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产品
搜索文档
证监会优化ETF注册及上市审核流程,取消无异议函要求
搜狐财经· 2025-11-20 16:22
监管政策核心变更 - 中国证监会优化ETF注册及上市审核流程,取消ETF注册环节提交证券交易所无异议函的要求 [1] - 新规自11月19日起实施,沪深交易所也相应修改了自律规则 [1] - 对于跟踪成熟指数的ETF产品,基金管理人可直接向证监会申请注册,产品注册完成后再向交易所申请发售和上市 [1][3] 成熟指数ETF产品新流程 - 跟踪成熟指数的ETF产品注册流程简化,基金管理人可直接向证监会申请注册 [1][3] - 产品注册完成后,基金管理人根据交易所相关规则和要求,向交易所申请发售和上市 [1][3] - 改革简化了流程安排,减少了行业机构负担,有助于释放市场活力 [3] 创新及复杂产品安排 - 对于具有创新要素产品、复杂产品、新指数产品化等少数情形,交易所将适时启动产品开发评估机制 [4] - 评估将结合市场容量、市场影响、产品运作稳健性等因素,判断是否适合开发相关ETF产品 [4] - 基金管理人可结合自身业务准备情况、既往ETF运作情况等积极参与评估论证 [4] 对行业集中申报的监管引导 - 监管部门强调支持基金管理人市场化开发运作ETF产品,但需避免跟风布局、扎堆申报 [6] - 针对大量集中申报情形,将结合交易所有关意见、管理人分类评价结果等采取分批注册、引导合理设置首发规模等措施 [6] - 此举旨在保障ETF产品有序募集上市,避免对市场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6]
证监会优化ETF注册流程,取消交易所无异议函环节
搜狐财经· 2025-11-20 16:05
监管政策核心变化 - 证监会优化ETF注册及上市审核流程 取消ETF注册环节提交证券交易所无异议函的要求 [1] - 沪深交易所相应修改自律规则 此举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改革持续深化 将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 [1] - 新规即日起实施 跟踪成熟指数的ETF产品 基金管理人可直接向证监会申请注册 产品注册完成后再向交易所申请发售和上市 [1] 不同类型ETF的审核机制 - 对于具有创新要素、复杂产品、新指数产品等少数情形 交易所将适时启动产品开发评估机制 [1] - 评估因素包括市场容量、市场影响、产品运作稳健性等 以判断是否适合开发相关ETF产品 [1] - 基金管理人可结合自身业务准备情况、既往ETF运作情况等积极参与评估论证 [1] 对基金管理人的指导与监管 - 证监会支持基金管理人市场化开发运作ETF产品 但提醒管理人应结合自身实际深入研判市场 [2] - 管理人需专业审慎进行产品设计开发 避免跟风布局、扎堆申报 [2] - 针对管理人大量集中申报情形 证监会将结合交易所意见、管理人分类评价结果等采取分批注册、引导合理设置首发规模等措施 [2] 市场影响与行业现状 - 近年来国内ETF市场发展迅猛 今年内全市场新发ETF数量及份额均已大幅超越去年全年 [2] - ETF已成为权益市场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 [2] - 简化流程减少了行业机构负担、提升效率 加快优化指数化投资发展生态 [2]
ETF注册流程优化,监管层全面取消无异议函要求
环球老虎财经· 2025-11-20 12:07
监管政策核心调整 - 监管层发布《机构监管情况通报》对ETF产品注册上市流程作出新指导,沪深交易所已相应修改自律规则 [1] 流程简化安排 - 全面取消ETF注册环节提交证券交易所无异议函的要求,跟踪成熟指数的ETF产品可由基金管理人直接向证监会申请注册 [1] - 简化流程安排有助于减少行业机构负担并释放ETF市场活力 [1] - 截至11月17日全市场ETF规模达5.7万亿元,ETF数量为1363只,ETF已成为权益市场重要增量资金来源 [1] 创新产品评估机制 - 对于具有创新要素产品、复杂产品或新指数产品化等情形,交易所将启动产品开发评估机制 [2] - 评估将结合市场容量、市场影响及产品运作稳健性,以确认相关ETF产品是否适合开发 [2] - 基金管理人可结合自身业务准备情况及既往ETF运作情况参与评估论证 [2] 申报布局引导 - 对行业机构集中申报问题作出专门安排,引导合理布局以避免跟风扎堆 [3] - 支持基金管理人市场化开发运作ETF产品,要求其深入研判市场形势和投资者需求,专业审慎进行产品设计 [3] - 遇大量集中申报情形,监管将结合交易所意见及管理人分类评价结果,采取分批注册、引导合理设置首发规模等措施 [3]
