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市公司理财
icon
搜索文档
皮海洲:上市公司购买券商理财产品规模何以逆势上行?| 立方大家谈
搜狐财经· 2025-10-28 07:15
上市公司理财规模总体变化 - 截至10月22日,今年共有1112家A股上市公司合计认购理财产品总金额为8399.76亿元,规模同比下滑14.32% [1] -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是提升闲置资金使用效率的常见方式,尤其偏好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等银行类产品,因其安全性高并可密切银企关系 [1] 银行类理财产品配置情况 - 结构性存款是上市公司首选,年内认购金额为5082.03亿元,占整体理财产品认购金额的比例为60.5%,但认购规模同比下降18.93% [1] - 银行理财产品认购金额为870.26亿元,占比10.36%,认购规模同比下降2.96% [1] 理财规模下降的原因 - 部分公司响应监管号召,将资金更多用于主业经营、现金分红和股份回购,以增强投资者回报和推进高质量发展 [2] - 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导致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回落,对上市公司的吸引力减弱 [2] - 股市行情总体看好,一些公司直接进入股市投资,上半年788家公司开展证券投资,合计金额达1.4万亿元,远超理财产品认购金额 [2] 券商理财产品配置情况 - 券商理财产品规模逆势上升,年内244家上市公司合计购买561.59亿元,规模同比增长8.1% [2] - 有115家公司认购券商理财金额在1亿元以上,其中江苏国泰以60.91亿元居首,涪陵榨菜、瑞泰新材、迪阿股份认购金额分别为50.2亿元、31.89亿元、24.88亿元 [3] 券商理财规模上升的原因 - 券商理财产品规模基数较小,少量资金从银行理财转向券商理财即可引发规模上升 [3] - 在银行理财收益率下降背景下,券商作为专业机构在投研和资产配置方面具备综合优势,更能灵活捕捉市场机会 [3] -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股市偏暖,上市公司更看好券商的股票投资能力,预期其产品收益率优于银行理财 [3] - 券商理财产品安全性令人放心,因券商受证监会监管,不存在跑路问题,破产可能性极低,其安全性与银行理财几乎等同 [4]
上市公司购买券商理财产品规模何以逆势上行?
搜狐财经· 2025-10-28 06:56
上市公司理财配置总览 - 截至10月22日,年内共有1112家A股上市公司合计认购1.33万个理财产品,总金额达8399.76亿元,规模同比下滑14.32% [1] - 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是公司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的常见方式,尤其偏好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等银行类产品,因其安全性高并可赚取投资收益 [1] - 上市公司进行证券投资的规模远超理财配置,上半年有788家公司开展证券投资,合计持有2921只证券,投资金额达1.4万亿元 [2] 银行类理财产品配置变化 - 结构性存款是公司配置银行理财的首选,年内认购金额为5082.03亿元,占整体理财产品认购金额的60.5%,但规模同比下降18.93% [1] - 银行理财产品认购金额为870.26亿元,占比10.36%,认购规模同比下降2.96% [1] - 银行理财配置下降的原因包括公司资金更多用于主业经营、现金分红和股份回购,以及市场利率走低导致产品收益率回落、吸引力减弱 [2] 券商类理财产品配置趋势 - 券商理财产品配置逆势增长,年内已有244家上市公司合计购买561.59亿元券商理财,规模同比增长8.1% [2] - 在认购券商理财的公司中,有115家认购金额在1亿元以上,其中江苏国泰以60.91亿元居首,涪陵榨菜、瑞泰新材等公司认购金额也超过10亿元 [3] - 券商理财受青睐的原因包括其规模基数小易现增长、券商在投研和资产配置方面具备综合优势能灵活捕捉市场机会,以及产品安全性相对较高 [5][6]
果然财经|1112家上市公司斥资8400亿买理财产品
齐鲁晚报· 2025-10-23 18:36
