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硫磺
icon
搜索文档
供需双增前景下 下半年硫磺价格仍存上行空间
新华财经· 2025-07-25 20:28
溧阳中联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山东负责人孙业鹏指出,今年硫磺市场主要出现了两次大涨行情,在中东 地缘冲突之前,4月份伊朗阿巴斯港爆炸事件导致市场担忧硫磺供应出现问题,硫磺价格一度高涨。他 指出,在当前硫磺价格处于相对高位下,硫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应关注风险,基于对未来行情的判断做 好风险控制。 无锡中联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硫磺研究员宫米娜进一步分析,2025年上半年硫磺供应呈现出国产供应和 进口双增加的局面。据其统计,2025年上半年炼厂新投项目陆续达产,硫磺产量为571万吨,同比增加 6%;进口方面,上半年硫磺进口量为534万吨,同比增幅超6%。上半年国内硫磺表观消费量共计1099 万吨,同比增幅20%。宫米娜预测,2025年全球新增硫磺需求预计400万吨,而供应量增量为200万吨, 供需将呈现偏紧态势。 中哲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硫磺及有色研究员黄明磊认为,展望下半年,硫磺市场应重点关注非主流库存情 况。非主流库存主要来自土库曼斯坦、阿曼、伊朗等地区,当今年硫磺价格上升至2400元/吨后,土库 曼斯坦、阿曼和伊朗的供应出现显著增加。这些地区的硫磺供应相对灵活,受价格因素影响较大,其库 存变化对硫磺市场的供应稳定性有一定 ...
全球磷肥市场及磷化工近况更新
2025-07-21 08:32
纪要涉及的行业 磷化工行业、化肥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政策方面 - 2025 年磷肥出口配额管理精细化,分两阶段,企业需在三季度用完配额,避免四季度政策变动风险;尿素市场也执行分阶段配额制度,按企业氮储量分配出口量 [1][9] - 2021 年 10 月执行磷肥出口法检政策,法检周期延长;2022 年 7 月下旬实施配额制度;2023 年全年配额管理;2024 年增加出口窗口期;2025 年政策更精细 [2] - 2025 年磷系产品管控更精细,一铵和二铵部分可出口,二元和三元复合肥因报关量过大被叫停 [12] 市场供需方面 - 需求端增长,标准化农田增加提升化肥需求,预计每年增量 3%-5%;国际市场一铵需求来自澳大利亚、巴西等地,二铵销往东南亚及印度次大陆 [3] - 中国磷肥出口减少致国际市场供应紧张,其他国家难迅速填补缺口;气候变化有影响,但供需差距是主要矛盾 [3] - 2025 年磷肥行业供需两端均增长,一铵国际价格与粮价相关,二铵在东南亚及印度次大陆需求旺 [13] - 重钙和普钙按国际需求生产,今年国际价格高时签单好,法检延长后市场冷却;二元复合肥出口超预期 [25] 价格方面 - 磷矿石供应受限及硫磺价格高位支撑磷肥价格,国内磷酸一铵均价约 3300 - 3400 元/吨,磷酸二铵 3900 - 4000 元/吨,磷化工行业景气度高 [1] - 2025 年 3 月至今磷酸二铵价格稳定在 3600 - 3800 元之间,烟草相关产品价格波动小 [8] - 国际磷肥价格预计上涨,二铵价格稳定,一铵成交量有压力;国内磷肥价格预计平稳至年底 [16] - 海外磷肥价格维持高位因地缘政治、海外扩产慢、中国法检政策限制出口 [24] 产能方面 - 磷肥行业 2021 年上半年前完成去产能调整,大小厂开工差距不大;二铵主要由国企生产,开工率高;未来利润下降可能产能集中,但空间有限 [1] - 摩洛哥化肥扩产稳定但慢,2024 年出口量同比增长 13%,基础建设周期长且环保手续繁琐 [23] 企业方面 - 看好三季度中国头部上市公司在磷化工领域业绩弹性,源于高景气度、新增产能、磷酸铁开工率提升及出口配额利润 [3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 年第一阶段磷肥出口配额 5 月发布约 350 万吨,6 月出口约 70 万吨,剩余 200 多万吨在三、四季度出口 [5] - 磷酸二铵企业配额接近用完,仅剩二三十万吨,企业获配额后一周内完成报关,下一阶段配额发放取决于国内供应和价格 [7] - 印度目前磷肥库存约 156 万吨,远低于往年同期,未来需继续采购,其缺乏本土磷矿石资源,依赖进口 [21] - 2025 年二铵价格 700 - 805 美元,较一铵有优势,因中国出口减少,摩洛哥和沙特扩产难补缺口 [14] - 2025 年上半年磷酸铁产量大增 74.2%,显示其在新能源领域重要性,长远看磷增速大于钾 [18] - 减少使用磷、氮、钾任一种化肥都会显著影响作物产出 [19] - 2025 年热法酸和工业级硫酸等产品价格相对稳定,电池领域磷酸铁和相关产品市场表现稳健 [34] - 2025 年四钙盈利良好,复合肥二季度开工率不理想,夏季回升,价格近期回暖,波动不大 [35]
