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

搜索文档
ETF跨入5万亿时代 “国家队”操作路线曝光
第一财经· 2025-08-31 23:00
2025.08.31 作者 | 第一财经 曹璐 半年豪买近660亿份基金,一张宽基打底、主题加码的"作战图"来到了明牌时刻。 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大幅波动中,"国家队"资金再次彰显定力和影响力。随着公募基金中报的披露,中 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央汇金")、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国新")等重要 机构的调仓路径清晰浮现。截至6月底,受益于份额增加与净值提升,三家"国家队"合计持有26只 ETF,总市值达1.28万亿元,年内增幅超两成。 从操作轨迹来看,中央汇金整体持仓稳健,而其全资控股的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 央汇金资产")则大举进攻,强势增持宽基、中小盘及科创类ETF,中国国新则侧重于央企主题产品。 万亿级持仓背后,华泰柏瑞、易方达等头部沪深300ETF成绝对主力。 此外,"国家队"资产配置更通过资管计划延伸至医药、芯片、白酒等行业赛道。同时,险资等长线资金 积极布局、以及外资持续增配,多路资金合力"添柴"及市场赚钱效应带动的净值提升下,ETF市场仅用 4个月就突破第五个万亿元关口。这波之后,哪些板块将成为下一轮增量来源? "国家队"操作路线 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出现大幅波 ...
“国家队”操作路线曝光
第一财经· 2025-08-31 22:53
作者 | 第一财经 曹璐 2025.08. 31 本文字数:3127,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半年豪买近660亿份基金,一张宽基打底、主题加码的"作战图"来到了明牌时刻。 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大幅波动中,"国家队"资金再次彰显定力和影响力。随着公募基金中报的披露,中央 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央汇金")、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国新")等重要机构 的调仓路径清晰浮现。截至6月底,受益于份额增加与净值提升,三家"国家队"合计持有26只ETF,总市 值达1.28万亿元,年内增幅超两成。 从操作轨迹来看,中央汇金整体持仓稳健,而其全资控股的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央 汇金资产")则大举进攻,强势增持宽基、中小盘及科创类ETF,中国国新则侧重于央企主题产品。万亿 级持仓背后,华泰柏瑞、易方达等头部沪深300ETF成绝对主力。 此外,"国家队"资产配置更通过资管计划延伸至医药、芯片、白酒等行业赛道。同时,险资等长线资金积 极布局、以及外资持续增配,多路资金合力"添柴"及市场赚钱效应带动的净值提升下,ETF市场仅用4个 月就突破第五个万亿元关口。这波之后,哪些板块将成为下一轮增量来源? "国家队 ...
“国家队”ETF持仓密码本曝光:1.28万亿如何排兵布阵
第一财经· 2025-08-31 18:55
谁稳守、谁猛攻?"国家队"ETF藏宝图有什么 半年豪买近660亿份基金,一张宽基打底、主题加码的"作战图"来到了明牌时刻。 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大幅波动中,"国家队"资金再次彰显定力和影响力。随着公募基金中报的披露,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 称"中央汇金")、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国新")等重要机构的调仓路径清晰浮现。截至6月底,受益于份额增加与净 值提升,三家"国家队"合计持有26只ETF,总市值达1.28万亿元,年内增幅超两成。 从操作轨迹来看,中央汇金整体持仓稳健,而其全资控股的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央汇金资产")则大举进攻,强势 增持宽基、中小盘及科创类ETF,中国国新则侧重于央企主题产品。万亿级持仓背后,华泰柏瑞、易方达等头部沪深300ETF成绝对主 力。 此外,"国家队"资产配置更通过资管计划延伸至医药、芯片、白酒等行业赛道。同时,险资等长线资金积极布局、以及外资持续增配, 多路资金合力"添柴"及市场赚钱效应带动的净值提升下,ETF市场仅用4个月就突破第五个万亿元关口。这波之后,哪些板块将成为下一 轮增量来源? "国家队"操作路线 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出现大幅波动, ...
近期增量资金来自哪里?
