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转型
搜索文档
智能化转型打造工业经济“压舱石”发展新引擎 机械行业“向稳向好”有支撑
央视网· 2025-09-30 14:54
行业核心观点 - 六部门联合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通过供需双侧发力推动行业稳健增长 [1] - 方案提出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挖掘存量市场潜力并培育新需求,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1] - 行业力争在2025-2026年营业收入突破10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3.5%左右 [11] 扩大有效需求举措 - 关键任务为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聚焦挖掘存量市场潜力,培育新需求,扩大有效投资 [1] - 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实施力度,为存量市场注入活力 [1][3] - 培育壮大新需求,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智慧旅游等新业态,扩大服务和特种机器人、养老康复装备等应用 [11] 智能化转型与技术创新 - 智能化转型被定位为机械产业发展新引擎,方案明确实施智能装备创新发展工程 [1][5] - 聚焦三大方向:攻坚工业母机和智能检测装备,发展智能农机与医疗机器人,攻关高端智能机器人 [5] - 加强通用大模型和机械行业大模型研发,推动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技术与装备深度融合,为机械装上“智慧大脑” [5] - 高端智能机器人是布局未来赛道、抢占主动权的关键 [5] 数实融合应用案例 - 各地加快数实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例如江苏无锡人形机器人“上岗”新能源产线 [7] - 湖南宁乡先进制造业企业借助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高度智能化生产车间 [7] - 智能仓库应用实例显示,同等规模零部件仓储工作量从传统模式需八九十人减少至仅需十余人即可完成 [9] 行业发展目标与预期 - 方案预期2025-2026年机械行业运行保持平稳向好态势 [11] - 主要目标是营业收入突破10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3.5%左右 [11] - 分析指出方案发布有助于推动机械行业在未来两年实现稳健增长 [11]
政策“组合拳”推动机械行业力争年均增速达到3.5%左右 “智”造发展新引擎
央视网· 2025-09-30 11:09
行业总体目标 - 2025至2026年机械行业营业收入目标突破10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3.5%左右 [1] 稳增长核心策略 - 方案核心在于找到拉动内需和提升供给的平衡点 [5] - 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聚焦挖掘存量市场潜力、培育新需求、扩大有效投资、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深化开放合作五项内容 [3] - 加大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的实施力度,为存量市场注入活力并推动高端智能制造和绿色节能技术落地 [5] 智能化转型重点 - 智能化转型成为行业发展重要抓手,通过深化技术融合和完善标准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8] - 实施智能装备创新发展工程,聚焦三大方向:攻坚工业母机和智能检测装备、发展智能农机与医疗机器人、攻关高端智能机器人 [8] - 加强通用大模型和机械行业大模型研发,推动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技术与装备深度融合 [8] - 大模型、北斗等技术融合赋能相当于给机械装上智慧大脑 [10] 政策与标准支持 - 积极出台有利于行业稳定运行的政策举措,助力装备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 [7] - 利用信息化平台强化运行监测,建立行业经济运行风险预警机制 [7] - 完善工业母机、农机装备、基础零部件等技术标准制修订,建设一批智能母工厂并推广成熟经验 [12] - 守住制造安全底线,确保核心技术及产品不被卡脖子 [10]
给机械装上“智慧大脑” 智能化转型打造机械产业发展新引擎
央视新闻· 2025-09-30 08:55
政策目标 - 六部门联合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1] - 目标为2025至2026年行业营业收入突破10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3.5%左右[1] 需求侧措施 - 方案提出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包括挖掘存量市场潜力、培育新需求、扩大有效投资等五项内容[3] - 核心在于找到拉动内需和提升供给的平衡点,例如加大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实施力度[5] 技术创新与支持 - 方案提出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深化开放合作[3] - 将积极出台有利于行业稳定运行的政策举措,助力装备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7] - 利用信息化平台强化运行监测,建立行业经济运行风险预警机制[7] 智能化转型 - 智能化转型成为行业发展重要抓手,通过深化技术融合、完善标准体系注入新动能[8] - 实施智能装备创新发展工程,聚焦三大方向:攻坚工业母机和智能检测装备、发展智能农机与医疗机器人、攻关高端智能机器人[8] - 加强通用大模型和机械行业大模型研发,推动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技术与装备深度融合[8] 战略重点与安全保障 - 强调守住制造安全底线,确保核心技术和产品不被"卡脖子"[10] - 布局高端智能机器人等未来赛道以抢占主动权,并通过技术融合为机械装备装上"智慧大脑"[10] - 方案强调标准引领作用,将完善工业母机、农机装备、基础零部件等技术标准,建设智能"母工厂"并推广成熟经验[12]
