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营模式

搜索文档
从MINI到奥迪:统一定价能否稳住豪华车价格体系
经济观察网· 2025-08-15 21:10
一汽奥迪销售模式变革 - 一汽奥迪推出"融合直售"模式,由厂方统一价格和订单入口,经销商转型为本地服务商,首批车型为Q6L e-tron家族与A5L [2] - 消费者可在统一平台下单,全国执行同一售价,取消多店比价与区域价差,保险、装潢等附加服务不再强制捆绑 [2] - Q6L e-tron家族推出保价政策,应对上市初期价格波动风险 [2] 销售模式架构特点 - "融合直售"保留经销商体系,经销商不再承担主要库存和定价权,转为提供试驾、本地开票、上牌、交付及后续服务 [2] - 该模式减少渠道库存压力,维持覆盖网络,价格与订单由厂方直接管理 [2] - 不同于特斯拉、理想等新势力的直营模式,也区别于传统经销商模式 [2][3] 行业类似探索 - 宝马2023年为MINI品牌在中国引入"代理制",厂家直接销售车辆,代理商负责交付与售后,按服务获取佣金 [2] - MINI模式遭遇跨区购车价格扰动和销售人员积极性减弱问题 [3] - 新势力直营模式(如理想、特斯拉)优势在于价格体系稳固、客户体验一致,但需高额门店建设和运营成本 [3] - 小鹏调整为"直营+代理"混合模式,降低销售费用率并提升渠道灵活性 [3] 一汽奥迪转型背景 - 豪华车在华价格体系长期失稳,上市即有大幅折扣削弱品牌溢价并影响二手车残值 [3] - 新势力直营体验对年轻购车群体吸引力增强 [3] - 公司旨在通过"融合直售"稳定价格、提升交付效率,重新分配经销商与厂商的利润与职能 [3] 挑战与潜在问题 - 经销商失去议价权可能短期影响成交积极性 [3] - 淡季或库存积压时期,价格刚性缺乏调节手段,需依赖金融产品、增值服务维持销量 [3] - 宝马MINI案例显示执行层面的区域协调与激励机制对成效至关重要 [4] 市场地位与未来展望 - 一汽奥迪在华累计销量已超过900万辆,即将成为首个在中国突破1000万辆的豪华车品牌 [4] - 转型是豪华品牌在中国寻找"直营与代理之间第三条路"的尝试,效果将在未来两到三个销售周期内显现 [4] - 该模式可能为其他传统豪华品牌提供借鉴样本 [4]
老铺黄金等“折A转港”
经济观察网· 2025-08-08 12:36
行业资本化趋势 - 黄金珠宝终端消费热情推动企业业绩增长,多家企业寻求资本化,但老铺黄金、梦金园、周六福A股上市进程受阻,转而冲击港股 [2] - 老铺黄金于11月10日披露港股招股书,梦金园于9月申请港股上市,周六福于11月8日主动撤回A股上市申请 [2] - 行业面临共同模式困境,资本化道路不顺畅 [2] 商业模式分析 - 行业普遍采用轻资产模式:黄金原材料从交易所采购,生产外包,主要依赖加盟扩张 [4] - 终端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特征为重营销轻研发 [4] - 周六福2020-2022年销售费用率11.19%-12.50%,研发费用率仅0.19%-0.35% [4] - 老铺黄金以直营为主,2020-2023H1销售费用率17.63%-22.95%,研发费用率0.33%-0.70% [5] 加盟模式差异 - 加盟模式可快速扩张但盈利分化:梦金园2023H1营收157.24亿元,净利率仅1.1%,毛利率5.7% [8] - 周六福2022年毛利率39.22%,净利率18.45%,显著高于梦金园 [9] - 差异源于产品结构:梦金园98.1%为低毛利黄金产品(毛利率4.9%),周六福45.54%收入为高毛利品牌服务费(毛利率99.98%) [10] 存货与资金压力 - 行业普遍高库存:老铺黄金2022年存货8.07亿元占总资产62.51%,周六福2022年存货16.15亿元占总资产62.16% [14] - 梦金园2023H1存货22.07亿元占总资产53.83% [15] - 金价波动影响显著:顺周期利好业绩,逆周期导致流动性风险,如钻石企业莱绅通灵业绩持续下跌 [15] 高端化路径探索 - 老铺黄金通过古法工艺实现高毛利:2020-2023H1毛利率超40%,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6] - 古法黄金产品因工艺复杂溢价高,市场呈现古法金、硬足金和普货三分天下格局 [17] - 2023H1老铺黄金存货9.64亿元占总资产73.74%,现金占比不足10%,直营模式资金压力显著 [17] 行业周期与转型 - 金价飙升带来行业利好,但周期性风险持续存在 [19] - 部分企业转向港股寻求更好定价机会,如老铺黄金、梦金园 [18]
独家丨刘艳钊现为长城汽车公关一号位,不再担任魏牌&坦克CEO
雷峰网· 2025-07-10 18:24
高管变动 - 刘艳钊升任长城汽车副总裁,主管公司传播中台,不再担任魏牌&坦克品牌CEO [2][4] - 魏牌CEO由冯复之接任,坦克CEO由常尧接任 [1][3][5] - 冯复之曾在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任职,负责理想汽车零售中心布局 [4] - 常尧此前负责坦克品牌用户运营工作,2025年5月升任坦克品牌CEO [5] 高管背景 - 刘艳钊是长城汽车内部培养的技术高管,2004年加入公司,从制造事业部起步,后转入技术领域,参与多款车型研发 [4] - 冯复之组建了长城智选自营体系,担任长城智选公司CEO,魏牌品牌公司已划入智选架构 [5] - 常尧2005年本科毕业于约克大学,2022年任长城汽车用户运营高级总监 [5] 战略调整 - 长城汽车持续推进To C战略,魏牌与坦克是核心承载品牌 [5] - 2024年5月启动直营渠道建设,已开设超过400家直营门店,预计2025年底拓展至600家 [5] - 直营模式旨在提升销量和推动品牌高端化,有利于统一品牌形象和强化用户运营 [5] - 未来直营门店将专注销售魏牌全系车型及坦克700,坦克300/400/500回归经销商渠道 [5] 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魏牌累计销量3.45万辆,同比增长73.62% [6] - 2025年上半年坦克品牌销量10.4万辆,同比下降10.67% [6] - 直营模式对魏牌带动效果显著,坦克品牌面临增长压力 [6] 销量目标 - 坦克品牌2025年国内销量目标24万辆 [9] - 魏牌2025年销量目标10万辆 [10]
一年十倍!老铺真是黄金界“爱马仕”?
海豚投研· 2025-06-13 19:17
核心观点 - 老铺黄金通过"一口价"模式和纯直营策略,成功将黄金饰品奢侈品化,实现40%的毛利率和157%的营收CAGR(2022-2024年)[1][6][13][18] - 公司单店店效达3.3亿元(2024年),接近爱马仕3.8亿元的水平,85%增长来自存量门店提效而非扩张[29] - 与传统金饰企业15%的行业平均毛利率相比,老铺通过足金镶嵌品类(毛利率45%-50%)和每年2-3次提价策略建立溢价优势[13][18] - 当前商业模式仍受黄金价格周期制约,存货占比达70%,与奢侈品70%的毛利率标准存在30个百分点的差距[38][40] 商业模式创新 定价策略 - 全系产品采用"一口价"模式,足金镶嵌类产品克价达1815元/克,较竞品溢价30%以上[13][19] - 