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浪潮

搜索文档
观车 · 论势 || “百年宿敌”为何握手?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04 09:11
当德国媒体曝出梅赛德斯—奔驰或将在未来车型中配装宝马发动机的消息时,笔者第一反应是"难 以置信"。毕竟在豪华品牌的世界里,"血统论"向来根深蒂固。若连汽车"三大件"中最核心的发动机都 要借力竞争对手,那所谓的"纯正基因"还能留存几分? 当然,合作之路并非坦途。在技术整合层面,宝马发动机要适配奔驰车型,不仅需重新调整机械接口、 兼容电子控制系统,还要针对整车性能进行重新调校,工程复杂度极高。更关键的挑战在于品牌差异化 的维护,当奔驰车型配装宝马B48发动机时,是否会模糊两者的技术标签、稀释各自的品牌调性?这种 对核心技术辨识度的担忧,无疑会成为合作进程中需要反复权衡的关键。 但总体而言,在当前多重压力下,双方的机遇大于挑战。若合作成功,宝马和奔驰的协同可能扩展至更 多核心技术领域,甚至不排除探讨合资模式。这种深度绑定,不仅有助于化解当前危机,更可能定义未 来10年的行业竞争规则。 奔驰与宝马的合作,是汽车产业变革的一个生动缩影。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车企正突 破单打独斗的思维定式,以竞合模式重构生态。这种转变不仅将改写德系豪华车的格局,更会推动行业 进入"自主创新与开放共享并重"的新时代。可以预见, ...
中科创达(300496):业绩高增,AI端侧显著拉动
国投证券· 2025-09-03 14:0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A评级 目标价87.61元 较当前股价74.38元存在17.8%上行空间 [6][11]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H1总营收32.99亿元 同比增长37.44% 归母净利润1.58亿元 同比增长51.84% [1] - 25Q2单季度营收18.31亿元 同比增长49.72% 归母净利润0.66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384.21% [1] - 毛利率33.16%同比下降3.64个百分点 净利率5.29%同比提升1.15个百分点 [3] - 费用控制成效显著 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下降0.33/0.46/3.43个百分点 [3] 分业务表现 - 智能物联网业务收入2.70亿元 同比增长136.14% 毛利率18.48%同比下降2.96个百分点 [2] - 智能汽车业务收入11.89亿元 同比增长7.85% 毛利率46.02%同比提升1.37个百分点 [2] - 智能软件业务收入8.41亿元 同比增长10.52% 毛利率37.14%同比提升0.86个百分点 [2] 产品与技术进展 - 推出TurboX AI眼镜 基于高通MCU架构创新使设备功耗降低30%-75% [2] - 发布两款AI机器人及用于AMR的端侧算力模组 已在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仓储/物流场景落地 [2] - 智能汽车业务以滴水OS 1.0 Evo为技术底座 采用舱驾融合+ZCU虚拟化平台打造座舱解决方案 [2] - 端侧本地化Gen AI技术进步带动软件研发需求增长 [2] 全球化布局 - 在全球16个国家或地区设立研发中心 建立区域特色技术团队 [4] - 2025H1海外收入15.58亿元 同比增长81.41% 中国区收入17.42亿元 同比增长12.96% [4]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67.17/80.85/95.02亿元 [1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9/5.94/6.93亿元 [11] - 目标价对应2025年6倍动态市销率 [11] 估值指标 - 当前总市值342.16亿元 流通市值273.63亿元 [6] - 基于2025年预测EPS 1.13元 对应PE倍数65.99倍 [12]
华阳集团(002906):Q2营收增速强劲,毛利率环比+1.3pct
华泰证券· 2025-08-21 13:5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44.82元人民币[1][5][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H1营收53.11亿元(同比+26.65%),归母净利3.41亿元(同比+18.98%)[1] - Q2营收28.22亿元(同比+28.10%,环比+13.36%),显著高于国内乘用车产量增速(同比+13.31%/环比+9.62%)[2] - Q2毛利率19.50%(环比+1.32pct),净利率6.64%(环比+0.34pct)[3] - 四费率12.19%(同比-1.68pct/环比-0.39pct),研发费用率7.74%(环比+0.22pct)[3] 业务亮点 - 汽车电子业务25H1营收37.88亿(同比+23.37%),HUD和无线充电市占率保持国内第一[2] - 精密压铸业务25H1营收12.92亿(同比+41.32%),营收占比同比提升2.53pct[2] - 新品VPD实现全球首家量产,舱驾一体域控产品达可量产状态[2] - 客户结构优化:长安/北汽/小米/Stellantis等客户营收大幅增长[2] 战略布局 - 智能座舱平台型企业定位明确,持续拓展头部自主及新势力客户[4] - 智驾领域推出基于地平线和高通方案的域控产品,25年4月与芯驰科技签订座舱和车身域控合作[4] - 国际化布局加速:HUD等产品已实现海外供应,24年设立泰国和墨西哥子公司[4] 盈利预测 - 预测25-27年营收135/169/211亿元,归母净利9.3/12.3/16.2亿元[5] - 给予25年25倍PE(较可比公司平均溢价15%),对应目标价44.82元[5][12] - 25年EPS预测1.77元,ROE 13.64%[11] 行业比较 - 可比公司25年平均PE 22倍,华阳集团25年预测PE 18倍[12] - 主要对标公司包括德赛西威(25年PE 24.6倍)、科博达(21.9倍)、星宇股份(19.7倍)[12]
星宇股份(601799):1季度盈利实现较高增长,新能源客户配套比重持续提升
