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

搜索文档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丁志杰:人民币国际化需依托国际金融中心支持,境内金融市场开放是关键|快讯
华夏时报· 2025-05-18 16:35
2025年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展望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 核心方向是保持稳定的金融环境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推动股债融资协调发展 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 [2] - 重点强化对战略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的金融供给 构建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资源配置体系 增强对经济转型的支撑能力 [2] 中央银行制度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完善基准利率形成体系 提升政策利率引导效能 [2] - 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计 疏通传导路径 增强金融机构响应能力 实现金融资源精准滴灌关键领域 [2] - 国务院新政注重广谱利率市场化改革 推进数量型与价格型政策协同 [3] 金融稳定保障与监管机制强化 - 加强宏微观审慎监管协同 依法覆盖所有金融活动 明确中央与地方监管责任划分 [3] - 聚焦中小银行风险处置 提升治理能力与资本补充机制 建立早期纠偏制度 [3]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 金融机构需聚焦服务实体经济主责主业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与专业能力 [3] - 加强内部治理与风控体系 防止脱实向虚 规范金融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3] 金融高水平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 - 战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增强跨境结算、融资、投资和储备功能 [4] - 加快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 发展离岸人民币产品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4] - 扩大境内金融市场开放广度与深度 提升中国金融话语权 [4] - 构建结构优化、功能完备的现代金融体系 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4]
2025五道口金融论坛|丁志杰:房地产和地方债以及中小金融机构依然是重点风险领域
北京商报· 2025-05-18 15:38
北京商报讯(记者 岳品瑜 董晗萱)5月17日—18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召开。会上,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丁志杰发布《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 分析了当前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全面梳理了2024年金融体系六大核心组成部分的建设情 况,并从改革、监管、开放等方面对未来的金融体制改革做展望。 其次是金融安全与监管领域的问题,包括各国监管改革尤其美国监管改革会对全球金融体系稳定的影 响。数字货币领域一系列进展也对传统金融体系构成挑战。丁志杰认为,这一轮挑战中也存在机遇,即 未来金融体系可能面临一系列深层次重构。 此外,科技革命正在加速金融竞争格局的重塑,包括AI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当前全球金融 体系进入技术更新迭代的周期。 从国内来看,一是内需依然不够稳固,群众就业、增收都面临压力,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地 方财政"捉襟见肘"。二是新旧动能转换,需先立后破,防范新兴产业出现过剩或投资过热问题,警惕新 旧动能断档失速风险。三是金融风险问题依然存在,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以及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依然 是重点领域。 丁志杰指出,总体来看,我国的金融系 ...
推动首都金融高质量发展,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发声
新华网财经· 2025-05-18 15:08
北京金融工作座谈会核心内容 - 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围绕"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 推动首都金融高质量发展"开展调研并召开座谈会 中央金融办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证监会等主要领导参加[1] - 北京市和中国证监会领导视察北京证券交易所 了解北交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情况[1] 中国人民银行表态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将积极支持北京市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 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支持重点经济领域发展[2] - 中国人民银行将围绕金融强国建设 推动强大中央银行与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互促共进[2] - 支持完善首都金融功能布局 打造科技金融发展高地 推动北京人民币国际化走在全国前列[2]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表态 -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全力支持加强北京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设[2] - 将加强监管引领 强化金融机构功能定位 健全首都金融业态[2] - 支持金融政策先行先试 完善首都金融服务体系 深化金融领域"两区"建设[2] 中国证监会表态 -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将把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与服务首都发展紧密结合[3] - 加快推进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建设 强化多层次市场功能发挥[3] - 打造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新高地 推进重点领域风险化解[3] 国家外汇管理局表态 - 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红燕表示将全力支持北京金融高质量发展[3] - 支持外汇管理创新政策率先落地北京 支持北京科创企业发展[3] - 支持北京地区金融市场双向开放 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3]
