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智能化

搜索文档
电动化智能化撬动生活新需求 ——假期市场热点见闻⑤
中国经济网· 2025-10-06 09:58
汽车消费市场同样火热。国庆中秋假期,天津、杭州、福州等地均有车展举办。国家信息中心经济 师林超分析,多家车企在节前完成秋季产品的集中上市亮相,叠加市场上丰富的节日促销活动,将有效 带动汽车销量增长。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一级巡视员耿洪洲表示,截至9月10日,今年以来汽车"以旧换新"申 请量已经达到830万份。"以旧换新政策既为汽车市场带来增量空间,也促进电动化智能化技术普及,为 企业创新研发注入强劲动力,促进汽车产业加速构建智能网联新生态。"林超说。 促消费政策不仅推动汽车、家电家居、电子数码等产品升级换代,还打通了产业循环链条,为报废 拆解行业带来规模增长和提质升级机遇。 今年一季度,全国报废汽车回收195.5万辆,增长58.6%。林超表示,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和循环利用 日渐规范,叠加大量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进入报废拆解回收环节,共同推动报废拆解向精细化转型、 向高附加值零部件再制造等产业链下游延伸,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在手机市场,越来越多品牌在研发新机时,开始将"环保材料使用"等因素纳入设计考量。荣耀以旧 换新业务负责人表示,规模化、标准化的旧机来源,改变了以往回收源分散的状况,驱动行业逐步建立 规范 ...
电动化智能化撬动生活新需求——假期市场热点见闻
新华网· 2025-10-06 07:41
"来尝一尝刚出炉的月饼!"在北京中塔苏宁易购Max店,工作人员正在演示如何使用蒸烤一体机制 作节日美食。 "现在消费者更注重家电的智能感和体验感。"北京中塔苏宁易购Max店副店长马野介绍,结合中秋 节特色,店内开展做月饼等活动,为顾客营造体验式消费空间。同时,苏宁易购首次将"双11"提前至国 庆档,加码家电"超级补"让利,门店客流量显著提升。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全国各地推出丰富多样的促消费活动,带动家电消费市场活力持续释放,并呈 现出新特征、新趋势。 能听懂方言的扫地机器人、一键搜索菜谱的烤箱、多筒区分的洗衣洗鞋机,更聪明的AI家电成为 消费者的换新首选。马野说,人工智能技术给产品创新带来更多可能,交互式的家电产品市场认可度持 续提高。9月30日至10月1日,国庆首轮消费数据显示,苏宁易购全品类AI智能家电销量占比攀升至 55%。其中,能自动避人吹风的舒适风空调销售增长85%,可根据衣物材质自动匹配洗烘方案的热泵式 洗干一体机增长127%,智能烟灶套装增长145%。 奥维云网(AVC)消费电子事业部研究总监刘飞认为,人工智能加持下的家电产品,为智慧家庭生 态的建设提供了更完善的产品支持。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有望 ...
奇瑞香港上市,尹同跃关键一跃
搜狐财经· 2025-09-06 12:38
上市进程 - 奇瑞汽车自2004年首次尝试上市以来历经21年曲折历程 目前港股IPO进程已进入关键阶段[2] - 公司于2025年2月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超过6个月未获聆讯导致申请失效 但已于2025年8月29日重新提交申请版本并委任整体协调人[4][5] - 中国证监会已于近期出具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 标志着公司完成关键监管流程 市场传闻将于2025年9月9日正式挂牌[5]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呈现快速增长:2022年926.18亿元 2023年1632.05亿元 2024年2698.97亿元[12] - 净利润持续提升:2022年58.06亿元 2023年104.44亿元 2024年143.34亿元[12] - 汽车毛利率存在波动:2022年13.8% 2023年16.0% 2024年13.5% 2025年第一季度降至12.4%[12] - 资产负债率逐步改善:从2022年93.1%下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87.7%[12] 战略布局 - 公司确立电动化与智能化作为核心战略发展方向[13] - 与华为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共同开发智界系列产品 体现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布局[14] - 已形成多元化上市平台:旗下伯特利、埃夫特、瑞鹄模具、鸿合科技等企业均已上市 主体上市后将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8][9] 行业地位 - 公司从初创企业成长为世界500强级别汽车集团[2] - 近三年业绩表现突出 营收规模突破2600亿元 净利润超140亿元 显示其在行业内的竞争实力[12]