上市公司理财活动概况 - 截至10月22日,共有1112家A股上市公司合计认购理财产品,认购总金额达8399.76亿元 [1] - 上市公司合计认购理财产品数量为1.33万个 [1] - 认购总规模较去年同期下滑14.32% [1] 理财产品类型分布 - 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类型主要包括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通知存款 [1] - 其他产品类型涵盖银行理财产品、券商理财产品、投资公司理财产品等 [1]
上市公司理财投资“降温”,三季度配置规模环比降四成至1810亿元,多家公司利用闲钱“炒股”
新浪财经· 2025-10-14 18:29
上市公司理财配置规模变化 - 三季度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总金额为1810.81亿元,较二季度的3276.52亿元环比缩减1465.71亿元,降幅达44.7% [1][2] - 结构性存款配置规模从二季度的2030.28亿元下降至1007.25亿元,单季度减少1023.03亿元,降幅高达50.4%,但仍保持55.6%的主导地位 [1][2] - 信托产品和基金专户认购金额降幅分别达到59.4%和62% [1][3] - 证券公司和银行理财产品降幅相对较小,分别为22.5%和19.9%,配置规模分别从194.25亿元降至150.48亿元、从327.25亿元降至262.17亿元 [1][3] 理财配置降温原因分析 - 监管部门鼓励上市公司通过现金分红、增持回购提振投资者信心,或聚焦主业扩大生产,影响其理财购买行为 [3] - 上市公司面临营收增长放缓与成本上升双重压力,更倾向持有现金储备以应对潜在运营需求 [3] - 金融资产收益率整体回落、存款利率走低及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加剧,导致市场高收益、低波动产品供给稀缺 [3] - 结构性存款收益率因存款利率持续走低而降低,同时银行自身也在控制其规模导致供给降低 [2] 上市公司资金转向证券投资 - 与理财配置降温形成对比,三季度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利用闲置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的公告 [1][4] - 易点天下将证券投资额度从1亿元增加至5亿元,和顺石油拟使用不超过2亿元进行证券投资 [4][5] - 星海电子拟使用不超过2000万元进行委托理财及证券投资,德联集团、利欧股份、溢多利等公司也公布了类似计划 [4][5] - 资金转向原因包括股市好于债市成为主流观点、债券静态收益率降至历史低位、A股三季度大幅放量冲高及行业轮动扩大赚钱效应 [5] 证券投资趋势中的例外与风险关注 - 有上市公司终止开展证券投资,如江苏国泰终止使用15亿元闲置自有资金设立子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主要基于聚焦主业、谨慎投资、提高投资者分红回报的考虑 [5] - 业内分析指出,投资二级市场的资金占企业闲散资金的比重不宜太大,以免炒股亏损影响主业,导致脱实向虚倾向及损害股民权益 [6] - 证券投资收益普遍具有不可预测、不可持续的特征,容易导致企业的估值受到影响 [6]
上市公司理财扫描:规模三连降,风险偏好抬升
新浪财经· 2025-09-24 08:28
上市公司理财规模变化 - 2025年1094家A股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 认购金额合计7707.19亿元 [1] - 较2024年同期1202家公司8802.31亿元下降 购买公司数量减少8.99% 金额下降12.44% [1] - 理财规模连续三年下降 2023年同比骤降34% 2024年降幅收窄至5.45% [1] 理财产品结构演变 - 结构性存款占比从2023年63.8%降至2025年60.9% [3] - 银行理财和国债逆回购等低风险高流动性产品占比增加 [3] - 基金专户规模从15.19亿元增至30.75亿元 实现翻倍增长 [3] 企业理财行为差异 - 国有企业受严格资金管理限制 主要配置保本型理财和定期存款 [2] - 民营公司通过海外美元货币基金和汇率套期保值实现负融资成本 [2] - 唯科科技持有369只理财产品数量居首 九州通以240.9亿元认购金额领先 [3] 收益与风险偏好变化 - 现金管理类产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1.32% 固收类产品6个月收益1.12% [3] - 理财产品平均预计收益率中位数区间为1.2%至2.19% [3] - 2025年上半年133家公司证券投资达295.5亿元 同比增42% [5] 资金配置趋势转向 - 二级市场回暖推动上市公司风险偏好抬升 [4] - 资金从稳健理财向主动投资迁移 理财规模下降24.96% [5] - 存款转理财规模预计达数千亿元 QDII和南向通成重要配置方向 [5] 影响因素分析 - 市场利率下行和资管新规持续影响理财规模 [1]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营收降0.84% 净利润降0.61% [4] - 2025年上半年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增速放缓 [4]
