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贷款
搜索文档
经营分析,就是要把这5大模块做好
搜狐财经· 2025-11-03 10:52
公司每月都开经营分析会,无非就是要看审视现状、发现问题并规划未来这三个内容。但是,传统的会议往往陷于繁杂的报表和各自为政的数据汇报,决策 层难以快速捕捉关键信息,从而错失良机。 那么,如何才能跳出这一困境,让经营分析真正成为驱动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导航仪? 关键就在于,能否将财务、业务与组织这三个维度的数据融为一体。 接下来,本文就以银行为例,其他行业也可以学习参考,带你层层拆解如何利用数据洞察银行经营的全貌,实现从被动汇报到主动洞察的跨越。 对银行来说,经营分析必看的就是资产情况和负债情况:要看钱从哪来,钱多不多,或者钱外接出去多少,剩下的钱能不能支撑运营等;关键是能不能靠着 数据来了解经营效益。 其实方法很简单。 我们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工具,比如文中我用的是FineBI搭建了一个经营效益分析大屏,这些数据都是实时更新的,你再把每一个模块都拆解来看就很清楚 了,文中出现的图表我都汇总在这里了。需要自取:https://s.fanruan.com/mbcrh(复制到浏览器打开) 收益方面,营业收入与投资支出均保持增长(如营业收入17.53亿,同比增长16.79%),利润率分布图能看出盈利质量的稳定性。负债结构通过总 ...
常熟银行(601128):规模扩张提速 业绩维持高增
新浪财经· 2025-11-01 16:30
资产质量保持优异:公司9M25 末贷款不良率0.76%,环比持平,其中个人经营贷资产质量或仍有压 力。9M25 末拨备覆盖率463%,环比1H25 末的490%有所下降,或系加大核销处置力度及反哺利润的共 同影响,公司拨备覆盖率仍处行业优异水平,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投资建议:常熟银行深耕普惠小微客群,积累出服务高效、风险可控的"常银微金模式",行业经营压力 下,公司对公灵活补位、负债成本优化支撑业绩稳健,后续随公司小微护城河优势延续,公司业绩有望 维持同业领先, 维持"推荐"评级。预计2025-2027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9、47.8、52.6 亿元,同 比+12.6%、+11.3%、+10.1%,当前收盘价对应PB 分别为0.74、0.66、0.59 倍。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息差收窄超预期;资产质量波动。 其他非息拖累营收,业绩维持高增:1)量价均有改善,净利息收入增长提速。9M25 公司净利息收入 70.7 亿元,同比+2.4%,增速较1H25+1.6pct,量上看生息资产规模增长提速,同比+9.2%,较1H25 +0.6pct;价上看息差拖累减弱,9M25 影响业绩-6.8pct,较 ...
资产质量十五年:上市银行不良出清与拨备压力观察
国信证券· 2025-09-29 13:22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行业"优于大市"评级 [2][5] 核心观点 - 银行资产质量在过去15年通过各领域不良贷款轮流暴露实现软着陆 当前整体不良生成率约0.7% 虽高于历史水平但较2015年峰值有所回落 [1][2] - 银行通过主动调整贷款结构应对风险 例如压降制造业与批零行业贷款占比 [1] - 拨备计提机制有效平滑利润 多数年份超额计提拨备 存量拨备可释放至少8000亿元净利润 相当于2024年净利润的36%-57% [1][11] - 非信贷领域不良资产已出清或占比极小 表内非标占贷款比例仅1.4% ABS占0.9% 企业债占4.1% [1][10] - 大行及部分城商行在资产质量和拨备压力方面表现更优 [2] 不良贷款出清历程 - 制造业与批零行业不良率已回落至2010年水平 批零行业不良率峰值达7.79%(2016年) 制造业峰值达6.12%(2018年) [8][12] - 房地产对公贷款不良率2023年达峰值4.42% 目前边际生成已过峰但未完全出清 [8] - 城投贷款不良率2020-2023年处于高位 2024年后明显回落 城投债信用利差2024年下台阶 [8][10] - 零售贷款风险正在暴露 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2021年以来持续上升且未见顶 