金瑞矿业(600714) - 青海金瑞矿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主要生产经营数据公告
2025-07-14 19:47
产量数据 - 2025年第二季度碳酸锶产量5330.43吨,同比增长10.03%[2] - 2025年第二季度金属锶产量270.85吨,同比减少49.81%[2] 销量数据 - 2025年第二季度碳酸锶销量3482.82吨,同比增长33.54%[2] - 2025年第二季度金属锶销量262.96吨,同比减少39.47%[2] 收入数据 - 2025年第二季度碳酸锶销售收入4246.82万元,同比增长129.68%[2] - 2025年第二季度金属锶销售收入1382.65万元,同比减少42.40%[2] 价格数据 - 2025年第二季度碳酸锶价格12193.66元/吨,同比增长72.00%[2] - 2025年第二季度金属锶价格52580.38元/吨,同比减少4.84%[2] - 2025年第二季度天青石价格1177.39元/吨,同比增长4.38%[2] - 2025年第二季度煤价格866.21元/吨,同比减少14.70%[2]
红星发展: 红星发展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1 16:10
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6,200万元到9,000万元,同比增加163.27%到282.17% [1]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100万元到8,900万元,同比增加166.03%到288.14% [1][2] 上年同期业绩 - 上年同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355万元 [2] - 上年同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293万元 [2] - 上年同期每股收益为0.07元 [2] 业绩预增原因 - 碳酸钡、碳酸锶、硫酸钡及硫磺等产品销售价格同比增加 [2] - 高纯钡、氢氧化钡、高纯锶等高附加值产品销售量增加 [2] - 高纯硫酸锰产量同比减少,库存减少,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减少 [2]
反内卷时代下的周期投资
远川研究所· 2025-07-10 20:04
中国制造业内卷现状与挑战 - 中国制造业已从规模扩张、成本控制转向过度竞争阶段,产能过剩、价格战导致全行业微利甚至亏损,化工行业加权净利率从2021年7%降至2024年不足3%,ROE从13%跌至5% [4][5] - 新能源行业(如硅料、锂电材料)产能过剩更严重,部分陷入长期现金亏损,形成"越生产越亏损"的恶性循环 [5] - 光伏行业全球市占率超90%,但价格战导致全行业亏损,并引发海外反倾销制裁,显示单纯规模优势不可持续 [5] 内卷成因分析 - 规模效应阈值被突破:化工、钢铁等行业通过大基地模式扩张后,企业规模趋同导致成本差距缩小,供过于求时无人盈利 [8][9] - 全球化背景下市场规模有限:唐山钢铁产能超过单一国家总量,出口缓解过剩却引发海外反制,形成贸易摩擦 [10] - 自由竞争市场理论现实映射:产品同质化、缺乏定价权,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生产无利润 [7] 反内卷破局路径 - 行政约束成功案例:电解铝行业通过产能天花板政策实现ROE稳定20%以上,成为供给侧改革唯一持续盈利的行业 [14] - 行业自律改善:钢铁企业主动减少恶性降价,吨钢利润转正,显示企业从"卷价格"转向"控产量" [15] - 商业文化转型:胖东来、鸿星尔克等企业通过利他主义赢得市场,证明非竞争性策略可创造更高价值 [19] 周期行业投资机会 - 