年内认购规模骤降12%,上市公司理财热“退潮”?基金专户总规模增加55.10亿元
华夏时报· 2025-09-19 15:25
上市公司理财规模变化 - 截至2025年9月17日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总金额7573.95亿元 较去年同期8669.81亿元减少1095.86亿元 同比下降12.64% [2][3] - 认购理财产品上市公司数量从去年1193家减少至1092家 [3] - 近三年上市公司理财认购金额持续下降 2022年末15182.70亿元 2023年末12955.19亿元 2024年末12151.53亿元 [9] 理财产品结构变化 - 结构性存款认购金额减少最多 同比减少968.70亿元 降幅17.46% 但仍以4579.23亿元占总认购额60.46% [3][5] - 投资公司理财产品降幅最大 从91.20亿元降至55.96亿元 降幅38.69% [3] - 基金专户增幅达105.19% 认购金额增加55.10亿元 逆回购增长19.94% 通知存款增长9.56% 证券公司理财增长10.44% [5] 头部公司理财配置 - 九州通以240.90亿元居首 其中224.90亿元为逆回购 16亿元为结构性存款 [6] - 中兴通讯185.12亿元全部配置结构性存款 [6] - 海信家电180.13亿元中信托产品110.53亿元 银行理财57.60亿元 投资公司理财12亿元 [6] 理财产品收益率趋势 - 理财产品平均预计最低收益率从去年1.43%降至1.09% 平均预计最高收益率从1.60%降至1.37% [8] - 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从去年9.09%降至8.20% [8] - 2025年7月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1.71% 环比下降7BP 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2.10% 环比下降4BP [8] 资金配置策略转变 - 上市公司优先选择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理财产品 [7] - 理财收益率下降与净值化波动加剧促使资金转向其他投资渠道 [9] - 证监会鼓励现金分红与回购政策导致上市公司闲置资金减少 [10]
存款减少超千亿、理财产品增加 上市公司也在“存款搬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07:44
核心观点 - 存款利率下降和权益市场回暖推动上市公司将资金从存款转向理财产品以追求更高收益 [1][4] - 上市公司理财规模整体下降但结构变化显著 现金类占比下滑而银行理财 券商资管 信托产品占比持续上升 [2][4] - 资管机构积极布局对公理财市场 通过产品定制化和服务升级应对企业需求 [9][10][11] 存款迁移趋势 - 8月居民存款新增1100亿元同比大幅下降6000亿元 非银存款新增11800亿元同比多增5500亿元 [1] - 上市公司最近一年理财认购金额1.10万亿元较2022年高点1.49万亿元下降26.17% [2] - 现金类理财占比超70%但持续下滑 银行理财 券商资管 信托占比分别达9.93% 6.87% 2.07% [2] 理财产品配置变化 - 企业偏好结构性存款和银行理财 期限多为6个月至1年 追求稳定收益和流动性 [3] - 结构性存款规模6811.17亿元同比下滑约1000亿元 因真结存产品收益可能趋近于0 [7] - 部分企业开始尝试含权类理财产品 风险偏好逐步提升 [7] 驱动因素 - 存款利率下行使理财收益优势凸显 现金管理类产品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达1.32% [6] - 固收类产品过去六个月投资收益1.12% 其中长期产品达1.39% 均高于同期限存款 [6][7] - 企业资金保值增值需求增强 同时需应对流动性风险和把握战略机遇 [4][5] 资管机构应对 - 理财子公司推出封闭式定期产品 强调与母行渠道协同服务对公客户 [9] - 产品定制化需求上升 包括现金管理工具 短期理财和债权计划 [10] - 需提升风控能力 通过高信用等级资产和流动性管理工具建立信任 [11] 市场前景 - 2025年上半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3.21万亿元同比上升2.23% 理财资金规模有望修复 [8] - 对公理财市场呈现机构化 专业化趋势 资管机构需转型升级紧扣客户需求 [11]
