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

搜索文档
“空地一体智慧交通”落地深圳 中国提速低空经济万亿级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8-16 17:20
低空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 - 低空经济被纳入2024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正式挂牌成立,产业发展全面提速 [2] - 中国民用航空局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 [2][8] - 苏州、成都等多地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但普遍处于建设、测试或小范围试点阶段 [2] "空中高德"项目核心内容 - "空中高德"是全域城市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构建地空一体智能时空体系,整合空域、数据、应用等资源 [4] - 核心模块包括低空时空数字底座、低空保障、低空服务、空域管控等 [4] - 具备孪生数字化管理、空中路径规划、空域事件发布管理、空间碰撞预警提醒等功能 [4] "空中高德"项目落地与产业生态 - 龙岗区"空中高德"项目已落地9亿元产业基金,吸引10余家低空生态企业入驻 [5] - 计划3年内链接1亿+用户、汇聚500+飞行器制造商、整合1000+飞行服务企业 [9] - 未来将实现医疗样本8分钟跨区送达、无人机巡检覆盖90%城市基础设施等场景 [10] 高德地图的战略布局与优势 - 高德地图年商业运营规模达千亿元级别,用户端月活跃用户约8亿人次 [8] - 与20余家覆盖运营平台、无人机制造、飞行运营等核心环节的头部企业建立深度合作 [9] - 积极推进低空数字化联合实验室建设,参与部委及省级低空数字地图标准制定 [9] 低空经济的全球竞争与未来展望 - 摩根士丹利预测2040年全球低空经济规模将达1.5万亿美元 [11] - 中国有望成为全球低空经济引领者,凭借完整产业链、政策支持和庞大市场 [11] - "空中高德"计划将"龙岗经验"复制推广至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 [10]
2025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8-16 16:32
低空经济概述 - 低空经济指在距地平面垂直距离1000米以下空域内,以有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载体,融合载人、载物等多种场景飞行活动的综合经济形态 [1] - 相关产品包括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直升机等 [1] - 崛起源于传统地面交通压力、经济转型需求及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升级需求 [1] 政策支持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低空经济列为"新增长引擎",2025年进一步强调"安全健康发展" [1] - 国家发改委设立低空经济发展司,统筹发展战略与空域管理改革 [14] -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法规实施,为行业规范发展提供保障 [1] - 全国30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纳入政府工作重点 [1] 市场规模 - 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33.8% [2] - 预计2026年突破万亿元,达10644.6亿元 [2] - 2024年投融资事件达139起,金额321.04亿元 [2] - eVTOL投融资金额同比增长310% [2] 行业特征 - 企业数量超8000家且持续增长 [2] - 民用无人机实名登记数达198.7万架 [47] - eVTOL产业规模快速提升,2024年预计达32亿元 [47] - 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历经二十年推进,逐步下放管理权限至地方 [2] 区域发展 - 广东、江苏、浙江等为第一梯队 [2] - 长三角构建城际"空中走廊",推动交通一体化 [61] - 珠三角通过立法推动空域管理改革,为低空飞行商业化提供制度保障 [62] - 成渝经济圈聚焦山地特色与产业协同 [62] 全球格局 - 低空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北美、亚太和欧洲三大区域 [64] - 中美两国处于领先地位 [64] - 美国拥有5000多个通用航空机场,在册航空器数量稳定保持在20万架以上 [64] - 中国在通用航空和无人机领域具备与美国相当的优势 [64] 产业链 - 上游包括原材料及零部件,如钢材、铝合金等关键原材料,以及芯片、电池等零部件 [70] - 中游涵盖低空经济核心部分,包括无人机、航空器等低空产品 [70] - 下游涉及低空经济+物流、农业、旅游、消防等多个领域 [70] 核心技术领域 - 宁德时代与峰飞航空签署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独家投资数亿美元 [74] - 万丰奥威全资子公司以1000万欧元收购德国eVTOL企业Volocopter核心资产 [76] - 英搏尔与亿航智能合作,负责向其提供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的电机产品 [79] - 宗申动力积极布局无人机及eVTOL动力链建设 [80] 整机制造与运营服务 - 亿航智能EH216-S是全球首个三证齐全的eVTOL飞行器 [91] - 2025年3月28日,亿航智能取得全球首张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 [91] - 2024年,亿航智能交付216架EH216系列航空器,营收4.56亿元人民币 [91]
LP周报丨广西又出手了,100亿押注人工智能
投中网· 2025-08-16 14:04
