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转型

搜索文档
日系车为何都不赚钱了:本田净利润腰斩,日产巨亏,丰田增收不增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23:22
核心观点 - 日系三大车企2025财年一季度业绩显著分化 丰田实现销量增长但利润下滑 本田净利润腰斩 日产陷入亏损[1] - 美国关税政策是利润下滑的核心因素 对北美市场造成严重冲击 丰田营业利润减少4500亿日元 日产损失687亿日元 本田减少1250亿日元[5][7][8] - 中国市场表现呈现分化 丰田销量增长6.8%且营业利润增长10.4% 日产和本田销量分别下跌21.3%和24%[10][11][14] - 电动化转型策略差异明显 丰田电动化车型占比47.6% 本田缩减投入至7万亿日元 日产依赖单一纯电车型[15][16][17] 销量表现 - 丰田全球交付量241.1万辆 同比增长7.1% 超过本田与日产之和[2] - 本田交付乘用车83.9万辆 同比下降30% 为三强中降幅最大[2] - 日产全球销量70.7万辆 同比下降10.1%[2] - 2025年上半年丰田总销量突破550万辆 同比增长7.4% 领先大众集团超100万辆[2] 财务业绩 - 丰田营业收入12.25万亿日元 同比增长4%[4] - 本田营收5.34万亿日元 同比微降1.2%[4] - 日产营收2.7万亿日元 同比下降9.7% 不足丰田四分之一[4] - 丰田净利润8413亿日元 同比下降37% 营业利润1.17万亿日元下降11%[5] - 本田归母净利润1704亿日元 同比下降50.2% 营业利润2441.7亿日元下降49.6%[5] - 日产净亏损1157.6亿日元 营业亏损791亿日元[5] 北美市场影响 - 北美市场占三家日系车企营收均达四成 丰田销售额5.3万亿日元占40% 本田销量45.7万辆增51%[7] - 美国关税税率从2.5%升至25% 后降至15% 仍高于历史水平[7] - 丰田北美市场营业亏损211亿日元 销量79.4万辆增12.7%但由盈转亏[8] - 丰田全财年预计因关税损失1.4万亿日元 盈利预期从3.8万亿下调至3.2万亿日元[8] 中国市场表现 - 丰田在华销量83.77万辆增6.8% 其中Q1销量45万辆增9.5% 营业利润550亿日元增10.4%[10] - 一汽丰田销量37.78万辆增16% 广汽丰田34.48万辆增2.58%[10] - 日产在华交付27.95万辆跌21.3% 纯电车型N7单月销售6189辆[14] - 本田在华销量31.52万辆跌24% 新推两款纯电SUV尚未形成明显拉动[14] 电动化转型 - 丰田电动化车型销量125.9万辆占比47.6% 混合动力车116.5万辆增16.7%[15] - 本田将电动化投入从10万亿日元缩减至7万亿日元 预计电动汽车亏损6500亿日元[16] - 日产依赖纯电车型N7单点突破 尚未形成核心产品矩阵[17] - 丰田计划2030年代初新建整车工厂 预计2026财年电动化车型占比达49.3%[15][16]
日系车为何都不赚钱了:本田净利润腰斩,日产巨亏,丰田增收不增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23:16
核心观点 - 日系三大车企在2025财年一季度呈现显著分化 丰田凭借规模优势实现销量增长但利润承压 本田净利润大幅下滑 日产陷入亏损 美国关税政策是主要冲击因素 中国市场表现和电动化转型进展成为关键变量 [1][5][12] 财务表现分化 - 丰田全球交付量241.1万辆 同比增长7.1% 营收12.25万亿日元 同比增长4% 但净利润同比减少37%至8413亿日元 营业利润下滑11%至1.17万亿日元 利润率从11.1%收缩至9.5% [3][4][5] - 本田交付乘用车83.9万辆 同比降幅30% 营收5.34万亿日元 同比微降1.2% 归母净利润1704亿日元 同比下降50.2% 