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陈述责任纠纷

搜索文档
亿纬锂能融资477亿后又赴港!百起投资者诉讼成绊脚石?
搜狐财经· 2025-06-24 21:15
公司赴港上市计划 - 公司宣布启动H股发行计划拟赴香港二次上市但A股股价反应平淡公告后12个交易日中有8个交易日下跌截至6月24日收盘价44 89元较6月9日45 02元下跌0 29% [2] - 与宁德时代港股IPO受资本热捧不同公司此次赴港上市面临投资者热情下降的挑战 [2][4] 投资者诉讼风险 - 公司因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面临128起司法案件其中91起由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 [5][6] - 2023年8月公司因未及时披露23 1亿元关联交易被广东证监局出具警示函相关交易直至2023年4-5月才补充审议披露 [7] - 律师指出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4月17日期间买入公司股票且持仓的受损投资者或可索赔 [9] 融资与资本运作 - 上市以来通过直接融资(股权、可转债等)募集205亿元间接融资(借款)272亿元合计477亿元 [10][11] - 2022年8月定向募资90亿元用于动力储能电池产能建设2025年3月发行50亿元可转债投向23GWh圆柱磷酸铁锂电池项目 [11] - 深交所曾质疑公司过度融资公司回应称截至2025年底仍有135亿元新项目投资缺口需筹资 [11] 财务表现与债务压力 - 2024年营收486 15亿元同比降0 3%归母净利润40 76亿元同比仅增0 6%2025年Q1营收128亿元同比增37 34%但净利润仅微增3 32% [13][14] - 资产负债率从2020年35 13%升至2025年Q1的61 98%高出行业平均11个百分点 [15] - 2025年Q1货币资金134 4亿元但短期债务合计近120亿元应收账款余额128 08亿元相当于全年净利润的314% [16][18] 全球化战略与港股上市意义 - 海外布局包括匈牙利大圆柱电池工厂(绑定宝马)、马来西亚小圆柱电池及储能基地、美国合资建厂(合作戴姆勒卡车)2024年海外营收占比24% [19][20] - 港股上市计划发行不超过总股本10%的H股参考宁德时代案例或募资约300亿港元(250亿元人民币)用于海外工厂建设及营运资金 [24] - 分析师认为港股上市可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缓解资金压力但需高效转化募资为业绩并强化治理以重建信任 [22][24] 行业竞争与经营风险 - 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价格战导致公司2025年Q1营业成本同比增37 45% [14] - 产业链账期问题突出车企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达182天公司作为供应商面临回款风险(如哪吒汽车拖欠60亿元货款) [18]
易事特股民索赔案一审胜诉!原实控人何思模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新浪证券· 2025-06-23 15:19
财务造假与处罚 - 公司因财务造假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并处罚,具体手法包括虚构贸易链虚增收入、融资性代采业务计入营收、数据中心集成业务未承担风险仍确认收入,2018年虚增营收12.93亿元占当年披露数据的27.78% [1] - 公司被责令改正并处以800万元罚款,原实际控制人何思模被处以1000万元罚款并采取10年市场禁入措施 [2] - 原实际控制人何思模此前已被证监会行政处罚2次,在涉案违法活动中起主要作用 [2] 投资者索赔 - 法院判决公司对投资者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何思模承担连带赔偿责任,2018年3月15日至2023年5月11日期间买入且2023年5月11日后卖出或持有股票的受损投资者仍可发起索赔 [1] 实控人违规行为 - 何思模因操纵证券市场被罚没超1.6亿元,涉及决策员工持股计划和"朱琦"证券账户高位卖出股票且未如实披露减持情况 [3][5] - 何思模在2016年12月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和"朱琦"账户卖出股票获利近8301万元 [5] - 何思模存在短线交易行为,2017年1月借用"朱琦"账户买卖公司股票被处以10万元罚款 [5]
康得新百亿财务造假案再起波澜 北京银行涉虚假陈述责任纠纷
中国经营报· 2025-05-23 17:12
时隔三年,康得新案又有新进展。 日前,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2025年5月13日,该行收到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应诉通知 书》,获悉该行涉及浙江中泰创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泰创赢资管")以证券虚假陈述责任 纠纷对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起的诉讼。上述案件曾于2022年在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 院立案,现移送至苏州中院受理。 根据北京银行公告,此次诉讼案由是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西单支行被列入11家 被告中。 北京银行称"案件对该行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不会产生实质影响" 公告称,原告中泰创赢资管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康得新向原告支付因其虚假陈述给原告造成的投资差额损 失51.47亿元,投资差额损失佣金154万元,印花税为514万元;请求法院判令此外10名被告承担连带赔 偿责任。 案件主要源自于康得新持续多年的财务造假。2019年,康得新因无法兑付15亿元短期融资券被证监会立 案调查,揭开其通过虚构销售业务、虚增利润等手段在2015年至2018年累计虚增利润115.3亿元的骗 局。 根据中国证监会对康得新做出的行政处罚书,康得新的控股股东康得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康得集团") 与 ...
