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战略价值

搜索文档
稀土新时代之三:战略价值凸显,供应格局重塑
中金有色研究· 2025-07-17 15:41
核心观点 - 全球稀土供应格局正在经历深刻重塑,国内稀土和磁材企业有望迎来重估 [1] - 2024年稀土价格同比回落,氧化镨钕、氧化铽、钕铁硼50H均价同比分别-26%、-37%、-23% [2][6] - 国内上游四家稀土企业2024年合计归母净利润同比-81%,四家稀土永磁企业合计归母净利润同比-54% [2] - 2025-2027年全球氧化镨钕供需缺口预计为-28/-1525/-1018吨,占需求比例为-0.02%/-1.24%/-0.78% [3] 价格走势 - 2024年氧化镨钕、氧化铽、氧化镝均价同比分别-26%、-37%、-21%,钕铁硼50H均价同比-23% [6] - 2Q24-1Q25氧化镨钕各季度均价环比分别-1%、+2%、+7%、+3% [6] - 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工业机器人产量、变频空调销量累计同比分别+39%、+14%、+18% [7] 国内企业表现 上游稀土企业 - 2024年四家上游稀土企业合计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21%、-81% [18] - 2Q24-1Q25各季度合计营业收入环比+31%、+13%、+23%、-25%,归母净利润环比+125%、+215%、+3%、+19% [18] - 2024年合计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由2023年的7亿元提升至11亿元 [18] 下游磁材企业 - 2024年四家稀土永磁企业合计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8%、-54% [35] - 2Q24-1Q25各季度合计营业收入环比+13%、-2%、+11%、-13%,归母净利润环比+92%、+15%、-57%、+263% [35] - 2024年钕铁硼合计销量同比+18%,新能源车及汽车零部件占比均超过50% [43] 海外企业表现 - 美国MP公司2024年净利润-6542万美元,同比-369%,2Q24起持续亏损 [64] - 澳大利亚Lynas 2024年净利润5083万澳元,同比-75% [75] - 截至7月11日,美国MP、澳大利亚LYNAS股价较2024年1月1日涨幅分别为127%、34% [115] 行业发展趋势 上游稀土 - 国内供给可控能力进一步提升,内外盘价格割裂,盛和资源海外布局持续推进 [89] - 4月4日后欧洲氧化镝、氧化铽价格涨幅达180%~223%、115%~300% [90] - 盛和资源布局加拿大Nechalacho、坦桑尼亚Wigu Hill和Ngualla稀土矿项目 [92][93] 下游磁材 - 产能扩张分化,2020-2025年四家企业产能CAGR分别为5%、27%、17%、25% [95] - 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需求层出不穷,2028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量有望达100万台 [96] - 无重稀土永磁材料研发加速,正海磁材2024年无重稀土磁体产量同比+50% [105] 供需展望 - 5月我国自缅甸进口REO 5329吨,恢复至过去三年高位水平 [145] - 美国MP已停止向中国出口稀土精矿,Lynas产量扩张进度缓慢 [146] - 2025-2027年全球氧化镨钕供需缺口占需求比例分别为-0.02%、-1.24%、-0.78% [174]
稀土磁材:战略定位日益强化,价值重估催生动能
长江证券· 2025-07-16 10: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战略性产业竞争加剧,关键战略矿产资源重要性增加,稀土作为我国核心战略金属,战略属性凸显,在商品价格至历史底部、供给压力缓解和战略金属定位催化下,稀土板块有望价值重估 [1][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当前时点,稀土商品价格已至历史底部区间 - 过往三年,受新能源增速放缓、传统需求疲软和国内供给配额释放三重压力,稀土价格累计下跌近70%,氧化镨钕最低跌至35万元/吨,触及成本线,企业盈利转负 [3][15] - 2025年初以来,人形机器人量产预期和中美贸易摩擦推动稀土价格上涨,但幅度有限,截至2025年7月14日,氧化镨钕、氧化镝、氧化铽5年价格分位仅约49%、12%、43%,仍处历史底部 [3][15] 我国高度重视稀土行业,持续强化产业掌控力度 - 国内稀土行业经治理整合,供给集中度和国家把控力提升,2025年2月20日新稀土管理条例明确两大集团主导行业发展 [3][18] - 