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成本领先战略

搜索文档
东鹏饮料20250725
2025-07-28 09:4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能量饮料、电解质水、果汁茶、咖啡、有糖茶、运动饮料 - 公司:东鹏饮料、红牛、农夫山泉、康师傅、统一、元气森林、库迪、瑞幸、脉动、外星人、佳得乐、宝矿力水特、华彬红牛、维他柠檬茶 [1][2][3][5][6][8][9][10][11][12]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核心竞争壁垒 - 核心竞争壁垒在于卓越的效率管理,体现在生产和渠道管理两方面 [3] - 生产方面,董事长熟悉生产流程,强调总成本领先战略,2024 年单位制造费用 216 元/吨,低于 A 股上市饮料公司的 500 - 600 元/吨;2020 - 2024 年单位制造费用逐年下降,得益于规模化生产、科学化排班、一物一码数字化系统、自动化“黑灯工厂”及大包装产品发展 [2][3][4] - 渠道管理方面,信息化赋能使销售费用率从 2018 年的 33%降至 2024 年的 17%,提升投放效率并释放利润,实现产品高性价比和渠道高利润率 [2][4] 未来发展潜力 - 中期维度品类扩张有望超出市场预期,特饮、补水啦、果汁茶和咖啡品类增长势头强劲 [5] - 特饮自 2018 年的 28 亿元扩展至 2024 年的 133 亿元,中国能量饮料行业增长主要因东鹏吸引新消费人群,且覆盖大众消费场景,与红牛定位不同 [5] 与红牛的区别 - 市场策略和增长模式不同,东鹏蓝领用户占比是红牛两倍,通过高性价比、渠道让利和全国化扩张扩大行业规模 [6] - 定价上,红牛 250 毫升售价 6 元,东鹏 500 毫升售价 5 元;渠道利润率上,东鹏经销商每箱毛利 12 元,红牛仅 3.2 元 [6] - 渠道扩展上,东鹏网点从 2018 年的 60 万家增至 2024 年的 400 万家,位列行业第一梯队,且单点卖力有提升空间 [6] 补水了竞争优势 - 竞争优势体现在极致性价比和强大渠道能力 [7] - 性价比上,一升装零售价 5 元,是主流竞品一半,渠道利润率 93%,远超竞品 [8] - 渠道覆盖上,2024 年底网点接近 270 万个,2025 年预计超 300 万个,远超竞品 [8] - 运动饮料行业需求自 2023 年复合增速 17%以上,东鹏销售额从 2023 年的 4 亿元增至 2024 年的 15 亿元,2025 年有望超 25 亿元 [8] 中国市场前景 - 发展前景乐观,作为本土化企业有望超脉动成为行业领军者,2024 年脉动销售额约 60 亿元 [9] - 果汁茶高性价比,一升装零售价 5 元,中奖率 45%,实际成本约 4 元,低于竞品,且为终端店带来更高利润 [9][10] 渠道优势提升份额 - 通过广泛渠道网络和适配度优势提升份额,覆盖 400 万个网点,能量饮料与有糖茶消费者画像相似,面向年轻群体,注重性价比,凭借高效率占领市场 [11] 咖啡品类潜力 - 发展潜力巨大,顺应下线城市市场趋势,“大咖”500 毫升零售价 7 元,中奖率 45%,实际成本约 5 元,有价格优势 [12] - 下线城市咖啡门店密度低,东鹏大流通渠道提升购买便利性,有望接棒瑞幸做大市场 [12][13] 核心竞争逻辑 - 极致效率带来成本节约,将利润回馈给渠道和消费者,实现双赢,在消费力承压下强化竞争优势,品类扩张有望超预期,中期可能成平台型饮料巨头 [1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东鹏若单位制造费用升至 300 元/吨,净利率将下降 10 个百分点,影响市场策略 [2][3] - 东鹏通过邀请流量明星代言,赞助体育节目、电竞赛事及音乐节等活动提高补水了品牌知名度,并将其定位升级为清淡型功能饮料,覆盖所有流汗场景 [8] - 有糖茶红海竞争阶段,维他柠檬茶曾挑战康师傅但因舆情未持续成功,东鹏有望凭借高效运营提升份额 [11]
中国式出海:一部说走就走的史诗
虎嗅· 2025-05-18 13:36
中国企业出海核心观点 - 中国企业出海呈现几何级数增长,券商研究报告从2022年不到20篇激增至2024年超过600篇 [1] - 本轮出海潮呈现两大新特征:国际化速度迅猛且行业广泛(A股上市公司海外收入3年增长55.8%),以及对外直接投资(FDI)逐渐取代传统贸易成为全球化主题 [2] - 企业出海动机可分为市场导向型(寻求新市场)和资源导向型(获取新资源/能力),具体契机可分为压力推动型(国内收益预期下降/成本上升)和机会拉动型(海外需求更优/成本更低) [4] 出海企业类型分析 - 市场导向-压力推动型:以工程机械行业为代表,三一重工海外营收4年增长3倍,国内外收入比从1:6变为3:2;徐工机械和中联重科海外销售占比从2020年8%/6%增至2024年44%/49% [8] - 