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不足

搜索文档
冠通研究:内需不足,盘面震荡
冠通期货· 2025-07-18 18:2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尿素内需疲软出口支撑盘面上涨 预计短期震荡为主 市场等待新驱动 关注消息面扰动 [1][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策略分析 - 尿素今日盘面高开高走 午后小幅下挫 小幅收涨 上游工厂降价吸单 下游刚需低价补货 市场成交良好 [1][11] - 本周尿素产量下跌 下周工厂多发复产 产量环比将提升 [1][11] - 北方农业需求临近尾声 零星拿货 复合肥工厂开工负荷小幅攀升 目前氮肥拿货三成 后续仍有拿货预期 但厂内成品库存累积增加 对尿素需求弹性强 需求支撑有限 [1][11] - 库存本期继续去化 主要因区域性农业需求拿货及出口企业出口订单集港 但库存去化幅度环比变缓 [1][11] 期现行情 期货 - 尿素主力 2509 合约 1750 元/吨高开高走 最终收于 1745 元/吨 涨幅+0.29% 持仓量 188727 手(-9285 手) [2] - 前二十名主力持仓席位中 多头-3019 手 空头-2273 手 齐盛期货净多单增加 1437 手 浙商期货净多单减少 519 手 中信期货净空单增加 1642 手 东证期货净空单增加 3271 手 [2] - 2025 年 7 月 18 日 尿素仓单数量 2523 张 环比上个交易-107 张 安徽中能-107 张 [2] 现货 - 下游逢低拿货 工厂降价吸单后收单情况尚可 山东、河南及河北尿素工厂小颗粒尿素出厂价格多在 1730 - 1770 元/吨 少数厂报价略高 [3] 基本面跟踪 - 今日现货市场主流报价稳定 期货收盘价上涨 以山东地区为基准 基差环比上个交易日走强 9 月合约基差 65 元/吨(+8 元/吨) [7] - 2025 年 7 月 18 日 全国尿素日产量 19.74 万吨 较昨日持平 开工率 84.03% [10]
6月中国铁矿石进口爆表,钢材出口爆涨!创历史纪录
搜狐财经· 2025-07-17 14:43
钢铁进出口动态 - 6月份中国铁矿石进口量达1.0595亿吨,创年内单月新高,环比增长8% [1] - 6月铁矿石价格跌至94美元/吨低位,钢厂趁机补仓降低成本 [1] - 上半年铁矿石整体进口量同比下降3%,受海外发运延迟和国内产能调控影响 [2] - 6月底主要港口铁矿石库存达1.336亿吨,环比增长0.5% [2] 钢材出口表现 - 上半年钢材出口总量5815万吨,同比增长9.2% [4] - 中国热卷出口价445美元/吨,较印度(520美元)和土耳其(530美元)低80美元 [4] - 钢厂为规避美国关税新政提前集中发货 [4] - 新兴市场需求支撑出口,中东和东南亚基建需求增长 [4] 钢材进口情况 - 6月钢材进口量47万吨,同比下降18% [5] - 上半年累计进口302万吨,同比下降16.4% [5] - 反映国内钢厂对外依赖度降低,倾向使用本土资源 [5] 行业挑战 - 港口库存攀升预示全年可能达1.7亿吨风险水平 [5] - 1-5月粗钢产量降1.7%但钢材产量增5.2%,结构性失衡 [5] - 越南对中国热卷征收23.8%反倾销税,致对越出口降26% [6] - 全球针对中国钢铁产品的贸易救济调查达18起,同比翻倍 [6] - 房地产投资降10.7%,新开工面积降22.8%,内需疲软 [8]
中国经济内外部挑战的基本逻辑和前景展望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未提及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逻辑与目的** - **逻辑不成立**: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逻辑是美国对别国贸易逆差除以美国从该国进口金额的比例作为加征税率,但从经济学角度不成立,美国贸易逆差主因是国内需求超供给[2][4][7]。 - **目的是开全球化倒车**:美国长期贸易逆差根源在美元,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可让美国收铸币税,但带来产业空心化和社会分配差距拉大问题。美国上策难以实现,只能开全球化倒车,通过对等关税压缩贸易逆差,回到全球化前繁荣局面[7][11][12][18][21]。 2. **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 - **美元体系演变**: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后因美国财政纪律松弛难以维持,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进入牙买加体系,美元发行无实物限制,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美国可借此收铸币税[8][9][10]。 - **贸易逆差体现**:过去四十年美国用无成本创造的美元从全球买回大量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是全球化红利体现[11]。 3.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影响** - **经济与投资**:政策出台后美国国内经济景气下降,Syntex投资信心指数断崖式滑坡,企业投资意愿大幅下滑,不利于制造业重回美国[25]。 - **金融市场**:反常表现,过去三年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正相关,今年四月以来背离;全球经济预期下调时资金流出美国,美国国债变相违约,美债收益率上升,美元汇率下降[26][27][28]。 4. **中国经济现状与对策** - **经济现状**:中国与美国镜像失衡,内需不足,消费占比低因居民收入占比低,经济景气下滑,出口面临压力,关税摩擦压力未完全体现[33][41]。 - **对策选择**:上策是全民国企职务计划,推动国有资产回报向居民流动提升消费;中策是政策刺激投资;下策是去产能,但会导致经济萧条[33][34]。 - **关键领域**:房地产投资下滑是经济下行主要来源,稳定地产投资对国内经济稳定关键;投资应注重广义社会效应[43][39]。 - **政策框架**:宏观政策框架未变,需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落实稳增长政策[40]。 5. **市场走势分析** - **股票市场**:股票指数和收益率处于底部震荡态势,上涨需国内政策调整提振内需[49][50]。 - **债券市场**:利率处于底部位置,反常低利率难以长期维持[54]。 - **人民币汇率**:美元走弱,四月后人民币兑美元也贬值,央行有稳定汇率态度,人民币保持稳定相对不困难[55][5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美国对等关税税率计算**:2024年美国对中国贸易赤字2954亿美元,从中国进口金额4389亿美元,按公式计算加征税率67%,特朗普政府打五折后为34%,还对越南、莱索托等国加征关税[2][3]。 2. **中国出口情况**:前三个月出口形势不错,但未来压力大,出口商和进口商抢出口抢进口,预计今年下半年出口状况有明显变动[42]。 3. **全球各国应对态度**:除中国外其他国家面对美国重压试图谈判获宽恕,但很难办到,未来美国会对各国竖起更高贸易保护壁垒[51]。
央行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应对内需不足、物价低位双重挑战
搜狐财经· 2025-06-30 09:43
货币政策调控方向 - 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 提高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 [1] - 保持流动性充裕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 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4] - 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作用 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4] 经济形势分析 - 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 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 贸易壁垒增多现象凸显 [3] - 内部挑战包括内需不足问题 物价持续低位运行 [3] 结构性政策工具运用 - 引导大型银行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 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 支持银行补充资本 [5] - 有效落实各类工具 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 做好"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融资支持 [5] - 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 探索常态化制度安排 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5] 房地产市场政策 - 表述从"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调整为"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5] - 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 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 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5]
5月PMI低位回升的背后
国盛证券· 2025-06-01 12:25
5月PMI数据情况 - 制造业PMI为49.5%,较前值回升0.5个百分点,仍处收缩区间;非制造业PMI为50.3%,回落0.1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回升0.2个百分点至50.4%[1][2] 分项信号 - 供需均反弹,供给端生产指数为50.7%,回升0.9个百分点;需求端新订单指数回升0.6个百分点至49.8%,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2.8个百分点[3] - 进出口订单均回升但处收缩区间,出口新订单指数回升2.8个百分点至47.5%,进口订单回升3.7个百分点至47.1%[3] - 价格指数微跌,原材料、出厂价格指数均回落0.1个百分点,预计5月PPI跌幅仍大;产成品库存去化,原材料、产成品库存分别变动0.4、 -0.8个百分点[4] - 大型、小型企业景气反弹,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变动1.5、 -1.3、0.6个百分点;就业压力略有缓解,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分别变动0.2、 -0.2、1.7个百分点[4] - 服务业略低于季节性,服务业PMI回升0.1个百分点至50.2%;土木工程建筑业施工加快,建筑业PMI回落0.9个百分点至51.0%,土木工程建筑业指数为62.3%,上升1.4个百分点[6] 总体情况与后续关注 - 5月制造业PMI低位反弹,内需不足问题仍突出,因美国高关税暂缓出口反弹,但关税前景不确定,扩内需政策待发力[6] - 6 - 7月“四期叠加”,紧盯美国与中国、欧盟关税谈判及中国出口、地产走势,仍需政策加紧发力[7] 风险提示 - 政策力度超预期、外部环境超预期变化、统计误差和口径调整[7][17]
全面解读4月经济:不只是关税
国盛证券· 2025-05-19 21:33
整体经济情况 - 2025年4月经济数据普遍回落,关税影响初步显现,4月PMI降至49% [1][2][8] - 预计二季度经济韧性仍强,GDP增速可能达5%左右,下半年经济压力加大 [1][2][10][11] 消费端 - 4月社零同比5.1%,较前值回落0.8个点,低于预期5.5% [3][12] - 金银珠宝、文化办公用品、建材消费增速回升最多,家电消费增速仍高 [3][14] 投资端 - 1 - 4月固投同比4.0%,较前值回落0.2个点,低于预期4.3% [3][18] - 1 - 4月地产投资同比 - 10.3%,跌幅扩大,销售额、房价环比跌幅均扩大 [3][21][23] - 1 - 4月制造业投资同比8.8%,较前值回落0.3个百分点,企业投资意愿小幅反弹 [5][26] - 2025年1 - 4月广义、狭义基建投资同比分别为10.9%、5.8%,较前值回落0.7、0.0个点 [5][33] 供给端 - 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6.1%,较前值回落1.6个点,高于预期5.2% [5][38] - 4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至6.0% [39] 就业端 - 4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较前值回落0.1个百分点,符合季节性 [5][44]
需求不足是怎么样炼成的:不怕高税率,就怕没回路
搜狐财经· 2025-05-09 12:46
贸易战背景分析 - 贸易战的核心应对策略是通过高质量发展建立内需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 [2][3] - 现实逻辑是长期依赖外需弥补内需不足,贸易战迫使出口转内销,内需成为关键支撑 [3] 企业税收与分配问题 - 2022年民营企业总利润26600亿,缴税91412亿,税负达利润的3.4倍 [4] - 4700万家注册企业平均月收入不足5000元,低效益可能引发企业退出市场 [4] - 企业利润受压时倾向于削减人工成本,可能引发裁员降薪和中等收入群体返贫 [4] 内需不足的根源 - 高税制下行政管理支出占比过高(国内24% vs 德国2.7%),民生保障支出过低(国内3% vs 德国27%) [7] - 税收再分配失衡导致生产与消费无法形成正反馈,企业利润边际下滑和消费降级并存 [9] 国际对比启示 - 发达国家通过高福利实现税收再平衡(如德国民生支出占GDP27%),而国内社会保障支出仅占GDP3% [7][9] - 需求不足直接源于行政成本过高挤压民生投入,而非单纯税收高低 [7][9]
一季度京沪消费均下滑,北京3月大降近10%!最有钱的人买不动了?
搜狐财经· 2025-04-27 17:57
全国消费市场概况 - 2025年一季度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5万亿元,同比增长4.6% [1] - 3月消费增速显著提升至5.9%,显示居民消费回暖趋势 [1] 京沪消费市场异常表现 - 上海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7亿元(全国城市最高),但同比下滑1.1% [4] - 上海3月消费额1280亿元同比降1.5%,跌幅大于季度平均水平 [4] - 北京一季度消费总额3459亿元,3月单月1049亿元同比骤降9.9% [5] - 两地3月消费降幅扩大,北京3月降幅较1-2月加深至3.3% [5] 消费结构细分 - 上海商品零售额3559亿元(占总量87.7%)同比降0.8%,餐饮收入498亿元同比降3.4% [4] - 北京商品零售额31299亿元同比降3.2%,餐饮收入329亿元同比降3.8% [5] - 两地限额以上网上零售额分化:上海下降13.8%,北京微增0.5% [5] 核心影响因素 - 高基数效应:京沪消费规模庞大,经济波动对绝对值影响显著 [7] - 汽车消费拖累:北京/上海3月汽车消费分别降20.2%/18.5%,远低于全国5.5%增速 [9] - 房产贬值冲击:京沪高总价房产20%跌幅导致居民财富缩水,抑制消费信心 [9] - 收入增速落后:北京/上海居民收入增速5%/4.6%,低于全国5.5%水平 [10] - 商务活动减弱:两地餐饮收入降幅(上海-3.4%/北京-3.8%)与全国+4.7%形成反差 [12] 市场地位与信号意义 - 京沪作为全国消费引擎,其复苏被视为内需信心恢复的关键指标 [14] - 两地消费疲软反映非必需品(高弹性商品)和高端服务领域承压明显 [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