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

搜索文档
技术越强越没有选择权?
虎嗅· 2025-06-23 15:21
技术价值观与个人定位 - 技术爆炸时代个人价值观易被冲散,需明确自身核心价值观以锚定行为方向[4][5][6] - 工具如AI、算法、社交媒体无立场,其走向取决于使用者的价值观导向[7][8] - 人生分阶段论:0-25岁积累资源、25-50岁建立影响力、50岁后转向社会回馈,价值观需动态调整[10][11][13] 注意力经济与效率管理 - 现代技术环境将注意力货币化,社交媒体通过极端内容争夺用户停留时间[25][26][27] - "愤怒驱动算法"和"抛弃型算法"加剧用户分心,降低专注力[28][29][31] - 高效工作模式需主动管理注意力,如定期反思、减少即时通讯干扰[33][35][37] AI时代的教育与技能需求 - 批判性思维成为人才核心能力,项目制学习优于纯理论教学[39][42] - 简单编程岗位将被AI自动化替代,跨领域复合型人才需求上升[43][44][46] - 教育重点转向学习能力培养,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47][48] 领导力与组织革新 - 终身制职位应设任期上限,领导者需主动规划交接以保持组织活力[49][50][52] - "跨阶段领导力"强调角色动态调整,从控制转向服务型管理[55][56][58] - AI时代领导者需兼具技术理解与伦理判断能力,明确技术发展方向[59][60][61] 超级智能与未来社会 - 超级智能将逐步接管人类决策,可能导致被动依赖与自由意志丧失[62][64][66] - 当前AI发展由一代人主导,需让下一代参与规则设计以确保可持续性[69][70][71] - 技术发展需主动塑造,提前建立交接机制保障社会活力[72][73][74]
马云回应离职员工万字长文:阿里正在发生变化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6-15 19:39
公司使命与文化变迁 - 公司最初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愿景是成为活102年的好公司,员工因使命感召加入[1][2] - 早期公司文化强调品德与社会价值,员工因帮助他人获得尊重而非收入[4][5] - 2017年后逐渐转向KPI导向,关注点变为工资、股权等利益问题,客户被视为流量和数据[6][7] - 价值观从"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演变为老板文化盛行[62][63] 历史成功因素 - 四大成功要素:时代趋势(1999-2024年GDP从1万亿增至18万亿)、战略眼光(B28/淘宝/支付宝/阿里云)、价值观筛选、制度保障[13][14][16] - 互联网用户从1999年890万爆发至2020年9.86亿,智能机普及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15] - 独特文化包括花名制度、平等氛围和期权激励,2015年前团队气味相近[18][19] 战略失误与收购失败 - 2017年起收购多数失败:口碑网(2006年收购后关停)、饿了么(市占率从50%+被美团反超)、ofo(2018年倒闭)、虾米音乐(市占率21.9%到关停)[22][23][24][26] - 视频领域优酷土豆从35%市占率第一降至第三,电商领域Lazada被Shopee超越[27][28] - 银泰、大润发等传统商业收购未带来颠覆性改变,仅高德和UC算成功案例[29][30] 内部管理问题 - 人才问题:迷信外来高管(如支付宝引入微信/Uber团队)、野狗文化盛行、白兔员工堆积、职级通胀[37][38][39][41] - 制度问题:绩效不透明助长老板文化、短期主义取代长期规划、奖惩机制失灵[41][42][75] - 战略执行:既要又要导致资源分散、运营数据取代产品建设、官僚主义增加协同成本[44][45][46] 价值观与HR体系衰败 - 六脉价值观变质:客户第一变老板第一、团队合作变内部零和博弈、拥抱变化掩盖战略不清[62][64][68] - HR从文化守护者变为业绩导向,失去员工信任,不再关注价值观践行[81][82][85] - 中高层因时代红利上位但能力不足,导致战略分解与执行断层[87][88][89] 改革建议 - 修复价值观考核机制,清除文化不符者,重建HR公信力与360评价体系[97] - 管理改革包括取消职级隐藏、绩效公示、削减1/3冗余人员与业务[98] - 弱化运营包装,直面产品真实状况,抓住AI时代机遇[99][100] 行业环境变化 - 互联网用户增速2017年降至个位数,2024年渗透见顶,主流产品格局固化[20] - 移动支付领域支付宝线下份额2014年起被微信持续蚕食[25] - 创新业务除钉钉和夸克外多失败,外部竞品从不同维度冲击核心业务[33][34]
阿里员工万字离职信,该怎么看?
