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石化

搜索文档
各地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上海证券报· 2025-09-06 04:25
宁波绿色石化集群 - 宁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 其中石油加工行业增速达15.6% 远超工业平均水平 [1] - 石化企业通过引入先进炼化技术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降低污染物排放 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和海外市场拓展 [1] 浙东工业母机集群 - 集群集聚2000多家规上企业 2023年实现产值近2800亿元 [1] - 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在数控系统和关键零部件领域突破技术瓶颈 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国产替代 [1] 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 - 柯桥区印染行业1至4月实现产值192.5亿元 同比增长9.6% [2] - 迎丰科技投资逾10亿元新建智能化"未来工厂" 引入智能印染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 提升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2] 金台丘陵山区农机装备集群 - 集群总产值超900亿元 累计培育1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 - 台州农机产业链企业超3000家(占全省40%以上) 永康拥有1650多家农机制造企业 [3] - 3D轨道和无人机等农机产品占全国70%以上 企业针对丘陵山区地形研发专用装备 [3] 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路径 - 建设世界级集群需聚焦四大方向:重点领域世界领先产业建设 跨区域产业协同 跨产业链集群协同 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互融 [3] - 计划以80个国家级集群为主体 到2030年培育10个世界级集群 到2035年培育20个世界级集群 [4]
上合组织峰会将给天津带来什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1 22:38
上合峰会天津举办背景与意义 -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 签署《天津宣言》并批准《上合组织未来10年发展战略》等24份成果文件 [1] - 这是中国时隔7年再次举办上合峰会 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届 天津成为继上海/北京/青岛后第四个举办该峰会的中国城市 [1] - 上合组织是全球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合作组织 峰会为其年度最重大活动 [3] 城市举办国际峰会的综合效益 - 杭州2016年G20峰会开启"黄金发展期" 厦门2017年金砖会晤启航第二个"金色十年" 青岛2018年上合峰会获上合示范区 [5] - 西安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成为该机制常设秘书处所在地 [6] - 此类峰会选择标准为改革开放"优等生" 需具备完善机场/酒店/会议中心等硬件设施及较高国际认知度 [7] - 峰会将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包括道路修缮/街区亮化/绿化升级和老旧小区改造 [9] - 显著提升国际知名度与美誉度 通过全球媒体曝光实现高信誉度"全球广告"效应 [9] 青岛上合示范区发展成效案例 - 青岛借2018年上合峰会获批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 [2] - 累计探索125项改革成果 其中20项获国家层面推广 构建物流/贸易/投资/文旅"四个中心"功能框架 [11] - 落地产业项目总投资超1500亿元 2024年与上合国家进出口额1283.6亿元 达2018年3.6倍 [11] - 2024年上半年与上合国家进出口额906.7亿元 同比增长27% 友好城市数量从3个增至15个 [11] 天津经济基础与发展态势 - 2024年GDP同比增长5.1% 超预期目标0.6个百分点 上半年增速达5.3% 高于去年同期0.4个百分点 [14] - 国务院明确天津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 定位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15] - 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 是北方工业门类最齐全城市之一 [17] - 2024年对上合国家进出口总额实现21.9%大幅增长 [8] 峰会对天津的预期影响 - 提供双边多边经贸洽谈高效平台 可能促成具体合作项目与投资协议落地 [13] - 强化临港产业集聚效应 建设国际产能合作平台枢纽 聚焦智能装备/绿色石化等适港产业 [17] - 依托天津港优势拓展国际经贸与科创合作 深化"北京研发-天津转化-河北应用"模式 [17] - 作为"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点/中蒙俄经济走廊东部起点/新亚欧大陆桥重要节点 区位优势显著 [8]
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中国发展网· 2025-08-18 15:44
