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市场发展
搜索文档
软件ETF领涨;跨境ETF频频溢价丨ETF晚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7 19:08
ETF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国内ETF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新成立基金数量达320只,发行规模达2496.77亿元,数量与规模均创历史新高,显著超越2024年的169只和1217.31亿元 [2] - 从产品结构看,股票型ETF是主力,新成立282只,发行规模1546.84亿元,债券型ETF异军突起,新成立32只,发行规模达914.83亿元,占比大幅提升至36.75% [2] - 今日(11月17日)主要股指普遍下跌,上证指数下跌0.46%,深证成指下跌0.11%,创业板指下跌0.2% [1][3] 行业与板块ETF表现 - 计算机板块表现强势,申万一级行业中计算机板块日涨跌幅为1.67%,国防军工和煤炭板块紧随其后,分别上涨1.59%和1.32% [7] - 软件及计算机相关ETF涨幅居前,软件ETF基金(561010.SH)上涨2.56%,计算机ETF南方(159586.SZ)上涨2.42%,软件50ETF(159590.SZ)上涨2.30% [1][12] - 医药生物板块表现疲软,相关ETF跌幅较大,科创创新药ETF国泰(589720.SH)下跌2.70%,科创医药ETF基金(588130.SH)下跌2.54% [1] 不同类型ETF表现 - 按投资范围划分,债券型ETF今日平均表现最佳,平均涨跌幅为0.03%,商品型ETF表现最差,平均涨跌幅为-2.10% [8] - 稀有金属主题ETF领涨股票型ETF,稀有金属ETF(159608.SZ)上涨3.68%,稀有金属ETF(562800.SH)上涨3.66% [10][12] - 跨境ETF中,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SH)上涨1.83%,标普生物科技ETF(159502.SZ)上涨1.77% [12] ETF成交活跃度 - 股票型ETF中,中证A500ETF(159338.SZ)成交额最高,达48.09亿元,A500ETF基金(512050.SH)和A500ETF华泰柏瑞(563360.SH)成交额分别为47.50亿元和44.65亿元 [13][15] - 债券型ETF中,短融ETF(511360.SH)成交活跃,成交额达242.90亿元 [15] - 商品型ETF中,黄金ETF(518880.SH)成交额达72.38亿元,规模为873.83亿元 [15] 跨境ETF市场动态 - 场内跨境ETF出现普遍溢价,多只产品溢价率超6%,基金公司连续发布溢价风险提示公告 [1] - 跨境ETF溢价主要源于二级市场供需失衡及基金公司QDII额度紧缺,无法通过套利平复价差 [1] - 内地市场对境外ETF投资热情较高,新型产品如巴西跨境ETF受到资金追捧 [1]
ETF新发规模近2500亿元 数量与规模双创新高
证券时报· 2025-11-17 02:28
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国内ETF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成立基金数量达320只 发行规模达2496.77亿元 均为2004年以来历史最高纪录 [1] - 与2024年新成立169只基金及1217.31亿元发行规模相比 2025年数据在数量和规模上均显著超越过往年份 [1] - 2025年发行规模突破2000亿元 使得国内ETF市场发行规模自2019年起已连续7年维持在千亿元以上 [2] 产品类型分析 - 股票型ETF占据主导地位 2025年新成立282只 发行规模1546.84亿元 [1] - 债券型ETF异军突起 2025年新成立32只 发行规模高达914.83亿元 占总发行规模比例大幅提升至36.75% [1] - 股票型ETF主题多样 包括追踪科创板相关指数 人工智能 机器人 新能源 港股通等 例如平安中证A500ETF 建信上证科创板综合ETF等产品发行规模均超过19亿元 [2] - 债券型ETF需求旺盛 发行规模排名前28位的ETF均为债券类产品 募集规模均超过28亿元 且多数认购天数极短 [2] 市场竞争格局 - 头部基金管理公司占据主导地位 包括富国基金 易方达基金 华夏基金 博时基金 南方基金 嘉实基金 鹏华基金 华泰柏瑞基金 天弘基金 招商基金等密集推出多只产品 [3] - 中小型基金公司通过聚焦细分赛道实现差异化发展 例如万家基金发行5只新ETF 