2025-08-11 09:21
行业与公司分析 资金流动与市场情绪 - 本轮上涨行情中,杠杆资金和私募资金等高风险偏好资金流入显著,推动市场情绪提升,是上涨的重要驱动力[1][2][6] - 风险偏好较低的资金则关注结构性机会,寻找未被充分定价的细分领域[2] - 2025年7月以来,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为2015年来首次,两融资金净流入居前的行业包括医药、电子、电力设备等,这些行业风险偏好较高[1][7] 主动权益基金表现 - 主动权益基金的新发和申赎出现边际改善,7月新发规模回升至97亿元[3] - 浮动管理费率产品贡献显著,首批浮动管理费率产品贡献227亿元,新发传统费率产品约70亿元[4] - 从3月份开始,整体发行规模开始回升,并从4月份起稳定在月度新发占比45%左右[4] - 主动权益基金负循环低谷期或已走出,投资者对主动权益类基金偏好改善[1][3] ETF市场动态 - 宽基ETF面临止盈赎回压力,7月净流出较多,整体净流出767亿元,其中宽基ETF流出1,084亿元[5] - 行业主题ETF呈现结构性亮点,周期、制造等行业ETF净流入较多,净流入317亿元[5] - TMT科技成长背景是行业主题ETF增量的重要因素,共有三轮行业主题ETF增量阶段:23年4-6月、今年2-3月及今年7月[5] - 中证A500 ETF去年四季度密集发行后,今年持续止盈赎回压力大,7月份净赎回接近500亿元,目前管理规模接近1,800亿元[5] 保险资金动向 - 多项政策助力险资入市,一季度保险持股规模大幅增长接近4,000亿元,占险资运用余额比例提升至8.4%,为2022年来最高水平[1][8][9] - 7月11日财政部发布通知,明确国有商业保险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9] - 截至7月31日,今年险资举牌已达21次,与去年全年水平持平,其中港股举牌数达16次,比往年明显提升[9] - 险资对权益类资产特别是低波红利类资产的配置需求将进一步提升[9] 外资参与度 - 外资在A股的参与度持续回升,7月海外基金投资A股净流入接近200亿元[3][10] - 今年以来外资回流以被动资金为主,但随着市场活跃度和信心提升,主动性外资也可能回流[10] - 自7月份以来外资在A股持续上涨过程中成交占比明显提升[10] 私募基金表现 - 自6月份以来私募多头仓位突破了自2024年以来的箱体上沿[11] - 今年证券私募管理规模显著提升,私募管理规模和仓位均有明显增加,是本轮市场上涨的重要增量资金之一[11] 个人投资者参与情况 - 7月新增开户数较5月和6月有所上升,但仍低于去年10月至11月及今年2月至3月水平[12] - 本轮市场上涨主要由机构驱动,散户信心修复较慢,但随着市场活跃度提高,个人投资者参与度预计将逐步增加[12] 上市公司融资活动 - 最近上市公司融资端IPO和再融资活动明显上升[13] - 从融资额与年内日均成交额或与A股总市值比较来看,今年全年的比值与去年相近,IPO和再融资对市场资金面的压力仍处于较低水平[13] - 今年相比去年,供给与需求方面均有积极改善,这是推动今年市场持续修复并不断提高估值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13]
基差方向周度预测-20250808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8-08 20: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近期杠杆资金持续流入,两融余额合计破2万亿,市场情绪偏乐观,但2万亿信号意义强于实际意义,可能触发反转交易削弱场内风险偏好;央行等七部门发文支持制造业发展,刺激银行板块反弹;美国就业数据暴跌使市场对降息押注增强,外资回补A股仓位支撑内地情绪;本周全A成交略有缩减,各宽基指数修复上周大部分跌幅,中小盘偏强;基差下方支撑减弱,品种间日内走势结构化分歧加大,期货市场风险偏好衰减,需防范指数上涨速率放缓或持续调整风险;本周模型对下周IH、IF、IC、IM基差运动方向判断分别为走强、走弱、走强、走弱 [2][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市场情况 - 近期杠杆资金持续流入,本周两融余额合计破2万亿,融资单项距2万亿一步之遥,融资与流通市值之比提升幅度有限,2万亿信号意义强于实际意义,可能触发反转交易削弱场内风险偏好 [2] - 