中金:维持中国重汽(03808)跑赢行业评级 升目标价至27.21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09:40
核心观点 - 中金维持中国重汽盈利预测不变 上调目标价11.9%至27.21港元 对应23.7%上行空间 [1] - 公司1H25业绩符合预期 收入同比增长4.2%至508.8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0%至34.3亿元 [1] 财务表现 - 1H25毛利率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至15.1% 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至7.7% [3] - 重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至442亿元 经营利润率同比持平于6.0% [3] - 轻卡及客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至73亿元 经营亏损率同比收窄0.5个百分点至-2.4% [3] - 发动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至76亿元 经营利润率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至18.2% [3] - 金融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1%至5.9亿元 经营利润率同比提升3.4个百分点至49.8% [3] 市场地位与销量 - 1H25重卡行业批发销量同比增长7%至53.9万辆 [2] - 公司重卡销量同比增长9.2%至13.7万辆 市场份额保持行业第一 [2] - 内销同比增长19.3%至6.8万辆 出口同比增长0.8%至6.9万辆 [2] 盈利能力分析 - 重卡单车收入同比下降1.54万元至32.09万元 [2] - 重卡单车利润同比下降1245元至2.51万元 仍处历史较高水平 [2] - 单车收入下降主因内销低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及出口高端市场需求占比下降 [2] 股东回报 - 董事会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74港元 现金分红比例达55% [3] 行业展望 - 多重因素支持2025年重卡行业销量同比增长10%至100万辆 [4] - 1H25新能源重卡行业上牌量同比增长186%至7.9万辆 [4] - 中国重汽集团新能源重卡上牌量同比增长226%至9157辆 市场份额11.6%居行业第四 [4] 战略布局 - 公司加速电动化布局 凭借研发实力和经销网络实现电动化上量 [4] - 智能驾驶业务深度布局港口矿山封闭区域及高速干线物流市场 产品已批量交付 [4]
招商策略:中长期角度下关注新科技周期下,全社会智能化的进展
新浪财经· 2025-08-25 23:03
短期关注赛道 - AI应用赛道具备边际改善潜力 [1] - AI硬件赛道具备边际改善潜力 [1] - 非银金融赛道具备边际改善潜力 [1] - 国防军工赛道具备边际改善潜力 [1] - 创新药赛道具备边际改善潜力 [1] 中长期投资主线 - 关注新科技周期下全社会智能化进展 [1] - 关注大模型持续迭代趋势 [1] - 关注算力基础设施与AI生态完善进程 [1] - 关注AI商业模式落地进展 [1] - 关注AI对消费电子领域赋能机会 [1] - 关注AI对机器人领域赋能机会 [1] 国产替代周期 - 关注国产大模型产业链自主可控机会 [1] - 关注国产AI应用与算力产业链自主可控机会 [1] - 关注国产集成电路产业链自主可控机会 [1] 双碳周期领域 - 关注光伏全产业链降本增效机会 [1] - 关注风电全产业链降本增效机会 [1] - 关注储能全产业链降本增效机会 [1] - 关注氢能全产业链降本增效机会 [1] - 关注核电全产业链降本增效机会 [1] - 关注电动智能汽车渗透率提升趋势 [1]
招商证券:8月重点关注AI应用等五大具备边际改善的赛道
证券时报网· 2025-08-05 23:33
短期投资赛道 - 8月重点关注五大具备边际改善的赛道:AI应用、AI硬件、非银金融、国防军工、创新药 [1] 中长期投资主线 - 以周期为轴,供需为锚,关注新科技周期下的全社会智能化进展 [1] - 新科技周期包括:大模型的持续迭代、算力基础设施与AI生态的完善、AI商业模式的落地、AI对消费电子及机器人的赋能 [1] - 国产替代周期下关注产业链自主可控:国产大模型、国产AI应用与算力、国产集成电路产业链 [1] - "双碳"周期下关注碳中和全产业链的降本增效:光伏、风电、储能、氢能、核电 [1] - 电动化智能化大趋势下关注电动智能汽车渗透率增加 [1]
华润微(688396):重庆、深圳产能持续释放 推动业绩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5-02 16:36
