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方融资平台出清
icon
搜索文档
【立方债市通】3家豫企110亿债务工具获批/洛阳AAA主体拟发债10亿/央行发布重要数据
搜狐财经· 2025-08-29 21:22
债务融资工具注册与发行 - 河南3家公司获批注册合计110亿元债务融资工具 包括洛阳栾川钼业集团80亿元中期票据 新郑市投资集团10亿元中期票据 城发环境2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 [1] - 7月银行间市场发行1019只债务融资工具 总金额9175亿元 其中超短期融资券3285亿元 短期融资券427亿元 中期票据4548亿元 定向债务融资工具455亿元 资产支持票据390亿元 [1] - 7月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规模达13496.8亿元 债券市场总发行量77536.2亿元 托管余额190.4万亿元 [3] 地方政府与企业债券动态 - 上海招标发行11期地方债 总额425.46亿元 期限涵盖5年/7年/10年/15年/30年 用于土地储备/轨道交通等项目 [7] - 漯河投资控股集团拟发行16亿元短期公司债 主体信用评级AA+ [9] - 洛阳国晟集团拟发行10亿元公司债 主体信用评级AAA [11] - 安阳投资集团完成发行3亿元5年期公司债 利率2.95% 用于偿还存量债务 [13][14] 国债与金融政策动向 - 财政部拟续发行2390亿元国债 含820亿元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和1年期国债 招标时间为9月5日 [16] - 央行开展7829亿元逆回购操作 实现净投放4217亿元 操作利率维持1.40% [5] - 国家发改委支持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 拟设铁路/核电等领域民间投资最低参股比例要求 [6] 信用评级与市场机构动态 - 德清县文旅集团获评全国首个县级文旅行业AAA信用评级 注册资本25亿元 [18] - 郑州城发集团中期票据承销商候选人公示 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郑州分行应答承销费率0.05%/年 [18] - 信阳产投集团招标绿色公司债服务券商 承销费率最高限价0.15%/年 [16] 监管与市场风险事件 - 上交所对中融新大集团予以书面警示 因其未在4月30日前披露2024年年报 且处于破产重整程序 [19][20] - 江苏省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 要求统筹发展与安全 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7] 债券市场配置观点 - 方正证券认为当前债市利率提供配置良机 银行票据贴现利率从1.05%降至0.5% 显示信贷需求疲软 [21] - 银行存在较强配置动力 因利率处于年内高点 8月发行高峰提供一级配置机会 预计9月供给下降后利率将下行 [22]
政治局会议精神学习:7月政治局会议的五大关注点
中诚信国际· 2025-08-12 19:07
宏观经济与政策 - 2025年上半年GDP实现5.3%增长,为全年5%目标奠定基础[5] - 宏观政策强调灵活性预见性,需平衡稳定性和动态性以应对下半年外部压力[6][7] - 财政政策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上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2.61万亿(完成全年49.1%),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5550亿(占全年42.69%)[8] 内需与消费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销售额超1.6万亿元,第三批690亿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11] - 服务消费成为新增长点,需结合民生补短板(如育儿补贴)释放消费潜能[12] - 上半年民间投资同比下降0.6%,小微企业PMI连续14个月低于荣枯线(6月为47.3%)[9] 产业与风险治理 - 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8%,PPI连续33个月为负,"反内卷"政策聚焦光伏、新能源等新兴产业[13] - 地方融资平台出清力度加大,需防范"运动式"转型风险[15] - 房地产市场分化,一线城市企稳但多数城市仍承压,建议通过"商品房+保障房"双轨制调整[16] 创新与结构 - GDP平减指数连续9个季度为负,建议将其纳入宏观调控目标体系[2] - 新动能尚未完全替代旧动能,需加大对战略新兴产业支持[4]
从“加快剥离政府融资功能”到“出清”,地方融资平台或“减量提质”
搜狐财经· 2025-08-12 16:26
扫码文末"投小圈" 加入行业交流群 文章来源:智通财经 作者:林倩冰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提到,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禁新增隐性债 务,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 从"加快剥离政府融资功能"到"出清" 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将加快剥离地方融资平台政府融资功能,推动市场化转型和债务风 险化解。 从"加快剥离政府融资功能"到"出清",对地方融资平台转型意味着什么?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对智通财经表示,本次会议提出的"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 融资平台出清",相较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剥离融资平台政府融资功能",政策内涵有所深 化,"剥离"侧重于切断融资平台与政府信用绑定,核心是政企分开,但仍允许平台以市场化主体存 续;"出清"则进一步要求对无法转型的"空壳类"平台彻底清理退出,强调"减量提质",政策更具彻底 性。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钟辉勇对智通财经分析 称,"加快剥离政府融资功能"主要侧重于切断平台与政府信用之间的联系,使其不再承担新增政府融资 的职能,目标是管住增量,同时推进平台的市场化转型。 ...