市场导向-机会拉动型:泡泡玛特海外收入2020-2023年增长15倍,2024年前三季度同比再增2.6倍;春风动力全地形车全球市占率从2020年5.8%跃升至2023年15.3% [9][10] - 资源导向-压力推动型:电子供应链企业如立讯精密在越南投资,销售额从2020年925亿元增至2023年2319亿元;光伏企业在东南亚/中东/墨西哥布局产能 [12] - 资源导向-机会拉动型:赣锋锂业投资阿根廷盐湖锂项目确保原料供应;玖龙纸业在马来西亚投资原纸厂优化供应链 [13][14] 出海速度与管理模式 - 速度标杆:蜜雪冰城4年在印尼开出2600家店;库迪咖啡2年海外门店超2500家;三一重工30年实现海外营收占比2/3 [16][17] - 管理模式:特海国际在越南4年开16家店且本地化率达99%;雅迪在越南设立研究院并计划将本地零部件比例提至90% [23][28] - 速度与绩效关系:奇瑞汽车2020-2024年出口量从11万台增至100万台,海外销售占比超50% [22] 出海竞争策略 - 成本领先战略:光伏企业通威集团硅晶电池生产效率提升30倍;希音工厂工人收入700-1000美元仍低于Zara代工厂 [31] - 最佳价值战略:中国家电业2021年专利申请达4.45万项,是美国的26倍;海尔在意大利多门冰箱市场占有率第一 [33] - 差异化战略:大疆创新主导消费级无人机市场;韶音科技拥有骨传导耳机90%专利;泡泡玛特和米哈游以文化创意取胜 [36] 行业典型案例 - 工程机械: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联重科海外销售占比快速提升 [8] - 新能源:便携式太阳能市场达20亿美元,华宝/正浩/安克等中国品牌主导 [11] - 家电:美的在越南同时生产高端东芝和本地品牌空调 [33] - 餐饮:2023年成为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最快行业(增长95倍) [15]
千亿餐饮 IPO,被时代选中的创业者
晚点LatePost· 2025-03-04 23:33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张红超兄弟早期创业经历塑造公司基因 从1997年寒流刨冰到2003年蜜雪冰城家常菜馆 坚持高性价比策略 鱼香肉丝5元但用料超同行50% [3][4] - 20多年间中国物价上涨4-20倍 但蜜雪冰城核心产品价格仅上涨1元 冰淇淋从1元涨至2元 柠檬水从3元涨至4元 最贵产品不超过10元 [4] - 早期创业经历多次失败 郑州6次关店后仍坚持 形成"平价高质 简单直接 勤奋高效"的经营哲学 [4] - 2024年港股上市首日大涨40% 市值突破千亿 成为中国价值最高餐饮品牌 [4] 商业模式与战略 - 采用"总成本领先战略" 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2023年采购11.5万吨柠檬(全国第一) 成本比行业低20% [12] - 收入97.6%来自加盟商原料采购 与加盟商形成强利益绑定 而非依赖服务费 [23] - 建立完整供应链体系 包括5大生产基地(年产能165万吨) 自建冷链覆盖97%门店 自建吹瓶车间降低包装成本40% [12][14][15] - 2024年与君乐宝合资建立"雪王牧场" 计划养殖8000头奶牛 年产奶4.2万吨 [17] 产品与市场定位 - 定位"全民饮料" 价格仅为日本便利店瓶装水水平 满足中国下沉市场消费需求 [5] - 产品命名极度直白(如柠檬水) 降低决策门槛 对标经典饮料品类 [5] - 2018年起持续原料升级 从茶粉到原叶茶 从水果罐头到冷冻鲜果 提出"真鲜纯"标准 [10] - 57.2%门店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 2024年前9个月新增4000家加盟商 [19] 加盟体系与管理 - 建立"蜜雪商学"培训体系 包含10种店型实操教学 加盟商需通过考试才能开业 [21] - 2024年前9个月闭店率仅2.8% 为行业最低 通过驻场辅导解决经营问题 [23] - 加盟流程包含7个环节 培训强调创始人亲身经验 多数高管有门店运营经历 [19][23] 国际化扩张 - 2018年进入越南市场 通过直营店验证模型 因地制宜调整策略(如增加堂食区域) [29] - 2020年进入印尼 3年开1000家 之后8个月新增1000家 海外门店达4800家覆盖11国 [29] - 出海初期依靠草根打法 如创始人亲自参与门店运营 本地化喊麦营销等 [29] 行业趋势与时代机遇 - 现制茶饮成为中国"时代饮料" 依托劳动力 数字化 冷链等基础设施优势 [5] - 抓住中国城市化红利 服务被主流忽视的下沉市场消费者 类似麦当劳 沃尔玛早期路径 [6][9] - 2010年代消费市场从稀缺转向过剩 连锁品牌效率优势凸显 蜜雪冰城成为低门槛创业选择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