招商基金携手新西兰Smart及新西兰中国银行签署合作备忘录 合作推进中新资本市场联通融合
中国基金报· 2025-11-20 08:22
2025年11月19日,招商基金在新西兰证券交易所及中国银行总行的见证下,与新西兰证券交易所旗下的基金公司Smart及中国银行新西兰 子行在北京签署合作备忘录,将进一步合作推进中新资本市场联通融合。 新西兰证券交易所首席执行官马克·彼得森(Mark Peterson)表示,今年是中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第二个10年的开局之年,中国是新西兰 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新两国已建立起牢固的双边关系。新西兰证券交易所已运行近160年,期待Smart和招商基金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和加 强中国新西兰两国资本市场及资管行业的联系,共同探索合作机遇,使两国投资者共同受益。 中国银行总行金融机构部总经理室邢平表示,新西兰是首个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西方发达国家。作为中新金融合作的积极推 动者,中国银行始终以跨境金融主渠道优势,架起两国资本互通的桥梁。中国银行总行将全力支持项目落地。期待三方以此次签约为起 点,深化务实合作,加快产品创新,让中新两国投资者共享市场机遇。 此次招商基金、新西兰Smart及中国银行新西兰子行签署合作备忘录,不仅是三方深化金融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中新资本市场联通融合 的又一务实探索,未来三方将持续完善跨 ...
证监会优化ETF注册及上市审核流程 取消无异议函要求
中国证券报· 2025-11-20 07:27
监管流程优化 - 证监会优化ETF注册及上市审核流程 取消ETF注册环节提交证券交易所无异议函的要求 [1] - 对于跟踪成熟指数的ETF产品 基金管理人可直接向证监会申请注册 产品注册完成后向交易所申请发售和上市 [1][2] - 沪深交易所相应修改了自律规则 [1] 创新产品监管安排 - 对于具有创新要素产品、复杂产品、新指数产品化等少数情形 交易所将适时启动产品开发评估机制 [3] - 评估将结合市场容量、市场影响、产品运作稳健性等 就现阶段是否适合开发相关ETF产品进行论证 [3] - 基金管理人可结合自身业务准备情况、既往ETF运作情况等积极参与评估论证 [3] 行业背景与影响 - ETF规模持续增长 运行日趋平稳规范 行业开发运作ETF产品的能力整体提升 [2] - 改革简化了相关流程安排 减少了行业机构负担 有助于释放市场活力 [2] - 新规旨在进一步降低行政相对人负担 推动ETF高质量发展 [1] 对行业机构的指导 - 监管部门支持基金管理人市场化开发运作ETF产品 但强调需结合自身实际深入研判市场 [4] - 要求基金管理人避免跟风布局、扎堆申报 以及随之出现的募集发行不及预期、持续运作不稳健等问题 [4] - 后续遇到管理人大量集中申报情形 将采取分批注册、引导合理设置首发规模等措施 保障ETF产品有序募集上市 [4]
证监会优化ETF注册及上市审核流程
中国证券报· 2025-11-20 04:13
监管流程优化 - 证监会优化ETF注册及上市审核流程 取消了ETF注册环节提交证券交易所无异议函的要求 [1] - 对于跟踪成熟指数的ETF产品 基金管理人可直接向证监会申请注册 产品注册完成后向交易所申请发售和上市 [1][2] - 沪深交易所相应修改了自律规则 [1] 创新产品安排 - 对于具有创新要素产品、复杂产品、新指数产品化等少数情形 交易所将适时启动产品开发评估机制 [3] - 评估机制将结合市场容量、市场影响、产品运作稳健性等 就现阶段是否适合开发相关ETF产品进行评估 [3] - 基金管理人可结合自身业务准备情况、既往ETF运作情况等积极参与评估论证 [3] 行业背景与影响 - 改革简化了相关流程安排 减少了行业机构负担 有助于释放市场活力 [2] - ETF规模持续增长 运行日趋平稳规范 行业开发运作ETF产品的能力整体提升 [2] - 对于成熟ETF再做提前把关意义确实不大 [2] 申报行为规范 - 通报强调支持基金管理人市场化开发运作ETF产品 但需避免跟风布局、扎堆申报 [3] - 针对大量集中申报情形 将结合交易所有关意见、管理人分类评价结果等采取分批注册、引导合理设置首发规模等措施 [3] - 此举旨在保障ETF产品有序募集上市 避免对市场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3]