奔驰入股千里科技 加速智驾突围
环球网· 2025-09-29 11:59
投资交易 - 奔驰斥资13.42亿元收购千里科技3%股份 成为其第五大股东 [1][2] - 千里科技由吉利控股集团间接持股 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掌舵 华为前车BU总裁王军加码 [1] - 股权转让源于力帆控股未完成股票质押回购交易 质权人申万宏源和华创股份通过协议转让处置股份 [2] 公司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奔驰销售收入同比减少8.6% 税后净利润大幅降低55.8% [1] - 2025年上半年奔驰全球汽车销量同比下降6%至90万辆 [2] - 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14% 美国市场下降6%至14.2万辆 欧洲市场下降3% [2] -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19%至14.04万辆 [2] - 2024年奔驰全球纯电车型销量下跌23%至18.51万辆 销量占比仅9.3% [2] - 奔驰预计全年营收将大幅低于去年 主因关税打击 [2] 战略转型 - 奔驰2024年3月放弃2030年全面电动计划 重拾燃油车开发 [2] - 入股千里科技是应对中国市场智能化竞争的战略举措 [1] - 采取双线并进智驾策略 同时与Momenta联合研发新一代辅助驾驶系统 将搭载于秋季上市的国产全新纯电CLA车型 [3] - 千里科技核心业务智能驾驶承载于千里智驾合资公司 由千里科技/吉利控股/迈驰各持股30% 路特斯持股5% [3] 行业趋势 - 中国智能驾驶技术正从引进来向输出去转变 [3] - 宝马/奥迪/大众等跨国车企加速推进与中国本地智能供应商合作 [3] - 汽车产业向智能化加速转型 此类合作或将成为常态 [3]
尹同跃21年终圆“上市梦” 港股今年最大车企IPO诞生
中国经营报· 2025-09-28 17:15
上市概况与市场表现 - 奇瑞汽车于9月25日登陆港交所,股票代码9973 HK,以招股价上限30 75港元每股定价,募资规模达91 4亿港元,成为年内港股最大规模车企IPO [1] - 公司引入十余家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约45 73亿港元(约5 87亿美元),投资者包括混改基金、高瓴、景林等知名机构及产业链企业 [1][3][4] - 上市后股价上涨,市值一度突破2000亿港元,截至9月27日股价为32 80港元每股,市值约为1891亿港元 [1] 上市历程与背景 - 公司历经近20年、共7次尝试才最终成功上市,此前在2004年、2006年、2009年、2012年、2016年和2023年的上市计划均未果 [2] - 公司于2025年2月28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并于8月27日获得中国证监会备案通知书,8月28日因首次递表六个月有效期失效后,于8月29日迅速重新递交招股书并更新财务数据至2025年第一季度,展现出强烈上市决心 [2] - 公司于9月7日通过港交所聆讯,标志着第七次冲击资本市场取得实质性突破 [3] 财务与运营业绩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926 18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2698 97亿元,净利润从2022年的58 0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43 34亿元 [4]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收入实现682 23亿元,同比增长24 2%,净利润为47 26亿元,同比增长90 9% [4] - 以2024年全球乘用车销量计算,公司是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其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速达49 4%,位居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公司之首 [4] - 公司自2003年起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第一,2025年上半年整体销量突破126万辆,同比增长14 5%,日均销量近7000辆,创同期历史最佳业绩 [4] 业务转型与战略规划 - 公司正加速电动化转型,2024年燃油车收入占比为69 6%,较2022年的75 9%有所下降,但仍为主导 [5]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新能源汽车收入占比提升至27 3%,2025年1至8月,累计销售汽车172 73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49 6万辆,占比提升至28 7% [6] - 公司于2022年9月发布"瑶光2025"战略,计划未来5年研发投资超1000亿元,涵盖火星架构、鲲鹏动力、雄狮科技、银河生态四大核心领域 [6] - 公司将智能化作为核心发力方向,目标在2025年使智能化进入行业头部,并明确上市后四大战略方向:深化品牌向上、加大技术研发、拥抱全球出行变革、巩固全球化优势 [7]
华鲲振宇&华为举办昇腾AI金融研讨会 共促江苏金融AI场景化落地
搜狐财经· 2025-09-26 11:59
本次研讨会为江苏金融业智能化转型构建了高端交流平台,现场反响热烈并发掘多项商机。华鲲振宇将继续以"软硬协同""AI全栈一体化"的领先算力解决 方案,深度赋能区域金融客户,加速AI场景化落地应用。 作为华为计算唯一战略级伙伴,华鲲振宇在会场重点展示了基于昇腾算力的天智DeepSeek一体机等AI全栈解决方案,方案具备"一机十卡、成本节省 30%"的显著优势,是大模型一体机最优解,吸引了众多嘉宾驻足交流与洽谈。华鲲振宇展位负责人介绍,在金融领域,公司在鲲鹏&昇腾生态出货量位 居榜首,已服务超200家金融机构。 近日,由华鲲振宇与华为联合主办的"昇腾助力金融AI场景化应用实践研讨会"在南京成功举行。活动汇聚了近二十家省内重点金融机构的40余位高层代 表,共同聚焦金融AI的场景化应用,探讨智能化转型路径。华为多位高层领导出席并发言。 ...
