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流通
icon
搜索文档
掉队的区域医药流通龙头
中国经营报· 2025-07-19 03:53
中经记者 晏国文 卢志坤 北京报道 7月13日,区域性医药流通上市公司瑞康医药(002589.SZ)披露,董事、副总裁韩春林辞去公司所有职 务。据了解,32岁的韩春林为瑞康医药实控人韩旭、张仁华夫妇之子。另外,7月1日,瑞康医药收到通 知,董事、董事会秘书及副总裁李喆被济南市济阳区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措施。具体原因未披露。 频繁人事变动背后,瑞康医药近几年营收、市场份额等急剧下滑,年营业收入从高峰期2019年的353亿 元下降至2024年的79.66亿元,与其他全国性医药流通企业中国医药、上海医药、华润医药、九州通等 规模差距进一步拉大。 瑞康医药于2011年6月上市。上市之初,瑞康医药业务主要集中在山东省内。之后,开始向全国拓展, 提出"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性、综合性医疗服务商,成为服务医疗行业的龙头企业"的发展目标。 在2019年的高峰期,瑞康医药在山东省的收入为152.63亿元,占比为43.29%;在其他地区的收入为 199.96亿元,占比为56.71%。 此后,瑞康医药开启了业务全面收缩战略。瑞康医药方面在2022年年报中指出,对于传统药械配送领域 业务,公司整体战线全面收缩,主要通过退出区域合资公司股权 ...
南京医药上市28周年:归母净利润增长1788%,市值较峰值蒸发64%
金融界· 2025-07-01 09:05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自1996年7月1日上市至今已28年,上市首日收盘价7.06元,市值5.86亿元,当前市值66.23亿元,累计增长10.30倍 [1][6] - 公司1996年归母净利润0.30亿元,2024年达5.71亿元,累计增长1788.12%,29年间仅1年亏损,盈利年份占比62.96% [3] - 公司市值峰值出现在2015年6月3日,达183.97亿元(股价20.5元),当前市值较峰值减少117.74亿元,蒸发64.00% [6] 业务结构 - 主营业务为医药产品销售,批发业务占比94.72%,零售业务占比4.53% [3]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0年398.17亿元增长至2024年536.96亿元,增速逐年放缓 [4] - 归母净利润从2020年3.76亿元增至2024年5.71亿元,但近两年出现小幅下滑 [4] - 近年盈利能力趋于稳定,反映行业竞争加剧压力 [3][4] 行业地位 - 公司成长轨迹被视为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缩影,但近年增长动力有所放缓 [1][4]
北大医药遭近百人持续冲击+围堵 呼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证券时报网· 2025-06-30 22:11
公司经营事件 - 公司及大股东西南合成医药集团近百名离退休人员持续冲击围堵经营办公场所,干扰行政办公秩序[1] - 事件起因于住房问题及离退休福利待遇等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公司行政人员无法正常上下班[1] - 公司表示事件未影响生产经营秩序,对经营业绩影响有限[1] - 公司正协调有关方面采取措施降低影响,支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1]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包括化学药品制剂研发生产销售、医药流通及医疗服务[2] - 研发体系涵盖抗感染类、镇痛类、精神类等领域,拥有10000平方米小试中试基地[2] - 制剂产品覆盖抗感染类、镇痛类等五大类别,营销网络覆盖全国[2] - 通过北医医药、武汉叶开泰子公司开展药品器械分销零售等流通业务[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0.6亿元同比下降6.1%,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大增211.1%[2] - 业绩增长主因医药工业板块产品结构优化及流通板块供应链收入提升[2] 人事变动 - 董事兼总裁袁平东因个人原因辞职,其2016年任职后推动公司利润创历史新高[3] - 公司2024年末在职员工772人,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人数为0[3]
