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化智能化
icon
搜索文档
东风集团成立“奕派科技”,引发自主品牌整合猜想
经济观察网· 2025-06-27 08:44
东风集团成立奕派科技的战略布局 - 公司宣布成立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旨在整合商企、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及服务等全价值链资源,加速自主乘用车事业发展 [2] - 新公司业务将全面覆盖东风乘用车旗下风神、奕派、纳米三个自主品牌 [2] - 奕派科技以"奕派"命名而非其他品牌名称,引发业内关于品牌整合的猜测,有报道称纳米品牌或将纳入旗下管理,风神品牌暂时保持独立 [2] - 公司回应称成立新公司主要目的是聚焦新能源转型,关于品牌整合暂无信息可披露 [2] 行业背景与战略意义 - 中国汽车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资源整合和战略聚焦对车企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3] - 行业已有类似案例,如极氪和领克合并成立极氪科技集团,实行双品牌战略并整合制造体系、供应链等资源 [3] - 新公司将依托公司品牌实力、技术积累和产业链布局,推进品牌渠道优化,以用户为中心提供更优质产品和服务 [3] - 公司目标是通过灵活运营机制和全价值链资源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权,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3] 公司战略调整与市场表现 - 此次战略调整发生在公司与长安汽车重组事项生变后,将重心转向自主乘用车品牌建设 [4] - 公司规划2025年实现300-320万辆年销目标,其中新能源汽车超过100万辆 [4] - 为达成目标,公司加速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5月与华为达成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打造智能化产品矩阵 [4] - 1-5月东风乘用车旗下三品牌累计销售8.1万辆,同比增长18.5%,岚图汽车销量4.6万辆,同比增长85% [4] 品牌定位与产品策略 - 风神品牌成立于2003年,价位集中在10万-15万元 [2] - 奕派品牌定位主流科技电动品牌,价格区间10万-20万元 [2] - 纳米品牌定位"国民纯电专业品牌",价格聚焦10万元以下 [2]
观车 · 论势 || 从旧时光走向新岁月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7 09:07
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地位提升 - 中国品牌展台成为国际客商关注焦点,斯洛伐克维霍拉特公司将订单量从百辆级提升至千辆级,反映中国汽车在欧洲市场形象从廉价转向科技与时尚 [1] - 海外媒体对中国品牌技术展示高度关注,包括长城汽车4.0T V8发动机、零跑"四叶草"中央集成架构、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方案等 [1] - 中国汽车工业完成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身份转变,全球产业格局重构 [1][4] 外资企业战略调整 - 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联合开发电子电气架构,2026年量产,形成"反向合资"模式 [2] - 起亚中国将产品定义权移交本土团队,计划在上海设立UX Studio,实施"技术本土化"策略 [2] - 全球车企开始"师华长技",中国汽车工业从技术跟随转向标准输出 [2][4] 零部件企业角色升级 - 宁德时代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实现30秒充电75公里性能,吸引国际车企工程师关注 [2] - 博世纵横辅助驾驶系统与华为乾崑形成直接竞争,采用双Orin-X芯片实现无图端到端技术 [2] - 零部件企业从供应链展区进入整车馆核心位置,反映汽车产业价值链条重塑 [2][3] 技术创新驱动市场变革 - 均胜电子展示JoySpace+智能座舱解决方案,集成光场屏、电子皮肤等创新技术 [3] - 宁德时代钠新电池在-40℃环境下保持90%电量,成为高寒市场必选方案 [3] - 消费者技术认知提升,供应链企业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品牌护城河" [3] 本土科技企业崛起 - 地平线以40%市占率登顶辅助驾驶系统市场,每3辆自主品牌辅助驾驶车型有1辆采用其方案 [3] - Momenta辅助驾驶系统实现本土化场景优化,能精准识别中国乡村道路特殊车辆 [3] - 华为、地平线等科技企业跨界模糊零整边界,形成对外资巨头的替代效应 [3][4] 产业逻辑重构 - 中国汽车工业从规模效应转向技术主权,在电池能量密度、智驾算法、座舱生态等领域建立代际优势 [4] - 海外车企通过技术合作、股权投资获取中国技术"入场券" [4] - 上海车展40年历程展现中国汽车工业从模仿到超越、从封闭到开放的完整轨迹 [4]