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支持制造业发展,刺激银行板块快速反弹 [2] - 美国上周就业数据暴跌,市场对降息押注大幅增强,美元指数暴跌后持续走低至98附近,外资在降息预期下回补A股仓位,在A股指数回调后支撑内地情绪 [2] - 本周全A成交较上周略有缩减,单日成交在1.6万亿左右,各宽基指数修复大部分上周跌幅,中小盘继续偏强,中证1000涨超2%,携2000以及微盘股指数再创年内新高,大市值宽基指数本周涨幅略超1% [2] - 从期货与标的指数的日度联动来看,基差的下方支撑减弱,品种间日内走势结构化分歧加大,期货市场表现出的风险偏好已有所衰减,需防范后续指数上涨速率放缓甚至进入持续调整的风险 [2] - 截至本周五,各品种年化基差均基本与上周持平,IC和IM年化贴水仍在10%和11%左右 [2] 下周基差预测 - 本周模型对下周IH、IF、IC、IM基差的运动方向判断分别为:走强、走弱、走强、走弱 [4]
策略周报:资金透视,交易型资金热度仍在-20250729
华泰证券· 2025-07-29 22:05
核心观点 - 上周A股放量,交易性资金活跃提供增量资金支撑,交易型资金或为主要增量资金,融资余额突破2020年以来高点,7月27日私募基金当月备案产品数量创年内同期新高;配置型资金热度小幅回暖,7月中旬以来公募基金仓位回升,被动配置型外资净流入规模创去年10月初以来最大单周净流入,但宽基ETF持续净流出A股,港股ETF净流入相对强势;资金共识布局科技、医药中低拥挤度板块,如医疗器械、CXO、半导体等 [2] 交易型资金热度情况 - 上周交易型资金热度持续回升,融资连续五周净流入,融资余额突破2020年以来高点,资金活跃度突破2018年以来常态区间,创2025年以来新高,但相比2024年10月中旬11%的高点仍有空间 [3] - 散户资金净流入意愿回升,个人投资者占比更高的行业ETF连续四周净流入,近期债基赎回规模增加,目前债基赎回主要是理财等资管机构预防性赎回,居民端资金尚未大规模流出,存款搬家规模相对可控 [3] - 截至7月27日,私募基金备案产品数量创年内同期新高,远期增量资金或仍有支撑 [3] 外资情况 - 陆股通成交金额近期升温,7月16 - 23日配置型外资持续净流入,主动配置型外资仍净流出,专注中国市场基金流出最多,全球新兴市场基金继续流出,被动外资流入激增,创去年10月初以来最大单周净流入 [5] - 截至7月初,主动配置型外资对A股仓位相对分化,全球、新兴市场配置型基金相比6月初加仓A股,部分地域配置型外资如亚洲除日本基金,A股仓位环比6月有所回落 [5] 市场布局方向 - 上周后半周各类资金在科技、医药达成共识,融资资金和公募基金在医药、电子方面呈现净流入和仓位环比回升态势 [6] - 资金共识流入科技、医药中的低位板块,如医疗器械、AI国产算力链等,对前期涨幅较高的创新药、海外算力链关注度回落,高切低仍是市场交易特征 [6] 各类资金边际变化 - 散户资金上周净流入100亿元,净流入有色金属、非银金融、基础化工等行业,净流出医药生物、银行、汽车等方向 [7] - 杠杆资金上周净流入447亿元,交易活跃度回升至10.4%,净流入有色金属、医药、机械等行业,净流出食品饮料、交通运输、石油石化等行业 [7] - 公募基金上周普通型、偏股型基金权益仓位环比小幅回升,新发强度回升 [7] - 7月16 - 23日,配置型外资转向净流入80.3亿元,其中主动配置型外资净流出14.6亿元,被动配置型外资持续净流入95亿元,截至7月初,全球、新兴市场配置型基金相比6月初加仓A股 [7] - 上周股票型ETF净流出18亿元,其中宽基ETF净流出112.90亿元,建筑、有色金属、建材、基础化工等行业净流入居前 [7] 每周资金面概述 - 各类主力资金行为周观察 散户资金 - 上周净流入99.9亿元,6月新增开户数165万户,环比提升;7月17日以来转向净流入;上期净流入有色金属、非银金融、基础化工等行业,净流出医药生物、银行、汽车等方向 [13] 融资资金 - 上周净流入447亿元,融资交易活跃度环比回升至10.44%,市场平均担保比例为281.7%,环比回升;净流入有色金属、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净流出食品饮料、交通运输、石油石化等行业 [19] 公募基金 - 上周新成立偏股型基金194亿份,新发强度回升,存量股票/混合基金权益仓位环比小幅回升 [34] ETF - 上周股票型ETF净赎回43亿份,净流出18亿元,宽基ETF净流出112.90亿元,净流出有所收窄;周期、公共服务板块和建筑、有色金属、建材、基础化工等行业净流入居前 [45]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 今年上半年新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数量达5461只,较去年上半年同比增长约54%,较去年下半年环比增幅超100%;截至7月27日,当月备案产品数量创年内同期新高 [55] 长线资金 - 险资入市比例分化,截至2025Q1,财产险公司中权益资产占资金运用比例为15.80%,环比24Q4的16.33%小幅回落,人身险公司中权益资产占资金运用比例为13.09%,较24Q4的12.50%小幅回升 [57] 北向资金 - 上周北向资金日均交易额回升至2313.5亿元;7月17 - 23日,配置型外资转向净流入80.3亿元,其中主动配置型外资净流出14.6亿元,被动配置型外资持续净流入95亿元;截至7月初,主动配置型外资对A股仓位相对分化 [61] 资金流向周观察 产业资本 - 上周二级市场重要股东净减持40.5亿元,本周解禁市值961亿元,供给端压力环比回升;上期二级市场股票回购金额35亿元,回购预案金额为3亿元,回购金额环比前期小幅回落 [71] 一级市场 - 上周一级市场募资金额环比回升,新增IPO 2支,募资11.41亿元;新增定增2支,募资66.55亿元;新增可转债2支,募资56.50亿元 [86] QDII ETF - 上周净流出46亿元,主要净流出中国香港,溢价率环比小幅回落 [94]
谁在买港股新消费和创新药?
2025-06-18 08:5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港股新消费、创新药、软件服务业、汽车、专业零售、工业工程、银行、其他金融、石油及天然气、保险、一般金属及矿石、资讯科技 [1][4][10] - **公司**:美团、阿里巴巴、信达生物、百济神州、泡泡玛特、建设银行、中行、中移动、中石油、腾讯、小米、小鹏汽车、金泰控股、恒瑞医药、京东健康、中海油、中国神华、招商银行、中国石油、中国财险、中芯国际、中信证券、汇丰建投、联想、速腾科技、橘创科技、药明康德、港交所、汇丰控股、英恩生物、石药集团 [11][12][13]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观点**:南下资金是推动港股新消费和创新药板块上涨及支撑港股市场的主要力量,今年港股行情主要由内地机构资金推动,海外资金回流不显著 [1][7][9] - **论据** - 4 月 8 日至 6 月 9 日,创新药板块净流入超 288 亿港元,新消费板块净流入超 63 亿港元,国际中介(外资)同期净流出 226 亿港元 [1][3] - 今年以来至 6 月中旬,南下资金对创新药板块净流入超 550 亿港元,对新消费板块净流入超 180 亿港元,累计通过港股通流入超 6,600 亿港元 [1][5] - 新消费板块,外资先加仓并高位获利了结,南下资金右侧趋势跟随;创新药板块,2 月底至 3 月底两类资本均增持,之后外资持续减持超 300 亿,南下资金累计加仓超 520 亿且无明显波动 [1][6] - 今年内地公募基金、私募和个人投资者,以及保险机构投资者南下参与港股交易,增持创新药、科技股及红利板块 [1][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4 月 7 日至 6 月 11 日,新消费和创新药板块平均上涨超 50%,远超同期的恒华科技及一些互联网龙头企业 [2] - 4 月 8 日至 6 月 9 日,资金加仓最多的行业包括软件服务业、药品研发及生物科技、汽车、专业零售、工业工程;减持较多的行业包括银行、其他金融、石油及天然气、保险以及一般金属及矿石 [4][10] - 海外资金年初流入,3 月港股行情见顶及外部扰动后持续流出,4 月有回流迹象,近期因利率倒挂部分对冲基金流出,海外长线资金尚未明显回流,预计三季度末至四季度或有政策和经济改善信号吸引回流 [8] - 最近两个月各类资金操作情况 - 内地资金增持创新药、科技股、红利板块,减持软件服务和资讯科技 [10] - 国际中介加仓软件服务和资讯科技器材,减仓银行、创新药及专业零售 [10] - 香港本地中介加仓阿里巴巴、美团、中芯国际等,减仓金融类公司 [10] - 外资加仓腾讯、小米等,净流出美团、阿里巴巴等红利板块,医药板块内部有分化 [12] - 中资机构加仓阿里巴巴、美团等,减持金融类公司 [13] - 南下资金呈现哑铃型配置思路,加仓成长股和高分红标的,减持腾讯、小米等个股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