虎嗅· 2025-06-13 10:20
阿里巴巴组织文化变迁 - 公司从"价值观驱动的理想主义者"滑向"短期KPI驱动的官僚组织",核心病因为价值观与制度双失灵 [1] - 早期成功四大支柱:时代红利(GDP从1999年1万亿增至2024年18万亿)、马云战略眼光(淘宝/支付宝/阿里云先发优势)、价值观筛选(客户第一/团队合作)、制度保障(期权/政委体系)[105][106][107][108][109] - 衰退信号包括外部收购失败(口碑/饿了么/优酷从行业第一跌落)和内部创新乏力(除钉钉外鲜有新秀)[110][111][112] 组织管理问题 - 三大内伤:人员结构失衡(野狗文化+白兔堆积)、财务机制失效(职级通胀/奖惩不透明)、业务短期主义(KPI驱动/战略多变)[113][114][115][116][117][118][119] - 协同成本激增:业务复杂化导致10分钟问题可能升级为团队间1天扯皮,重合/三不管区域超10%时效率成倍下降 [68][69][70][71][72][73] - 维护成本占比过高:历史业务迭代停滞但需持续维护,冗余资源消耗加剧 [78][79][80] 价值观体系坍塌 - 老六脉价值观名存实亡:客户第一演变为老板第一、团队合作退化为胜者为王、拥抱变化掩盖战略不清 [123][124][125][126] - HR体系失职失信:从文化护卫者退化为业绩附庸,员工信任度崩塌 [127][128] - 中高层草台班子化:时代红利上位者能力与岗位不匹配,决策上交责任下移 [129] 行业普遍性困境 - 增长停滞暴露管理缺陷:小红书同样出现大公司病(官僚主义/决策拖沓),通过取消职级序列试图重塑敏捷性 [44][45][46][47][48][49][50] - 文化价值观工具化:本质是低成本人治手段,通过奉献/自驱等概念替代实质激励 [56][57][58][59][60][61] - 评价体系失效:业务复杂度超越管理半径,职级与资源映射关系扭曲 [88][89][90] 改革建议 - 七项刮骨疗伤方案:恢复价值观集体复盘、HR回归服务监督职能、职级公开、绩效全程公示、精简1/3冗余、弱化浮夸运营 [130][131][132] - 组织效率提升需顶层设计:需重建全局评价体系,但易受既得利益者阻挠 [87][93] - 历史周期律警示:参考《大明王朝1566》案例,制度失效最终导致系统崩溃 [94][95][96][97][98][99][100][101]
离职员工发万字长文痛批阿里,马云回应:写得很好
搜狐财经· 2025-06-13 09:59
阿里巴巴发展历程 - 公司使命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愿景是成为活102年的好公司,曾吸引大量人才加入[1] - 1999-2010年抓住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机遇,GDP从1万亿增至11万亿美元,互联网用户从890万爆发至10亿,奠定增长基础[5] - 通过淘宝、支付宝、阿里云等战略布局构建电商生态,坚持长期投入如阿里云获得成功[6] - 独特的花名文化、价值观和期权制度塑造战斗力,2015年前团队凝聚力强[7][8][9] 公司面临挑战 - 2017年起互联网用户增速降至个位数,行业渗透见顶,增长红利消失[11] - 外部收购多数失败,包括口碑、饿了么、ofo等,仅高德和UC成功[12][13] - 内部创新除钉钉和夸克外鲜有突破,衍生业务依赖电商主业[15] - 收购策略存在短期KPI导向,忽视基本功建设导致整合失败[14] 组织管理问题 - 人才体系出现迷信空降高管、新人招聘标准降低、"野狗文化"盛行等问题[17][18] - 职级通胀严重,薪资与晋升机制失灵,奖惩不透明助长老板文化[19][20] - HR体系失职,价值观考核流于形式,员工反馈渠道失效[34][35] - 中高层战略执行能力下降,存在官僚主义和决策低效现象[23][36] 业务战略调整 - 