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协同 - 承接中国石化、国家管网等重大项目278个,总投资2734亿元 [2] - 引进北京在津新建机构1484家,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及5家子公司落户 [2] - 实施津潍高铁、京滨城际等重大工程,实现京津冀"区域通办"1108项 [2] 经济发展与财政表现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7843亿元,占全市总量43.5%,较"十三五"末提升1.8个百分点 [3]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万元,较"十三五"末增加1.3万元,年均增长5.3% [3] - 2024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5.4%和5.8% [3] 产业体系构建与升级 - 形成5个千亿级工业产业集群(含绿色石化、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和5个千亿级生产性服务业集群 [4] - 建成9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布局生物制造、自主信创等八大未来产业 [4] - 累计构建70个未来技术应用场景,培育100个骨干企业,打造9个未来产业集聚区 [4] 改革开放与创新生态 - "证照分离""一企一证"改革领跑全国,自贸区制度创新指数连续五年全国第三 [5] - 49项试点经验全国复制推广,建成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4家海河实验室 [5]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5338家,较"十三五"末增长60% [5] 城市建设与社会民生 - 改造老旧小区295个,实施5个城市更新项目,连续推进20项民心工程 [6] - 累计新增就业39.4万人,新建54所中小学及幼儿园 [6] - 人均期望寿命提高至83.8岁,养老服务总床位超1.2万张 [6]
上半年长三角城市竞合:盐城GDP超扬州、宁波紧赶南京
搜狐财经· 2025-08-13 12:25
长三角城市经济格局 - 长三角41个城市中有9个经济体量超过万亿,上海以超5万亿居首,苏州、杭州超2万亿 [1] - 经济规模在8000亿以上的城市包括温州、徐州、绍兴,5000-8000亿区间有9个城市,3000-5000亿6个,1000-3000亿14个 [1] - 盐城上半年GDP达3791.5亿,增速5.9%,五年来首次超越扬州的3782.2亿(增速5.7%)[3] 盐城经济发展 - 盐城土地面积1.77万平方公里为长三角最大,2024年列为"重大项目攻坚年",34个省级重大项目年度投资额居江苏首位 [3] - 上半年重大项目累计投资691.5亿,第二产业增加值增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8.1%列省内第三、第二 [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7.7亿,增速7.1%居全省第一,产业项目聚焦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高端装备 [3] 宁波与南京竞争态势 - 宁波GDP从2018年相当于南京的83.8%(相差2074亿)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96.5%(相差318亿)[5] - 宁波拥有数字产业、绿色石化、高端装备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城市排名全国第四 [6] - 南京服务业增加值6221亿领先宁波1320亿,但第二产业2852亿落后宁波900多亿 [6] 城市发展策略 - 南京服务业占GDP比重达三分之二,1-5月科技推广服务业营收增11.9%,强调将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 [6][8] - 宁波外贸依存度78.3%显著高于全国(32.5%)和浙江(58.4%),外部环境波动可能影响经济韧性 [8] - 南京上半年GDP增速5.3%较2023年提升0.8个百分点,同期宁波增速5.1% [8]
2025年上半年,烟台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
齐鲁晚报网· 2025-07-25 17:38
工业生产增长 - 上半年烟台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个、5.7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首位、全国万亿城市首位 [1] - 龙口、蓬莱、牟平、招远、海阳5个区市实现10%以上增长,对全市形成有力支撑 [1] - 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3.9%、增速居全省第1 [1] - 1-5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8.3亿元、居全省第2位 [1] 重点产业运行 - 上半年全市6大千亿级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3.9%,较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 [2] - 绿色石化、有色及贵金属、电子信息产业产值持续保持10%以上增长势头 [2]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16.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0.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5.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7% [2] - 上述4个行业合计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个百分点 [2] 骨干企业发展 - 裕龙石化、万华蓬莱、潍柴弗迪等新投产项目拉动全市工业经济保持较高增速 [2] - 烟台市骨干企业实施的100个过亿元重点技改项目全部开复工,完成投资132.4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0.2% [2] - 上半年烟台市成功获评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 [2]
2025年浙江省舟山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链群筑基强化新质根基,海洋领航促进产业兴盛[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5 09:17
