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刺激措施
搜索文档
泰央行预测刺激措施将推动第四季度的GDP增长
商务部网站· 2025-10-24 03:23
经济刺激措施与GDP增长 - 泰国央行预计"Khon La Khrueng Plus"共同支付计划将推动第四季度GDP环比增长0.5% [1] - 经济复苏得益于政府刺激措施 特别是鼓励民众共同分担医疗费用的政策 [1] - 刺激措施包括共同支付机制和对国内旅游业的扶持政策 预计将提振本季度私人消费 [1] - 央行预计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速为1.3% 而第三季度增速为1.5% [1] 出口与工业生产 - 第四季度GDP增长有望得到出口扩张支撑 源于企业提前开展生产活动和工厂恢复生产 [1] - 第三季度石油 汽车和酒精饮料等行业为提效而暂时停产 导致产品产量下降 [1] - 第三季度临时停产措施导致GDP环比下降0.5% [1] 经济增长预期与汇率 - 监管机构将泰国2025年GDP增长预期从2.3%下调至2.2% 将2026年预期从1.7%下调至1.6% [2] - 央行预计2025年上半年泰铢对美元走强后 下半年将出现小幅贬值 [2] - 泰铢对美元汇率年初至今已下跌4.4% 尽管上半年升值幅度曾达7.8%的峰值 [2] 旅游业与外国游客 - 泰铢走强对泰国出口和旅游业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 [2] - 央行预计第四季度外国游客数量将回升 预计全年接待外国游客3300万人次 [2] - 预计2026年外国游客人数将增加至3550万人次 [2] - 中国游客入境人数在4月同比大幅下降55%后出现回升迹象 预计本月降幅收窄至28.9% [3] - 预计2025年中国游客数量将达到440万人次 2026年将上升至660万人次 [3]
刚刚,开盘大涨!
中国基金报· 2025-10-20 10:06
【导读】日经 225 指数大涨,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智 一起来看下日韩股市的情况及最新资讯。 日经 225 指数创历史新高 消息面上,日本执政党自民党与日本维新会已就组建联合政府基本达成一致。新当选的自民 党领袖高市早苗可能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为出台经济刺激措施铺平道路。 澳大利亚国民银行的 Taylor Nugent 评论称,在贸易关系和美国地区性银行出现更多积极进 展之际,风险偏好有所改善。日本方面,执政的自民党与日本维新会之间的联合执政谈判取 得了进展。 Nugent 补充说,当地一家媒体报道称,双方可能在周二议会投票前于今日签署 协议。 此外,首尔综合指数高开低走,现跌 0.52% 。 | 首尔综合指数 | | | --- | --- | | 指 HQ.KOSPI | | | 3729.47 -19.42 -0.52% | | | | 10-20 08:24:10 | | 最高 3777.57 | 今开 3775.40 | | 最低 3728.38 | 昨收 3748.89 | | 日K 園K 月K 室K 更多, ◎ | 分时 | | 均价:3753.13 最新:3729.47 -19.4 ...
2025年上半年香港多项经济及金融数据表现理想
中国新闻网· 2025-09-30 07:24
宏观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香港经济稳健增长,受惠于货物出口表现强韧及本地需求改善 [1] - 中国内地推出经济刺激措施,预期有助增强营商信心 [1] - 住宅物业市场活动改善,楼价进一步呈现企稳迹象 [1] 银行业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香港零售银行的税前经营溢利按年增长13.4% [1] - 银行业维持高流动性及充裕资本 [1] - 银行信贷总额重返正增长,存款总额持续上升,今年前七个月认可机构存款总额增加7.8% [2] 股票市场表现 - 港股于4月初急跌后回升,2月底至8月底恒生指数上升9.3% [2] - 2025年上半年港股首次公开招股融资总额达1071亿港元,是去年同期的八倍 [2] 外汇与货币市场 - 港元外汇及货币市场交易畅顺有序,资本市场活动畅旺推动港元在4月后持续走强 [2] - 离岸人民币流动资金池略降,但人民币整体贷款余额增长16% [2] - 人民币即时支付结算系统的日均成交额维持于27597亿元的高水平 [2] 债务证券市场 - 随着港元债务证券发行成本下降,2025年上半年港元债务证券总发行金额按年增加11.5%,达至28287亿港元 [2]
日本新首相热门候选人高市早苗:若胜选,将减税与发放现金补贴
智通财经· 2025-09-19 15:48
竞选主张与政策纲领 - 提出税收优惠措施,包括提高免税收入门槛并取消汽油税 [1] - 计划向家庭发放现金补贴以刺激经济 [1] - 强调经济实力是关键,将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增长 [1] - 长期以来一直主张采取积极的经济刺激措施以促进增长 [1] 竞选背景与竞争格局 - 高市早苗是日本执政党自民党下任党首的热门候选人,选举将于10月4日举行 [1] - 约一年前在自民党党魁竞选中以微弱劣势输给了即将卸任的首相石破茂 [1] - 主要竞争对手是小泉进次郎,后者在民调中以31.8%的支持率领先,高市早苗支持率为19.7%位居第二 [1] - 如果获胜,将有很大机会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 [1] 政治立场与过往经历 - 高市早苗是一位坚定的保守派人士,来自自民党右翼 [1] - 曾担任过日本的经济安全部长一职 [2] - 曾将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视为重要灵感来源,领导风格可能使日本政治更倾向于保守主义 [2] 政策声明背景与货币政策 - 政策纲领在日本央行决定维持基准利率不变约两小时后公布 [2] - 一年前竞选党首时曾反对加息,但本次声明及后续新闻发布会未提及货币政策 [2]