工信部收缩供给,稀土冶炼分离配额增速从2023年的21%降至2024年的4%,若按新规将进口矿纳入配额体系,将提升对稀土金属和进口矿掌控力,强化国内稀土冶炼产业地位 [3][18] 全球贸易摩擦背景下,稀土中长期战略价值凸显 - 稀土是我国贸易反制重要手段,2025年4月4日对部分中重稀土物项出口管制,海外供需紧缺,价格上涨,内外价差大,国内价格有望跟随上涨 [4][22] - 海外加速稀土产业链构建,美国国防部拟投资MP公司扩大产能并设定价格底线,澳大利亚莱纳斯攻克中重稀土冶炼技术,但海外构建进度慢,对中国设备技术依赖难消除,凸显稀土战略属性 [4][22] - 随传统需求企稳和人形机器人应用推进,国家管控趋严叠加海外供给扰动,稀土价格和估值有上涨动能,重视中长期配置价值 [26] 磁材出口审批逐步放开,静待人型机器人加速落地 - 2025年5月磁材出口管制逐步放开,部分企业获批,但恢复出口需时间,出口政策变化或强化龙头客户粘性,提升海外补库需求 [5][35] - 磁材企业盈利改善,后续随稀土价格上涨和出口恢复有望量价齐升,盈利能力再度修复 [5][35] - 关注人形机器人开发落地进展对需求的提振,以及磁材企业切入磁组件业务带来的供应链身份变化和附加值提升 [5][35]
上半年利润同比增超1800%,北方稀土10cm涨停,稀有金属ETF(159608)盘中涨超2%
新浪财经· 2025-07-10 14:03
市场表现 - 中证稀有金属主题指数(930632)截至2025年7月10日午间收盘上涨1 89% 成分股北方稀土(600111)涨停 中科磁业(301141)上涨7 01% 宁波韵升(600366)上涨6 93% 中国稀土(000831) 金力永磁(300748)等个股跟涨 [1] - 稀有金属ETF(159608)半日收涨1 92% 盘中一度涨超2% 近1周日均成交1506 47万元 [1] - 稀有金属ETF近1周规模增长157 34万元 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份额增长720 00万份 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1] - 稀有金属ETF近4天连续资金净流入 最高单日净流入200 84万元 合计净流入450 76万元 [1] 业绩与收益 - 稀有金属ETF近1年净值上涨30 85% 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4 11% 最长连涨月数3个月 最长连涨涨幅32 31%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7 53% [2] - 北方稀土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9亿元到9 6亿元 同比增长1882 54%到2014 71% 归母扣非净利润8 8亿元到9 4亿元 同比增长5538 33%到5922 76% [2] 行业与指数 - 中证稀有金属主题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4 07% 包括盐湖股份(000792) 北方稀土(600111) 洛阳钼业(603993) 华友钴业(603799) 赣锋锂业(002460) 天齐锂业(002466) 中国稀土(000831) 西部超导(688122) 中矿资源(002738) 厦门钨业(600549) [2] - 稀土作为中国重要反制资源 战略地位显著 稀土价格整体走势偏强 北方稀土业绩有望受益 中国稀土开采指标有望加强管理 稀土永磁战略价值持续发酵 [3] 产品信息 - 稀有金属ETF(159608)紧密跟踪中证稀有金属主题指数 选取不超过50家稀有金属采矿 冶炼和加工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场外联接(A:019874 C:019875) [3]
四国围堵中国稀土!美日印澳抱团专攻稀土,中国一个大动作迅速反击
搜狐财经· 2025-07-09 14:04
全球稀土资源博弈 - 美日印澳四国通过"四方关键矿产倡议"构建稀土供应链围堵中国 中国以新版《矿产资源法》和出口管制措施强势反击 [1][4] - 四国分工明确:日本贡献稀土专利技术 澳大利亚提供稀土矿藏 印度处理高污染废料 美国主导分工模式 [2] - 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36.7% 产量占60%以上 掌握全球80%的稀土熔炼电解槽等关键设备 [4][5] 四国联盟的产业布局 - 日本信越化学、日立金属等企业掌控全球高性能磁材市场 [2] - 澳大利亚韦尔德山矿品质优良 莱纳斯公司是西方唯一具备部分中重稀土提炼能力的企业 [2] - 美国芒廷帕斯矿产量仅为中国零头 莱纳斯公司仍需依赖中国进行部分加工 [7] 中国的产业优势与反击措施 - 新版《矿产资源法》将稀土列入"战略性矿产目录" 建立保护性开发制度 [4] - 对钐、钆等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 要求出口商申请许可证并申报最终用户信息 [4] - 掌握全球最先进的高纯度稀土分离技术 四国联盟面临技术瓶颈和原材料偏科问题 [5] 稀土产业链的战略价值 - 美国F-35战机87%的稀土供应链依赖中国 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同样高度依赖 [7] - 中国稀土集团提出"保护性开发+国际合作"双轨战略 加速产业链升级 [9] - 四国联盟技术突破需要5-10年时间 短期内难成气候 [9]