安融评级首席经济学家周沅帆 :支持科创、消费等关键领域 金融要在三方面下功夫
中国经营报· 2025-08-09 14:13
宏观政策方向 - 宏观政策将持续发力并适时加力 落实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保持流动性充裕 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 [1] - 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 - 货币政策将加力支持科技创新 提振消费 小微企业 稳定外贸等领域 [4] "十五五"经济预期 - "卡脖子"技术领域将继续成为国家重点攻坚内容 [2] - 在"双循环"背景下 预计会出台更有力举措促进国内需求增长 [2] - 城乡二元结构差距缩小 农村基础设施 医疗 卫生等领域投资空间明显 [4] - 东部 中部 西部差距也在缩小 [4] 地方融资平台出清 - 首次提出"有力 有序 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 设定2027年6月时间表 [2] - 地方融资平台数量从历史峰值15000多家降至目前3000多家 [2] - 出清不等于退出 需转型升级为城市综合服务运营商或产业类公司 [2] - 未来大部分平台将剥离非经营性业务 与地方经营性国企合并 [2] 金融发展方向 - 利率市场化将继续坚持市场化导向 [4][5] - 探索贷款证券化 中国有近300万亿元金融资产主要集中在银行 [5] - 发展债券资产证券化 ABS REITs等产品 保障房 工业园区可大规模发展REITs市场 [5] 上半年经济表现 - 上半年实际GDP同比增长5.3% 为实现全年5.0%目标打下基础 [4] - 积极财政政策通过特别国债发行置换地方政府债务 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4] - 产业政策在新能源 战略性新兴产业 生物制药等领域取得进展 [4]
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经济日报· 2025-08-09 09:23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 - 财政部公开曝光6起隐性债务典型案例 传递终身问责和倒查责任信号[1]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严禁新增隐性债务 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1] 债务化解与增量控制措施 - 化解存量债务手段包括财政资金安排 压减支出 盘活存量资产 去年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隐性债务[2] - 新增隐性债务仍存在 部分地区通过国企举债融资实施项目 规模巨大[2] - 地方政府新增债券额度大幅增加 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资本金范围扩大[3] 监管与问责机制 - 隐性债务无法隐藏 领导干部即使离任仍被查处 终身问责制严格执行[3] - 全口径监测 预算管理强化 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实施 保持高压监管态势[3]
多地积极推进化债工作 打开新的投资空间
上海证券报· 2025-08-07 09:53
今年以来,地方债务化解工作持续推进,化解成果逐步显现。日前,内蒙古已明确退出债务高风险地区 名单,宁夏、吉林等地也在积极推进退出债务高风险省份工作。 专家表示,对地方政府而言,退出债务高风险地区名单不仅意味着消减了债务风险,还起到了债务松绑 作用,有利于稳经济、稳增长、稳预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完善和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优化考核和 管控措施,动态调整债务高风险地区名单,支持打开新的投资空间。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日前在《关于2024年自治区本级财政决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 告》中提到"要巩固退出地方债务重点省份成果",这表明内蒙古已成功退出债务高风险地区名单。 "这反映了央地在化解债务总量、降低债务占比方面共同发力,通过压减新增、盘活存量、隐债置换等 多种方式推动化债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中国财政学会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表示,这对其 他省份将起到明显的示范作用。 下半年地方化债仍不会松懈。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 险,严禁新增隐性债务,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 中证鹏元研发部资深研究员吴进辉称,整体来 ...
地方融资平台出清倒计时
经济观察报· 2025-08-02 13:21
政策导向与核心概念 - "剥离"指切断融资平台与政府信用绑定,实现政企分开,允许平台以市场化主体存续[2] - "出清"要求对无法转型的"空壳类"平台彻底清理退出,强调"减量提质",政策更具彻底性[2] - 2024年政策从"剥离"升级为"出清",显示政府决心增强[2][5] 政策执行要求 - 融资平台退出时间不得晚于2027年6月末,2025年将是"平台退出大年"[7] - "有力"要求加快退出进度,"有序"强调分类施策避免风险,"有效"聚焦真转型和市场化运作[7] - 退出需满足隐性债务清零、剥离政府融资功能、完成市场化转型等条件[9] 地方实践与数据 - 2024年全国融资平台数量减少7000多家,甘肃省压降94户、下降35 9%[9] - 北方某地通过新国企"借新还旧"退出最小债务平台,但仅限银行信贷债务[3] - 枝江市和都昌县案例显示退出需金融债权人同意并报备[9] 转型难点与挑战 - 债务规模越大退出难度越高,某地化债资金仅覆盖隐性债务1/3[2][3] - 挪用资金导致隐性债务认定,专项债置换反而增加还款压力[10] - 合并平台数量未缩减债务规模,需求转向补充"三保"等刚性支出[11][12] 行业现状与风险 - 城投政策偏严导致融资循环受阻,部分产业类国企融资难度加大[11] - 转型倒计时下可能出现业务拼凑、资产转移等新问题[11] - 多数平台难以在2027年前摆脱对政府项目依赖[11]