个人经营性贷款不良率2024年快速上升 [8] 贷款结构调整 - 2014-2020年银行降低制造业与批零行业贷款占比 转向个人贷款领域 [8] - 2020年末房地产对公贷款占比仅6% 广义口径(含企业债和非标)占比11% 远低于2010年制造业与批零行业24%的占比 [8] 拨备机制分析 - 上市银行拨贷比2.98%(2025年中) 拨备覆盖率240% 超额拨贷比1.74% 均处于历史中间水平 [10] - 2022年以来超额计提力度降低 通过新增拨备平滑利润的空间收窄 [8] 重点公司推荐 - 建议关注资产质量与拨备压力表现较好且估值较低的成都银行(总市值735亿元 2025E PE 5.3x)、长沙银行(总市值357亿元 2025E PE 4.4x)、张家港行(总市值106亿元 2025E PE 5.4x)、瑞丰银行(总市值104亿元 2025E PE 5.1x) [2][3] - 推荐基本面有望率先走出拐点的优质顺周期个股宁波银行(总市值1741亿元 2025E PE 6.2x)、常熟银行(总市值230亿元 2025E PE 4.9x) [2][3]
上市银行不良出清与拨备压力观察
国信证券· 2025-09-29 10:04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行业"优于大市"评级 [2][5] 核心观点 - 银行资产质量稳定得益于历史上各领域不良贷款轮流暴露出清 包括小微贷款、制造业及批零行业贷款、房地产开发贷、城投贷款和零售贷款 不良暴露分摊在较长时期且不同领域轮流暴露而非集中爆发 对银行报表影响被摊薄 [1] - 银行通过主动调整贷款结构应对风险 例如在制造业及批零行业贷款不良快速上升时压降这两个行业贷款占比 [1] - 银行通过拨备操作实现利润平滑 多数年份超额计提拨备 为利润稳定增添两道屏障:不良生成率上升时首先体现为超额计提力度减弱而非拨备计提增加;历史累积存量拨备可用于减轻当下拨备压力 [1] - 非信贷领域不良资产经历出清 包括表内非标、ABS、信用债及资管新规前表外理财 这些领域风险已出清或占比很小 非信贷减值损失相对贷款减值损失比例降至历史低位 [1] - 目前上市银行整体不良生成率边际稳定但处于较高水平 约0.7% 比2015年峰值有所回落但并非完全没有资产质量压力 [2] - 不同银行资产质量压力、拨备计提压力、存量拨备利润维持能力等表现分化 大行及一些城商行表现相对更好 [2] - 今年是此轮业绩下行周期尾声 预计明年行业基本面改善 [2] 各领域不良贷款轮流暴露与出清 - 以2011年作为不良暴露与出清起点 风险化解持续约15年 2011年行业不良生成率转为正值后一路攀升 2015年达到顶峰 [12] - 2010年房地产政策收紧且央行收紧货币政策 2011年房地产调控效果显现 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开始回落 影响宏观总需求 制造业出现产能过剩问题 [12] - 温州区域流动性危机成为此轮不良资产出清标志性起点 当地不良率2013年达4.41% 2024年末降至0.58% [18] - 小微贷款风险暴露 部分银行大量投放小微贷款 2012年前后经济下行导致不良率快速上升 [18] - 制造业与批零行业不良已经出清 不良率2012年后持续上升 批零行业不良率2016年达峰值7.79% 制造业不良率2018年达峰值6.12% 2023年末回落至2010年水平附近 [26][29] - 工商银行采矿业不良率从2013年开始上升 2019年达峰值 目前降至较低水平 [29] - 房地产行业不良率见顶回落 房地产开发贷不良率2020年前不超过1.4% 2021年后快速上升 2023年达峰值4.42%后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35][37] - 2020年末上市银行房地产对公贷款占贷款总额比重仅6% 广义口径下占比仅11% 远低于2010年末制造业与批零行业风险暴露前24%的占比 [37] - 化债降低城投风险 城投贷款不良率2023年后缓步下降 2024年后明显回落 [41][44] - 零售贷款风险正在暴露且尚未见顶 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在内的各类型零售贷款不良率都在上升 [50][53] - 其他领域贷款对整体风险影响不大 电热水气行业不良率很低 票据贴现一般没有不良贷款 剩余行业贷款分布零散且总体占比不高 [60] 主动调整贷款结构应对风险 - 银行在风险暴露过程中主动调整贷款结构降低风险 制造业和批零行业风险暴露后降低这两个行业贷款配置 将信贷资源投向低风险个人贷款领域 包括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贷款等 [66] - 贷款结构调整过程大约发生在2014-2020年 与零售转型同步 [66] - 2021年后住房贷款需求减少、提前还款增加导致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明显回落 近几年普惠贷款政策支持推动个人经营性贷款占比提升 [68] 通过拨备削峰填谷 - 银行通过拨备计提平滑利润 景气度高时多计提拨备 景气度低时少计提拨备 减轻不良贷款暴露对净利润影响 [69] - 2012年及之前不良生成率很低 银行拨备超额计提幅度很大 2013年后不良生成率攀升 但大部分年份上市银行整体仍超额计提拨备 [70] - 2022年以来上市银行超额计提力度降低 通过新增拨备平滑利润空间收窄 [72] - 目前上市银行拨贷比、拨备覆盖率、超额拨贷比均处于历史中间水平 [75] - 上市银行整体存量拨备还可释放至少8000亿元净利润 足够保持约四年净利润不减少 [81][82] 非信贷不良资产出清 - 银行非信贷领域承担信用风险的资产包括表内非标、ABS、企业债及资管新规前表外理财 [81] - 截至2025年6月末上市银行非标资产相对贷款比例仅1.4% 表内ABS相对贷款比例仅0.9% 企业债相对贷款比例4.1% [81] - 资管新规前银行理财风险在资管新规后转入表内处置 例如招商银行2020-2021年共为回表理财资产计提减值231亿元 [84]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资产质量和拨备压力表现较好且估值较低的成都银行、长沙银行、张家港行、瑞丰银行 [2] - 四季度推荐基本面有望率先走出拐点的优质顺周期个股 包括宁波银行、常熟银行 [2]
民生银行:践行小微融资协调机制 支持西藏农业企业提质增效
中国经济网· 2025-09-23 17:02
公司业务与融资需求 - 某农机公司为西藏自治区农机销售与售后服务领域龙头企业 当地市场份额占比达60% 员工超100人 业务覆盖农机销售 维修及乡村振兴配套服务[1] - 企业2024年底因扩大经营及流动资金周转提出融资需求 受限于企业经营情况及财务管理情况需定制化解决方案[1] 银行服务与融资方案 - 民生银行拉萨分行通过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了解需求后组建联合敏捷小组深入调研 量身定制"小微贷款+综合金融"方案[2] - 银行开通绿色通道对农耕贷款事项优先受理 优先审批 优先放款 成功为企业提供综合授信1000余万元[2] 行业支持与战略意义 - 企业业务对西藏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 银行行动旨在全力保障全区农耕备耕资金需求[1][2] - 民生银行拉萨分行将持续通过协调机制深化此类融资模式 支持全区农业企业提质增效 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2]
招商银行(600036):2025年中报点评:利润转正,不良新生成率降至近年新低
长江证券· 2025-09-05 18:4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基于利润增速转正、资产质量改善及财富管理收入转正等积极信号 当前A/H股2025年PB估值分别为0.98x/1.00x 股息率分别为4.7%/4.6% [9][11]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同比-1.7%(Q1:-3.1% Q2单季:-0.4%) 归母净利润同比+0.3%(Q1:-2.1% Q2单季:+2.7%) 利润增速转正优于预期 [2][6][11] - 利息净收入同比+1.6%(Q1:+1.9%) 非息净收入同比-6.7%(Q1:-10.6%) 中收同比-1.9%(Q1:-2.5%) 财富管理收入同比+11.9% 结束连续三年调整期 [2][11] - 总资产较期初+4.2% 贷款较期初+3.3%(剔除票据后一般贷款+4.0%) 存款较期初+3.6% 活期存款占比51.0%(环比-0.8pct) [11] 息差与定价分析 - 上半年净息差1.88% 较2024全年下降10BP Q2单季1.86%(环比-5BP) 主要受资产端收益率下降拖累 [2][11] - 贷款收益率较2024全年下降46BP至3.45%(Q2单季环比-15BP) 对公/零售贷款收益率分别下降47BP/50BP 对公收益率跌破3.0% [11] - 存款成本率较2024全年下降28BP至1.26%(Q2单季1.23%) 绝对水平显著低于同业 