稀土战略价值日益突出,稀土ETF嘉实(516150)近5日“吸金”2.69亿元,丰元股份10cm涨停
新浪财经· 2025-06-19 13:52
市场表现 - 中证稀土产业指数下跌1 59% 成分股涨跌互现 丰元股份涨停 科恒股份上涨9 17% 盛新锂能上涨8 02% 宁波韵升领跌 [1] - 稀土ETF嘉实(516150)回调蓄势 盘中换手2 75% 成交6789 27万元 [3] - 稀土ETF嘉实近1周日均成交1 51亿元 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3] 资金与规模 - 稀土ETF嘉实近1周规模增长6994 64万元 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3] - 稀土ETF嘉实最新份额达21 67亿份 创近1年新高 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3] - 稀土ETF嘉实最新资金净流入919 64万元 近5个交易日合计净流入2 69亿元 [3] 收益表现 - 稀土ETF嘉实近1年净值上涨30 55% 排名指数股票型基金前13 16% [3] - 稀土ETF嘉实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41 25% 最长连涨涨幅83 89%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9 64% [3] 行业与成分股 - 中证稀土产业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7 28% 北方稀土权重最高(13 87%) [3] - 前十大权重股中卧龙电驱上涨1 34% 其余普遍下跌 中国稀土(-2 40%)和金风科技(-2 47%)跌幅较大 [5] - 中国出产全球近70%的稀土材料 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5] 行业前景 - 稀土作为我国优势产业 板块关注度有望提高 "类供改"政策催化带来价值重估机会 [6] - 永磁板块受益于人形机器人和低空经济景气高增 [6]
稀土的含金量还在上升,33年顶级阳谋,中国下了一盘大棋
36氪· 2025-06-16 10:45
稀土供应链的战略地位 - 中国在稀土供应链上的成功改变了贸易谈判中的力量平衡,使胜利天平向中国倾斜[1] - 日本、韩国和欧盟国家近期与中国紧急沟通的焦点集中在稀土问题上[3] - 中国对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震动海外市场,被外媒称为"最锋利的手术刀"[3] 中国稀土产业的技术突破 - 中国稀土分离技术曾长期落后,只能低价出口原料并高价进口制品[4] - 徐光宪提出串级萃取理论,4年内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使中国单一高纯稀土大量出口[6] - 中国稀土加工精炼产量占全球92%,远超矿产产量60%的占比[7] - 中国拥有全球46.9万条稀土专利中的22.2万条,数量居世界第一[10] 稀土出口管制的实施效果 - 2010年对日本实施稀土出口禁令导致价格暴涨:氧化镨钕涨20倍至120万/吨,氧化镝涨26倍至1300万/吨[12] - 现行管制要求每批稀土出口需单独许可证,并引入追踪系统要求企业披露详细信息[13][14] - 德国和英国企业承认被迫提供商业机密信息以获取出口许可[16][17] 稀土在科技与军事领域的应用 - 每架F-35战斗机含440公斤稀土,每艘潜艇含4200公斤,驱逐舰需2359公斤[22] - 美国70%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属依赖中国进口[22] - 福特汽车因稀土短缺导致工厂停工,多家车企联名警告零部件生产危机[24][25] - 印度铃木、塔塔等车企及欧盟厂商面临停产风险[26][27] 全球稀土产业链重构困境 - 美国唯一运营的稀土矿80%矿产仍需运往中国加工[28] - 美国新建稀土磁体工厂年产量仅相当于中国单日产量[30] - 产业链重构需十年以上布局,欧美现有体制难以实现[30] 中国稀土政策的战略部署 - 11个国家部委联合声明强调战略性矿产出口管制关乎国家安全[31] - 稀土大省加强管控严防战略矿产非法外流[31] - 稀土管制模式可复制到铜、锂等26种中国占优势的关键矿产领域[19][21]
中国已经打出王炸!准备起飞!
