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碳
搜索文档
对症施策提升发展“含绿量”
经济日报· 2025-11-01 06:10
绿色发展核心理念 -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路径 [1] - 降碳是源头治理 减污是直接手段 扩绿是生态修复途径 增长是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的目标 [1] 当前进展与挑战 - 生态环境修复方面 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 [2] - 生态与产业融合方面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 - 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方面 新能源专利数量占全球四成以上 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2] - 产业结构高耗能、高碳排特征明显 污染物减排压力长期存在 [2] - 不同地区在能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方面差别较大 存在统筹困难 [2] 战略实施路径 - 强化顶层设计 确立协同统一的战略目标体系 强调协同效益和综合绩效 [3] - 完善一体化实施路径 以降碳为总抓手 优化能源结构 升级产业体系 完善碳市场机制 [3] - 以减污促降碳 构建源头控制、过程管理与末端治理三位一体的协同路径 [3] - 以扩绿修复生态 提升固碳能力 以增长培育新机 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业态 [3] - 依托绿色科技与金融赋能 培育新增长点 壮大新能源汽车、储能、氢能等产业集群 [3] 制度保障措施 -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和统一的环境政策标准 夯实协同保护的法治根基 [4] - 加大绿色低碳领域财政投入 引导银行信贷、债券、股票、基金等资源向绿色项目倾斜 [4] - 改革考核评价机制 将协同推进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评价考核体系 [4]
中信证券:绿氢氨醇需求端迎来政策拐点 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
智通财经网· 2025-10-15 08:44
政策核心内容 - 国家发改委发布《可再生能源消费最低比重目标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设置能源用户可再生能源非电消纳比重目标 [2] - 政策首次将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系统性地纳入最低消费比重考核框架 [1][4] - 政策明确绿色氢、氨、醇的消费可计入可再生能源非电消纳比重目标 [1][4] 政策监管框架 - 设置两类消费比重目标: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最低比重目标和可再生能源非电消费最低比重目标 [3] - 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负责对重点用能行业的可再生能源非电消费最低比重目标进行监测、评价和考核并明确过渡期限 [3] - 对于未完成目标的企业将面临约谈、通报并纳入失信记录等惩罚措施 [3] 目标实现路径 - 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最低比重目标可通过可再生能源电力自发自用、绿电直连、绿证绿电交易等方式完成 [3] - 可再生能源非电消费最低比重目标可通过可再生能源供暖(制冷)、可再生能源制氢氨醇等综合利用、生物质能非电利用等方式完成 [3] - 绿色氢氨醇作为原料消耗时计入其对应的能源消费量作为燃料消耗时计入其通过燃烧产生的热量 [4] 行业影响与机遇 - 该政策将有效推动高耗能行业如钢铁、化工的绿色转型特别是绿氢替代路径的落地 [1][4] - 政策解决了高耗能、高碳排放行业难以仅通过消费绿色电力实现有效降碳的结构性问题为绿色氢氨醇提供了解决路径 [4] - 绿氢氨醇需求端迎来政策拐点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 [1] 投资策略与关注领域 - 看好将绿电转化为绿氢的核心设备电解槽的设备厂商 [1][2] - 关注绿色甲醇项目投资方特别是与下游客户完成销售协议签订、项目选址具成本优势及率先完成甲醇绿色认证的企业 [2] - 关注具有成本优势的绿色甲醇沼气合成工艺提供方与项目投资方 [2]
欧美日都重视降碳 侧重各有不同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30 15:52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主要经济体正通过立法和法规加强对汽车及动力电池碳足迹的管控,这已成为影响国际汽车贸易的关键因素 [1] - 欧盟、日本和美国在碳足迹管控的侧重点和执行方式上存在差异,对中国汽车出口的合规带来多样化挑战 [1][8] -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其碳足迹管控政策密集出台,未来可能引入碳关税,对电池制造商的全球布局产生潜在成本影响 [8][11] 欧盟电池法规 - 欧盟于2023年正式生效电池法规(编号2023/12),针对电池产品制定强制性法规,用法律形式约束碳和国际再生材料 [4] - 法规覆盖五类电池,要求核算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执行颗粒度特别细,核算单位为全生命周期当量千瓦时 [4] - 法规执行分三步:收集数据、分组、采用限制准入方式,产品超过碳足迹限制将不允许在欧盟市场销售 [4] - 从2026年开始,进口商需为其进口货物碳排放高于欧盟配额的部分购买碳证书,境外已付碳费用可扣除 [8][10][11] 日本动力电池披露政策 - 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动力电池碳足迹披露政策,旨在通过强制披露减少电池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6] - 政策分步实施,初期制造商必须披露电池碳足迹作为获取政府补贴的条件,数据将用于设定未来碳排放上限 [6] - 与欧盟直接限制销售不同,日本通过限制补贴的形式进行管控,政策出发点是为了与欧盟电池法规对接,方便日本汽车在欧盟销售 [6]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及碳政策 - 2024年中国出口美国汽车数量为11.6万辆,仅占中国汽车总出口量的1.81%,但美国是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法规需高度重视 [7] - 美国《清洁竞争力法案》拟对高碳排放货物征收碳费用,覆盖钢铁、水泥、铝等约25个行业,未来可能将电池行业纳入管控 [7] - 该法案对电池行业有潜在影响,因为电池生产涉及很多高碳排工序,法案通过将碳效率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来鼓励降碳 [7] - 美国法案目前尚未走完立法流程,后续存在无法正常发布的可能 [8] 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及其他影响 - 欧盟CBAM针对钢铁、水泥、铝等高碳排放货物征收碳排放调节费用,使进口货物碳成本与欧盟本地厂商相当 [8] - CBAM和美国《清洁竞争力法案》对电池产品无直接的合规成本影响,但对电池产品的本土化生产有间接冲击 [9] - 动力电池占整车碳排放一半以上,是整车减排的主要矛盾,其碳足迹管控政策当前主要强制要求核算,后续可能引入碳关税 [8][11] - 国际统一的碳足迹核算方法尚有待开发制订 [11]
中国化学天辰公司、哈萨克斯坦ERG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化工报· 2025-09-12 11:01
战略合作协议签署 - 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与哈萨克斯坦ERG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 - 合作聚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四大核心领域 [2] - 通过技术创新、系统治理和生态项目落地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 [2] 合作项目成果 - 哈萨克斯坦ERG 80MW尾气发电项目每年节省天然气约2亿标准立方米 [3] - 项目实现二氧化碳减排32万吨 [3] - 该项目是中亚地区首个尾气回收发电项目 [3] 市场拓展与业务布局 - 天辰公司自2010年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 [3] - 承建哈萨克斯坦AES电站、石油化工一体化(IPCI)项目等多个总承包及设计咨询类项目 [3] - 将继续加大对哈萨克斯坦市场的资源投入 [3] 企业背景与业务范围 - ERG集团成立于1994年 是哈萨克斯坦资源领域的多元化跨国企业 [2] - 业务涵盖采矿、加工、能源、物流及营销 [2] - 资产分布于近20个国家和地区 [2]
“两山”理念在河南丨节能增绿 中原何以“减”装轻行?——“美丽河南面面观”系列观察之降碳篇
河南日报· 2025-09-06 07:22
能源结构优化 - 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输送超过700亿千瓦时青海绿电至河南 相当于减少火电机组标煤消耗2232万吨[2] - 河南特高压形成"5站16线"格局 外电入豫输送能力超过2000万千瓦 可满足全省四分之一负荷需求[2] - 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8500万千瓦 较2020年增长162% 实现年发电量超1000亿千瓦时与装机占比超50%的双突破[3]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18% 较2020年提高约7个百分点 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升[3] - 可再生能源消纳量占总用电量比重接近40%[3] 绿色运输转型 - 千吨级纯电动智能货船"豫交投001"号实现碳排放减少90%以上 电耗每公里7.35千瓦时 燃料成本降低85%[4] - 铁海联运班列年发送量达18.9万标箱 内河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10万标箱[4] - 累计建成投运14条铁路专用线 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充电桩全覆盖[4] 低碳生活推广 - 电子招投标系统累计为3560个项目发放碳减排证书 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266.4吨[5] - 减排量相当于3286亩森林年固碳量 减少纸张打印2849.9万页 替代差旅客运周转1073.1万人公里[5] - 新建建筑100%执行节能标准 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较2020年降低32%以上[6]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15% 提前完成国家目标[6]
山西:奋力打赢降碳攻坚战
新华财经· 2025-08-29 08:41
钢铁行业降碳举措 - 晋南钢铁集团太子湖光伏项目年发电量约2亿千瓦时 节省电费约1亿元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7万吨[1] - 安泰集团采用煤基烟气二氧化碳微藻碳减排技术实现工业废气碳中和[1] - 山西安泰控股集团上线碳资产管理平台实现碳排放数据化全流程管理[1] 山西省能源结构转型 - 全省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超7000万千瓦 降低度电煤耗[2] - 11个市完成清洁取暖改造 年减少散煤燃烧600万吨以上[2] - 娄烦县300兆瓦风光电项目并网发电 系山西省最大规模风光电项目[2] 新能源基础设施布局 - 晋城市新建2000个以上公共充电桩 实现工业园区电动重卡充电站全覆盖[2] - 山西省对氢能货车高速公路通行费实施全额补贴[3] - 太原武宿零碳机场项目采用太阳能与地热能实现年度二氧化碳净零排放[3] 特色产业减排成果 - 定襄法兰专业镇通过碳账户管理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2.9万吨[3]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 | 山西:奋力打赢降碳攻坚战
新华社· 2025-08-28 23:38