舟山市产业体系与经济发展 - 舟山市构建"3+X"产业矩阵,三大支柱产业为绿色石化、船舶海工、海洋渔业,新兴产业包括清洁能源、数字海洋、低空经济等,2024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81.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超25% [1][15]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226.2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第二产业增速最快达7.4%,2025年一季度GDP增速提升至7.1% [4][5] - 工业投资608亿元,制造业投资增长6.4%,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千亿,石化行业产值超2800亿元,造船新接订单占全国8%,修船量占全球20%以上 [7] 重点产业发展现状 - 绿色石化领域形成4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向下游新材料延伸,浙江石油化工与中海石油舟山石化构建完整产业链 [22][23] - 船舶海工领域实施高质量发展行动,淘汰落后产能117万载重吨,建成"2+1"省级核心区,中远海运重工等企业聚焦LNG船等高端制造 [7][22] - 清洁能源领域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75.37万千瓦,中广核海上风电与浙能六横LNG项目形成双轮驱动 [7][22]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技改投资同比增长97.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长49.6% [7][8] - 东海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突破"卡脖子"技术,2024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1家,专精特新企业143家 [10][15] - 船舶工业应用智能焊接与数字孪生技术,渔业全链条引入物联网与大数据,建设海洋经济智能算力节点 [27] 产业空间布局 - 形成"一体两廊三分区多岛群"空间格局,绿色石化以鱼山岛为核心,船舶海工聚焦定海-岱山与六横-虾峙两大集聚区 [17][18] - 海洋电子信息产业"硬制造+软服务"双轮驱动,现代航空以朱家尖为核心,清洁能源立足海域资源发展海上风电与氢能 [18][22] - 六大开发区推动港产城融合,实现"一岛一产业、一企一特色"的集群化布局 [18][22] 政策支持与发展趋势 - 出台低空经济、航运服务等专项政策,2025年财政预算安排7.97亿元支持科技创新,目标研发投入强度达2.5% [12][14] - 产业向高端化延伸,石化发展化工新材料,船舶转向双燃料动力与豪华邮轮,清洁能源推进"风光氢储"一体化 [25][26] - 深化长三角协同,推进小洋山北侧码头等基建互联,通过"蓝碳银行"试点平衡生态与开发 [28]
深挖111.52公里海岸线潜力 广东惠来以“蓝色引擎”激活海洋经济澎湃动能
央视网· 2025-07-24 17:00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105438亿元,较上年增长5.9% [1] - 广东作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重要支点,打造"海上新广东" [1] - 揭阳打造"一化一海五优特"产业集群,为全国县域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标杆样本 [1] 海洋牧场与深远海养殖 - 揭阳惠来县依托111.52公里海岸线和1328.6平方公里海域资源发展海洋牧场 [1] - 国家电投揭阳海洋牧场支腿式重型网箱即将试产,单养殖周期产量可达1000吨、产值1亿元 [1] - 广东海源达和惠前水产的重力式网箱养殖项目已竣工投产,预计年产值1000多万元 [3] - "惠鲍1号"大型深水鲍鱼养殖网箱建设项目即将启动,拥有60000立方米养殖水体 [3] 鲍鱼产业链发展 - 惠来鲍鱼产业年产值达23亿元,带动渔民增收致富 [4] - 长荣食品加工厂已投产,预计年产值7000万元 [3] - 润泽、华深、华荣、宏大、海源达等多家加工厂正在建设中 [3] - 鲍鱼养殖从近海走向深蓝,推动形成完整产业链 [3] 石化与新能源产业集群 - 全球首套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深度裂解工业化装置在揭阳试产成功 [2] - 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炼化能力位居华南前列 [2] - 临港产业园形成绿色石化、海上风电和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 [2] - 两大产业园形成"前港后厂"联动发展格局 [2] 海上风电产业发展 - 国电投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项目总装机300万千瓦 [6] - GE海上风电机组总装基地年产风机400台套 [6] - 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示范项目落地 [6] - 园区产业年产值突破120亿元,带动30余家上下游企业聚集 [6] 临港产业园建设 - 入园企业40家,包括世界500强3家,中国民营500强企业3家 [6] - 建成投产项目18个,在建项目19个,拟建项目3个 [6] - 前詹通用码头已开港运营,建有7万吨级、3千吨级通用泊位 [7] - 亨通海洋能源高压海缆及油气输送管道二期项目已启动 [7]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揭阳亨通联合中国海油成功研发高性能海洋软管,年产值可达1.5亿元 [7] - 智能化生产线实现试生产,填补国内相关技术空白 [7] - 重点布局高压海缆、动态海缆、海洋脐带缆等高端海洋装备制造 [7] 政府支持与营商环境 - 采用"线上+线下"双轨服务模式,打造"3天发4证、拿地即开工"的"惠来速度" [9] - 实行并联审批、容缺办理等机制,为企业提供"保姆式"贴心服务 [9] - 一个海洋工程项目从签约到试投产仅用6个月,创全周期纪录 [9][10]
2025年广东揭阳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一化一海五优特”产业集群发展根基不断夯实,产业生态日益优化[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4 09:17