宋清辉:香港在数字人民币及其跨境结算系统推广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搜狐财经· 2025-05-18 06:43
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中的香港角色 -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是连接内地和全球市场的重要桥梁,在数字人民币及其跨境结算系统推广中扮演关键角色[1][4] - 香港可成为数字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先行测试区」,探索不同应用场景以提升全球影响力[1][4] 香港在数字人民币跨境测试中的进展 - 香港是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的重要参与者,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系统技术测试逐步深入[3][4] - 中国证监会提及「有序开展数字人民币在香港试点」,香港与阿布扎比测试中实现实时到账且手续费下降98%[3] - 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推动内地快速支付系统与香港「转数快」互联,数码港元应用研究同步进行[4] 金融基础设施与跨境支付合作 - 建议采用「双中心」模式在香港设立国家金融基础设施分支,数币系统可在港设立接口便利国际机构接入[5] - 数字人民币跨境零售支付合作进入第二阶段测试,目标通过「转数快」为数字人民币钱包增值[5] - 未来香港将在数币系统技术测试、金融市场及资本市场结算等领域深化应用[5]
多极货币体系如何破局?5名国际权威专家深度对话
搜狐财经· 2025-05-17 22:43
全球货币体系变革 - 当前国际金融体系正经历自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最深刻的变革,从"单极依赖"向"多极共治"转型 [3] - 新兴经济体在全球GDP占比超40%,中国、欧洲与发展中国家需共同推动国际机构改革 [3] - 美元在外汇储备中占比从73%降至60%,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占比达7.5% [3] - 全球央行持续增持黄金,欧元因财政联盟缺失难以挑战美元地位 [3] 国际金融机构改革 - 美国对多边机构资金投入缩减(如国际开发署裁员40%),世界银行转向"混合融资"模式 [4] - 亚投行创新实践:截至2025年在47个国家落地132个项目,38%引入私营部门投资 [4] - IMF可能扩大特别提款权(SDR)篮子货币范围(如纳入东盟货币),发展超主权货币 [4] - WTO争端解决机制瘫痪可能引发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峻的贸易挑战 [4] 区域货币合作进展 - RCEP成员国贸易额占全球30%,区域内零关税商品比例达90% [6] - 亚投行与东盟合作设立100亿美元绿色基础设施基金,支持跨境电网和低碳技术 [6] - 亚洲正探索建立类似欧洲稳定机制(ESM)的危机应对基金,推动本币结算系统 [6] - 中国数字人民币(DCEP)在东盟五国开展跨境支付试点,与新加坡UPI、泰国PromptPay形成"数字货币走廊" [6]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 - 中国通过"双循环"战略提升内需比重,人民币国际化采取渐进路径 [3] - "一带一路"倡议及亚投行等新机制正在重塑全球资本配置格局 [3] - 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为全球治理注入新价值内涵 [6]
全球货币体系重构与人民币国际化系列之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前景与机遇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17 22:40
美元地位与人民币国际化背景 - 特朗普政策增加全球不确定性,投资者持有美元资产意愿下降,美元核心地位被动摇[3] - 人民币经济和贸易比重与美国相当,但金融参与度和货币支付流行度潜力大[4]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 经历政策驱动、市场需求扩张、高水平开放金融市场三阶段[3] 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 2023年末人民币国际化综合指数为2.5,远低于美元的65.5[3] - 2025年3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体系市场份额占比4.1%,较2020年增2.3个百分点[3] - 2025年3月我国跨境收支中人民币占比54%,高于美元的41%[44] - 2024年人民币计价境外发行债券比例从2021年的0.4%提升至0.9%[54] - 2022年人民币在全球OTC外汇市场交易占比7%,成交易量第五大货币[61] - 2024年底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2.2%,美元占比57.8%[70] 人民币国际化机遇 - “一带一路”战略和人民币跨境结算体系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加速[4] 人民币跨境结算与数字人民币 - 截至2025年4月CIPS有直接参与者171家、间接参与者1500家,2016 - 2024年交易笔数和金额CAGR分别为31%和43%[108] - 数字人民币取消“试点版”标识,一季度跨境结算规模1.8万亿元,同比增320%[116]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 - mBridge与CIPS互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其交易速度快、成本低[122]
中美关税谈判的前景分析及应对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2025-05-17 21:21
中美关税谈判前景 - 5月12日中美高层会谈后双方免除91%加征关税,24%关税延期90天执行并展开谈判 [1] - 美国以芬太尼为由对中国加征20%关税,中国反制措施偏温和(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原油等加征10%关税)[2] - 未来90天中国出口商品平均关税较2024年末增加32.6%,若谈判无进展将升至47.4% [3][8] 关税对出口影响量化分析 - 2025年中国出口预计同比下降4.5%,关税拖累出口1.2万亿元人民币 [5][11] - 美国对华关税通过三渠道影响出口:直接关税(A)、取消小额包裹免税(B)、转口贸易(C)[6] - 2024年中国对美跨境电商出口6934亿元(占18.6%),普通出口3.04万亿元(占81.4%)[6] - 转口贸易中,2024年中国对墨西哥/东盟转口规模分别为1700亿/7200亿元,预计2025年二季度转口贸易增加2000亿元 [10] 关税对GDP的传导效应 - 美国对华关税每提升1个百分点拖累中国GDP增速0.03个百分点,抢出口效应下弹性修正为-0.02 [12][13] - 两种情景下2025年关税对GDP拖累分别为0.53和0.66个百分点,中枢为0.6个百分点 [13] 政策应对建议 - 财政赤字率建议提高0.5个百分点(增加7000亿元支出),重点扩大消费补贴范围至一般消费品和服务 [14][15] - 提议发行"可循环数字消费券"实现普惠式补贴,提升消费乘数效应 [15] 金融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 - 境外机构持有A股市值3万亿元,占总市值仅3.4%,需扩大资本市场开放 [17] - 人民币占全球支付比例4.33%(实际约8%),储备货币份额3.6%位列第五但增速领先 [18] - 建议借美元走弱契机扩大CIPS使用面,推广数字人民币以应对美元霸权 [18][19] 行业韧性构建 - 中国出口行业竞争力源于改革开放引入外资及民企主导(民企占出口主力)[19] - 强调市场化竞争机制对企业和行业韧性的关键作用 [20]
中美俄黄金储备断崖式差距:美8133吨,俄2350吨,中国是多少吨?