证监会优化ETF注册流程 公募基金改革持续深化
证券时报· 2025-11-20 02:12
监管政策优化 - 证监会优化ETF注册及上市审核流程 取消注册环节提交证券交易所无异议函的要求 [1] - 跟踪成熟指数的ETF产品 基金管理人可直接向证监会申请注册 产品注册完成后再向交易所申请发售和上市 [1] - 对于具有创新要素产品、复杂产品、新指数产品等少数情形 交易所将适时启动产品开发评估机制 [1] 行业申报引导 - 监管强调支持基金管理人市场化开发运作ETF产品 但需结合自身实际深入研判市场 避免跟风布局、扎堆申报 [2] - 针对管理人大量集中申报情形 证监会将结合交易所有关意见等采取分批注册、引导合理设置首发规模等措施 [2] - 政策意图在于引导行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鼓励通过产品设计、投资策略和服务模式创新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求 [3] 市场发展现状 - 国内ETF市场蓬勃发展 截至11月18日全市场ETF规模达5.7万亿元 ETF数量达1363只 [2] - 今年内全市场新发ETF数量及份额均已大幅超越去年全年 ETF成为权益市场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 [2] 政策影响评估 - 简化ETF注册流程不仅减少行业机构负担提升效率 更重要的是释放市场活力加快优化指数化投资发展生态 [2] - 基金管理人需精准捕捉产业变迁、持续降低投资者参与成本 方能在市场竞争中胜出 [3]
证监会优化ETF注册流程,取消无异议函要求
中国证券报· 2025-11-19 20:32
监管流程优化 - 证监会优化ETF注册及上市审核流程 即日起取消ETF注册环节提交证券交易所无异议函的要求 [1] - 对于跟踪成熟指数的ETF产品 基金管理人可直接向证监会申请注册 产品注册完成后再向交易所申请发售和上市 [1][2] - 沪深交易所相应修改自律规则以配合此次流程优化 [1] 创新产品安排 - 对于具有创新要素产品、复杂产品、新指数产品化等少数情形 通报作了专门安排 [1][2] - 交易所将适时启动产品开发评估机制 结合市场容量、市场影响、产品运作稳健性等进行评估 [3] - 基金管理人可结合自身业务准备情况、既往ETF运作情况等积极参与评估论证 [3] 行业背景与影响 - 改革简化了相关流程安排 减少了行业机构负担 有助于释放市场活力 [2] - 近年来ETF规模持续增长 运行日趋平稳规范 行业开发运作ETF产品的能力整体提升 [2] - 此次调整是基于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对于成熟ETF再做提前把关意义不大 [2] 申报行为规范 - 通报支持基金管理人市场化开发运作ETF产品 但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深入研判市场 避免跟风布局、扎堆申报 [4] - 针对大量集中申报情形 将结合交易所有关意见、管理人分类评价结果等采取分批注册、引导合理设置首发规模等措施 [4] - 此举旨在保障ETF产品有序募集上市 避免对市场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4]
上交所副理事长霍瑞戎: 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营造中长期资金入市良好生态
证券日报· 2025-11-19 14:44
文章核心观点 - 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 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等技术将深刻改变科技 产业 金融的融合发展态势 [1] - 上交所将服务国家战略 推动高质量发展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营造长期资金入市的良好生态 [1] - 上交所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主要围绕稳 进 投融资端协调发展三方面展开 [1] 稳:夯实基础与提升价值 - 以《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 夯实上市公司长期向好基础 [1] - 沪市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39万亿元 