上海医药(02607):流通+工业双轮驱动,全产业链系统释放创新价值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26 21:0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上海医药,给予“买入”评级 [2][5][12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海医药作为国内首家A+H医药上市公司,引入云南白药混改,全产业链布局完善 公司积极拥抱流通新业态,压缩费用提升效率,同时加码创新研发并完成和黄并表 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合理市值较当前有34%上涨空间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简介 - 发展历史:前身始于中国医药公司上海分公司,1994年A股上市,2011年H股上市成首家A+H医药企业,2017年并购康德乐中国业务成国内第二大流通企业,2022年引入云南白药,2024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411位 [14][15] - 股权结构及管理层:截至25Q1,控股股东为上海上实(集团)有限公司,实控人为上实集团 云南白药持股17.95%,股权结构分散多元化 管理团队专业,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19][22] - 业绩表现:2024年营收2753亿元,同比增5.7%,归母净利润45.5亿元,同比增20.8% 25Q1营收708亿元,同比增0.9%,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 - 13.6% 商业为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占比94.3% 2024年毛利306亿元,同比降2.2%,综合毛利率11.1% 2024年ROE从5.6%提至6.5%,ROA从2.5%提至2.7% [25][29][37] 流通业务 - 全国流通市场情况:2023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2.93万亿元,同比增7.5% 药品批发市场占78.15%,零售市场占21.85% 行业毛利率压缩,2023年平均毛利率7.3%,同比降0.5个百分点 行业结构有优化空间 [38][43] - 流通板块经营情况:2023年国内医药流通CR4达41.3%,上海医药居全国医药批发企业第二 2023年启动商业板块南北平台整合,完善全国25个省市纯销网络覆盖 2024年分销收入2512亿元,同比增7.4%,零售收入85亿元,同比 - 6.6% 分销毛利率5.9%,同比 - 0.4pct,零售毛利率12.8%,同比 + 0.9pct [47][49][50] - 增长亮点:创新药商业:2024年商业板块创新药销售305亿元,同比增幅29.7%,新增进口总代品规25个 SPD模式:将SPD作为核心战略业务,建立全品类院内智慧供应链管理体系 2024年器械大健康业务销售442亿元,同比增10.5% 上海本地“1+1+1”模式:契合上海分级诊疗模式,处理超百万张延伸处方,推动上海地区流通业务增长 [54][56][66] 医药工业 - 仿制药:2024年医药工业收入237亿元,同比降9.6% 全年工业销售过亿元产品44个,60个重点品种销售收入137.32亿元,同比增1.43% 2024年新增15个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累计74个品种 [70][74] - 创新药研发:截至2024年末,新药管线54项,其中创新药40项,改良型新药14项 1项提交上市申请,5项处临床III期阶段 [75] - 中药:2024年中药板块工业收入95.71亿元 重点中药品种销售额向好,睿尔复方中药创新药SRD4610完成国内ALSⅡ期临床试验,获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98][101] 对外投资与合作 - 和黄完成收购并表:2025年4月完成上海和黄药业股权变更交易,持股60% 麝香保心丸年销售额近30亿元,MUST研究显示可降低MACE风险 预计并表后工业板块收入及利润增厚 [102][105][107] - 镁信健康与云药房:2015年成立上药云健康布局药品零售,有200 +家DTP专业药房 2017年成立镁信健康,获超30亿元融资,估值破百亿元 [108][114] - 云南白药合作:云南白药为第二大股东,双方在中药材种植、客户资源、市场渠道等方面合作,2025年销售和采购金额有上限,还拟建中医药产业联盟 [117]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医药商业分销收入2763/3039/3343亿元,同比增10%,毛利率6.1%/6.2%/6.2%;零售收入92/99/107亿元,同比增8%,毛利率13% 医药工业收入268/295/316亿元,同比增13%/10%/7%,毛利率59.2% 其他业务收入19/26/37亿元,同比增40%,内部抵消收入 - 119/-127/-139亿元 [6][118] - 估值与评级:使用PE估值法,参照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PE估值10x,目标市值540亿元,较当前有34%上涨空间,给予“买入”评级 [123][125]
海王生物引援广东国资失败 “新生”的机会在哪里?