实施"1+6+N"组织变革,分拆业务集团独立运营[52] - 关停21项非核心业务(占比39.6%),聚焦12个行业第一的盈利业务[50][51] - 新任CEO吴泳铭叫停智能云分拆,暂缓盒马菜鸟上市,确立闲鱼、夸克等创新业务[53][55] - 马云多次现身阿里园区和会议,释放拥抱AI信号[55][57] 文化价值观反思 - 原价值观"客户第一"演变为"老板第一",团队合作被内部竞争取代[29] - 战略频繁变动导致短期主义,诚信文化受到数据造假冲击[31][32] - 离职员工建议修复价值观、重整HR体系、改革管理制度[37][43] - 马云回应内部长文认可反思,表达变革决心[47][57]
马云15年前的对话,越看越透彻
搜狐财经· 2025-06-03 12:19
创业哲学 - 创业失败率极高,100人创业中95人无声消失,4人可见失败,仅1人可能成功[4] - 创业需面向未来5-10年布局,而非追逐当下热点[5][6][9] - 客户需求核心是体验而非服务,需思考产品对客户的价值及企业对社会的贡献[10] - 创业者需兼具兔子般的速度与乌龟般的耐力[8] 信念与价值观 - 阿里巴巴的信念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坚持目标但不断自我拷问执行路径[11][12] - 成功源于感恩与敬畏,感恩带来运气,敬畏规避风险[14][16] - 企业价值在于改变行业现状,如淘宝重塑零售、支付宝普惠金融,盈利非快乐源泉[21][22] 执行力与机会 - 行动力是关键,空想无价值,需立刻实践改变[23][24] - 社会持续进步,官员、企业家、教育医疗水平均优于十年前,抱怨无实质意义[32][33] - 机会永远存在,需主动寻找而非埋怨环境[34][36] 团队管理 - 核心团队选择标准:平凡人、务实梦想(如买房买车)、能重复枯燥工作[49][51][53] - 团队最大资源是互信而非物质条件,创始人无需刻意留人,共同目标自然凝聚成员[58][60][61] - 管理本质是责任匹配,能为越多人担责则舞台越大,如经理担责5人,总经理担责数百人[44] 企业家精神 - 创业与生活不可分割,需融合而非平衡,职业经理人思维难成大事[64][65] - 学会放弃非核心路径(如绕墙而行)但坚守使命价值观,企业方能长远[72][75] - 幸福源于自我定义,积极解决问题而非抱怨不公平,24小时中8小时工作需愉悦[80][82]
总有人觉得VC不配谈真问题 |Findme
投中网· 2025-04-04 14:36
人形机器人行业现状 - 人形机器人行业存在估值泡沫问题,部分公司将"做人形"和"具身智能"作为任务,但实际应用场景缺失,连基本功能如拿水瓶都难以实现[3] - 行业估值被过度炒作,缺乏实际商业价值支撑,引发对投资合理性的质疑[3] - 该问题被认定为"真问题",具有商业价值和公共价值双重讨论意义[3] 风险投资行业价值观讨论 - 风险投资行业面临价值观缺失问题,部分从业者只关注短期收益,忽视行业长期价值和社会责任[5] - 行业存在刻板印象问题,部分投资人因历史行为导致公众信任度下降[4][5] - 对比硅谷投资理念,John Doerr曾主导清洁技术投资,体现风险投资驱动创新的价值观,而当前中国风险投资更倾向于跟随政策和风口[6] 行业问题真伪辨别 - 区分"真问题"与"假问题"对投资决策至关重要,应以第一性原理分析问题本质[5] - 以美苏关系为例说明辨别问题真伪的重要性,商业领域虽代价较小但同样需要甄别[5] - 部分投资人缺乏辨别真伪问题的能力,可能源于价值观缺失或认知局限[5] 投资理念对比 - 硅谷投资人曾自视为社会先驱和产业引领者,而当前中国风险投资人更倾向于定位为"催化剂"和效率提升者[6] - 历史案例显示KPCB等机构曾试图通过投资引导社会发展方向,而非被动跟随[6] - 当前行业过度强调资本回报,可能影响长期发展潜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