对公/个人定期存款成本率仍高于挂牌利率 [2][11] 资产质量改善 - 上半年末不良率0.93%(较期初-2BP 环比-1BP) 拨备覆盖率411%(环比+1pct) 结束连续13个季度回落 [2][6][11] - 母行不良新生成率0.98%(较Q1下降2BP) 降至近年新低 反映对公改善与零售风险收敛 [1][2][11] - 零售不良新生成率1.70%(较Q1高点回落5BP) 信用卡不良新生成率4.22%(较Q1回落7BP) 对公不良新生成率稳定于0.16%低位 [11] - 母行房地产不良率4.56%(环比-23BP) 预计随核销处置延续下降趋势 [11] 业务结构动态 - 零售贷款较期初+0.9% 信用卡规模收缩2.5% 房贷/消费贷/小微贷款分别较期初+1.5%/+5.1%/+2.2% [11] - 一般对公贷款较期初+7.9% 基建/制造业为主要投向 房地产贷款继续下降 [11] - 宣布首次中期分红计划 2025年分红比例35%(与2024年持平) 明年初派息 [11] 行业与估值定位 - 呈现红利+顺周期双重属性优势 作为第一权重银行股长期受益于机构配置比例重构 [11] - 2025年预测ROE为13.37% 净息差1.87% 不良贷款率0.93% [23]
A股城商行半年报业绩分化:对公业务成胜负手
中国证券报· 2025-08-28 04:17
上市银行业绩表现分化 - 江苏银行上半年营业收入448.64亿元同比增长7.78% 归母净利润202.38亿元同比增长8.05% 不良贷款率0.84%较去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 [1] - 成都银行营业收入122.7亿元同比增长5.91% 归母净利润66.17亿元同比增长7.29% 不良贷款率保持在0.66%低位 [1] - 重庆银行营业收入76.59亿元同比增长7% 归母净利润31.90亿元同比增长5.39% 不良贷款率1.17%较年初下降0.08个百分点 [1] - 贵阳银行营业收入65.01亿元同比减少12.22% 归母净利润24.74亿元同比减少7.2% [2] 对公业务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 对公业务有力推动利息净收入增长 公司贷款规模扩张带动利息收入增长 有效压降对公存款成本使利息支出不增反降 [1] - 重庆银行公司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加821.49亿元 带动利息收入增加13.93亿元 公司存款规模增长但利息支出下降 [2] - 成都银行公司贷款和垫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17.87% 利息收入相应增长10.12% 公司存款规模增长同时利息支出下降 [2] - 江苏银行利息净收入329.39亿元同比增长19.10% 债务工具投资利息收入同比增加33.3亿元 公司贷款利息收入同比增加10亿元 [3]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 重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22.4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31.19亿元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709.3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8.71亿元 [3] - 江苏银行小微贷款余额超7500亿元 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2358亿元较上年末新增253亿元 科技贷款余额2740亿元 涉农贷款余额2900亿元 [3] - 江苏银行新拓普惠小微客户2万户 高质量科技企业授信覆盖度较上年末提升1.9个百分点 服务新型农业主体1.2万户 [3] - 贵阳银行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175.77亿元 加权平均利率4.20%较上年同期下降43个基点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21.26亿元较年初增长6.29% [4] 股价表现与业绩相关性 - 江苏银行上半年股价涨幅25.54%在A股上市银行中排名第四 重庆银行股价涨幅21.98% 成都银行股价涨幅17.48% 贵阳银行股价涨幅9.16% [2]