经济观察报· 2025-06-10 22:41
海王生物重组失败及财务困境 - 公司终止与丝纺集团7.67亿元股权交易及配套定增计划,但仍寻求与国资合作[1] - 2022-2024年营收持续下滑(378 3亿元→364 2亿元→303 2亿元),归属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10 27亿元/-16 9亿元/-11 93亿元)[2] - 医药商业板块营收占比超66%,2024年毛利率降至8 54%(较2019年12 22%下滑3 68个百分点)[2] 财务风险与行业背景 - 2024年应收账款达153亿元(占总资产53 2%),资产负债率三年攀升(83 14%→86 94%→90 13%)[2] - 行业受政策冲击:国家集采、区域统采导致公立医疗机构采购额减少[2] - 历史扩张埋隐患:2016-2018年通过并购投入近50亿元使营收从136亿元增至383亿元,但"两票制"后行业进入出清期[2] 行业现状与政策动向 - A股22家医药商业公司2024年收入增速仅0 27%,扣非净利润下滑9 64%;2025年Q1进一步恶化(收入-1 01%,扣非净利润-14 35%)[3] - 医保预付金制度(2024年11月出台)有望缓解医疗机构回款难题,改善流通企业应收账款压力[3] 潜在转型方向 - 引入国资可解决资金困局,同时需创新商业模式[3] - 参考同业案例:上海医药CSO业务2024年规模80亿元(+177%),九州通通过REITs盘活物流资产实现轻资产运营[4]
南京医药: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03 18:37
公司评级与财务概况 - 南京医药主体信用等级维持AA+,评级展望稳定,"南药转债"信用等级同样为AA+ [2][4][39] - 2024年公司总资产达306.74亿元,同比增长8%,所有者权益77.88亿元,总负债228.86亿元 [6][7] - 2024年营业总收入536.96亿元,同比增长0.2%,净利润7.43亿元,营业毛利率6.28% [6][29] - 资产负债率74.61%,总资本化比率61.68%,短期债务占比56.48% [7][29]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医药流通行业苏皖闽鄂区域龙头,2023年医药批发业收入排名全国第6位 [2][16] - 业务覆盖近70个城市,苏皖闽鄂地区收入占比99%,江苏省内市场占有率领先 [16][17] - 合作上游供应商约1万家,经营品种14.6万个,2024年创新药销售额同比增长110.66%至11.78亿元 [19][20] - 拥有56个物流中心,仓储面积超32万平方米,冷链药品配送车辆112辆 [24][26] 业务运营与战略布局 - 批发业务收入占比95%,2024年收入508.63亿元,毛利率5.79% [29] - 零售门店552家(含420家社会药房),"双通道"药房53家,90%门店具医保资质 [25][26] - 2024年电商业务收入12.33亿元同比增长23%,中药代煎服务收入超1.1亿元 [26][28] - 在建项目投资6.37亿元,包括物流中心建设和生物医药产业园 [28] 财务风险与流动性 - 2024年末应收账款120.10亿元,存货62.86亿元,现金周转天数85.98天 [29][33]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21.36亿元,未使用银行授信额度182.08亿元 [29][32] - 2025年3月末短期债务898.50亿元,货币资金230.54亿元,覆盖率0.19倍 [33] - 受限资产20.32亿元占总资产6.62%,主要为16.34亿元票据保证金 [33] 行业环境与挑战 - 医药流通行业面临"增收不增利"困境,利润空间压缩且账期延长 [13] - "4+N"竞争格局基本定型,头部企业通过批零协同、数字化转型应对挑战 [13] - 零售药房供给过剩,公司计划加强专业化和多元化建设应对市场竞争 [25] - 带量采购常态化背景下,需关注盈利空间变化及新兴业务开拓 [29]
药师帮启动亿元规模股份回购计划
广州日报· 2025-05-28 19:46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度公司全面扭亏为盈 年度收入179 04亿元 同比增长5 5 经调整净利润1 57亿元 同比增长20 实现净利润3001万元 [3] - 2024年1-4月厂牌首推业务交易总额约7 17亿元 同比增长108 1 其中自有品牌业务交易总额5 6亿元 同比增长532 3 [4] - 公司年内股价累计最大涨幅超68 受益于港股医药板块强势反弹 [3] 业务发展与战略 - 公司业务模型涵盖自营及平台三方业务 供应链赋能及创新业务三大板块 展现持续优化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 [3] - 自有品牌业务累计采购客户数突破37万家 大单品藿香正气口服液覆盖药店11 5万家 形成新增长势能 [3] - 厂牌首推业务作为"向上走"战略重要抓手 高毛利特性将显著提升盈利能力 [4] 市场前景与行业数据 - 沙利文预计2027年中国院外医药流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 占整体医药流通市场47 1 数字化医药流通市场规模达3583亿元 [5] - 公司仓储设施及供应链已搭建完成 进入厂牌首推业务阶段 议价能力增强 毛利空间有望扩大 [5] 资本行动 - 公司启动亿元规模股份回购计划 5月7日-23日累计回购497 7万股 总金额超3809万港元 [5]