侃股:辩证看待上市公司买理财产品
北京商报· 2025-07-08 19:38
上市公司理财现象分析 理财规模与市场选择 - 上半年653家A股公司合计斥资逾4100亿元购买理财产品 [1] - 理财行为本质是市场化选择 通过低风险配置增厚企业利润 [1] - 在行业下行期 理财收益可维持净利润正增长 保障研发和薪酬支出 [1] 理财的积极作用 - 稳定回报有助于平抑周期性行业的盈利波动 [1] - 部分企业将理财收益反哺研发创新 体现进阶管理思维 [1] - 理财模式展现企业财务管理灵活性 尤其对主业增长乏力企业具有缓冲作用 [1] 过度理财的负面影响 - 资金错配风险突出 大量募集资金用于理财或导致主业发展滞后 [1] - 机会成本攀升 过度依赖理财收入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低于行业水平 [2] - 长期削弱市场竞争力 形成对股东价值的透支 [2] 解决方案与监管建议 - 企业需建立动态评估机制 设定理财资金上限比例 [2] - 监管层应建立差异化体系 重点关注低研发高理财企业 [2] - 建议将闲置资金用于分红或股份回购 提升股东获得感 [2] 发展路径与价值理念 - 上市公司应坚持主业为本 避免理财资金替代核心业务 [3] - 理财应定位为现金管理工具而非盈利核心 [2] - 合理理财可成为企业成长助推器 但需防范脱实向虚倾向 [3]
A股上市公司理财图鉴:券商产品逆势增长,收益凭证成新宠
搜狐财经· 2025-07-08 16:38
上市公司理财趋势 - 2025年上半年653家A股上市公司合计斥资4113.35亿元购买理财产品,总规模较去年同期有所收缩 [2] - 券商理财产品认购比例从5.62%逆势攀升至7.6%,认购金额突破312.71亿元 [2] - 159家上市公司认购券商理财产品,其中65家认购金额超1亿元,江苏国泰、瑞泰新材等企业以数十亿元规模领跑 [3] 理财产品结构分化 - 结构性存款以2374.26亿元规模居首,银行理财产品、存款产品、逆回购产品分别以478.45亿元、311.3亿元、245.78亿元紧随其后 [3] - 信托、通知存款等传统品类认购规模不足150亿元,市场风险偏好趋于谨慎 [3] - 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率下滑及净值波动加剧是上市公司配置意愿减弱的主要原因 [3] 券商理财产品优势 - 收益凭证成为券商理财产品中的"宠儿",江苏国泰认购的31只券商理财产品全部为收益凭证,瑞泰新材同样将14只券商理财产品全部投向该品类 [4] - 收益凭证具有三大核心优势:收益水平较传统银行理财更具吸引力、安全性和流动性突出、期限多样条款灵活 [4] - 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规模达3.03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4.77%),单一资产管理计划规模2.44万亿元,集合计划占比从52.97%提升至55.46% [4] 资金管理建议 - 上市公司需合理安排资金,避免资金闲置或过度投入高风险产品 [5] - 优选产品组合,在流动性、收益性之间寻求平衡,优先选择安全性高、期限匹配的理财产品 [5] - 动态跟踪风险,持续关注资金投向及收益波动 [5]
上半年653家A股公司合计斥资逾4100亿元买理财
快讯· 2025-07-08 05:14
A股上市公司理财产品配置情况 - 上半年653家A股上市公司合计认购理财产品规模达4113.35亿元(含到期再投) [1] - 理财产品总规模较去年同期出现缩水 [1] 理财产品类型分布 - 结构性存款占比最高达2374.26亿元 [1] - 银行理财产品规模478.45亿元 [1] - 券商理财产品规模312.71亿元 [1] - 存款产品规模311.3亿元 [1] - 逆回购产品规模245.78亿元 [1] - 信托产品规模125.34亿元 [1] - 通知存款规模116.78亿元 [1] - 定期存款规模82.5亿元 [1] - 投资公司理财产品规模44.29亿元 [1] - 通过基金专户购买理财产品规模21.94亿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