东方证券· 2025-04-29 16:2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40.99元 [2][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1季度盈利实现较高增长,新能源客户配套比重持续提升 [1] - 业绩实现较高增长,1季度营业收入30.95亿元,同比增长28.3%;归母净利润3.22亿元,同比增长32.7%;扣非归母净利润3.13亿元,同比增长34.8% [9] - 毛利率、费用率及现金流均同比向好,1季度毛利率18.8%,按最新会计准则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8.7%,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89亿元,同比增长167.9% [9] - 客户重点车型持续放量,全球化布局打开市场空间,公司积极开拓新能源汽车客户,多款车型热销有望带动业绩增长;与多方合作开发新产品,后续产品ASP有望提升;在海外布局子公司,推进相关项目建设 [9] 公司主要财务信息 历史及预测财务数据 - 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2.48亿、132.53亿、159.57亿、186.51亿、213.86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4.3%、29.3%、20.4%、16.9%、14.7% [4] - 营业利润分别为11.99亿、15.94亿、20.63亿、25.43亿、30.6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3.8%、32.9%、29.4%、23.3%、20.5% [4]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1.02亿、14.08亿、17.51亿、21.59亿、26.0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7.1%、27.8%、24.4%、23.3%、20.5% [4] - 每股收益分别为3.86、4.93、6.13、7.56、9.11元 [4] - 毛利率分别为20.6%、19.3%、20.9%、21.9%、22.4%;净利率分别为10.8%、10.6%、11.0%、11.6%、12.2% [4] - 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2.5%、14.6%、15.9%、17.0%、17.9% [4] - 市盈率分别为32.6、25.5、20.5、16.6、13.8;市净率分别为3.9、3.5、3.0、2.7、2.3 [4] 财务报表预测与比率分析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呈现各项目在2023 - 2027年的情况,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等资产项目,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利润项目,以及净利润、折旧摊销等现金流量项目 [10] - 主要财务比率涵盖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如营业收入增长率、毛利率、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在2023 - 2027年的表现 [10] 公司其他信息 - 股价(2025年04月28日)为125.7元,52周最高价/最低价为162.18/109.95元,总股本/流通A股为28568万股,A股市值为359.1亿元 [5] - 1周、1月、3月、12月绝对表现分别为 - 0.07%、 - 7.23%、 - 4.56%、 - 1.12%,相对表现分别为0.02%、 - 3.82%、 - 3.63%、 - 6.63%,沪深300同期表现分别为 - 0.09%、 - 3.41%、 - 0.93%、5.51% [6]
[年报]派瑞股份:2024年净利润同比大增157.84% 计划推出或布局IGBT等新产品
全景网· 2025-04-15 18:50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 92亿元 同比增长64 14% [1] - 归母净利润5677 52万元 同比增长157 84% [1] - 扣非净利润5225 60万元 同比增长248 17% [1] - 基本每股收益0 18元/股 [1]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 3722元(含税) 共计派发现金红利1191 04万元 [2] 行业地位与技术优势 - 专注于电力半导体器件的研制和生产 在高电压 大功率 大直径的高等级晶闸管领域成为行业龙头 [2] - 继承了西电所的技术累积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压晶闸管全压接技术 高压低温焊接技术以及终端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 [2] -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大功率电控晶闸管和特大功率光控晶闸管 成功应用于我国多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2] - 已建成了世界一流水平的电力半导体器件研发生产基地 拥有一流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研发 生产和测试试验设备 [3] 研发与创新 - 2024年研发投入946 72万元 占营业收入比重为4 94% [3] - 向国家专利局提交21项专利申请 其中发明专利4项 获得专利授权6项 [3] - 新型功率器件如IGCT FRD等通过技术攻关已形成系列产品 精准击穿型功率半导体器件已成功应用于多个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项目 [3] 未来规划与市场布局 - 计划推向市场或布局的新产品包括IGCT FRD以及IGBT等产品 [4] - 对装置类产品进行市场调研 了解市场需求以及竞争产品状况 采取自主研发 产学研结合等多种模式将性能优良的装置类产品快速推向市场 [4] - 从产品结构优化 技术升级 市场拓展 产业链协同 平台化发展 数字化转型等方向进行构思和布局 [3] - 围绕技术创新 质量和成本控制 市场拓展 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开展工作 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并实现长期稳健增长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