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推动产业融合助力服务型制造腾飞
证券日报· 2025-10-13 07:41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旨在推动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1] - 方案发展目标为到2028年服务型制造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具体包括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2] - 服务型制造核心是通过增加服务要素比重,推动企业从单纯生产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转型[1] 发展现状与挑战 - 2016年以来服务型制造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作用逐渐显现[2] - 当前存在关键技术供给能力薄弱、标准体系尚不健全、典型模式分行业分领域应用不平衡、统计监测难度较大等问题[2] 核心任务与行动 - 方案提出七项主要任务,包括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培育壮大重点生产性服务业、分类推进服务型制造模式推广应用等[4][5] - 三项专项行动分别为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服务型制造企业品牌提升行动、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7] - 七项主要任务和三项专项行动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有机整体[7] 产业影响与支撑 - 服务型制造打破传统产业界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数智技术是核心支撑,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生产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3] - 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重点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型制造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石[6] - 方案要求夯实发展底座,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提升工业数据要素供给[5]
七部门,重磅印发!
券商中国· 2025-10-11 20:51
政策背景与总体目标 - 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旨在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1][3] - 政策背景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解决服务型制造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技术供给薄弱、标准体系不健全、应用不平衡等问题[4] - 发展目标设定为到2028年,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增强服务型制造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6] 主要任务与专项行动 - 提出7项主要任务,包括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培育壮大重点生产性服务业、分类推进模式推广应用等[7][8] - 部署3项专项行动,分别是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服务型制造企业品牌提升行动、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7][9] - 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具体包括建设共享制造平台、共享工厂以及开放检验检测资源共享[10] 技术创新与基础设施 - 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规模化应用,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1][8] - 提升工业数据要素供给,推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和要素化,建设一批高质量行业数据集[1] -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型制造融合创新,引导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在重点场景布局应用[1][8] 模式应用与产业生态 - 分类推进服务型制造典型模式推广应用,加快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典型模式升级[15][16] - 打造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高地,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等为载体,在政策协同、创新应用等方面先行先试[13] - 培育壮大重点生产性服务业,涵盖科技服务业、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领域[17] 企业培育与品牌建设 - 通过品牌提升行动,计划到2028年培育打造100家服务型制造龙头企业和50个领军品牌[11] - 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领军品牌、转型方案提供商,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格局[8] - 支持地方立足资源优势、产业特色,打造服务型制造区域品牌,并加强品牌评价和宣传推广[11]
深圳推动技改升级:研祥智能等4家深企拟获1853万资助
南方都市报· 2025-08-12 13:20
深圳技术改造政策支持 -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示2025年企业技术改造扶持计划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特种计算机两业融合示范项目拟获得85417万元资助 4家深企总计拟获得约1853万元资助[1] - 深圳通过财政资金引导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 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1] - 深圳2023年11月出台《关于新形势下加快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的若干措施》 明确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改造给予支持 对重大技改项目最高资助1亿元 并在融资、税收、用地、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全链条保障[1] 制造业基础与产业优势 - 深圳制造业基础雄厚 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增长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60% 高技术制造业占比超过三分之一[3] - 深圳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集群配套完善 涵盖研发设计、零部件生产、整机组装、系统集成及市场服务等环节 形成较强全链条支撑能力[3] - 2024年深圳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581% 拥有多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公共检测平台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在生产监测、设备预测性维护、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广泛应用[4] 技术改造具体措施 - 深圳对重大技改项目(总投资额5亿元及以上)按不超过项目审定总投资建设费用的10%给予资助 单个项目上限1亿元 对两业融合示范发展项目按不超过项目审定总投资建设费用的20%给予资助 单个项目上限1000万元 每年资助数量不超过20个[5] - 深圳通过技改贷等专属信贷产品鼓励银行提供中长期贷款并给予贴息 税收方面允许企业对新购设备在一定额度内一次性税前扣除 用地政策上鼓励企业实施零增地技术改造[6] - 深圳依托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向企业开放测试、验证和培训资源 每年遴选一批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5G应用等领域具备推广价值的案例进行交流推广[6] 企业案例与实施效果 - 研祥智能特种计算机两业融合示范项目依托现有硬件制造能力 引入远程运维、定制化服务等环节 实现从单一产品销售向产品+服务转型 延伸价值链并增加服务收入[4] - 深圳技改工作呈现类型多样、周期缩短、示范作用逐步显现的趋势 有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7] - 深圳正形成财政引导、产业支撑、创新驱动的综合推进机制 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打造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提供支撑[7]
促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出海”
经济日报· 2025-08-06 06:15
中国制造业全球化布局现状 - 2015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456.7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1356亿美元 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1] - 2023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772.9亿美元 占全球份额11.4% 连续12年居全球前三 [1] - 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占GDP比重1% 制造业增加值比重3.8% 制造业出口额比重6.1% 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 制造业全球化布局基础优势 - 拥有41个工业大类 207个工业中类 666个工业小类 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2] - 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四成以上产量全球第一 [2] - 形成轨道交通装备 新能源汽车 太阳能光伏 动力电池等优势产业 [2] 全球化布局战略价值 - 更好统筹劳动力 关税 航运等成本 贴近东道国市场需求 [3] - 通过海外并购 联合设厂 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对接全球技术前沿 [3] - 在数字孪生 远程运维等前沿领域实现技术跃升 [3] 全球化布局实施路径 -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过数字化改造与绿色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 [4] - 对接CPTPP和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试点跨境数据流动创新制度 [4] - 在技术 认知和融合三个维度协同发力 提升本地化运营能力 [5] 产业协同发展机制 - 发展服务型制造 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 [5] - 推动设计研发 标准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出海 [6] - 构建多层次产业协作体系 实现生产要素跨境优化配置 [6] 全球合作网络建设 - 根据不同区域资源禀赋坚持差异化布局 [6] - 深化创新合作机制建设 推动技术研发与产业投资双向赋能 [6] - 建立知识共享—技术转化—产能协同的价值闭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