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资金流入港股

搜索文档
净流入站上万亿港元关口 南向资金改变港股投资生态
上海证券报· 2025-09-03 02:23
"过去,港股市场是一个由国际机构投资者和本地资金主导的离岸市场。目前,南向资金已成为港股 的'稳定器',内地投资者的话语权显著提升。"香港星汉资产管理行政总裁王荣昆认为,南向资金已修 正了部分资产的低估状态。南向资金偏好高股息资产,配置了许多金融、能源、电信股,近两年这些板 块的估值也得到显著提升。 攀上高峰:港股"磁吸力"持续增强 自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开通以来,互联互通机制持续平稳运行,南向资金流入港股市场合计达4.7万 亿港元。Choice数据显示,从2015年至今,南向资金始终保持净流入状态,表明内地投资者对港股市场 有着持续增强的配置需求。 互联互通机制开通初期,南向资金流入规模相对较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15年,南向资金净流入规 模为1271.77亿港元;2017年,南向资金流入港股市场规模攀升到3399.42亿港元;2020年、2021年,南 向资金净流入港股市场到达阶段性高峰,分别流入6721.25亿港元、4543.95亿港元;2022年至2023年, 南向资金流入规模稳定在3000亿至3800亿港元的水平;2024年,南向资金流入超过8079亿港元,流入规 模达到2015年的6. ...
单日狂扫359亿港元!南向资金创纪录
第一财经· 2025-08-15 23:19
南向资金加速涌入港股 - 8月15日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358.76亿港元,创历史最高纪录,超过8月前两周总和(330.55亿港元)[3][4] - 2025年累计净流入突破9389亿元,已超越2024年全年总量(8078.69亿港元),年内净流入交易日占比超八成[3][5] - 配置策略呈现"哑铃型"布局:高股息金融股与科技成长、医疗板块并重[3][5] 行业配置偏好变化 - 8月以来金融、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净买入领跑,金额分别为482.2亿港元、317.48亿港元、238.54亿港元[5] - 可选消费板块遭净卖出220.05亿港元,呈现"弃消费、追金融医疗"趋势[5][6] - 医药股表现强势,银诺医药-B单日涨超200%,派格生物医药-B涨32%,券商股中国银河涨9%[6] 重点持仓个股 - 腾讯控股为南向资金持仓金额最高个股,达5564亿港元[6] - 中国移动、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小米集团-W持仓均超2000亿港元[6] - 盈富基金、恒生中国企业、南方恒生科技为8月15日单日净买入前三,金额分别为127.88亿、53.56亿、21.77亿港元[4][5] 资金流入驱动因素 - 港股估值洼地效应显著,稀缺资产(如腾讯、美团、阿里)吸引内地资金[7] - "资产荒"背景下,内地M2达330万亿元(GDP的2.4倍),资金寻求港股稳定分红或成长性资产[7] - AH溢价指数从6月137.22点回落至8月122.59点,创2021年新低[11] 市场定价权分析 - 2024年南向资金成交额占港股市场34.64%,较2017-2020年(10%-20%)显著提升[9] - 外资仍主导港股(持仓占比61%),但南向资金在泛消费、红利板块定价权提升(部分领域持仓超50%)[10] - 南向资金持股占比30%以上个股多为小盘股(市值<50亿港元)和高分红标的(占增持前15大个股的三分之二)[11]
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再超百亿港元,恒生科技ETF(513130)连续4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累计吸金超10亿元,最新份额再创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8 14:17
南向资金流入港股 - 今年6月以来南向资金加速流入 7月7日净买入额达120 67亿港元 刷新6月以来新高 [1]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港股7519亿港元 已超2024年全年总量的93% 同时超越2014~2023年任一年度全年总额 [1] 恒生科技ETF资金动向 - 恒生科技ETF(513130)连续四个交易日(7月2日~7月7日)获资金净流入 累计吸金10 74亿元 [1] - 基金份额突破历史新高至386 72亿份 最新规模268亿元 年内份额和规模增幅分别达17%和34% [1] - 年内日均成交额50亿元 在港股科技类ETF中规模较大且流动性较优 [1] 恒生科技指数构成 - 恒生科技指数汇聚港股科技龙头 前十大成分股包括小米集团-W 网易-S 腾讯控股 阿里巴巴-W 比亚迪股份 美团-W 京东集团-SW 中芯国际 快手-W 理想汽车-W [1] - 指数设置单一个股权重上限8% 