药师帮(9885.HK)举办2025投资者开放日:吸引多家机构参与,聚焦未来增长
格隆汇· 2025-05-28 08:33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度公司收入179.04亿元,同比增长5.5%,经调整净利润1.57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净利润3001万元,全面扭亏为盈[3] - 2021-2024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3.9、3.1、0.87、1.3天,2024年应付账款周转天数66.1天,库存周转33.4天,现金循环周期负31.5天[4] - 2022-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流入分别为9820万元、4.51亿元、6.56亿元,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3.75亿元,同比增长13.5%[4] - 2019-2024年收入从32.52亿元增长至179.04亿元,CAGR为40.66%[8] 业务模式与增长动力 - 业务模型涵盖自营及平台三方业务、供应链赋能及创新业务三大板块,协同效应显著[3] - 厂牌首推业务1-4月交易总额7.17亿元,同比增长108.1%,自有品牌业务交易总额5.6亿元,同比增长532.3%[6] - 自有品牌累计采购客户数突破37万家,大单品藿香正气口服液覆盖药店11.5万家[4] - 已完成"平台+自营+首推"业务模式布局,覆盖49.1万家药店及33万家基层医疗机构,渗透全国98.9%县域和91.2%乡镇[8] 供应链与数字化能力 - 智能仓配网络提升基层市场覆盖率,数字化营销工具优化终端动销效率[6] - 仓储设施及供应链搭建完成,已走过大额资本开支阶段,未来通过厂牌首推业务持续改善盈利能力[9] - 公司致力于通过数字化技术重构医药流通价值链,未来围绕"智能供应链""基层医疗数字化"与"医药服务生态融合"三大方向投入[7] 市场前景与行业趋势 - 2027年中国院外医药流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占整体医药流通市场47.1%,数字化医药流通市场规模达3583亿元[7] - 政策利好推动院外市场扩容,公司凭借数字化模式和规模优势将占据更大份额[11] - 港股医药板块强势反弹,公司年内股价累计最大涨幅超68%[3] 投资者关系与市场信心 - 举办上市以来首场投资者开放日,近50位投资者及分析师出席[1] - 5月7日-23日累计回购497.7万股股份,总金额超3809万港元,创始人及执行董事连续增持[7] - 天风证券和信达证券均看好公司盈利改善潜力及对上游议价能力[8][9]
药师帮:平台+自营+首推,数字化解决方案赋能全产业链-20250522
天风证券· 2025-05-21 21: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为 9.15 元,对应港币为 9.88 港元 [5][7][9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院外医药市场数字化平台,完成“平台 + 自营 + 首推”业务模式拓展,2024 年首次扭亏为盈,未来有望凭借业务规模效应和提质增效实现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1][5][8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平台 + 自营 + 首推,院外医药数字化平台龙头布局持续完善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中国院外医药产业最大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完成“平台 + 自营 + 首推”业务模式拓展,开拓光谱云检等创新业务 [1][14] - 平台业务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截至 2024 年底吸引超 15000 个上游卖家及超 820000 个下游买家交易;自营业务包括常规自营和厂牌首推,厂牌首推业务优化自营业务毛利结构,截至 2024 年底与超 500 家药企合作推广,超千万元销售额品种 11 个 [16][17][18] - 2019 - 2024 年公司收入规模由 32.52 亿元增至 179.04 亿元,cagr 为 40.66%;2024 年净利润超 3001 万元转正,经调净利润达 1.57 亿元,同比增长 20.1%,拟首次派发分红 [21] - 2020 - 2024 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从 10% 提升至 10.1%,经营效率逐年改善,费用率持续优化,资金周转效率提高 [27][30] - 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兼备医药产业经验及信息技术能力,有助于制定长期发展规划 [32] 院外医药市场高度分散,数字化平台解决行业痛点 - 2018 - 2022 年中国医药流通市场 GMV 规模由 1.3 万亿元增至 1.8 万亿元,院外市场成为增长主要驱动力,预计 