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结构
icon
搜索文档
申万宏观·周度研究成果(4.12-4.18)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4-20 08:39
4 . 1 2 - 4 . 1 8 以下文章来源于申万宏源宏观 ,作者宏观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 | 宏观研究部 2 0 2 5 申 万 宏 源 宏 观 研 究 团 队 目录 深度专题 1、 深度专题 | "高估"的关税冲击? 热点思考 高频跟踪 电话会议 1、 "周见"系列会议第27期 《关税"压力测试" 》 2、 "洞见"系列会议第54期 周度研究成果 1、 海外高频 | 美国"股债汇"三杀,黄金再创新高 2、 政策跟踪 | 根据形势需要及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 3、 短贷高增VS财政托举——3月金融数据点评 4、 为何3月出口大幅反弹? ——3月外贸数据点评 5、 经济结构"新旧转换"的分水岭? ——3月经济数据点评 6、 Top Charts|高估关税冲击的三个"误区"?——"反脆弱"系列专题之三 热点思考 热点思考 2025.4.13 从特朗普2.0的现实约束和美国历史上七次"贸易战"的经验看,后续将如何演绎? 1 热点思考 | 关税的"经济"冲击:GTAP模型测算——关税"压力测试"系列之 二 热点思考 2025.4.14 2 热点思考 | "稳就业"的核心抓手? 基于就业与失业数 ...
申万宏观·周度研究成果(4.12-4.18)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4-20 08:39
以下文章来源于申万宏源宏观 ,作者宏观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 | 宏观研究部 4 . 1 2 - 4 . 1 8 周度研究成果 2 0 2 5 申 万 宏 源 宏 观 研 究 团 队 目录 深度专题 1、 深度专题 | "高估"的关税冲击? 热点思考 1、 热点思考 | 关税的"经济"冲击:GTAP模型测算——关税"压力测试"系列之二 2、 热点思考 | "稳就业"的核心抓手? 高频跟踪 电话会议 1、 "周见"系列会议第27期 《关税"压力测试" 》 2、 "洞见"系列会议第54期 热点思考 2025.4.13 从特朗普2.0的现实约束和美国历史上七次"贸易战"的经验看,后续将如何演绎? 《"高估"的关税冲击?—"反脆弱"系列专题之四 》 深度专题 深度专题 2025.4.12 当关税战演变成"数字游戏",对经济层面的影响如何评估?哪些领域,可能"高估"了关税冲击? 1 深度专题 | "高估"的关税冲击? 1、 海外高频 | 美国"股债汇"三杀,黄金再创新高 2、 政策跟踪 | 根据形势需要及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 3、 短贷高增VS财政托举——3月金融数据点评 4、 为何3月出口大幅反弹? ...
经济结构“新旧转换”的分水岭?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4-17 22:18
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超出市场预期的5.2%,与2024年四季度持平[3][4] - 经济超预期主要源于2024年强势领域的支撑延续,包括出口走强和制造业投资保持高位,同时"新动能"如消费和服务业投资贡献也在提速[5][11] - 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大幅反弹0.7个百分点至5.9%,构成主要支撑,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至5.3%[11] 消费表现 - 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9%,较前值提升1.9个百分点,主要受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增速改善推动[5][14] - 可选消费成为增长主动力,提升5.1个百分点至8.3%,主要来源于汽车(+9.9pct至5.5%)、家电(+24.2pct至35.1%)、家具(+17.8pct至29.5%)等"以旧换新"政策覆盖商品[14] - 必需消费稳健增长,提升2.2个百分点至9.5%,其中饮料类(+7.0pct至4.4%)和粮油食品(+2.3pct至13.8%)表现突出[14] 投资表现 - 3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4.2%,当月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至4.3%,剔除价格后实际增速回升1.1个百分点至6.3%[19] - 生活性服务业投资改善明显,教育(名义+1.6pct至3%)、卫生医疗(名义+9pct至4.7%)均有提升[19] - 基建投资实际增速回升1.9个百分点至13.1%,传统基建与公用事业均迎来改善[19] - 制造业投资实际增速小幅回升0.6个百分点至11%,设备购置投资(名义+1.8pct至19.8%)继续改善[19] 房地产表现 - 3月商品房销售面积上升4.2个百分点至-0.9%,销售额增速上升1个百分点至-1.6%,70城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同比均改善0.2个百分点[27] - 全国实际首付比例明显上升至68.5%,显示居民更多用储蓄购房、减少杠杆[27] -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至-10%,房企信用融资增速回落3.3个百分点至-6.3%[27] 工业生产 - 3月工业增加值实际同比7.7%,较1-2月累计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39] - 采矿业(+5pct至9.3%)涨幅较大,公用事业(+2.4pct至3.5%)、制造业(+1pct至7.9%)也有改善[39] - 制造业内部,计算机通信(+2.5pct至13.1%)、电气机械(+1pct至13%)生产在消费好转带动下积极回暖[39] 经济展望 - 二季度或迎来经济"新旧结构"强弱转换,"老结构"如出口和制造业投资可能边际降温,而"新结构"如消费和服务业投资预计构成支撑[45] - 服务业供给侧的恢复或继续支撑服务消费改善,服务业投资或也将继续改善,能同时起到扩投资、促消费的效果[45] - 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速读数或有所下行,但压力相对可控,且结构更可持续[45]