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8-08 02:57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以服务"三农两小"为市场定位,深化"一轻三化、三大工程"建设,走"轻资本"道路,推动综合化、数字化、生态化转型 [5] - 业务布局涵盖公司银行、零售银行、金融市场和村镇银行四大板块,构建多元金融服务体系 [5] - 20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面临复杂经营环境,但国内经济稳定向好,银行业资产规模平稳增长,结构持续优化 [6] 核心竞争力 - 形成"立足常熟、辐射江苏、布局全国"战略格局,拥有109个服务网点、7家分行、7家直属支行和31家村镇银行 [7] - "常银微金模式"解决小微金融效益、规模、风险的"不可能三角",累计服务小微信贷客户超150万户,不良率长期低于1% [8] - 管理层平均年龄47岁,员工总数超7400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0%,30岁以下员工占比超1/3 [8] - 通过CMMI-5级等认证,形成五大核心技术体系,科技实力行业领先 [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60.62亿元(同比+10.10%),归母净利润19.69亿元(同比+13.51%) [12] - 年化ROA 1.10%(+0.02pct),年化ROE 13.34%(+0.06pct),净息差2.58% [12] - 总资产4012.27亿元(较年初+9.45%),总存款3107.77亿元(+8.46%),总贷款2514.71亿元(+4.40%) [13] - 不良贷款率0.76%(-0.01pct),拨备覆盖率489.53%(-10.98pct) [13] 业务发展 - 个人贷款占比54.20%,个人经营性贷款占比37.56% [13]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43.45亿元,贷款户数21.33万户 [13] - 村镇银行总资产639.10亿元,不良率1.05%,拨备覆盖率336.28%(+18.94pct) [13] 利润分配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50元(含税) [4] - 中期利润分配方案为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5元(含税),合计派发4.97亿元,占归母净利润25.27% [23] - 分配方案已获董事会全票通过,符合公司章程规定 [26][27]
银行是怎么赚钱的?一文说明白
雪球· 2025-07-05 12:49
银行盈利模式分析 - 银行利润产生过程可通过ROA=息差-成本费用率-减值损失率框架理解,其中息差是营收主要来源[25][27][28] - 高息差银行(A银行2.5%)与低息差银行(B银行2%)可能最终ROA相同(均为1%),差异源于成本费用和坏账损失占比不同[5][6][7] - 小微贷款业务存在高息差(3%以上)但风险可控的特例,关键在于对借款企业的深度了解和区域经济环境[11][14][18] 银行经营杠杆比较 - 工商银行2024年总资产46.75万亿,经营杠杆13.27倍;杭州银行总资产1.98万亿,杠杆达19.73倍[34][36][37] - 杭州银行ROA(0.86%)高于工商银行(0.78%),叠加更高杠杆使其ROE达16.95%,显著高于工商银行的10.35%[48][55][58] - 杠杆结构显示工商银行贷款资产杠杆7.84倍,杭州银行为8.99倍;其他资产杠杆分别为5.43倍和10.74倍[61][62] 银行资产配置差异 - 工商银行贷款资产占比59%(27.61万亿),杭州银行仅45.5%(9003亿),但后者小微贷款占比更高[59][63] - 杭州银行息差1.94%高于工商银行1.76%,但信用减值损失率0.38%也高于后者的0.27%[39][43][48] - 其他类资产杠杆(工商银行5.43倍 vs 杭州银行10.74倍)实际风险差异有限,属于风险较低的杠杆运用[62] 银行估值逻辑 - 当前市场给予杭州银行1倍PB,工商银行0.75倍PB,但前者ROE优势未充分体现[76][77][79] - 银行估值需考虑拨备因素,拨备作为利润调节工具对估值有重要影响[80][82] - 单纯分析息差、成本等指标难以准确预测银行盈利,需结合最终ROE表现[22][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