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农支小

搜索文档
农村商业银行发力“支农支小”
经济日报· 2025-06-16 07:09
增强"三农"金融供给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总额度将达到3万亿元 [2] -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承担浙江省二分之一的农户贷款和四分之一的涉农贷款,长兴农商银行春耕贷款总额7.3亿元,新昌农商银行为石斑鱼产业链提供1亿元专项授信 [2] - 天津农商银行制定春耕备耕专项信贷政策,建立信贷业务"绿色通道",优先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春耕备耕领域 [3] - 江苏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计划全年投放乡村建设领域贷款不低于500亿元,建立"一项目、一方案、一团队"专班服务机制支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 [3] 提升服务"小微"质效 - 2025年一季度末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3.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7955亿元 [5] - 江苏农村商业联合银行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产业链中小微企业加大信贷支持 [5] -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实施"民营小微金融滴灌工程"五年行动计划,承担浙江省四分之一的小微企业贷款和民营企业贷款 [6] - 北京农商银行通过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累计授信超4000户合计金额超200亿元,其中小微外贸企业授信近300户金额超23亿元 [6] 创新服务转型发展 - 江苏农村商业联合银行推进数字化转型,构建"大数据+铁脚板+网格化"线上线下协同展业新模式 [7] - 广西灌阳农村商业银行通过"银税互动"为广西日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120万元贷款 [7] - 浙江鹿城农商银行推出"科创贷""知产"质押贷产品,赣昌农商银行以知识产权质押向江西泽境智能科技发放400万元贷款 [8] - 专家建议农商行应用金融科技增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供给,探索特色产品扩大农户信用贷款惠及面 [9]
央行: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 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5-07 13:04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 中国人民银行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总额度达到8000亿元 [1] - 不再分列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贷款的额度和支持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贷款的额度 [1] - 该政策旨在支持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快相关领域贷款投放 [1] 支农支小再贷款 - 中国人民银行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 [2] - 支农支小再贷款是支持普惠金融领域的长期性工具 [2] - 自2025年4月1日起,将支农再贷款和支小再贷款合并为支农支小再贷款,并优化管理方式 [2] 政策目标 - 两项政策均旨在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1][2] - 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旨在激励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 [2]
聚焦3家改制后农商联合银行一季度经营情况:支农支小提质效 降本增效谱新篇
证券日报· 2025-05-06 07:50
农商联合银行一季度经营分析 核心观点 - 三家已完成改制的农商联合银行(广西、江西、山西)通过强化支农支小主业、深化降本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贷款规模显著增长并优化资产结构 [1][2][3] - 金融资源精准投向乡村振兴、产业升级及民生领域,涉农贷款占比突出且社保卡等场景覆盖率高 [2][5] - 通过智能化风控、信贷转型及精细化管理提升经营效率,二季度将重点推进普惠金融工程与中间业务增收 [3][4][6] 业务发展数据 贷款与资产结构 - 广西农商联合银行一季度末贷款余额达8012亿元,较年初增长187亿元(增量任务完成率117%),成为全区首家突破8000亿元的银行机构 [2] - 广西涉农贷款余额4945亿元,新增115.8亿元(同比多增8.11亿元),重点支持粮食生产及特色农业 [2] - 山西农商联合银行首季核心指标超额完成,资产结构优化且利润保持较快增长 [3] 普惠金融与场景覆盖 - 广西农商联合银行发放社保卡近3000万张,占全区发行量60%,激活率稳居第一 [2] - 江西农商联合银行启动普惠金融提升工程,聚焦创新创业、农业产业链及消费信贷 [2][4] 战略方向与改革措施 支农支小与区域特色 - 广西坚持本地化、专业化、差异化经营,服务乡村振兴及重点战略 [5] - 江西将支农支小与金融"五篇大文章"结合,推动贷款规模稳定增长 [2] 降本增效与智能化转型 - 山西依托智能风控平台优化信贷机制,推行"精准化投放+智能化管理"双轮驱动 [3] - 江西通过资产负债动态管理、利率定价策略调整及费用精细化控制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4][6] 行业定位与改革成效 - 改制后机构定位为乡村振兴"主力银行"、小微企业"伙伴银行"及民生金融"贴心银行",服务"三农"初心不变 [6] - 改革红利释放体现为更优治理结构、更强服务能力及更实经营成效,为区域经济注入动能 [6]
