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风险

搜索文档
中低风险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走高
证券日报· 2025-07-10 00:13
近期,多只中低风险(R2级)短期持有型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断走高,部分产品近一个月的年化收益 率近10%,从而引发投资者的广泛关注。《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多家银行了解到,不少银行的短期持有 型理财产品最近确实取得了较高收益。 受访人士表示,这一现象主要由三大因素共同驱动:短债行情向好、"固收+"策略发力及新品"打榜"效 应。但需注意的是,当前高收益难以持续,支撑因素具有短期性。长期来看,在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的 背景下,理财产品收益中枢下移是必然趋势。对投资者而言,需理性区分理财产品所展示的收益率与实 际收益的差异,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理性选择,避免盲目追逐短期高收益。 具体来看,交银理财灵动慧利9号7天持有C产品近一个月(6月4日至7月4日)年化收益率为9.63%,自成立 以来的收益率为5.06%;该产品为固定收益类,投资于债权类资产,并适当配置优先股等权益类资产和 金融衍生品类资产。 多家银行理财经理均认为,此类短期高收益具有较强的阶段性特征,不代表长期收益水平。投资者需理 性区分理财产品所展示的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的差异,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周期等因素审慎选 择,避免盲目追逐短期高收益。 薛洪言进一 ...
欧洲央行管委Centeno:二季度经济疲软可能加剧通胀过低的风险。通胀低于目标的风险大于高于目标的风险。
快讯· 2025-07-02 15:42
欧洲央行管委Centeno:二季度经济疲软可能加剧通胀过低的风险。 通胀低于目标的风险大于高于目标的风险。 ...
欧洲央行管委森特诺:第二季度经济疲软或加剧通胀过低的风险。通胀低于预期的风险大于高于预期的风险。
快讯· 2025-07-02 15:41
欧洲央行经济展望 - 第二季度经济疲软可能加剧通胀过低的风险 [1] - 当前通胀低于预期的风险显著高于高于预期的风险 [1]
风向变了?低风险产品更好卖!公募避险策略急速提升
券商中国· 2025-07-01 19:51
公募基金市场风格切换 - 高收益选手挂帅的新基金募资规模显著低于低收益价值派选手,同一公司内高收益医药基金经理新品募资不足3亿元,而低估值策略基金经理新品募资超13亿元,业绩差距达45个百分点[2][3] - 低风险策略基金受追捧,招商基金朱红裕挂帅的价值严选混合基金募资8.9亿元,鹏华基金袁航的浮动费率产品募资7亿元且户均认购超12万元,宏利基金孟杰新品募资9亿元户均认购达16万元[4][6] - 机构投资者成为价值策略基金认购主力,户均认购金额超10万元的产品多来自机构,而散户主导的医药赛道新品户均认购仅3万元[7][8] 热门赛道投资风险 - 医药服务、情绪消费等热门赛道因资金拥挤交易面临调整压力,缺乏新催化剂情况下基金抱团股可能面临较大兑现压力[2][9] - 半年翻倍的高弹性赛道(如AI、创新药)引发机构担忧,FOF投资经理主动回避高估值赛道新产品,认为短期业绩过高可能预示行情分水岭[5][8] - 主题投资热度收窄,市场等待大幅调整明确底部区间,长城基金指出当前需关注交易主线与节奏,政策资金或限制调整深度[10] 公募避险策略升级 - 基金公司发行策略转向大盘价值核心,浮动费率产品清一色由价值派选手挂帅,反映市场对低估值策略的偏好提升[4][7] - 组合配置更注重估值安全边际,华商基金叶峰叶强调配置稳定红利资产作为压舱石,尤其在低利率环境下对宏观弱敏感的资产更具优势[11] - 机构投资者对短期高收益产品兴趣减弱,保险机构更看重10%-20%的稳定年化收益,单一赛道高度集中反而成为减分项[8][9]
33.74万亿元!公募总规模再创新高, 货基债基为主力增量
搜狐财经· 2025-06-27 17:15
公募基金规模 - 截至2025年5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达33 74万亿元环比增长6255 33亿元增幅1 87%连续第八次创历史新高 [1] - 货币基金规模首次突破14万亿元达14 40万亿元环比增长4071 30亿元增幅2 91%贡献总规模增长的65 1% [1][4] - 债券基金规模6 78万亿元环比增长2218 76亿元增幅3 38%贡献总规模增长的35 5% [1][4] 股票基金 - 股票基金规模4 58万亿元环比微增34 31亿元增幅0 07%但份额减少462 26亿份至3 46万亿份显示资金净流出 [1][2] - 5月股票型基金新发规模仅265 87亿元环比下降59%增量资金不足 [3] - A股市场推动净值增长上证指数上涨2 09%沪深300上涨1 85%但科技股回调导致资金流出高估值板块 [2][3] 混合基金 - 混合基金规模3 57万亿元环比减少134 