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智能化

搜索文档
招商证券:8月重点关注AI应用等五大具备边际改善的赛道
证券时报网· 2025-08-05 23:33
短期投资赛道 - 8月重点关注五大具备边际改善的赛道:AI应用、AI硬件、非银金融、国防军工、创新药 [1] 中长期投资主线 - 以周期为轴,供需为锚,关注新科技周期下的全社会智能化进展 [1] - 新科技周期包括:大模型的持续迭代、算力基础设施与AI生态的完善、AI商业模式的落地、AI对消费电子及机器人的赋能 [1] - 国产替代周期下关注产业链自主可控:国产大模型、国产AI应用与算力、国产集成电路产业链 [1] - "双碳"周期下关注碳中和全产业链的降本增效:光伏、风电、储能、氢能、核电 [1] - 电动化智能化大趋势下关注电动智能汽车渗透率增加 [1]
华润微(688396):重庆、深圳产能持续释放 推动业绩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5-02 16:36
文章核心观点 - 调整华润微2025、2026年盈利预测,下调目标价至52.9元,潜在升幅15%,维持“买入”评级 [1] 公司业绩情况 - 一季度营收23.6亿元,同比增长11%,环比下降11% [2] - 毛利率为25.3%,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受高端掩膜产能工厂折旧影响,环比下降因折旧和价格影响 [2] - 一季度营业费用率为19.3%,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环比增长2.6个百分点 [2] - 营业利润为1.4亿元,同比增长46%,环比下降50% [2] - 净利润8322万元,同比去年低基数增长151%,环比下降68% [2] 行业下游情况 - 汽车电子增速下降但总量受益电动化智能化趋势增长 [1] - 消费电子领域进入旺季,随AI创新保持成长 [1] - 新能源领域需求有望上行 [1] - 工控领域需求保持稳定 [1] 公司估值情况 - 采用分部加总法估值,分别给予华润微2025年制造与服务、产品与方案和配套支持业务60x、62x和38x的目标市盈率,得到目标价52.9元,潜在升幅15% [2] 公司评级情况 - 因今年一季度利润在去年低基数上恢复增长,下游行业有增长趋势,重庆和深圳产能持续释放有业绩增长动能,且远期市盈率相对历史高位估值有上行空间,重申“买入”评级 [1][2]
沪市2024成绩单:新增并购交易超1.4万亿,机构持仓占比增加
第一财经· 2025-05-01 08:55
沪市主板与科创板业绩表现 - 2024年沪市主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9.57万亿元,净利润4.35万亿元,扣非净利润4.14万亿元,同比增长1.9%、2.4% [1] - 科创板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42万亿元,同比增长0.24%,实现净利润475.23亿元 [1] - 沪市主板公司业绩走势先抑后扬,净利润上半年同比下降1%,下半年回升至增长5%,经营性现金流四季度同比增速扩大至15% [3] - 八成沪市主板公司实现盈利,四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30余家净利润增幅超30%,78家扭亏为盈 [4] - 近五年沪市主板营业收入、净利润复合增速均为5%,744家公司近五年收入、净利润均实现复合正增长 [4] 研发投入与新兴行业发展 - 沪市公司研发投入规模再超万亿,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近四成,主板实体企业研发投入约9200亿元 [1] - 科创板全年研发投入总额达1680.78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达12.6% [1] - 新兴行业公司近十年净利润复合增速达11%,较传统行业高出5个百分点,电子、通信、医药生物、汽车等行业家数占比攀升至四成 [4] - 2024年电子、通信、汽车等行业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6%、4% [4] - 科创板近120家集成电路企业合计实现营收2777.66亿元,同比增长22.2%,11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合计实现营收1482.77亿元,同比增长18.1% [6] 并购重组与外资投资 - 2024年至2025年一季度末,沪市主板公司新增并购交易超1500家次,交易金额超1.4万亿元 [7] - 科创板新增产业并购100单,已披露交易金额超247亿元 [7] - 2024年703家沪市主板公司获外资增持,增持金额达3893亿元,外资持仓规模较上年增加10% [8] - 