营业利润2441.7亿日元 同比下跌49.6% 利润率从9%骤降至4.6% [3][4][7] - 日产全球销量70.7万辆 同比下降10.1% 营收2.7万亿日元 同比大幅下降9.7% 净亏损1157.6亿日元 营业利润亏损791亿日元 利润率降至-2.9% [3][4][7] 美国关税冲击 - 北美市场对日系车企营收贡献均达四成 丰田北美销售额5.3万亿日元占比40% 本田北美销量45.7万辆同比增长51% 日产美国净销售额占比40% [9] - 美国对日本汽车征收25%关税(后降至15%)导致丰田营业利润减少4500亿日元 全年预计损失1.4万亿日元 本田营业利润减少1250亿日元 日产利润损失687亿日元 [10] - 丰田在北美市场由盈转亏 尽管销量79.4万辆同比增长12.7% 但营业利润亏损211亿日元 [10] 中国市场表现 - 丰田在华销量83.77万辆同比增长6.8% 其中一季度销量45万辆同比增长9.5% 营业利润550亿日元同比增长10.4% 一汽丰田销量37.78万辆同比增长16% 广汽丰田销量34.48万辆同比增长2.58% [12] - 日产在华交付27.95万辆同比下跌21.3% 但纯电车型N7上市一个半月累计交付超1万辆 [15] - 本田在华销量31.52万辆同比下滑超24% 新推出两款纯电SUV尚未形成明显增长拉动 [15] 电动化转型进展 - 丰田电动化车型销量占比升至47.6%达125.9万辆 混合动力车型116.5万辆同比增长16.7% 插混车型同比增长38.8% 纯电车型同比增长10.4% 预计2026财年占比达49.3% [16] - 本田预计电动汽车亏损6500亿日元 电动化投入从10万亿日元缩减至7万亿日元 押注2026年量产的新纯电产品线"本田0系列" [16][17] - 日产依赖纯电车型N7单点突破 尚未形成核心产品矩阵 转型速度较慢 [17]
日系车三强财报透视:关税冲击下利润分化,中国市场成关键变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23:09
核心观点 - 日系车企三强在2025财年一季度呈现显著分化 丰田凭借规模优势实现销量增长但利润下滑 本田净利润腰斩 日产陷入亏损 美国关税政策是主要冲击因素[1] - 全球汽车行业面临集体性关税阵痛 德系车企同样承压[4] - 中国市场表现与电动化转型进展成为扭转颓势的关键变量[7] 销量表现 - 丰田全球交付量241.1万辆 同比增长7.1% 超过本田与日产之和[2] - 日产全球销量70.7万辆 同比下降10.1%[2] - 本田交付乘用车83.9万辆 同比降幅30%[2] - 上半年丰田总销量突破550万辆 同比增长7.4% 领先大众集团440.5万辆[2] 营收表现 - 丰田营业收入12.25万亿日元 同比增长4%[3] - 本田营收5.34万亿日元 同比微降1.2%[3] - 日产营收2.7万亿日元 同比大幅下降9.7% 不足丰田四分之一[3] 利润表现 - 丰田净利润8413亿日元 同比减少37% 营业利润1.17万亿日元 同比下滑11% 利润率从11.1%收缩至9.5%[4] - 本田归母净利润1704亿日元 同比下降50.2% 营业利润2441.7亿日元 同比下跌49.6% 利润率从9%骤降至4.6%[4] - 日产净亏损1157.6亿日元 营业利润亏损791亿日元 利润率降至-2.9%[4] 北美市场影响 - 美国市场对日系三强营收贡献均达四成[5] - 丰田北美销售额5.3万亿日元 占总销售额四成 同比增长6.2%[5] - 本田在北美销量45.7万辆 同比增长51%[5] - 美国关税税率从2.5%升至25%后降至15%[5] - 丰田营业利润因关税减少4500亿日元 全财年预计损失1.4万亿日元[6] - 丰田在北美市场由盈转亏 营业利润亏损211亿日元[6] - 日产因美国关税损失687亿日元利润 全年营业利润最大缩水3000亿日元[6] - 本田因关税营业利润减少1250亿日元[6] 中国市场表现 - 丰田在华销量83.77万辆 同比增长6.8% 