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产品

搜索文档
潍柴动力(000338) - 2025年7月1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11 09:20
分红政策 - 公司通过现金分红、股份回购回报股东,2024 年全年分红派息比例达 55%,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近 350 亿元 [1] - 2025 年推出 5 - 10 亿元规模的 A 股股份回购计划 [1] - 未来公司将综合考量多因素,平衡发展和股东利益,保持积极稳健分红政策,用市值管理工具提升投资价值 [2] 重卡行业发展 - 今年上半年中国重卡市场累计销量约 53 万辆,同比增长约 6%,需求环比向好 [3] - 公司看好重卡行业发展,推进产品竞争力提升和市场开拓 [3] 行业电动化应对 - 受政策和成本因素推动,重卡等行业新能源渗透率提升,2024 年底公司发布全系列新能源动力电池产品并推动产能落地 [4] - 公司借助集团全产业链优势,基于终端场景和工况开发新能源产品,在多维度取得突破性进展,将提升新能源业务业绩贡献 [4] 大缸径发动机及数据中心业务 - 2025 年以来,公司 M 系列大缸径发动机产销两旺,数据中心用发动机产销大幅提升 [5] - 公司发挥优势,锚定全年销量目标,开拓战略客户,抢占重点高端市场,提升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5]
解密“新质”潍柴
经济日报· 2025-07-11 06:18
潍柴首台甲醇矿用挖掘机动力交付新疆当地大客户 2025年3月,潍柴烟台产业园首台电池产品下线 潍柴智能生产线 日前,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了第二批76个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名单。山东重工潍柴集团旗下潍柴动力股 份有限公司高端发动机智能工厂建设标准应用试点项目成功入选。 2025年年初,潍柴动力高端发动机智能工厂入选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名单。 潍柴集团创建于1946年,旗下拥有潍柴动力、陕汽重卡、潍柴雷沃智慧农业、德国凯傲、意大利法拉帝、美 国德马泰克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年营业总收入超3000亿元。 当下,有着近80年历史的潍柴集团正身处两场产业巨变之中。 一方面,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变革期,传统汽车制造业正面临着数智化、向AI演进的转型;另一方面,在新旧 能源交替的过渡期,新能源车市场规模正迅速增长。在两场变革相互交织、相互叠加作用下,汽车以及零部 件产业面临的将是一场彻底的颠覆。 时代更迭、产业巨变倒逼着潍柴集团率先实施了数智化、新能源的两场改革。经过多年探索,如今,潍柴集 团开始进入改革收获期——近年来,数智化转型成果显著,新能源产品层出不穷。 2025年,潍柴集团乃至母公司山东重工集团做出重大战略决策 ...
沪指创年内新高 全市超3200只个股上涨
每日商报· 2025-07-04 06:16
市场表现 - 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沪指报3461.15点涨0.18% 深证成指报10534.58点涨1.17% 创业板指报2164.09点涨1.90% 全市场成交额超1.33万亿元 超3200只个股上涨 [1] - 消费电子板块整体收涨2.83% 位列行业板块第三 96只成分股中92只上涨 近一周涨幅2% 较近一月涨幅0.73%显著提升 [2] - PCB概念板块整体收涨3.27% 固态电池概念板块整体收涨1.77% 成分股中分别有20cm涨停及173只上涨 [4][7] 消费电子行业 - 蓝思科技涨超11% 工业富联涨停且主力资金净流入20.23亿元居A股第一 市值超4600亿元 [2] - 工业富联预计未来3至5年云厂商CAPEX强度不减 2025年订单增长强劲 [2] - 新亚电子、朝阳科技、华勤技术均涨停 东山精密涨超9% 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跟涨 [2] - 美国对越南加征关税政策或促使订单回流中国 立讯精密、歌尔股份越南工厂已实现60%本地化采购可调整供应链规避风险 [3] 算力产业链 - PCB概念龙头胜宏科技、东山精密股价创新高 东山精密计划三季度完成对索尔思光电100%股权收购 [4] - 逸豪新材、中一科技20%涨停 铜冠铜箔涨近14% 博敏电子、鹏鼎控股等涨停 [4] - 北美AI需求爆发推动光模块龙头业绩快速增长 光器件及二线光模块业绩有望加速增长 [4] - 国内算力需求改善 光模块和交换机龙头表现良好 AIDC板块业绩或2025年下半年改善 光缆海缆产业因深海建设进入上行通道 [5] 固态电池行业 - 中一科技20cm涨停 宏工科技涨近16% 华盛锂电涨超15% 洪田股份涨停 大东南上演"地天板"成交25亿元 6月23日以来累计涨幅约72% [7] - 2025第四届固态电池大会7月3日至5日召开 北京纯锂新能源发布首代全固态电池解决方案 宣称突破可控成本、规模量产、商业应用三大难题 [7] - 贝特瑞推出"贝安"方案 包含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 [7] -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 行业从"0"到"1"迈进 性能提升推动长期发展 [8]