有色金属:铜铝因新增产能成本陡峭,扩产理性,价格中枢有望持续上移,当前存在30-40%估值修复空间 [30][31] - 化工细分领域:炼油副产品(石油焦、硫磺)受新能源需求拉动,可能走出独立牛市行情 [29] - 能源金属分化:锂处于成本曲线平坦化早期,短期难反转;铜经历上轮周期教训后扩产谨慎,景气延续性更强 [32][33] 未来供需格局展望 - 海外工业化新需求:美国制造业回流和"一带一路"推进将带动新一轮资本开支周期,联储降息可能成为触发点 [35] - 化工行业反转条件:当前盈利已低于2015年,但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同比仍增8.4%,需等待产能扩张彻底停止 [26][27] - 投资策略建议:短期聚焦有色(铜铝确定性),长期布局化工(高赔率),2024年或是资源向制造切换的转折年 [38]
荣盛石化20250703
2025-07-03 23:2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石化行业、炼油行业、芳烃行业、烯烃行业、硫磺行业、煤化工行业 [2][3][4][17] - 公司:荣盛石化、浙石化、中京石化 [2][11][23]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行业趋势 - 石化行业 2021 - 2023 年快速扩能,2024 年起增速放缓进入尾声,中国炼油能力逼近 10 亿吨红线新增有限,2025 - 2030 年全球每年新增产能约 40 万桶/日,欧美企业关停部分炼厂 [2][3] - 芳烃产能增速放缓,国内复合增速约 3%,供给格局健康,日韩装置经济性减弱将降开工率,新批文难获 [2][4] - 烯烃前两年扩能增速超 10%,2024 年起政策收紧新批文可能性低,美制轻烃原料供应有风险,供给侧推动行业格局向上 [2][5] 市场供需 - 山东地炼开工率从 60%降至 40%,受成品油需求达峰和税收收紧影响将逐步退出市场 [2][6] - 成品油需求达峰,柴油和汽油受新能源替代影响大,预计 2030 年消费量缓慢下降 [2][7] - 芳烃扩能尾声,国内 PS 产能增长有限复合增长率约 3%,PTA 及下游聚酯需求稳步增长,国内先进一体化炼厂 PX 到石脑油盈亏平衡点约 100 多美元/吨优于全球平均 [2][9] - 全球烯烃美国扩容有限、欧洲关闭产能、中东项目慢、日韩衰退,中国优质产能为 20 年代一体化炼厂,油价下行盈利能力有望回升 [4][10] 公司经营 - 2025 年一季度荣盛石化各板块盈利,炼化盈利 12 亿,中京石化减亏,PTA 和聚酯盈利;二季度受油价、关税、局势影响 [4][11] - 荣盛石化将部分成品油收益转至化工产品,拓展销售渠道,有 370 万吨出口配额,推进一体化升级改造,预计成品油收率降至 20%以下 [2][7] - 公司维持低位库存,频繁采购应对油价波动,预计油价中枢下行有利长期业绩,一季度加工量 1100 万吨,库存 200 万吨 [13] - 高性能树脂项目 2025 年底竣工 2026 年释放产能,高端新材料项目投资压减至 300 - 400 亿元,2026 年底竣工释放产能,荣盛新材料项目规模约 500 亿元寻求股权合作 [15] - 未来聚酯、PTA 板块无新资本开支计划,2025 年资本开支或略少于去年,公司运转健康无需外部融资 [16] 价格影响 - 2025 年硫磺产量超 100 万吨,价格 2000 多元/吨,比去年涨近 1000 元/吨,因山东地炼开工率下降和农药需求强劲,产能增速有限 [12][18] - 芳烃 PX 价格去年三季度下行,2025 年二季度回升,价差恢复至 200 多美元/吨,未来价差可能进一步修复 [12] 项目合作 - 荣盛石化与沙特阿美 2024 年 11 月签扩建项目框架协议,已参与 EPC 设计 [19] - 荣盛石化集团在新疆拿到煤矿探矿权,煤化工项目需国家审批属储备项目 [20] 股东行动 - 大股东 2024 年开始第三期增持计划,2025 年 4 - 10 月持续增持,前两期共 17 亿元 [21] - 公司 2022 年以来进行三期回购总金额近 70 亿元,第一期 19 亿多已注销,二、三期剩余约 50 亿根据市场决定是否注销 [21] 资产负债 - 公司负债率在民营大炼化行业中位偏低,有息负债占比低,希望通过经营现金流改善将负债率降至 70%以下,2026 年浙石化项目落地后有望实现 [22] 装置效益 - 浙石化长流程生产芳烃成本最低,中京石化燃料油加工路线盈利受限,2025 年中京石化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和副产品改善盈利修复 [2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伊朗和伊拉克冲突对石化行业影响体现在原材料和产品层面波动,二季度产销率 100%,具体业绩 7 月中旬更明朗 [12] - 国内硫磺市场前三家企业中石油、中石化和浙石化占总产能百分之七八十 [17]