ST百利: 百利科技关于投资者诉讼事项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2 20:26
证券代码:603959 证券简称:ST 百利 公告编号:2025-038 湖南百利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有关本案的基本情况 (一)诉讼当事人 原告:自然人投资者杨发光 被告:湖南百利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原告诉讼请求 关于投资者诉讼事项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 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 本次诉讼所处阶段:法院已受理,尚未开庭。 ? 公司当事人地位:被告。 湖南百利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百利科技")于近日 收到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下发的《应诉通知书》等相关材料,自然人投资者 杨发光对公司就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一案提起民事诉讼,诉讼金额共计人民币 二〇二五年五月二十三日 ? 涉案金额:15,000 元。 ? 对公司的影响:本次诉讼尚待开庭审理,相关诉讼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公 司与本次诉讼相关的各项工作正积极进行,暂时无法判断对公司本期利润 或期后利润的影响。 一、本次诉讼事项受理的基本情况 原告请求法院判令公司赔偿原告股票投资损失 15,000 元(后期以法院核算金 额 ...
ST新亚“暴雷”后,公司大股东减持套现,3万余名股民亏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16:56
记者 萧峰 虚假陈述责任纠纷已正式开庭审理,受损股民尽快"上车" 此前,衡财保·炜衡金融315团队代理的ST新亚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一案已正式开庭,案件正在稳步推进 中,受损股民仍可加入索赔。受损股民是否符合索赔条件?索赔流程是怎样的?股民朋友可联系《投资 快报》股票维权咨询、新闻报料渠道(微信:tz315-wh)。报社将组织专业的金融315团队,为广大投 资者提供一站式咨询服务,通过法律途径及时挽回投资受损。 目前,初步判断在2020年4月28日至2022年12月26日之间买入,并在2022年12月26日后卖出或持续持 有;以及2024年1月10日(含当日)之前买入,且在2024年1月11日之后卖出或仍持有ST新亚的受损投 资者,可以提出索赔(最终索赔条件须以法院认定为准)。 2025年1月2日,ST新亚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而收到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 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经查明,ST新亚存在以下违法事实:第一,ST新亚未按规定及时披 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2022年10月8日,ST新亚通过支付保理业务款项的方式对外转出26,642万 元,资金经划转,最终用于时任实际控制人、董事 ...
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收到应诉通知书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5-15 03:08
诉讼基本情况 - 北京银行于2025年5月13日收到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应诉通知书,案号为(2025)苏05民初450号,涉及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 [2] - 该案件最初于2022年在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现移送至苏州中院,属于存量案件,仅管辖法院变更,诉讼请求未发生变化 [2] - 截至公告披露日(2025年5月15日),本次诉讼尚未开庭审理 [2] 诉讼当事人及案由 - 原告为浙江中泰创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案由为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 [3][4] - 被告包括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告一)、北京银行西单支行(被告二)、北京银行(被告三)等共11个主体 [4] 主要诉讼请求 - 原告要求被告一赔偿投资差额损失5,147,309,935.83元,佣金1,544,192.98元,印花税5,147,309.94元 [3] - 原告要求被告二至被告十一对被告一的赔偿义务承担连带责任 [5] - 原告要求所有被告共同承担诉讼费、律师费、差旅费等费用 [5] 诉讼对公司的影响 - 北京银行初步评估认为,由于被告主体多达11个且该行并非第一责任主体,本次诉讼对本期及期后利润不会产生实质影响 [5] - 公司将持续关注诉讼进展并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5] 其他诉讼事项 - 截至公告日,北京银行除本次诉讼外不存在其他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诉讼或仲裁事项 [5]
蓝山科技案二审落槌保代承担连带责任 行业责任边界或重塑
上海证券报· 2025-05-13 02:53