华润微(688396):重庆、深圳产能持续释放 推动业绩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5-02 16:36
文章核心观点 - 调整华润微2025、2026年盈利预测,下调目标价至52.9元,潜在升幅15%,维持“买入”评级 [1] 公司业绩情况 - 一季度营收23.6亿元,同比增长11%,环比下降11% [2] - 毛利率为25.3%,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受高端掩膜产能工厂折旧影响,环比下降因折旧和价格影响 [2] - 一季度营业费用率为19.3%,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环比增长2.6个百分点 [2] - 营业利润为1.4亿元,同比增长46%,环比下降50% [2] - 净利润8322万元,同比去年低基数增长151%,环比下降68% [2] 行业下游情况 - 汽车电子增速下降但总量受益电动化智能化趋势增长 [1] - 消费电子领域进入旺季,随AI创新保持成长 [1] - 新能源领域需求有望上行 [1] - 工控领域需求保持稳定 [1] 公司估值情况 - 采用分部加总法估值,分别给予华润微2025年制造与服务、产品与方案和配套支持业务60x、62x和38x的目标市盈率,得到目标价52.9元,潜在升幅15% [2] 公司评级情况 - 因今年一季度利润在去年低基数上恢复增长,下游行业有增长趋势,重庆和深圳产能持续释放有业绩增长动能,且远期市盈率相对历史高位估值有上行空间,重申“买入”评级 [1][2]
沪市2024成绩单:新增并购交易超1.4万亿,机构持仓占比增加
第一财经· 2025-05-01 08:55
2024年,沪市ETF净流入近8400亿元;合计分红逾1.8万亿元,增持回购上限超1700亿。 随着年报披露收官,沪市主板和科创板2024年的"成绩单"出炉。 2024年,沪市主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9.57万亿元,净利润4.35万亿元、扣非净利润4.14万亿元,同 比增长1.9%、2.4%;科创板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42万亿元,同比增长0.24%,实现净利润475.23亿 元。 沪市公司当年研发投入规模再超万亿,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近四成。其中,主板实体企业研发投入 金额合计约9200亿元;科创板全年研发投入总额达到1680.78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达 12.6%,领跑A股各板块。 2024年以来,并购重组政策频出,交易活跃度上升。2024年至2025年一季度末,沪市主板公司新增并购 交易超1500家次,交易金额超1.4万亿元;自2024年6月"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科创板新增产业并购 100单,已披露交易金额超247亿元。 二级市场投资方面,2024年,703家沪市主板公司获外资增持,增持金额达3893亿元;截至2025年一季 度末,科创板专业机构投资者活跃账户数超过7.7万户,全部机 ...
总营收超50万亿、净利润4.4万亿!上交所最新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4-30 23:47
沪市公司交卷! 截至2025年4月30日,沪市公司完成2024年年报披露。数据显示,2024年,沪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约51万亿元,实现净利润约4.4万亿元。总体来看, 在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有力支撑下,沪市公司再次呈现出基础稳、韧性强的板块底色。 整体业绩稳中有进 2024年,沪市公司持续巩固"稳"的态势,整体业绩稳中有进。 具体来看,2024年,沪市主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9.57万亿元,同比保持稳定;净利润4.35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4.14万亿元,同比增长1.9%、2.4%。 八成公司实现盈利,四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30余家净利润增幅超30%,78家扭亏为盈。年度走势先抑后扬,沪市主板公司净利润去年上半年同比下 降1%,下半年大幅回升至增长5%;经营性现金流改善明显,去年四季度同比增速进一步扩大至15%,全年已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2025年一季度,沪市 主板实体企业净利润重拾升势,经营性现金流大幅转正。 拉长区间看,沪市主板公司稳定性力量不断增量扩围。近五年,板块营业收入、净利润复合增速均为5%。744家"长跑型"公司近五年收入、净利润均实现 复合正增长,贡献近七成营收、超八成利润;310家"抗跌 ...