43亿元降幅0 38%份额减少264 83亿份至3 03万亿份创历史新低 [1][2] - 清盘潮和调仓压力持续导致规模收缩 [4] 债券基金 - 央行降准降息推动债券价格上涨上交所和央行鼓励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信用债ETF规模突破3000亿元 [3] - 5月债券型基金新发规模307 22亿元占全市场近47%利率债和信用债产品占主导 [3] 货币基金 - 银行存款利率下行3年期和5年期定存利率降幅达30BP大额存单利率同步下调资金从银行转向货币基金 [3] - 股市波动加剧投资者增持货币基金作为现金管理工具银行理财和保险资金等机构加大配置以满足流动性需求 [3] 跨境基金(QDII) - QDII规模6542 78亿元环比增长102 54亿元增幅1 59%规模创历史新高但份额减少166 22亿份 [1] - 60家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合计获批21 2亿美元QDII额度每家机构获批额度在1千万至5千万美元不等 [4] - 港股和美股表现强劲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 15%标普500修复贸易摩擦冲击吸引资金布局海外权益资产 [4] 市场动态 - 小盘股表现优于大盘股中证1000上涨2 09% [3]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落地或推动产品创新如浮动费率基金和科创债券ETF [4]
高股息板块受追捧!国企共赢ETF(159719)、平安上证红利低波动指数(A/C:020456/020457)等一键多维配置红利资产
新浪财经· 2025-06-23 10:49
政策与监管动态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办法》,要求市场风险管理政策纳入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并需审慎处理境内外附属机构间的头寸抵消问题以避免风险低估 [1] - 平安人寿半年内三次举牌招商银行H股,持股比例达15%,2025年已有13家上市公司被险资举牌,其中5家为银行 [1] - 平安人寿还两度举牌农业银行H股和邮储银行H股,显示险资对银行股的持续增持倾向 [1]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红利ETF年内份额激增178.68亿份,资金净流入202.2亿元,部分港股红利ETF净值涨幅超10% [2] - 机构认为红利资产因高股息、低波动特性成为资金避风港,港股红利资产估值优势和政策支持推动价值重估 [2] - 中国银河证券预测银行业下半年或迎量价险共振,信贷投放优化、息差可控及资产风险预期改善将推动业绩实质性改善 [2] 保险行业投资策略 - 新金融工具准则(IFRS9)和新保险合同准则(IFRS17)可能增加保险公司利润表波动性,但红利资产计入FVOCI账户可平滑利润 [3] - 红利股风险因子较低,有助于缓解险企偿付能力压力,且符合险资低风险偏好和长久期资产配置需求 [3] 相关金融产品 - 国企共赢ETF(159719)跟踪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指数,覆盖80只A股和20只港股,侧重国际化与高质量发展 [4] - 大湾区ETF(512970)跟踪中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指数,央国企占比超40%,聚焦交通、科技、金融等领域 [4] - 自由现金流ETF基金(159233)跟踪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指数,央国企权重超70%,行业集中于煤炭、家电等稳定板块 [4] - 平安上证红利低波动指数(A/C:020456/020457)跟踪上证红利低波动指数,央国企权重近90%,金融和工业板块占比超60% [5] - 平安MSCI低波ETF(512390)跟踪MSCI中国A股低波动指数,优化模型聚焦低风险蓝筹股 [5]
美股风险信号达到阈值,美联储是否如期给出利好?意外鹰派或引发资金出逃!白银补涨暗藏机构套利密码,“聪明钱”异动暗示趋势转向;美联储决议前关键押注:锁定低风险高收益博弈策略!>>
快讯· 2025-06-18 19:16
美联储政策预期博弈 - 市场对美联储政策存在预期偏差 可能形成"鲍威尔陷阱" 决议结果与预期不符将引发资金流动异动 [1] - 美股风险指标已触及阈值水平 美联储是否释放鸽派信号成为短期市场走势关键变量 [1] - 鹰派意外风险需警惕 可能触发跨资产类别资金重新配置 [1] 贵金属市场动向 - 白银出现显著补涨行情 背后隐含机构套利交易策略 [1] - "聪明钱"流动模式显示市场趋势可能出现转向 贵金属或成资金避风港 [1] 交易策略布局 - 美联储决议前存在高收益博弈机会 低风险策略更受资金青睐 [1] - 跨市场资金流动暗示投资者正建立对冲头寸 以应对政策不确定性 [1]
美联储洛根:随着油价下跌,能源公司的生产和资本投资有降低的风险。
快讯· 2025-06-02 22:50
美联储洛根关于油价下跌对能源行业影响的评论 - 油价下跌可能导致能源公司减少生产和资本投资 [1]