上汽集团回暖半年卖车205万辆 自主品牌新能源大涨年度目标可期
长江商报· 2025-07-03 07:40
销量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整车销量2053万辆同比增长124实现六连涨其中6月销量365万辆同比增长216 [1] - 自主品牌上半年销量1304万辆同比增长211占总销量635较去年同期提升46个百分点 [4] - 新能源车上半年销量6463万辆同比增长4019出口及海外销量4941万辆同比增长127 [5] - 合资品牌上汽大众上半年销量4921万辆同比下降389上汽通用销量2451万辆同比增长864其中6月同比增幅分别达1311和8063 [7] 战略布局 - 联手华为打造尚界新品牌车型预计下半年上市 [2] - 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动力电池产品开展车电分离业务 [2] - 欧洲市场MG品牌终端交付超15万辆实现两位数增长成为欧洲中国品牌销冠 [5] 财务数据 - 2024年整车销量4013万辆同比下降2007营业收入62759亿元同比下降1573归母净利润1666亿元同比下降8819 [8]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3023亿元同比增长1140终结连续六个季度下滑 [3][9] - 2021-2024年研发投入连续四年超200亿元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3881亿元同比持平 [9] 目标规划 - 2025年目标整车销量超450万辆同比增速1214营业收入超6740亿元营业成本约6000亿元 [8][9] - 上半年已完成2053万辆销量全年目标达成可期 [2][9]
谁为“大而美”买单
北京商报· 2025-07-02 22:53
法案通过情况 - 美国参议院以51票赞成、50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副总统万斯投出决定性一票[3] - 法案计划在未来10年内减税4万亿美元,并削减至少1.5万亿美元支出[3][4] - 参议院版本法案需返回众议院再次表决,特朗普设定7月4日为最后通过期限[4] 法案主要内容 - 推出多项税收减免政策,包括加班费和小费免税,大幅提高遗产税和赠予税免税额[3] - 取消或压缩拜登政府时期的"绿色补贴",清洁能源设施和新能源汽车面临失去税收减免风险[3] - 医疗补助领域削减近万亿美元资金,提高领取医疗补助人员的门槛和标准[4] - 收紧"补充营养援助计划"资格要求,年龄限制从54岁提升至64岁,预计未来10年削减2300亿美元[4] 经济影响分析 - 收入最底层五分之一的美国人年均税后收入将下降约2.3%,最上层收入群体年均税后收入增长约2.3%[5] - 到2034年,几乎没有收入的美国人平均损失约560美元,年收入超过300万美元的人平均获益超过11.8万美元[5] - 法案将使国家债务增加3.3万亿美元,共和党称节省5000亿美元支出,民主党称增加4.45万亿美元赤字[7][8] 行业影响 - 新能源产业受到冲击,特斯拉CEO马斯克反对法案削减对电动汽车相关行业的政府补贴[8][9] - 传统能源行业受益,特朗普支持发展传统能源并减少对新能源财政支持[9] 政治分歧 - 民主党指责法案"劫贫济富",共和党称其对所有美国人有利[4][5] - 两党在预算计价方式上存在根本分歧,共和党采用"当前政策基线",民主党采用新增减税假设[7] - 法案凸显美国政治极化,所有民主党议员和独立派议员持反对意见,共和党内部分歧[6]
双登集团二次冲击上市,曾年入超40亿、净利不到4亿
金融界· 2025-07-01 17:40
上市进程 - 公司于2023年6月28日首次申请A股上市,计划募资15.75亿元,经历两轮问询后于2024年4月9日撤回申请 [3] - 撤回A股申请后五个月内迅速转战港股,获IPO备案并递交招股书,显示强烈上市决心 [3] 主营业务与产品结构 - 主营储能电池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包括铅酸储能电池(含系统)和锂离子储能电池(含系统),应用领域涵盖通信基站、数据中心、户用及电力储能 [3] - 铅酸电池收入占比逐年下降但仍超50%(2024年53.9%),锂离子电池占比提升 [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持续增长(40.72亿元→42.6亿元→45亿元),但毛利率波动明显(16.9%→20.3%→16.7%) [5] - 净利润从2022年亏损0.54亿元转为2023年盈利2.81亿元,2024年进一步增至3.85亿元 [5] - 原材料成本占比超75%,铅价2024年同比涨12%,碳酸锂价格波动幅度达40% [6] 研发与费用 - 研发费用率长期低于行业均值(2.5%-2.6% vs 行业头部企业4.1%),2022-2024年研发费用稳定在1.1亿元左右 [7][8] - 销售费用率2024年升至6.8%,但海外收入占比仅19.77%,前五大客户集中度低于25% [8] 关联交易与潜在风险 - 关联采购占比逐年上升(2022年42.3%→2024年47.9%),主要涉及原材料及零部件 [3] - 曾因技术路线及资产来源问题被证监会问询,涉及铅酸电池技术落后风险及部分资产与退市公司隆源实业的关联 [4] 行业竞争与成本压力 - 储能电池行业价格战导致价格传导率不足60%,毛利率较2022年峰值25.1%累计下滑8.4% [6] - 缺乏上游资源布局(如铅矿、锂矿参股),难以通过长单锁定原材料成本 [6]
充电宝3C标识,长啥样?