美股1~3月跌5%,市场在为经济恶化做准备
日经中文网· 2025-03-31 11:15
美国总统特朗普坚持提高关税的强硬态度(REUTERS) 然而,实际情况是,标普500指数在1~3月下跌了5%。财政扩张预期提高的德国和高科技股被买 入的香港等的同期股价涨幅超过2位数。容易受到美国股市影响的日本股市也表现低迷。如果美 国股市的下跌局面长期化,对日本股市也将带来逆风。 在特朗普上台前,许多投资者认为特朗普主张的关税只是"谈判筹码",并未充分重视。也有观点 期待特朗普把股价当作自己的成绩单,顾及股市。但当市场目睹关税议案的提出和关税启动的速 度与规模超乎想象、以及特朗普和政府官员对当前股市下跌的轻视态度,乐观情绪消失。 "应做好美股再下跌10%的心理准备",有经济学家这样说。美国股市1~3月的涨跌率明显逊色于 香港和欧洲,此前的"一强"地位正在动摇。资金远离美国股市的理由可能不仅仅是对眼前经济的 不安…… 美国股市正在失速。1~3月的股价指数涨跌率截至3月28日下跌5%,按季度计算,或1年半来首 次出现下跌。美国股市落后于欧洲股市等,此前的"一强"地位正在动摇。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构 筑"关税壁垒"、谋求美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野心,市场认为是在动真格,因此正在对美国经济形势 恶化做准备。 "忍耐是有限度 ...
好书推荐·赠书|《消费繁荣与中国未来》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3-21 18:30
核心观点 - 中国经济面临"宏观消费抑制之痛"和"总需求不足之困",需从"世界工厂"向"全球最大消费社会"转型,这需要财政政策转向民生财政、货币政策开辟直达消费端的传导通道,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激发民营企业家精神、深化收入体制改革等系统性解决方案 [1] - 消费率过低是中国经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偏差,一般性政策调整难以见效,需推动增长方式重大转变和结构性改革 [5][6] - 书中提出"10万亿元消费繁荣计划",通过财政政策转型、货币政策调整、收入改革、服务业发展、民营经济振兴和创新驱动等多维度措施激活消费潜力 [11][15] 目录总结 消费抑制与转型挑战 - 消费抑制导致严重后果,需释放消费潜力,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包括体制机制问题 [8][9] - 向消费型社会转型面临挑战,需借鉴国际经验避免苏联和日本的过度投资陷阱 [9][10] 财政与货币政策转型 - 财政政策需从建设财政转向民生财政,提出民生财政的合理规模与资金来源 [11] - 货币政策需从防通胀转向防通缩,建立新目标和新机制以扩大内需 [11] 收入改革与产业重构 - 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偏低是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需深化收入端改革 [12][15] - 服务业发展缓慢加剧总需求不足,产业重构需从服务业入手促进消费繁荣 [15] 民营经济与创新驱动 - 民营经济是居民收入增长与消费繁荣的活力之源,需大力发展以促进就业和消费 [15] - 创造新需求需通过创新打开需求天花板,推动消费繁荣 [15]
晨报|中国经济蓄势待发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18 08:03
杨帆|中信证券宏观与政策首席分析师 2025年春季宏观经济展望:蓄势待发 经过三年经济结构转型的阵痛期,地产及其产业链在中国经济的占比从2020年的18%下降到2024年10%-11%,而战 略性新兴产业在经济的占比从2020年的11.7%上升到2024年的14.1%,新旧动能转换已初具成效。2025年两会呈现出 货币政策更加聚焦广义价格体系、财政政策保留合理空间的特点,旨在应对风高浪急的外部形势以及内需偏弱的国内 低通胀环境。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将通过总量及结构双重工具的支持,改善居民财富效应,带动居民消费需求温和修 复;财政政策适度扩张,一方面着眼于加强社会保障以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另一方面着力于化解债务与扩大投 资,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增长压舱石的作用。经过多年的结构调整与创新积累,中国经济正在蓄势待发。考虑到加税 对经济的拖累可能主要在二、三季度体现,结合国内需求运行趋势及库存周期、盈利周期的位置,我们判断2025年 经济将呈现"U"型增长,全年增速有望维持在5%左右。 风险因素:政策执行与落地情况不及预期,美国关税对中国外需影响超预期,居民和企业预期提振幅度不及预期,国 内经济运行不及预期。 经济数据| ...