涵盖债券 红利因子 科技创新及港股等多个方向 [3] - 永赢基金同样发行5只产品 如永赢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ETF 永赢中证A500ETF等 显示出在细分主题指数领域的持续深耕 [3] - 中小基金公司在全球配置 主题投资等特色领域的探索丰富了ETF市场的产品多样性 [4] 行业发展历程 - 国内ETF市场自2004年第一只ETF上证50ETF成立以来并非一帆风顺 2015年和2016年新成立ETF基金数量仅为21只和12只 [2] - 近些年因风险分散 成本低廉 交易透明等特点 ETF产品获得投资者青睐 自2019年起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每年新成立基金数量持续保持在90只以上 [2]
陈浩濂:港股首三季已迎来69家新上市公司 位列全球首位
智通财经网· 2025-10-22 14:01
香港新股市场表现 - 香港新股市场今年首三季迎来69家新上市公司,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超过1,80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超过两倍,位列全球首位 [1] - 港交所于九月底正处理近300宗上市申请 [1] - GEM市场自2024年改革以来共有四家企业上市,融资额达2.8亿港元,今年以来共收到11家中小企业申请在GEM上市 [1] 市场国际化进展 - 国际机构投资者广泛参与香港首次公开招股市场,今年以来有来自泰国、印尼、哈萨克斯坦、新加坡等地的发行人选择在港上市 [1] - 年初以来至九月底,有超过一半赴港上市的公司有国际化业务布局,这些企业平均约一半收入来自海外市场 [1] 上市制度优化措施 - 港交所已优化海外发行人的上市规定,引入一套适用于所有发行人的核心股东保障水平并刊发指引以便利合规 [2] - 港交所为海外上市企业在港进行双重主要上市或第二上市建立便利路径,包括放宽没有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大中华发行人的市值要求,并给予合资格发行人更大灵活性 [2] - 港交所自2023年先后将多家来自中东和东盟地区的交易所纳入其认可证券交易所范围,便利相关公司可在香港第二上市 [2] - 港交所制定灵活的资讯披露标准和过渡安排,包括允许采用认可的会计准则及授予遵守规则的宽限期 [2] 未来上市制度改革方向 - 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正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定,并在GEM改革基础上探讨更好服务不同类型和规模企业的融资需要 [3] - 港交所会按"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原则就优化建议适时对外公布并进行公众咨询 [3] ETF市场发展现状 - 香港ETF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额在2025年首三季达342亿港元,较2024年全年平均跃升113%,较2023年全年平均上升190% [4] - 截至九月底,香港ETF市场的资产管理规模已达到6,254亿港元 [4] ETF产品创新与生态圈建设 - 2023年迎来多项产品创新,包括亚洲首只追踪沙特阿拉伯市场的ETF上市,以及两只追踪港股的ETF在沙特交易所上市 [4] - 港交所推出亚洲首批虚拟资产现货ETF及香港首批备兑认购期权ETF [4] - 今年香港迎来全球第五大市值的ETF跨境上市,以及首只伊斯兰债券ETF上市 [4] - 政府致力推出更多创新产品,包括推动代币化ETF产品的发行和交易及协助发行人发行黄金相关ETF [5] - 政府支持港交所进一步加强在东盟和中东的推广工作,探索包括ETF上市方面的合作空间 [5] 政策支持与市场互联互通 - 政府于2015和2020年起豁免ETF二级市场交易和市场庄家在发行及赎回过程中的股票买卖印花税 [3] - 2022年ETF获纳入"沪深港通"机制,实现内地与香港ETF市场的双向投资 [3]
规模续创新高,行业主题高增