青农商行(002958) - 002958青农商行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9
2025-04-29 18:14
股价与股东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巴龙国际集团及巴龙国际建设集团合计持股不足5%且不再派出董监,已非主要股东,股价受宏观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公司将聚焦主业提升业绩等传递公司价值 [2] 退休工资与减值损失 - 退休人员退休金按国家政策执行 [2] - 2024年第四季度减值损失增加因贷款规模增长,加强预见式管理计提预期信用损失,2025年将综合因素按要求计提减值准备 [2] 贷款质量与占比 - 关注类贷款占比呈下降趋势,信贷风险可控,资产质量向好,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1.79%,较年初降0.02个百分点,2025年一季度末降至1.77%,将调整信贷结构提升资产质量 [2][3] 可转债转股与现金分红 - 股东支持公司经营发展,公司将创造条件积极转股 [4] - 2024年度拟每10股派现1.20元(含税)高于上年度,未来将综合因素实现稳定分红回报 [5] 贷款增速与业务 - 2024年贷款增速约5.5%,低于同区域其他上市银行,资产负债规模稳步攀升,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达11.2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7.28个百分点 [5] - 拓展小微贷款客户群体时,精准定位、强化全生命周期风控、深化数智赋能 [6][7] 盈利情况与增长点 - 2024年营业收入110.33亿元,同比增长6.8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56亿元,同比增长11.24% [8][13] - 2025年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拓展中间业务、调整投资策略提升盈利能力 [11] 绿色贷款业务 - 绿色贷款较年初增长31亿元,规划包括明确重点行业合作、拓展客户群体、提升竞争力、数字赋能、强化资源保障;资金投向强化内部培训和系统支撑 [9][10] 行业对比与发展前景 - 2024年公司营收净利双增,强化息差管控、聚焦主业、拓展增收来源、强化风险防控;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公司将支持重点领域走好新农商发展之路 [13][14] 不良贷款管理 - 近两年调整信贷结构、重塑流程使不良贷款率下降,建立审批和处置机制、回归主业、加大处置力度;零售业务从产品、客群、渠道、风控等方面加强管理 [14][15] 个人贷款与理财业务 - 个人贷款业务从客户群及场景分层、差异化产品设计和服务创新、研究经济政策三方面优化产品和服务 [16] - 代客理财业务通过建立专业团队、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合理资产配置确保投资收益和风险控制 [16] 荣誉转化与数字化转型 - 将荣誉转化为动力,未来聚焦乡村振兴开展信贷产品创新,加大涉农贷款投放 [17] - 数字化转型投入需持续加大,可提升客户体验、风控能力等,实现数据资产变现和价值链重构 [17] 涉农贷款创新 - 未来计划打造“金穗”系列支农信贷产品、推进农村产权融资增量扩面、引入第三方担保公司增信机制 [18]
三家省级农信机构开业强化支农支小与风险化解双主线
证券日报· 2025-04-27 23:48
农村金融改革进展 - 今年以来河南农商银行、江苏农商联合银行、江西农商联合银行三家省级农信机构先后开业,标志着农村金融改革迈出坚实步伐 [1] - 三家机构改制开业将为"三农"和小微企业带来更优质高效的金融支持,促进地方经济繁荣 [1] 市场定位与经营策略 - 支农支小是农信系统的根本宗旨,三家机构均明确坚守该定位 [1] - 河南农商银行强调对接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机制,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拓展农村居民和"新市民"综合性金融服务 [1] - 江苏农商联合银行指出支农支小是初心使命、政策要求和市场选择,改革后不改市场定位 [1] - 江西农商联合银行增强"做小做散做本土"战略定力,聚焦金融高质量发展 [2] 服务创新与支持措施 - 专家建议通过绩效考核、信贷额度分配等手段倾斜资源,激发服务"三农"与小微的内生动力 [2] - 建议深化政银校企合作构建全方位服务网络,创新活体抵押贷款、信用村建设等产品模式 [2] - 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优化信贷流程,精准防控风险并降低运营成本 [2] 风险防控与金融稳定 - 三家机构将风险防控纳入核心任务,河南农商银行成立有助于集中处置潜在风险 [3] - 江苏农商联合银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风控能力,支持优质农商行参与村镇银行改革化险 [3] - 江西农商联合银行加强内部治理完善风控机制 [4] - 专家建议通过合并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发行资本补充工具等方式化解辖内机构风险 [5] 改革趋势与未来方向 - 农信系统正从"分散经营"转向"省级统筹+县域深耕"和"统一法人模式" [5] - 未来需将改革红利转化为服务效能,在支持实体与防控风险间实现动态平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