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市公司理财
icon
搜索文档
年内认购规模骤降12%,上市公司理财热“退潮”?基金专户总规模增加55.10亿元
华夏时报· 2025-09-19 15:25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卢梦雪 北京报道 随着金融产品不断规范且种类多样化,上市公司以闲置资金买理财成为一大趋势。 9月17日,华润三九(000999)公告,拟以不超过100亿元自有资金投资银行及其下属银行理财子公司理 财产品。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9月以来,就已有几十家上市公司公告了以闲置资金进行投资管理的操 作。 不过,从买理财的金额来看,今年上市公司理财热似乎有所"降温"。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7日,上 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合计规模比去年同期减少1095.86亿元,同比下降12.64%。从具体认购产品类型来 看,结构性存款认购金额减少最多,减少了968.70亿元,投资公司理财产品认购金额减少幅度最大,减 少了38.69%。 结构性存款减少金额最多 一直以来,购买理财产品都是上市公司管理闲置资金的重要方式。但Wind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 比,今年年内上市公司理财投资的总金额正在减少。 具体来看,截至2025年9月17日,共有1092家上市公司购买了理财产品,合计认购金额达7573.95亿元。 而去年同期,有1193家上市公司合计认购了8669.81亿元的理财产品,对比来看,今年认 ...
存款减少超千亿、理财产品增加 上市公司也在“存款搬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07:44
核心观点 - 存款利率下降和权益市场回暖推动上市公司将资金从存款转向理财产品以追求更高收益 [1][4] - 上市公司理财规模整体下降但结构变化显著 现金类占比下滑而银行理财 券商资管 信托产品占比持续上升 [2][4] - 资管机构积极布局对公理财市场 通过产品定制化和服务升级应对企业需求 [9][10][11] 存款迁移趋势 - 8月居民存款新增1100亿元同比大幅下降6000亿元 非银存款新增11800亿元同比多增5500亿元 [1] - 上市公司最近一年理财认购金额1.10万亿元较2022年高点1.49万亿元下降26.17% [2] - 现金类理财占比超70%但持续下滑 银行理财 券商资管 信托占比分别达9.93% 6.87% 2.07% [2] 理财产品配置变化 - 企业偏好结构性存款和银行理财 期限多为6个月至1年 追求稳定收益和流动性 [3] - 结构性存款规模6811.17亿元同比下滑约1000亿元 因真结存产品收益可能趋近于0 [7] - 部分企业开始尝试含权类理财产品 风险偏好逐步提升 [7] 驱动因素 - 存款利率下行使理财收益优势凸显 现金管理类产品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达1.32% [6] - 固收类产品过去六个月投资收益1.12% 其中长期产品达1.39% 均高于同期限存款 [6][7] - 企业资金保值增值需求增强 同时需应对流动性风险和把握战略机遇 [4][5] 资管机构应对 - 理财子公司推出封闭式定期产品 强调与母行渠道协同服务对公客户 [9] - 产品定制化需求上升 包括现金管理工具 短期理财和债权计划 [10] - 需提升风控能力 通过高信用等级资产和流动性管理工具建立信任 [11] 市场前景 - 2025年上半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3.21万亿元同比上升2.23% 理财资金规模有望修复 [8] - 对公理财市场呈现机构化 专业化趋势 资管机构需转型升级紧扣客户需求 [11]
侃股:辩证看待上市公司买理财产品
北京商报· 2025-07-08 19:38
上市公司理财现象分析 理财规模与市场选择 - 上半年653家A股公司合计斥资逾4100亿元购买理财产品 [1] - 理财行为本质是市场化选择 通过低风险配置增厚企业利润 [1] - 在行业下行期 理财收益可维持净利润正增长 保障研发和薪酬支出 [1] 理财的积极作用 - 稳定回报有助于平抑周期性行业的盈利波动 [1] - 部分企业将理财收益反哺研发创新 体现进阶管理思维 [1] - 理财模式展现企业财务管理灵活性 尤其对主业增长乏力企业具有缓冲作用 [1] 过度理财的负面影响 - 资金错配风险突出 大量募集资金用于理财或导致主业发展滞后 [1] - 机会成本攀升 过度依赖理财收入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低于行业水平 [2] - 长期削弱市场竞争力 形成对股东价值的透支 [2] 解决方案与监管建议 - 企业需建立动态评估机制 设定理财资金上限比例 [2] - 监管层应建立差异化体系 重点关注低研发高理财企业 [2] - 建议将闲置资金用于分红或股份回购 提升股东获得感 [2] 发展路径与价值理念 - 上市公司应坚持主业为本 避免理财资金替代核心业务 [3] - 理财应定位为现金管理工具而非盈利核心 [2] - 合理理财可成为企业成长助推器 但需防范脱实向虚倾向 [3]