华泰证券· 2025-10-17 15:01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且维持此评级 [1] 核心观点 - 2025年9月ETF市场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大关后继续上行,单月总资产规模环比增长9.9% [3][9] - 股票ETF规模环比提升6.0%,其中主题类ETF(如芯片、机器人等)单月环比增长1129亿元,是核心驱动因素 [3][9] - 债券型ETF总规模单月扩容超1300亿元 [3][9] - 公募销售费率改革落地,核心在于显著降低投资者成本并引导长期投资,低利率时代权益资产配置吸引力提升,ETF行业有望迎来新发展起点 [3][7][9] 总量结构 - 截至2025年9月末,全市场ETF资产净值合计5.63万亿元,9月环比增长9.9%;份额达3.01万亿份,环比上升5.5%,增速较8月的3.6%进一步提速 [4][10] - 股票型ETF资产净值合计3.71万亿元,9月环比增加6.0%;其中主题指数、规模指数ETF规模分别环比增长1129亿元和659亿元 [4][10] - 截至2025年9月末,股票型ETF资产净值占全部ETF的比例为65.9%,较8月环比小幅下降2.4个百分点 [4][12] - 债券型ETF规模持续创新高,资产净值达6951亿元,单月环比增长1307亿元,环比增长23.2%,在所有ETF规模中占比环比提升1.3个百分点至12.3% [4][12] 竞争格局 - 行业规模集中度有所下滑,2025年8月末ETF资产净值CR3、CR5、CR10分别达42.0%、54.6%、76.1%,环比分别下降1.7、2.2、2.0个百分点 [5][17] - 前3名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地位稳固,但市占率较年初小幅下滑 [5][17] - 富国基金、海富通基金规模增长较快,排名较年初分别提升3名和2名 [5][17] 新发产品 - 2025年9月股票型ETF发行规模录得125亿元,规模超过10亿元的产品包括华安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ETF(募集15亿元)和富国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募集11亿元) [6][21] - 9月有10只科创债ETF批量新发,债券ETF总发行规模达408亿元,推动债券ETF总规模上行 [6][21] 交投跟踪 - 2025年9月,ETF整体换手率环比提升10个百分点至89%,成交额提升至10.3万亿元 [22] - 2025年9月末ETF融资规模为1037亿元,月度环比增长2.4%,占全市场融资余额比例为4.4%,环比下降0.15个百分点 [22] 政策动态 - 公募基金销售费率改革将指数型基金销售服务费率上限降至0.2%/年,且非货币市场基金长期持有免收,预计每年整体降费约300亿元,降幅约为34% [7][27][28] - 赎回费全部计入基金财产并提高短期费率,旨在减少短期交易,鼓励长期持有 [7][28] - FISP平台为机构投资者提供高效直销服务,进一步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 [7][28]
中长期资金加速配置沪市ETF丨境内ETF超越日本成亚洲最大市场 沪市规模达3.9万亿元占比超七成
中国经营报· 2025-10-05 11:25
行业市场地位 - 境内ETF市场总规模约5.5万亿元,已超越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ETF市场 [1] - 沪市ETF规模在境内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规模达3.9万亿元,占比超七成 [1] 沪市ETF产品结构 - 沪市股票ETF规模为2.6万亿元,是ETF产品的主要组成部分 [1] - 沪市债券ETF规模超过5300亿元 [1] - 沪市ETF产品数量丰富,超过760只 [1] 市场参与情况 - 沪市ETF市场参与账户数约1000万户,显示出广泛的投资者基础 [1]
沪市ETF规模达3.9万亿元,参与账户数约1000万户
第一财经· 2025-10-04 19:40
境内ETF市场总体规模 - 境内ETF总规模约5.5万亿元,已超越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ETF市场 [1] - 沪市ETF规模达3.9万亿元,占境内ETF总规模超七成 [1] - 沪市ETF产品数量超过760只 [1] 沪市ETF产品结构 - 沪市股票ETF规模为2.6万亿元 [1] - 沪市债券ETF规模超过5300亿元 [1] - 沪市ETF参与账户数约1000万户 [1]
“国家队”操作路线曝光
搜狐财经· 2025-09-01 10:10