足金镶嵌品类占比从40%提升至60%(2021-2024年),带动整体毛利率比传统金饰高25个百分点[14][18] - 每年对热门系列进行2-3次提价,抵消金价波动影响[13] 渠道管理 - 纯直营模式,5年仅新增18家门店(总数36家),全部进驻SKP/万象城等顶奢商场[24] - 通过控制供给营造稀缺性,单店营收3.3亿元相当于周大福300家加盟店的产出[29] - 销售费用率高于行业但净利率仍领先10个百分点,因直营模式避免加盟体系窜货乱象[31] 与传统金饰行业对比 传统模式痛点 - 克重计价模式下行业平均毛利率仅15%,依赖渠道扩张维持增长[6][7] - 加盟体系导致终端控价能力弱,2024年老凤祥等品牌已出现门店负增长[24] - 产品同质化严重,需求疲软时陷入加工费价格战[7][9] 老铺突破路径 - 将黄金加工费占比从行业2-3%提升至5-6%,通过工艺设计实现溢价[36] - 足金镶嵌产品颠覆珠宝业K金传统,用100%足金承载宝石/珐琅等材质[5][13] - 直营模式下存货周转天数仅90天,远低于传统企业180天水平[40] 与国际奢侈品差距 现阶段优势 - 单店坪效比肩爱马仕,选址策略复制奢侈品"少开店、开大店"逻辑[24][29] - 古法工艺+佛教文化形成独特品牌调性,与大众金饰形成区隔[4][22] 待突破瓶颈 - 毛利率40%与奢侈品70%标准存在差距,缺乏Logo溢价[38] - 设计工艺成本占比仅5-6%,低于奢侈品牌15-20%的投入水平[35] - 存货占总资产70%,仍无法完全脱离黄金价格周期影响[40]
从「十元店」到全球七千多家门店,名创优品为何越来越「难赚钱」?| 声动早咖啡
声动活泼· 2025-06-12 19:02
创始人创业历程与名创优品起源 - 创始人叶国富2004年创立哎呀呀饰品连锁 采用10元店模式 巅峰时期全国门店超3000家[1] - 哎呀呀因电商冲击导致加盟商脱离供应链体系 2012年逐渐淡出市场[1] - 哎呀呀为名创优品积累了供应链资源和加盟商基础[1] 名创优品商业模式与初期扩张 - 2013年广州首店将10元店模式扩展至全品类家居 主打性价比与高频新品策略[2] - 强化供应链管理 包括联合开发产品 买断版权 按订单规模定价 承诺不压货款[2] - 2015年门店突破1000家 同年进入东南亚市场 截至2024年3月全球门店达7488家(海外3200家)[2] 加盟模式与国内市场瓶颈 - 中国内地4275家门店中加盟店占比99% 前50大加盟商占总数50%[5] - 加盟模式收取特许商标使用金 货品保证金 装修预付金 加盟商分得营业额38%[5] - 过度依赖新店扩张导致恶性循环 一线城市核心商圈渗透率近50% 优质点位饱和[5] - 下沉市场面临消费习惯与能力不匹配问题[5] 海外扩张策略与挑战 - 东南亚采用加盟模式 其他地区初期代理后转直营 直营店同比新增267家达548家[6] - 直营模式提升品牌管理但增加资金压力 海外业务占比提升稀释整体利润率[6] - 高端化策略推高成本 如巴黎香榭丽舍旗舰店 本土化难度大导致商品适销性问题[6] - 总部与海外子公司存在战略博弈 直营店需承担品牌建设任务影响销售决策[7] IP战略与产品策略 - 2022年起重点发展IP周边产品 溢价率25%-200% 如小马宝莉联名款价格达普通品2.3倍[8] - 主要依赖外部IP授权 一季度授权支出超1亿元 但缺乏独家性(如三丽鸥 IP多平台销售)[8] 业务调整措施 - 推行"关小店开大店"策略 国内100家超级大店单店销售额达普通店3倍[11] - TopToy出海印尼和泰国 利用潮玩高毛利率和供应链优势拓展海外市场[11] - 拆分闪电仓即时零售业务 与美团合作 差异化选品避免与线下加盟商竞争[13]
穿越低谷,长城魏牌如何重塑品牌价值?