晋南钢铁集团降碳举措 - 太子湖光伏项目年发电量约2亿千瓦时 年节省电费约1亿元 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7万吨[1] - 通过水上光伏项目实现自发自用和绿色低碳目标 深挖节能减排潜力[1] - 采用煤基烟气二氧化碳微藻碳减排技术 实现工业废气碳中和和碳减排[1] 山西省能源结构转型 - 累计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超7000万千瓦 降低度电煤耗[2] - 11个市完成清洁取暖改造 年减少散煤燃烧600万吨以上[2] - 300兆瓦风光电项目并网发电 为全省注入绿色电能[2] 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发展 - 晋城市新建2000个以上公共充电桩 实现物流园区和工业园区电动重卡充电站全覆盖[2] - 氢能货车高速公路通行费实施全额补贴 推进物流领域节能降碳[3] - 太原武宿零碳机场项目采用太阳能和中深层地热能 实现年度二氧化碳净零排放[3] 行业碳管理创新 - 定襄法兰专业镇通过碳账户碳足迹管理 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9万吨[3] - 企业研发碳资产管理平台 实现从数据采集到可视化追踪的碳排放数据化管理[1] - 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与能源节能降碳行动双线推进 根本性扭转高碳排放态势[2]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山西:奋力打赢降碳攻坚战
新华社· 2025-08-28 21:52
行业降碳举措 - 晋南钢铁集团太子湖光伏项目年发电量约2亿千瓦时 年节省电费约1亿元 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7万吨[1] - 安泰集团采用煤基烟气二氧化碳微藻碳减排技术实现工业废气碳中和[1] - 山西安泰控股集团上线碳资产管理平台实现碳排放数据化全流程管理[2] 省级降碳成果 - 山西省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超7000万千瓦 11个市全部完成国家清洁取暖试点改造 年减少散煤燃烧600万吨以上[2] - 娄烦县300兆瓦风光电项目并网发电 系山西省最大规模风光电项目[2] - 晋城市计划新建2000个以上公共充电桩 实现工业园区电动重卡充电站全覆盖[2] 多领域降碳实践 - 山西省对氢能货车高速公路通行费实施全额补贴[3] - 太原武宿零碳机场项目采用太阳能与地热能实现年度二氧化碳净零排放[3] - 定襄法兰专业镇通过碳账户管理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9万吨[3]
活力中国调研行| 追“新”逐“变”,新能源汽车产业“降碳”正当时
央视网· 2025-08-21 11:18
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 重庆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 其中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速达8.4% 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30.1% [1] - 新能源汽车产量达48.9万辆 同比增长25% [1] 技术创新与材料升级 - 北京理工大学与长安汽车科研团队开发无镀层抗氧化热成形钢材料 将门环零件从20多个减少至5个 实现减重4公斤 [2] - 中央分布式电驱实现前后双电机集成 通过体积缩小和续航提升降低能耗 [9] - 研发高性能再生铝合金 计划规模化应用于发动机、变速器及电驱等核心部件供应链 [15] 生产环节绿色转型 - 新能源汽车生产环节能耗较传统燃油车高40% 主要因电池生产能耗较高 [4] - 产品老化检测需在85摄氏度高压环境下持续8小时 能耗显著高于燃油车检测标准 [13] - 通过数字化产线改造、清洁电力使用及可追溯材料供应实现绿色升级 [15] 产业链协同发展 - 长安汽车作为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带动200余家供应商实施节能减排与绿色技术创新 [17] - 组织超8000人次参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碳足迹管理等培训 [17] - 形成以链主企业为核心 辐射上千家企业协同转型的发展路径 [15] 产业延伸与回收体系 - 电驱产品应用领域扩展至机器人及低空飞行器等新兴领域 [15] - 新能源汽车回收拆解产业向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19] - 车辆设计阶段即考虑回收拆解便利性与材料利用率 [6]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主动求变让绿色更绿 汽车产业链上的降碳新设计
央视新闻· 2025-08-21 10:09
重庆汽车产业核心表现 - 重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其中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速达8.4%,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30.1% [1] - 新能源汽车产量达48.9万辆,同比增长25% [1]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 - 北京理工大学与长安汽车科研团队开发无镀层热成形钢材料,将门环零件从20多个减少至5个,实现减重4公斤 [1][3] - 新设计通过材料创新简化工艺流程并降低生产能耗 [1] 新能源汽车生产环节碳排放挑战 - 同级别电动汽车生产环节碳排放比传统燃油车高40%,主要因电池生产能耗较高 [3] - 企业需从设计阶段考虑回收拆解便利性与材料利用率 [5] 传统零部件企业绿色转型 - 原燃油车变速器生产企业于2021年启动电驱产品转型,应对传统产品被淘汰风险 [7] - 开发中央分布式电驱系统,集成双电机实现体积缩小与续航提升 [5] 生产测试环节能效优化 - 电驱产品高温高压老化测试环节(85℃/8小时)通过流程优化降低能耗8%-10% [8] - 生产线推进数字化改造与清洁电力应用 [9] 供应链绿色协同管理 - 长安汽车作为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带动200余家供应商实施节能减排与绿色技术创新 [10] - 开展8000余人次培训覆盖碳足迹管理、碳排放核算等领域 [10] 全产业链绿色升级举措 - 研发高性能再生铝合金并规模化应用于发动机、电驱等核心部件 [10] - 规范化培育新能源汽车回收拆解产业,完善绿色产业链闭环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