第三十二期:如何运用ETF构建中低风险组合?(中)
证券日报· 2025-05-29 00:17
根据常见的权益(A股、港股、美股)、债券、商品(贵金属、能源化工等)的收益率构建矩阵,可以看到大类资产之间 的相关性较低,适合选择相应的ETF资产构建组合。例如,债券和权益类、商品类的长期相关性在0至-30%之间,主要因为影 响债券收益的利率是逆周期调节的指标,而权益、商品类ETF反映的是实体经济的热度或预期,经济周期的存在使得"股债跷跷 板"模式长期存在。当然,短期也会有"股债双杀"的局面,这时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风险偏好提升,而商品特别是贵金属 (黄金)防风险的价值就会凸显,从而成为资金流入避险的渠道,对冲效应明显,可增加资产配置的组合收益。 该模型简单的构建方式是,权益部分选取沪深300ETF、中证500ETF、创业板ETF、国证2000ETF等宽基指数,利用风险平 价进行权重再分配,而债券部分,可以选取国债ETF、政策性金融债ETF、地方政府债ETF等产品,商品部分选取黄金ETF、商 品期货ETF进行配置。进阶的构建方式,权益部分可以采取核心—卫星方式进行构建,或者采用行业轮动策略进行构建。 选自深圳证券交易所基金管理部编著的《深交所ETF投资问答》(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4年版) 针对中低风险的资 ...
理财产品跟踪报告2025年第1期:低风险理财、债券型基金受青睐,保险产品处于转型期
华创证券· 2025-05-24 23: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在市场持续降息、存款利率突破历史下限背景下,个人投资者有大规模资产重配置需求,部分资金提升风险偏好增加权益和长期配置 [1] - 2025年4月21日 - 5月18日,银行理财新发产品中固收类、中短期产品占主导,低风险产品受青睐;基金新成立104只募集772.16亿份,债券型基金规模占比超一半;保险新发56款人寿、25款年金产品,处于定价利率调整和产品升级转型期 [2][8][3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市场新发总体情况 - 2025年4月21日 - 5月18日全市场新发5097款理财产品,固定收益类、中短期产品占主导 [15] - 按投资性质,固收类产品新发4982款占比97.74%;按机构类型,理财公司新发4290款占比84.17%;按期限类型,3个月 - 6个月和6个月 - 1年期限产品合计接近新发数量50%;按投资起点,1元及以下产品新发3207款占比62.92%,100万元以上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3.47%但仅占2.08% [15] 新发市场规律总结 - 短期内低风险、中短期理财产品受青睐,长期银行和理财公司注重产品创新 [20] - 头部机构优势强化,小型机构走特色化道路,机构分化更明显 [21] 代表性新发理财产品和机构分析 - 丰收丰润2025年第78期由浙江杭州余杭农村商业银行发行,业绩基准2.30% - 2.80%,计划募集20000万元,面向当地投资者,投资固收类资产 [22] - 信银理财·安盈象固收稳健由中信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业绩基准2.05% - 4.05%,固定收益类,增强型投资策略 [23] - 浙江杭州余杭农村商业银行依托本地优势,“丰收丰润”系列符合本地中小投资者需求,深耕农村金融市场 [24] 基金产品 新发基金市场总体情况 - 2025年4月21日 - 5月18日全市场新成立基金104只,募集772.16亿份 [25] - 债券型基金规模396.60亿份占比51.36%,股票型基金280.35亿份占比36.31%,每周新成立基金数量和规模波动大 [25] 新发市场规律总结 - 被动指数型基金主导发行,预计短期内FOF与指数基金延续热度,中长期权益类基金或提升占比 [30] - 托管与发行机构集中度高,头部机构抢占市场份额 [31] 代表性新发基金产品分析 - 浦银安盛普航3个月定开成立首周募集59.99亿元,反映投资者风险偏好下沉,3个月定开平衡流动性与建仓稳定性 [33] - 招商稳健策略优选3个月持有A募集29.71亿份,“固收+”与FOF双重属性,分散风险 [34] - 南方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跟踪指数,反映市场对高分红、低估值资产偏好 [35] - 银华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联接A受科技股表现不佳影响,募集不足0.2亿元 [36] 保险产品 - 4月21日至5月16日,市场新发56款人寿保险、25款年金保险,人寿保险以传统型和分红型为主,年金保险中9款为养老年金保险 [38] - 市场利率下行使保险公司长期产品定价承压,预定利率研究值从2.5%降至2.13%,2.5%预定利率产品未来或稀缺,浮动收益产品增加 [39] - 开门红后大公司放缓节奏,东方嘉富人寿市场策略积极,保险产品从纯保障转向保障+理财,浮动性和万能险产品预计增加 [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