三条“金牌航线”通往江海未来
镇江日报· 2025-07-02 10:12
港口运营突破 - 镇江港开普船靠泊作业量突破1000艘次,2024年货物吞吐量达2.95亿吨,首次进入全国港口前20位,增幅居全省长江港口首位 [1] - 三条"金牌航线"启航,覆盖铁矿石、农业物资和件杂货三大品类,强化产业链与物流线连接 [1] 铁矿石业务发展 - 镇江港实现开普型船舶常态化靠泊,年均超160艘次,累计接卸超1000艘次,吞吐量近9000万吨 [2] - 深水航道接卸能力提升至12米,单航次铁矿石多载8000吨,年节省腹地企业物流成本5500万元 [2] - 与宝武集团共建铁矿石加工枢纽,打造辐射长江的现代化铁矿石枢纽 [2] 农业物资运输 - 镇江港为全国最大钾肥进口港,2024年前五个月完成钾肥作业65.2万吨、硫磺150万吨,形成直达农业主产区的"物资生命线" [3] - "直进直靠"政策使船舶靠泊时间缩短30%,加速北美、东南亚农业物资向内陆输送 [3] - 与中农、中化战略合作,优化江河海联运及水水中转效率,降低客户物流成本 [3] 件杂货出口增长 - 2024年件杂货拼装运输量突破25万吨,设备出口增长近10倍,主要流向东南亚、中东、南美 [4] - 与春安航运、挪威G2合作优化船舱设计及装卸流程,推动"港口+拼装+海外交付"新业态 [4] - 计划打造全国最大元明粉出口港及特色拼装设备出口港,新增航线拓展货种 [4] 航线服务优化 - 实施"直进直靠、直离直出"机制,船舶优先排队引航,手续一次性办结,减少重复检查 [5] - 开通"江苏段一程式引航服务",与周边港口安检信息互认,提升通行效率 [5]
中国需求平台期,中长期油价至拐点
华泰证券· 2025-07-01 19: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石油天然气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6] - 基础化工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未来三年(2025 - 2027年)中国石油需求增速明显放缓且结构分化,原油需求稳定在7.6 - 7.7亿吨/年,同比增速降至0.5% - 0.6%,总需求增长至8.0 - 8.2亿吨/年,同比增速为0.9% - 1.3%,增长引擎由“燃料主导”切换为“材料主导”[14] - 交通领域电气化冲击燃料需求,汽柴油消费量或已于2024年见顶,航煤需求温和增长,船运行业燃料油需求拐点显现;化工原料成为石油需求增长新引擎,烯烃、芳烃等需求有望提升[15] - 中国石油需求“平台期”来临,对全球原油需求增量贡献减弱,中长期油价下行拐点显现,5 - 10年内原油市场进入边际成本影响的买卖双方均衡时代;国内炼油行业供给格局优化,炼厂副产物或现结构性供需缺口[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我们与市场观点的不同之处 - 国际能源署(IEA)认为中国石油总需求或在2030年前后进入平台期,柴油需求在2030年前仍将小幅增长;报告认为中国石油总需求或将于2025 - 2027年进入平台期,汽柴油消费或均已于2024年达峰,较市场预期提前[17] - IEA或低估新能源商用车渗透速度和化工领域煤头和气头路线对传统油头工艺的挤压影响[17] 能源结构转型加速推进,中国石油需求即将进入“平台期” -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下降,石油占比提升,原油加工量近20年复合增长率达4.9%;石油需求从“燃料为主”转向“燃料与化工原料并重”[18][22] - 2020年9月中国提出2060双碳目标,新能源替代重塑石油需求格局,IEA预测中国石油需求2030年前后进入平台期,石化原料需求将成中期增长核心引擎[23] - 2023年中国石油需求完成低基数反弹,2024年增速放缓;预计2025 - 2027年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0.5%/0.6%/0.5%至7.61/7.65/7.69亿吨,石油需求同比增长1.3%/1.1%/0.9%至8.01/8.10/8.17亿吨[28][34] - 