或可降低单一个股波动影响 [1] 恒生科技ETF产品特点 - 恒生科技ETF(513130)自成立以来3个完整年度(2022~2024年)均实现份额增长 [1] - 支持场内T+0交易 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分别为0 2%/年和0 05%/年 [1] - 设有场外联接基金(A类015310/C类015311)方便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布局 [1]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市场,资金积极布局,港股科技ETF(513020)连续3日净流入总额近2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7 14:04
南向资金流入港股市场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市场,为港股注入更多流动性 [1] - 港股科技板块企业大多处于高成长阶段,具有较高增长潜力,吸引大量投资者关注 [1] - 资金持续流入科技板块推动相关股票价格上涨,带动整个港股市场活跃度 [1] 南向资金数据 - 2024年南向资金已净流入港股市场8078 69亿港元 [1] - 每月买入成交额均大于卖出成交额 [1] - 2025年以来南向资金继续流入,预计未来将有更多资金流入港股市场,市场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1] 港股科技ETF - 港股科技ETF(代码513020)跟踪港股通科技(港元)指数(代码931573) [1] - 该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从港股通范围内上市的科技行业公司中精选不超过50家优质企业作为成分股 [1] - 指数旨在全面反映可通过港股通渠道投资的科技领域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成分股具有显著成长潜力和市场波动特征 [1] 基金产品 -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联接C(015740)和国泰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联接A(015739) [1]
储能巨头港股上市掀热潮,5月储能指数上涨4.87%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6-11 20:32
储能指数表现 - 五月储能指数宽幅震荡,月中高点超过24年924行情峰值,月底收于1381.79点,本月上涨4.87%,同期创业板指数上涨2.32% [1] - 2025年前五个月储能指数累计上涨6.94%,创业板指数下跌6.93% [1] - 自2021年初指数创立以来,储能指数累计上涨38.18%,创业板指数下跌32.81% [1] 宁德时代H股上市 - 宁德时代H股于5月20日港交所上市,募资410亿港元(52.2亿美元),创年内港股最大IPO记录,90%资金用于匈牙利电池工厂(投入约等于匈牙利GDP的2%)[4] - 发行采用"仅设定价格上限"方式,价格上限较A股收盘价零折扣,上市首日开盘价296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12.55%,较A股溢价12.55% [4] - 5月底宁德港股收盘价303.4港元(折合人民币277.79),A股收盘250元,港股溢价11.16%,同期A/H两地上市公司平均A股溢价率为41% [4] H股溢价逻辑演变 - 传统H股折价原因:港股流动性低(换手率不足A股1/4)、机构主导估值保守、外资占比高受全球风险影响、股息税差异(港股10-20%,A股机构通常免税)[5][6] - 2024年南向资金净买入超6000亿港元,国际资金从美股转向港股,带动日均成交额大幅提升,市场转向"成长+价值"双核模式 [6] - 宁德时代H股获外资与中东资金数倍超额认购,行业龙头地位有望纳入MSCI等指数,反向溢价或推动更多A股龙头赴港上市 [6] 储能企业赴港上市潮 - 除宁德时代外,已有比亚迪、中创新航、瑞浦兰钧、正力新能4家锂电池企业在港上市 [7] - 亿纬锂能拟港股募资推进匈牙利/马来西亚/美国工厂建设(总投资174亿元)[7] - 双登股份2022-2024年营收持续增长(40.72亿→45亿),募资主要用于东南亚锂电产能建设 [8] - 南都电源港股IPO聚焦160国储能业务布局,已在欧美日韩等地建立本地化销售网络 [8] - 海辰储能2024年营收129.17亿元,海外收入占比从2023年1%提升至2024年28.6%(37亿元)[9] - 思格新能源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7亿元,光储充一体机贡献超90%收入 [9] - 果下科技2022-2024年营收从1.42亿元增长至10.26亿元,募资用于海外网络建设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