晚点Auto· 2025-06-03 23:13
行业竞争与公司战略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公开批评行业价格战、过度宣传和零公里二手车等乱象,强调"求是"对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2] - 公司承认前几年在新能源转型和智能化发展上节奏把握不足,步伐不够稳健 [2] - 5月公司整体销量10.2万辆,同比增长11.8%,除欧拉外所有子品牌均实现同比增长 [2][3] - 魏牌作为战略高端品牌,经历8年战略摇摆后通过产品焕新找到发展路径,5月销量6161辆同比大增115% [4] 产品表现与细分市场 - 哈弗品牌5月销量57693辆同比增长22.58%,累计销量259031辆增长2.79% [3] - 坦克品牌5月销量20900辆增长2.82%,但累计销量82089辆下降8.77% [3] - 欧拉品牌表现疲软,5月销量1961辆暴跌67.34%,累计10625辆下降58.69% [3] - 魏牌高山系列定位家用MPV新赛道,高山8和高山9分别定价30.98万和35.38万元,上市24小时锁单超5900辆 [5][6][8] - 高山系列首周销量1514辆,在30-40万新能源MPV细分市场排名第二,仅次于腾势D9 [8] 产品技术与设计创新 - 高山系列基于纯电平台开发,采用共轨座椅系统实现灵活空间组合,标配冰箱、显示屏等配置 [6] - 内饰采用NAPPA真皮和椰壳纤维地毯等环保材料,座椅经过七轮水洗处理 [7] - 针对家庭用户优化设计,包括365mm踏板高度、双台阶结构和分段式B柱扶手 [7] - 配备Coffee Pilot Ultra辅助驾驶系统,支持不依赖高精地图的点到点导航 [7] - 搭载Hi4混动技术,百公里加速5.7秒,兼容92号汽油,兼顾性能与经济性 [9][10] 研发体系与渠道变革 - 公司研发支出从2014年25.72亿元增至2024年92.84亿元,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森林生态"体系 [10] - 2023年底试水直营模式,初期整合魏牌和坦克品牌,目前已在全国建成430家用户中心 [10][11] - 计划2024年将魏牌门店拓展至600家,覆盖200+城市,直营渠道聚焦品牌形象建设 [10][11] - 直营模式面临运营成本压力,一季度财报显示现金流承压部分源于直营体系建设投入 [11] - 公司强调直营门店的核心是建立用户信任而非单纯销售,销售人员定位为"产品体验官" [11]
魏建军再造魏牌
经济观察网· 2025-05-22 20:43
公司发展历程与现状 - 魏牌创立于2016年,初期凭借VV5、VV7实现销量快速增长,2018年销量近14万辆 [6] - 2017年上市后九个月销量达10万台,但随后经历起伏,2022年销量下滑至3.64万辆 [2][6] - 2024年销量显著回升,累计达5.47万辆,同比增长31.55% [7] - 2024年4月单月销售4811辆,同比增长7.92%,前4月累计销量1.8万辆,同比增长28.94% [8] 销售模式转型 - 2024年5月重启直营模式,已布局430家门店覆盖110个城市,计划扩展至600家门店覆盖200个城市 [3] - 采用"双轨制"销售策略,直营与经销商体系并行 [3] - 行业趋势显示多数车企转向经销商模式,如比亚迪腾势、阿维塔、蔚来子品牌乐道等 [3] - 2019年曾试行直营模式但未持续,因经销商网络庞大及To C运营挑战 [4]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发布下一代"全动力超级智能平台",兼容插电混动、纯电、氢能、混动、燃油5种动力形式 [7] - 平台具备6C快充技术(5分钟充电续航200公里)、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达400公里 [7][8] - 专为中大型及以上豪华车设计,支持轿车、SUV、MPV等多种车型 [7] - 发布全新蓝山焕新款三车型,售价29.98万至32.68万元,为首任VV7车主提供8万元购车补贴 [8] 用户服务与品牌建设 - 通过数字化平台和新媒体渠道实时收集用户反馈 [5] - 在西部自驾游线路设立30个护航驿站,网点间距不超过350公里 [5] - 董事长频繁以直播形式与消费者互动,强化C端连接 [4] - 明确魏牌定位为"长城高端智能新能源品牌" [3]