"国家队"ETF投资策略 - 中央汇金和中国国新等"国家队"机构上半年合计增持ETF份额659.41亿份,总持有份额达3769.11亿份,对应市值1.28万亿元,较去年底增长2363.6亿元(增幅超20%)[1][4][8] - 中央汇金资产大幅加仓宽基及主题ETF,上半年增持658.86亿份(增幅58.5%),重点增持华泰柏瑞沪深300ETF(112.37亿份)、华夏沪深300ETF(95.45亿份)及易方达沪深300ETF(89.31亿份)[4][6] - 中国国新专注央企主题ETF,净增持1.48亿份,重点增持南方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ETF(1.33亿份)和景顺长城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2390.9万份)[8] 头部产品持仓结构 - "国家队"核心持仓集中于5只头部沪深300ETF及上证5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仓市值达2929.05亿元,易方达沪深300ETF达2177.07亿元,5只产品合计市值占比超75%[9] - 中小盘及科创类ETF获显著增持,南方中证1000ETF增持56.55亿份,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增持41.46亿份,华夏中证1000ETF增持38.05亿份[5][6] - 通过资管计划延伸至行业主题投资,两个单一资管计划持有28只行业ETF(市值98.28亿元),重点增持医药(易方达沪深300医药ETF增5.36亿份)、白酒及芯片类ETF[9] ETF市场规模扩张 - 全市场ETF规模于8月31日突破5.12万亿元,较去年底增长37.25%,前8个月增量达1.39万亿元,第五个万亿关口突破耗时不足4个月[11][13] - 险资等长线资金积极布局,二季度末险资权益类投资规模达4.7万亿元(较去年底增6223亿元),上半年险资相关机构加仓ETF近24亿份[12] - 外资机构同步增配,巴克莱银行加仓15只ETF(其中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增5.41亿份),瑞银集团增持36只ETF(如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增1.35亿份)[13] 市场驱动因素与前景 - ETF规模增长受政策支持、市场情绪改善及产品创新驱动,净值上涨成为核心动力(如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净值增长带动规模提升)[13] - 跨周期特征显著:市场下行期吸引避险资金流入,上行期依赖净值增长弥补份额波动,预计增量将集中于港股、行业主题及债券ETF[14] - 中长期资金入市渠道持续拓宽,《实施方案》有望推动险资年内净流入权益资产1万亿元,个人养老金等需求进一步支撑ETF增长[12][13]
6406亿美元,超越日本,中国ETF规模首登亚洲第一
36氪· 2025-08-26 08:48
中国ETF市场规模与地位 - 中国ETF资产管理规模在7月末达到6406亿美元 首次超越日本6223亿美元 成为亚洲最大ETF市场 [1][2] - 截至8月22日国内ETF总规模达4.97万亿元人民币 较去年底3.73万亿元增长1.24万亿元 增速显著 [5] - 权益类ETF规模突破4万亿元人民币 年内增长近8000亿元 创历史纪录 [5] 规模增长驱动因素 - 国家队资金买入与监管机构强力支持是核心驱动 例如汇金系4月大幅买入扭转市场情绪 [1][7] - 产品审批加速机制实施 ETF注册原则上5个工作日内完成 推动供给端扩容 [11] - 债券型ETF规模从1739.73亿元增至5536.92亿元 增幅达218.26% 科创债ETF规模突破千亿元 [6] 资金流动与产品结构特征 - 近一月行业ETF净流入534.1亿元 债券型ETF净流入451.9亿元 宽基ETF净流出737.6亿元 [5] - 中国ETF结构多元:股票型占比70.11% 债券型11.15% 跨境型14.84% 商品型3.07% [9][10] - 日本ETF结构集中:股票型占比96.86% 其中大盘混合型63.57% 成长型27.61% 海外资产不足1% [8][9] 发展历程与市场对比 - 中国ETF用21年达6000亿美元规模 日本用30年 中国发展速度显著更快 [8] - 日本ETF以本土大盘股为核心 中国ETF细分策略丰富 体现行业轮动与主题投资特征 [9] - 中国ETF产品覆盖宽基/行业/主题/Smart Beta/跨境等类型 满足多元配置需求 [7] 未来发展趋势 - 中国有望在亚太区ETF的资产管理规模、资金流、流动性及产品供应方面创纪录 [1][10] - 潜在增长空间来自主动管理型、衍生品、杠杆反向及加密货币等尚未开发的产品类型 [11] - 金融市场开放与深化将推动ETF产品形态多元化 优化市场定价机制与流动性 [11]