科创板专业机构投资者活跃账户数超过7.7万户,全部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超六成 [9] - 基金类投资者持有科创板市场总市值超1.2万亿元,同比增长37% [9] 分红与回购增持 - 2024年沪市主板共1259家公司宣告现金分红,分红总额达1.77万亿元,同比增长6% [11] - 科创板超六成公司推出2024年现金分红方案,合计分红总额达386.82亿元 [11] - 沪市主板公司新增披露回购计划400家次,拟回购金额上限达843亿元 [11] - 科创板320家公司推出回购、增持方案,合计金额上限超350亿元 [12] 行业结构与估值变化 - 近十年沪主板市值领头行业逐步由金融、能源转向汽车、医药生物等新兴产业,汽车、有色金属、电子行业市值规模分别达2.0万亿元、1.5万亿元、1.5万亿元 [4] - 前50大市值公司中,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达五成 [4] - 科创板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744.79亿元,同比增长24%,26家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 [5]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全部20家公司中,16家公司营收超过1亿元 [5]
总营收超50万亿、净利润4.4万亿!上交所最新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4-30 23:47
整体业绩 - 2024年沪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1万亿元,净利润4.4万亿元,基础稳、韧性强的板块底色显现 [1] - 沪市主板公司营业收入49.57万亿元同比稳定,净利润4.35万亿元同比增长1.9%,扣非净利润4.14万亿元同比增长2.4% [2] - 八成公司盈利,四成净利润增长,230余家净利润增幅超30%,78家扭亏为盈 [2] - 主板公司净利润上半年同比下降1%,下半年增长5%,四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增速扩大至15% [2] - 近五年沪市主板营收、净利润复合增速均为5%,744家"长跑型"公司贡献近七成营收、超八成利润 [3] - 科创板2024年营收1.42万亿元同比增长0.24%,近七成公司营收增长,54家增幅超50%,净利润475.23亿元,五成公司净利润增长 [3] 行业与结构变化 - 主板电子、通信、汽车行业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6%、4%,新兴行业公司家数占比近十年升至四成 [5] - 新兴行业近十年净利润复合增速11%较传统行业高5个百分点,贡献制造业、服务业净利润超四成 [5] - 汽车、有色金属、电子行业市值跻身前十大,分别达2.0万亿元、1.5万亿元、1.5万亿元,新兴产业公司占前50大市值公司五成 [5] - 科创板市值前10名公司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长21.2%和24.3%,较上市前累计增长175.6%和394.8% [6] - 54家上市时未盈利科创板企业营收1744.79亿元同比增长24%,净亏损缩窄35.5%,22家已"摘U" [6] 分红与投资 - 沪市主板1259家公司现金分红总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6%,分红比例39%,1041家分红比例超30% [7] - 366家主板公司实施中期分红金额5749亿元同比增1.9倍,140余家计划2025年中期分红 [7] - 科创板超六成公司现金分红总额386.82亿元,290余家分红比例超30% [7] - 2024年703家主板公司获外资增持3893亿元,外资持仓规模增10%,非美资持股占比近八成 [8] - 科创50公司市值占科创板45.4%,成交额占比超34%,市值前10名公司成交额占比19.2% [8]
总营收超50万亿、净利润4.4万亿!上交所最新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4-30 23:40
