - 5G虚拟专网业务累计服务客户超过2万个 [3] - 公司正推进移动网络从5G到5G-A,宽带网络从千兆到万兆的升级 [3] 经营效率与资本运作 - 9M25公司ROE同比提升0.09个百分点至5.10% [4] - 折旧摊销费用同比下降4.3%至605亿元,得益于精准投资和折旧年限调整 [4] - 公司宣布拟分拆子公司联通智网科技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4] 未来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A股归母净利润为96.02/101.24/106.43亿元 [5]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为0.31/0.32/0.34元 [10] - 全球运营商2025年PB平均值为1.47倍,公司A股估值低于平均 [12][13]
四季度冲刺收官 国资央企改革发展主线浮现
新华社· 2025-10-23 10:16
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 - 四季度为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高质量收官的关键期,央企正紧盯重点难点任务攻坚突破 [1] - 中国有色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已完成三年总体任务的97%,中国中煤部署扎实做好改革收尾工作,中国石化强调推动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更大突破 [1] - 2025年是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 [1] 投资与产业布局 - 国资央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端发力,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投资占比首次突破40%,营业收入占比接近30% [2] - 2024年实施老旧设备更新、数字化绿色化改造等投资超8000亿元,全年打造智能工厂120个 [2] - 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比目标要达到35%,扩投资稳增长与推进新兴产业布局及数智化转型是四季度工作主基调 [2] - 国家电投将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列为四季度核心任务,加大新能源资源获取力度,推进核电、大基地、海上风电等项目落地 [3] - 中国有色部署加快推进资源增储上产、科技赋能新材料、三稀金属产业布局等重点工 [3] 科技创新与资本运作 - 中国能建、哈电集团等强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重点关注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AI+专项行动等 [3] - 央企投资基金成为国资央企改革的重要帮手,中国诚通管理8只基金总规模超7100亿元,总认缴规模3619亿元,已累计实缴到位2880亿元,完成投资交割超过2300亿元 [3] - 中国诚通管理的基金90%以上投向国资央企相关领域,70%以上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社会资本近1.5万亿元,实现资本放大6.5倍,累计为90余家中央企业提供直接资本支持金额超过1400亿元 [3] 十五五规划展望 - 多家央企已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谋划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 [4] - 哈电集团提出布局一批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和产业化项目,中国华电要求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及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 [4] - 十五五时期国企改革重点应从规模化重组转向质量效益提升,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制度建设转向效能提升,并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及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4][5]
王鹏:加快推动经济社会数智化转型
经济日报· 2025-10-23 08:04
当前,人工智能正驱动一场以海量数据与强大算力为基石的新型科研范式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 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 要论述为指引,精准把握发展新需求,加快人工智能与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数智化转型注 入新动能。 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综合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但产业体系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等问题仍然存在。人工 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能够有效推动制造业革新与质效跃升。通过对研 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全流程、全要素深度渗透与智能赋能,可以显著提升运营效 率、产品质量与市场响应速度。这有助于打破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壁垒,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化解低端产 能过剩矛盾,并催生柔性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驱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 中高端稳步跃升。其核心路径在于加速实数融合,开辟发展新赛道。一方面,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数 据要素深度应用,重新定义生产函数,实现研发、制造、供应链全局优化,推动传统产 ...