文章核心观点 - 调整华润微2025、2026年盈利预测,下调目标价至52.9元,潜在升幅15%,维持“买入”评级 [1] 公司业绩情况 - 一季度营收23.6亿元,同比增长11%,环比下降11% [2] - 毛利率为25.3%,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受高端掩膜产能工厂折旧影响,环比下降因折旧和价格影响 [2] - 一季度营业费用率为19.3%,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环比增长2.6个百分点 [2] - 营业利润为1.4亿元,同比增长46%,环比下降50% [2] - 净利润8322万元,同比去年低基数增长151%,环比下降68% [2] 行业下游情况 - 汽车电子增速下降但总量受益电动化智能化趋势增长 [1] - 消费电子领域进入旺季,随AI创新保持成长 [1] - 新能源领域需求有望上行 [1] - 工控领域需求保持稳定 [1] 公司估值情况 - 采用分部加总法估值,分别给予华润微2025年制造与服务、产品与方案和配套支持业务60x、62x和38x的目标市盈率,得到目标价52.9元,潜在升幅15% [2] 公司评级情况 - 因今年一季度利润在去年低基数上恢复增长,下游行业有增长趋势,重庆和深圳产能持续释放有业绩增长动能,且远期市盈率相对历史高位估值有上行空间,重申“买入”评级 [1][2]
沪市2024成绩单:新增并购交易超1.4万亿,机构持仓占比增加
第一财经· 2025-05-01 08:55
沪市主板与科创板业绩表现 - 2024年沪市主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9.57万亿元,净利润4.35万亿元,扣非净利润4.14万亿元,同比增长1.9%、2.4% [1] - 科创板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42万亿元,同比增长0.24%,实现净利润475.23亿元 [1] - 沪市主板公司业绩走势先抑后扬,净利润上半年同比下降1%,下半年回升至增长5%,经营性现金流四季度同比增速扩大至15% [3] - 八成沪市主板公司实现盈利,四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30余家净利润增幅超30%,78家扭亏为盈 [4] - 近五年沪市主板营业收入、净利润复合增速均为5%,744家公司近五年收入、净利润均实现复合正增长 [4] 研发投入与新兴行业发展 - 沪市公司研发投入规模再超万亿,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近四成,主板实体企业研发投入约9200亿元 [1] - 科创板全年研发投入总额达1680.78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达12.6% [1] - 新兴行业公司近十年净利润复合增速达11%,较传统行业高出5个百分点,电子、通信、医药生物、汽车等行业家数占比攀升至四成 [4] - 2024年电子、通信、汽车等行业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6%、4% [4] - 科创板近120家集成电路企业合计实现营收2777.66亿元,同比增长22.2%,11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合计实现营收1482.77亿元,同比增长18.1% [6] 并购重组与外资投资 - 2024年至2025年一季度末,沪市主板公司新增并购交易超1500家次,交易金额超1.4万亿元 [7] - 科创板新增产业并购100单,已披露交易金额超247亿元 [7] - 2024年703家沪市主板公司获外资增持,增持金额达3893亿元,外资持仓规模较上年增加10% [8] - 科创板专业机构投资者活跃账户数超过7.7万户,全部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超六成 [9] - 基金类投资者持有科创板市场总市值超1.2万亿元,同比增长37% [9] 分红与回购增持 - 2024年沪市主板共1259家公司宣告现金分红,分红总额达1.77万亿元,同比增长6% [11] - 科创板超六成公司推出2024年现金分红方案,合计分红总额达386.82亿元 [11] - 沪市主板公司新增披露回购计划400家次,拟回购金额上限达843亿元 [11] - 科创板320家公司推出回购、增持方案,合计金额上限超350亿元 [12] 行业结构与估值变化 - 近十年沪主板市值领头行业逐步由金融、能源转向汽车、医药生物等新兴产业,汽车、有色金属、电子行业市值规模分别达2.0万亿元、1.5万亿元、1.5万亿元 [4] - 前50大市值公司中,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达五成 [4] - 科创板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744.79亿元,同比增长24%,26家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 [5]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全部20家公司中,16家公司营收超过1亿元 [5]