其中4-6月销量45万辆 同比增长9.5% 营业利润550亿日元 同比增长10.4%[8] - 一汽丰田销量37.78万辆 同比增长16% 广汽丰田销量34.48万辆 同比增长2.58%[8] - 日产在华交付27.95万辆 同比下跌21.3%[12] - 本田在华销量31.52万辆 同比下滑超24%[12] 电动化转型 - 丰田电动化车型销量占比47.6%达125.9万辆 混合动力车型116.5万辆同比增长16.7% 插混车型同比增长38.8% 纯电动车型同比增长10.4%[13] - 丰田预计2026财年电动化车型销量占比达49.3% 全年销售512.3万辆[13] - 丰田宣布在日本新建整车制造工厂 2030年代初投产[14] - 本田预计电动汽车亏损6500亿日元 电动化投入从10万亿日元缩减至7万亿日元[14] - 本田计划2026年量产全新纯电动产品线"本田0系列"[14] - 日产推出纯电车型N7 6月单月销售6189辆 上市一个半月累计交付超1万辆[12] - 日产计划推出插混车型N6[12]
上周蓝筹股发力 每经品牌100指数涨1.9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7 21:10
市场表现 - 每经品牌100指数上周涨幅1.90%,报收1122.21点,16只成分股周市值增长超过百亿元 [1] - A股主要股指全线收涨,上证指数一度突破3700点,单日成交额连续3个交易日站上2万亿元水平,两融余额自2015年以来重返2万亿元大关,达到2.05万亿元上方 [2] - 唯品会和华润置地上周涨幅分别达到12.97%和11.15%,15只个股周涨幅超过5%,腾讯控股周市值增长2937.93亿元,宁德时代、农业银行、中国人寿以及小米集团周市值增长均在400亿元以上 [2] 上汽集团动态 - 上汽集团上周股价涨幅5.87%,市值增长118.07亿元,资金对公司智能化转型阶段性成果表示认可 [3] - 公司与华为合作推出全新品牌"SAIC尚界",首款车型尚界H5将于9月上市,搭载HUAWEI ADS 4辅助驾驶系统,分纯电与增程双动力版本 [3] - 公司通过整合品牌资源构建"大乘用车板块",新能源车型开发周期缩短30%,聚焦智能驾驶、零碳技术与科技普惠三大高地,目标2026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 [4] 上汽集团销量与改革 - 公司2025年以来销量连续7个月同比增长,7月批发销量33.75万辆,同比增长34.2%,1~7月累计销量239.01万辆,同比增长15%,完成全年450万辆销量目标的53% [6] - 公司为上海国资委控股企业,传统油车领域长期国内TOP1,2018年市占率28.7%,2024年起推动内部改革,2025年变更63位乘用车板块高管职权,销量和净利润同比正增长 [5] - 海外市场布局逐步完善,MG品牌2025年将推出6款新车,覆盖8万~30万元价位段 [6] 行业与市场展望 - 市场风险偏好回暖带动赚钱效应扩散,资金面流入将成为行情向上的重要推动力量 [1] - 海外市场对美国对等关税反应相对温和,8月下半月A股市场预计呈现宽幅震荡、逐级抬升态势 [2] - 方正证券研报指出,上汽集团随内部改革推进+海外加速成长+华为科技赋能新品牌落地,有望进入新成长通道 [6]
跨国车企“渡劫”
新京报· 2025-08-15 16:07
本田汽车2026财年第一财季业绩表现 - 经营利润同比下跌49.6%至2441.7亿日元 净利润同比下跌50.2%至1966.7亿日元 [1] - 美国关税导致营业利润减少约1250亿日元 预计全年损失4500亿日元 [1] - 业绩低于市场预期 受日元汇率下跌和电动化转型成本增加影响 [2] 本田汽车中国市场挑战 - 7月中国市场终端销量同比下滑14.74%至44817辆 1-7月累计销量359969辆同比跌幅超10% [3] - 纯电动车型销量低迷 广汽本田P7月销量不超500辆 e:NP2前7个月月销量仅数百辆 [3] - 正在进行产能调整 