广西人工智能产业布局 - 广西成立人工智能发展工作专班并提出"人工智能时代广西不能缺席"的战略口号 [6] - 出台《广西"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目标2027年人工智能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6] - 发布《广西政府投资基金赋能"人工智能+"若干措施》,计划组建不低于100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基金 [6][9] - 广西人工智能企业整体实力排名全国第26名,基金设立有望加速产业转型 [6] 新设立基金动态 - 江西正江智能机器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完成备案,规模10亿元,聚焦智能机器人技术及稀土产业应用 [10] - 河南省设立3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12][13] - 唐山海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完成备案,规模2.58亿元,重点投向港口物流、精品钢铁等四大产业 [14] - 宜宾民营经济发展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成立,出资额1亿元,支持当地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15] - 安徽省首只AIC盲池基金安徽华安建源股权投资基金成立,首期规模10亿元,聚焦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 [16] - 海南交投成立低空经济基础投资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发展通用航空服务等业务 [17] - 合肥建投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成立,出资额55亿元,延续合肥建投产业投资策略 [18][19] - 苏州嘉鳞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成立,出资额3亿元,可能为苏州市创新产业发展引导二期母基金子基金 [20] - 重庆弘晖渝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成立,出资额5亿元,由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出资 [21] - 洛阳东证新创创业投资基金设立,规模6000万元,聚焦高端轴承、机器人等领域 [22] - 江苏盱眙10亿元母基金完成备案,投资有色金属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 [23] GP招募信息 - 柯桥纺织科创基金公开遴选GP,目标规模10亿元,首期3亿元,推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 [24] - 江苏省节能环保战新产业基金公开遴选GP,规模30亿元,重点投资绿色环保产业 [25]
汽车电池巨头涌入两轮车赛道 跨界能否降维打击
经济观察网· 2025-08-16 13:39
行业动态与竞争格局 - 国轩高科控股子公司合肥国轩吉泰美与庐江高新区签署小动力电池项目合作协议,计划进军电动两轮车等小动力市场,打造第三增长极 [2] -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已率先布局电动两轮车电池业务,宁德时代通过合资公司新能安与雅迪、小牛等品牌合作,比亚迪则发布两轮、三轮车电池产品并与台铃达成战略合作 [2][5] - 2025年1-7月,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151.72GWh(+34.5%)、82.19GWh(+37.25%)、18.18GWh(+104.26%) [3] 动力电池行业挑战 - 宁德时代2025年上半年动力电池系统毛利率为22.41%,较2024年同期下降4.49个百分点,十年间毛利率近乎"腰斩" [3] - 国轩高科2024年动力电池系统业务毛利率为15.14%,为各业务板块中最低 [3] - 全球锂电池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预计2026年仅为46%,行业面临产能结构性失调压力 [4] 电动两轮车市场机遇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动两轮车销量达3232.5万辆,同比增长29.5%,扭转2024年下滑11.6%的趋势 [6] - 新国标政策推动锂电池替代铅酸电池,预计2027年锂电两轮车出货量达2800万辆,渗透率逼近40% [7][8] - 钠电池在电动两轮车市场可能占据20%-30%份额,成为锂电池的补充技术路线 [8] 技术布局与市场策略 - 比亚迪计划将乘用车刀片电池技术移植至两轮车,循环寿命达3000次以上,并移植电动汽车级电池管理系统 [9] - 汽车电池企业需针对两轮车市场优化成本结构,降低冗余设计,并适应C端品牌认知差异 [10] - 低空经济成为新增长点,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等已布局航空动力电池领域 [11] 行业竞争格局 - 电动两轮车电池市场目前由天能(超40%份额)和超威(超30%份额)主导,形成双寡头格局 [9] - 汽车动力电池企业需重构商业模型,平衡技术优势与两轮车生态适应性 [9][10]
国际航司蓄力中国 西安航空枢纽发展动能强劲
中国民航网· 2025-08-16 12:37