加快推动经济社会数智化转型
经济日报· 2025-10-23 06:18
人工智能驱动的产业变革 -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能够推动制造业革新与质效跃升 [2] - 通过对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全流程深度渗透,可显著提升运营效率、产品质量与市场响应速度 [2] - 有助于打破供应链信息壁垒,优化资源配置,化解低端产能过剩,并催生柔性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业态新模式 [2] 人工智能在政府治理中的应用 - 人工智能为创新政府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效能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 [3] - 通过实时汇聚、智能分析海量数据,可提升态势感知、风险预警与政策模拟能力,推动决策向事前预测和事中干预转变 [3] - “一网通办”平台通过数据融通简化审批流程,实现部门协同管理,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和水平 [3] 人工智能赋能社会服务与民生 - 人工智能正深刻影响社会服务模式与居民生活体验,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4] - 在健康领域,智能辅助诊断、个性化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应用极大提升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精准度和便捷性 [4] - 在教育方面,自适应学习平台能精准识别学习者个体差异,提供定制化学习路径,让优质教育资源突破时空限制 [4] 夯实人工智能发展基础 - 需要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强化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环节 [5] - 应优化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布局,推动智能计算中心、超算中心与边缘计算节点形成高效协同的智能基础设施网络 [5] - 需加紧制定完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体系,确保技术健康发展 [5] 拓展人工智能应用与人才培养 - 应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海量数据资源、完整产业体系的优势,聚焦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推动技术融合 [6] - 鼓励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技术领先、可复制推广的数智化转型标杆场景,如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物流等 [6][7] - 需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全学段教育和通识教育,增设交叉学科,推行校企双导师制以吸引高层次人才 [7]
东方盛虹:公司近年来数智化转型成果显著
证券日报· 2025-10-22 16:40
公司数智化转型成果 - 公司近年来数智化转型成果显著 [2] - 2025年上半年子公司盛虹炼化1600万吨炼化一体化智能工厂和斯尔邦石化醇基多联产智能工厂获评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 [2] - 盛虹炼化基于虹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创新举措荣获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 [2] AI技术融合与应用 - 公司成立了AI事业部通过集约化管理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公司核心业务以培育新质生产力 [2] - 公司确立了对外深度赋能和对外寻求突破两大AI技术应用核心方向 [2] - 致力于将AI技术打造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
2025世界乳业峰会:蒙牛全球液态奶首座“灯塔工厂”受热议 树立全球数智化转型标杆
中金在线· 2025-10-22 11:09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在2025年世界乳业峰会上展示了其全产业链数智化转型的前沿成果,成为全球乳业数智化转型的标杆 [1][3][10] 牧场端数智化实践 - 公司广泛运用智能穿戴和物联网技术,打破信息壁垒,实时上传奶牛健康数据和原奶指标,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和在线管理 [3] 生产端数智化成就 - 2023年在宁夏建成全球首座全数智化工厂,实现全系统、全链条、全流程、全自动的"全数智化" [5] - 该宁夏工厂于2024年凭借"100人、100万吨年产能、100亿元年产值"的全球最高人效比,认证为全球液态奶首座"灯塔工厂" [5] - 公司武汉工厂于今年8月被认证为"全球最大单体低温酸奶工厂",部署智能化柔性生产线,实现从原料端到消费端的全程高速流转与精准管控 [7] 检验端数智化效益 - 公司智慧实验室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使检测人员工作效率提升300%,检测流程人为错误归零,保障数据真实性与可靠性 [7] - 公司提出建设ISO智慧实验室国际标准,致力于智慧实验室的全球化推广 [7] 消费端数智化应用 - 公司将数智化技术应用到消费渠道建设,实现提效、降本、精准目标,并通过"一物一码"实现产品质量一键追溯 [9] - 2023年公司推出全球首个营养健康模型MENGNIU GPT,通过AI技术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服务 [10]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公司出席2025世界乳业峰会分享经验,是全球乳业对其数智化成果和智能制造实力的认可 [1][10] - 公司未来将继续携手合作伙伴推动全产业链数智化转型,为全球乳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力量 [10]