搜狐财经· 2025-06-08 15:06
中国的稀土王牌 - 稀土是中国的战略资源,在国际博弈中具有重要地位 [1] - 中国对7类中重稀土元素实施出口管制,直击对手软肋 [2] - 美国75%的高端军事装备依赖中国稀土,F35战斗机隐身涂层等关键部件尤其依赖 [2] - 新能源汽车电机生产也严重依赖稀土供应 [2] - 中国重稀土全球占比高达90%,替代性极弱,政策调控空间大 [3] 市场反应与逻辑变化 - 投资者对稀土板块持观望态度,认为涨跌无常,炒作居多 [4] - 今年逻辑已变:政策加持导致供给端收紧,长期稀缺性提升 [4] - 国际竞争加剧,稀土的战略筹码属性被重新定价 [4] - 市场共识形成时,最佳投资时机往往已过 [6] 机构行为与市场数据 - 机构在低位持续介入稀土相关股票,散户却犹豫不决 [6][8] - 震仓手法导致股价剧烈波动,实则是机构清洗浮筹 [8] - 散户若被吓跑,会错过后续上涨机会 [10] 投资策略建议 - 不盲目跟风股价波动,震荡可能是机会而非风险 [12] - 识别机构的真实意图比猜测涨跌更重要 [12] - 稀土逻辑已转向长期战略价值,真正受益标的有资金提前布局 [12]
专家访谈汇总: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引发全球市场“地震”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5-06 19:13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引发全球市场"地震" - 中国对钐、钆、铽、镝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强化资源主权与定价权,打击低价出口,保障新能源与军工战略需求 [1] - 铽价格一个月内飙升210%至3000美元/公斤,镝涨两倍至850美元/公斤,全球市场迅速重估稀土战略价值 [1] - 美国F-35战机、特斯拉电动车等核心产品供应链受阻,军工和新能源产业面临成本激增与替代困局 [1] - 北方稀土一季度利润暴涨727%,深加工企业如宁波韵升出口订单大增,磁材领域利润空间显著提升 [1] - 美国拟加征中国磁体关税,中国通过海外投资掌控40%全球镝铽供应,稀土成为中美博弈新焦点 [1] - 全球电动车、风电与机器人快速扩张带动稀土需求年增30%,稀土价格中枢或在未来2-3年上移50% [1] 华为鸿蒙产业链深度剖析 - 华为鸿蒙采用分布式微内核架构,实现手机、平板、车机等终端的跨设备协同,HarmonyOS NEXT进一步推进原生生态建设,目标重构操作系统底座,打破安卓依赖,已聚集超220万开发者、9亿+设备、1500+原生App [2] - 赛力斯、北汽蓝谷、长安汽车等将鸿蒙车机作为智能座舱核心系统,九联科技与锐明技术等在智能家居、车载设备中构建鸿蒙兼容终端,华勤技术为鸿蒙PC代工,莱宝高科、智微智能则提供核心硬件零部件 [2] - 芯海科技布局物联网芯片,创维数字提供通信模组确保鸿蒙设备稳定接入,补齐基础硬件短板,有望随终端出货扩张实现销量放量 [2] - 金溢科技、光庭信息、亚华电子等在ETC、医疗设备、智慧病房等场景中基于鸿蒙打造行业解决方案,长亮科技、科蓝软件提升银行系统效率、安全性,推动鸿蒙应用进入高壁垒刚需场景 [4] - 美团、钉钉、今日头条、微博、同程等核心App已启动鸿蒙原生版本开发,国航、开心消消乐等实现全平台协同体验,华为以"金牌供应商"机制推动硬件生态深度融合、加速市场教育 [4] 光芯片短缺延长至2026 - 全球光芯片产能被Lumentum、II-VI、博通垄断,产线集中、设备交期长(MOCVD >22个月),扩产周期长达2-3年 [5] - AI算力爆发带动1.6T光模块、CPO、数据中心对100G EML、CW激光器需求暴增,2025年对应需求分别增速150%、40%,短缺缺口2026年前难以缓解 [5] - 当前光芯片处于供需错配+国产替代红利+技术跃迁三重共振期,建议重点关注具备核心技术突破、量产能力成熟、下游客户验证充分的国产厂商,2025-2026年有望迎来收入+估值双修复 [5] ChatGPT商业化探索 - ChatGPT联网搜索(Search)功能上线后增长迅猛,一周使用量破10亿次,已成最受欢迎功能之一 [5] - 