航空货运发展 - 格鲁吉亚航空和卡麦柯斯航空在西安设立基地代表处,投放3架宽体货机和1架窄体货机,运营6条国际全货运航线,每周保障15班次以上始发往返航班 [1] - 格鲁吉亚航空将西安作为中国最大运营枢纽,已开通西安至列日、布达佩斯定期货运航线,未来计划增加运力并开拓新航线 [1] - 卡麦柯斯航空视西安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将持续扩大航线网络布局 [1] 西安航空产业实力 - 西安拥有全国四分之一的航空科研力量,18个航空"国家队",阎良区汇聚4家航空链主企业及1500家配套企业 [2] - 在关键材料领域突破钛合金、陶瓷基、碳纤维等技术,部件制造领域拥有1.2万台数控机床,总装交付领域30余家企业掌握全流程研制技术 [2] -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一季度新增5条直飞欧洲全货运航线,国际全货运航线总数增至32条,覆盖"一带一路"27个国家54个城市 [2] 政策与基础设施支持 - 陕西省与东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西安市出台支持国际航空客货运发展政策,西部机场集团成立业务专班对接航司 [3] -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依托8大开放功能,推动航空物流、制造、服务等临空产业发展,如东航赛峰起落架维修年产能达160套,市场份额占全国40%以上 [3] -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投运将提升枢纽承载能力,激活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文旅产业等核心赛道 [3] 未来发展前景 - 更多外航加入及产业基础夯实、政策助力、设施完善将强化西安航空枢纽在"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
低空经济新消息!上海低空产业基金年内将成立
证券时报· 2025-08-16 12:32
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将在2024年重点建设低空产业创新生态圈,包括组建上海低空经济研究院、华东低空经济产业联盟及上海低空产业基金,构建"政—学—研—产—投—用"闭环运营体系 [2][5] - 拟成立的上海低空产业基金将主导项目投资,依托测试场及商业闭环场景完成技术验证与赋能增长 [2][5] - 公司定位为功能性国有企业平台,核心任务是承担上海市低空"四张网"(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的搭建与运营,重点建设航空器枢纽起降设施和通导链路等基础设施 [4][5] 标准化与测试基地建设 - 公司将牵头设立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标准创新联合体,推动形成地方标准并向国家标准发展 [6] - 正在筹划建设闵行低空测试基地(位于吴泾地区),围绕"四网协同"打造无人测试环境,并利用旧厂区构建城市场景综合测试场 [2][6] - 测试基地将联合全国测试场提供极寒、极热等极端条件测试,已有企业对真实环境测试表达兴趣 [6] 股东背景与产业资源 - 公司注册资本9亿元,股东均为上海国资国企,包括上海机场集团、上海城建集团、上海久事集团等,覆盖机场运营、基建、信息通信等产业链环节 [4][5] - 上海聚集70%航空人才、50%以上eVTOL企业,以及中航工业、中国商飞等龙头企业,长三角商业空间广阔 [7] 发展目标与政策支持 - 根据《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到2027年上海将形成完整低空航空器产业体系,核心产业规模目标超500亿元 [7] - 公司将建设市级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并形成市区两级联动机制,对接院士团队与高校推进技术转化 [5][6]
低空经济,新消息!
证券时报· 2025-08-16 12:27
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战略布局 - 公司将在2024年重点建设低空产业创新生态圈,包括成立上海低空产业基金、建立上海低空标准体系、布局工业测试场景 [1] - 公司注册资本9亿元,股东均为上海国资国企,覆盖机场运营、基础设施建设、信息通信等产业环节 [3] - 公司定位为功能性国有企业平台,核心任务是承担上海市低空"四张网"的搭建与运营,包括航空器枢纽起降设施、航线通导链路等关键基础设施 [3] 上海低空产业基金与创新生态 - 拟成立的上海低空产业基金将主导项目投资,构建"政—学—研—产—投—用"闭环运营体系 [1][3] - 公司将组建上海低空经济研究院、华东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深度对接院士团队和顶尖高校,推进课题立项和经费申请 [3] 低空标准体系建设 - 公司将牵头设立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低空经济标准创新联合体,推动形成上海低空标准 [1][5] - 目标是通过地方标准推动产业标准向国家标准发展,健全安全机制 [5] 工业测试场景布局 - 公司正谋划在闵行区吴泾地区建设低空测试基地,围绕"四网协同"打造无人测试环境 [1][5] - 测试基地将基于旧厂区等建筑环境,搭建具有城市场景特征的综合测试场 [1][5] - 闵行吴泾区域具备真实建筑、人烟稀少、空域连贯等条件,多家企业已对真实环境测试表达兴趣 [5] 上海市低空经济发展目标 - 根据《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到2027年核心产业规模达500亿元以上 [6] - 上海拥有70%航空人才、50%以上eVTOL企业,以及长三角广阔的商业空间优势 [6]
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三场专题会议在广州召开 黄楚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力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16 09:20