融资平台出清:解题“有力有序有效”
经济观察网· 2025-08-02 10:53
政策导向与要求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禁新增隐性债务,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 [2] - 政策从"加快剥离"升级为"出清",要求对无法转型的"空壳类"平台彻底清理退出,强调"减量提质" [2] - 融资平台退出时间不得晚于2027年6月末,2025年将是"平台退出大年" [5] 融资平台现状与挑战 - 融资平台通过举债融资为地方经济筹集资金,但成为隐性债务主要承载主体 [4] - 地方政府需筹集充足现金流完成债务置换,但化债资金仅能覆盖隐性债务的1/3 [3] - 融资平台数量已减少7000多家,甘肃省2024年融资平台压降94户、下降35.9% [6] 退出机制与实践 - 退出条件包括隐性债务清零、剥离政府融资功能、完成市场化转型,并征得2/3金融债权人同意 [6] - 实际操作中面临"借新还旧"限制(仅限银行信贷)、债务用途不匹配等问题 [3][7] - 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合并减少平台数量,但实际债务规模未缩减 [8] 转型难点与风险 - 融资平台自我造血能力偏弱,可能出现"业务拼凑""资产转移"等新问题 [8] - 地方政府需求从"经济建设"转向补充"三保"等刚性支出,加剧债务压力 [9] - 债务置换资金来源和支出缺口弥补是两大核心难题 [9] 行业影响与趋势 - 政策执行"层层加码"可能导致城投企业流动性困境,阻碍业务发展 [8] - 财政体制管理思路转向风险防控与效益平衡,需摆脱"借钱搞建设"逻辑 [9] - 需同步建立新融资渠道,避免融资功能转嫁至其他国企 [3]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宋雪涛:预计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将进一步强化
证券日报网· 2025-08-01 22:19
宏观经济政策框架 - 下半年经济工作核心框架为"稳预期、强改革、防风险",政策在连续性基础上更强调灵活性与预见性 [1] - 经济形势判断从"呈现向好势头"调整为"稳中有进",明确指出当前仍面临风险挑战 [1] - 宏观政策要求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同时增强灵活性预见性,新增"适时加力"表述预示精准调控导向 [1]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 货币政策强调保持流动性充裕并促进融资成本下行,但未提及"适时降准降息",三季度进一步宽松可能性下降 [1] - 财政政策突出政府债使用效率,要求经济大省承担更多责任,专项债发行向具备自审自发权限省份倾斜 [1] - 财政政策重心转向存量资金盘活与项目质量把控,专项债发行节奏或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 [1] 资本市场发展 - 政策表述从"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升级为"增强吸引力和包容性",体现对近期市场表现的认可 [2] - "吸引力"指向提升外资参与度,"包容性"侧重支持科技创新企业融资 [2] - 注册制改革深化与长期资金入市政策将强化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 [2] 房地产与债务化解 - 房地产政策从"城市更新加力"调整为"高质量",预示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2] - 未提及城中村改造等政策,后续或更注重存量项目改造与市场化机制完善 [2] - 地方债务化解要求严禁新增隐性债务,并推进融资平台出清,显示债务风险化解进入深水区 [2] 下半年政策展望 - "四稳"目标(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下政策将侧重预期管理与结构性改革协同 [2] - 制度创新将成为释放长期增长潜力的关键路径 [2]
新财观 | 如何准确理解“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
新华财经· 2025-08-01 08:12
政府融资平台的历史作用与现状 - 政府融资平台作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特殊投融资体制创新,自1998年"芜湖模式"推广后,推动城镇化率从1998年的33.35%跃升至2024年的67% [2] - 该模式打破依赖财政收入的基建模式,引入市场化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格局,提高资金效率和宏观经济效益 [2] - 目前全国融资平台数量达1万多家,存量债务规模高企,逼近风险与收益临界点 [2] 中央政策导向与时间表 -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有力有序有效"三重标准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国务院要求2027年6月底前完成清零 [1][3] - 政策目标包括强化债务监管、防范风险、剥离代政府融资职能、推动市场化转型等多维度协同 [1] - 此次出清涉及财政体制重构、金融体系再造、国企改革深化,是系统性工程而非简单债务清理 [3] 当前债务风险与挑战 - 地方政府与融资平台面临存量债务化解、新增债务控制、投资拉动增长等多重压力 [4] - 城投债与隐性债务交叉担保形成风险传导链,部分负债未纳入政府债范畴,融资成本与期限结构不合理 [4] - 商业银行对城投风险敞口达40万亿元(贷款37万亿元+非标3万亿元),占银行总资产12% [5] 出清战略的具体路径 - **有力推进**:严格执行债务管理政策,构建保障体系,对违规行为追责 [7] - **有序推进**:设置过渡期缓冲,按"僵尸类、转型类、产业类"分类处置,优先出清"三无"空壳平台 [7] - **有效推进**:实现存量债务化解、功能转型、风险隔离、长效体制建立四方面实效 [8] 市场化转型方向 - 需建立"善经营"的市场化机制和"盘资源"的政府协同机制,结合财政、金融、国资三种手段 [5] - 彻底剥离代政府融资职能,打造可持续核心功能,理顺与金融机构及政府的管理关系 [8] - 通过资产整合重组增强经营能力,推动平台在新时期城乡建设中持续释放价值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