商品信息来源自第三方数据提供者(如Instacart等),OpenAI不参与排序,但选择哪家提供商本身就是"算法立场" [5] - 商业化路径(如购物、订餐、酒店预订)被视为必要变现探索,但可能对产品中立性和用户信任带来挑战 [5] IDC供需格局加速改善 - 尽管近期在腾讯财报等事件影响下A股与美股IDC板块回调20%-40%,但随着海外资本开支预期修复、国内项目下半年陆续兑现,板块短期风险释放已较充分 [6] - 海外云巨头如Meta上调AI相关资本开支指引,微软澄清数据中心租赁调整属季度性波动,说明全球IDC需求并未放缓,反而持续强化AI基础设施投入 [6] - 国内方面,H20芯片采购限制影响正在被市场消化,而华为等厂商超节点性能突破正推动国产算力芯片加速导入,利好国产IDC厂商订单落地和客户扩展 [6] - 从估值看,数据港、光环新网等龙头公司EV/EBITDA估值已回落至20倍以下,回到过去景气周期的底部区域,具有较强的估值修复潜力 [6] - 结合当前业绩兑现临近、资本开支担忧缓解与估值洼地三重因素,IDC板块正处于战略布局窗口,建议关注具备优质客户、产能储备和稳定交付能力的龙头企业 [6]
稀土战略价值愈发突显,为何龙头们还不挣钱?
新浪财经· 2025-04-29 17:03
行业概况 - 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军工、电子信息等领域应用广泛 [4] - 2024年国内稀土价格整体下行,镨钕氧化物均价39.31万元/吨(同比-26.09%),氧化镝183.52万元/吨(同比-21.98%),氧化铽576.21万元/吨(同比-37.61%) [4] - 稀土市场呈现供过于求态势,国内产能过剩问题凸显,镨钕等主要产品产量增加导致库存积压 [6] - 2024年稀土开采指标27万吨(同比+5.9%),冶炼指标25.4万吨(同比+4.2%),增速较往年放缓 [6] - 国外稀土项目发展迅速,如美国MP、马来西亚Lynas产量增加并向下游延伸布局 [6] 公司业绩 - 五家头部稀土企业中仅厦门钨业实现净利增长(+7.88%),其余四家均显著下降 [1] - 北方稀土净利10.04亿元(同比-57.64%),盛和资源净利2.07亿元(同比-37.73%),中国稀土亏损2.87亿元,广晟有色亏损2.99亿元 [1][2] - 五家公司营收均下降:广晟有色126亿元(同比-39.46%),中国稀土30.27亿元(同比-24.09%),盛和资源113.71亿元(同比-36.39%),北方稀土329.66亿元(同比-1.58%),厦门钨业351.96亿元(同比-10.66%) [2] - 厦门钨业净利增长主要得益于钨钼产品(利润25.25亿元,+7.55%)和稀土磁性材料产品(利润2.41亿元,+67.44%) [10][11] 库存与现金流 - 北方稀土库存16.5万吨(盐类+18.3%,金属+78.12%),存货价值159.75亿元(占总资产35.2%) [7] - 中国稀土存货价值18.76亿元(同比+24.6%),厦门钨业存货83.83亿元(同比+13%) [7] - 五家公司现金流状况不佳:中国稀土经营活动现金流-5.94亿元(同比-271.65%),北方稀土10.26亿元(同比-57.76%),广晟有色连续三年为负(2024年-4.99百万) [8][10] 市场动态 - 2024年钨价整体上行,黑钨精矿均价13.63万元/吨(同比+13.98%),APT均价20.18万元/吨(同比+12.66%) [11] - 2024年一季度行业景气度回升,中国稀土净利7261.81万元,广晟有色预计净利4000-5000万元,均扭亏为盈 [12] 政策影响 - 《稀土管理条例》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工信部发布《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办法》等文件加强供给端管控 [13] - 商务部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海外中重稀土供给紧张或加剧 [13] - 政策出台后市场悲观情绪缓解,2023年7月起稀土价格呈现上行趋势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