全系列全领域“动力王国”集结 潍柴再领行业新高度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2 11:00
公司业绩与战略定位 - 公司前3季度营业收入超2500亿元,同比增长6% [3] - 公司年营业总收入超3000亿元,构建横跨动力系统、商用车、农业装备、工程机械、智慧物流、海洋交通装备等领域的产业矩阵 [5] - 公司致力于实现产品价值、客户关系、产业共赢三大跃迁,目标成为全球高端装备产业链的共创者和引领者 [3] 研发创新与技术实力 - 近10年发动机板块研发投入超3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超6% [5] - 四年连续四次刷新柴油机热效率世界纪录,最新达53.09% [11][15] - 攻克工程机械液压动力总成、CVT动力总成等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15] - 发动机全球保有量超650万台,其中海外超120万台,重型动力系统销量全球第一 [15] 产品组合与市场布局 - 形成排量2-579升、功率18-10000千瓦的全系列动力解决方案,应用场景拓展至矿山、船舶、数据中心等高端领域 [5] - 动力系统板块展示近60款产品,覆盖传统能源到新能源,实现商用车2-17L动力全覆盖 [9][11] - 新能源动力产品包括动力电池、电机、电机控制器、甲醇发动机、氢内燃机、氢燃料电池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 [11] 品牌升级与全球网络 - 液压品牌由“林德液压”升级为“LHY”,加速向全球液压系统领导者迈进 [7] - 公司旗下拥有29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包括拥有206年历史的美国德马泰克和183年历史的意大利丽娃等 [13] - 拥有完善的海外服务网络体系,发电、船舶动力等战略产品具备竞争优势 [6] 战略转型与后市场 - 推动“新能源、数智化、后市场”三大战略转型,加速构建多元动力产业新格局 [5] - 后市场业务由单一卖配件向卖服务解决方案转型,提供覆盖更长价值链的TCO产品服务解决方案 [12]
蒙牛将出席2025世界乳业峰会 携多项成果闪耀国际舞台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0-22 10:45
峰会与奖项 - 公司受邀参加2025年于智利圣地亚哥举办的世界乳业峰会 该峰会主题为“滋养可持续的世界” [1][3] - 公司旗下专护儿童配方奶和PHA海洋降解吸管两个项目入围大会“IDF乳品创新奖” 该奖项旨在表彰对乳业创新的杰出贡献 [1][3] 产品创新与研发 - 公司“未来星”专护儿童配方奶入围“人类营养乳制品创新奖” 产品通过科学复配母乳低聚糖与双益生元实现儿童肠道健康多维呵护并获中国发明专利 [4][5] - 公司坚持自主科研 在微生态研究、合成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成果 2024年自主研发益生菌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自有菌株Lc19登上国际顶刊《CELL》 [5] 绿色包装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旗下品牌“怡日优格”的PHA吸管入围“乳制品包装和透明度创新奖” 该吸管由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发 可在海洋环境中生物降解并已实现商业化 [6] - 公司提出“4R1D”绿色包装策略 即减少包材用量、促进回收循环、使用可重复利用设计、应用可再生材料和针对性使用可降解材料 [6] - 公司在《绿色包装价值报告》中提出将逐步淘汰PVC和EPS等不友好塑料 通过减量替换和可回收设计减少包装对环境的影响 [8] 数智化转型 - 公司将在峰会就“乳制品行业智能实验室研发”发表主题演讲 分享其在数智化研发方面的实践 [8] - 公司加快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智能化技术应用 打造智能实验室、数智工厂和智慧牧场 助力全产业链数智化转型 [8] - 2024年公司宁夏工厂凭借“100人、100亿吨产能、100亿元产值”认证为“灯塔工厂” 武汉工厂被认证为“全球最大单体低温酸奶工厂”依托22条智能化产线 [10]
“全球技术+本地创新”赋能 安捷伦扎根中国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经济观察网· 2025-10-22 09:28
公司产能与本地化战略 - 上海外高桥工厂引入先进生产线,提升液相色谱仪、光谱仪、质谱仪等产品的本地产能,产品类型从单一气相色谱扩展至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质谱、原子光谱、分子光谱等广泛领域 [2] - 安捷伦全球客户约80%的气相色谱仪需求由外高桥工厂供应,产品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制药、能源化工、食品安全、新材料、环境保护等领域并出口至全球 [2] - 公司董事会及CEO看好中国未来发展,持续评估追加投资与业务布局,总部产品创新创意在中国进行深度研发与技术迭代以服务客户差异化需求 [2] - 公司秉承“全球技术+本地创新”业务协同模式超过30年,近期行业展会上展出产品组合中逾半数已实现本土化生产 [4][17] - 未来计划将先进技术解决方案引入中国,扩展中国创新中心服务边界,加大中国制造的研发投入以实现“中国智造”,增强对新能源、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的支持能力 [5] 能源化工行业机遇与业务进展 - 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导致欧洲能源成本高企,促使欧洲能源化工企业将生产基地迁移至能源成本更低的新兴市场,为分析检测仪器行业带来新的服务需求 [6] - 公司凭借深厚石化行业技术解决方案能力,通过“全球技术+本地创新”协同效应精准对接全球能源化工产业转移与升级需求 [6] - 在巴斯夫广东湛江一体化基地项目和英力士与中石化天津南港新材料项目中,公司分别获得逾50台与逾100台的检测仪器订单 [10] - 中国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驱动国内能源化工企业高端化升级需求旺盛,公司已与国内多家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提供高端分析仪器与自动化平台支持 [10] - 公司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定,如ISO/ASTM国际标准,并与中石化石科院开展氢能检测、与万华化学联合创新战略合作,参与中国权威色谱标准制定 [13] ESG与可持续发展业务布局 - ESG理念普及使企业高度关注生产环节节能减排、能源结构转型及环境监测合规性,“化工-能源-环境”边界模糊化带来巨大潜在机遇 [14] - 公司通过“全球技术+本地创新”模式与国内化工企业共同研发技术解决方案,降低能源转型、新材料与新产品对环境的潜在污染,涵盖生产环节环境监测修复及产品使用过程环境污染治理 [14] - 针对新型污染物分析检测,公司建立基于质谱的新型污染物筛查方法,并在能源化工与制造业领域对新型污染物排放开展广泛研究,覆盖产品研发、工艺确认、产品质控、环境监测等环节 [15] - 公司已开发覆盖清洁能源研发及相关检测的技术解决方案,包括氢能、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低碳航空燃料等,技术方案覆盖节能减排、环境监测、ESG合规等多个维度 [15] - 分析仪器数据可影响能源化工新产品新材料生产工艺,引导企业更好控制污染物排放,甚至通过创新性分解技术将污染物转化为水或二氧化碳等可循环利用元素 [16] 数智化转型战略与技术方案 - 公司通过全球业务转型计划“Ignite Transformation”战略推动实验室解决方案向智能化、自动化深度演进,该战略以用户为中心,强调深耕本土化创新 [4][17] - 外高桥工厂通过AI创新与本地供应链改造升级为国际标准“灯塔工厂”,大量分析仪器生产装配环节由自动化设备与软件系统自主完成,机器人可自主优化操作流程 [18] - 外高桥工厂拥有逾300名员工,其中超过120名为电子、机械、软件等领域专业工程师,与本地合作伙伴及企业客户开展自动化生产、AI技术应用、数据分析及AI深度学习等创新应用合作项目 [18] - 公司在上海设立高度智能化自动化演示实验室,展示“黑灯实验室”等无人化检测业务场景,协助企业客户加快数智化转型步伐 [19] - 公司推出OpenLab与CrossLab平台,帮助企业客户实现实验室资产管理、资源优化与智能化运营,通过自动化技术提升能源化工等企业在研发、质控、合规等环节的业务效率与数据分析准确性 [19]
石化化工行业增加高端化供给 加速数智化转型
中国经济网· 2025-10-22 08:32
行业增长目标与现状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方案,提出2025至2026年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目标为经济效益企稳回升 [1] - 2024年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占工业的14.9%,增加值增速为6.6%,较工业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 [2] - 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但面临基础有机原料市场竞争加剧、高端精细化学品供给不足、国内需求增速放缓等问题 [1] 数智化转型进展与成效 - 行业正以数智化、绿色化为引领,持续优化生产经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创效能力 [2] - 通过建立精准自动的生产管控域,实现工厂管理精益化,有效降低劳动生产强度,强化创效能力 [3] - 中国石油长庆石化建成国内首个5G全覆盖智能炼厂,基于15亿条数据研发大模型,已上线4个场景大模型,端到端准确率达85%以上,问答准确率达90%以上 [3] - 《方案》提出落实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开展诊断评估和技术改造,培育典型场景和标杆工厂 [3] 高端化与产品结构优化 - 行业需增强高端化供给,聚焦集成电路、新能源、医疗装备等需求,支持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等关键产品攻关 [4] - 重点任务包括增加精细化工产业有效供给,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延伸,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5] - 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明年将建成高端聚烯烃装置,确保化工品产量突破180万吨,并推动炼油、乙烯装置能耗下降 [5] - 企业通过优化产品结构,高附加值产品产量不断提升,积极向产业链中高端转型 [5] 新兴市场需求拓展 - 新兴领域如新能源、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对高性能化工材料需求巨大,为行业培育新增长点 [6] - 《方案》提出拓展市场需求,推动与下游用户建立长期合作,并围绕新兴产业拓展新能源电池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等应用 [6] - 以锂电池隔膜为例,聚丙烯干法隔膜市场需求攀升,中国石油华南化工销售公司相关产品今年前8个月销量实现超6倍增长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