宏观经济表现 - 2024年揭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29.70亿元,同比增长3.9%,位列全省第六,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3.79亿元(+2.7%),第二产业增加值980.57亿元(+8.1%),第三产业增加值1305.34亿元(+1.2%),三次产业结构为9.6:38.8:51.6 [3] - 2025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578.04亿元,同比增长3.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632元(+3.4%)[3] - 固定资产投资结束三年下滑趋势,2024年同比增长0.9%,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3.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2.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0.8% [9] 工业与制造业发展 - 2024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重工业增长24.4%抵消轻工业24.8%的下滑 [5] - 先进制造业表现突出,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2%,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7.9%(同比提升4.6个百分点) [7] -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大幅增长85.6%,占制造业投资比重提升1.4个百分点至7.3% [11] 产业集群与政策支持 - 形成"一化一海五优特"产业格局:绿色石化、海洋经济两大支柱产业,服装制鞋、五金机电、食品加工、物流电商、大健康五大特色产业 [13] - 出台《揭阳市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重点推动工业技改、智能化转型,强化绿色石化、海上风电等战略性产业 [15] - 大南海石化工业区2024年产值达190.71亿元,惠来临港产业园产值95亿元,分别聚焦石油化工和海上风电装备 [20] 区域经济与重点企业 - 普宁市以纺织服装和医药健康为主导(占经济总量60%以上),2024年GDP达670.20亿元,惠来县依托石化与海洋产业实现15.2%高增长 [18] - 全市拥有6家A股上市公司(康美药业、巨轮智能等)和471家高新技术企业,43.07万户经营主体 [23][25] - 头部企业包括广东石化(绿色石化)、国家电投揭阳风电(海洋经济)、康美药业(大健康)、佳隆食品(食品加工)等 [25][26] 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 - 实施七大产业集群工程:绿色石化延链扩能、海洋经济聚链成群、服装制鞋固链优品等,推动"三产并举" [27] - 专业化园区建设聚焦"重点产业+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建立工业用地、基建、产业链招商三本台账 [27] - 招商引资瞄准化工新材料、海工装备、氢能等高端领域,强化"超级链主"带动效应 [28]
天津:推动上市公司及龙头企业围绕绿色石化、汽车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未来智能、空天深海等产业开展战略并购
快讯· 2025-07-18 14:48
政策支持并购重组 - 天津市多部门联合发布《天津市支持并购重组若干措施》,推动上市公司及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并购 [1] - 重点支持绿色石化、汽车装备等优势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以及未来智能、空天深海等未来产业 [1] - 鼓励并购补链强链的优质未盈利资产,破解"卡脖子"技术瓶颈 [1] 国有企业引领作用 - 国有企业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支持跨区域并购与优质项目落地天津 [1] - 市属国企将依托上市平台,优化资产结构,加速转型升级 [1] 行业整合与转型 - 支持冶金、轻工等领域重点企业、"老字号"及上市公司通过横向并购、吸收合并提升产业集中度 [1] - 鼓励跨行业并购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1] 跨境并购便利化 - 便利企业利用跨境并购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备案机制获取境外优质资产 [1] - 鼓励自贸试验区内企业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合规开展跨境并购重组 [1]
港强 产旺 城盛
经济日报· 2025-06-11 06:12
港口运营与智能化 - 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集装箱作业,泊船时效率最高达329箱/小时 [2] - 天津集装箱中心站第二线束工程开通运营,集装箱办理能力从每年40万标箱提升至80万标箱 [2] - 天津港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和首个全物联网集装箱码头,全港年发"绿电"能力3.4亿千瓦时 [10] - 天津港L4级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已投入自主作业 [4] 港口吞吐量与排名 - 2024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2329.1万标箱、货物吞吐量5.79亿吨,分别居全球第8位和第9位 [10] - 天津港中欧班列运量6.5万标箱,保持全国沿海港口首位 [10] - 在2024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中,天津跃升至第19位 [8] 产业发展与项目落地 - 2024年国能航运、天惠船务、玉湖集团等13个港产城标志性项目落地天津 [10] - 天津新引进船舶运力86.6万载重吨 [10] - 京津冀地区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资源交易中心在天津挂牌交易,形成11个期货贸易交割品种矩阵 [10] - 中国石化天津LNG接收站拥有全国首座"双泊位"LNG码头,已安全投运3年 [8] 产业经济数据 - 2024年天津绿色石化产业链完成产值4097亿元 [10] - 海洋装备产业链完成产值145.9亿元 [10] - 航空航天(民品)产业链完成产值40.9亿元 [10] 航运服务业与旅游业 - 天津市和平区、河西区、滨海新区航运服务聚集区汇聚航运相关企业6449家 [10] - 天津飞机、船舶、海工装备融资租赁业务规模在全国排名前列 [10] - 2024年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接待旅客35万人次,位居全国前列 [10] - 2024年前5个月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接待国际邮轮33艘次,接待游客111962人次 [9] - 5月1日天津国际邮轮母港首次实现"三船同靠" [9] - 天津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吸引超10万人次参与,带动周边产业综合消费超6000万元 [6] - 2024年滨海新区重点监测景区接待游客2257万人次,同比增长185.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