需与合资股东进行实地调研和对话 [2] - 4S店多款车型大幅现金优惠 雅阁 型格 皓影优惠5-6万元 XR-V HR-V CR-V优惠3-6万元 [3] 日系车企整体业绩下滑 - 丰田汽车第一财季营业利润下跌11% 净利润下跌37% 预计美国关税导致全年营业利润下降1.4万亿日元 [5] - 日产汽车出现5年来首次季度亏损 营业亏损791亿日元 净亏损1157亿日元 [5] - 受美国关税和成本高昂的扭亏为盈计划影响 [5] 跨国车企全球业绩普遍受创 - 宝马集团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跌29% 梅赛德斯-奔驰下跌55.8% 奥迪下跌近40% 福特汽车下跌超80% [6] - 车企均提及关税调整对业绩的影响 [6] - 跨国车企进入高投入低回报的转型阵痛期 [7] 中国市场对跨国车企的重要性与挑战 - 大众汽车集团上半年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跌2.3% 奔驰 宝马 奥迪销量下滑均超10% [7] - 本田汽车上半年中国市场销量下降近40% 日产汽车跌幅收窄至20%以内 [7] - 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步伐慢于本土车企 市场份额被挤压 被迫大幅降价影响单车利润 [7] - 大众汽车计划到2027年在中国推出超20款电动化车型 奔驰对中国市场长期发展保持乐观 [7] - 跨国车企需摆脱全球一套风格的惯性思维 更深度融入本土市场 发挥核心优势 [7][8]
电动车何以在“穷国”狂飙?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8-15 09:08
全球电动车普及现状 - 挪威2024年电动车在新购车辆中占比近90% 成为全球电动车普及率最高的国家 [4] - 新加坡、埃塞俄比亚和尼泊尔电动车普及率紧随挪威 其中尼泊尔新车电动化率达76% [4] - 埃塞俄比亚和尼泊尔GDP总和不及挪威十分之一 但在电动车普及方面远超许多发展中国家 [4] 尼泊尔电动车转型驱动因素 - 2015年印度经济封锁导致尼泊尔能源危机 促使政府寻求能源自主 [6] - 尼泊尔将燃油车进口税提高至180% 同时对电动车给予最高40%关税减免 [6] - 尼泊尔水电资源丰富 能源结构中水电占比100% 政府大力投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7] - 电动车使用成本降至燃油车五分之一 2024年新车市场中电动车占比76% 商用车电动化率达50% [7] - 政府计划2025年电动车占私人乘用车25% 2030年提升至90% [7] 埃塞俄比亚电动车政策与成效 - 2024年实施全球首个燃油车进口禁令 旨在解决空气污染和外汇消耗问题 [10] - 燃油进口占外汇支出约30% 禁令后电动车占比达8.3% 约10万辆 [10] - 2030年目标50万辆电动车上路 当前进展显示目标可达性明确 [10] 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全球机遇 - 中国品牌在尼泊尔电动车市场占据79.86%份额 2024-2025年销量达13338辆 [13] - 中国电动车凭借高性价比和充足供应 在东南亚、非洲及拉丁美洲迅速占领市场 [14] - 中国可通过本地组装合作、技术援助和融资支持 帮助发展中国家强化电动车产业基础 [14]
奔驰CEO示警欧洲:“我们需要认清现实……”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8-14 07:25