沪市公司2024年年报核心表现 - 沪市公司2024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1万亿元,净利润4.4万亿元,整体呈现基础稳、韧性强的特点 [1] - 主板公司营业收入49.57万亿元(同比稳定),净利润4.35万亿元(同比增长1.9%),扣非净利润4.14万亿元(同比增长2.4%) [3] - 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1.42万亿元(同比增长0.24%),净利润475.23亿元(五成公司增长) [4] 整体业绩分析 - 主板公司盈利面扩大:八成公司盈利,四成净利润增长,230余家净利润增幅超30%,78家扭亏为盈 [3] - 业绩季度改善显著:主板净利润上半年同比下降1%,下半年回升至增长5%,经营性现金流四季度同比增速达15% [3] - 长期稳定性突出:近五年主板营收/净利润复合增速均为5%,744家"长跑型"公司贡献近七成营收、超八成利润 [4] - 科创板成长性亮眼:54家公司营收增幅超50%,285家营收创新高,30家净利润翻番,32家扭亏为盈 [4] 产业结构升级趋势 - 新兴行业崛起:电子/通信/汽车行业净利润分别增长11%/6%/4%,近十年新兴行业净利润复合增速11%(较传统行业高5个百分点) [7] - 市值结构重构:汽车/有色金属/电子行业市值跻身前十大(分别达2.0/1.5/1.5万亿元),前50大市值公司中新兴产业占比达五成 [7] - 科创板领军企业涌现:市值前10名公司营收/净利润较上市前累计增长175.6%/394.8%,22家未盈利企业实现"摘U" [8] 分红与外资动向 - 主板分红创新高:分红总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6%),366家公司实施中期分红(金额5749亿元,同比增长1.9倍) [10] - 科创板分红意识增强:超六成公司现金分红,总额386.82亿元,119家次实施中期分红 [10] - 外资增持明显:主板703家公司获外资增持3893亿元,外资持仓规模同比增10%,非美资占比近八成(同比增11%) [11] - 科创板资金集中化:科创50公司市值占比45.4%,成交额占比超34%(较2023年增3个百分点) [11]
上汽通用总经理卢晓:坚定走电动化智能化道路继续推进“油电同智”战略
证券日报· 2025-04-29 02:39
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 - 公司以"向好,向新"为主题,在2025上海车展展示加速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最新成果,包括"至境"品牌首款高端新能源MPV世家、"逍遥"超级融合架构及先导概念车 [1] - 全新"逍遥"架构将在后续所有车型上全面实施L2城区辅助驾驶,同时与核心链路企业和头部供应商合作研发,坚守行业最高安全标准 [1] - 未来12个月将推出6款"至境"新能源车型,目标2026年新能源销量占比达50%以上,2027年达60%,且所有新能源产品必须盈利 [1] 油电共进战略 - 公司预计到2027年燃油车仍将保持25%市场份额,因此计划保留8款燃油车并推进"油电同智"战略,通过提升智能化水平增强燃油车竞争力 [2] - 中国市场因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及燃油车爱好者存在,燃油车仍具市场空间 [2] 运营与成本优化 - 通过技术降本等大刀阔斧改革实现成本优化,同时改善决策机制,特别是营销与产品互锁机制使项目决策更高效 [2] - 公司所有在售车型国产化率达95%以上,关税影响较小,暂无终端售价调整计划,将通过内部努力消除影响 [2] 股东与战略协同 - 股东双方过去半年高频次沟通,在4月7日董事会对未来发展思路达成高度一致,目前续约谈判正在进行中 [3]
东风猛士科技上海车展三车齐发,智能化发展持续加速
南方都市报· 2025-04-27 16:06
产品发布 - 东风猛士科技在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发布全新产品矩阵,包括猛士M817和罗伦士M900星际战车与蛟龙战甲加长版 [1] - 猛士M817官方指导价128 8万元起,罗伦士M900星际战车109 8万元起 [1] - 猛士M817是"全球首款满血华为乾崑智野SUV",搭载华为乾崑智驾HUAWEI ADS 4系统、鸿蒙智能座舱等尖端科技 [1] - 罗伦士M900星际战车全球限量66台,采用"星际战车"设计语言和专属星际蓝车色 [2] - 蛟龙战甲加长版提供高度定制化选项,包括内饰皮质、纹路、颜色等细节 [3] 技术合作 - 猛士M817是东风猛士科技与华为合作产品,实现全栈华为解决方案 [1] - 新车融合军标级越野基因与华为智能技术,打造"可城、可野、可远方"的全能座驾 [1] 品牌定位 - 产品矩阵体现"越野走向智能,豪华随心定制"的理念 [1] - 罗伦士M900定位"百万级高定双奢旗舰",内饰采用"龙吟"主题设计 [2] - 蛟龙战甲加长版定位"顶奢硬核产品",随车附赠整张天然头层原皮供个性化定制 [3] - 公司采取"越野更智能,定制更奢华"的差异化路线,在中国汽车市场鲜有对标者 [3] 营销活动 - 东风汽车集团副总经理尤峥为罗伦士M900首位车主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交付新车 [1][2] - 蛟龙战甲品牌代言人杜江为加长版车型站台,分享"无畏·征服"的猛士精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