深度专题 | 春雨无声:经济“积极”线索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3-11 23:16
文章核心观点 市场担忧出口与制造业投资等强势需求领域难以持续,但政策疏导堵点缓解供给拖累,经济存在存量增量、供给需求、经济结构再平衡的低估景气,上修2025年实际GDP增速至5.0% [2][4][6][7] 市场的担忧:强势"需求领域"难以持续 发达国家补库临近结束,我国出口将弱于海外消费 - 2024年经济各领域中出口与制造业投资内生性表现强劲,四季度支持力量更强,净出口对GDP贡献四季度达2.5个百分点,12月出口增速高达10.7%,四季度制造业投资实际增速高达10.7% [10] - 我国出口走强依赖发达国家补库,但美国库存上行动能减弱,12月库存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至2.0%,库销比升至历史中位数附近,出口面临下行风险 [11] - 发达国家去库时进口弱于需求将拖累我国出口,即使美国消费改善,外需仍有弱化风险,2024年发达国家消费品进口增速由-10%升至10%高于消费需求3.5%拉动我国出口,当前补库动能弱化或使进口回落压制我国出口 [12] 关税额外扰动出口,且抢出口结束或带来"透支效应" - 美对华已加征两轮10%关税,4月3日“301条款”审查报告公布后不排除新关税风险,“对等关税”框架征收范围及力度可能超预期,参考关税1.0,关税加征幅度近似等于商品对美出口增速下行幅度 [23] - 本轮“抢出口”持续时间或短于关税1.0,因加征方式不同,企业反应时间缩短,1 - 2月出口数据回落反映“抢出口”现象消退,“抢出口”结束或导致出口额外下行压力 [24] 制造业内生性更新周期结束,亦将压制制造业投资 - 2024年制造业投资走强并非源于需求与产能利用率改善,制造业营收实际增速2024年仅4.7%,固定资产周转率下行,但投资实际增速大幅冲高至11.7% [30] - 2024年设备更新政策加码,但不是推升制造业投资的最主要力量,政策发力前2月设备购置投资增速已冲高至17%,上半年增速高于下半年,设备更新类再贷款余额持续下降 [31] - 推动制造业投资走强源于自然更新周期,但目前更新读数达4.6个百分点接近历史规律高点,2025年有下行风险 [32] 忽视的韧性:政策疏导堵点,缓解供给拖累 经济堵点在于地产供给侧,但疏堵的政策"曙光"初现 - 本轮地产调整始于“供给侧”,导致期房竣工风险暴露,现房销售增速2024年达19.1%,期房销售增速-22.2%,刚需购房率降至4.7%低于2008年,购房需求递延形成12.9万亿超额储蓄并流入债市和理财 [34][50] - 供给侧堵点使需求侧政策刺激效果下降,降息对期房销售“脱敏”,但对现房销售有促进作用 [44] - 政策强调稳楼市,出台解决“房企主动补库存”的供给侧政策,2024年末现房库存增速仍高达10.6%,“收储”政策和“严控住宅增量”干预库存问题,该政策能缓解库存与房价压力,疏通“保交房”堵点,利于房价企稳 [51][57] 促消费政策加码,缓解"供给拖累"主线被市场忽视 - 扩内需与惠民生政策结合聚焦促消费,执行层面对供给侧重视大于需求侧,包括就业保障筑基和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商品消费领域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以旧换新 [63] - 近三年消费偏弱受供给约束,服务消费恢复程度不足90%,人均服务消费弱于历史趋势,服务业增加值仅为历史趋势的88.2%,核心服务CPI(0.6%)高于核心商品CPI( - 0.3%) [65] - 2024年三季度以来政策多次强调扩大服务供给,有望支撑服务消费需求,涉及文体娱、旅游、教育、医疗、养老、家政等领域 [71] "扩大服务业投资"被忽视,"消费类基建"蓄势待发 - 2024年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及预期,服务业投资增速大幅下滑,当月同比增速一度由10.9%下行至 - 0.3%左右,规模为6.1万亿 [78] -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加大服务业投资”,“消费类基建”是“财政扩张 - 扩大服务供给 - 促进消费”的重要抓手,政府驱动型服务业投资增速年底提速,单月提升7.4个百分点至8.4% [82] 低估的景气:存量增量、供给需求、经济结构再平衡 存量增量再平衡:存量需求释放,弥补增量需求不足 - 超额储蓄群体集中在中产阶级,区域集中于中部与东部非京沪地区,收入表现更好,未来超储释放存在基础 [88] - 高超储地区房价收入比低于低超储地区,租金回报率高于低超储地区,部分地区租金回报率(2.6%)接近贷款利率,超额储蓄释放存在可能 [89] - 未来上小学人口增速将由 - 12.8%上升至 - 4.3%,当收入、竣工、房价风险缓和遇上“子女上学潮”,已婚未购房人士存量需求有望释放,置换性需求人口增速预计也会上升 [100] 供给需求再平衡:消费领域的"供给创造需求"效应 - “哪吒2”爆火体现“供给创造需求”特征,当前服务业供给偏弱集中在文体娱等生活性服务业,注销企业数与增加值表现较弱 [101] - 出行类、悦己类服务供给呈现结构性回暖,住宿餐饮业投资2024年高增长,演出行业经济规模2023年较2019年提升37.5%,旅行社数量2023年边际抬升21.4%,相关行业需求或回升 [112] - 中西部地区服务供给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完善,供给升级,推动中西部消费好于东部,东部呈现向中西部跨区消费特征 [118] 经济结构再平衡:强弱反转、内生动能更坚实 - 即使地产销售改善,地产投资仍受前期存量项目减少滞后拖累,2025年前三季度面临内生性下行风险,四季度有望小幅修复,但基建投资扩张提速,沥青开工率和2月土木工程建筑业PMI表现强劲 [130] - 维持全年经济“N型”复苏判断,“春节错位”扰动一季度数据验证,3月或推升出口6.6个百分点,拖累地产销售增速10个百分点,二季度经济或走弱,三季度磨底,四季度修复 [134] - 出口、制造业投资降温,消费、地产销售、基建、服务业投资回补,经济结构与去年不同,上修2025年实际GDP增速至5.0% [144]
李迅雷最新发声:降息降准仍有空间,2025年或降息0.75个百分点,降准1个百分点
对冲研投· 2025-02-27 20:47
欢迎加入交易理想国知识星球 文 | 李迅雷 来源 | 六里投资报 编辑 | 杨兰 审核 | 浦电路交易员 2 月 26 日上午,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迅雷 ,在银华基金 2025 年度投资策略会上,分享了自己对于 2025 年中国经济的最新观点 与政策建议。 李迅雷表示,我国当前的状况是周期下行的同时遇到了结构性问题,因此亟需避免房地产下行带来的乘数效应、改善经济结构。 2025 年,总体来讲,政策的乘数效应,会比 2024 年有一个更好的正面提升。 同时,非常值得期盼的是我们即将召开的两会, 在财税改革,在财政预算的投入方面,在货币政策上面,在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方 面,都有一些新的举措值得我们期待。 李迅雷预计, 2025 年的 GDP 增长目标,应该还是会维持在 5% 左右。 货币政策层面, 2025 年,或将降准 1 个百分点,分 2-3 次;降息 0.75 个百分点,同样分 2-3 次。 在政策支持力度较大、 GDP 保持平稳增长的条件下,利率的下行对于稳定楼市、股市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2025 年资本市场繁荣 可期。 投资报( liulishidian )整理提炼了李迅雷交流的精彩内容: 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