欧盟2035"禁燃令"面临的挑战 - 奔驰CEO康林松警告称若欧盟坚持2035年全面禁售新燃油车 欧洲汽车行业将"崩溃" 消费者或提前抢购燃油车 [4] - 欧盟车桩比高达12:1(德国23:1)远落后于中国的3:1 充电基础设施不足严重影响电动车使用体验 [8][9] - 充电桩分布不均 北欧较完善而南欧覆盖率低 政策支持摇摆(如瑞士曾考虑限行)加剧转型难度 [11] 欧洲车企电动化转型困境 - 电动车零部件数量仅为燃油车1/6 强制纯电动化或导致供应链空心化 冲击80万就业岗位 [11] - 欧洲电池技术落后中国企业 本土车型价格偏高且智能化不足 难以参与价格竞争 [11] - 大众/宝马/奔驰利润暴跌:大众上半年税后利润重挫38% 宝马Q2利润率降至5 4%(同比-3pct) 奔驰净利润从61亿欧元缩水至27亿美元 [13][15] 中国市场与智能化短板 - 欧洲品牌电动车在中国市场竞争力不足 面临中国车企价格战和智能化优势冲击 [13] - 欧洲燃油车架构难以适配智能化 奥迪重构PPC/PPE平台耗时5年 大众CARIAD软件部门屡次拖累产品 [17] - 欧盟严苛数据监管(如GDPR)延缓技术落地 特斯拉FSD在欧洲推广严重滞后 [18] 行业转型策略分歧 - 大众前CEO迪斯曾力推电动化(2030年欧洲纯电占比70%+200亿欧元建6座电池厂)但因激进改革遭工会反对 [8][11] - 中国车企实践"油电共智":上汽奥迪A5L搭载华为智驾 吉利/长安燃油车标配高阶辅助驾驶 [17] - 宝马CEO齐普策呼吁欧盟2030年前建成300万充电桩 否则政策目标将失效 [8]
15%汽车关税敲定,德国车企进入“比惨时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22:38
德系三巨头财务表现 - 奔驰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暴跌50%以上 [1] - 大众上半年税后利润同比大减38.3% 半年内三度下调全年业绩预期 [1] - 宝马上半年税后净利同比下滑29% 为三巨头中受创最轻者 [1] 关税政策直接影响 - 美国对欧洲汽车维持27.5%征税税率 虽较此前威胁的30%有所降低但仍高于特朗普重回白宫前的2.5% [1][2] - 德国三大汽车制造商今年现金流或将合计减少约100亿欧元 [1] - 保时捷因关税额外支出约4亿欧元 导致净利润同比跳水66.6% [4] 企业应对策略差异 - 奥迪与保时捷压力最大:奥迪全面下调全年营收预期 利润率下修2个百分点 保时捷在美销售全为德国制造 [3][4] - 奔驰在美本土化程度约50%:阿拉巴马州工厂承担近半数在美销售组装任务 [4] - 宝马本土化程度最高:南卡罗莱纳州斯帕坦堡工厂支撑在美销售订单 并有约50%产量出口至全球120多国 [4] 供应链重组成本 - 美国加征25%汽车零部件关税导致所有汽车制造商成本增加1077亿美元 [6] - 奥迪墨西哥工厂因美国对墨加征25%汽车关税失去税率优势 [4] - 大众在美销量约90%为北美本土生产 豪华车仍依赖欧洲出口 [3] 产业转移与就业影响 - 奥迪计划2029年前在德国裁减7500个岗位 大众计划在德裁员3.5万人 保时捷计划裁减1900个岗位 奔驰计划2027年前削减数千岗位 [7] - 欧洲汽车工厂减产可能影响德国多达7万个工作岗位 [7] - 多家车企宣布扩大在美投资:奔驰2027年起在阿拉巴马生产GLC SUV 宝马考虑增加斯帕坦堡工厂班次 奥迪计划在美生产部分车型 [5] 市场结构与产品策略 - 美国去年进口汽车801万辆 其中德国车44.7万辆占比不足6% 但贸易额占比超10% 反映其中高端车型主导地位 [2] - 德国出口至美国汽车以豪华车为主 利润空间足以消化15%关税成本 [3] - 电动化转型受挫:美国取消电动汽车补贴政策迫使德系车企继续发力燃油车领域 延缓新能源转型进程 [8]
德国车企比惨,巨头加速关厂、裁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22:18