6406亿美元,超越日本!中国ETF规模首登亚洲第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5 20:49
中国ETF市场规模与地位 - 截至7月底,中国ETF资产管理规模达到6406亿美元,首次超越日本的6223亿美元,成为亚洲最大的ETF市场 [1][3] - 截至8月22日,国内整体ETF规模为4.97万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底的3.73万亿元人民币增长超过1.2万亿元人民币 [6] - 权益类ETF(包括股票型和跨境ETF)今年以来增长近8000亿元人民币,最新规模突破4万亿元人民币,创历史纪录 [6] 中国ETF市场增长驱动力 - 规模增长的内在驱动包括“国家队”资金买入以及监管机构的强力支持 [1][8] - 监管支持体现在加快产品审批,如《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实施ETF快速注册机制,原则上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 [12] - 资本市场成熟化推动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投资者更依赖资产配置,权益类ETF因其透明清晰的特征成为良好工具 [8] 中国ETF市场资金流向与产品结构 - 近一月来,行业ETF和债券型ETF净流入最多,分别为534.1亿元人民币和451.9亿元人民币,而宽基ETF净流出最多,达737.6亿元人民币 [6] - 股票型ETF在整体规模中占比最高,为67.87%,但债券型ETF和跨境ETF也占据重要地位,占比分别为11.15%和14.84%,产品结构呈现多元化 [11] - 债券型ETF发展迅猛,截至8月22日规模达5536.92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底的1739.73亿元人民币增幅达218.26% [7] 中国与日本ETF市场对比 - 中国ETF市场发展速度快于日本,中国用21年时间达到6000亿美元规模,而日本用了30年 [9] - 日本ETF市场结构高度集中于本土股票型ETF,占比高达96.86%,其中大盘混合和成长型股票合计占比超90% [9] - 相比之下,中国ETF市场结构更多元,除股票型外,债券、货币、跨境等类型形成补充,更贴合A股主题投资和行业轮动特征 [9] 中国ETF市场未来展望 - 未来几年,中国有望在亚太地区的资产管理规模、资金流、流动性和产品供应方面创下新纪录 [1][11] - 中国在ETF供应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主动管理型、衍生品为基础等产品,未来产品创新有望释放进一步增长潜力 [12] - ETF规模的持续扩容有助于优化A股市场定价机制,提升流动性和稳定性,并推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善 [12]
领跑亚太,中国ETF市场规模超越日本
环球网· 2025-08-22 10:27
中国ETF市场地位与规模 - 中国ETF市场管理规模达到6810亿美元,超越日本的6680亿美元,成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ETF市场 [1] - 中国ETF市场最新规模突破4.8万亿元,距离今年4月首次突破4万亿元仅过去四个月 [3] - 中国首只ETF于2004年12月30日成立,整体规模突破1万亿元用了七年多时间 [3] 中国与日本ETF市场增长对比 - 自2015年以来中国和日本ETF市场资管规模均保持稳步增长,但2023年后日本增速明显放缓,中国增长更为迅猛 [3] - 2024年日本ETF市场全年资金流入规模为130亿美元,而中国同期流入规模高达1330亿美元 [3] - 日本首只ETF于1995年推出,规模达到1000亿美元用了约20年,突破6000亿美元则用了约30年 [4] 中国ETF市场发展驱动因素 - 中国监管机构对ETF市场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包括加快产品审批速度、不设融资规模上限等措施 [4] - 相关政策促进上市产品数量增加、吸引做市商参与,同时提高散户对低成本、高流动性长期投资产品的接受度 [4] 亚太地区ETF市场前景 - 整个亚太地区ETF市场整体呈现指数级增长,2024年资管规模增幅超过30% [4] - 若该地区ETF市场保持18%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35年资管规模有望从目前的约2万亿美元攀升至8万亿美元 [4]