A股上市公司理财图鉴:券商产品逆势增长,收益凭证成新宠
搜狐财经· 2025-07-08 16:38
上市公司理财趋势 - 2025年上半年653家A股上市公司合计斥资4113.35亿元购买理财产品,总规模较去年同期有所收缩 [2] - 券商理财产品认购比例从5.62%逆势攀升至7.6%,认购金额突破312.71亿元 [2] - 159家上市公司认购券商理财产品,其中65家认购金额超1亿元,江苏国泰、瑞泰新材等企业以数十亿元规模领跑 [3] 理财产品结构分化 - 结构性存款以2374.26亿元规模居首,银行理财产品、存款产品、逆回购产品分别以478.45亿元、311.3亿元、245.78亿元紧随其后 [3] - 信托、通知存款等传统品类认购规模不足150亿元,市场风险偏好趋于谨慎 [3] - 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率下滑及净值波动加剧是上市公司配置意愿减弱的主要原因 [3] 券商理财产品优势 - 收益凭证成为券商理财产品中的"宠儿",江苏国泰认购的31只券商理财产品全部为收益凭证,瑞泰新材同样将14只券商理财产品全部投向该品类 [4] - 收益凭证具有三大核心优势:收益水平较传统银行理财更具吸引力、安全性和流动性突出、期限多样条款灵活 [4] - 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规模达3.03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4.77%),单一资产管理计划规模2.44万亿元,集合计划占比从52.97%提升至55.46% [4] 资金管理建议 - 上市公司需合理安排资金,避免资金闲置或过度投入高风险产品 [5] - 优选产品组合,在流动性、收益性之间寻求平衡,优先选择安全性高、期限匹配的理财产品 [5] - 动态跟踪风险,持续关注资金投向及收益波动 [5]
上半年653家A股公司合计斥资逾4100亿元买理财
快讯· 2025-07-08 05:14
A股上市公司理财产品配置情况 - 上半年653家A股上市公司合计认购理财产品规模达4113.35亿元(含到期再投) [1] - 理财产品总规模较去年同期出现缩水 [1] 理财产品类型分布 - 结构性存款占比最高达2374.26亿元 [1] - 银行理财产品规模478.45亿元 [1] - 券商理财产品规模312.71亿元 [1] - 存款产品规模311.3亿元 [1] - 逆回购产品规模245.78亿元 [1] - 信托产品规模125.34亿元 [1] - 通知存款规模116.78亿元 [1] - 定期存款规模82.5亿元 [1] - 投资公司理财产品规模44.29亿元 [1] - 通过基金专户购买理财产品规模21.94亿元 [1]
上半年653家A股公司合计斥资逾4100亿元买理财 券商理财产品获认购比例上升,收益凭证产品受青睐
证券日报· 2025-07-08 00:52
A股上市公司理财产品投资概况 - 2023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合计认购理财产品金额达4113.35亿元,同比下降[1] - 结构性存款占比最高达2374.26亿元,银行理财478.45亿元,券商理财312.71亿元[1] - 券商理财产品认购比例从去年5.62%提升至7.6%,显示配置偏好变化[1][2] 券商理财产品配置特点 - 159家上市公司认购券商理财312.71亿元,其中65家认购超1亿元[2] - 江苏国泰以53.79亿元居首,瑞泰新材24.85亿元,涪陵榨菜21.5亿元[2] - 收益凭证产品受青睐,江苏国泰认购31只均为收益凭证[3] 券商理财产品优势分析 - 收益凭证具备高收益、灵活期限(7天至334天)、稳健性三重优势[3] - 相比下行存款利率,收益凭证提供更高投资性价比[3] - 集合资管规模达3.03万亿元较去年末增4.77%,显示主动管理转型加速[4] 理财产品市场趋势 - 理财产品收益率下滑及净值波动削弱上市公司配置意愿[2] - 集合资管占比从52.97%提升至55.46%,单一资管规模下降5.21%[4] - 上市公司需平衡资金使用效率与主营业务发展需求[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