重构渠道、直面用户,长城魏牌再出发
晚点LatePost· 2025-05-20 21:18
魏牌品牌定位与战略调整 - 魏牌定位为"真正懂用户的品牌",核心策略是"为用户而改变",强调用户触达与服务保障[3][5] - 2016年成立时肩负长城汽车高端化使命,初期VV系列累计销量超20万辆(2017-2018年),但2022年销量跌至3.64万辆[3] - 2023年通过蓝山等新产品实现销量回升至5.47万辆,并启动全面直营化转型[5][6] 渠道体系重构 - 计划2024年底建成超600家用户中心,覆盖200+城市,最终目标超1000家渠道点位[8] - 采用特斯拉式直营模式,包含零售/交付/用户中心三种形态,当前已建成430家覆盖110城[6][8] - 直营体系核心目标解决高端用户断联问题,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全链路用户触点管理[8][10] 产品与技术布局 - 推出全球首款兼容五种动力形式的全动力智能超级平台(插混/纯电/氢燃料/燃油/混动)[18] - Hi4技术序列包含两档/四档机电耦合单元及越野Hi4-T架构,获世界十佳混动系统奖项[18] - 2023年研发投入达80.54亿元,技术人员占比27.5%行业领先(比亚迪12.2%/广汽19.1%)[14][16] 安全与技术投入 - 投资5亿建成亚洲最大碰撞试验室,配备34个Thor假人(单价超千万元)[21][22] - 车辆A柱强度超国标30%,徐水试验场含13模块100+特征路面,总投资10亿元[22][23] - 建立覆盖-40℃至60℃的风洞实验室,模拟极端环境测试整车系统可靠性[22] 用户运营创新 - 基于60万家庭用户数据开发新车型颜色(暮夜黑/晨光白/薄雾青),并推送OTA智能驾驶升级[12] - 为2017年VV7首任车主提供每台8万元置换补贴,强化老用户维系[5] - 在西藏/新疆/青海14条旅游路线建立西部服务线,提供自驾保障[5] 行业竞争策略 - 通过森林生态体系布局新能源全产业链,包括蜂巢能源/芯动半导体等子公司[16][19] - 坚持"有质量的市场占有率"理念,OKR机制将产品迭代与用户满意度直接挂钩[10][22] - 差异化强调安全底线,2020年VV7高架坠落事故中乘员仅轻伤引发行业关注[23][24]
谁杀死了4S店?
商业洞察· 2024-11-08 16:58
行业大败局 - 1998年门胁轰二创立4S店模式,整合销售、零配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四大功能,推动广州本田成功复兴[4][5][6] - 中国4S店行业快速崛起并诞生多家上市公司,但仅20余年即陷入系统性溃败[8][9] - 头部经销商广汇汽车2024年退市,巅峰年收入1704亿元,但上市9年股价暴跌96%、市值蒸发超千亿[11][12][13] - 2023年行业亏损面达43.5%,近4年超8000家4S店倒闭,现存3万家中多数经营困难[21][22] - 溃败主因包括:车企价格战挤压利润、厂商压货导致资金链紧张、高运营成本难以维系[23][24] 4S店经营乱象 - 销售环节存在价格不透明、捆绑消费(强制车险/高息贷款)、虚假折扣等套路,全款购车反遭歧视[32][34][35] - 售后维修普遍过度保养,存在更换假冒配件、虚报故障等行为,单次保养费用可达数千元[38][39] - 消费者维权事件频发,包括西安奔驰引擎盖维权、北京车主驾车冲店等极端案例[31] - 行业恶性竞争导致20%销售费用成为无谓损耗,远高于直营模式效率[56] 新能源直营模式冲击 - 特斯拉2013年引入直营店模式,国内新势力跟随布局,截至2023年新能源直营店达6300家占比30%[46][48][50] - 直营优势包括:商圈选址便利、价格透明、保养成本仅为燃油车1/3、提供上门服务等[53][54][55] - 理想汽车通过467家直营店实现年销37.6万辆,蔚来构建会员制社区提升用户粘性[56][57][58] - 直营模式节省20%销售费用转化为利润,理想CEO李想明确拒绝经销商授权[56] 行业转型挑战 - 传统4S店面临直营分流、互联网养车平台(途虎/京东)抢占售后市场的双重挤压[61] - 部分观点认为燃油车保有量仍支撑4S店生存,但需重构消费者价值以应对淘汰压力[63][66] - 根本矛盾在于服务模式落后,消费者对透明化、便捷化需求未被满足[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