总营收超50万亿、净利润4.4万亿!上交所最新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4-30 23:40
拉长区间看,沪市主板公司稳定性力量不断增量扩围。近五年,板块营业收入、净利润复合增速均为5%。744 家"长跑型"公司近五年收入、净利润均实现复合正增长,贡献近七成营收、超八成利润;310家"抗跌型"公司连 续三年收入、净利润均同比增长或小幅波动。这批公司经营稳健,抗风险能力强,成为沪市内生稳定性的"基因 密码"。其中,金融、能源、建筑、交运等上证180公司发挥压舱石作用,贡献超八成利润;以汽车、医药生 物、智能制造、精细化工为代表的新质变量也持续注入,净利润三年复合增速达10%,成为抵御外部冲击和经 济周期波动的新兴力量。 沪市公司交卷! 截至2025年4月30日,沪市公司完成2024年年报披露。数据显示,2024年,沪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约51万亿 元,实现净利润约4.4万亿元。总体来看,在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有力支撑下,沪市公司再次呈现出基础稳、韧性 强的板块底色。 整体业绩稳中有进 2024年,沪市公司持续巩固"稳"的态势,整体业绩稳中有进。 具体来看,2024年,沪市主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9.57万亿元,同比保持稳定;净利润4.35万亿元、扣非后 净利润4.14万亿元,同比增长1.9%、2.4%。 ...
上汽通用总经理卢晓:坚定走电动化智能化道路继续推进“油电同智”战略
证券日报· 2025-04-29 02:39
面对自主品牌崛起的挑战,卢晓认为,上汽通用始终保持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灵活应对。他强调,上汽 通用有能力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满足其需求的电动化、智能化、高价值化产品。 对于新能源转型与燃油车的关系,卢晓表示,中国市场具有特殊性。由于地域辽阔、气候多样以及燃油 车爱好者的存在,未来燃油车仍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他预计,到2027年,燃油车至少还有25%的市场份 额。因此,上汽通用将坚定地在2027年保留8款左右的燃油车,并继续推进"油电同智"战略。通过不断 提升燃油车的智能化水平和技术含量,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在谈及过去8个月团队变革的成效时,卢晓表示,客户需要什么,公司就能在最适配的架构上用最快的 方式提供解决方案。在降本方面,公司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技术降本等大刀阔斧的改革。同时,决策机 制也得到很大的改善,特别是去年推行的营销跟产品互锁机制,使得项目决策更加高效。 在2025上海车展,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通用")以"向好,向新"为主题,携旗下重磅 车型亮相,全景呈现上汽通用加速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最新成果。上汽通用总经理卢晓在车展现场接 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详细阐述了公司油电共进策略以及品牌未来 ...
东风猛士科技上海车展三车齐发,智能化发展持续加速
南方都市报· 2025-04-27 16:06
在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作为中国首个豪华电动越野品牌的东风猛士科技携全新产品 矩阵亮相。 外观上,M900采用"星际战车"设计语言,灵感源于硬核科幻的星际战舰。专属定制的星际蓝车色,来 自罗伦士独家的光谱配方车漆,千面千色,光影流转;加高车顶搭配专属定制射灯,整车居高临下,尽 显重型装甲的极致科幻感。 车的内饰则为"龙吟"主题,融入"战机""龙鳞""天际"三种元素:全车多处战机钢印,辅以模拟机翼线条 的座椅绗缝设计,绘出战机翱翔的轨迹;"龙鳞"压花,遍布上车把手、方向盘、换挡手柄等;"天际"曙 光配合螺钿星芒工艺,流光溢彩;1818颗明星点缀的龙游星河星空顶,如进入浩渺的宇宙之中,让星际 之旅充满东方神韵。 在展台上,"全球首款满血华为乾崑智野SUV"猛士M817、"百万级高定双奢旗舰"罗伦士M900星际战车 与蛟龙战甲加长版联袂上市,官方指导价分别为128.8万元起和109.8万元起,展现了东风猛士科技"越野 走向智能,豪华随心定制"的理念。 活动现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尤峥专门为罗伦士M900星际战车首位车主高德 红外董事长黄立先生交付新车。蛟龙战甲品牌代言人、明星车主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