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融资平台出清

搜索文档
新财观 | 如何准确理解“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
新华财经· 2025-08-01 08:12
政府融资平台的历史作用与现状 - 政府融资平台作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特殊投融资体制创新,自1998年"芜湖模式"推广后,推动城镇化率从1998年的33.35%跃升至2024年的67% [2] - 该模式打破依赖财政收入的基建模式,引入市场化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格局,提高资金效率和宏观经济效益 [2] - 目前全国融资平台数量达1万多家,存量债务规模高企,逼近风险与收益临界点 [2] 中央政策导向与时间表 -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有力有序有效"三重标准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国务院要求2027年6月底前完成清零 [1][3] - 政策目标包括强化债务监管、防范风险、剥离代政府融资职能、推动市场化转型等多维度协同 [1] - 此次出清涉及财政体制重构、金融体系再造、国企改革深化,是系统性工程而非简单债务清理 [3] 当前债务风险与挑战 - 地方政府与融资平台面临存量债务化解、新增债务控制、投资拉动增长等多重压力 [4] - 城投债与隐性债务交叉担保形成风险传导链,部分负债未纳入政府债范畴,融资成本与期限结构不合理 [4] - 商业银行对城投风险敞口达40万亿元(贷款37万亿元+非标3万亿元),占银行总资产12% [5] 出清战略的具体路径 - **有力推进**:严格执行债务管理政策,构建保障体系,对违规行为追责 [7] - **有序推进**:设置过渡期缓冲,按"僵尸类、转型类、产业类"分类处置,优先出清"三无"空壳平台 [7] - **有效推进**:实现存量债务化解、功能转型、风险隔离、长效体制建立四方面实效 [8] 市场化转型方向 - 需建立"善经营"的市场化机制和"盘资源"的政府协同机制,结合财政、金融、国资三种手段 [5] - 彻底剥离代政府融资职能,打造可持续核心功能,理顺与金融机构及政府的管理关系 [8] - 通过资产整合重组增强经营能力,推动平台在新时期城乡建设中持续释放价值 [9]
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八大信号 事关财政、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23:31
经济形势与政策导向 - 上半年GDP同比增速达5.3% 超出市场预期 显示经济韧性 [2] - 当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 物价低位运行 贸易冲突等深层次挑战 [2] - 宏观政策强调连续性稳定性 同时增强灵活性预见性 [3] - 财政政策加快政府债券发行 上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超2.2万亿 达年度目标49% [5] - 货币政策侧重结构性支持 重点倾斜科技创新 小微企业 外贸等领域 [5] 消费与内需提振 - 服务消费被定位为扩内需重要抓手 具有高附加值和强就业带动效应 [6] - 差异化服务供给扩大可推动价格上升 形成就业-收入-消费正向循环 [6] - 民生政策密集落地 包括育儿补贴 托育服务等 旨在释放消费潜力 [6] 产业与市场治理 - 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 传统产业严控新增产能 新兴产业支持技术创新 [7]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整治地方保护 低价倾销等不公平竞争行为 [7] - 水泥行业落实错峰生产 钢铁行业鼓励自愿减产 [7] 外贸与外资稳定 - 强化外贸企业融资支持 优化出口退税政策 建设高水平自贸区 [8] - 支持企业开拓非美海外市场 打通优质商品出口转内销渠道 [9] - 对受冲击外贸行业提供直接补贴 金融机构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8] 地方债务与资本市场 - 严禁新增隐性债务 多省份将"不新增隐债"作为铁律 [10] - 融资平台出清需实现市场化转型 强调有力有序有效 [10] - 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 改善投资回报预期 提高投融资便利性 [11] -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满足不同类型企业融资需求 [11]
中共中央政治局: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财联社· 2025-07-30 14:19
政策导向与风险防范 - 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包括地方政府债务和融资平台问题 [1] - 严禁新增隐性债务,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 [1] - 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1] 资本市场发展 - 增强国内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 [1] - 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