奇瑞上市大涨,带动港股汽车板块,港股通汽车ETF涨超2%
新浪财经· 2025-09-26 10:49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ETF小管家) 9月26日,港股市场表现震荡,汽车板块逆势前行,$港股通汽车ETF富国(159239)涨超2%,成分股小鹏 汽车-W、国富氢能涨超5%,零跑汽车涨超2%。 | 1.213 +0.024 +2.02% | | | | 港股通汽车ETF富国 1 6 0 0 0 > | | | --- | --- | --- | --- | --- | --- | | SZSE CNY 10:02:48 交易中 | | | | | T+0 / 0 + | | 净值走势 | 富国恒生港股通汽车主题ET | | マモ | 0.00% 120日 | 0.00% | | 委比 | 37.08% 交 | 28542 | 5日 | 2.54% 250日 | 0.00% | | 重五 | 1.218 | 675 | 20日 | 5.30% 52周高 | 1.20 | | 壶四 | 1.216 | 523 | 60日 | 25.18% 52周低 | 0.93 | | 卖三 | 1.215 | 2356 | 实时申购赎回信息 | 申购 | 陵回 | | 英二 | 1.214 | 12795 | 笔数 | 5 ...
未来的交汇点:山东黄金的“双转型”样本
财富FORTUNE· 2025-09-25 23:46
公司核心发展成就 - 山东黄金以347.626亿美元营业收入首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第465位 [4] - 三山岛金矿实现废石100%再利用 尾矿库改造为生态公园与度假区 [3] - 全集团累计投入超19亿元完成1500余台套装备升级 自动化率提升至90%以上 [11] - 井下作业人员减少1730人 节省人工成本2.62亿元 [11] 智能化转型战略 - 制定"十四五"数字化转型规划 明确智能生产、卓越运营、共享服务三大方向 [8] - 实施"五个一"工程:统一规划蓝图/全覆盖网络/大数据平台/三山岛试点/保障体系 [8][9] - 与华为共建大数据平台 引入Vulcan三维软件使储量计算效率大幅提升 [8][12] - 5G+F5G工业环网实现远程操控凿岩台车、无人驾驶电机车协同作业 [3][11] - 计划将七家矿山打造为智能化标杆 推动经验复制到焦家、新城等矿区 [13][24] 绿色化实践成果 - 所有在产矿山均进入国家或省级绿色矿山名录 [19] - 发布严于国家标准的《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及2018-2020建设规划 [16] - 废石100%用于采空区回填或建材生产 尾矿分级用于充填和陶瓷骨料制造 [17] - 废水全部回用于选矿工艺 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绿化降尘 [17] - 投资1.5亿元将归来庄矿业改造为国家级矿山公园和工业旅游示范点 [19] - 三山岛金矿投入7000万元建设黄金自然博物馆及4.2万平方米生态观光带 [19] 技术革新与能效提升 - 应用永磁电机使每吨矿石处理节省3度电 浮选环节能耗下降15% [21] - 气悬浮高速离心鼓风机节电率达38% 微波感应灯具节电率高达70% [21] - 年使用绿电总量达1.5亿千瓦时 淘汰除内蒙古外所有矿山燃煤锅炉 [20] - 攻克88项生产环节难点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及省部级奖13项 [23] 行业转型方向 - 矿业价值链演变为"安全—智能—绿色—责任"体系 [7] - 智能化与绿色化成为行业必答题 ESG指标被嵌入全球企业估值模型 [6] - 中国将绿色矿业纳入"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及美丽中国建设意见 [6] - 行业从"资源驱动"向"技术驱动、生态共生"模式跃升 [7]
每股定价30.75港元,奇瑞上市首日涨3.8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21:42
上市概况 - 奇瑞汽车于9月25日正式登陆港交所,股票代码HK09973,收盘股价31.920港元,单日上涨3.80%,市值达1841亿港元 [1] - 公司以招股价上限30.75港元/股定价,发行2.97亿股H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占比10%,国际发售占比90%,募资规模91.4亿港元,为年内港股最大规模车企IPO [1][3] - 此次IPO引入13名基石投资者,包括JSC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Fund SPC、高瓴HHLRA、上海景林等机构,共认购5.87亿美元(约45.73亿港元) [8] 募资用途 - 募资净额35%将用于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以扩大产品组合 [3] - 25%用于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研发以提升核心技术能力 [3] - 20%用于拓展海外市场及执行全球化策略 [3] - 10%用于提升安徽芜湖生产设施,另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球累计销量229.5万辆,同比增长49.4% [4] - 乘用车平均售价2024年较2022年增长33.5%,其中国内、国外单价增长率分别为37.0%和19.4%,奇瑞及捷途品牌单价增长率分别为30.9%和39.5% [4] - 营收从2022年926.18亿元增长至2024年2698.97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682.23亿元 [4] - 净利润从2022年58.06亿元增长至2024年143.34亿元,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47.26亿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现金及等价物为375亿元 [5] 新能源转型 - 新能源车型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022年13.2%、2023年4.9%、2024年21.9%,2025年前三个月新能源收入186.65亿元,占比27.3% [7] - 公司成立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下设星途、艾虎、风云、QQ四大事业部,其中风云事业部专注新能源品牌风云 [9] - 与华为合作智界品牌2024年销量3.85万辆,双方签署战略2.0协议共同投入超100亿元,组建5000人研发团队并成立智界新能源公司 [9] 行业背景与战略 - 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从2024年23.0%提升至2030年47.0%,辅助驾驶技术渗透率将显著增长 [6] - 公司通过混改优化股权结构,IPO后前三大股东为芜湖投资控股、瑞创和立讯 [8] - 上市可为研发创新提供长期资金支持,应对电动化、智能化领域高研发费用及快速迭代需求 [6][12]
每股定价30.75港元 奇瑞上市首日涨3.8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21:25
上市概况 - 公司于9月25日登陆港交所 股票代码HK09973 收盘价31.92港元 市值达1841亿港元 首日股价上涨3.80% [1] - 以招股价上限30.75港元定价 发行2.97亿股H股 其中香港公开发售占10% 国际发售占90% 设15%超额配股权 [1] - 募资规模91.4亿港元 为年内港股最大规模车企IPO [1] 募资用途 - 净额35%用于研发不同车型版本以扩大产品组合 [1] - 净额25%用于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研发 [1] - 净额20%用于拓展海外市场及执行全球化策略 [1] - 净额10%用于提升芜湖生产设施 [1] - 净额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球累计销量229.5万辆 同比增长49.4% [2] - 乘用车平均售价2024年较2022年增长33.5% 其中国内增长37.0% 国外增长19.4% [2] - 奇瑞品牌平均售价增长30.9% 捷途品牌增长39.5% [2] - 营收从2022年926.18亿元增长至2024年2698.97亿元 2025年一季度达682.23亿元 [2] - 净利润从2022年58.06亿元增长至2024年143.34亿元 2025年一季度达47.26亿元 [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75亿元 [2] 新能源业务 - 新能源车收入占比从2022年13.2%提升至2024年21.9% 2025年前三个月达27.3% [4] - 2025年前三个月新能源车收入186.65亿元 燃油车收入429.74亿元 [4] - 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从2024年23.0%提升至2030年47.0% [3] - 与华为合作智界品牌2024年销量3.85万辆 双方共同投入超100亿元组建5000人研发团队 [6] 战略调整 - 成立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 下设星途/艾虎/风云/QQ四大事业部 分别聚焦高端/经典/新能源/小车产品 [6] - 另设iCAR品牌针对年轻用户 产品为方盒子风格 [6] - 引入13名基石投资者认购5.87亿美元(约45.73亿港元) 包括高瓴/景林/地平线/国轩等机构 [5] - IPO后前三大股东为芜湖投资控股/瑞创/立讯 [5] 上市历程 - 最早上市计划始于2004年 因与上汽股权关系复杂搁置 [7] - 2009年以29亿元出售20%股份为上市准备 [8] - 2016年尝试通过海螺型材借壳上市未成功 [9] - 2019年启动混改 青岛五道口出资144.5亿元完成增资扩股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