供给端OPEC协同意愿趋弱,南美、非洲等低成本增量释放,中国需求“平台期”或使中长期油价中枢难回高位,5 - 10年内原油市场进入买卖双方均衡时代[59] 道路燃料石油需求或将于2024年见顶进入下行周期 - 中国汽油和柴油消费主要由汽车贡献,交通电气化和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影响石油需求路径[60] - 中国汽车保有量整体稳增,预计2030年乘用车、客车和货车保有量分别增至3.45亿辆、200万辆、3463万辆;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将挤出燃油车,预计2025/2030年燃油乘用车、客车和货车保有量合计为2.91/2.56亿辆[62][64] - 汽油和柴油表观消费量预计于2024年达峰,2025/2030年汽油表观消费量为1.61/1.41亿吨,车用柴油为1.58/1.37亿吨[74] 航空运输需求稳步增长,船运燃料或迎来结构性转变 - 2023年以来中国航空客运和货运需求快速反弹,预计航煤需求将温和增长;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短期对传统航煤替代效应较弱[75][78] - 预计2025 - 2027年中国航煤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5.0%/4.0%/3.0%至4171/4338/4469万吨,航煤产量对应的石油需求同比增加4.1%/3.4%/2.7%至6062/6268/6437万吨[78] - 中国船舶运力和港口货物吞吐量上升,船运需求有望稳定;全球船运行业对传统燃料需求拐点显现,LNG等清洁能源替代趋势明显[79][88] - 预计2025 - 2027年交运、邮政和仓储业燃料油消费量分别同比下滑3.0%/3.5%/4.0%,燃料油产量对应的石油需求为4417/4291/4147万吨[90] 进口替代叠加需求释放,化工原料有望引领石油需求增长 烯烃:自给率持续提升,气头煤头路线替代加速 - 烯烃是化工行业基础性原料,中国乙烯/丙烯需求当量及自给率显著提升,2024年乙烯/丙烯需求当量分别同比+4%/+9%至6566/5678万吨,自给率分别同比+1.3/2.3pct至72.8%/94.1%[92][94] - 烯烃生产工艺包括油头、气头和煤头三种路线,油头路线仍为主流,但预计2025 - 2027年油头烯烃产量占比将逐年下滑[97] - 预计2025 - 2027年乙烯表观消费量增速为7.6%/7.0%/5.3%,丙烯为9.2%/7.1%/6.6%,烯烃石油需求合计同比增长4.3%/6.3%/3.4%至6507/6916/7149万吨[105] 芳烃:结构性供需缺口仍存,非石油路线替代进程缓慢 - 芳烃终端领域广泛,需求有望持续爬升;中国传统炼厂催化重整装置比例低,芳烃整体产出率偏低,但民营大炼化布局助力PX进口依赖度降低[107][111] - 非石油路线替代芳烃难度较大,短期内对传统石油路线替代影响有限;预计2025 - 2027年芳烃类产品对应的石油需求将同比增长12.1%/8.0%/6.1%至7252/7832/8307万吨[113] LPG:对外依存度逐年提升,燃料等需求预计温和增长 - LPG兼具能源与化工原料属性,中国LPG进口依赖度逐年提升,2024年达40.1%[120] - 仅考虑炼厂副产的燃料用途LPG,假设2025 - 2027年LPG表观消费量以8.0%的同比增速温和增长,进口量分别同比增长15.0%/14.0%/13.0%,炼油副产LPG对应的石油产量分别为5314/5498/5708万吨,同比增长3.2%/3.5%/3.8%[127] 其他产品:基建地产景气有待进一步回暖,电解铝需求仍存韧性 - 沥青受基建和地产领域影响,2024年产量和表观消费量下滑,预计2025 - 2027年产量分别同比变化 - 1.8%/0.4%/2.6%至2331/2340/2400万吨[129] - 石油焦下游需求中电解铝预焙阳极占比达57%,受产能红线影响电解铝未来增速或放缓,锂电需求带动负极材料用焦增长;预计2025 - 2027年产量将同比增长2.7%/4.0%/3.8%至3154/3279/3405万吨[134] - 硫磺下游需求中磷复肥占比超50%,农业及新能源产业带动需求扩大;预计2025 - 2027年产量将同比增长3.1%/1.2%/1.1%至1149/1162/1175万吨[139] 