产业科技创新战略 - 科技创新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变量 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破解产业转型难题 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 [1] - 广东省科技创新实力稳居前列 产业发展"根技术"实现多点突破 粤港澳开放型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建设 [1] - 广东省正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目标在攻克"卡脖子"技术和产出重要科技成果方面走在前列 [2] 科技创新重点领域 - 实施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 利用国家实验室和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 - 依托"广东强芯"等重大科技工程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等未来领域技术研究 [2] - 加快在低空经济 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等新技术领域实现立法突破 [2]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依托雄厚制造业基础 从企业产业发展中凝练项目选题 [2] - 贯通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链条 以"链长制"+"链主制"为抓手 [2] - 健全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 协同创新体系 支持企业基础研究投入体系 [2] 创新生态建设 - 优化"引育用留"全链条人才生态 鼓励校企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和订单式培养 [2] - 通过国资基金撬动长期资本 耐心资本和优质资本投入科技研发 [2] - 携手港澳建设紧密型创新共同体 推进科技创新领域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 [2] 创新主体角色 - 企业应发挥产业创新主力军作用 自主创新前沿技术和核心产品 [3] - 专家学者应开拓科技前沿 将科技成果研发应用融入科技强省建设 [3] - 人大代表应推动完善产业科技创新制度机制建设 [3]
“武汉造”攀高逐新活力足(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8-16 06:11
医药生物行业 - 禾元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适用于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治疗 [1] 高技术制造业发展 - 武汉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4.6% [1] - 武汉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1] 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 东风汽车研发的DF30芯片通过寒区整车测试,计划明年量产上市 [1] - 湖北省成立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实现产业链协同攻关 [2] - 武汉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6.8万辆,同比增长152% [2] - 武钢高等级无取向硅钢产线年产能可支撑数百万辆新能源汽车生产需求 [2] 光电子信息产业 -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芯屏端网"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 [2] - 长飞光纤推出空芯光纤,光信号传输介质变为空气纤芯 [2] - 华工科技自主研发复杂曲面纹理激光刻蚀智能装备,精度达0.01毫米 [2] 新兴产业发展 - 武汉设立百亿元级低空经济发展基金群 [3] - 武汉以年均20%以上增速为目标推动新兴产业提质扩量增效 [3] 未来产业布局 - 湖北率先发布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 [4]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完成华中地区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手术 [4] - 武汉锚定脑机接口、人形机器人、新型储能等13个细分领域实施五大行动 [4]
工业第一城,比亚迪大疆之后还有谁?
搜狐财经· 2025-08-16 05:38
深圳工业发展现状 - 2025年上半年深圳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 2% 增速较2024年同期的12%明显放缓 [1][3] - 传统产业增长动能减弱 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2024年销量427万辆(同比+41 1%) 但2025年上半年增速不及预期 [3] - 外贸依存度高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增加出口端不确定性 [5] 新旧动能转换挑战 - 华为制造业务波动时 比亚迪 大疆等新兴龙头接棒支撑增长 当前需培育新增长极 [5] - 智能硬件 机器人 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集群保持30%以上增速 [7] - 2024年深圳新增13家独角兽企业 涵盖智能网联 手术机器人等硬科技领域 [10] 潜在新兴产业方向 - "20+8"产业政策动态调整 新增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 人工智能升格为单列集群 [7] - 智能耳机产业链完整 冠旭电子 韶音科技等品牌与华为 立讯精密等上下游协同 [9] - 机器人产业领先 优必选等企业推出多型号人形机器人 全市相关企业超5 7万家(全国第一) [9] 头部企业孵化机制 - "政策+产业链"双轮驱动 深圳50公里半径内可完成电子全产业链采购 大疆70%零部件本地配套 [12] - 低空经济具备万亿潜力 深圳集聚500余家上下游企业 人工智能有望在工业场景突破 [13] - 研发投入强度达6 46% 但高校占比低 需建立"学科群-产业集群"耦合机制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