案件判决核心内容 - 蓝山科技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二审维持原判,两名项目签字保代需与保荐机构华龙证券承担40%范围内的连带责任 [1][3] - 这是我国首例由保代向证券投资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判决,标志着个人责任追究的先例 [1][3] - 法院认定华龙证券及两名保代未能举证证明其对蓝山科技精选层挂牌项目申报材料虚假记载行为无过错 [3] 案件背景与细节 - 蓝山科技2017年至2019年通过虚构购销业务、研发业务等方式累计虚增收入8亿余元、虚增利润8000多万元 [2] - 华龙证券等4家中介机构未按业务规则审慎核查,出具的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2] - 蓝山科技虚假陈述行为共四次,包括2017-2019年年报及2020年精选层挂牌项目申报材料 [5] 行业影响 - 判决释放明确信号:执业质量不仅关乎行政处罚,更可能引发巨额民事赔偿 [2][3] - 保代需更加审慎勤勉,真正发挥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 [1][3] - 预计未来中介机构及个人被列为被告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情况将增多 [2][6] 法律与执行细节 - 本案原告交易损失与2017-2018年年报虚假记载存在因果关系,华龙证券及保代因仅参与2020年项目故无需实际赔偿 [5] - 其他因精选层挂牌项目虚假记载受损的投资者可依据判决结果索赔 [5] - 法院判决对同类案件具有示范意义,尤其将责任延伸到具体责任人的震慑作用显著 [4][5]
金力泰信披延迟又遭立案停牌,高管增持“爽约”遭百名投资人索赔
华夏时报· 2025-05-09 20:58
法律诉讼与监管调查 - 公司因时任高管未履行3亿元增持承诺被投资者集体起诉,上海金融法院一审判决赔偿两名投资者合计78.35万元,成为全国首例因增持爽约被判赔偿案例[1][7][9] - 已有101名投资者以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起诉公司及相关高管,涉案总金额达5272.97万元[10] - 公司因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股价曾连续两个20%跌停[1][4] 财务造假历史 - 2024年1月公司因2021年虚构15.09亿元黄金贸易业务被证监会处罚,该业务实质为资金融通,虚增2021年末存货2.58亿元(占净资产28.32%)[2][3] - 同一业务虚增2022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038.99万元(占当期营收6.11%)[4] - 2024年向8家战略备库供应商发生异常资金往来,累计转出9.31亿元、转回9.30亿元,年末余额1787.86万元,审计机构无法核实交易实质[4] 异常交易与审计问题 - 2024年9月以3.23亿元收购深圳怡钛积34%股权构成反向交易,审计机构无法确认资金流向合理性[5] - 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24年财报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涉及大额资金往来及股权转让款事项[4][5] - 公司2024年营收7.32亿元(同比降0.44%),净利润3091万元(同比增115.66%);2025年一季度预计净利润450-650万元(同比增71%-147%)[5] 高管失信行为 - 原董事长袁翔与现董事长罗甸2021年承诺增持3亿元但最终零增持,被证监局警示并遭交易所公开谴责[7][8] - 法院认定高管在承诺时无资金准备,制作虚假存款证明,行为对市场预期产生严重误导[9] - 该案为2019年证券法修订后首例因未履行增持承诺引发的证券侵权纠纷案件,具有示范意义[10]
提级管辖!7月开庭!康美药业追偿3.4亿案最新进展
券商中国· 2025-05-07 15:56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首例特别代表人诉讼案"的后续追责行动,康美药业起诉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 (下称"正中珠江会计所")的3.4亿元追偿纠纷案,迎来了最新进展。 据悉,广州中院出具裁定,鉴于该案属于新类型案件,案情复杂且具有法律适用指导意义,加之广州市越秀区 人民法院报请提级管辖申请,因此决定由广州中院负责审理此案。该案件将于2025年7月开庭审理。 提级管辖 近日,康美药业发布了一季报,在一季报中,康美药业发布了关于追偿权纠纷诉讼进展。 2021年11月12日,康美药业收到广州中院作出的(2020)粤01民初2171号《民事判决书》,判决公司向52037 名投资者赔偿投资损失245892.85万元,马兴田、许冬瑾、邱锡伟等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公司在破产重整程序 中根据《重整计划》向52037名投资者完成了245892.85万元的赔偿,于2021年12月29日收到《民事裁定书》, 揭阳中院裁定确认公司重整计划已执行完毕。 康美药业于2023年10月12日收到(2023)粤0104民诉前调29380号《受理案件通知书》,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 院已立案受理。2024年6月25日,该案件已组织第一次开庭。近期,广州中院 ...
北京金融法院最新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3-27 22:40
近年来,北京金融法院受理的证券纠纷案件数量持续保持高位。《白皮书》显示,2021年3月至2024年12月,北京金融 法院共受理证券纠纷案件9246件,证券纠纷收案数占北京金融法院民商事案件收案数的44.07%,继续保持高位。 证券纠纷案件数量高企的背后,体现出我国针对证券市场违规违法行为不断加强监管力度。北京金融法院审判第二庭庭 长丁宇翔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治理手段的强化,监管资源力度的持续加大,资本市场"严"的氛围持续巩固 并不断强化。 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为最主要案由 从案由分布看,北京金融法院受理的证券纠纷中,占据首位的是证券欺诈责任纠纷案件,有9101件。其中,证券虚假陈 述责任纠纷案件数量占证券欺诈责任纠纷案件的99.7%。 "证券纠纷中最主要的案由为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北京金融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薛峰指出,从行为表现看,虚假陈 述行为包括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以及未按规定披露。财务造假是具体的虚假陈述表现,也是最为常见的违 法行为。从行为目的看,虚假陈述行为包括诱多型虚假陈述与诱空型虚假陈述。在北京金融法院受理的57个系列案件 中,涉及诱多型的虚假陈述是大多数,共53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