德系三巨头财务表现 - 奔驰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暴跌50%以上[1] - 大众上半年税后利润同比大减38.3% 半年内三度下调全年业绩预期[1] - 宝马上半年税后净利同比下滑29% 是德系三巨头中受"轻伤"的企业[1] - 保时捷上半年因关税额外支出4亿欧元 净利润同比跳水66.6%[5] 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对欧洲汽车仍以27.5%税率征税 尽管美欧7月底达成协议宣布下调至15%[1][2] - 德国三大汽车制造商今年现金流或将合计减少约100亿欧元[1] - 美国去年进口价值2433亿美元的汽车 其中德国车进口额达248亿美元 占比超过10%[3] - 美国对外加征25%零部件关税政策将导致所有美国汽车制造商成本增加1077亿美元[8] 企业应对策略差异 - 奥迪和保时捷压力最大 因没有美国工厂 奥迪主要竞争对手在美国拥有更多生产基地[5] - 奔驰在美国阿拉巴马州设有工厂 在美销售近一半汽车实现本土组装[5] - 宝马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拥有全球最大生产基地之一 是德系车企中在美本土化程度最高的企业[5] - 大众在美国销量约90%为北美本土生产 欧洲出口美国的基本都是豪华车[3] 产业转移与成本压力 - 德系车企计划扩大在美投资 奔驰将从2027年开始在阿拉巴马州生产GLC SUV[7] - 宝马考虑增加美国斯帕坦堡工厂班次 奥迪计划在美国生产部分车型[7] - 美国制造面临进口零部件关税负担 钢铝产品加征50%关税 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8] - 美国工厂生产的汽车出口可能遭遇关税门槛 奔驰阿拉巴马工厂约三分之二汽车出口国外[8] 就业与产业调整 - 奥迪确认2029年前在德国裁减约7500个工作岗位[9] - 大众集团计划在德国裁员3.5万人[9] - 保时捷计划裁减1900个岗位 奔驰计划2027年前削减数千个岗位[9] - 欧洲汽车工厂可能减产 仅德国就可能影响多达7万个工作岗位[10] 电动化转型挑战 - 美国取消大量电动汽车补贴 市场预计仍是燃油车天下[10] - 德国车企为争取美国消费者需在传统燃油车领域继续发力[10] - 向燃油车倾斜研发可能使新能源转型之路更加漫长[10] - 在与中国电动车的竞争中可能更为被动[10]
丰田汽车2026年首财季净利润暴跌37% 下调年度业绩预期
犀牛财经· 2025-08-13 16:18
除关税外,丰田汽车还面临着其他压力,汇率波动预计进一步导致利润削减7250亿日元,原材料成本上升也将导致利润减少3000亿日元。种种因素之下,丰 田汽车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首财季丰田汽车全球销量虽同比增长7%至240万辆,北美市场更是同比增长了12.7%,但北美业务却陷入亏损,营业亏 损达63.6亿日元,与去年同期1007亿日元的盈利形成鲜明对比。丰田汽车欧洲市场也一样不尽如人意,经营利润同比下降22%;亚洲(不含日本)同比下降 了12%。 丰田汽车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整个日系车企的缩影。比如本田汽车第一财季也出现了296亿日元的营业亏损,马自达的亏损更是达到了460亿日元,日产同 期也首现5年来第一财季亏损。美国关税对依赖进口的日系车企冲击巨大,而在电动化转型慢半拍的情况下,传统巨头的处境也更为艰难。 不过,丰田汽车的电动车业务却是它的亮点之一,数据显示,包括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型在内的电动化车辆销量上升了17.1%,占总销量的47.6%。丰田汽 车预测,其2026财年电动化车型销量将达到510万辆。那么,面对当下的困境,丰田汽车能否迅速调整和优化,实现业绩提升?其电动化车型能否更上一层 楼?还需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