德法怒批欧美贸易协议,经济担忧再度笼罩欧洲市场
金十数据· 2025-07-29 10:13
欧美贸易协议影响 - 德国总理默茨批评协议将对德国、欧洲和美国经济造成重大损害 可能推高通胀并影响跨大西洋贸易 [1] - 法国总理贝鲁称协议为"黑暗的一天" 认为欧盟已屈从让步 [2]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将协议称为"史上最大贸易协议" 覆盖全球44%GDP 避免贸易战爆发 [2] 关税与市场反应 - 美国对欧盟进口商品征收15%关税 低于此前威胁的30% 但仍是此前平均关税的三倍 [3] - 欧元兑美元汇率下跌1% 兑英镑下跌0.7% 但年内仍累计上涨12% [1][3] - 欧洲股市回吐涨幅 德国DAX指数跌1% 法国CAC40跌0.4% 汽车板块下跌1.8% [3] 各方立场 - 美国驻欧盟商会欢迎协议但指出15%关税仍导致贸易成本大幅上升 呼吁扩大零关税清单 [4] - 白宫称协议实现历史性改革 将惠及美国产业、工人和国家安全 [4] -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表态支持协议但缺乏热情 [4] 政治反应与后续计划 - 德法极右翼政党批评协议暴露欧盟软弱 德国选择党领袖称协议是"对欧洲消费者和生产商的耳光" [5] - 特朗普计划对未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设定最高20%关税率 并即将宣布医药产品关税 [5][6]
日本首相:对出台更多刺激措施持开放态度,但不会削减消费税
快讯· 2025-05-12 11:42
日本经济刺激政策 - 日本政府准备采取进一步措施缓解美国提高关税对经济造成的打击 [1] - 日本首相表示对出台更多刺激措施持开放态度 但不会削减消费税 [1] - 反对党和部分执政党议员呼吁降低消费税以帮助家庭应对生活成本上涨 [1] 消费税政策 - 日本现行消费税率为10% 食品税率为8% [1] - 政府强调任何刺激措施必须针对受冲击最严重的家庭 而非覆盖广泛群体 [1] - 首相在国会讲话中表示将毫不犹豫采取额外措施应对经济冲击 [1]
泰国财长:政府可能需要至少5000亿泰铢的经济刺激措施,以应对美国关税带来的冲击。
快讯· 2025-04-23 19:11
经济刺激措施 - 泰国政府计划推出至少5000亿泰铢的经济刺激措施 [1]
德勤:今年港交所IPO融资额全球第四,2025年A股和香港新股表现将会改善
IPO早知道· 2024-12-19 23:10
全球新股市场排名 - 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成为2024年全球最大上市地,主要得益于一家韩国汽车制造商上市和大量公司上市 [3] - 纳斯达克位居第二位,因一家冷藏库存公司上市成为今年全球最大新股 [3] - 纽交所排名第三,有更多大型新股上市 [3] - 香港交易所稳居第四位,受益于中国内地家电集团、饮料公司、综合物流服务公司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上市项目 [3] - 东京证券交易所跃升至第五位,因一家地铁营运商上市 [3] - 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位居第六位和第八位 [3] 香港新股市场表现 - 2024年香港新股市场从9月开始回升,极大规模新股数量、融资金额与主板新股总融资额均较去年更理想 [5] - 预计2024年香港将录得69只新股融资约876亿港元,相比2023年70只新股融资463亿港元,新股数量减少1%,融资总额增加89% [5] - 预计2025年香港新股市场动力将增强,受美国再次降息和中国内地推出更多经济刺激措施影响 [6] A股IPO市场情况 - 2024年A股新股发行活动进一步放缓,预计年底将有101只新股融资680亿元人民币,相比2023年新股数量减少68%,融资规模缩小81% [6] - 上交所融资金额最多(335亿元),其次为深交所(300亿元)和北交所(45亿元) [6] - 2024年创业板新股数量(38只)和融资额(226亿元)为几大市场中最多 [6] - 预计2025年A股新股发行数量及融资规模将稳中有增,监管机构继续以质量为先、支持科技创新行业及鼓励企业并购重组 [6] 2025年市场展望 - 预计2025年香港将录得约80只新股融资1,300至1,500亿港元,主要由A股发行人、内地龙头企业、在美上市中概股和海外公司推动 [8] - 科技、医疗及医药和消费行业仍将是新股市场的主要引擎 [8] - 预计更多内地企业和在美上市中概股可能寻求到香港上市,受美国新任总统对华经贸政策潜在变化影响 [8] - 2024年约53家赴美上市的中资公司融资18.43亿美元,相比2023年新股数量增加56%,融资额增长116% [8] - 2025年部分较小型中国企业尤其是科技行业公司仍可能选择赴美上市,因美国投资者更接受创新业务模式且估值更理想 [8] 赴美上市企业 - 2024年赴美上市中资企业融资主要来自三家最大新股:一家电动车制造厂和两家自动驾驶技术公司 [8] - 更多中资企业赴美上市,募资额较2023年翻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