实现正增长 [1] - 电子 通信 医药生物 轨交设备等新兴产业营收增速达7.5% 食品饮料 家用电器等消费行业营收增速达12% [1] - 修订《股票上市规则》 规范独董和审计委员会履职 加强中小股东权利保护 [2] - 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并配套培训 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2] - 组织超60%沪市公司开展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 引导加大现金分红 [2] - 上半年400多家沪市公司宣告中期分红 总额5552亿元 创历史新高 [2] - 今年以来沪市公司披露回购 增持计划金额超千亿元 已实施500亿元 [2] 进:创新驱动与转型升级 - 以设立科创板等改革为契机 提升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质量效益 [2] - 培育硬科技产业体系 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块初具规模 人工智能 量子信息等未来行业加速布局 [2] - 上半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841亿元 超过其净利润的2.8倍 研发投入领跑A股 [2] - 鼓励传统行业运用新技术转型升级 上半年钢铁 机械行业净利润分别提升235%和21% [3] - 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 支持新旧动能转换 落实并购六条 [3] - 今年以来沪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602单 其中重大资产重组76单 较上年分别增长19%和117% [3] 投融资协调发展 - 持续完善ETF产品谱系 加大中低波动产品创新 推动投资工具多元化 [3] - 宽基 红利 自由现金流 债券等契合中长期资金配置的ETF产品日益丰富 [3] - 截至9月底 沪市ETF规模从2020年不足万亿元增长至超4万亿元 [3] - 完善适配中长期资金投资的制度环境 研究优化做市机制 构建指数化投资生态链 [4] - 今年以来累计发布指数272条 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产品支撑 [4] - 走访机构投资者百余次 组织长钱长投品牌活动 深入了解需求以解决入市痛点堵点 [4][5]
39只公募产品年内净值增长超100%
证券日报· 2025-11-19 00:17
公募基金整体业绩表现 - 截至11月18日,逾九成公募基金实现年内净值增长 [1] - 有39只产品净值增长率超过100% [1] - 有1445只产品年内净值增长率在50%至100% [1] 偏股混合型基金表现 - 偏股混合型基金表现突出,大幅跑赢ETF和QDII基金 [1] - 年内业绩排名前五的产品均为偏股混合型基金 [1] - 在39只净值增长率超100%的产品中,有32只为偏股混合型基金,5只为灵活配置型基金 [1] - 在1445只净值增长率50%-100%的产品中,偏股混合型产品有650只 [1] 主动管理型基金优势 - 主动管理型基金通过行业轮动和个股选择创造出超额收益 [1] - 部分基金公司凭借稳定的投研团队和风控体系优化策略匹配度 [1] - 产品灵活调仓优势在行业景气度变化中得以凸显 [1] - 主动管理型基金整体业绩亮眼,涌现多只“翻倍基” [2] 不同主题与类别基金业绩分化 - 科技主题基金业绩表现领先,普遍聚焦科技创新领域且成立时间不长 [3] - 在科技、医药等结构性行情中,部分基金经理通过精准布局光模块、港股创新药等细分赛道获取超额收益 [2] - 重仓白酒等传统行业的基金业绩表现偏弱 [2] - ETF产品业绩相对均衡,但平均收益低于主动管理型产品 [2] QDII基金业绩亮点 - 在39只净值增长率超100%的产品中,仅有2只为QDII基金 [1] - 年内业绩榜单前十名中,有2只QDII基金分别排名第六、第七 [3] - 另有19只QDII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在80%至100%之间 [3] - QDII基金在全球医药和创新药领域表现突出,把握了生物科技等成长赛道机会 [3] - 通过跨境配置分散风险,港股市场的医药资产为基金业绩提供明显支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