2022 - 2027 年院外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达 9.6%;院外市场高度分散,存在供需失衡、交易成本高、价格不透明、缺乏数字化管理工具等挑战 [35][36][38] - 数字化平台可针对性解决院外流通市场痛点,中国院外数字化医药流通服务市场近年来高速增长,但数字化仍处于早期阶段,预计数字化率有较大增长空间 [42] - 中国院外数字化医药流通服务市场竞争集中,前五大参与者占据市场份额 63.5% 以上,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在总 GMV、活跃买家数量等指标中位列国内首位,有望借助先发优势巩固市场地位 [45] 巩固平台 + 自营基本盘,持续挖掘业务增长点 平台业务 - 平台业务卖家为上游药品经销商,买家主要为下游药店与基层医疗机构,截至 2024 年底吸引超 15000 个上游卖家及超 820000 个下游买家交易 [47] - 向上巩固供应链能力,截至 2024 年月均 SKU 数超 390 万个,2024 年平台业务中药饮片销售 GMV 约 20.73 亿元,同比增长约 62.8% [49][51] - 向下拓展终端数量,截至 2024 年累计注册下游买家数超 82.7 万家,2024 年月均活跃买家数 43.3 万家,同比增长 18.0%;月均付费买家数达 40.1 万家,同比增长 17.2%;付费率达 92.7%,每个付费买家月均订单数约 28.5 单 [55] - 规模化下经营效率持续提升,2020 - 2024 年平台业务佣金率与补贴率净差持续扩大 [61] 自营业务 - 自营业务与平台业务协同整合,满足不同买家需求 [62] - 常规自营围绕“多、快、好、省”四大战略推进,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自营业务供应商达 11600 家,月均 SKU 数达 35 万个;2024 年仓库平均约 3 个小时内完成出库,跨省配送约 38 小时到城市,约 49 小时到乡镇;退货率从 0.5% 降至 0.4%;与领先医药厂商开展集团官方合作 [64][68][72] - 厂牌首推聚焦独家战略合作品牌及自有品牌,2024 年厂牌首推业务 GMV 合计达 11.57 亿元,同比增长 5.8%;独家战略合作品牌及自有品牌产品 SKU 数超 830 个,GMV 达 6.51 亿元,同比增长约 152%,占比由 24% 提升至 56%;自有品牌品种数突破 760 个,GMV 同比增长约 220%,占比达约 44%;2024 年收购一块医药 100% 股权 [75][77][83] 技术为核心驱动力,AI 赋能基层医疗平权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打造新兴业务增强买家参与度,2024 年推出“光谱小屋”基层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截至 2024 年底,“光谱云诊”付费用户超 660 家,已完成三省医保对接和三市卫健系统对接 [85]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06.93/242.15/286.89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1.56/3.73/6.02 亿元 [5][88][92] - 采用相对估值法,参考可比公司,给予 40 倍 PE,合理估值为 62 亿元,目标价为 9.15 元,对应港币为 9.88 港元 [5][92]
鹭燕医药净利润连续四个季度下滑 省外市场成突围关键
犀牛财经· 2025-05-12 09:47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04 71亿元,同比增长3 15% [2] -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 92%至3 46亿元,为近年来首次负增长 [2] - 2024年一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单季度利润增速从增长4 9%跌至下滑14 86% [2]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5 77亿元,同比骤降55 89%,2025年一季度继续净流出0 81亿元 [2] 业务结构 - 医药批发业务占总营收90 8%,但增速仅为1 85%,拖累整体表现 [2] - 医药零售和工业业务分别增长14 46%和25 16%,但收入占比不足9% [2] - 业务高度依赖纯销模式,直接向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供货 [2] 应收账款问题 - 2024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59 02亿元,占总资产46 7% [2] - 2025年一季度末应收账款增至62 58亿元,占比接近50% [2] 区域拓展 - 福建省收入占比70 47%,增速仅为2 19%,几乎停滞 [3] - 四川省收入占比16 45%,同比增长10 24% [3] - 江西省收入占比9 78%,同比下降0 81% [3] - 四川、江西、海南三省二级以上医院覆盖率超9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