供给优化下主营炼厂有望受益、副产品结构性供需缺口或显现 - 中国炼油能力接近10亿吨政策上限,独立炼厂原油使用配额持续下滑,成品油出口配额集中在主营炼厂,未来主营炼厂有望受益[148] - 国内成品油需求达峰,炼化行业进入存量优化阶段,沥青、石油焦及硫磺等炼油副产物需求韧性仍存,但2024年行业开工率处于低位,未来供给弹性受限,结构性供需缺口或显现[155] - 中国化工品出口有望保持韧性,石化行业将迎来原料路线多元化、布局重整装置、出海布局等发展机遇[164][167] 重点推荐公司 - 预计2025 - 2026年布伦特原油均价为68/62美元/桶,2027年维持在62美元/桶,长期布伦特油价中枢60美元/桶有望得到支撑[168] - 以中国石化(A/H)、恒力石化为首的一体化综合型炼化龙头推进“减油增化”,中长期油价止跌企稳后或具配置机遇;推荐具备天然气业务降本增量的中国石油(A/H)[169]
化肥价格急剧波动,拉高粮食生产成本,中东持续动荡或冲击多国餐桌
环球时报· 2025-07-01 06:53
中东紧张局势对全球化肥市场的影响 - 中东紧张局势导致全球化肥价格"急剧波动",尿素FOB期货价格从每吨不到400美元上涨至435美元,接近52周高点 [1][2] - 以色列天然气田关闭扰乱了埃及化肥生产,地区紧张局势正迅速波及供应链 [2] - 全球超过1/5的尿素产能已停产,伊朗尿素和氨工厂自6月14日停产,埃及所有氮生产厂均已停工 [4] 全球化肥供应链的脆弱性 - 中东地区占全球近1/3的尿素出口量、44%的硫磺出口量以及近1/5的氨出口量,均运经或产自霍尔木兹海峡西侧国家 [4] - 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合计约占全球氮肥出口量的25%,加上埃及和巴林,该区域供应了全球氮肥贸易总量的1/3以上 [6] - 全球40%的尿素和20%的液化天然气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任何中断都可能对全球粮食生产产生连锁反应 [8] 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影响 - 美国化肥消费量约25%来自进口,包括97%的钾肥、18%的氮肥和13%的磷酸盐,面临区域不稳定的风险 [6] - 海湾地区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和稻米进口地区,也是全球第二大进口玉米区,占全球海运农产品总量的8% [7] - 巴西玉米出口总量约12%输往伊朗,印度每年向伊朗出口近100万吨高级香米,近期因海运和保费问题受阻 [7] 市场反应与潜在风险 - 英国商品研究所(CRU)警告,以伊冲突导致氮肥市场"严重混乱",并对磷酸盐、钾肥和硫磺供应构成持续威胁 [4] - 季节性需求减少通常使化肥价格较低,但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可能破坏这一机会窗口并推高成本 [6] - 航运保险费用溢价严重,引发巴西玉米和大豆出口商以及印度稻米出口商的关切 [7]
中国石油实现特高含硫整装气田全产业链自主开发
中国新闻网· 2025-06-30 14:12
行业技术突破 - 国内最高含硫整装气田渡口河—七里北气田成功投运,硫化氢含量达17.06%,为目前国内最高水平 [1][3] - 公司通过自主科技攻关建成特高含硫气田全产业链,涵盖采气、集输、净化、外输环节 [3] - 创新采用耐蚀合金双金属复合材料解决管道腐蚀难题,并应用高频脉冲全自动焊接技术提升效率35% [4] 工程与运营挑战 - 气田新建400万方/天净化厂,管道最大垂直落差700米,最陡坡面近90度,施工难度极大 [3] - 大型设备如溶液循环泵排量达900m³/h,再生塔直径5.2米、高46米,设计运维全程优化 [3] - 采用激光扫描、数码成像等先进检测方案及多重安全保障措施确保管道无泄漏 [4] 环保与智能化 - 硫磺回收和尾气处理工艺满足最严排放标准,为西南油气田唯一全时段达标装置 [6] - 实施光伏发电、中压蒸汽发电等新能源项目,践行"天然气+新能源"绿色模式 [6] - 融合物联网、智能巡检等8项技防手段,构建SIL3级工业控制系统实现一键关停 [6][8] 产能与社会效益 - 气田预计年产天然气13亿立方米、硫磺32万吨,净化气输往长江经济带 [8] - 开发特高含硫气田对掌握核心技术、保障能源安全及促进地方经济有深远意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