财联社· 2025-06-28 15:31
民航局加强充电宝航空运输管控 - 民航局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标识不清晰或被召回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1] - 2023年充电宝等锂电池产品机上起火事件频发,多个头部品牌因电芯安全问题召回产品 [1]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撤销/暂停多家充电宝及电芯厂商的3C认证 [1] - 新规依据《危险物品安全航空运输技术细则》国际标准,要求加强查验、应急准备等全流程管理 [1] 3C认证标识技术规范 - 3C认证是我国对充电宝等产品的强制性市场准入制度,涉及人身安全与环境保护 [2] - 正品3C标识为白底黑图案,对光观察时菱形标志应呈现立体视觉效果,无立体感则为仿冒 [3] 充电宝航空携带容量限制 - 充电宝仅可随身携带或放入手提行李,禁止托运 [4] - 额定能量≤100Wh可自由携带,100Wh-160Wh需航空公司批准且每人限带2个 [4] - 严禁携带>160Wh或未标明额定能量的充电宝 [4] - 飞行中禁止使用充电宝,带开关产品需全程保持关闭状态 [4]
潍柴动力(000338) - 2025年6月2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27 08:50
分组1:应对行业电动化发展趋势 - 受政策支持和成本下降推动,重卡、轻卡、工程机械等行业新能源渗透率逐步提升,未来应用空间广阔 [1] - 2024年底公司首次发布全系列新能源动力电池产品并推动产能落地 [1] - 公司借助集团全产业链优势,基于终端场景和工况理解客户需求,开发新能源产品 [1] - 公司在动力电池热管理、智能管理及全生命周期可靠性等维度取得突破性进展,将提升新能源业务业绩贡献 [1] 分组2:分红政策情况 - 若考虑2024年度分红派息方案,公司上市以来累计分红总额将达近350亿元 [2] - 公司重视股东意见与诉求,持续以分红回报股东,未来将综合考量多因素,保持积极稳健分红派息政策 [2] 分组3:大缸径发动机及数据中心业务发展目标 - 2025年以来,公司M系列大缸径发动机销量高速增长,数据中心产品销量大幅提升 [2] - 公司将发挥技术性能、产能、交付效率等优势,锚定全年销量目标,抢占数据中心等高端市场,提升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 [2]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 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
人民日报· 2025-06-10 08:42
中欧班列发展概况 - 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 [1] - 目前每周稳定开行17列境内外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全程运行时间较普通班列平均压缩30%以上,平均每柜货值较普通中欧班列提升41% [2] 运输网络布局 - 国内构建西、中、东三条通道,境外形成北中南三线并行格局 [1] - 中国境内128个城市开通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6个国家229个城市以及11个亚洲国家超过100个城市 [1] 口岸能力提升 - 实施五大口岸站及后方通道扩能改造工程,新建投用同江北口岸 [1] - 六大口岸单日交接车能力达到184列 [1] 通关效率优化 - 投用95306"数字口岸"系统,通关时间由半天缩短到30分钟以内,最快仅需几分钟 [1] - 优化铁路"快通"模式,与海关部门密切合作 [1] 货源组织与集疏运体系 - 国内形成14个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通过集结中心开行的班列数量占全国88% [2] - 中铁集装箱公司在哈萨克斯坦、德国、俄罗斯等国成立境外子公司,深化双向货源开发 [2] - 去、回程开行基本均衡,综合重箱率稳定在100% [2] 货物品类拓展 - 货物品类拓展至53个门类、5万多种商品 [2] - 汽车汽配、机械设备、电子电气等高附加值货物占比超过60% [2] - 成功解决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铁路运输难题,"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光伏产品)通过中欧班列出口 [2]
40亿元!珠海冠宇调整投资项目内容
鑫椤锂电· 2025-06-03 15:36
珠海冠宇投资项目变更 - 公司子公司浙江冠宇电池有限公司原计划在重庆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40亿元建设高性能新型锂离子电池项目 [6] - 因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和贸易政策变化 公司新增全资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 并将建设内容调整为生产消费类电池产品 [6] - 项目总投资规模保持40亿元不变 预计2028年内投产 建设周期和资金投入将分批落实 [6][7]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24.98亿元 归母净利润亏损2370万元 [8] 项目背景 - 项目最初于2022年2月27日经第一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 [6] - 原项目定位为高性能新型锂离子电池 现调整为消费类电池产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