搜狐财经· 2025-05-17 10:49
全球黄金储备的牌桌上,美国甩出8133吨的"王炸",俄罗斯捏着2350吨的"对子",中国手里攥着2264吨的底牌。这局牌打得比华尔街股市还刺激——美国用 黄金撑起美元霸权,俄罗斯拿黄金硬刚西方制裁,中国却闷声攒家底,暗地里把民间藏金堆到全球第一。黄金这玩意儿,咋就成了大国较劲的"硬通货"? 美国这8133吨黄金,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当年二战打得热火朝天,欧洲国家忙着互扔炸弹,美国蹲在后方卖军火收黄金。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一开,美 元直接挂钩黄金,全球75%的黄金都进了美联储的地下金库。您瞅瞅现在,这些金砖摞起来能填满整个篮球场,老美光靠吃利息就能养活华尔街那帮西装革 履的精英。 但黄金太多也是个包袱。美元霸权绑着黄金,就像骑虎难下——既要靠黄金撑场面,又怕别人掀桌子不用美元。特朗普最近关税调得比过山车还猛,还不是 仗着家里金库够厚实?不过话说回来,要是哪天全球集体抛美元换黄金,美联储的地下室怕是要被掏空。 但咱的黄金战略可不止攒家底。人民币国际化这盘大棋,黄金就是关键棋子。您看现在中俄贸易用本币结算,中东土豪买石油收人民币,背后没点黄金撑腰 谁敢接盘?更绝的是中国黄金产量全球第一,自家金矿每年挖出300多 ...
助力企业“出海”,共谋出实招
搜狐财经· 2025-05-16 17:31
企业出海新机遇与新挑战 - 全球化格局深刻变革下,企业高质量出海关系到企业发展及服务国家战略[5] - 出海可帮助企业拓展市场空间、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品牌影响力[6] - 黄浦区支持企业走出去有利于打造双循环关键支点、提升产业能级及国际影响力[6] 黄浦区出海战略优势 - 立足金融、商贸、专业服务、文化四大禀赋优势构建资本出海新通道[6] - 拓展全球市场新版图并创新价值出海新表达[6] - 政府将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全球服务网络、加强人才培育引进[6] 金融服务与政策支持 - 黄浦区聚焦出海企业对金融服务、专业服务、科技服务的需求[8] - 跨境清算公司作为人民币清算主渠道,服务人民币国际化并提供高效跨境支付清算[10]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正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跨境清算公司介绍人民币结算业务[12] 行业协作与案例分享 - 德勤中国、英标集团结合业务特点分享服务企业出海案例[12] - 十余家出海企业代表与专业服务机构代表参与交流[13]
互换通2周年成交暴增7倍!央行放大招再扩期限至30年
搜狐财经· 2025-05-16 13:56
互换通交易规模 - 日均成交额从初期约30亿元激增至超过220亿元,增长近7倍 [1] - 累计达成交易1.2万多笔,名义本金总额约6.5万亿元人民币 [1] 市场参与情况 - 共有20家境内报价商与79家境外投资者参与 [1] - 参与机构覆盖境外央行类机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及资管公司等 [1] 优化政策内容 - 延长利率互换合约期限至30年,满足多样化风险管理需求 [1] - 扩充产品谱系,推出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 [1] 历史优化措施 - 2024年5月推出合约压缩服务及历史起息合约,降低资本占用 [2] - 推出以国际货币市场结算日为支付周期的利率互换合约 [2] 市场影响 - 新措施契合10年、30年国债现券活跃交易特点,提供更深层次流动性 [1] - 吸引更多境外机构投资中国债券市场和持有人民币资产 [2] 政策目标 - 促进内地与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协同发展 [2] - 巩固香港作为国际投资者首选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地位 [2] - 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繁荣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