总营收超50万亿、净利润4.4万亿!上交所最新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4-30 23:47
整体业绩 - 2024年沪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1万亿元,净利润4.4万亿元,基础稳、韧性强的板块底色显现 [1] - 沪市主板公司营业收入49.57万亿元同比稳定,净利润4.35万亿元同比增长1.9%,扣非净利润4.14万亿元同比增长2.4% [2] - 八成公司盈利,四成净利润增长,230余家净利润增幅超30%,78家扭亏为盈 [2] - 主板公司净利润上半年同比下降1%,下半年增长5%,四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增速扩大至15% [2] - 近五年沪市主板营收、净利润复合增速均为5%,744家"长跑型"公司贡献近七成营收、超八成利润 [3] - 科创板2024年营收1.42万亿元同比增长0.24%,近七成公司营收增长,54家增幅超50%,净利润475.23亿元,五成公司净利润增长 [3] 行业与结构变化 - 主板电子、通信、汽车行业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6%、4%,新兴行业公司家数占比近十年升至四成 [5] - 新兴行业近十年净利润复合增速11%较传统行业高5个百分点,贡献制造业、服务业净利润超四成 [5] - 汽车、有色金属、电子行业市值跻身前十大,分别达2.0万亿元、1.5万亿元、1.5万亿元,新兴产业公司占前50大市值公司五成 [5] - 科创板市值前10名公司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长21.2%和24.3%,较上市前累计增长175.6%和394.8% [6] - 54家上市时未盈利科创板企业营收1744.79亿元同比增长24%,净亏损缩窄35.5%,22家已"摘U" [6] 分红与投资 - 沪市主板1259家公司现金分红总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6%,分红比例39%,1041家分红比例超30% [7] - 366家主板公司实施中期分红金额5749亿元同比增1.9倍,140余家计划2025年中期分红 [7] - 科创板超六成公司现金分红总额386.82亿元,290余家分红比例超30% [7] - 2024年703家主板公司获外资增持3893亿元,外资持仓规模增10%,非美资持股占比近八成 [8] - 科创50公司市值占科创板45.4%,成交额占比超34%,市值前10名公司成交额占比19.2% [8]
总营收超50万亿、净利润4.4万亿!上交所最新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4-30 23:40
沪市公司2024年年报核心表现 - 沪市公司2024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1万亿元,净利润4.4万亿元,整体呈现基础稳、韧性强的特点 [1] - 主板公司营业收入49.57万亿元(同比稳定),净利润4.35万亿元(同比增长1.9%),扣非净利润4.14万亿元(同比增长2.4%) [3] - 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1.42万亿元(同比增长0.24%),净利润475.23亿元(五成公司增长) [4] 整体业绩分析 - 主板公司盈利面扩大:八成公司盈利,四成净利润增长,230余家净利润增幅超30%,78家扭亏为盈 [3] - 业绩季度改善显著:主板净利润上半年同比下降1%,下半年回升至增长5%,经营性现金流四季度同比增速达15% [3] - 长期稳定性突出:近五年主板营收/净利润复合增速均为5%,744家"长跑型"公司贡献近七成营收、超八成利润 [4] - 科创板成长性亮眼:54家公司营收增幅超50%,285家营收创新高,30家净利润翻番,32家扭亏为盈 [4] 产业结构升级趋势 - 新兴行业崛起:电子/通信/汽车行业净利润分别增长11%/6%/4%,近十年新兴行业净利润复合增速11%(较传统行业高5个百分点) [7] - 市值结构重构:汽车/有色金属/电子行业市值跻身前十大(分别达2.0/1.5/1.5万亿元),前50大市值公司中新兴产业占比达五成 [7] - 科创板领军企业涌现:市值前10名公司营收/净利润较上市前累计增长175.6%/394.8%,22家未盈利企业实现"摘U" [8] 分红与外资动向 - 主板分红创新高:分红总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6%),366家公司实施中期分红(金额5749亿元,同比增长1.9倍) [10] - 科创板分红意识增强:超六成公司现金分红,总额386.82亿元,119家次实施中期分红 [10] - 外资增持明显:主板703家公司获外资增持3893亿元,外资持仓规模同比增10%,非美资占比近八成(同比增11%) [11] - 科创板资金集中化:科创50公司市值占比45.4%,成交额占比超34%(较2023年增3个百分点)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